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等三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等三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豌豆和玉米(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都是良好的遗传学材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状态下,豌豆一般进行自交,都是纯种
B.自然状态下,玉米一般不能进行自交,但也会出现纯种
C进行人工异花传粉时,二者都需要对父本植株进行去雄处理
D.进行人工异花传粉时,二者都需要对母本植株的雄蕊进行套袋处理
2.渔游蛇蛇皮的黄斑和红斑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甲、乙两个世代连续的渔游蛇群体,甲群体中渔游蛇全为黄斑,乙群体中渔游蛇既有黄斑也有红斑。让乙群体中的全部黄斑渔游蛇与异性红斑渔游蛇交配,若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则可认为( )
A.甲群体是乙群体的亲本,甲群体中渔游蛇全为杂合子
B.甲群体是乙群体的亲本,乙群体中渔游蛇有三种基因型
C.乙群体是甲群体的亲本,乙群体中渔游蛇有三种基因型
D.乙群体是甲群体的亲本,甲群体中渔游蛇全为杂合子
3.黄麻的纤维长度和果实形状是两对独立遗传的性状,将纯合长纤维圆果与纯合短纤维长果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若F2的性状分离比为12:3:1,则F1与隐性个体测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应是( )
A.3:1B.1:3C.1:2:2D.2:1:1
4.用纯种胡桃冠鸡和纯种单冠鸡杂交(相关基因不位于性染色体上),F1全部为胡桃冠。F1中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中表型及其比例为胡桃冠:玫瑰冠:豌豆冠:单冠=9:3:3:1。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F1中胡桃冠个体的出现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
B.可选择F2中玫瑰冠杂合子和豌豆冠杂合子杂交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C.可选择F2中玫瑰冠杂合子和豌豆冠杂合子杂交来验证分离定律
D.F2中的胡桃冠鸡与单冠鸡进行杂交,后代会出现4种表型,9种基因型
5.下列关于四分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四分体包含4条染色单体
B.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能会发生缠绕并交换相应的片段
C.四分体的1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
D.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特有的现象
6.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复制不改变染色体数目,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基因型为AaBb的1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得到4种卵细胞
C.1个大肠杆菌的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可得到4个精细胞
D.减数分裂产生的精细胞和卵细胞都要经过复杂的变形过程
7.如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图中染色体为该动物细胞中全部的染色体,则该动物不可能是果蝇
B.若该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条,据该图不能判断该动物的性别
C.图中图像代表分裂时期的顺序依次是②→③→①→④
D.细胞②和④内的染色体虽然都移向两极,但核DNA含量不同
8.下列关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所用的实验材料是果蝇
B. 摩尔根是最早提出基因和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的科学家
C. 萨顿通过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D.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9.下列有关红绿色盲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女性患者少于男性患者B.女儿患病,父亲一定患病
C.母亲正常,儿子一定正常D.父亲患病,女儿不一定患病
10.下列关于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总是与性别决定有关
C.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D.有性别之分的生物,都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性别这一性状
11.如图为一只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及部分基因位置的示意图。图中数字为染色体编号,字母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果蝇的性别为雄性,其产生的正常精子中可能含有一条X染色体
B.该果蝇减数分裂过程中,3号和5号染色体不可能进入同一个配子中
C.该果蝇细胞内的基因B、b和基因V、v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该果蝇可能产生基因型为bVRXE的生殖细胞
12.若用放射性同位素32P、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再让其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复制了4次,从细菌体内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和含有35S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 )
A.1/8和1B.1/8和0C.3/8和1D.3/8和0
13.下列关于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但有的生物主要是DNA,有的主要是RNA
B.细胞核和拟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中遗传物质是RNA
C.核酸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其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蕴藏着遗传信息
D.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14.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基因A、a和B、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如图杂交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
B.F2三角形果实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7/15
C.F1的测交后代中三角形果实有3种基因型
D.让F2中全部三角形果实荠菜自交,子代中卵圆形果实占1/25
二、多选题
15.下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D段与OP段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均相同
B.BC段细胞正在进行DNA的复制,c阶段不发生DNA复制
C.LM段所示过程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D.精细胞和卵细胞的变形发生在KL段
