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腾云联盟中考适应性考试(二模)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常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12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
1. 如图所示,利用凹面镜制成的太阳灶可以将会聚的太阳光用来烧水、煮饭,既节省燃料,又不污染环境。下列哪个装置与太阳灶的工作原理不同( )
A. 汽车前灯的反光装置B. 塔式太阳能电站
C. 自行车的尾灯D. 放大镜使光会聚
【答案】D
【解析】
【详解】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面镜制成的太阳灶可以将会聚的太阳光用来烧水、煮饭,既节省燃料,又不污染环境。
A.汽车前灯的反光装置是利用凹面镜光线有会聚作用制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塔式太阳能电站,地面上有许多面镜子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将太阳光反射后会聚到同一个位置,从而利用太阳来发电,故B不符合题意;
C.自行车的尾灯是利用互成直角的小平面镜,将自行车后面的车辆射来的光再沿原路反射回来,引起司机的注意,利用了光的镜面反射,故C不符合题意;
D.放大镜使光会聚,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 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的振动情况。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完成下列哪个实验( )
A. 探究声音的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B. 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C. 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
D. 探究听到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远近的关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实验中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力度拨动钢尺,比较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的高低,进行探究声音的频率与音调的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
B.实验中可乙通过控制钢尺伸出桌面的距离相同,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比较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进行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
C.钢尺静止时,不发出声音;用力拨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故C不符合题意;
D.探究听到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远近的关系,要控制钢尺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与音调相同,到距离钢尺的不同距离听声音的响度,无法完成实验,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 下列四幅图中,能够说明电动机工作原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电动机的原理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的原理制成的。
A.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而发生旋转,故A符合题意;
B.导体切割磁场产生电流,利用的是电磁感应原理,故B不符合题意;
C.导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图能说明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即通电线圈会产生磁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 手机靠电磁波传递信息
C. 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聚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
D. 塑料和铜都是很好的绝缘材料
【答案】B
【解析】
【详解】A.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
B.手机通信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B正确;
C.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故C错误;
D.塑料是很好绝缘材料,铜是导体,故D错误。
故选B。
5. 下列有关分子热运动,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B. 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的温度越高
C.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在运动
D. 弹簧形变时具有势能,互相吸引或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答案】A
【解析】
【详解】A.海绵体积变小是物质结构的原因,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温度的高低实质上是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表现,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的温度越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具有弹性势能,物体内部由于分子间相互吸引或排斥而造成分子间具有分子势能,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过程中,应多次改变斜面和水平面的粗糙程度
B. 牛顿第一定律并不是由此实验直接得出的
C. 此实验探究的是小车在斜面上所受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D. 实验过程中,无需控制小车每次从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实验过程中,应该使用同一斜面,多次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故A错误;
B.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得出来的,故B正确;
C.此实验是探究小车在水平面上所受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然后得出力与运动的关系,故 C错误;
D.实验过程中,必需控制小车每次从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7. 如图为正在水中向下运动的苹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苹果受到的浮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 苹果受到的浮力与苹果对水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 越往深处,苹果受到的浮力越大
