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真题汇编】三年2021-2023年高考化学真题分享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一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真题汇编】2021-2023年高考化学真题分享汇编(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一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真题汇编】2021-2023年高考化学真题分享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一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原卷版docx、专题一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高考真题汇编的意义
1、增强高考考生的复习动力和信心。
2、提高高考考生的复习效率。使考生能够更好地梳理复习的重点,提高复习效率。
3、加深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二、高考真题汇编的内容
1、高考试题收录。高考真题汇编收录高考真题,涵盖了高考考试的各个学科。
2、答案解析。高考真题汇编提供了详细的答案解析,加深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复习指导。高考真题汇编还提供了一些复习指导,提高复习效率。
三、高考真题汇编的重要性
高考真题汇编不仅可以提高考生的复习动力和信心,增强考生的复习效率,而且还可以加深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使考生更好地把握考试方向,为高考复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本文介绍了高考真题汇编的意义、内容和重要性,分析了它对高考考生的重要作用,强调了它在高考复习中的重要性。
专题一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考点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2023·浙江6月选考,1)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下列材料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的是
A.石墨烯B.不锈钢C.石英光导纤维D.聚酯纤维
【答案】D
【解析】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平面结构新型碳材料,为碳的单质,属于无机物,A错误;不锈钢是Fe、Cr、Ni等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B错误;石英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SiO2,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错误;聚酯纤维俗称“涤纶”,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属于有机物,D正确。
2.(2023·浙江1月选考,1)下列物质中属于耐高温酸性氧化物的是
A.B.C.D.
【答案】B
【解析】二氧化碳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性氧化物,但为分子晶体,不耐高温,A错误;SiO2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iO2+2OH-=SiO+H2O,所以SiO2是酸性氧化物,为共价晶体,耐高温,B正确;MgO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MgO +2H+=Mg2++H2O,所以MgO是碱性氧化物,;C错误;Na2O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是碱性氧化物,D错误。
3.(2023·山东卷,1)下列之物具有典型的齐鲁文化特色,据其主要化学成分不能与其他三种归为一类的是
A.泰山墨玉B.龙山黑陶C.齐国刀币D.淄博琉璃
【答案】C
【解析】墨玉、黑陶、琉璃均为陶瓷制品,均属于硅酸盐制品,主要成分均为硅酸盐材料,而刀币的主要成分为青铜,选C。
4.(2023·广东卷,1)“高山流水觅知音”。下列中国古乐器中,主要由硅酸盐材料制成的是
【答案】C
【解析】九霄环佩木古琴主要构成是木材,动物筋制得,A错误;裴李岗文化骨笛由动物骨骼构成,B错误;商朝后期陶埙属于陶瓷,由硅酸盐制成,C正确;曾侯乙青铜编钟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D错误。
5.(2022·浙江1月选考,1)水溶液呈酸性的盐是
A.NH4ClB.BaCl2
C.H2SO4D.Ca(OH)2
【答案】A
【解析】A项,NH4Cl为强酸弱碱盐,NH4+水解使溶液呈酸性;B项,BaCl2为强酸强碱盐,溶液呈中性;C项,H2SO4为酸;D项,Ca(OH)2属于碱。
6.(2022·浙江1月选考,4)下列物质对应的化学式不正确的是
A.氯仿:CHCl3
B.黄铜矿的主要成分:Cu2S
C.芒硝:Na2SO4·10H2O
D.铝土矿的主要成分:Al2O3
【答案】B
【解析】黄铜矿的主要成分是CuFeS2,B项错误。
7.(2022·江苏卷,1)我国为人类科技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下列成果研究的物质属于蛋白质的是
A.陶瓷烧制B.黑火药C.造纸术D.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答案】D
【解析】陶瓷为硅酸盐产品,黑火药主要成分为硫磺、硝石和木炭,纸的主要成分为植物纤维,结晶牛胰岛素主要成分为蛋白质,选D。
8.(2022·浙江6月选考,1)下列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属于盐的是
A.高锰酸钾溶液B.过氧乙酸溶液
C.双氧水D.医用酒精
【答案】A
【解析】KMnO4在水溶液中电离出K+和MnO4-,属于盐,A正确;CH3COOOH在水溶液中电离出CH3COOO-和H+,阳离子全部为H+,属于酸,B错误;双氧水的有效成分为H2O2,H2O2是由H和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C错误;医用酒精的有效成分为乙醇(CH3CH2OH),CH3CH2OH属于有机物,不属于盐,D错误。