16.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V/v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W)对白眼(w)是显性,W/w位于X染色体上。一只长翅红眼果蝇与一只残翅白眼果蝇杂交,F1中长翅红眼雌∶长翅白眼雌∶长翅红眼雄∶长翅白眼雄∶残翅红眼雌∶残翅白眼雌∶残翅红眼雄∶残翅白眼雄=1∶1∶1∶1∶1∶1∶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
B.亲本长翅红眼果蝇为杂合子,其基因型为VvXWXw
C.F1中长翅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VvXWXW和VvXWXw
D.F1中长翅红眼雌果蝇和残翅白眼雄果蝇杂交,F2中出现残翅红眼雄果蝇的比例为1/8
17.某种鸟(ZW型)的羽色由两对等位基因(B、b和D、d)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当B和D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栗羽;B存在而D不存在时表现为黄羽;其余情况表现为白羽。为探究控制羽色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研究小组利用纯合亲本分别进行正反交实验,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正反交实验可以判断出B与b位于常染色体上
B.由正反交实验可以判断出D与d位于Z染色体上
C.实验二的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理论上F2中栗羽占9/16
D.实验一的F1雌雄个体自由交配,理论上F2的雄鸟中纯合子占1/8
18.某科研小组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关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活菌甲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
B.通过实验②,鼠2的血液中只能分离出活菌乙
C.加热致死菌乙中的某种物质能使活菌甲转化成活菌乙
D.鼠5死亡的原因是死菌甲中的某种物质能使死菌甲转化成活菌乙
三、读图填空题
19.控制某种蝴蝶翅色(P/p)和眼色(G/g)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生物小组用紫翅绿眼和紫翅白眼的蝴蝶进行杂交,F1出现的性状类型及比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紫翅和黄翅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_为显性性状;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________。
(2)让F1中一只紫翅绿眼蝴蝶和一只黄翅白眼蝴蝶杂交(产生的子代数量足够多),则子代中会出现表型_________种。
(3)若要判断绿眼和白眼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可让F1中相同眼色的蝴蝶进行交配,观察子代性状分离状况。
①若绿眼蝴蝶相互交配后子代_________(填“出现”或“不出现”)性状分离,白眼蝴蝶相互交配后子代_________(填“出现”或“不出现”)性状分离,则绿眼对白眼为显性;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绿眼对白眼为显性,则F1中的紫翅绿眼雌、雄个体进行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紫翅绿眼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
20.图1为某动物细胞分裂某个时期的示意图,图2表示5种细胞内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细胞含有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所处的分裂时期是___________分裂___________期,该细胞对应图2中类型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的细胞。
(2)若图2中d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且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则d代表的细胞分裂时期是___________,此时细胞中____________(填“有”或“无”)同源染色体。若该动物的性别为雌性,e对应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
(3)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存在染色单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
21.如下图为某动物卵原细胞示意图(仅画出部分染色体),图中字母代表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数字①~④代表染色体编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①与②构成一对_________。R和r称为_________基因。
(2)图示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后期时染色体的行为是_________。
(3)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互换,则一个图示细胞经减数分裂得到的生殖细胞有_________种基因型,基因型为_________。
(4)该细胞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进行有丝分裂,理由是_____。
(5)请在下面的坐标图上画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相对含量变化曲线_____(用实线表示)。
22.下图为某家族中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经基因检测发现Ⅰ-1和Ⅱ-7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甲病由基因A、a控制,乙病由基因B、b控制(不考虑致病基因在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系谱图判断,甲病的致病基因在_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是_________(填“显”或“隐”)性遗传病;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
(2)甲、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写出下列个体的基因型:Ⅰ-1:_________;Ⅲ-11:_________。
(3)根据图中信息,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Ⅲ-11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Ⅰ-1还是Ⅰ-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设Ⅲ-10和一个基因型与Ⅲ-11相同的女性结婚,生一个患两病的儿子的概率是_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
23.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细菌过程中的功能,搅拌、离心后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需要用32P和35S分别对DNA和蛋白质进行标记,而不能标记C、H、O、N这些元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噬菌体侵染的细菌是_________(填具体细菌名称)。实验过程中若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32P标记组上清液中出现较高放射性;若保温时间过短,则该组上清液中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出现较高放射性。
