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生物挑战模拟卷 【江苏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挑战模拟卷 【江苏卷】(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刘畊宏的《本草纲目》健身操火爆全网,带来一股全民跳健身操的热潮。如果我们了解组成细胞的分子等相关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注重营养的均衡,进行科学健身。下列涉及细胞中的化合物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
A.生物大分子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
B.糖类和脂质提供了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
C.在鸡蛋清中加入食盐会看到白色絮状物,这一过程改变了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数
D.饺子馅中的无机盐进入人体细胞后,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2.摇摆式间歇浸没生物反应器通过摆动架的倾斜摆动,使培养液周期性间歇浸没组培苗,实现组培苗的快速生长。相关叙述正确是( )
A.获得组织苗的培养基含有水、无机盐、蔗糖、琼脂和激素等多种营养物质
B.获得组培苗的步骤:外植体→脱分化形成胚状体→再分化形成试管苗
C.间歇摆动提高培养液溶氧量,有利于组培苗进行有氧呼吸,提高生长速度
D.经过间歇浸没培养获得的植株需要消毒后炼苗再移栽到经灭菌处理的土壤中
3.FtsZ蛋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的骨架蛋白,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微管蛋白类似。在细菌二分裂过程中,FtsZ蛋白先招募其他15种分裂蛋白形成分裂蛋白复合物,再促进细菌完成二分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FtsZ蛋白与其他15种分裂蛋白都以碳链为骨架
B.FtsZ蛋白需要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才具有活性
C.FtsZ蛋白在细菌中广泛存在,因此可作为抗菌药物研发的新靶标
D.研发针对细菌的FtsZ蛋白抑制剂时,应考虑其对哺乳动物微管蛋白的抑制作用
4.下列关于观察染色体的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观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行为或形态变化时,细胞都已死亡
B.观察染色体一般需用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对染色体染色后再观察
C.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时选材一般不同
D.以蝗虫精巢为材料观察减数分裂时,可能发现三种不同特征的分裂中期的细胞
5.我国农业古书中记载了“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区大小如上农夫区。禾收,区种”“又种薤十根,令周回瓮,居瓜子外。至五月瓜熟,薤可拔卖之,与瓜相避。又可种小豆于瓜中”等,其中提到了及时翻土、施肥浇水、轮作、间作等农业生产经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疏松土壤有利于农作物根系对无机盐的吸收和土壤微生物的繁殖
B.施加粪肥后农作物长得好是因为吸收了粪肥有机物中的能量和无机盐
C.及时锄草能够减小杂草和农作物的种间竞争,但是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间作能从增大光照面积等方面提高光能的利用率
6.莴苣指管蚜、绣线菊蚜和棉蚜都是蚜虫类害虫,三者间无基因交流。基因测序表明,绣线菊蚜与棉蚜亲缘关系较近,为同属的蚜虫,二者与莴苣指管蚜亲缘关系略远,三者分布具有生态位重叠现象,引入瓢虫、草蛉、寄生菌等可以对蚜虫进行生物防治。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莴苣指管蚜、绣线菊蚜间存在生殖隔离,绣线菊蚜与棉蚜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B.长期专性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可能导致绣线菊蚜和棉蚜种群发生进化
C.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为莴苣指管蚜、绣线菊蚜和棉蚜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D.引入瓢虫、草蛉和寄生菌对蚜虫进行生物防治,均利用了物种间的捕食关系
7.下列关于基因表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DNA转录形成的mRNA与母链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
B.有三种RNA参与翻译过程,但只有一种能作为翻译的模板
C.遗传密码在mRNA上连续排列,与肽链的起始、延伸和终止有关
D.一条mRNA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
8.某个精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发生了连接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着丝粒异常横裂而形成“等臂染色体”(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等臂染色体”可形成于该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
B.“等臂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与正常染色体联会
C.若该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均异常
D.若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则该细胞产生的配子中将有一半出现异常
