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04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1. 豌豆在遗传学研究中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一株豌豆上的自花传粉和同一株玉米上的异花传粉,都属于自交
B. 豌豆体细胞中成对的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均可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C. 孟德尔在实施测交实验来验证性状分离的解释时,隐性纯合亲本均要去雄
D. 纯种黄豆荚豌豆与纯种绿豆荚豌豆杂交,结的豆荚全是黄色的,可判断豆荚颜色中黄色对绿色为显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1、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2、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详解】A、同一株豌豆上的自花传粉和同一株玉米上的异花传粉,它们的基因型都相同,都属于自交,A正确;
B、豌豆花是两性花,植株之间没有性别分化,所以其染色体没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划分,B错误;
C、孟德尔为了验证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实施了测交实验,用F1植株分别作为父本和母本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所以当用 F1植株作母本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时,隐性纯合亲本作父本不可以去雄,C错误;
D、豌豆的豆荚是果皮,果皮是由母本的子房壁直接发育而来。纯种黄豆荚豌豆与纯种绿豆荚豌豆杂交时,所结的豆荚的颜色应该与母本的豆荚颜色一致,无法判断豆荚颜色的显隐性,D错误。
故选A。
2. 玉米的糯性和非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为实现目的所采用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A. 判断控制糯性和非糯性的基因是否位于细胞核中——正交和反交
B. 判断糯性和非糯性的显隐性———一株非糯性玉米进行自交
C. 判断某显性玉米个体是否为纯合子——让该玉米植株进行自交
D. 判断某杂合子玉米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将该玉米植株进行测交
【答案】B
【解析】
【分析】自交是指植物中自花受粉和同株异花受粉,可以是纯合子(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子)自交、杂合子自交。测交是指杂种子一代个体与隐性类型之间的交配,主要用于测定F1的基因型,也可以用来判断另一个个体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详解】A、在实践中,正反交常用于判断某性状的遗传方式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因此判断控制糯性和非糯性的基因是否位于细胞核中可用正交和反交,A正确;
B、一株非糯性玉米进行自交,如果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只能知道他们是纯合子,不能判断是显性纯合子还是隐性纯合子,不能判断显隐性,B错误;
C、让该玉米植株进行自交,如果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为纯合子,如果发生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因此可以判断某显性玉米个体是否为纯合子,C正确;
D、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由于隐性个体只能产生一种配子,因此根据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型及比例能直接反映F1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因此判断某杂合子玉米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可将该玉米植株进行测交,D正确。
故选B。
3. 在生物学的研究中常用到“假说一演绎法”,下列各选项中都有“假说一演绎法”的运用,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的过程中,“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属于演绎推理的内容
B. 孟德尔在发现自由定律的过程中,“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的结果为黄圆∶黄皱∶绿圆∶绿皱接近于1∶1∶1∶1”属于对演绎进行验证的环节
C. 摩尔根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控制白眼的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属于提出问题的环节
D. 梅塞尔森和斯塔尔通过实验证明了DNA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复制,“分别按DNA半保留或全保留复制的方式,来预测离心后试管中DNA的位置”属于假说内容
【答案】B
【解析】
【分析】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以下五个环节: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进行验证→得出结论。
【详解】A、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的过程中,“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属于假说而不是演绎推理,A错误;
B、孟德尔在发现自由定律的过程中,“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的结果为黄圆∶黄皱∶绿圆∶绿皱接近于1∶1∶1∶1”属于对演绎进行验证的环节,B正确;
C、摩尔根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控制白眼的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属于假说而不是提出问题的环节,C错误;
D、梅塞尔森和斯塔尔通过实验证明了DNA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复制,“分别按DNA半保留或全保留复制的方式,来预测离心后试管中DNA的位置”属于演绎推理而不是假说,D错误。
故选B。
4. 某种兔的毛色由基因G,g1、g2、g3控制,它们互为等位基因,显隐性关系为G>g1>g2>g3(G>g1表示G对g1完全显性,其余以此类推)。下列杂交组合中,子代表型种类最多的是( )
A. g1g2×g2g3B. g1g3×g2g3C. Gg1×g2g3D. Gg1×Gg2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g1g2与g2g3 杂交,子代基因型有:g1g2、g1g3 、g2g2、g2g3 ,共有2种表现型,A错误;
B、g1g3与g2g3杂交,子代基因型有:g1g2、g1g3、g2g3、g3g3,共有3种表现型,B正确;
C、Gg1与g2g3杂交,子代基因型有:Gg2、Gg3、g1g2、g1g3,共有2种表现型,C错误;
D、Gg1与Gg2杂交,子代基因型有:GG、Gg2、Gg1、g1g2,共有2种表现型,D错误。
故选B。
5. 某雌雄同株植物的株高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D和d控制,其中含d基因的花粉致死,而含D基因的花粉碰到恶劣条件(如受粉期遇到连绵细雨)也只有约2/3能正常受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杂合植株在正常条件下自由交配两代,F2中DD∶Dd=3∶1
B. 杂合植株在正常条件下自交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C. 杂合植株在恶劣条件下自交不会出现基因分离