D. 说明苹果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A.正在水中向下运动苹果,受到竖直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因为它此时正向下运动,是非平衡状态,故受到的力是非平衡力,故A错误;
B.苹果受到的浮力与苹果对水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故B正确;
C.浮力大小与浸没深度无关,所以苹果已经完全浸没在水中时,越往深处,苹果受到的浮力不变,故C错误;
D.苹果正在下沉,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苹果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故D错误。
故选B 。
8.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过程中,应控制一侧的钩码数量及位置不变,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B. 实验结论表明“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C. 应该用质量可忽略的轻质杠杆进行实验,否则杠杆的自重会对实验造成影响
D. 为了让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既可以改变钩码的数量,又可以改变钩码的位置
【答案】D
【解析】
【详解】AD.实验过程中,为了得到普遍规律,既可以改变钩码的数量,又可以改变钩码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没有用到控制变量法。故A错误,D正确;
B.实验结论表明“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故B错误;
C.实验中只需将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就可以避免杠杆的自重会对实验造成的影响,故C错误。
故选D。
9.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电路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已知电源电压恒为4.5V不变,小灯泡标有“2.5V”字样,他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关于该同学的实验,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电路图中a是电压表,b是电流表
B. 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阻是8.1Ω
C. 滑动变阻器的规格可能为50Ω
D. 灯丝电阻随其两端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a串联在电路中,则a是电流表,b与灯泡并联,则b是电压表,故A不符合题意;
B.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由表格数据可知,当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5V时,通过灯的电流为0.25A,电阻为10.0Ω,故B不符合题意;
C.由表格数据可知,刚闭合开关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大,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1A,灯丝的电阻为5Ω,根据串联电路分压的特点可得
故C符合题意;
D.由表格可知,随着电阻两端电压的增大,灯丝的温度在逐渐升高,电阻也在不断增大,故灯丝电阻是受温度影响。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有关下列图片,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用三孔插座是为了节能
B. 三脚插头内一根导线与用电器的金属外壳相连
C. 熔丝(俗称保险丝)烧断一定是发生了短路
D. 高压警示牌提醒人体的安全电压为36V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三孔插座是为了将大功率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接地,是为了用电安全,不是为了节能,故A错误;
B.三角插头内一根导线与用电器的金属外壳相连,可防止因电器漏电而触电,故B正确;
C.熔丝烧断说明电流过大,造成电流过大的原因可能是短路,也可能是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故C错误;
D.高压警示牌提醒我们不要靠近,不是说明安全电压为36V,对人体的安全电压应该是不高于36V,故D错误。
故选B。
11.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U,合金丝的电阻为R,通电时间为t,电路产生的总热量为Q。如果想要在t时间内,电路产生的总热量变为2Q,则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
A. 将合金丝对折后接入该电路
B. 将合金丝均匀拉长至原来的2倍后再接入电路
C. 在原来合金丝的两端再并一根相同的合金丝
D. 在原来的电路中再串一根相同的合金丝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图得,合金接在电源两端,合金的电压不变。
A.将合金丝对折后接入该电路,合金的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2倍,电阻变为原来的倍,由得,电路产生的总热量变为4Q,故A不符合题意;
B.将合金丝均匀拉长至原来的2倍后再接入电路,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倍,电阻变为原来的4倍,由得,电路产生的总热量变为,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原来合金丝的两端再并一根相同的合金丝,合金的长度不变,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2倍,电阻变为原来的倍,由得,电路产生的总热量变为2Q,故C符合题意;
D.在原来的电路中再串一根相同的合金丝,电阻变为原来的2倍,由得,电路产生的总热量变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现在开始流行一种发热围巾,其电路简化原理图如图所示,开关可以同时与a、b相连,或只与c相连,使其有高温和低温两档。已知电源电压为5V,,R为两个相同的发热电阻且,两个指示灯的电阻可以忽略不计,正常工作时高温档与低温档电功率之比为25∶4。通过计算得出下列结论:
①低温档工作时红灯亮 ②R的阻值为40Ω
③低温档的功率为0.5W ④电路工作最大电流为0.625A
其中正确是( )
A. ①③B. ②③C. ③④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开关可以同时与a、b相接,接通电源,红灯与R串联后与R0并联,总电阻小于R0,由可知,此时为高温档;开关只与c相连,接通电源,绿灯与R、R0串联,由可知,此时为低温档;
①低温档工作时绿灯亮,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正常工作时高温档与低温档电功率之比为25∶4,则有
解得,故②符合题意;
③低温档的功率为
故③符合题意;
④电路工作最大电流为
故④符合题意;
由以上分析可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
13. 小明把一个铁锁用绳子悬挂起来,将铁锁拉到自己的鼻子旁,稳定后松手,铁锁向前摆去,如图所示,若不计空气阻力,铁锁摆回时______(选填“一定会”、“一定不会”或“可能会”)打到他的鼻子。A点是锁摆到左边的最高处,请画出锁在A点时受力示意图_________。
【答案】 ①. 一定不会 ②.