9.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组遗传性骨骼肌变性疾病,按遗传方式可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相关人员先据表型绘制了某一患者家族的系谱图如图所示,并经PCR检测确认家系中Ⅱ-4不携带致病基因,已知患病胚胎易发生致死。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PCR检测前患病类型不能排除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经PCR检测可知Ⅰ-2含两个致病基因
C.Ⅲ-3为男性胚胎致死概率大于女性胚胎
D.Ⅲ-2女孩患病概率为1/4
10.下列关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紧急情况下,肾上腺髓质在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下分泌肾上腺素并使心率加快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B.食物过咸时,垂体细胞会将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释放到体液中
C.马拉松长跑者丢失了大量盐分使血浆渗透压下降,促进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D.与常温环境相比,在寒冷环境中产热量和散热量均会增加
11.近年来,我国正在大力推动基于自然的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华北河湖生态补水案例是《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中的典型案例,生态补水给河湖生态环境带来了显著变化,使“河床变水面、死水变活水、亏空变积蓄、无鱼变有鱼”。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补水之前华北地区“有河皆干”,干涸的河床上长出杂草属于初生演替
B.生态补水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近河岸区与河道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补水期间河流水质明显改善,增加了物种丰富度,浮游植物密度可能会降低
12.某神经科学家发现了感受机械力的阳离子通道Piez家族,其中神经细胞膜上的阳离子通道蛋白Piez2感受到机械压力刺激后被激活并实现信号的转换,正常人的抚摸、拥抱、触摸手机屏幕等都需要Piez2的参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Piez2需要把机械力刺激转化为电信号才能最终让人产生触觉
B.阳离子通过通道蛋白Piez2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
C.通道蛋白Piez2的形成依赖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
D.该过程产生的电信号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最终传导到大脑皮层产生感觉
13.“人造牛肉汉堡”中的牛肉是牛的肌肉细胞经过动物细胞培养获得的,这种人工培育的牛肉能防止疯牛病病毒、口蹄疫病毒等动物病毒感染,为人类获取更多的健康食品探索了新途径。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备细胞悬浮液的过程需要使用胃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
B.肌肉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时,是悬浮在培养液中生长增殖的
C.95%空气和5%CO2的混合气体能维持培养液的pH,并为细胞提供适宜浓度的氧气
D.传代培养中的细胞失去增殖能力是细胞发生分化所致
14.mRNA疫苗技术获得了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作为新兴疫苗,与传统疫苗相比,mRNA疫苗不需要大量的细胞培养,而是利用体外转录的方式制备。传统疫苗是通过直接注射抗原蛋白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而mRNA疫苗是通过mRNA进入细胞内合成抗原蛋白引起免疫反应。mRNA疫苗研制早期发现,体外转录的mRNA注入体内后,易被水解而导致表达效率降低,难以引起免疫效应;还易被树突细胞识别而引起严重的炎症反应,甚至导致个体死亡。后来科研人员通过对部分碱基进行修饰,才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下列有关RNA疫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与传统疫苗相比,RNA疫苗制备速度更快,当出现大范围疫情时可快速提供疫苗保障
B.mRNA疫苗能直接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C.与传统疫苗相比,mRNA疫苗进入细胞内合成更多的抗原蛋白,减少了疫苗的使用剂量
D.根据题目信息推测,体内转录生成的mRNA应该进行了相应修饰,避免被轻易水解
二、多选题
15.青霉素是产黄青霉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抗菌药物,产黄青霉菌的筛选如图所示。利用发酵工程生产青霉素在发酵结束后,需将发酵液与菌体分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生产青霉素的发酵过程中,对产黄青霉菌进行分离纯化采用了平板划线法
B.在制备培养基时,除了添加必要的营养成分外,还需要将pH调至中性
C.待完全发酵结束后,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分离
D.分离得到菌种后“摇瓶”培养的目的是提高培养液中溶解氧含量,从而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16.真核细胞可以经历不同形式的程序性死亡,细胞死亡的直接原因一般认为是由渗透压导致的细胞膜破裂。但近期发现当细胞发出程序性死亡信号时,NINJ1蛋白被激活后在细胞膜表面聚集,形成类似“拉链”的聚合物,最终导致细胞膜裂解。如果通过单抗阻断NINJ1蛋白的聚集,则可以抑制细胞膜的破裂,从而保护组织免受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INJ1蛋白聚集形成类似“拉链”的结构,其跨膜部位的蛋白质具有亲水性
B.渗透压导致的细胞死亡和NINJ1蛋白介导的细胞膜裂解过程都受基因调控
C.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可以发生在发育过程中的任何时期,但胚胎时期不会发生
D.单抗可能和NINJ1蛋白特异性结合,从而阻断NINJ1聚集,避免细胞裂解