D. 杂合植株在恶劣条件下自交两代,F2中DD∶Dd=3∶1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正常情况下,Dd只能产生D基因的花粉,故杂合植株在正常条件下自交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详解】A、正常条件下,Dd只能产生D基因的花粉,杂合植株Dd自由交配一代,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2DD、1/2Dd,自由交配两代,F2中DD:Dd=3:1,A正确;
B、正常条件下,含d基因的花粉致死,故杂合植株自交不会出现性状分离,B正确;
C、杂合植株在恶劣条件下自交不会出现性状分离,但会出现基因分离,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分离,C错误;
D、含d基因的花粉致死,在恶劣条件下,含D基因的花粉只有约2/3能正常受精,即该植株的花粉只能含基因D,卵细胞的种类和比例不受影响,杂合植株在恶劣条件下自交一代,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2DD、1/2Dd,自交两代,F2中DD:Dd=3:1,D正确。
故选C
6. 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认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复制的两个基因随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
②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③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基因即为等位基因
④染色体是基因主要载体,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⑤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A. ①②④⑤B. ②③⑤C. ①②③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美国遗传学家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他发现孟德尔假设的一对遗传因子,也就是等位基因,它们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萨顿由此推论:基因(遗传因子)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因为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详解】①复制产生的两个基因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会在有丝分裂后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离后期随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开,①正确;
②非等位基因既可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以位于同源染色体上,②错误;
③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可以是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③错误;
④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染色体主要是DNA和蛋白质组成的,④错误;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如二倍体生物,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自由组合的方式就有2n种,⑤正确。
故选D。
7. 月季花为两性花,被誉为“花中皇后”。其花色有红色、黄色和白色三种,由A/a、B/b两对基因控制。关于下列杂交组合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可判断白花的基因型是aabb,黄花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B. 组合一的F2红花植株中,纯合子占1/6,只有一对基因是杂合的占1/4
C. 组合二F1黄花与白花杂交,子代中黄花占1/2
D. 组合二和组合三的杂交类型在遗传学中都称为测交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题目信息可知,F1 自交得到的 F2 中,红花:黄花:白花=12:3:1,符合9:3:3:1的变式,该花色由两对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组合一的F1自交得到的F2中红花∶黄花∶白花=12∶3∶1,符合9∶3∶3∶1的变式,说明控制该花色的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两对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黄花的基因型有两种:AAbb、Aabb或aaBB、aaBb,A错误;
B、组合一的F2中红花植株共占12份,纯合体占2份,所以纯合子占1/6;只有一对基因是杂合的占6份,所以只有一对基因是杂合的占1/2,B错误;
C、组合二黄花与红花杂交,设黄花基因型是Aabb,则红花的基因型应为aaBb,F1黄花基因型为Aabb,与白花(aabb)杂交,后代黄花和白花的比例为1∶1,黄花占1/2,C正确;
D、测交是要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组合二的亲本黄花与红花都为杂合子,因此不属于测交;组合三的亲本中红花是双杂合子,白花是隐性纯合子,所以组合三的杂交类型在遗传学中称为测交,D错误。
故选C。
8. 人的某条染色体上A、B、C三个基因紧密排列,不发生互换。这三个基因各有上百个等位基因(例如:A1~An均为A的等位基因)。父母及孩子的基因组成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A、B、C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遗传
B. 父亲的其中一条染色体上基因组成是A23B35C4
C. 基因A与基因B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 若此夫妻第3个孩子的A基因组成为A23A24,则其C基因组成为C2C5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染色体上A、B、C三个基因紧密排列,三个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不发生互换,连锁遗传给下一代,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只遵循分离定律;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时,男孩只能获得父亲的Y染色体而不能获得父亲的X染色体。
【详解】A、儿子的A、B、C基因中,每对基因各有一个来自于父亲和母亲,如果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儿子不会获得父亲的X染色体,而不会获得父亲的A、B、C基因,A错误;
B、三个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不发生互换,由于女儿的基因型是A3A23B35B44C2C9,其中A23B35C2来自于父亲,而父亲的基因型为A23A25B7B35C2C4,说明父亲的其中一条染色体基因型是A23B35C2,B错误;
C、根据题目信息,人的某条染色体上A、B、C三个基因紧密排列,不发生互换,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根据儿子的基因型推测,母亲的两条染色体是A24B8C5和A3B44C9;父亲的两条染色体是A25B7C4和A23B35C2,基因连锁遗传,若此夫妻第3个孩子的A基因组成为A23A24,则其C基因组成为C2C5,D正确。
故选D。
9. 研究表明,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相距非常远的两对非等位基因在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后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与两对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难以区分。雌果蝇的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雄果蝇不发生。基因M/m和N/n控制不同的相对性状,下列能证明果蝇的基因M和N位于同一染色体上且相距非常远的杂交组合是( )