9.(2022·浙江6月选考,4)下列物质对应的化学式正确的是
A.白磷:P2
B.2-甲基丁烷:(CH3)2CHCH2CH3
C.胆矾:FeSO4·7H2O
D.硬脂酸:C15H31COOH
【答案】B
【解析】白磷的化学式为P4,A错误;2-甲基丁烷的结构简式为(CH3)2CHCH2CH3,B正确;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FeSO4·7H2O是绿矾,C错误;硬脂酸的化学式为C17H35COOH,D错误。
10.(2022·广东卷,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世界文明中独树一帜,汉字居功至伟。随着时代发展,汉字被不断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其载体也发生相应变化。下列汉字载体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是
【答案】B
【解析】兽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其他钙盐,故A不符合题意;青铜器是铜与锡等形成的合金,属于合金材料,故B项符合题意;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C不符合题意;液晶显示屏是一种采用液晶为材料的显示屏,液晶是一类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有机化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
11.(2022·广东卷,3)广东一直是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馆藏文物是其历史见证。下列文物主要由硅酸盐制成的是
【答案】C
【解析】鎏金饰品是用金汞合金制成的金泥涂饰器物的表面,经过烘烤,汞蒸发而金固结于器物上的一种传统工艺,其中不含硅酸盐,故A项不符合题意;蒜头纹银盒中主要成分为金属银,其中不含硅酸盐,故B项不符合题意;广彩瓷咖啡杯是由黏土等硅酸盐产品烧制而成的,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故C项符合题意;铜镀金钟座是由铜和金等制作而成的,其中不含硅酸盐,故D项不符合题意。
12.(2021·重庆卷,1)“垃圾分类记心上,魅力山城新时尚”,下列可回收物中, 主要成分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普通玻璃B.不锈钢锅
C.矿泉水瓶D.棉麻织物
【答案】A
【解析】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A正确;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B错误;水瓶属于塑料,是有机高分子材料,C错误;棉麻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错误。
13.(2021·福建卷,1)建盏是久负盛名的陶瓷茶器,承载着福建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关于建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高温烧结过程包含复杂的化学变化B.具有耐酸碱腐蚀、不易变形的优点
C.制作所用的黏土原料是人工合成的D.属硅酸盐产品,含有多种金属元素
【答案】C
【解析】高温烧结过程是许多物理化学变化的综合过程,A正确;陶瓷成分是硅酸盐,经高温烧结具有耐酸碱腐蚀、不易变形的优点,B正确;黏土是含沙粒很少、有黏性的土壤,一般的黏土都由硅酸盐矿物在地球表面风化后形成,不是人工合成的,C错误;陶瓷主要原料是黏土,属硅酸盐产品,含有多种金属元素,D正确。
14.(2021·广东卷,1)今年五一假期,人文考古游持续成为热点。很多珍贵文物都记载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具有深邃的文化寓意和极高的学术价值。下列国宝级文物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是
【答案】A
【解析】铸客大铜鼎属于铜合金,A项正确。河姆渡出土陶灶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不属于合金,B项错误。兽首玛瑙杯的主要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不属于合金,C项错误。角形玉杯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不属于合金,D项错误。
15.(2021·浙江6月选考,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汽油B.食醋
C.漂白粉D.小苏打
【答案】D
【解析】汽油是液态烃的混合物,A项错误;食醋是乙酸的水溶液,B项错误;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O)2和CaCl2,为混合物,C项错误;小苏打是NaHCO3,为纯净物,D项正确。
16.(2021·浙江6月选考,3)下列物质的化学成分不正确的是
A.生石灰:Ca(OH)2
B.重晶石:BaSO4
C.尿素:CO(NH2)2
D.草酸:HOOC—COOH
【答案】A
【解析】Ca(OH)2是熟石灰,生石灰是CaO,A项错误。
17.(2021·浙江1月选考,1)下列含有共价键的盐是
A.CaCl2B.H2SO4C.Ba(OH)2D.Na2CO3
【答案】D
【解析】CaCl2中只含有离子键;H2SO4中只含有共价键;Ba(OH)2中Ba2+与OH-之间为离子键,OH-中O与H之间为共价键,但Ba(OH)2属于碱;Na2CO3属于盐,Na+与CO32−之间为离子键,CO32−中C与O之间为共价键,D项正确。
18.(2021·浙江1月选考,4)下列物质与俗名对应的是
A.纯碱:NaHCO3
B.硫铵:NH4HSO4
C.TNT:
D.氯仿:CCl4
【答案】C
【解析】A项,纯碱的化学式为Na2CO3;B项,硫铵的化学式为(NH4)2SO4;C项,TNT为2,4,6-三硝基甲苯,正确;D项,氯仿的化学式为CHCl3。
考点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2023·浙江6月选考,3)氯化铁是一种重要的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化铁属于弱电解质B.氯化铁溶液可腐蚀覆铜板