17.研究者发现,湿地修复过程中,在逆境胁迫下的植物体内会产生大量的活性氧导致细胞内的膜结构损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活性氧清除剂能够维持其体内活性氧的平衡。为探究互花米草适应滨海湿地的原因,研究人员对生活在不同盐浓度下的互花米草叶片和根中的SOD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根部与叶片SOD活性随盐浓度增加的变化趋势不同,根部的SOD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
B.互花米草适应滨海湿地环境的机制可能是产生了较多的SOD,能及时清除细胞内产生的过多活性氧
C.为防治互花米草的生态入侵,湿地修复可选用净化能力强且与互花米草互利共生的水生植物
D.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18.20世纪60年代,半矮秆水稻和小麦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有效解决了“高产和倒伏”的制约矛盾,这历程被称为“绿色革命”,这次“绿色革命”与赤霉素(GA)密切相关。如图所示,GID1蛋白是位于细胞核中的GA受体,GA与GID1蛋白结合后,就会促使GID1蛋白与蛋白降解复合体SCF的相互作用而活化SCF,活化的SCF会将降解信号转导至网络中的重要枢纽DELLA蛋白,最终使GA能够完成促进茎伸长的反应。下列关于GA的信号转导机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赤霉素一般在幼芽、幼根和萌发的种子中合成,可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
B.由图可知,DELLA蛋白能抑制GA诱导的基因表达,对茎伸长有阻遏作用
C.若DELA蛋白的基因突变导致其结构改变,外施GA可逆转矮化现象
D.缺失赤霉素合成酶的矮化或半矮化品种,施加GA后也不可逆转矮化现象
三、读图填空题
19.炎热干燥的天气往往会导致植物出现光呼吸现象,图1表示植物叶肉细胞发生的光呼吸过程简图,光呼吸发生的原因是图中的R酶的双功能性,当CO2与O2浓度之比较高时,R酶能够催化与CO2与C5反应,生成C3,反之,当CO2与O2浓度之比较低时,光呼吸水平增加,R酶就会更多地催化C5与O2反应,生成乙醇酸(C2), C2最后在相应细胞器中可转化成C3和CO2。请完成以下问题:
(1)炎热干燥的天气导致植物出现光呼吸的原因是_____。
(2)比较光呼吸与植物细胞有氧呼吸的不同点______(描述三个方面)。
(3)研究发现,水稻等作物的光合产物有较大比例要消耗在光呼吸底物上。那么,这些作物中光呼吸存在的意义是____。
(4)科研人员设计了只在叶绿体中完成的光呼吸替代途径R(依然具有降解乙醇酸产生CO2的能力)。同时,利用RNA干扰技术降低叶绿体膜上乙醇酸转运蛋白的表达量,进而减少_____,从而影响光呼吸。检测三种不同类型植株的光合速率,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回答:
①当胞间CO2浓度较低时,野生型植株与替代途径植株的光台速率相比____。
②当胞间CO2浓度较高时,三种类型植株光合速率的大小关系为______,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户外健身文化交流。“赛事江苏”品牌系列活动推动跑步、龙舟、健身气功等户外体育项目“走出去”。图1为冲拳的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反射弧基本结构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________及其相应的运动神经末梢。
(2)有研究认为户外健身可提高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胰岛素能更好地促进肌细胞______,降低血糖浓度。
(3)户外健身需要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依靠各个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图2是三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图3为在相关信号分了的作用下,某种免疫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的示意图。
图2中,①②③表示二类不同的信号分子。当内分泌腺分泌的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时,①代表的激素最可能为______。当内分泌腺作为神经调节中的效应器时,②代表______。由图3可以看出,免疫细胞表面至少有_____种信号分子的受体。若图乙所示的免疫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则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作用是_____。
(4)户外健身要防止被毒蛇咬伤,蛇毒分为神经毒素和血液循环毒素等。血液循环毒素主要破坏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造成被咬伤处肿胀、皮肤呈紫黑色等。神经毒素主要破坏人体神经系统,阻断神经冲动的传播。
①被毒蛇咬伤后,常常通过迅速注射抗蛇毒血清进行治疗,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血液循环毒素能破坏血管壁,改变其通透性,使血液中的物质渗入______,导致被咬伤处肿胀、皮肤呈紫黑色等°
③为研究神经毒素阻断神经冲动的传播机理,研究者进行了以下实验:
A:用神经毒素处埋离体神经纤维,一段时间后刺激神经纤维一端,若在另一端能够记录到正常的动作电位,说明神经毒素不会阻断______。
B:用神经毒素处理神经—肌肉标本,一段时间后,刺激神经,若肌肉不收缩,说明神经毒素阻断了______。
C:用神经毒素处理神经—肌肉标本,然后测定突触间隙内神经递质的含量,若其含量基本不变,说明神经毒素不影响_____的功能。
D:为进一步确定神经毒素作用的具体部位,研究人员用神经毒素处理神经—肌肉标本,直至刺激神经不再引起肌肉收缩时,再用乙酰胆碱(兴奋性神经递质)溶液处理肌肉。若肌肉不收缩,说明神经毒素的作用部位是_____。
21.图1为某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单位:kJ),图2为某林地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示意图。请回答:
(1)图1中,生产者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值为_____,该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有机物的不断输入,原因是_____。