A. MmNn(♀) ×MmNn(♂)B. MmNn(♀)×mmnn(♂)
C. MmNn(♀) ×MMnn(♂)D. MmNn(♀)×MMNN(♂)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题:若M与N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MmNn(♀)能产生MN:Mn:mN:mn=1:1:1:1四种配子;若M和N位于同一染色体上且相距非常远,则MmNn(♀)也能产生的MN:Mn:mN:mn=1:1:1:1四种配子。
【详解】A、若M与N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MmNn的雌雄个体都能产生MN:Mn:mN:mn=1:1:1:1四种配子,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子代会出现9:3:3:1或其变形的表现型及比例;若M和N位于同一染色体上且相距非常远,则MmNn(♀)能产生的MN:Mn:mN:mn=1:1:1:1四种配子,而MmNn(♂)只能产生两种配子且其比例为1∶1,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8种,产生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不是9:3:3:1或其变形。所以用MmNn(♀) ×MmNn杂交组合,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以判断M和N是否位于同一染色体上且相距非常远,A正确;
B、mmnn(♂)只能产生mn一种配子,不管M和N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同一染色体上且相距非常远,MmNn(♀)都能产生的MN:Mn:mN:mn=1:1:1:1四种配子,MmNn(♀)×mmnn杂交,子代表现型相同,所以无法证明M和N位于同一染色体上且相距非常远,B错误;
C、MMnn(♂)只能产生Mn一种配子,不管M和N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同一染色体上且相距非常远,MmNn(♀)都能产生的MN:Mn:mN:mn=1:1:1:1四种配子,MmNn(♀)×MMnn杂交,子代表现型相同,所以无法证明M和N位于同一染色体上且相距非常远,C错误;
D、MMNN(♂)只能产生MN一种配子,不管M和N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同一染色体上且相距非常远,MmNn(♀)×MMNN杂交后子代基因型都为M N ,表现型相同,D错误。
故选A。
10. 二倍体玉米的“单向异交不亲和”由基因G控制,即含有G的卵细胞不能与含有g的花粉结合受精,其余配子间结合方式均正常。籽粒颜色紫色和黄色由基因A/a控制。基因G/g和A/a独立遗传。现选择纯种紫粒单向异交不亲和品系与正常纯种黄粒品系进行杂交,F1均为紫粒,F1自交获得F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玉米籽粒颜色中隐性性状是黄色
B. 为了让亲本正常杂交,黄粒品系应作为母本
C. F1测交子代的基因型有4种,比例为1:1:1:1
D. F2中纯种育性正常黄粒的比例是1/12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A、依题意,纯种紫粒单向异交不亲和品系与正常纯种黄粒品系进行杂交,F1均为紫粒,则说明籽粒的黄色相对紫色为隐性,A正确;
B、单向异交不亲和品系作母本时,由于G基因的卵细胞不能接受g基因的花粉,无法产生后代。因此,为了让亲本正常杂交,黄粒品系应作为母本,B正确;
C、纯种紫粒单向异交不亲和品系与正常纯种黄粒品系进行杂交,F1均为紫粒,且其基因型为AaGg。作为母本进行测交时,产生配子及比例为AG:Ag:aG:ag=1:1:1:1,含有G的卵细胞不能与g的花粉结合受精,因此,F1测交子代的基因型有2种,比例为1:1,C错误;
D、由于F1产生雌雄配子及比例为AG:Ag:aG:ag=1:1:1:1,且含有G的卵细胞(占2份)不能与g的花粉(占2份)结合受精,故导致后代16份中会死亡4份,但aagg占1份不影响,故F2中纯种育性正常黄粒(aagg)的比例是1/(16-4)=1/12,D正确。
故选C。
11. 荧光标记染色体上的着丝粒可研究染色体的行为和数量变化。取一个正在分裂的果蝇细胞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其中两条染色体的看丝粒(分别用“”和“”表示),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它们的移动路径如图甲箭头所示;图乙是该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该细胞中有5种不同形态的染色体,则该果蝇是雌果蝇
B. 该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
C. 当荧光点移动到③所示位置时,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末期
D. 图甲所示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对应图乙的EF段
【答案】B
【解析】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详解】A、果蝇为XY性别决定型生物,体细胞中含有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常染色体的形态两两相同,性染色体X和Y形态不同,若该细胞中有5种不同形态的染色体,说明该果蝇为雄果蝇,A错误;
B、果蝇有8条染色体,减数分裂I末期时细胞一分为二,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核DNA分子,B正确;
C、当荧光点移动到③赤道板所示位置时,两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所以可以判断该时期为减数分裂I中期,C错误;
D、图甲所示过程为减数分裂I过程,该过程中染色体数与DNA数之比对应图乙的CD段,D错误。
故选B。
12. 如图P和Q表示某精原细胞的两个DNA分子,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上,P1和Q1为DNA片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和Q可能由同一条染色体上DNA分子复制而来
B. P′和Q′的形成可以使一条染色体上出现等位基因
C. P′和Q′常在减数分裂Ⅱ结束时分离
D. 若该精原细胞无突变发生,则P1和Q1的碱基序列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P和Q是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的DNA片段,其中P1和Q1发生了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
【详解】A、P和Q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上,不可能由同一条染色体上DNA分子复制而来,A错误;
B、P'和Q'是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进行交叉互换形成的,这可以使一条染色体上出现等位基因,B正确;
C、P'和Q'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常在减数分裂Ⅰ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错误;
D、P和Q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上,无突变发生时,则P1和Q1碱基种类一定相同,碱基序列不一定相同,D错误。
故选B。
13. 螺美波纹蛾(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的体色有棕色、灰色和绿色,由常染色体上的M/m基因和Z染色体上的N/n基因共同控制。已知含有N基因的个体均为棕色,含M基因但不含N基因的个体均为灰色,其余情况为绿色。现有两只棕色个体交配,产生足够多的子代,子代中绿色雌性个体占1/16。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 雄性亲本的基因型为MmZNZn
B. 雌性亲本产生基因型为mZN配子的概率为1/4
C. 子代中体色为棕色的个体所占比例约为1/2
D. 子代中灰色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16
【答案】C
【解析】
