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海口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语文含答案
展开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一代人工智能具有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特征,它不仅自身在快速发展,而且与其他领域紧密互动、融合创新,给我国国家治理带来广泛影响。一方面,新一代人工智能为国家治理中的上下互动、相互协调等提供重要工具。另一方面,它带来技术规范、科技伦理和社会风险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自身也成为新的治理对象。需及时制定规范,引导其有序发展。
人工智能是充分挖掘数据要素价值、应用数据并产生新数据的强大工具。特别是融合了语言、文字、图片、视频等诸多信息形态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大模型、大算力支持下可以实时完成数据分析、生成成果并即时发布,在以秒为单位的时间内完成面向全球的信息发布与传递,极大提高信息分析与传递效率,对提高工作效率和治理效能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高效、即时的信息传递方式对提高治理的精准性也有较大价值。比如,一些城市运行的数据大脑,基于人工智能强大的算法和技术,对100多种交通乱象进行分析,找出规律性,判断交通的堵点、乱点和事故隐患,并不断优化交通信号灯的配时方案,有效提升道路的通行效率。
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引发治理结构变革。例如,在政府与社会关系上,新一代人工智能凭借海量数据、超级算力和智慧功能打造出多种多样的平台或服务界面,这将改变政府与社会互动的方式,以智能化、一体化的政务服务平台构建起新的治理结构。以往人们办事,需要自己找对相关部门。通过智能化平台,人们只需明确自己要办什么事,便能实现与相关部门的对接。以往人们办理一件事可能需要跑几个部门,而智能化平台可以高效协调各部门,实现全时空、跨领域、跨部门的综合服务,推动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提高行政能力与效率。一些城市推行的“一网统管”改革,使用数字技术感知城市运行,通过加强部门协同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构建起“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的城市数字化治理体系。
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人工智能通用型技术的重大突破,正引发新一轮智能化浪潮。其“活字典”、移动的“大百科全书”的特性,加上越来越接近人类水平的语言理解和生产能力,让其“答复”既有常识性,又呈现出集成创新性。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商用搜索引擎和办公软件等诸多方面的应用及迭代升级,让人们看到将其引入政务服务平台的广阔前景。未来,人机界面沟通方式将极大提高数字政府的办公效率。它可以调用数字政府后台大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向决策者呈现全面、准确、客观的数据与规范性分析报告,甚至可能助力决策者实现全息的决策科学分析。
(摘编自潘教峰《新一代人工智能给国家治理带来新机遇》)
材料二: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中,数字技术应用与数字化社会发展不匹配,也与多部门协同、社会发展不均衡,这些因素关联交织在一起。这些因素呈现出较强的耦合性、级联性和复杂性。一旦处理不当,局部风险极有可能经过多级链条的传导扩散到整个系统,将会严重阻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现阶段国家治理体系中,一些地方政府不论是单点服务还是场景联动,仍依赖传统的数据采集和信息监测技术。针对突发状况和潜在风险,治理模式属于被动响应,信息反馈链条长、治理速度慢、治理效能低等问题突出。
近年来,数字技术虽已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得到尝试与应用,但这些数字技术的应用尚局限于少数治理领域,且缺乏大规模数据的深度整合和信息系统的有效集成。此外,治理体系中的诸多部门均倾向于独自构建信息系统。这些系统的技术标准和接口不统一,数据难以共享、共治,数据孤岛普遍存在,导致诸多地方政府仍然依靠经验和直觉进行决策,严重影响了治理效能和决策效率。