C.氯化铁可由铁与氯气反应制得D.氯化铁溶液可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答案】A
【解析】氯化铁能完全电离出铁离子和氯离子,属于强电解质,A错误;氯化铁溶液与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氯化亚铁,可用来蚀刻铜板,B正确;氯气具有强氧化性,氯气与铁单质加热生成氯化铁,C正确;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加热呈红褐色,铁离子发生水解反应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D正确。
2.(2023·浙江1月选考,1)硫酸铜应用广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素位于周期表p区B.硫酸铜属于强电解质
C.硫酸铜溶液呈酸性D.硫酸铜能使蛋白质变性
【答案】A
【解析】Cu为29号元素,位于IB族,属于ds区元素,A错误;硫酸铜属于盐类,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B正确;硫酸铜为强酸弱碱盐,铜离子水解使溶液呈酸性,C正确;铜离子为重金属离子,能使蛋白质变性,D正确。
3.(2023·湖北卷,2)下列化学事实不符合“事物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哲学观点的是
A.石灰乳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B.氯气与强碱反应时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铜锌原电池工作时,正极和负极同时发生反应
D.Li、Na、K的金属性随其核外电子层数增多而增强
【答案】D
【解析】电解质的沉淀和溶解是对立的,当电解质的沉淀速率和溶解速率相等时,电解质建立了沉淀溶解平衡,因此,沉淀和溶解又互相统一在这个平衡体系中;石灰乳中存在着未溶解的氢氧化钙和溶解的氢氧化钙,因此,石灰乳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这个化学事实符合“事物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哲学观点,A不符合题意;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对立的,但是,氯气与强碱反应时,有部分氯气发生氧化反应,同时也有部分氯气发生还原反应,因此,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氯气的这两种作用统一在同一反应中,这个化学事实符合“事物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哲学观点,B不符合题意;铜锌原电池工作时,正极和负极同时发生反应,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对立的,但是这两个反应又同时发生,统一在原电池反应中,因此,这个化学事实符合“事物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哲学观点,C不符合题意;Li、Na、K均为第ⅠA的金属元素,其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小,其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因此,其金属性随其核外电子层数增多而增强,这个化学事实不符合“事物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哲学观点,D符合题意。
4.(2023·广东卷,5)化学处处呈现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舞台上干冰升华时,共价键断裂
B.饱和溶液可析出无水蓝色晶体
C.苯分子的正六边形结构,单双键交替呈现完美对称
D.晨雾中的光束如梦如幻,是丁达尔效应带来的美景
【答案】D
【解析】舞台上干冰升华物理变化,共价键没有断裂,A错误;饱和溶液可析出的蓝色晶体中存在结晶水为五水硫酸铜,B错误;苯分子的正六边形结构,六个碳碳键完全相同呈现完美对称,C错误;晨雾中由于光照射胶体粒子散射形成的光束如梦如幻,是丁达尔效应带来的美景,D正确。
5.(2022·山东卷,1)古医典富载化学知识,下述之物见其氧化性者为
A.金(Au):“虽被火亦未熟"
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
C.石硫黄(S):“能化……银、铜、铁,奇物”
D.石钟乳():“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
【答案】C
【解析】金“虽被火亦未熟”是指金单质在空气中被火灼烧也不反应,反应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与其氧化性无关,A不合题意;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是指CaO+H2O=Ca(OH)2,反应放热,产生大量的水汽,而CaO由块状变为粉末状,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其氧化性无关,B不合题意;石硫黄即S:“能化……银、铜、铁,奇物”是指2Ag+SAg2S、Fe+SFeS、2Cu+SCu2S,反应中S作氧化剂,与其氧化性有关,C符合题意;石钟乳(CaCO3):“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是指CaCO3+2CH3COOH=(CH3COO)2Ca+H2O+CO2↑,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其氧化性无关,D不合题意。
6.(2022·湖北卷,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加入明矾后泥水变澄清B.北京冬奥会用水快速制冰
C.炖排骨汤时加点醋味道更鲜D.切开的茄子放置后切面变色
【答案】B
【解析】明矾净水的原理为:,胶体具有吸附性,可以使泥水变澄清,涉及化学变化,A错误;水和冰的分子式都是H2O,水快速制冰为物理变化,B正确;在炖排骨的过程中,醋会和排骨中在高温下溶解的脂肪进行酯化反应,生成芳香酯,使菜肴的味道更鲜美,涉及化学变化,C错误;茄子中存在一类叫“酚氧化酶”的物质,它见到氧气之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些有色的物质。反应时间越长,颜色越深,D错误。