(2)图1中字母d表示______,植食性鱼类到肉食性鱼类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_____。
(3)图2所示食物网中,共有_____条食物链。鹰处在第_____营养级。
(4)若要研究图2中狐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的方面有_____等。
22.科研人员拟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敲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SigB基因,其原理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剪刀代表的是一种限制酶。科研人员设计了供体DNA片段,作为目的片段构建重组质粒,导入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敲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SigB基因。实验中可替换SigB基因的片段是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______。据图分析,供体DNA片段的两侧为_____序列。
(2)科研人员需将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和供体DNA片段的两侧序列利用PCR扩增技术实现供体DNA片段的构建。构建过程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SigB基因上游和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变性后再复性,SigB基因上游和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单链能够通过_____原则形成局部双链结构,然后在_____催化作用下形成SigB基因上游+卡那霉素抗性基因融合片段。按照此操作,可将SigB基因上游和卡那霉素抗性基因融合片段与SigB基因下游融合构建出供体DNA片段。
(3)通过设计引物可以使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扩增后,两侧含有与SigB基因上、下游相同的碱基序列。从图3的p1~p4中选取的引物组合是_____,为使其两侧含有与SigB基因上、下游相同的碱基序列,需将_____的5'端加SigB基因的_____序列,_____的5'端加SigB基因的_____序列。
(4)有人提出:“可以用这个方法,将人受精卵中HIV、新冠病毒等病毒的受体基因进行敲除,使人不受病毒感染。”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_____,从安全和伦理的角度分别写出理由:______(分别答出一点即可)。
四、实验探究题
23.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约占食用油产量的60%。我国育种学家发现,某大豆叶柄突变体可以增加植株下层叶片的光能吸收比例进而提高产量;同时尝试从大豆黄化叶突变体来分析控制大豆叶绿体合成基因的作用机理。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用某纯合黄化叶突变体与正常绿叶植株杂交,F1均为正常绿叶植株, F1自交后,F2中绿叶、黄化叶植株分别为271株、89株。现将F2中的绿叶植株自交并收获种子种植,种子萌发且植株成熟后出现黄化叶的概率为_____。
(2)科研人员将偶然发现的叶柄超短突变体多代自交纯化,得到两种纯合突变体d1和d2。已知控制d2的叶柄超短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上。为探究d1叶柄超短基因的位置,现将二者杂交后代F1自交,统计F2的性状分离比。
①预期一:若F1均为叶柄正常,F2表型及比例为叶柄超短:叶柄正常=7:9,则d1和d2叶柄超短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填“分离”或“自由组合”)定律,且叶柄超短均为_____(填“显性”或“隐性”)突变。
②预期二:若F1均为叶柄正常,F2表型及比例为叶柄超短:叶柄正常=1:1,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则控制d1和d2叶柄超短基因的位置关系可能是_____。
(3)DNA中存在一些简单重复序列标记(简称SSR标记),不同来源的DNA中的SSR特异性强、稳定性高,常用于DNA分子标记。科研人员扩增出以上实验若干个体中的SSR序列,用于确定控制d1叶柄超短基因的位置,电泳结果如图所示:
请根据电泳图中结果推测(2)中的预期____(填“一”或“二”)正确,依据是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生物大分子是由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邻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因此生物大分子也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A不符合题意;
B、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质中如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B不符合题意;
C、在鸡蛋清中加入食盐会看到白色絮状物,是盐析现象,这一过程没有改变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数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C符合题意;
D、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饺子馅中的无机盐进入人体细胞后,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C
解析:A、琼脂是凝固剂,不提供营养,A错误;
B、外植体脱分化可以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B错误;
C、间歇摆动提高培养液溶氧量,有利于组培苗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能为组培苗的生长发育提供能量,因此可以提高生长速度,C正确;
D、植物组织培养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经过间歇浸没培养获得的植株不需要消毒处理,D错误。