目前我国国家治理的数字技术落后于其治理对象——业界的数字技术,迫切需要提升对技术风险的理解来改善这一现状。部分利益机构或群体的主观偏见和利益诉求或将通过各种方式融入算法之中,极有可能造成群体歧视、“信息茧房”。再如,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将产生大量的机器生成信息,信息的真伪及价值观也可能影响人们的认知,甚至被别有用心的人用作搅乱社会的武器。
数字经济与数字社会的发展,需要鼓励数据开放与流动以打破数据孤岛,而这势必带来隐私安全问题。数据要素作为数字时代下的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国家、企业和个人等数据要素承载着大量信息的同时,也面临着被泄露、被滥用、被侵犯、被攻击等安全隐患。
数字化时代造就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系统复杂性,技术发展应用与社会价值追求的冲突与协调日渐凸显。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人机冲突”不断涌现,人机协同和人机信任难度不断加大。当前的数字技术在支撑国家治理体系的过程中,既要求专业化的部门分工,如数据的标准化和归一化等;同时又对人机协同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人机混合决策、人机综合研讨等。
(摘编自杨晓光等《数字技术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挑战及应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给国家治理带来的变化及其应用前景;材料二指出数字技术赋能国家治理中显现出来的问题。
B. 材料一强调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活字典”、移动的“大百科全书”的特性,这将为将来提高数字政府的办公效率提供可能。
C. 材料二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将产生大量的机器生成信息,可信度不高,还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用作搅乱社会的武器。
D. 材料二认为,随着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发展,安全成为重要问题,包括决策安全、社会安全和数据安全等等,亟待解决。
2.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数字技术应用与社会诸多因素的相互交织,将会严重阻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B. 传统数据采集和信息监测技术属于被动响应治理,难以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需求。
C. 国家治理的数字技术落后于业界,可能产生群体歧视、信息茧房,影响人们认知。
D. 数字技术发展应用与社会价值追求的冲突逐渐明显,这对人机协同提出新的要求。
3.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举城市交通事例论证人工智能具有融合语言、文字、图片等信息形态的特性。
B. 材料一将以往人们办事和通过智能化平台办事作对比,来证明智能化平台非常高效。
C. 材料二运用比喻论证,如用“孤岛”证明存在技术标准不统一、数据难共享情况。
D.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总论言简意赅,分论条理清晰,层层递进。
4. 材料一中,新一代人工智能给国家治理带来哪些具体的影响?请简要梳理概括。
5. 针对材料中指出的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五张犁
王祥夫
这种病,怎么说呢?在民间一般都叫疯子,“神经病”是文明一点儿的说法。这五张犁,刚刚出现的时候,人们都还以为他是园林处请来的老园林工。可也太老了,园林处怎么会用这么老的老头儿?其实,在张沟这地方,人们都认识他,知道他就是远近出名的五张犁,但城里人对他就不熟了。不但对五张犁不熟,恐怕说起张沟也会有许多人不知道,张沟现在早已经不存在了,和其他许多靠近城市的农村一样现在只剩下了一个名字,土地早已变成了城市的一部分。
园林处为了好管理,地是分了段的,每人一段各自承包。如果不是一段一段地承包,人们还不会发现问题。五张犁不是在一片地里做他的事,他经常出现的那片地横跨了三段地。这就让人们摸不清,到底怎么回事?