7.(2022·河北卷,1)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生产的白瓷闻名于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传统陶瓷是典型的绝缘材料B.陶瓷主要成分为和
C.陶瓷烧制的过程为物理变化D.白瓷的白色是因铁含量较高
【答案】A
【解析】陶瓷是良好的绝缘体,传统陶瓷是典型的绝缘材料,常用于高压变压器的开关外包装和器件,A正确;陶瓷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而不是SiO2和MgO,C错误;陶瓷烧制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由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由于Fe2+、Fe3+和铁的氧化物均有颜色,故陶瓷中含铁量越多,陶瓷的颜色越深,白瓷的白色是因为铁含量较低甚至几乎不含,D错误。
8.(2022·福建卷,1)福建多个科研机构经过长期联合研究发现,使用和改性的基催化剂,可打通从合成气经草酸二甲酯常压催化加氢制备乙二醇的技术难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草酸属于无机物B.与石墨互为同分异构体
C.属于过渡元素D.催化剂通过降低焓变加快反应速率
【答案】C
【解析】草酸属于二元弱酸,即乙二酸,属于有机物,A错误;C60与石墨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B错误;Cu为ⅠB族,属于过渡元素,C正确;催化剂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反应焓变不变,D错误。
9.(2022·北京卷,1)2022年3月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进行了“天宫课堂”授课活动。其中太空“冰雪实验”演示了过饱和醋酸钠溶液的结晶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醋酸钠是强电解质
B.醋酸钠晶体与冰都是离子晶体
C.常温下,醋酸钠溶液的
D.该溶液中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可以促进醋酸钠晶体析出
【答案】B
【解析】醋酸钠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醋酸钠是强电解质,A正确;醋酸钠晶体是离子晶体,冰是分子晶体,B错误;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常温下,醋酸钠溶液的,C正确;过饱和醋酸钠溶液处于亚稳态,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可以促进醋酸钠晶体析出,形成饱和溶液,D正确。
10.(2021·江苏卷,1)黑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反应为2KNO3+S+3C=K2S+N2↑+3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黑火药中含有两种单质B.爆炸时吸收热量
C.反应中S作还原剂D.反应为置换反应
【答案】A
【解析】黑火药中含有S、C两种单质,A正确;爆炸反应为放热反应,B错误;该反应中S元素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C错误;该反应不符合“单质+化合物=另一种单质+另一种化合物”的形式,不是置换反应,D错误。
11.(2021·湖南卷,1)下列有关湘江流域的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措施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定期清淤,疏通河道
B.化工企业“三废”处理后,达标排放
C.利用微生物降解水域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D.河道中的垃圾回收分类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答案】A
【解析】“定期清淤,疏通河道”过程中未涉及化学变化,A正确;化工企业“三废”处理后,达标排放,需要加入化学试剂处理,涉及化学变化,B错误;利用微生物降解水域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C错误;河道中的垃圾回收分类后,进行无害化处理,进行无害化处理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D错误。
12.(2021·河北卷,1)“灌钢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钢铁冶炼技术的重大贡献,陶弘景在其《本草经集注》中提到“钢铁是杂炼生作刀镰者”。“灌钢法”主要是将生铁和熟铁(含碳量约0.1%)混合加热,生铁熔化灌入熟铁,再锻打成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钢是以铁为主的含碳合金
B.钢的含碳量越高,硬度和脆性越大
C.生铁由于含碳量高,熔点比熟铁高
D.冶炼铁的原料之一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2O3
【答案】C
【解析】生铁和钢都属于铁的合金,都是以铁为主的含碳合金,A项正确;钢中含碳量越高,硬度越大,韧性越低,反之,则硬度越低,韧性越高,B项正确;由题可知,生铁熔化灌入熟铁,再锻打成钢,说明生铁的熔点比熟铁的熔点要低,C项错误;工业炼铁的原料之一是铁矿石,包括赤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等,D项正确。
13.(2021·广东卷,2)广东有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广东剪纸、粤绣、潮汕工夫茶艺和香云纱染整技艺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广东剪纸的裁剪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B.冲泡工夫茶时茶香四溢,体现了分子是运动的
C.制作粤绣所用的植物纤维布含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染整技艺中去除丝胶所用的纯碱水溶液属于纯净物
【答案】D