【分析】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所以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和自出组合定律。
【详解】A、由题意可知,棕色个体的基因型为_ _ZNZ-、_ _ZNW,灰色个体的基因型为M_ZnZn、M_ZnW,绿色个体的基因型为mmZnZn、mmZnW。两只棕色个体交配,产生足够多的子代,子代中绿色个体占1/16,即1/4×1/4,则亲本的基因型为MmZNW、MmZNZn,A正确;
B、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MmZNW,产生基因型为mZN的配子的概率为1/4,B正确;
C、亲本的基因型为MmZNW、MmZNZn,子代中体色为棕色的个体所占比例为3/4,C错误;
D、子代中灰色雌性个体M-ZnW所占的比例为3/4×1/4=3/16,D正确。
故选C。
14. 先天性色素失禁症是X染色体上的Nem基因失常所致,是一种显性遗传病。若个体细胞中只含有Nem基因,在胎儿期就会死亡,而杂合子症状较轻,因此患者通常为女性。某女性杂合子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孩子(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为该病患者。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孩子患病的原因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后期,两条X染色体未分开
B. 该孩子患病的原因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后期,X染色体和Y染色体未分开
C. 该孩子患病的原因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在四分体时期,两条X染色体片段互换
D. 该夫妇计划生育第二个孩子,正常情况下,所生婴儿是正常女儿的概率为1/3
【答案】C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①细胞分裂前的间期:细胞进行DNA复制;②M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形成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消失,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③MⅠ中期: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两侧;④M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⑤MⅠ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⑥MⅡ前期: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纺锤体,染色体散乱排布;⑦MⅡ中期:染色体着丝粒排在赤道板上;⑧MⅡ后期:染色体着丝粒分离,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两极;⑨MⅡ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形成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详解】A、假设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为N,非致病基因为n,该女性杂合子的基因型为XNXn,该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XnY,所生儿子为该病患者,基因型可能为XNXnY。若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后期,两条X染色体未分开,则可形成基因型为XNXn的卵细胞,与含Y的精子结合,形成基因型为XNXnY的个体,A正确;
B、若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后期,X染色体和Y染色体未分开,则可形成基因型为XnY的精子,与含XN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基因型为XNXnY的个体,B正确;
C、初级卵母细胞在四分体时期,两条X染色体片段互换,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为XNXn,经减数分裂Ⅱ形成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XN、Xn,与含Y的精子结合,不能形成基因型为XNXnY的个体,C错误;
D、某女性杂合子(XNXn)与正常男性(XnY)婚配,子代的基因型有:XNXn、XnXn、XNY、XnY,其中XNY胎儿时期会死亡,所以该夫妇所生婴儿是正常女儿(XnXn)的概率为1/3,D正确。
故选C。
15. 果蝇体细胞中含有4对染色体;蜜蜂的雌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32条染色体)、雄蜂由蜂王产生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果蝇精原细胞的增殖过程中某时期与雄蜂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相同
B. 果蝇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染色单体数与蜂王细胞减数分裂Ⅱ前期染色体数相同
C. 若对果蝇和蜜蜂进行基因组测序,需要分别测定5条和17条染色体的DNA序列
D. 雄蜂产生精子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现象
【答案】C
【解析】
【分析】1、染色体组是细胞中含有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2、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若体细胞含两个染色体组,则为二倍体,若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则为多倍体。3、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只含一个染色体组,而多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则可以含多个染色体组。
【详解】A、果蝇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所以染色体数为16,核DNA分子数为16,雄蜂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为16,核DNA分子数为32,A正确;
B、果蝇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染色单体数与蜂王细胞减数分裂Ⅱ前期染色体数均为16,B正确;
C、蜜蜂没有性染色体,由染色体组数决定性别,若对蜜蜂进行基因组测序,需要测定16条染色体的DNA序列,C错误;
D、雄蜂中无同源染色体,故产生精子过程中,不发生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等现象,D正确。
故选C。
16. 如图为某家族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其中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 乙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B. Ⅲ-12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
C. Ⅲ-10和Ⅲ-12婚配生一正常孩子的概率是4/9
D. Ⅲ-10为纯合子的概率为1/6
【答案】D
【解析】
【分析】Ⅱ-6和Ⅱ-7均无甲病,生出的女儿Ⅲ-11患甲病,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题干可知,控制甲病、乙病的两对等位基因中有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乙病是伴X染色体遗传病,Ⅱ-3有乙病,生出了没患乙病的儿子Ⅱ-9,所以乙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详解】A、Ⅱ-6和Ⅱ-7均无甲病,生出的女儿Ⅲ-11患甲病,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控制乙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又因为Ⅱ-3有乙病,生出了没患乙病的儿子Ⅱ-9,所以乙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