(3)在32P标记组新形成的_________(填“没有”“少量”或“全部”)噬菌体中能检测到32P;在35S标记组新形成的噬菌体中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检测到35S。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豌豆是两性花,一般在开花前完成受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A正确;B、玉米是单性花,但同一植株的雄蕊的花粉落在同一植株雌蕊的柱头上也属于自交,自然条件下也会出现纯种,B错误;C、进行人工异花传粉时,豌豆要对母本植株进行去雄处理,玉米不需要对母本植株去雄,C错误;D、进行人工异花传粉时,二者都需要对母本植株的雌蕊套上纸袋,D错误。
2.答案:D
解析:AB、若甲群体是乙群体的亲本,则甲产生乙的过程中出现了性状分离,分离出的(红斑)为隐性性状,且甲群体中渔游蛇全为杂合子;乙群体黄斑渔游蛇中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让乙群体中的全部黄斑渔游蛇与异性红斑渔游蛇交配,则后代会出现红斑个体,与题干信息不符,AB错误;CD、若乙群体是甲群体的亲本,由于乙群体中既有黄斑个体也有红斑个体,甲群体中只有黄斑个体,可见黄斑为显性性状,且乙群体中渔游蛇全为纯合子;乙群体中共有两种基因型,甲群体中渔游蛇全为杂合子,C错误;D正确。
3.答案:D
4.答案:C
解析:A、由F1中表型及其F2比例为9:3:3:1可知,两对等位基因(设为A/a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2中胡桃冠个体为双显性(用A_B_表示),玫瑰冠个体为单显性(用A_bb表示),豌豆冠个体为单显性(用aaB_表示),单冠个体为双隐性(用aabb表示)亲本均为纯种,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F1中胡桃冠个体的出现不是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A错误; BC、F2中玫瑰冠杂合子和豌豆冠杂合子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它们产生配子过程中不会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无法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它们产生配子过程中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可用于验证分离定律,B错误、C正确; D、F2中的胡桃冠鸡(A_B)与单冠鸡(aabb)进行杂交,后代会出现4种表型,4种基因型,D错误。
故选:C。
5.答案:C
解析:A、每一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四条染色单体,由此而得名,A正确;
B、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能会发生缠绕并交换相应的片段,这属于基因重组,B正确;
C、四分体的1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C错误;
D、四分体是由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后形成的,即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因为同源染色体联会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特有的现象,故四分体也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特有的现象,D正确。
6.答案:A
解析:A、DNA复制使DNA含量加倍但染色体数目未加倍,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
B、高等哺乳动物的1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得到1个卵细胞,B错误;
C、减数分裂是真核细胞进行分裂的方式之一,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能进行减数分裂,C错误;
D、减数分裂后产生的卵细胞不经过变形过程,D错误。
故选A。
7.答案:B
解析:A、若图中画出了该动物细胞的全部染色体,则图中所对应的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条,而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8条,故该动物不可能是果蝇,A正确;B、若该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条,根据细胞②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并移向两极可知,其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细胞质均等分裂,故可以判断该动物的性别为雄性,B错误;C、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图中分裂时期的顺序为:②→③→①→④,C正确;D、细胞②中含8条DNA分子,细胞④含4条DNA分子,两者所含的核DNA含量不同,D正确。
8.答案:B
解析: A.摩尔根通过果蝇红白眼的实验,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A正确;
B、萨顿最早发现基因和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错误;
C、萨顿通过观察进的染色体的关系,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C正确;
D、基因在染色体上,且呈线性排列,D正确。
故选B。
9.答案:C
解析:A、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只要含有致病基因即患病,而女性患者需要两条X染色体上均含有致病基因才患病,因此女性患者少于男性患者,A正确;B、女儿的两条X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女儿患病,说明父亲一定带有致病基因,一定患病,B正确;C、母亲正常,可能携带致病基因,因此儿子可能患病,C错误;D、女儿的两条X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若母亲传给女儿的X染色体不带有致病基因,则女儿不患病,因此父亲患病,女儿不一定患病,D正确。
10.答案:C
解析:A、人类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短,A错误;B、性染色体上存在与性别有关的基因,但不都与性别决定相关,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其与性别决定无关,B错误;C、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C正确;D、有性别之分的生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不一定是XY型(例如鸟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且有些生物的性别不由性染色体决定,D错误。
11.答案:B
解析:A、图中1和2分别为X和Y染色体,故该果蝇的性别为雄性,其产生的正常精子中可能含有一条X染色体或一条Y染色体,A正确; B、该果蝇减数分裂过程中,3号和5号染色体属于非同源染色体,由于非同源染色体能自由组合,因此可能进入同一个配子中,B错误; C、基因B和V在同一条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 D、该果蝇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合可能含有4、5和1号,则该生殖细胞的基因型为bVRXE,D正确。
故选:B。
12.答案:B
解析:由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只有DNA进入细菌体内,蛋白质外壳不进入,所以子代噬菌体中含32P,不含35S。由于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所以一个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复制4次后,含有32P的噬菌体为2个,共产生16个子代噬菌体,因此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2/16=1/8,含有35S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0,B正确。
