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B.滴水成冰C.葡萄酿酒D.电灯发光
2.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辣椒粉B.菜籽油C.蔗糖D.面粉
3.下列产品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无关的是( )
A.加碘食盐B.无磷洗衣粉C.无铅汽油D.无氟冰箱
4.实验操作千万条,规范正确永远第一条。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连接仪器B.测定溶液的pH
C.倾倒稀硫酸D.稀释浓硫酸
5.实验中打开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会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的原因是( )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在不断运动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 )
A.石墨做电池电极——导电性B.一氧化碳冶炼金属——可燃性
C.氧气用于潜水——氧气支持呼吸D.活性炭除异味——吸附性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一定是纯净物
B.活性炭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
C.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健康
D.使用硬水对生活和生产有益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②④B.①②C.③④D.②③④
9.下列物质按混合物、化合物、单质的顺序排列的是( )
A.空气、水、液氧B.二氧化碳、海水、氮气
C.石油、石灰石、氧化铜D.蒸馏水、氧化铁、铜粉
10.健康人的体液必须维持在一定的酸碱度范围内,下列体液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血浆B.胃液C.唾液D.胆汁
11.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溶液选种。实验室配制100g该溶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③⑤
B.选用1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C.从配好的溶液中倒出10g,其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21
D.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12.科学的进步源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AB.BC.CD.D
13.下表中对有关知识的归纳,错误的是( )
A.AB.BC.CD.D
14.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加热“铜绿”,绿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15.下列对有关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B.在相同温度下,等质量等浓度的溶液分解制
C.表示加热分解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
D.向一定量的碳酸钙中加入稀盐酸
16.密闭容器中有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 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甲与乙的质量比是57:50B.x=3.4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丁一定是催化剂
二、填空题
17.现有四种物质A:稀有气体;B:干冰;C:活性炭;D:石墨。请选择合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
(1)可用于净化空气的是_______。
(2)可用于霓虹灯的是_______。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
(4)可用作干电池的电极的是_______。
1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1中A是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B为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C为碳原子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1)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
(2)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是按照原子序数由小到大依次排列的,B中甲的原子序数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乙的原子序数;
(3)C中碳原子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
(4)如图2为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参加反应的氢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
19.根据图中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1)℃时,A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
(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
(3)将℃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不会析出晶体的是_______。
20.如图中的物质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种类的物质,其中A是常见的无色液体,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甲是生活里常用的气体燃料。根据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有些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是_______。
(2)E→F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F→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1.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我国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里的“碳"指的是_______(填物质名称)。
(2)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我们可以从海水中提取“国防金属”——镁,请写出生成镁单质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
(3)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如果出现氯气泄漏,可用烧碱溶液来吸收处理,其化学反应原理为:,则X的化学式_______,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22.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水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等。不溶性杂质可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该实验过程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区分硬水与软水选择的试剂通常是_______,通过泡沫多浮渣少判断其为软水,生活中常用_______(方法)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2)图1是电解水实验装置,c、d试管用来收集生成的气体(已知: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a是电源的_______极,d试管内产生的气体可用_______检验,该实验说明水由_______组成。水在太阳能和催化剂条件下也能分解获得氢气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_______。
水的净化
(3)某家用净水机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颗粒活性炭可去除异味和余氯,是因为活性炭具有良好的______性。
水的保护
(4)为了防治水体污染,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工业废水达标处理后排放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c.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d.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23.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如采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需做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收集装置常选用_______。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C相对于B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D装置收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得甲烷气体,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填字母序号),由于甲烷难溶与水,收集甲烷常选用装置为_______。
(6)①选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从_______(填a或b)处导管通入。
②当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瓶内装满水,氧气从_______(填a或b)通入。
三、实验题
24.小明在帮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未密封的固体,对其成分提出以下假设,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①与的化学性质相似。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
②溶液呈碱性,溶液、溶液呈中性。
猜想假设:假设Ⅰ:只含;
假设Ⅱ:含和;
假设Ⅲ:只含
进行实验:
问题讨论:步骤(2)中加入过量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拓展应用:完全变质的也有利用价值,从的组成或性质看,这瓶变质的试剂在农业上的用途是_______。
四、计算题
25.为测定某纯碱样品(含少量硫酸钠杂质)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置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实验测得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求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汽油挥发,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滴水成冰,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葡萄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电灯发光的过程中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答案:C
解析:A、辣椒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故A错误;
B、菜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故B错误;
C、蔗糖易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
D、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故D错误。
故选:C。
3.答案:A
解析:A、加碘食盐是为了给人体补充碘元素,与环境问题无关。A符合题意;
B、使用无磷洗衣粉能够防止水体富营养化,与环境保护有关。B不符合题意;
C、使用无铅汽油能够防止铅污染,与环境保护有关。C不符合题意;
D、无氟冰箱的使用能够防止氟利昂破坏臭氧层,与环境保护有关。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A。
4.答案:D
解析:A、将橡皮塞按进直立在桌面上的试管口处会弄破管底,甚至玻璃管折断会划伤手指,选项错误;
B、测溶液的pH时,将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pH试纸上的药品会污染待测溶液,选项错误;
C、倾倒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缓缓倒入液体,选项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选项正确;
故选D。
5.答案:D
解析:打开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其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当运动到感觉器官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故选D。
6.答案:B
解析:A、石墨能导电,可以做电池电极,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合理,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合理,符合题意;
C、氧气支持呼吸,可用于潜水,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合理,不符合题意;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可用于除异味,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合理,不符合题意。故选B。
7.答案:B
解析:A、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无色、无臭、澄清透明的水不一定是纯净物,比如矿泉水等;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
C、纯净水中不含矿物质,长期饮用不利于人体的健康;
D、长期饮用硬水对身体不利,如果使用硬水洗衣服会洗不干净,还会使衣服变硬,在工业生产中使用硬水可能会使锅炉爆炸等。
故选B。
8.答案:A
解析:①氮气用作化工原料,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②氦气用于飞艇,是利用了氦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③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了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④石墨用于电极,是利用了石墨能导电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A。
9.答案:A
解析:A、空气属于混合物,水属于化合物,液氧是氧气的液体状态,属于单质,故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属于化合物,海水属于混合物,氮气属于单质,故不符合题意;
C、石油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含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氧化铜属于化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D、蒸馏水含有一种物质,属于化合物,氧化铁属于化合物(氧化物),铜粉属于单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答案:B
解析: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题中胃液的pH最小,则酸性最强;
故选B。
11.答案:C
解析:A、配制100g1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所需溶剂的质量为100g-16g=84g,水的体积为84g÷1g/mL=84mL,应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故选项说法错误;
C、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6%的氯化钠溶液100g,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16%=16g,其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6g:(100g-16g)=4:21,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造成所量取的水体积偏大,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2.答案:C
解析:A、氮气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燃着的木条在氮气中会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可以正常燃烧,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B、糖没有气味,碳酸氢铵易分解生成氨气等物质,所以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碳酸氢铵,没有刺激性气味的是糖,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C、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所以不能用铁丝除去空气中的氧气,故C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
D、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会生成水和氧气,加入二氧化锰,产生气泡的是双氧水,无明显现象的是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A、金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而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所以我们可以闻到酒香,故说法正确,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配制溶液——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签。实验步骤正确,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合理的使用农药化肥可以减少水的污染,禁止使用化石燃料可以控制温室效应,但不现实,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使篝火燃烧更旺——多加木,且要架空,给足充分的氧气;因为久未开启的地窖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比较高,人贸然进入易窒息死亡,因此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必须先做一个灯火实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答案:C
解析: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此选项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此选项错误;
C、加热“铜绿”,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因此绿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此选项正确;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描述实验现象不能出现物质的名称,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5.答案:D
解析:A、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压强逐渐减小,最终压强一定比反应前小,故选项图像错误;
B、在相同温度下,等质量等浓度的溶液分解制,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但是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故选项图像错误;
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则锰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像错误;
D、向一定量的碳酸钙中加入稀盐酸,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从0开始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像正确;
故选:D。
16.答案:C
解析:A、该反应中甲与乙的质量比是3.4g:6.8g=1:2,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上述分析,x=6.8,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乙,生成物是甲和丙,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丁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7.答案:(1)C