B、Ⅱ-6和Ⅱ-7均无甲病,生出的女儿Ⅲ-11患甲病,则Ⅱ-6和Ⅱ-7关于甲病的基因型均为Aa,Ⅲ-12关于甲的基因型为AA或Aa;又因为Ⅲ-12患乙病,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BY,所以Ⅲ-12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B正确;
C、Ⅱ-3和Ⅱ-4不患甲病,生了患甲病的Ⅲ-8,可知Ⅱ-3和Ⅱ-4关于甲病的基因型均为Aa,则Ⅲ-10的基因型为1/3AAXbXb、2/3AaXbXb;由B项分析可知,Ⅲ-12的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那么二者生出不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1-2/3×2/3×1/4=8/9,生出不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1/2。因此,Ⅲ-10和Ⅲ-12婚配生一正常孩子的概率为8/9×1/2=4/9,C正确;
D、由C项分析可知,Ⅲ-10的基因型为1/3AAXbXb、2/3AaXbXb,为纯合子的概率为1/3,D错误。
故选D。
17. 下列各项结果中,不可能出现1∶1比值的是( )
A. 女性红绿色盲的携带者和色觉正常的男性结婚,所生男孩中正常和患病之比
B. 一只红眼果蝇(XWY)与一只白眼果蝇(XwXw)杂交,F1雌雄相互交配产生的F2中红眼与白眼的个体数之比
C. 基因型为AaXBY的某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类型之比
D. 用15N标记的DNA在14N培养液中复制两次后,含有15N与含有14N的DNA数量之比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若用B/b表示控制色觉的基因,则女性红绿色盲的携带者(XBXb)和色觉正常(XBY)的男性结婚,所生男孩中正常(XBY)和患病(XbY)之比为1∶1,A不符合题意;
B、一只红眼(XWY)与一只白眼果蝇(XwXw)杂交后,F1的基因型为XWXw、XwY,二者自由交配,子二代中红眼与白眼的性状之比是1∶1,B不符合题意;
C、基因型为AaXBY某动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4个精子,两种基因型,AY和aXB或AXB和aY,比例均为1∶1,C不符合题意;
D、15N标记的双链DNA,放在14N培养液中复制两次后,形成4个DNA分子,含15N的DNA分子是2个,含14N的DNA数是4个,二者比例为1∶2,D符合题意。
故选D。
18. 有关遗传学经典实验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表明,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DNA遗传的
B. 格里菲思认为,转化形成的S型细菌具有致病性是由于DNA可控制细菌的性状
C.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向细胞提取物添加酶利用了加法原理
D. 查哥夫提出嘌呤和嘧啶之间的配对关系,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提供了依据
【答案】A
【解析】
【分析】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T2噬菌体侵染细菌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因此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A正确;
B、格里菲思通过体外转化实验提出了转化因子的概念,但没有提出DNA是遗传物质,即没有明确细菌具有致病性是由于DNA可控制细菌的性状,B错误;
C、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向细胞提取物添加酶利用了减法原理,C错误;
D、查哥夫发现DNA分子中腺嘌呤的总数等于胸腺嘧啶的总数,鸟嘌呤的总数等于胞嘧啶的总数,但并未提出嘌呤和嘧啶间的配对关系,D错误。
故选A。
19. 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的每个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有Y染色体
B. 基因一般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C. 一个 DNA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DNA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
D. 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者两个DNA分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是由脱氧核苷酸构成的,每个基因中含有多个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详解】A、人体的每个初级精母细胞中都含有Y染色体,但不是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有Y染色体,因为次级精母细胞的产生经过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A错误;
B、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B正确;
C、一个 DNA中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DNA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特定排列顺序决定的,C正确;
D、一个染色体上一般含有1个DNA分子,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一个染色体上可能含有两个DNA分子,D正确。
故选A。
20. 研究人员利用荧光染料标记T₂噬菌体的某种成分,并让标记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定时取菌液制成装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不同时间的荧光情况如表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以通过离心后从上清液中吸取菌液制作装片
B. 实验中荧光染料标记的T₂噬菌体成分是DNA
C. 15min时出现的弥散荧光小点都是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
D. 发荧光的子代噬菌体所占比例随培养代数的增多而增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详解】AB、分析表格数据可知,10min大肠杆菌表面环状荧光模糊,大肠杆菌内出现荧光,说明标记后的物质能进入大肠杆菌内,故标记的是DNA,通过离心后从沉淀物中吸取菌液制作装片,A错误,B正确;
C、15min时大多数大肠杆菌表面的环状荧光不完整,大肠杆菌附近出现弥散的荧光小点,表示噬菌体裂解释放,荧光小点包括亲代噬菌体和子代噬菌体,C错误;
D、由于DNA分子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亲代噬菌体的数量是固定的,发荧光的子代噬菌体所占比例随培养代数的增多而减少,D错误。
故选B。
21. 下列关于双链DNA的结构和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分子中磷酸、碱基、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B. DNA分子中碱基间氢键使DNA分子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C. DNA分子复制时,解旋酶与DNA聚合酶不能同时发挥作用
D. T2噬菌体遗传物质DNA的复制所需要的原料全部由宿主细胞提供
【答案】D
【解析】
【分析】1.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DNA分子复制的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两条子链的合成方向是相反的。
【详解】A、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基本骨架,A错误;