故选C。
3.答案:B
解析:A、FtsZ蛋白与其他15种分裂蛋白都是蛋白质,都以碳链为骨架,A正确;B、FtsZ蛋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的骨架蛋白,细菌中不存在内质网、高尔基体,故FtsZ蛋白不能在内质网、高尔基体上加工,B错误;C、FtsZ蛋白与其他分裂蛋白形成分裂蛋白复合物,促进细菌完成二分裂,所以可以研发出抑制FtsZ蛋白活性的药物来抑制细菌的二分裂过程,C正确;D、FtsZ蛋白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微管蛋白类似,为了防止研发出的FtsZ蛋白抑制剂对哺乳动物微管蛋白有抑制作用,所以研发针对细菌的FtsZ蛋白抑制剂时,应考虑其对哺乳动物微管蛋白的抑制作用,D正确。
4.答案:C
解析:观察染色体的实验都需要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的步骤,其中解离时用到的解离液由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按1:1的体积比混合而成,在观察时细胞已经死亡,A正确;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不容易观察,但容易被碱性染料(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成深色,所以观察染色体一般需要染色后再观察,B正确;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时,一般选择的材料都是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C错误;以蝗虫精巢为材料观察减数分裂时,可能发现有丝分裂中期、减数分裂Ⅰ中期和减数分裂Ⅱ中期三种不同特征的分裂中期的细胞,D正确。
5.答案:B
解析:疏松土壤有利于农作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充分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更多的能量,有利于植物根部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更多的无机盐,也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大量繁殖,A正确;粪肥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有机物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后产生无机盐、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等能被植物吸收利用,但植物不能直接吸收有机物,更不能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B错误;及时锄草能够减小杂草和农作物对阳光、水分、无机盐等的竞争,但是会降低物种丰富度,即一定程度上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间作能从增大光照面积等方面提高光能的利用率,D正确。
6.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莴苣指管蚜、绣线菊蚜和棉蚜都是蚜虫类害虫,但三者间无基因交流,说明它们之间均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长期专性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相当于自然选择定向起作用的过程,因而可能导致绣线菊蚜和棉蚜种群发生进化,B正确;莴苣指管蚜、绣线菊蚜和棉蚜均为真核生物,它们的可遗传变异来源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三者都能为它们的进化提供原材料,C错误;引入瓢虫、草蛉对蚜虫进行生物防治,利用了物种间的捕食关系,但引入寄生菌进行生物防治利用的是物种间的寄生关系,D错误。
7.答案:A
解析:转录是以DNA的某一条链为模板进行的,转录出米的mRNA与母链互补配对,所以两者的碱基排列顺序(即遗传信息)不相同,A错误;mRNA、RNA、RNA都参与翻译过程,但只有mRNA能作为翻译的模板,B正确;遗传密码在mRNA上连续排列,密码子有起始密码子、普通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与肽链的起始、延伸和终止有关,C正确;一条mRNA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提高蛋白质的合成效率,D正确。
8.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等臂染色体”是某个精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连接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着丝粒异常横裂而形成的,着丝粒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因此“等臂染色体”可形成于该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A正确;联会是指同源染色体配对,“等臂染色体”与正常染色体间存在同源区段,因此“等臂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通过同源区段与正常染色体联会,B正确;着丝粒发生异常横裂后,染色体结构异常,但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变,故该细胞经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结构异常但数目正常,C错误;若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则该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的某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所以该细胞产生的配子中将有一半出现异常,D正确。
9.答案:C
解析:据题图分析可知,Ⅱ-3、Ⅱ-4表型正常,生出的后代Ⅲ-4患病,可确定该病为常染色隐性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排除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错误;经PCR检测确认家系中Ⅱ-4不携带致病基因,可确定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2表型正常,故Ⅰ-2仅含一个致病基因,B错误;设该致病基因为b,则Ⅱ-3、Ⅱ-4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该夫妇的后代中只有基因型为XbY的男性胚胎易发生致死,C正确;虽然Ⅱ-1的基因型未知,但Ⅱ-2的基因型为XBY,所以正常情况下Ⅲ-2女孩不会患病,D错误。