(2)A
(3)B
(4)D
解析:(1)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异味、有毒气体等,可用于净化空气,故选C;
(2)稀有气体通电后能发有色光,可用于霓虹灯,故选A;
(3)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B;
(4)石墨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于作干电池的电极,故选D。
18.答案:(1)118.7
(2)小于
(3)6
(4)3:1
解析:(1)元素周期表最下面数字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8.7;
(2)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是按照原子序数由小到大依次排列的,甲乙在同周期,且甲排在乙的左边,故甲的原子序数小于乙的原子序数;
(3)根据碳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得出碳原子核外电子分两层排布,最外层有4个电子,最内层有2个电子,故碳原子核外电子数为6;
(4)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氢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与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参加反应的氢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个数比为3:1。
19.答案:(1)降温(或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2)A>B>C
(3)C
解析:(1)℃时,A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降温(或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2)由图像知,℃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C;
(3)将℃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C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不会析出晶体的是C。
20.答案:(1)
(2)
(3)
解析:(1)A是常见的无色液体,则A可能是水,能生成氢气和氧气,甲是生活里常用的燃料,能与B反应,则B可能是氧气,生成的D可能是二氧化碳,则C可能是氢气,所以答案为:;
(2)E能生成碳酸钙,则E可能是碳酸钠(碳酸钾也可以),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化学方程式为:;
(3)由分析可知,D可能是二氧化碳,F是碳酸钙,碳酸钙可以与盐酸(也可为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1.答案:(1)二氧化碳
(2);分解反应
(3);+1价
解析:(1)“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
(2)在熔融的氯化镁中有能自由移动的镁离子,通入直流电后,氯离子向阳极移动,在阳极上失去电子,氧化成氯原子,两个氯原子结合成1个氯分子;镁离子向阴极移动,在阴极上得到电子,还原成单质镁;化学方程式为:;
上述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3)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根据此化学方程式反应前有2个氯原子、2个钠原子、2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反应后有1个钠原子、1个氯原子、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X中含1个钠原子和1个氯原子,化学式为;
中氧元素为-2价,钠元素为+1价,根据化学式代数和为0可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22.答案:(1)漏斗;肥皂水;煮沸
(2)负;带火星的木条;氢元素与氧元素;
(3)吸附
(4)cd
解析:(1)过滤过程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区分硬水与软水选择的试剂通常是肥皂水,通过泡沫多浮渣少判断其为软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生活中常用煮沸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2)图1是电解水实验装置,c、d试管用来收集生成的气体,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a是电源的负极,d试管内产生的是氧气(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该实验说明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水在太阳能和催化剂条件下也能分解获得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是;
(3)颗粒活性炭可去除异味和余氯,是因为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
(4)a.工业废水达标处理后排放,选项正确;
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选项正确;
c.不能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选项不正确;
d.不能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选项不正确;
故选:cd。
23.答案:(1)试管;长颈漏斗
(2);试管口放一团棉花;D或F
(3);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满
(5)A;F
(6)a;b
解析:(1)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试管,②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如采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需做的改进是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固体颗粒堵塞导管,或进入水槽。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可以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收集装置常选用D或者F;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C相对于B的优点是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也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4)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满;
(5)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得甲烷气体,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固固加热型A,由于甲烷难溶与水,收集甲烷常选用装置为F。
(6)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选用 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从a处导管通入。
②当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瓶内装满水,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小,从b通入。
24.答案:查阅资料:
进行实验:Ⅰ;有白色沉淀生成;无明显现象
问题讨论:检验并除去碳酸钾
拓展应用:做化肥
解析:查阅资料:①变质的原因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故填:;
进行实验:碳酸钾能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和氯化钾,现象是有气泡产生,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钾,故填:Ⅰ;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钾,故填:有白色沉淀生成;假设Ⅲ正确则原样品中不含,则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故填:无明显现象;
问题讨论:步骤(2)中加入过量溶液的作用是检验并除去碳酸钾,故填:检验并除去碳酸钾;
拓展应用:碳酸钾含钾元素,可做钾肥,故填:做化肥。
25.答案:14.6%
解析: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5g+100g-116.2g=8.8g
解:设消耗的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x=14.6g
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
血浆
胃液
唾液
胆汁
7.35~7.45
0.9~1.5
6.6~7.1
7.1~7.3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和空气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B
鉴别糖和碳酸氢铵固体
闻气味
C
除去空气中的
伸入用火柴梗引燃的铁丝
D
鉴别水和双氧水
加入二氧化锰
A俗语、诗词与化学
B实验步骤
真金不怕火炼·金化学性质稳定
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不断运动
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配制溶液、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签
C化学与环境
D生活经验
减少水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减缓温室效应·拒绝使用化石燃料
使篝火燃烧更旺·多加木柴并架空
进地窖前确保安全·做灯火实验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8.0
16.8
3.4
2.0
反应后的质量/g
11.4
10
x
2.0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假设_______不正确
(2)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的溶液,振荡,静置
_______
假设Ⅲ正确
(3)取(2)中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2校联考2023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