【解析】广东剪纸的裁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不涉及化学变化,A项正确。冲泡工夫茶时,因茶水的香味成分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才有茶香四溢,B项正确。植物纤维布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项正确。纯碱水溶液属于混合物,D项错误。
14.(2021·辽宁卷,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2.4 L Cl2(标准状况)与水充分反应转移1 ml电子
B.H2SO4和CuCl2均可通过化合反应得到
C.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有白烟产生
D.SO2与KClO溶液反应: SO2+2ClO-+H2O2HClO+SO32−
【答案】B
【解析】由于溶于水中的Cl2大部分以分子形式存在,只有部分与H2O反应,故22.4 L Cl2(标准状况)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小于1 ml,A项错误;根据反应:SO3+H2OH2SO4,Cu+Cl2CuCl2,可知H2SO4和CuCl2均可通过化合反应得到,B项正确;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或浓硝酸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有白烟产生,由于浓硫酸难挥发,故不能形成白烟,C项错误;由于ClO-具有强氧化性,SO2具有强还原性,故SO2与KClO溶液反应:SO2+ClO-+H2O2H++Cl-+SO42−,D项错误。
15.(2021·湖北卷,1)“碳中和”有利于全球气候改善。下列有关CO2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2是V形的极性分子
B.CO2可催化还原为甲酸
C.CO2晶体可用于人工增雨
D.CO2是侯氏制碱法的原料之一
【答案】A
【解析】CO2中C的价层电子对数=2+12×(4-2×2)=2, 且该分子中正负电中心重合,为直线形的非极性分子,A项错误;CO2中碳元素为最高正价,具有氧化性,用H2催化还原得到甲酸,B项正确;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具有制冷作用,可用于人工增雨,C项正确;侯氏制碱法中发生反应: NaCl+H2O+NH3+CO2NaHCO3↓+NH4Cl,故CO2是侯氏制碱法的原料之一,D项正确。
考点3 化学与STSE
1.(2023·辽宁卷,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科学家在诸多领域取得新突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CO2合成了脂肪酸:实现了无机小分子向有机高分子的转变
B.发现了月壤中的“嫦娥石[(Ca8Y)Fe(PO4)7]”:其成分属于无机盐
C.研制了高效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能量转化形式:太阳能→电能
D.革新了海水原位电解制氢工艺:其关键材料多孔聚四氟乙烯耐腐蚀
【答案】A
【解析】常见的脂肪酸有:硬脂酸(C17H35COOH)、油酸(C17H33COOH),二者相对分子质量虽大,但没有达到高分子化合物的范畴,不属于有机高分子,A错误;嫦娥石因其含有Y、Ca、Fe等元素,属于无机化合物,又因含有磷酸根,是无机盐,B正确;电池是一种可以将其他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C正确;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盐成分,可以将大多数物质腐蚀,而聚四氟乙烯塑料被称为塑料王,耐酸、耐碱,不会被含水腐蚀,D正确。
2.(2023·湖南卷,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青铜器“四羊方尊”的主要材质为合金
B.长沙走马楼出土的竹木简牍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蔡伦采用碱液蒸煮制浆法造纸,该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D.铜官窑彩瓷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
【答案】C
【解析】四羊方尊由青铜制成,在当时铜的冶炼方法还不成熟,铜中常含有一些杂质,因此青铜属合金范畴,A正确;竹木简牍由竹子、木头等原料制成,竹子、木头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正确;蔡伦用碱液制浆法造纸,将原料放在碱液中蒸煮,原料在碱性环境下发生反应使原有的粗浆纤维变成细浆,该过程涉及化学变化,C错误;陶瓷是利用黏土在高温下烧结定型生成硅酸铝,D正确。
3.(2023·湖北卷,1)2023年5月10日,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进入到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下列不能作为火箭推进剂的是
A.液氮-液氢B.液氧-液氢C.液态-肼D.液氧-煤油
【答案】A
【解析】虽然氮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与氢气反应,而且是放热反应,但是,由于键能很大,该反应的速率很慢,氢气不能在氮气中燃烧,在短时间内不能产生大量的热量和大量的气体,因此,液氮-液氢不能作为火箭推进剂,A符合题意;氢气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反应速率很快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大量气体,因此,液氧-液氢能作为火箭推进剂,B不符合题意;肼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剧烈反应,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且生成大量气体,因此,液态-肼能作为火箭推进剂,C不符合题意;煤油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反应速率很快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大量气体,因此,液氧-煤油能作为火箭推进剂,D不符合题意。