这年春天的时候,人们看到五张犁往地里送了三次粪。一开始,人们以为是园林处要在地里施肥,又过了几天,就有人看见五张犁把土粪一锹一锹地往地里撒。人们看见他弯了一下腰,又弯一下腰,把锹一次次插进蓬松的粪堆,然后再直起腰来,那土粪便一次次被扬了起来,说扬好像有点儿不太对,不是扬,是平平地贴地面顺风一撒又一撒。撒完土粪,五张犁并不走开,而是坐在了那里目光灼灼地看着远处出神。五张犁那张脸很瘦,皮肉很紧,而且黑,而且是见棱见角,肩头也是尖尖的见棱见角,那双手也是粗糙而见棱见角,五指总是微张着,有些攥不拢的意思,这就是干粗活儿的手。
接下来,是下了两场雨,地里呢,草也绿了,园林处种下的花卉呢,也抽了叶。这时候,人们又看到了五张犁,他来了。戴着烂草帽,穿着很旧的一件军装,袖子那里有两块补丁,领子那里又是一块,下边是条蓝布裤子,屁股那里是两块补丁。他扛着一张锄,目光灼灼地进到地里就锄开了,他把身子朝前探过去,把锄往前一放,再往回一拉;再往前一放,再往回一拉……到了中午,地里就有了样子了。苗是苗,棵是棵,好像是用线比过,从南边看苗,是个直线,从东边再看苗,还是个直线。五张犁已经锄完了,坐在那里,目光灼灼,看着远处,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有人认出他是五张犁了,笑着问他:“地早就不是咱们张沟的了,你怎么还锄它?”五张犁目光灼灼地看了那人一眼,张张嘴,笑笑的,还是不说话。“神经病!”这人说了这么一句,蹬着车子远去了。这真是怪事,他怎么只锄这么一片?好像是谁给他规定了只是这么一片,春天撒粪也是这么一片,准确无误。五张犁这时是锄第二遍了,而且,天快黑的时候,他又紧接着锄第三遍,这第三遍是补锄,是锄两下,把土用锄往苗子下培一下,是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这么个节奏,是有着音乐性质在里边。
在这个夏天里,人们看到五张犁在那片地里又是锄地,又是抓虫。那片地现在可以一下子就让人远远认出来,虽然没有地埂,但那片地的草要比别的地长得格外好,花儿也开得格外好。但人们还是奇怪,这个五张犁,是谁请他来的?是怎么回事?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便有从张沟过来的人,告诉那些不知五张犁底细的人五张犁是什么样儿的人,人们又都不信五张犁竟会是个疯子。怎么不是?便有人说五张犁最疯的那一阵子晚上都要睡在地里,人们就更不信。
很快,秋天在一阵大热后悄然来临。一场霜过,地里的庄稼和蔬菜的叶子发生变化,该红的红,该黄的黄。也就是这个时候,人们又看到五张犁了。他目光灼灼地站在地头了,他的手里,亮闪闪的一牙儿,是镰刀。他想做什么?他是来收割了,这个季节,是收割的季节,但他怎么可以用镰收割那些花草?花草是庄稼吗?花草怎么会是庄稼?他弯下了腰,把那花草一把一把地割下来。他割得不紧不慢,割得干净好看,地里留下的茬子像是用尺子量过一样的高低。从早上开始,到下午天快黑,这片地就被五张犁基本割完了,远远看去,被五张犁割过的那片地像是用了堆绣的针法,那鲜艳的颜色,是一撮,又一撮,一撮,又一撮,好看不好看?好看,尤其是远远看了更好看。
园林处的人是哭笑不得,无论他怎么扬手和喊,五张犁都不搭腔,两只眼睛,目光灼灼地不知看着什么地方。
“这又不是庄稼,这是花儿,是花儿你懂不懂?”
五张犁对着园林处的人,只是笑,脸上的表情好像有一些羞涩,羞涩之中还有些紧张。
“你割吧,你割吧。”园林处的人扬扬手,对五张犁说。他也是前不久才知道的,这片地早先就是五张犁家承包过的,人们奇怪五张犁怎么会记着自己那片地,而且会记得那么准确。
秋天向冬天过渡的期间,是到了大地即将上冻的时候了,这一天,人们又看到了五张犁。他的前边是一头驴,一头小黑驴,那头小黑驴拉着一张犁,五张犁在那里犁地了。五张犁按着犁,从地这头开始,一步一步往地那头走,然后再回来,再一步一步朝这边走。这真是一片好土地,一旦被犁铧犁开,那黑润润的颜色是多么好看,多么让人动心。更让人动心的是五张犁的手艺,一道一道的犁沟像是用线拉过,齐齐的。他按着老规矩,是两犁一垄,犁沟很深,犁垄很高,这样一来,到了明年春天,土地就会变得要多蓬松就有多蓬松!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说五张犁不是扬粪,是撒粪,写出五张犁动作专业,表明他是个好庄稼把式。
B. 作者用“见棱见角”刻画五张犁相貌,突出他的沧桑感,也暗示了他执拗的性格。
