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28分)
1. 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
(1)语文课本里有一条缓缓流淌的河流,河流的左岸有人鼓瑟低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①_________,_________。”河流的右岸,有人追寻伊人,上下求索,“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②_________,_________。”这条河流上苏轼跟好友泛舟赤壁,凝望“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静享③“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条文学的河流,诗性与理性交织,翻滚涌动,流进我们的内心,融入我们的血脉。
(2)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柳宗元《小石潭记》中④“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的蜿蜒曲折,时隐时现;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⑤“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和壮观景象。
2. 名著阅读,完成小题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_________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乐器在中国似乎早就有了,《礼记》里说的土鼓土槌儿、芦管儿,也许是我们乐器的老祖宗。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sè钟鼓,已是_________了。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_________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yùn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琴sè( ) 复沓( ) yùn( )脚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手舞脚滔 泱泱大观 翻来覆去B. 手舞脚蹈 洋洋大观 翻来覆去
C. 手舞脚滔 泱泱大观 反来覆去D. 手舞脚蹈 洋洋大观 反来覆去
(3)以上文段节选自《_________》,全书共_________篇,按照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集分类法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
3. 某中学八年级正在举办以“古诗中的科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按要求修改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
同学们:
众所周知,我们的诗歌已传扬千年,读起来郎郎上口,这些诗歌中,有很多都蕴含着大大小小的科学知识。为了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古诗中的科学知识,校刊编辑部特组织《藏在古诗里的科学》手抄报比赛活动。欢迎同学们踊跃参加,积极投稿。
截稿时间:2024年3月10日;投稿地址:校刊编辑部。
校刊编辑部
2024年3月4日
①征稿启事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_”。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
③征稿启事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前搜集到的两句诗,请你说说诗句中隐含的科学知识。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二、阅读(42分)
【一】(17分)
麦子的理想
高火花
①大麦走在离家还有几百米的水泥路上,望见不远处的浅黄麦子在飒飒风中起舞。他想让自己开心起来,可是做不到。
②大学毕业,大麦用自己设计的产品拉投资创立公司到踏入正轨用了半年,而公司申请破产,却只用了一个半月。大麦想尽办法,全力挽回,可最终只落得睡桥洞的结局。回老家吧!当大麦做出这个决定时,他觉得心如刀割,痛得他坐在桥洞底下大哭。
③公司成立初期,大麦的事业风生水起,钱袋子胀鼓鼓的。大麦去村里接父亲。父亲跟他说,开公司也好,做生意也罢,就是诚信和实干,大麦一点儿也不想听这些老生常谈的道理,只一味催促父亲搬去城市的大房子里。父亲说大麦太浮躁。大麦急了,跟父亲吼,说父亲胆小怕事,成不了气候,只能当一辈子的农民。大麦还说,自己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再回村里。
④可大麦现在别无他法。他在高速路口拦第三十辆货运卡车后,辗转两天两夜,曾经踏过的土地。
⑤大麦走进自家院门,心里预演着被父亲怒骂而自己绝不还口的情景。不料,父亲只是淡淡说了一句,回来了啊。大麦迟疑了一下,低着头钻进他那间屋。屋里的摆设还是学生时期的样子,单人床,墙上的奖状,窗户下的五屉桌,搭着一条毛巾的椅子,一切都没变。父亲站在门外叫他,让他去洗澡。大麦说,好。
⑥大麦出了屋,径直走向厨房。父亲喊住他说,不用烧大锅水,南房有卫生间淋浴房。大麦怔住,吃惊地问,啥时候装的?父亲坐在小板凳上择苦苣菜,说,得有三四年了,建设新农村,家家都装了。大麦想,那几年正是公司最辉煌的时期。
⑦地里的麦子快熟了,浅黄变深。大麦跟着父亲走进田野,麦子的清香和泥土的甘甜混合在一起,氤氲在空气中。父亲望着一地麦子,意味深长地说,这麦子也是有理想的。望着父亲那张黝黑的脸,大麦在心里苦笑一声,麦子能有什么理想?它们的任务就是长出饱满麦粒,就跟这儿的农民一样,完成种麦割麦任务,周而复始,年年如此罢了。
⑧父亲仿佛看穿了大麦的心思,在田垄上坐下来,取下草帽,卷了一个边,当蒲扇扇风。父亲边扇边说,麦子的理想不只是结出麦粒,还有面包甜点等。但,无论哪种理想,都得在田间地头吃一番苦。父亲说完重新戴上草帽,然后起身,说还得去看看另外几亩地。
⑨大麦没跟过去,只是缓缓坐下。一阵麦香袭来,沁人心脾,大麦顿感神清气爽,心中连日来的阴霾被一扫而光。麦香打开了记忆的阀门,将大麦拉进时间的旋涡。
⑩六七岁时,他困惑半寸高的娇嫩麦苗何以要熬过寒冬成长?父亲说,这就是麦子的本质。他当时不理解。八九岁时,他和一群调皮的同伴在麦地里打滚疯玩,把麦苗弄得东倒西歪。父亲来了,他以为要遭受一顿打骂,不料父亲笑着说,被踩过的麦子会长得更结实。望着眼前的麦子,回味着父亲跟他说过的点点滴滴,包括刚说的麦子的理想,大麦的视线渐渐模糊了。