故选B。
13.答案:C
解析:A、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但有的生物是DNA,即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极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A错误;
B、细胞生物细胞核和拟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中遗传物质也是DNA,即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就是DNA,B错误;
C、核酸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其核苷酸(或碱基)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核酸中的遗传信息就储存在碱基的排列顺序中,C正确;
D、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只能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14.答案:D
解析:A、由于F1全为三角形果实,且自交后代果实分离比为15:1,为9:3:3:1变形,可知卵圆形果实的基因型是aabb,F1基因型为AaBb,亲本为三角形果实和卵圆形果实,基因型应为AABB和aabb,A正确;
B、F2三角形果实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是指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的个体,基因型包括AABB、AABb、AAbb、AaBB和aaBB五种,分别占比是:1/15、2/15、1/15、2/15和1/15,故F2三角形果实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7/15,B正确;
C、F1的基因型是AaBb,F1测交是指F1与隐性纯合个体aabb杂交,后代三角形果实有3种基因型,是AaBb、Aabb、aaBb,C正确;
D、F2中三角形果实的基因型是A_B_、A_bb、aaB_,F2中三角形果实荠菜自交子代能出现卵圆形果实的个体基因型及所占比例为:4/15AaBb、2/15Aabb、2/15aaBb,自交后子代中卵圆形果实占比为4/15×1/16+2/15×1/4+2/15×1/4=1/12,D错误。
故选D。
15.答案:ABD
16.答案:BD
17.答案:ABC
18.答案:AC
19.答案:
(1)紫翅;PpGg×Ppgg
(2)2或4
(3)出现;不出现;绿眼蝴蝶相互交配后子代不出现性状分离,白眼蝴蝶相互交配后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绿眼对白眼为隐性
(4)1/9
解析:(1)紫翅绿眼和紫翅白眼杂交,F1中紫翅:黄翅=3:1,可知紫翅对黄翅为完全显性,亲本基因型为Pp×Pp,绿眼:白眼=1:1,可知亲本基因型为Gg×gg,故亲本基因型为PpGg×Ppgg。
(2)上述亲本产生的F1中,紫翅基因型有PP和Pp两种,黄翅基因型为pp,故子代表型为1或2种,即全为紫翅或紫翅:黄翅=1:1;绿眼和白眼基因型为Gg、gg或gg、Gg,子代表型均为两种,绿眼:白眼=1:1,故子代出现表型为2或4种。
(3)①F1绿眼和白眼基因型为Gg、gg或gg、Gg,若绿眼蝴蝶相互交配后,出现性状分离,白眼蝴蝶交配后未出现性状分离,则说明绿眼对白眼是显性。
②F1绿眼和白眼基因型为Gg、gg或gg、Gg,若绿眼蝴蝶相互交配后,不出现性状分离,白眼蝴蝶交配后,出现性状分离,则说明白眼对绿眼是显性。
(4)若绿眼对白眼为显性,则F1紫翅绿眼基因型为P-Gg,其中PP:Pp=1:2,P和p的基
因频率分别为2/3和1/3G和g的基因频率为1/2,故F1雌雄配子为PG:Pg:pG:pg=2:2:1:1,F2紫翅绿眼纯合子(PPGG)所占比例为:2/6×2/6=1/9。
20.答案:(1)4或四;有丝;后;a
(2)减数分裂Ⅱ中期;无;卵细胞或极体
(3)b、d
解析:(1)图1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8条染色体,对应于图2中的a。
(2)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并且染色体:DNA=1:2,因此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若此时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不含同源染色体。e细胞是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若该动物的性别为雌性,则e对应的细胞名称是卵细胞或极体。
(3)存在染色单体时,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2,因此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存在染色单体的细胞有bd。
21.答案:(1)同源染色体;等位
(2)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3)1;AR或ar或Ar或aR
(4)能;卵原细胞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新的卵原细胞,以增加卵原细胞的数量
(5)
22.答案:(1)X;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遵循;BBXAY或BbXAY;bbXAXa
(3)不能;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Ⅲ-11为乙病患者(基因型为bb)可知Ⅱ-6为乙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基因型为Bb),Ⅱ-6的父母Ⅰ-1和Ⅰ-2均无乙病,可知这两人至少有一位是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无法进一步确定Ⅲ-11的乙病致病基因是来自Ⅰ-1还是Ⅰ-2
(4)1/12
23.答案:(1)P是核酸的特有元素,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C、H、O、N是蛋白质和核酸的共有元素,若标记共有元素则不能将DNA和蛋白质区分开
(2)大肠杆菌;部分噬菌体增殖后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会
(3)少量;不能
解析:(1)实验中需要用32P和35S分别对DNA和蛋白质进行标记,而不能标记C、H、O、N这些元素进行标记的原因是P是核酸的特有元素,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C、H、O,N是蛋白质和核酸的共有元素,若标记共有元素则不能将DNA和蛋白质区分开。
(2)噬菌体只能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实验过程中T2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原料(氨基酸、核苷酸等)、酶、tRNA、核糖体、能量等。
(3)实验过程中若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会从大肠杆菌释放出来,从而使32P标记组上清液中出现较高放射性。若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增殖后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会出现较高放射性。
(4)在32P标记组,噬菌体提供模板链,新形成的少量含母链DNA的噬菌体中能检测到32P在35S标记组由于蛋白质外壳留到了大肠杆菌体外,新形成的噬菌体中不能检测到35S。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沧州市东七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果蝇的灰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沧州市东七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2024届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高三八县联考一模生物试题,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