C. 五张犁戴着烂草帽,穿着旧衣服,衣服上还有补丁,写出他艰苦朴素的农民形象。
D. 园林处的人看五张犁割下一撮一撮的花草,也被他的坚持感动了,就不再阻止了。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在叙事过程中多处设问,以此推动故事发展,吸引阅读兴趣。这种手法在王愿坚的《党费》中也有运用。
B. 为了刻画五张犁的“疯子”形象,作者反复写他“目光灼灼”地站在地头,不说一句话,甚至傻傻地笑的样子。
C. 作者在描写五张犁进行第三遍补锄时,突出了其音乐节奏的美。庄子也曾运用这样的方法描写过庖丁解牛。
D. 文末描绘了五张犁犁地的画面,黑瘦的老人、小黑驴,一遍遍地走过去,再走回来,充满着仪式感和悲壮感。
8. 作者围绕春夏秋冬四季叙写五张犁的农事活动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分析。
9. 有评论说这篇小说在荒诞中蕴藏着真实,请结合文本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盲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凡战,若敌众我寡,敌强我弱,兵势不利;彼或远来,粮饷不绝,皆不可与战,宜坚壁持久以敝之,则敌可破。法曰:“不战在我。”唐武德中,太宗帅兵渡河东讨刘武周。江夏王李道宗时年十七,从军,与太宗登栢壁城观贼阵,顾谓道宗曰:“贼恃其众,来邀我战,汝谓如何?”对曰:“群贼锋不可当,易以计屈,难以力争。今深沟高垒,以挫其锋,乌合之徒,莫能持久,粮运将竭,当自离散,可不战而擒也。”太宗曰:“汝见识与我相合。”后果食尽夜遁,追入介州,一战败之。
(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
太宗曰:“两陈相临,欲言不战,安可得乎?”李靖曰:“昔晋师伐秦,交绥而退。《司马法》曰:“逐奔不远,纵绥不及。”臣谓绥者,御辔之索也。我兵既有节制,彼敌亦正行伍,岂敢轻战哉?故有出而交绥,退而不逐,各防其失败者也。孙武云:‘勿击堂堂之陈,无邀正正之旗。’若两陈体均势等,苟一轻肆,为其所乘,则或大败,理使然也。是故,兵有不战、有必战。夫不战者在我,必战者在敌。”太宗曰:“不战在我,何谓也?”靖曰:“孙武云:‘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敌有人焉,则交绥之间,未可图也。故曰不战在我。夫必战在敌者,孙武云:‘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本侍之。’敌无人焉,则必来战,吾得以乘而破之。故曰必战者在敌。”太宗曰:“深乎!节制之兵。得其法则昌,失其法则亡。卿为纂述历代善于节制者具图来上朕当择其精微垂于后世。”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卿为纂述A历代B善于节制者C具图D来上E朕F当择G其精微H垂于后世。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壁,文中指营垒,与蒲松龄小说《促织》中“见虫伏壁上”的“壁”意思不同。
B. 敝,文中指损害,与《烛之武退秦师》“因人之力而敝之”的“敝”意思不同。
C. 御,文中指驾驭、控制,与郦道元《三峡》“虽乘奔御风”的“御”意思相同。
D. 图,文中指谋取,与柳永词《望海潮》中“异日图将好景”的“图”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道宗虽然年轻,但深谙为臣之道,面对唐太宗的询问,他巧言迎合,分析形势,提出“不战而擒”的主张,契合唐太宗想法。
B. 材料一提出了两种“不可与战”的情况,唐太宗征讨刘武周的战斗就符合第一种情况,于是他们先不与其战,到最后一战败之。
C. 唐太宗问李靖,两军相遇,如果想不战,怎么才能够做到。李靖引经据典,并根据自己理解为太宗答疑解惑,太宗深表信服。
D. 李靖向唐太宗解释什么是“必战者在敌”思想,就是要善于诱敌,敌人如果没有人识破,就必然来战,此时可以乘机打败他们。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贼锋不可当,易以计屈,难以力争。
(2)我兵既有节制,彼敌亦正行伍,岂敢轻战哉?
