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我们的身体与健康的生活第二章 爱护心脏 确保运输第二节 物质运输的器官心脏教学设计
展开课时目标
1.通过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分辨血管的类型;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说明血液在三种血管内的流动情况,概述三种血管的功能特点。
2. 学生了解不同出血现象的原因,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模拟练习掌握出血的初步护理。
3. 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学习重点:概述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血管的功能及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学习难点:描述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课时活动设计
列举图片或播放视频,内容涉及输液、出血后的包扎、中医切脉等,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人体的血液通常在血管中流动,人体有哪些不同类型的血管呢?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激发寻找答案的兴趣。在提出问题后,可引导学生继续挖掘,要了解医生、护士对出血后的处理方案,需要掌握血管的类型、结构和功能特点。
教师播放事先录制好的实验操作视频,提醒学生:(1)关注实验操作的步骤;(2)关注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方法;(3)把握观察重点,包括尝试区分活体状态下的三种血管,观察血管中血流的速度、血流的方向、管腔的大小等,特别要注意观察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
设计意图:在学习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前,首先通过显微镜观察看到小鱼体内血管的真实存在,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这里也可以在学习之后再进行针对性的观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完成实验后再进行学习,对于理解知识增加了具体的画面,更容易建构模型。
学生完成实验观察,教师巡视指导,实验前强调:
(1)观察小鱼的尾鳍,要选择尾鳍色素少的活小鱼;(2)用纱布或脱脂棉包裹小鱼的头部,并保持湿润;(3)参考课本的图片和正文,尝试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正文和观察图片,获取信息,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实验探究的趣味性。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增强合作意识,学会发散思维;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对三种血管及功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降低难度,化繁为简。
深度阅读课本P32、P33,明确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概念,用列表的方式比较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归纳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学生完成表格前三项。
设计意图:用列表的方式进行不同血管的比较,能够更直观地呈现出不同血管之间的差异。填表过程中,也能够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捕捉课本中的信息,达到明确概念、把握结构功能的目的。教师可在学生自学讲解后对重点和易错点进行知识的整合,如结合图片说明毛细血管在全身的分布,有利于学生理解各级动脉分支成毛细血管网,有利于与全身组织细胞进行物质的交换。利用小喷泉模拟静脉血液回流心脏时,受重力影响有倒流的趋势,说明静脉瓣的工作原理和意义;强调动静脉的概念,为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概念奠定基础。
小组合作,体验、观察:在小组成员中挑一位最精瘦的、胳膊静脉最明显的同学A作为实验对象。观察一:先观察同学A手臂上的静脉,同学B感觉同学A的动脉跳动。观察二:请同学C握紧同学A的前臂,观察握紧位置以上和以下部位静脉的变化,同学B感觉同学A动脉跳动的变化。观察完毕后,小组讨论并推测血流的方向,达成共识,归纳总结观察结果,完成表格后两项。教师注意,观察前强调:静脉观察主要是看胳膊上的青筋;动脉观察主要是通过触摸感知动脉的变化。利用教师准备的图示,交流并讲解动静脉与心脏的关系,推测血管的功能。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观察同学的血管情况时,学生都比较兴奋,要特别强调观察时的分工,以及观察的顺序。将观察和触摸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动脉和静脉的血流方向。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毛细血管中红细胞单行通过;动脉,随血流方向分支越来越多(分道扬镳);静脉,随血流方向分支越来越少(殊途同归)。
与课前引入呼应,提出问题:我们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意外情况导致出血。对于不同的出血状况,怎样判断出血的血管类型,并采取不同的止血方式呢?学生阅读课本P34,分组讨论,教师可使用图片、文字描述,视频短片辅助,给出三种血管出血的情境,由学生讨论给出答案,师生共同归纳出血后的初步护理要点。
设计意图:提升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的基础上,明确以下内容:(1)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从伤口外渗,一般会自行止血,但要注意防止感染发炎;(2)动脉出血时,血流速度快,颜色鲜红,在受伤动脉的近心端止血,严肃告诉学生保护好自己,要有安全意识,珍爱生命;(3)静脉出血时,血流速度较缓,颜色暗红,在受伤静脉的远心端止血;(4)大的动、静脉出血,均要视情况联系医务人员,遵医嘱做好后期的消毒、打破伤风针的处理。
第二章 第二节 运输物质的器官
血管
1.三种血管的区别
2.出血及初步护理
动脉出血:近心端止血。静脉出血:远心端止血。毛细血管出血:一般会自行止血。
当堂练
巩固性作业:《七彩作业》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心 脏
课时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和心脏模型,掌握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
2.通过实验,理解心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学习重点:分析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及与其相连的血管;描述心输出量的概念,认识心脏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描述心脏瓣膜与血液流动方向的关系。
课时活动设计
视频或图片导入,用鱼缸的抽水泵、汽车的发动机等类比人体心脏,指出心脏在人体的血液循环流动过程中,为整个循环过程提供动力,同时也像抽水泵一样,保证了血液能够从低处流向高处。心脏为什么能够提供动力?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感受心脏的存在,对心脏的功能提出疑问,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展示人体上半身的模型图片或模型,让学生尝试描述心脏的位置,找到心脏解剖体位的特点;指导学生观察心脏的模型或实物(可选择教师演示或分组观察,考虑到学生中有些孩子会对血液产生恐惧,有些孩子是少数民族,教师应提前安抚学生,对有特殊情况的学生一定要关注到其情绪变化,安全第一),提出观察要点:
1.心脏的外形像什么呢?心脏有多大呢?心脏的表面是光滑的吗?
