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度学期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56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2022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 5课,本课课标要求为: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唐朝的繁荣盛世大约持续了 100多年,唐玄宗统治后期的一场安史之乱揭开了唐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争斗的序幕。从此,唐朝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统治越来越腐朽,最终在农民战争打击下土崩瓦解。唐朝灭亡后,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各地出现多个割据政权,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分裂时期。
教材分析
本课为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 5课,是中国古代史隋唐时期重要的一课,本课承载的历史史实结束了之前繁荣与开放的隋唐盛世,开启了之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处于两个时代的转结承接点。从历史发展的逻辑来看,安史之乱是盛唐的转折点,开始了藩镇割据的局面。黄巢起义给了唐朝致命一击,使藩镇格局逐渐形成。唐朝灭亡后形成五代十国的局面则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整合为四个子目:“由盛转衰安史乱”、“民不聊生揭竿起”、“五代十国藏统一”“以史为鉴守盛世”。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初一的学生利用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还不足,需要通过大量的史料分析,培养学生史料结合的能力。本课由浅入深,首先让学生由唐诗导入,培养基本的能力,然后层层递进,培养学生史料结合能力。从学生的知识状况看,通过之前学习的积累,他们对唐朝基本概况有所了解,但不能系统地认识唐朝灭亡的经过及带来的影响。因而我在授课过程中将以历史人物为点,时间为线,故事为面的形式并结合多媒体资料将本课内容串联起来,力求将这一段历史更直观系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另外,从学生的思维特征分析,我在教学中将对一些重要问题组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进一步思考问题。
【核心素养目标】:
1. 知道安史之乱发生的时间,知道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2.知道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知道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3.通过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所采取的不同措施,分析唐朝衰亡的原因,学会以史为鉴,初步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安史之乱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唐朝由盛转衰最主要的原因并总结历史教训。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
通过两首唐诗时代背景的对比,唐朝是如何由盛世走向衰亡,引入本课学习?出示学习目标,大家齐读,明确重难点。我把教材整合为四个板块:由盛转衰安史乱——-安史之乱民不聊生揭竿起——黄巢起义与唐朝衰亡五代十国藏统一——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以史为鉴守盛世——本节课的情感升华
第一板块由盛转衰安史乱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 23页安史之乱的原因史料证实 1:
1相关史事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
2图片得出结论一:
①政治腐败:唐玄宗统治后期,沉于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史料实证 2——析原因:
材料 2:从 713—755年,唐对吐蕃用兵 26次,对突厥用兵 12次唐朝军队是经常吃败仗唐朝的边境局势是烽火不断,战火连绵。
得出结论二:
②社会危机: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历史解释——析原因:
材料三: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新唐书·兵志》
得出结论三:
③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失去平衡历史人物——析原因:
(安禄山)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
看视频:思考安史之乱的概况。快速抢答:安史之乱的时间、人物、过程?(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
安史之乱的影响材料
1:“(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
材料 2:战乱后,国家掌握的户口大量少政府却把税赋强加于犹在户籍上的农民。
材料 3: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天子顾力不能制父死子握其兵。
——《新唐书·卷五十》
1、北方地区社会经济遭到破坏,人口锐减。
2、阶级矛盾尖锐,各地农民起义频发。
3、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第二板块民不聊生揭竿起以诗明志: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在青年时代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读一读感受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愿望?
快速抢答:
二、黄巢起义
(1)原因:
(2)过程:
(3)影响:
2、唐朝灭亡时间,人物,建立政权?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什么时期?
第三板块五代十国藏统一时空观念——找一位同学上台演示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史称五代.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和北方的北汉史称十国.
2表格话实质:说说五代十国的实质是什么?南北方有哪些特点?实质: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特点 1:北方政局更迭频繁,社会动荡
特点 2:南方经济得到一定发展,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3、预测五代十国后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四板块以史为鉴守盛世以史为鉴:唐朝由盛世走向衰亡,出现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对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什么启示?
达标检测:
1.电视剧《杨贵妃秘史》在播出时是街头巷尾热议最多的电视剧之一。以下现象剧中不会出现的是( )
A.唐玄宗信任李林甫、杨国忠等人B.安史之乱
C.唐玄宗宠爱杨贵妃D.唐玄宗重用魏征
2.图示反映了唐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图中“▲”处应该填写(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
3.“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唐末农民起义()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4.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A.安史之乱爆发 B.安史之乱结束
C.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D.朱温建立后梁
5.“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C.三国鼎立 D.五代十国
课后反思
本课是中国古代史隋唐时期的最后一节课,再现了唐末五代的兴衰之势,通过对安史之乱、黄巢起义、朱温灭唐以及五代十国更迭与分立的探讨学习,认识到繁盛王朝背后政治腐败带来的危害,认识到唐玄宗统治前期后期不同举措带来的影响,在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本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呈现史料不够丰富,学生分析史料不够细致彻底,在分研究史料过程中,教师引导过多,需要更多锻炼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落实不够,学生课堂笔记不够完善,教师总结归纳本课内容时,需要大胆让学生尝试总结。
三、学情分析不够彻底,对学生缺少具体的了解,部分学生上课状态较差,需要教师进行提醒引导。在之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为主体,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课时安排,自主预习,预习自测,延伸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动乱之源——盛世危机,危机爆发——安史之乱,致命打击——黄巢起义,黯然落幕——唐朝灭亡,纷争又起——五代十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