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3章 健肺强肾 精力充沛3.2 排泄精品教案(冀少版七下)

    第3章 健肺强肾 精力充沛3.2 排泄精品教案(冀少版七下)第1页
    第3章 健肺强肾 精力充沛3.2 排泄精品教案(冀少版七下)第2页
    第3章 健肺强肾 精力充沛3.2 排泄精品教案(冀少版七下)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3章 健肺强肾 精力充沛3.2 排泄精品教案(冀少版七下)

    展开

    这是一份第3章 健肺强肾 精力充沛3.2 排泄精品教案(冀少版七下),共6页。
    排  泄第1课时 肾  脏 课时目标1.结合模型,明确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念。2.搜集有关肾透析、肾移植的资料,提升对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的重视。学习重点:肾脏的结构和肾单位的结构。学习难点:肾单位的结构。课时活动设计肾脏是重要的泌尿器官,一旦肾脏发病就会影响排泄,对人体危害特别大。那么,肾脏是怎样泌尿的?它又有什么结构特点呢?设计意图:密切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8正文,观察P59图3-15“肾脏纵切”图,按照一定的顺序(由整体到局部、由表及里)观察,思考问题:(1)肾脏的位置、外形、颜色;(2)肾脏的结构。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补充:外周颜色较深的部分是皮质;内侧颜色较浅的部分是髓质;在肾门处,与输尿管相连的漏斗状空腔,叫做肾盂。设计意图:一般来说,学生对肾脏在人体中的大致位置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具体到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就知道得很少了。学生通过观察,尝试说出肾脏的位置位于腹后壁脊柱两侧,左、右各一个,外形像蚕豆,颜色呈红褐色;肾脏由皮质、髓质和肾盂三部分组成。教师补充肾脏的皮质、髓质的分布位置及颜色后,学生可以对肾脏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观察、依据一定顺序观察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9正文和观察图3-16“肾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并结合个人制作的模型,小组讨论: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肾单位各结构的特点及血流方向又是怎样的?肾单位各部分结构分别位于肾脏的皮质还是髓质中?教师提醒学生,在观察肾单位结构的时候要考虑各结构的本质特点,如肾小球的本质是毛细血管球等。学生通过自学,得出结论: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包在它外面的肾小囊构成;肾小球是个血管球,前后端分别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肾小囊由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观察肾单位各部分结构是位于髓质还是皮质时,课本上的图片不清楚,教师要补充清晰、准确的图片,从而清晰地得出结论:肾小体主要分布在皮质里,肾小管主要分布在髓质里。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总结在肾小球的两侧都是动脉,其中都是动脉血。因为在毛细血管中未发生氧气和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所以这两个动脉中都流动脉血。教师再次出示学生的自制模型,请学生讲解肾单位的结构。设计意图:肾脏的结构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在对肾脏有了初步的整体认识后,逐步深入,从微观上对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进行深入的学习,这样的设计思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讨论交流,增强小组合作,提高学生交流、协作的能力。通过制作肾单位模型,知识化难为易,变抽象为直观,效果明显,一举突破该节课的重难点。安排学生阅读课本P59、P60,对肾脏疾病的发生原因进行总结。(也可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资料进行课堂交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行查阅资料、阅读文本,分享各自的学习收获。 总结归纳出肾脏疾病的发生原因和危害,提高自身保护的意识。第三章 第二节 排泄肾脏1.肾脏的位置、形状、颜色 2.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3.肾脏的保健当堂练巩固性作业:《七彩作业》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课时目标1.了解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位置和作用。2.通过数据分析,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念。3.通过对排泄途径的学习,认识到人体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4.通过资料分析和模拟尿液形成的实验,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尿液的形成过程。学习难点:对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重吸收作用的理解。课时活动设计正常人的尿液大多数为淡黄色液体。尿液异常时病人需要做尿常规化验,该检查能反映人体哪个器官的病变呢?人体生命活动中产生的代谢废物是如何形成和排出的呢?设计意图:从生活现象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爱护自己、珍爱生命的观念。肾脏是重要的泌尿器官,复习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血液流经肾单位时,形成尿液。尿液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什么作用?怎样去除尿液中的代谢废物呢?模拟活动——筛粮食:教师准备一些粮食,里面有大豆、红豆、小米、绿豆、黑芝麻等并掺些沙子,让学生想办法去除粮食里的沙子(代谢废物)。学生想到了用筛子筛粮食。学生可上讲台操作,并让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1.什么样的物质可以筛出去?什么样的物质筛不出去?模拟了尿液形成过程中的什么过程?2.筛出去的物质能不能直接倒掉?3.将杂质中漏掉的小颗粒小米再捡回来,又模拟尿液形成的什么过程?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形象得出尿液形成过程中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观察和动手操作的习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61“探究竟·资料分析”,观察图3-17,对比表1和表2,思考下面的问题:1.原尿的成分和血浆的成分有什么不同?2.血液流经哪些部位会形成原尿?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课上准备材料中的大豆、红豆、小米、绿豆、黑芝麻分别可以代表什么血液成分?又如何模拟该过程?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资料分析,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分析、讨论后表达交流: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时,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被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而血液中的血细胞(红豆)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大豆)则不能被滤过。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完成了尿液形成的第一步。学生还可以通过宏观的模拟实验对原尿的形成过程有更加清晰的了解。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61“探究竟·资料分析”,观察图3-17,对比表2和表3,思考下面的问题:1.原尿的成分和尿液的成分有何不同?2.原尿的成分经过哪些部位全部或部分被重吸收回血液?引导学生对比数据,总结尿液形成的第二个过程。教师补充:重吸收的量有多大呢?一昼夜,血液流经肾小球在肾小囊累计形成大约150L的原尿,而排出的尿液仅大约1.5L(为什么?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将原尿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重新吸收回血液,继续随着血液循环进行利用。指导学生上台演示尿液形成的动态装置,形象模拟尿液形成的第二步。引导学生思考:演示装置中的注射器、输液器管、漏斗、滤纸、绕在玻璃管外的管子分别代表什么?注射的红色液体代表什么?推动注射器的拉杆,观察红色液体发生了什么变化?烧杯中的红色液体和透明液体分别代表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大部分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尿素、尿酸的浓度增加。明确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完成了尿液形成的第二步。通过模拟实验,对尿液的形成更加清晰。学生再次体会生物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观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人体结构的精致与神奇。让学生观察课本P62图3-18“泌尿系统的组成”图并阅读正文,让学生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其各器官的功能、尿液的排出路线、人体排出尿液对自身的生理意义。设计意图: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再次清晰地了解尿液的排出路径,对人体有更深的了解。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和阅读课本P63,归纳出排泄的途径:排汗、呼气和排尿。设计意图:将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自己的认知更加的科学化。指导学生分析尿常规化验单,并利用课上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诊断,提出日常生活中如何注意泌尿系统的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梳理所学的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意识到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确立健康的生活态度。第三章 第二节 排泄尿液的形成和排出1.泌尿系统的组成2.尿液的形成和排出3.排泄的定义及途径当堂练巩固性作业:《七彩作业》教学反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