10.答案:C
解析:紧急情况下,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它的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属于神经调节,使心率加快说明肾上腺素已经作用于靶细胞并发挥作用,属于体液调节,故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A正确;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当食物过咸时,垂体细胞会将抗利尿激素释放到体液中,B正确;马拉松长跑者大量出汗丢失大量水分,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水的重吸收增多,尿量减少,C错误;在寒冷环境中,体温和外界环境的温差更大,所以散热增加的同时产热也增加,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D正确。
11.答案:A
解析:干涸的河床上虽然没有植被,但是有土壤条件,所以干涸的河床长出杂草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由题意可知生态补水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正确;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了一定的空间结构,近河岸区与河道区是水平方向的分布,有地形上的变化和土壤温度的区别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生态补水给河湖生态环境带来了显著变化,“无鱼变有鱼”增加了物种丰富度,负会以浮游植物为食,所以浮游植物密度可能会降低,D正确。
12.答案:D
解析:由题图解读可知,阳离子通道蛋白Piez2激活后,阳离子内流。膜电位发生变化,因此Piez2需要把机械力刺激的压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才能最终让人产生触觉,A正确;由题意可知,Piez2是一种可以感受压力的阳离子通道蛋白,离子通过通道蛋白的运输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B正确;Piez2属于膜蛋白,膜蛋白的形成都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最终通过囊泡与细胞膜发生膜融合, C正确:在大脑皮层产生感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D错误。
13.答案:C
解析:制备细胞悬浮液的过程需要使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不能使用胃蛋白酶,A错误。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细胞能够悬浮在培养液中生长增殖;另一类则需要贴附于某些基质表面才能生长增殖,大多数细胞属于第二种类型,肌肉细胞也属于贴附生长的细胞类型,B错误。细胞培养应在95%空气和5%CO2的混合气体的CO2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氧气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正确。正常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传代培养中的细胞失去增殖能力是细胞衰老或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致,D错误。
14.答案:B
解析:传统疫苗的制备需要通过细胞培养,产量受到细胞培养的限制,而RNA可以在体外直接合成,生产效率更高,当出现大范围疫情时可快速提供疫苗保障,A正确;与传统疫苗相比,RNA疫苗进入细胞内合成更多的抗原蛋白,抗原蛋白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减少了疫苗的使用剂量,B错误,C正确:由题干“mRNA疫苗研制早期发现,体外转录的RNA注入体内后,易被水解而导致表达效率降低,难以引起免疫效应”和“后来科研人员通过对部分碱基进行修饰,才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可知,没有修饰的mRNA进入体内后易被水解,而修饰后的RNA进入体内后不被水解,推测体内转录生成的mRNA应该进行了相应修饰,避免被轻易水解,D正确。
15.答案:CD
解析:题图生产青霉素的发酵过程中,对产黄青霉菌进行分离纯化采用了稀释涂布平板法,A错误;培养霉菌的pH应为酸性,所以在制备培养基时,除了添加必要的营养成分外,还需要将pH调至酸性,B错误;待完全发酵结束后,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分离,C正确;分离得到菌种后“摇瓶”培养的目的是提高培养液中溶解氧含量,从而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D正确。
16.答案:AC
解析:当细胞发出程序性死亡信号时,NINJ1蛋白被激活后在细胞膜表面聚集,形成类似“拉链”的聚合物,其跨膜部位的蛋白质与磷脂双分子层的尾部结合,说明其具有疏水性,A错误;真核细胞可以经历不同形式的程序性死亡,细胞死亡的直接原因一般认为是由渗透压导致的细胞膜破裂,NINJ1蛋白也是在程序性死亡信号下被激活的,所以两者都属于细胞的程序性死亡,都受基因调控,B正确;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可以发生在发育过程中的任何时期,胚胎时期也会发生,C错误;由题意可知,通过单抗阻断NTNJ1蛋白的聚集,可以抑制细胞膜的破裂,因此单抗可能和NINJ1蛋白特异性结合,从而阻断NNJ1蛋白聚集,避免细胞裂解,D正确。
17.答案:ABD
解析:随盐浓度增加,根部的SOD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叶片的SOD活性一直呈上升趋势,二者的变化趋势不同,A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SOD作为活性氧清除剂能够维持植物体内活性氧的平衡,结合折线图,可推测互花米草适应滨海湿地环境的机制可能是产生了较多的SOD,能及时清除细胞内产生的过多活性氧,B正确;为防治互花米草的生态入侵,湿地修复可选用净化能力强且与互花米草具有种间竞争关系的水生植物,C错误;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从而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正确。