【解析】
【详解】[1]铁锁在摆动过程,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鼻子和铁锁的初始高度相同,整个过程中铁锁的机械能不变,所以铁锁摆回时重力势能不变,铁锁摆回时,会回到原位置,故铁锁摆回时一定不会打到鼻子。
[2]A点是锁摆到左边的最高处,锁子受到重力、绳子的拉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拉力的方向沿着绳向上,作用点都在梭子的重心,过重心分别沿两个方向做有向线段,标上里的符号,即为力的示意图,如图
14. 2024年2月,武汉遭遇冻雨以及暴雪的袭击,导致路面结冰,树枝被压断,有些建筑顶棚被压塌。如图,是某住宅屋顶被大雪覆盖的场景,已知该屋顶面积为,当时雪的厚度为6cm,则屋顶上雪的质量为______kg,雪的形成是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在中国,住宅屋顶承重标准通常为每平米50~150千克,此屋顶______(选填“会”或“不会”)被压塌。已知雪的密度为。
【答案】 ①. 2160 ②. 凝华 ③. 不会
【解析】
【详解】[1]屋顶上雪的质量
m=ρV=0.3×103kg/m3×120m2×6×10-2m=2160kg
[2]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3]已知该屋顶面积为,则该屋顶能承受的最低质量
故此屋顶不会被压塌。
15. 在“探究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a,b两组同学在相同的环境中,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①、②两个图像,且;
(1)某小组安装实验装置,合理的安装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①烧杯和水 ②酒精灯 ③铁杆A和温度计(含纸盖) ④铁圈B和石棉网
(2)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这时的大气压______1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分析图乙可知,c点的温度为71℃,则a点对应的温度是______℃。
【答案】 ①. ②④①③ ②. 98 ③. 小于 ④. 80
【解析】
【详解】(1)[1]为了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应由下到上先放好酒精灯,由其外焰高度确定铁圈及石棉网的高度,接着应放置烧杯,最后安装温度计,即合理的安装顺序为:②④①③。
(2)[2][3]通过图乙中温度与时间的图像可知,水持续吸收热量,温度在达到98℃时不再继续上升,说明此时水处于沸腾过程中,且沸点为98℃。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而此时水的沸点小于100℃,说明此时的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4]②图像中6分钟内由71℃升高的98℃,升高了27℃,故每分钟升高的温度为
因为ab∥cd,故
故
ta=80℃
16. 小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
(1)他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使之在光屏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当烛焰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的实像。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导致烛焰的像不在光屏中央,为了使烛焰的像仍成在光屏中央,下列最合理的操作是______。
A.只将蜡烛向上调 B.只将凸透镜向下调 C.只将光屏向上调
【答案】 ①. 10.0 ②. 缩小 ③. 照相机 ④. A
【解析】
【详解】(1)[1]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使之在光屏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最小的光斑即为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焦距,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2)[2][3]当烛焰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物距为25cm,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4]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导致烛焰的像不在光屏中央,由于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的,所以像在光屏的上部,为了使烛焰的像仍成在光屏中央可以将光屏向上调节,或向下移动凸透镜,或向上调节烛焰;其中最合理的方法是调节烛焰,使其和透镜、光屏在同一高度。
故选A。
17. 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要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该如何拉动物体______;
A.水平拉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拉动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C.A和B均可以
(2)如果小明拉动物体的时候是加速拉动的,则测出的摩擦力会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3)比较甲、乙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______有关;比较乙、丙实验,能得出的结是______;
(4)在四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小的是______(选填“甲”、“乙”、“丙”或“丁”)。
【答案】 ①. A ②. 偏大 ③. 压力大小 ④. 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⑤. 丁
【解析】
【详解】(1)[1]A.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原理是二力平衡,通过测拉力得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那么水平拉力和摩擦力应该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大小相等,所以要水平拉动物体,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符合题意;
BC.拉动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不在水平方向时(斜拉),也可以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不等于摩擦力,无法测出拉力大小,故B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加速拉动物体时,拉力大于摩擦力,弹簧测力计测的是拉力,所以导致测量的摩擦力偏大。