⑪一个星期后,大麦重新启程。当他跟父亲说要出去时,父亲话不多,只说,好。
⑫在大巴车上,大麦整理背包,从里面翻出一个信封,打开一看,有一张银行卡和一张信纸。父亲在信上说,卡的密码是大麦的生日,里面有三十万,都是这几年替大麦攒起来的,希望能帮助他重整旗鼓。信的最后还说麦子的理想在它还是一粒种子时就有了。
⑬车窗外闪现着层层金黄麦浪,大麦的脸上露出坚毅的光芒。
(选自《沧州日报》2022年6月24日,有删改)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文首尾都写麦子,既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又相互照应。
B. 标题《麦子的理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同时也设置了悬念。
C.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不受时空限制,表现形式自由灵活。
D. 大麦去村里接父亲,父亲不去的原因是他当了一辈子的农民,胆小怕事。
5. 仔细阅读文章,从“大麦”的角度完成内容梳理。
大学毕业,大麦用自己设计的产品拉投资创立公司→公司成立初期,____________________→公司破产,大麦别无他法,走进自家院门→一个星期后,__________
6. 根据要求赏析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1)当大麦做出这个决定时,他觉得心如刀割,痛得他坐在桥洞底下大哭。(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父亲仿佛看穿了大麦的心思,在田垄上坐下来,取下草帽,卷了一个边,当蒲扇扇风。(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7. 第⑩段使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何作用?
8. 说一说文章标题的含义。
【二】(12分)
材料一
我国古代用农历计时,用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把五天叫一候,三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七十二候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的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材料二
厉害了!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如“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再如民间有“霜降吃柿子防感冒”的谚语。日久天长,这些经验被沉淀、总结下来后,就形成了纷繁多样的月令、农谚、民俗、民谚,世代相传,指导、规范着中国人的生活。
材料三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二十四节气还带有明显的区域性色彩。如“霜降”一般在阳历10月23日左右,意指这一节气的来临,大地将产生初次结霜的现象。但在我国南方的福建省南部、海南省等地区,全年无霜。而在东北的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北方地区的初霜,则常早于这个时间。
9. 下列对二十四节气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能用土圭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并确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B. 从二十四节气命名可知,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C. 二十四节气由我国劳动人民独创,不仅反映了季节的变化,还具有指导农事活动的功能,对人民生活有广泛的影响,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D. 我国古代把五天叫一候,三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七十二候二十四节气。这种用农历划分的二十四节气,早在《淮南子》中就有完整记载。
10. 结合材料分析二十四节气“带有明显的区域性色彩”的原因有哪些。
11. 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2. 请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对“清明”这一节气的认识。
【三】文言文比较阅读(13分)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节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3.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才通人 (2)桑竹之属 (3)因以为号焉 (4)造饮辄尽
14. 请给文中画线部分句子正确断句。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15.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16. 【乙】语段中陶渊明提到的“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是古代文人常用的表达心志的方式。请联系以上两则内容,简要分析陶渊明的“志”是怎样的。
三、写作(30分)
17 虚度光阴不是青春,惜时好学才是青春;驻足等待不是青春,昂扬前行才是青春;漠视逃避不是青春,勇于担当才是青春……灿烂的花季里,我们有多彩的故事;青春的原野上,我们一路放歌。
请以《这才是青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写出你经历、感悟、认识,可以记叙、抒情和议论;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④不少于600字;⑤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共4页。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名句名篇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题,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