18.答案:ACD
解析:赤霉素一般在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中合成,由题干“GID1蛋白是位于细胞核中的GA受体”可知,GA可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A错误;由题图可知,DELLA蛋白能抑制GA诱导的基因表达,对茎伸长有阻遏作用,B正确;若DELLA蛋白的基因突变导致其结构改变,进而使植株出现矮化现象,那么即使外施GA也不可逆转矮化现象,C错误;缺失赤霉素合成酶的矮化或半矮化品种不能合成GA,施加GA后可逆转矮化现象,D错误。
19.答案:(1)炎热干操天气,蒸腾作用强导致水分散失过快,植物为了避免水分散失,气孔关闭,CO2吸收减少,光合作用产生的O2在叶片中堆积,使得CO2与O2浓度之比降低,光呼吸水平增加
(2)条件:光呼吸发生在光照条件下,有氧呼吸在有光、无光条件下均能发生;场所:光呼吸的发生需要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和线粒体的参与,有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能量角度:光呼吸消耗ATP,有氧呼吸生成ATP;物质角度:光呼吸利用O2和C5生成乙醇酸和C3,有氧呼吸利用葡萄糖和O2生成CO2与水
(3)避免光反应过程中积累的ATP和NADPH对叶绿体的伤害,同时消除乙醇酸对细胞的毒害,回收碳元素,减少碳的流失
(4)乙醇酸从叶绿体向过氧化物酶体的转运;①无明显差异;②R+RNA干扰>R>野生型;R途径能够更快速、高效地降解乙醇酸产生CO2,促进光合作用过程,且当乙醇酸转运蛋白减少(叶绿体内乙醇酸浓度高)时R途径更高效
解析:(1)炎热干燥天气,蒸腾作用强导致水分散失过快,植物为了避免水分散失,气孔关闭,光合作用产生的O2在叶片中堆积,同时外界的CO2不能通过气孔进入细胞间隙,在这种情况下,CO2与O2的比值降低,光呼吸水平增加。
(2)光呼吸与有氧呼吸的比较如表所示:
(3)光呼吸的主要生理意义如下:①防止强光对叶绿体的破坏,强光时,由于光反应速率大于暗反应速率,叶肉细胞中会积累ATP和NADPH,这些物质的积累会产生自由基从而损伤叶绿体,而强光下,光呼吸作用加强,会消耗光反应过程中积累的ATP和NADPH,从而减轻对叶绿体的伤害;②清除乙醇酸对细胞的毒害,乙醇酸(C2)对细胞有毒害作用,而光呼吸能利用乙醇酸从而清除其毒害作用;③回收碳元素C2可转化为C3和CO2,C3通过光呼吸过程又返回到卡尔文循环中,不至于全部流失掉,即通过光呼吸回收了一部分碳元素。
(4)图1显示乙醇酸在叶绿体产生后需要运输到线粒体,因此若利用RNA干扰技术降低叶绿体膜上乙醇酸转运蛋白的表达量,则乙醇酸从叶绿体向过氧化物酶体的转运会减少。①据图2分析,当胞间CO2浓度较低时,野生型植株与替代途径植株的光合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②据图2分析,当胞间CO2浓度较高时,R+RNA干扰组的光合速率最高,R组次之,而野生型组的光合速率最弱,其原因可能是R途径能够更快速、高效地降解乙醇酸产生CO2,促进光合作用过程,且当乙醇酸转运蛋白减少(叶绿体内乙醇酸浓度高)时R途径更高效。
20.答案:(1)伸肌、屈肌
(2)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3)甲状腺激素;神经递质;两;促进受抗原刺激的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
(4)①抗蛇毒血清中含有特异性抗体,其可以和相应蛇毒结合,引起免疫反应;②组织液;③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传递;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解析:(1)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由题图可知,题图中的效应器是伸肌、屈肌及其相应的运动神经末梢。
(2)胰岛素可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户外健身能提高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使胰岛素能更好地促进肌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降低血糖浓度。
(3)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当内分泌腺分泌的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时,推测①最可能为甲状腺激素。当内分泌腺作为神经调节中的效应器时,②代表神经递质。分析图3,免疫细胞表面有神经递质的受体,还有血液中运输的其他信息分子的受体,因此免疫细胞表面至少有两种信号分子的受体。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为细胞因子,该物质可以使接受过抗原刺激的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
(4)①抗蛇毒血清中含有特异性抗体,其可以和相应蛇毒结合,引起免疫反应,因此被毒蛇咬伤后,常常通过迅速注射抗蛇毒血清进行治疗。②血液循环毒素能破坏血管壁,改变其通透性,使血液中的物质透过毛细血管壁细胞渗入组织液,导致被咬伤处肿胀、皮肤呈紫黑色等。③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用神经毒素处理离体神经纤维,一段时间后刺激神经纤维一端,若在另一端能够记录到正常的动作电位,说明神经毒素不会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而神经—肌肉接头是突触的一种,用神经毒素处理神经—肌肉标本,一段时间后,刺激神经,若肌肉不收缩,说明神经毒素阻断了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传递。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用神经毒素处理神经—肌肉标本,然后测定突触间隙内神经递质的含量,若其含量基本不变,说明神经毒素不影响突触前膜的功能。乙酰胆碱为兴奋性神经递质,研究人员用神经毒素处理神经—肌肉标本,直至刺激神经不再引起肌肉收缩时,再用乙酰胆碱溶液处理肌肉时,若肌肉不收缩,说明神经毒素的作用部位是突触后膜。
21.答案:(1)a;该生态系统输出及呼吸消耗的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2)流向分解者的能量;e-n/b×100%
(3)5;三、四