2.对照图片,是否能分辨心脏表面的两道沟?
设计意图:明确心脏的位置——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心尖指向左下方。进一步描述:心脏的外形像桃子,大小和本人的拳头相近。心脏的表面不光滑,有两条比较规则的沟,将心脏分成类似田字格的四部分;心脏表面连有多条血管。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心脏的左右。解释心脏图片是面对面的解剖图,看到的左右和真实的情况是相反的。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并解剖猪的心脏,观察重点包括:比较心室壁的厚度,分清左、右心室;辨认房室沟和室间沟,分清“上房下室”;观察心脏左右是否相通;辨认与左、右心房,以及左、右心室相连的血管的名称;能在心脏结构示意图上正确标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探索精神。通过细致地观察,得出结论:心脏有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四个腔。左心室壁最厚,心脏的左右不相通。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主动脉;与右心室相连的血管是肺动脉;与左心房相连的血管是肺静脉,共4条;与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上、下腔静脉。
借助多媒体,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向心脏的不同血管中灌水,观察现象,探究心脏内血液流动的方向。指导内容包括:
1.向没有剖开的猪的心脏的肺静脉灌水,用手依次挤压左心房、左心室,看一看水从哪里流出。
2.从下腔静脉灌水,用手依次挤压右心房、右心室,看一看水从哪里流出。
3.分别从主动脉、肺动脉向心脏内灌水,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观察到现象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心脏的血流方向由什么结构来控制呢?然后,继续猜想、探究控制血液流动方向的结构。
4.将猪的心脏的动脉切断,从切口处能看到动脉瓣;剪开左、右心房,露出房室瓣,观察房室瓣。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发现,能进入水的是静脉,不能进入水的是动脉。因为动脉中有动脉瓣,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不会倒流。通过实验,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心脏的结构特点,巩固与心脏相连的血管的名称;明确瓣膜的作用和心室内血液流动的状况。在实验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实验能力。
结合视频或动画,观察心脏内血液的流动,整合心脏内的血流规律:
1.心脏中的血流方向是静脉→心房→心室→动脉,心脏左侧的血流方向是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心脏右侧的血流方向是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
2.心脏中的房室瓣、动脉瓣保证血液只能朝一个方向流动,不会倒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建立心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念。
教师引导学生测量桡动脉的心率,感受心脏的跳动,尝试描述心脏跳动一次的全过程;教师指导学生计算心输出量,然后联系生活介绍科技前沿(如人工心脏),也可由学生查阅资料后分享,了解心脏的工作能力的衡量标准。
设计意图:分析数据,了解运动对人的心脏的工作能力的影响。归纳总结:
1.运动时,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以满足运动时身体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要。
2.要有强健的心脏,就应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心肌收缩的能力,提高心输出量,促使心脏强健,以增强心脏的工作潜力。
3.脉搏和心率是一致的。
4.了解医生切脉的部位在手腕部的桡动脉。
第二章 第二节 运输物质的器官
心脏
1.心脏的位置:胸腔的中部偏左下方。
2.心脏的结构:上房下室,室连动,房连静。
3.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方向: 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4.心输出量可以作为衡量心脏工作能力大小的指标。
当堂练
巩固性作业:《七彩作业》
教学反思
三种血管的区别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管壁特点
厚、弹性大
薄、弹性小
极薄,仅由一层细胞构成
管腔大小
小
大
管径极细
血流速度
快
较慢
最慢
功能
把血液从心脏运往全身各处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
物质交换
分布
较深部位
有深有浅
全身各处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管壁特点
厚、弹性大
薄、弹性小
极薄,仅由一层细胞构成
管腔大小
小
大
管径极细
血流速度
快
较慢
最慢
功能
把血液从心脏运往全身各处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
物质交换
分布
较深部位
有深有浅
全身各处
初中生物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路线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冀少版七年级下册<a href="/sw/tb_c4163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路线教案</a>,共4页。
初中生物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心脏和血管的保护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冀少版七年级下册<a href="/sw/tb_c4163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四节 心脏和血管的保护教案及反思</a>,共3页。
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我们的身体与健康的生活第二章 爱护心脏 确保运输第二节 物质运输的器官心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冀少版七年级下册<a href="/sw/tb_c4163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 我们的身体与健康的生活第二章 爱护心脏 确保运输第二节 物质运输的器官心脏教学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