4.(2023·广东卷,2)科教兴国,“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舟六号”为中国空间站送去推进剂气,是第族元素
B.火星全球影像彩图显示了火星表土颜色,表土中赤铁矿主要成分为
C.创造了可控核聚变运行纪录的“人造太阳”,其原料中的与互为同位素
D.“深地一号”为进军万米深度提供核心装备,制造钻头用的金刚石为金属晶体
【答案】C
【解析】化学符号Xe,原子序数54,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第5周期0族,A错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不是FeO,B错误;与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互为同位素,C正确;金刚石是共价晶体,D错误。
5.(2022·重庆卷,1)“逐梦苍穹之上,拥抱星辰大海”,航天科技的发展与化学密切相关。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北斗三号”导航卫星搭载计时铷原子钟,铷是第ⅠA族元素
B.“嫦娥五号”探测器配置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C.“祝融号”火星车利用正十一烷储能,正十一烷属于不饱和烃
D.“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使用塑料航天面窗,塑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答案】A
【解析】铷是碱金属,位于第ⅠA族,A正确;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错误;正十一烷属于饱和烃,C错误;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D错误。
6.(2022·天津卷,1)近年我国在科技领域不断取得新成就。对相关成就所涉及的化学知识理解错误的是
A.我国科学家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淀粉是一种单糖
B.中国“深海一号”平台成功实现从深海中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和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C.我国实现了高性能纤维锂离子电池的规模化制备,锂离子电池放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以硅树脂为基体的自供电软机器人成功挑战马里亚纳海沟,硅树脂是一种高分子材料
【答案】A
【解析】淀粉是一种多糖,A错误;石油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天然气主要含甲烷,还有少量的其他烷烃气体,因此天然气是混合物,B正确;锂离子电池放电属于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正确;硅树脂是高聚物,属于高分子材料,D正确。
7.(2022·辽宁卷,1)北京冬奥会备受世界瞩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冰壶主材料花岗岩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B.火炬“飞扬”使用的碳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冬奥会“同心”金属奖牌属于合金材料
D.短道速滑服使用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B
【解析】花岗岩的主要成分是石英、云母、长石等矿物,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A正确;碳纤维指的是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错误;金属奖牌属于合金材料,C正确;聚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正确。
8.(2022·海南卷,1)化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含氟牙膏能预防龋齿B.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
C.可用食醋除去水垢中的碳酸钙D.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应降低食品本身营养价值
【答案】B
【解析】人体缺氟会导致龋齿,因此使用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A正确;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NaHCO3,B错误;食醋的主要成分为CH3COOH,可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的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因此食醋可除去水垢中的碳酸钙,C正确;食品添加剂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所以合理使用有助于改善食品品质、丰富食品营养成分,不应降低食品本身营养价值,D正确。
9.(2022·湖南卷,1)化学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下列叙述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石胆能化铁为铜”
B.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
C.科学家成功将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
D.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跨临界直冷制冰
【答案】D