(3)[3]甲、乙实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不一样,测力计的示数不同,所以甲、乙实验探究的是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4]乙、丙实验中,压力相同,但接触面粗糙程度不一样,所以探究的是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可得结论: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4]压力越小,接触面粗糙程度越小,滑动摩擦力越小,在4次实验中,丁图实验中,压力最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最小,所以滑动摩擦力最小。
18.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过程中,使用的实验器材有:电压为6V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开关一个,5Ω、10Ω、15Ω、20Ω、25Ω、3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规格为“25Ω;1A”的滑动变阻器一个,导线若干。
(1)如图甲所示,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_________;
(2)实验小组根据所得数据画出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于操作不当,导致一组数据存在错误,请判断定值电阻为______Ω时实验的数据存在错误。产生错误的原因是______;
(3)纠正错误以后,该小组用30Ω的电阻替换25Ω的电阻进行了第5次实验,发现实验无法进行下去,为完成第5次实验,同学们提出了下列解决方案,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A.将电压表的量程换为0~15V
B.换成电压更小的电源
C.更换最大阻值大于或等于30Ω的滑动变阻器
D.可将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调小
【答案】 ①. ②. 20 ③. 没有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④. BC
【解析】
【详解】(1)[1]实验中,定值电阻与变阻器串联,电压表串联定值电阻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由图乙中数据得,电路中最大电流为0.6A,由欧姆定律得,定值电阻的电压控制为
则电流表的量程选用0.6A,电压表的量程选用0~3V,如图所示:
(2)[2][3]由图像得,当定值电阻的电阻为20Ω时,定值电阻的电压与其他组实验的定值电阻电压不同,说明该组实验没有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导致实验数据出错。
(3)[4]定值电阻的电压控制为3V,由串联电路电压特点得,变阻器的电压恒为
由串联电路电流特点与欧姆定律得
则实验中接入30Ω的电阻时,变阻器接入的电阻为30Ω,超过变阻器的最大电阻,故无法完成实验。
A.将电压表的量程换为0~15V,无法增大变阻器的电阻,故A错误;
B.换成电压更小的电源,当定值电阻控制的电压不变时,变阻器分到的电压变小,由串联电路电流特点与欧姆定律得,变阻器需要接入的电阻变小,可以使实验顺利进行,故B正确;
C.更换最大阻值大于或等于30Ω的滑动变阻器,可以使实验顺利进行,故C正确;
D.将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调小,变阻器分到的电压更大,由串联电路电流特点与欧姆定律得,变阻器需要接入的电阻变大,无法使实验顺利进行,故D错误。
故选BC。
19. 云洲智能“海豚1号”水面救生机器人,具有易操控、高效率、低风险等特点,可替代传统救生圈实施落水人员救援,也被俗称为“动力救生圈”。这种水面救生机器人,长约1.15米,重心低,航行稳,小巧便携,使用简便,能自动扶正翻转,夜间救助无障碍。可从船上、岸上等位置投掷使用,遇到险情时,只需将救生机器人抛掷水面,即可快速、精准航行至落水人员身边,将其拖拽到安全区域,全过程救援人员无须下水,只要在岸边或船上遥控施救。可广泛应用于泳池、水库、河流、海滩、游艇、轮渡等场景中的落水救援工作,成为水上救援智能化的高科技新利器。
如图为“海豚1号”的产品结构图,自重13kg,其空载最大航行速度4m/s,载人(80kg)速度1.5m/s;拖拽力大,可提供的最大浮力为220N,同时拖拽几个成年人也毫无压力,动力机采用喷水推进方式,共有两个涵道式喷水推进器,推进器具有防水草缠绕、防沙功能。最长遥控距离可达800米;电池仓内有两组高容量锂聚合物电池,锂电池独立水密封装,安全可靠。产品具有防水性,一旦碰裂进水,本体不颠覆并能够继续工作。每组锂电池的标准电压21.6V,容量12.5Ah,充电电流为2.5A。
(1)“海豚1号”喷水推进获得动力的方式用到了______的物理知识;
(2)某次实施营救工作时,海豚1号投掷点距离落水者800m,海豚1号最短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到达落水者的位置______?
(3)充满电后,海豚一号能以200N的牵引力按最大空载速度航行32.4min,则海豚1号的效率是多大______?
(4)假设成年人的质量为60kg,在开展营救工作时,需保证人的整个头部露出水面,已知人的头部占整个身体的,人的密度近似水的密度,求海豚1号每次最多可以营救几个成年人______?
【答案】 ①.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②. 200s ③. 80% ④. 3
【解析】
【详解】(1)[1]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海豚1号向后喷水时获得向前的动力。
(2)[2] 当以最大空载速度4m/s行驶时,所需时间最短,所以需要的最短时间为
(3)[3] 充满电后储存的电能为
牵引力做的功为
则海豚1号的效率为
(4)[4] 海豚一号重力为
因为,所以可以承受的头部总重力为
每个人的头部重力为
则海豚1号每次最多可以营救几个成年人的数量为
电压/V
0.5
1.0
1.5
2.0
2.5
3.0
电流/A
0.10
0.16
0.20
0.23
0.25
0.27
电阻/Ω
5.0
6.3
7.5
8.7
10.0
11.1
平均电阻/Ω
8.1
2024年新疆中考二模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新疆中考二模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新疆中考二模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新疆中考二模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腾云联盟中考适应性考试(二模)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腾云联盟中考适应性考试(二模)物理试题,共9页。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第一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第一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第一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卷原卷版docx、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第一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