B、DNA分子中碱基间的氢键使DNA分子具有较强的稳定性,B错误;
C、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因此解旋酶与DNA聚合酶能同时发挥作用,C错误;
D、噬菌体是病毒,专性寄生物,其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DNA复制所需要的原料全部由宿主细胞大肠杆菌提供,D正确。
故选D。
22.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一种只在细胞核中独立存在的蛋白质,PCNA可附着在DNA双螺旋结构上,同时又可在DNA链上自由移动。PCNA能与DNA聚合酶相互作用,确保DNA聚合酶在复制过程中不会从DNA链上滑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聚合酶与PCNA结合后才可使DNA解旋
B. DNA复制过程中,PCNA可结合到DNA两条链上发挥作用
C. PCNA在母链上移动的方向是5'向3'
D. 细胞中DNA的复制一定需要PCNA参与
【答案】B
【解析】
【分析】DNA复制发生在间期,需要DNA聚合酶的参与,DNA复制时子链的延伸方向是5'向3'。
【详解】A、DNA复制过程中使DNA解旋的是解旋酶,A错误;
B、DNA复制时以DNA两条链为模板,而PCNA可与DNA聚合酶结合发挥作用,所以DNA复制过程中PCNA可与DNA两条链结合,B正确;
C、DNA复制时子链的延伸方向是5'向3',C错误;
D、PCNA只在细胞核中存在,但DNA除在细胞核中进行复制外,还能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进行复制,D错误。
故选B。
23. 将一个不含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拟核DNA呈环状,一个DNA中含有m个碱基,其中有a个胸腺嘧啶)放在含有32P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检测到如图Ⅰ、Ⅱ两种类型的DNA(虚线表示含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一个亲代DNA经三次复制后产生的子代DNA有Ⅰ、Ⅱ两种类型,且比例为1∶7
B. DNA复制后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时,其上的基因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C. 一个亲代DNA复制n次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2n-1)(m/2-a)个
D. 该实验应用了稳定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可通过差速离心法研究DNA的类型
【答案】C
【解析】
【分析】DNA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酶等条件。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DNA复制时,子链只能从5’端向3’端延伸,两条子链延伸方向相反。
【详解】A、一个亲代DNA经三次复制后共产生8个DNA分子,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其中有2个DNA分子是Ⅰ类型,有6个DNA分子是Ⅱ类型,比例为1∶3,A错误;
B、大肠杆菌是二分裂,没有染色体结构,不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DNA复制后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时,其上的基因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B错误;
C、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有a个,则每个DNA分子中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m/2-a)个,复制n次后,共有2n个DNA,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2n-1)(m/2-a)个,C正确;
D、32P是放射性同位素,D错误。
故选C。
24. 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将其置于只含有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DNA分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1.3×104
B. 子代DNA分子平均分子量与亲代相比减少3.75×103
C. 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脱氧核苷酸单链与含31P的脱氧核苷酸单链之比为1:7
D. 复制过程中需要2.1×104 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噬菌体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即A=5000×2×20%=200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2000个,C=G=3000个;DNA分子复制3次形成了8个DNA分子,其中含32P标记的DNA有2个,只含31P标记的DNA有6个,据此分析。
【详解】A. 根据分析可知,DNA中A=T═2000,C=G=3000,A、T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2个,G、C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3个,因此该DNA分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2000×2+3000×3=1.3×104,A正确;
B. 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亲代DNA中的磷全为32P,复制3次后形成8个DNA分子,其中有2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只含32P、另一条链只含31P,其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5000;另6个DNA分子的两条链都只含31P,其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10000;则子代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比亲代DNA减少=(5000×2+10000×6)/8=8.75×103,,B错误;
C. 由题意知,复制3次后,被32P标记的DNA单链是2条,含有31P的单链是2×8-2=14条,因此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脱氧核苷酸单链与含31P的脱氧核苷酸单链之比为1:7,C正确;
D. 复制过程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3000×(8-1)=2.1×104个,D正确。
25. 将核DNA全部用32P标记的果蝇精原细胞置于含31P的培养液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及细胞内染色体的标记情况。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第二次分裂中期含32P的染色单体有8条
B.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第二次分裂中期含32P的染色单体有8条
C. 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
D. 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2,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由于细胞经过两次连续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如果进行有丝分裂,则DNA复制2次;如果进行减数分裂,则DNA复制1次。
【详解】A、若进行有丝分裂,经过一次细胞分裂后,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的DNA分子都是32P-31P,再复制一次形成2个DNA分子分别是32P-31P、31P-31P,中期存在于2条染色单体上,则第二次分裂中期含32P的染色单体有8条,A正确;