【解析】“石胆能化铁为铜”指的是铁可以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发生了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工业上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二氧化碳、氨气、氯化钠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晶体经加热后分解生成碳酸钠即纯碱,发生了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CO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使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将水直接转化为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只发生了物理变化,没有涉及化学变化,D符合题意。
10.(2022·广东卷,2)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神舟十三号顺利往返、“天宫课堂” 如期开讲及“华龙一号”核电海外投产等,均展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奥会“飞扬”火炬所用的燃料H2为氧化性气体
B.飞船返回舱表层材料中的玻璃纤维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
C.乙酸钠过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并放热的过程仅涉及化学变化
D.核电站反应堆所用铀棒中含有的 92235U与 92238U互为同位素
【答案】D
【解析】H2作为燃料在反应中被氧化,体现出还原性,故A项说法错误;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项说法错误;乙酸钠过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项说法错误; 92235U与 92238U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因此二者互为同位素,故D项说法正确。
11.(2021·天津卷,1)近年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下列成就所涉及的化学知识的判断错误的是
A.北斗三号卫星搭载了精密计时的铷原子钟,铷(Rb)是金属元素
B.奋斗者号潜水器载人舱外壳使用了钛合金,钛合金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C.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把天和核心舱送入太空,火箭动力源于氧化还原反应
D.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过程中使用了芳纶制作的降落伞,芳纶是高分子材料
【答案】B
【解析】铷位于周期表第六周期第ⅠA族,属于碱金属,属于铷(Rb)是金属元素,A正确;钛合金为合金,属于金属材料,B错误;火箭动力源于火箭燃料的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芳纶属于合成纤维,是高分子材料,D正确。
12.(2021·海南卷,1)2020年9月22日,中国向全世界宣布,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措施不利于大气中减少的是
A.用氨水捕集废气中的,将其转化为氮肥
B.大力推广使用风能、水能、氢能等清洁能源
C.大力推广使用干冰实现人工增雨,缓解旱情
D.通过植树造林,利用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
【答案】C
【解析】氨水能与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则用氨水捕集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氮肥有利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减少,A不符合题意;大力推广使用风能、水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减少,B不符合题意;大力推广使用干冰实现人工增雨,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不利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减少,C符合题意;通过植树造林,利用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利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减少,D不符合题意。
13.(2021·山东卷,1)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A.风能发电B.粮食酿酒
C.燃煤脱硫D.石油裂化
【答案】A
【解析】“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A正确。
A.九霄环佩木古琴
B.裴李岗文化骨笛
C.商朝后期陶埙
D.曾侯乙青铜编钟
汉字载体
选项
A.兽骨
B.青铜器
C.纸张
D.液晶显示屏
文物
选项
A.南宋鎏金饰品
B.蒜头纹银盒
C.广彩瓷咖啡杯
D.铜镀金钟座
选项
A
B
C
D
文物
名称
铸客大铜鼎
河姆渡出土陶灶
兽首玛瑙杯
角形玉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五年(2019-2023)专题02+化学计量,文件包含高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五年2019-2023专题02化学计量解析版docx、高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五年2019-2023专题02化学计量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五年高考真题】最新五年化学高考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3《化学实验综合探究题》(2023全国卷地区通用)
这是一份【五年高考真题】最新五年化学高考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1《化学工艺流程》(2023全国卷地区通用),文件包含2018-2022高考真题高考化学五年真题汇编专题11《化学工艺流程》解析版全国卷地区通用docx、2018-2022高考真题高考化学五年真题汇编专题11《化学工艺流程》原卷版全国卷地区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