(4)狐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解析:(1)由题图1可知,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值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不足以供应该生态系统输出及呼吸消耗的能量,因此需要有机物的不断输入。
(2)题图1中的d表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能量传递效率为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占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百分比,但肉食性鱼类的同化量除了来自植食性鱼类还来自饲料,因此植食性鱼类到肉食性鱼类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e-n/b×100%。
(3)题图2所示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鹰所处的食物链有草(树)→兔→鹰、草(树)→鼠→鹰、草(树)→鼠→蛇→鹰,其分别处在第三、四营养级。
(4)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22.答案:(1)筛选SigB基因被敲除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待敲除SigB基因两侧的同源
(2)碱基互补配对;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3)p2和p3;引物p3;上游;引物p2;下游
(4)不同意;外源DNA分子进入受精卵后可能引起一些还没有发现的弊端,影响生命健康(或基因敲除后会导致人类基因库发生变化,在进化中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改造、定制人的受精卵违背伦理道德
解析:(1)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可作为标记基因,用于筛选SigB基因被敲除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据题图分析,同源重组利用了类似于染色体互换的原理,供体DNA片段的两点为待敲除SigB基因两侧的同源序列,中间为其他序列,取代待敲除基因。
(2)由题图2可知,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和SigB基因上游序列存在相同的碱基序列,变性后双链解开,SigB基因上游序列的上侧单链与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下侧单链能够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局部双链结构,该结构既可作为模板,也可作为引物,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催化作用下形成SigB基因上游+卡那霉素抗性基因融合片段。
(3)引物的作用是使DNA聚合酶能够沿着子链的3'端延伸,故应该选取的引物组合为p2和p3;由题图3可知,引物p3的5'端加SigB基因上游序列,引物p2的5'端加SigB基因的下游序列,即可使该引物组合两侧含有与SigB基因上、下游相同的碱基序列。
(4)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对人类基因进行改造涉及安全和伦理问题,如外源DNA分子进入受精卵后可能引起一些还没有发现的弊端,影响生命健康;基因敲除后会导致人类基因库发生变化,在进化中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改造、定制人的受精卵违背伦理道德等,故不同意题干所述观点。
23.答案:(1)1/6
(2)①自由组合;隐性
②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上且为非等位基因
(3)一;个体2、5、8表现为叶柄超短,电泳结果与亲本d1的7号染色体电泳结果相同,而与11号染色体电泳结果不相同,说明d1叶柄超短基因在7号染色体上,又已知控制d2的叶柄超短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上,故推测(2)中的预期一正确
解析:(1)由题意可知,黄化叶对正常绿叶为隐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F2中正常绿叶植株中纯合子占1/3,自交后代中无黄化叶;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3,其自交产生黄化叶的概率为1/4,即F2中的绿叶植株自交并收获种子种植,种子萌发且植株成熟后出现黄化叶的概率为2/3×1/4=1/6。
(2)①若两种纯合突变体d1和d2杂交,F1均为叶柄正常,F1自交,F2表型及比例为叶柄超短:叶柄正常=7:9(为9:3:3:1的变式),说明d1和d2叶柄超短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叶柄超短均为隐性突变。
②若两种纯合突变体d1和d2杂交,F1均为叶柄正常,F1自交,F2表型及比例为叶柄超短:叶柄正常=1:1,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则控制d1和d2叶柄超短基因的位置关系可能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上且为非等位基因。
(3)由题图解读可知,控制d1的叶柄超短基因在7号染色体上,又已知控制d2的叶柄超短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上,故推测(2)中的预期一正确。
比较项目
光呼吸
有氧呼吸
底物
乙醇酸
糖类等有机物
发生部位
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反应条件
光照
有光或无光都可以
能量
消耗能量(消耗ATP和NADPH)
产生能量
共同点
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挑战模拟卷 【新课标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挑战模拟卷 【山东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挑战模拟卷 【全国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探究题,填空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