B、若进行减数分裂,DNA只复制1次,则形成的8条染色单体都是32P-31P,都含32P,B正确;
C、若进行有丝分裂,则第二次分裂中期含32P的染色单体有8条,姐妹染色单体分离随机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也有可能出现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的子细胞,C错误;
D、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2,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所以若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2,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 如图甲是某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的简图,图乙中①~⑦表示的是该动物体内不同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的关系。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甲中的②表示______细胞;若观察到②细胞在前面某时期出现一对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之间大小明显不同,这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能是______(填“XY”或“ZW”)染色体。图甲⑦细胞中DNA与染色体的数量比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
(2)图甲中②⑤产生的子细胞分别对应图乙中的______(填序号)。图乙中某细胞由⑥变为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是有性生殖的两个方面,请从这两个方面简要说明有性生殖能保证遗传多样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初级卵母细胞 ②. ZW ③. 大于
(2) ①. ⑥③ ②.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3)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产生了多种多样的配子;②由于精卵细胞的随机结合,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基因组合
【解析】
【分析】分析图甲,图甲表示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图解,图中细胞①表示卵原细胞,②表示初级卵母细胞,③表示第一极体,④⑤为次级卵母细胞,⑥为第二极体,⑦为卵细胞。
【小问1详解】
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初级卵母细胞。同源染色体一般形态、大小相似,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若观察到②细胞在联会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大小明显不同,这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能是性染色体,由于是异型性染色体,则该生物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因为XY型的雌性个体性染色体为大小相同的XX。图甲⑦含有较多的细胞质,且细胞质中含有少量的DNA,因此图甲⑦细胞中DNA与染色体的数量比大于1。
【小问2详解】
图甲中②细胞染色体数为2n,核DNA数为4n,对应图乙中的⑥,图甲中⑤染色体数为2n,核DNA数为2n,对应图乙中的③。⑥变为⑦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小问3详解】
有性生殖能保证遗传多样的原因: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产生了多种多样的配子;②由于精卵细胞的随机结合,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基因组合。
27. 图甲表示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图乙表示某DNA结构模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β链由上至下的走向是______(填“5′-端→3′-端”或“3′-端→5′-端”),其中数字7所示方框内的结构名称是______。
(2)图甲中,催化脱氧核苷酸添加到DNA子链上的酶是______(填“A”或“B”)。若甲图其中一条单链的序列5′-GAGATC-3′,则以它为模板合成的子链的碱基序列是5′______3′。
(3)某小组为验证图甲DNA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进行了如下操作:将普通大肠杆菌转移到含3H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再将子代大肠杆菌的DNA处理成单链,然后进行离心处理。他们的实验结果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而不是全保留复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3′-端→5′-端 ②.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2) ①. B ②. 5′-GATCTC-3′
(3) ①. 不能 ②. 处理成单链后,无论是半保留复制还是全保留复制,含有标记和不含标记的单链均各占一半
【解析】
【分析】分析图甲可知:该图是DNA分子复制过程,A的作用是使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解开,形成单链DNA,因此A是解旋酶;B是DNA聚合酶,作用是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由图可以看出形成的新DNA分子中都含有一条模板链和一条子链,因此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分析图乙可知:该图是DNA分子的平面结构,1是碱基C,2是碱基A,3是碱基G,4是碱基T,5是脱氧核糖,6是磷酸,7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8是碱基对,9是氢键,10是一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的片段。
【小问1详解】
图乙中β链由上至下的走向是3′-端→5′-端,4是碱基T,5是脱氧核糖,6是磷酸,7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小问2详解】
图甲中,A是解旋酶,B是DNA聚合酶,DNA聚合酶的作用是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DNA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若甲图其中一条单链的序列5'—CGACAG—3‘,以它为模板合成的互补子链的序列是5'—CTGTCG—3'。
【小问3详解】
将普通大肠杆菌转移到含³H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再将子代大肠杆菌的DNA 处理成单链,然后进行离心处理,处理成单链后,无论是半保留复制还是全保留复制,含有标记和不含标记的单链均各占一半,因此实验结果不能证明 DNA 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而不是全保留复制。
28. 家蚕(2n=56)有许多相对性状,如体色、茧色、卵色等。研究人员随机获取某家蚕的120个卵细胞,对其中的3对等位基因(A/a、B/b、D/d)和S基因分别进行检测和统计,结果如表。已知该家蚕产生配子不存在致死现象,不考虑其他变异。
注:“+”表示有;空白表示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等位基因A/a、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表分析,该家蚕的B/b和D/d基因位于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
(2)若该家蚕与家蚕甲进行杂交,结果发现子代基因型为bbdd的个体占1/6,则家蚕甲的基因型是______,子代中含两个显性基因的个体占______。