14. 两则材料对“不战在我”理解有何异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谢人惠千叶牡丹
苏辙
东风催趁百花新,不出门庭一老人。
天女要知摩诘病,银瓶满送洛阳春。
可怜最后开千叶,细数余芳尚一旬。
更待游人归去尽,试将童冠浴湖滨。
注:此诗为诗人被贬谪到河南府时所作。
15.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春风骀荡、百花盛开时节,有人送来一瓶千叶牡丹,于是诗人作诗以表谢意。
B. 面对大好春光,诗人以不出门庭老人自嘲,表现心中的愁闷和对世事变化的淡然。
C. 诗人用“天女”比送花人,用“摩诘”自比,表达内心苦闷得到别人理解的欣慰。
D. 千叶牡丹绽放生姿,诗人怜爱有加,但是细数花期只剩一旬,又难掩内心的愁怨。
16. 本诗尾联用典,语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点言志部分,请分析此处用典的效果。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的《客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乡村淳朴的邻里关系。
(2)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启示我们要按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来教育学生,不能忽略其天性。
(3)在全校爱国主义教育大会上,杨校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古诗文名句教育同学们要常怀悲悯之情,心忧天下苍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孙少平恍惚地立在黄原汽车站外面,愕然地看着这个令人①________的世界,一刹那间,他被繁华热闹的城市震慑住了,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这就是我要开始生活的地方吗?他在心里对自己发出了疑问。你,身上带着十几块钱,背着一点烂被褥,几乎②________来到这里,你怎样才能生活下去呢?这一切他自己全然不知道。
他此刻唯一意识到的是,他已经来到了一个“新大陆”。至于到这里怎么办,他一时的确还难以想象。孙少平发了一会愣,便迈着沉重的脚步,往前走去。到东关大桥的时候,他看见街道两边的人行道上,挤满了衣衫不整或穿戴破烂的人。他们身边都放着一卷像他一样可怜的行李。这些人有的③________地走来走去,有的麻木不仁地坐着,有的听天由命,干脆枕着行李睡在人行道上。少平马上知道,这就是他的世界。他将像这些人一样,要在这里等待人来买他的力气。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下面句子中的“发”与文中加点的“发”,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如果一个人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发愁,说明他经历的事情比较少。
B. 大年初一早晨,爷爷给孙辈们每人发了一个红包,作为压岁钱。
C. 这两天老汪的嘴巴老是发苦,不知道是不是身体哪里出了问题。
D. 杨老师在工作之余勤于写作,最近他又在报纸上发了一篇散文。
20. 文中第二段叙述时用了“我”“他”“你”三种人称,请分析这样写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深圳市教育局发布通知,要求从今年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____A____。
近年来,青少年体质健康达标率逐渐上升,但是“小胖墩”“小眼镜”情况仍然突出,并且呈低龄化趋势。除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问题令人揪心外,____B____。让青少年拥有强健的体魄和阳光的心态,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让孩子走向操场。每天一节体育课,显然是提升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的最经济、最有效的选择。而且,____C____,就出现了应试倾向,一些学生为了应付体育中考而突击进行高强度的训练,这样做极大地损害了身体健康。每天一节体育课,就是为了扭转这种错误倾向。
①其他地方能否跟上深圳,②这也是公众关心的问题。③要学习深圳的做法,④不仅要补齐体育课师资短板,⑤还要落实场地、器材和经费保障。⑥而更重要的是,⑦要加强对教师和家长的引导,⑧让他们从行动和认知层面将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⑨改变以牺牲孩子健康追求分数的做法。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 文中第三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些烦心事,这时候,有的人会找人倾诉,也有人会选择沉默,不跟别人说。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明确立场和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机密★启用前
海口市2024届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5题答案】
【答案】1. C 2. A
3. D 4. ①提高国家治理的精准性。
②引发国家治理结构变革。
③提高政府办公效率,助力决策者实现全息的决策科学分析。
5. ①协调均衡数字技术应用与数字化社会发展、多部门协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②提高数据采集和信息监测技术的水平。
③进一步提高国家治理的数字技术。
④针对隐私安全加强制度化、法治化建设。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9题答案】
【答案】6. D 7. A
8. ①使情节更完整巧妙。小说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五张犁一年四季的耕作行为,结尾设想明年春天的情景,巧妙地构成了情节上的循环复始。②突出五张犁耕地认真、执着,手艺好,对土地有着依恋,是“好庄稼人”的形象。③深化主题,耐人寻味。五张犁在不属于自己的土地上按照老规矩犁地,期待春天土地变得肥沃,表明一年四季的耕作就是农民的生活方式,表现出失去土地的农民对土地的眷恋和坚守,发人深思。
9.
