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第4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_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课件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第4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_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课件第1页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第4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_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课件第2页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第4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_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课件第3页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第4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_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课件第4页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第4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_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课件第5页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第4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_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课件第6页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第4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_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课件第7页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第4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_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课件第8页
    还剩4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第4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_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第4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_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课件,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空坐标,阶段分析,要点梳理,考点1三国鼎立,课标要求,知识链接,图说历史,三国鼎立示意图,特别提示,《北魏帝王出御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4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1.曹操是东汉末年人,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魏国的建立者是曹丕,不是曹操。 2.229年吴国的建立,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
    考点2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朝代更替示意图
    1.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但总体上还是落后于北方,经济重心仍然在黄河流域。 2.东晋南朝时期,北方十六国政权的特点是封建化,东晋政权的特点是士族门阀政治。 3.士族又称门第、世族、世家、门阀等,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庶族是指士族以外的一般中小地主,也称寒门。
    考点3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1.(唯物史观)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推动了社会发展,说明改革落后的制度能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验证了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原理。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北周先后统一北方。 3.从经济的角度看,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少数民族从游牧向定居农业转变的过程;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从社会发展进程的角度看,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考点4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通过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与文化发展的原因(1)民族交融促进了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2)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为文化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3)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华文化,对中国的建筑、绘画、文学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4)魏晋南北朝时期继承了秦汉杰出的文化成就,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丰富和创新。(5)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的推动。
    《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民族共同体意识】(10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图1 魏晋时期反映鲜卑族与汉族共同生产劳动的壁画《采桑图》
    图2 身着长袍宽袖的汉族服装的 《北魏帝王出御图》(局部)
    图3 北齐杨子华的画作《北齐校书图》
    图4 北周武帝铸造的圆形方孔形制的“永通万国”币
    (1)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了民族间经济交往的有__________,反映了民族间文化交流的有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4分)
    【解析】分析图片的名称和内容可知,图1、图4反映了民族间的经济交往,图2、图3反映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材料二 澶渊之盟(1005年)以后,宋辽双方达成协议,在河北沿边陆续开放了雄州(雄县)、霸州(霸县)、安肃军(徐水)、广信军(保定西北)等四处榷场,其中以雄州榷场最为重要,双方交换的主要商品,宋方有香药、茶叶、犀角、象牙、漆器、瓷器、麻布和儒家典籍等,辽方有牛、马、骆驼、银子等。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图5 河北辽墓壁画《备茶图》(约公元1093年),描绘了备茶煮茶的场景,图中炉左侧的契丹族少女在推茶碾,右侧吹火的少年头顶的发式是典型的契丹族头顶剃秃一片的发式。
    (2)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了契丹族的哪一生活习俗?(1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生活习俗的历史背景。(2分)
    【解析】根据材料二可知,图5反映了契丹族饮茶的习俗。这一生活习俗的历史背景主要是宋辽之间实现了长时间的和平,进行了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
    【答案】习俗:饮茶。(1分)背景:宋辽之间实现了较长时间的和平,进行了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2分)
    材料三 元朝的民族交融并不是单向的,而是民族之间互相影响、接受和包容,它不是强制同化的结果,而是在长期交往和共同生活中自然浸润而成的。在多民族共居的情况下,蒙古人、色目人带来了他们的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同时他们主动学习儒家文化,涌现出一大批少数民族诗人、艺术家。各族人士通过婚姻、诗文酬答、宴会雅集等交流,深化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文化面貌和生活习惯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摘编自陈彩云《元朝强化了中华民族一体格局》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民族交融的特点。(2分)
    【解析】根据材料三中“民族之间互相影响、接受和包容……在长期交往和共同生活中自然浸润而成”“深化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文化面貌和生活习惯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可以得出特点。
    【答案】特点:各民族之间互相影响、接受和包容,强化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文化面貌和生活习惯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任答两点。2分)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的认识。(1分)
    【解析】为开放性试题,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得出认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认识:在长期的相互交流和交融中,各民族共同进步,都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作出了自己的贡献。(1分)
    民族关系、民族交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与发展是历史中考的重要考点,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
    备考练习 第4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2023·柳州模拟)诸葛亮说:“曹操大军南下,远道而来,犹如强弩之末,又不习水战,孙权、刘备合作定能取胜。曹操败后势必北撤,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下列最能验证诸葛亮观点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B.楚汉之争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
    2.(2023·南宁模拟)他推行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他是( )
    A.秦始皇B.汉武帝C.孝文帝D.唐太宗
    3.(2023·柳州模拟)1964年11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向世界宣布,将国际永久编号为1888的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星”。祖冲之在数学上领先世界近千年的成就是( )
    A.编制了《太阳历》B.最早发明了指南车C.编写《九章算术》D.圆周率的精准计算
    4.(2023·防城港模拟)下图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作者是( )
    A.锺繇B.王羲之C.欧阳询D.顾恺之
    5.(2023·天津)学习历史需要了解和掌握历史纪年方法。赤壁之战发生的公元208年还可以表述为( )
    A.公元2世纪初B.公元2世纪末C.公元3世纪初D.公元3世纪末
    6.(2023·梧州模拟)十六国时期,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化影响,皇帝苻坚“行礼于辟雍,祀先师孔子”,前秦政权形成“英儒毕集”局面。苻坚这一举措( )
    A.改革了官员选拔制度B.体现“无为而治”C.完善了儒家思想体系D.有利于民族交融
    7.(2023·桂林模拟)东晋诗人谢灵运的《山居赋》提到,原种植于北方的麻、粟、豆等农作物,以及梨、枣、杏树等果树,在东晋时期出现在了南方。这种情况有利于( )
    A.江南地区的开发B.北方民族的交融C.少数民族的内迁D.南方政权的更替
    8.(2023·南宁模拟)《齐民要术》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由此可知,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 )
    A.遵循自然规律和因地制宜B.充分利用最先进的历法C.合理统筹农林牧副渔等业D.重视采用铁犁牛耕技术
    9.(2023·北京)下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某单元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处应为( )
    A.人口迁徙B.孝文帝改革C.大运河的开通D.经济重心的南移

    相关课件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梳理突破结构化课件第3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梳理突破结构化课件第3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含答案),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空坐标,单元框架,贾思勰,王羲之,中考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4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件-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这是一份第4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件-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栏目导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 3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件PPT:

    这是一份第 3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空坐标,单元框架,贾思勰,王羲之,中考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