(3)已知家蚕的黄茧(A)对白茧(a)为完全显性,研究发现,W染色体上的S基因移接到了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表示为AS),且含S基因的家蚕发育成雌蚕,含异常W染色体同时不含S基因的个体致死。上述家蚕测交,子代黄茧雌蚕所占的比例为______,若利用一代杂交实验确定某子代黄茧雌蚕的基因型,请利用本题所有的材料完成你的实验。
①实验思路:取子代黄茧雌蚕与______杂交,统计子代表型及比例。
②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卵细胞的基因种类及比例为AB:Ab:aB: ab= 1:1:1:1,说明该家蚕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A/a、 B/b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②. 一##1
(2) ①. bbdd ②. 1/6
(3) ①. 2/3 ②. 白茧正常雄蚕 ③. 若子代表现为黄 茧雌:白茧雄=1:1,则该黄茧雌的基因型是 ASaZZ;若子代表现为黄茧雌:白茧雄=2:1,则该 黄茧雌蚕的基因型是ASaZW
【解析】
【分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这种与性别相关联的性状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
【小问1详解】
由表可知,卵细胞的基因种类及比例为 AB∶Ab∶aB∶ab=1∶1∶1∶1,说明该家蚕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A与a分离、B与b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由表中信息可知,卵细胞的基因种类及比例约为Bd∶BD∶bd∶bD=2:1:1:2,这表明等位基因B/b和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该家蚕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小问2详解】
根据表格分析可知,该家蚕的基因型是BbDd,其B基因与d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b基因与D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其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约为Bd:BD:bd: bD=2:1:1:2,当其与家蚕甲交配后,子代基因型为bbdd的个体的占比是1/6,这表明家蚕甲只产生 bd一种配子,则家蚕甲的基因型是bbdd;该家蚕与家蚕甲的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Bbdd:BbDd:bbdd: bbDd=2:1:1:2,子代含有两个显性基因的个体占1/6。
【小问3详解】
由表可知,S基因与A基因是同时存在的,这表明S基因位于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因此上述家蚕的基因型是ASaZW,由题可知S基因位于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W染色体上S基因发生移接的结果,且含S基因的家蚕发育成雌蚕,含异常W染色体同时不含S基因的个体致死,其测交产生的子代是ASaZZ(黄茧雌):ASaZW(黄茧雌):aaZZ(白茧雄):aaZW(致死)=1:1:1:1,其中黄茧雌蚕占2/3,有两种基因型(ASaZZ、ASaZW);若想利用一代杂交技术确定其基因型,可选用白茧雄蚕(aaZZ)与其测交,若子代表现为黄茧雌:白茧雄=1:1,则该黄茧雌蚕的基因型是ASaZZ;若子代表现为黄茧雌:白茧雄=2:1,则该黄茧雌蚕的基因型是ASaZW。
29. 某昆虫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昆虫的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E/e控制;长翅对残翅为显性,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F/f控制。当灰身长翅雌性个体(EeXFXf)与灰身残翅雄性个体(EeXfY)杂交时,后代中灰身∶黑身=2∶1,长翅雌性∶残翅雌性∶长翅雄性∶残翅雄性=2∶1∶2∶1。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上述实验中分离比异常是由于某一性别特定基因型的配子致死导致,推测致死配子为______。若让子代中的黑身长翅雄性个体与亲本中的灰身长翅雌性个体回交,回交子代雌性个体中黑身长翅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2)该昆虫的有刚毛和无刚毛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研究人员用一只有刚毛雌性个体与一只无刚毛雄性个体杂交,子代中有刚毛雌性∶无刚毛雌性∶有刚毛雄性∶无刚毛雄性=1∶1∶1∶1,则无刚毛性状的遗传方式可能为______。为了进一步探究你的假设,以子代昆虫为材料进行一次杂交实验:
实验设计:选取多只表型为______的雄性个体和多只表型为______的雌性个体随机交配,观察子代的表型(只观察表型情况,不统计数量及比例)
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EXf的雌配子 ②. 1/3
(2) ①. 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或伴X染色体隐性 ②. 有刚毛 ③. 有刚毛 ④. 若均为有刚毛,则无刚毛为常染色体显性;若为有刚毛:无刚毛=3:1,则无刚毛为常染色体隐性;若雌性均为有刚毛,雄性有刚毛:无刚毛=1:1,则无刚毛为伴X染色体隐性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分析题意,E/e和F/f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当灰身长翅雄性个体(EeXFXf)与灰身残翅雄性个体(EeXfY)杂交时,正常情况下 E_:ee=3:1,XFXf:XfXf:XFY:XfY=1:1:1:1,但实际上灰身:黑身=2:1,长翅雌性:残翅雌性:长翅雄性:残翅雄性=2:1:2:1,说明灰身和残翅存在致死现象,据此推测EXf的雌配子致死会导致上述杂交结果。若让子代中的黑身残翅雄性个体eeXfY与亲本中的灰身长翅雌性个体EeXFXf回交,由于母本产生的EXf的雌配子致死,则能参与受精的雌配子及比例为EXF:EXf:eXF=1:1:1,雄配子及比例为eXf:eY=1:1,则子代雌性个体中灰身长翅(EeXFX-)所占的比例为1/3×1/2=1/3。
【小问2详解】
研究人员用一只有刚毛雌性个体与一只无刚毛雄性个体杂交,子代中有刚毛雌性∶无刚毛雌性∶有刚毛雄性∶无刚毛雄性=1∶1∶1∶1,后代无论雌雄都是有刚毛:无刚毛=1:1,则无刚毛性状的遗传方式可能为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或伴X染色体隐性;为了进一步探究,可从子代中选取个体进行一次杂交实验,应选子代中的多只表型为有刚毛的雌雄个体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二代的表型及比例,设相关基因是A、a,则若均为有刚毛,则无刚毛为常染色体显性(aa×aa→aa);若为有刚毛:无刚毛=3:1,则无刚毛为常染色体隐性(Aa×Aa→A-:aa=3:1);若雌性均为有刚毛,雄性有刚毛:无刚毛=1:1,则无刚毛为伴X染色体隐性(XAXa×XAY→XAXA、XAXa、XAY、XaY)。杂交组合
亲代
F1
F2
组合一
黄花×红花
红花
红花:黄花:白花=12:3:1
组合二
黄花×红花
红花:黄花:白花=2:1:1
—
组合三
红花×白花
红花:黄花:白花=2:1:1
—
父亲
母亲
儿子
女儿
基因组成
A23A25B7B35C2C4
A3A24B8B44C5C9
A24A25B7B8C4C5
A3A23B35B44C2C9
时间
荧光情况
5min
大肠杆菌表面出现清晰的环状荧光
10min
大肠杆菌表面环状荧光模糊,大肠杆菌内出现荧光
15min
大多数大肠杆菌表面的环状荧光不完整,大肠杆菌附近出现弥散的荧光小点
基因种类
A
a
B
b
D
d
S
卵细胞数量(个)
10
+
+
+
+
9
+
+
+
+
10
+
+
+
+
10
+
+
+
+
11
+
+
+
10
+
+
+
+
9
+
+
+
9
+
+
+
11
+
+
+
11
+
+
+
+
10
+
+
+
10
+
+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版docx、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