开篇五张犁被视为“疯子”,有“神经病”,说明在“正常人”眼里他的行为有其荒诞之处。
老头五张犁在园林处出现有些不合常情。但现在的园林处曾是张沟的土地,而五张犁熟悉这个地方,反映的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失去了原有的土地,这是背景的真实。
五张犁不是在一片地里做他的事,他经常出现的那片地横跨了三段地,地早就不是张沟的了,还锄它,被人说成“神经病”,这体现五张犁举止的荒诞,但这恰恰反映了他对土地的认真和执着,体现人物性格的真实。
秋天,五张犁用镰收割被他视为庄稼的那些花草,割放得整齐又好看,这又是一个看似荒诞的行为,却可见耕作本身就是五张犁习惯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符合五张犁“好庄稼人”身份的真实。
这片地早先就是五张犁家承包过的,五张犁不仅记着自己那片地,而且记得准确,可见他对土地依恋之深,这一交代让读者对五张犁之前的荒诞做法有了理解,这是人物情感的真实。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盲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14题答案】
【答案】10. CEH
11. B 12. A
13. (1)(刘武周)的军队锋芒锐不可当,(我们)用计谋来使他们屈服比较容易,用实力与他们相争比较困难。
(2)我方的军队严整,对方的敌军也列队整齐,(双方)怎么敢轻易交战呢?
14. ①都表达了不战的主动权在自己一方的思想。②对于不战的原因,材料一强调敌强我弱或者敌人粮饷不绝时不能战。③材料二强调敌我势均力敌,无机可乘时不能轻易开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16题答案】
【答案】15. D 16. ①《侍坐》中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春日畅游的图景;②诗人把“童冠”与 游人”对举,表现出寻求志同道合的友人一同享受美好春光的高雅情趣。③诗人用典抒情,表现出对不求仕进、悠游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题答案】
【答案】 ①. 肯与邻翁相对饮 ②. 隔篱呼取尽余杯 ③. 能顺木之天 ④. 以致其性焉尔 ⑤. 戎马关山北 ⑥. 凭轩涕泗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18~20题答案】
【答案】18. 眼花缭乱 赤手空拳 心慌意乱
19. C 20. ①一开始交替使用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他”,更强烈、真实地表达了孙少平初到此地的紧张、困惑与疑问心理。②后面转化为第二人称“你”,增强了对话和审视意味,更容易带动读者的阅读情绪。③最后使用第三人称“他”,更加客观冷静地表现了人物状态。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21~22题答案】
【答案】21. A每天开设一节体有课;B心理健康问题也令人担忧;C体育纳入中考后
22. ⑧“行动”和“认知”位置调换;⑨在“健康”后面加”为代价”。
四、写作(60分)
【23题答案】
【答案】略
2024泰州高三下学期一模调研考试语文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泰州高三下学期一模调研考试语文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海口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一模)语文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4海口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一模)语文无答案,共7页。
海南省海口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一模)语文 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海南省海口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一模)语文 Word版含答案,文件包含2024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上学期摸底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海口市2024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