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二 远离违法犯罪 善用法律维权 课件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远离违法犯罪 善用法律维权 课件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第1页
    专题二  远离违法犯罪 善用法律维权 课件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第2页
    专题二  远离违法犯罪 善用法律维权 课件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第3页
    专题二  远离违法犯罪 善用法律维权 课件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第4页
    专题二  远离违法犯罪 善用法律维权 课件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第5页
    专题二  远离违法犯罪 善用法律维权 课件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第6页
    专题二  远离违法犯罪 善用法律维权 课件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第7页
    专题二  远离违法犯罪 善用法律维权 课件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第8页
    还剩3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二 远离违法犯罪 善用法律维权 课件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二 远离违法犯罪 善用法律维权 课件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考点一规则与秩序,考点二违法与犯罪,考点三善用法律,社会热点链接,PARTTHREE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社会秩序(1)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2)内容: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3)重要性: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2.社会规则(1)含义: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2)种类: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3)重要性: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3.规则与自由的关系(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4.自觉遵守规则的要求。(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3)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5.积极改进规则。(1)原因: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②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2)做法: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2.规则都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都具有强制性( )
    1.“规则限制自由”( )
    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也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因为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很多,如纪律、道德、法律等。其中,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1.(2023·吉林省)暑期将至,很多同学想外出旅游,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老师要求同学们遵守不同旅游景区的规则,这是因为(  )A.遵守规则旨在限制人们的自由 B.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C.遵守规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D.社会秩序明确社会规则的内容
    2. (2023·苏州市)右下图漫画《红灯亮了以后》告诉我们(  )①守护生命,首先需要养护我们的精神 ②生命至上,要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③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随时调整 ④遵守规则,既需要他律,也需要自律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3.(2023·威海市)观察右图漫画,它带给我们的警示有(  )①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同样需要遵守法律的规定 ②法律的目的就是限制自由,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③在网络世界,我们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 ④言论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和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别(1)含义: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2)违法行为根据其违法的性质和社会危害性,可以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2.一般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殴打他人重伤或死亡,拦路抢劫
    4.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P54
    3.犯罪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1)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2)基本特征:①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 ②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 ③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
    5.刑罚的含义与种类。
    探究活动:以下是一些案例,请你判断是哪种违法行为,并说明原因。
    6.犯罪有何危害?(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2)犯罪会危害社会,侵害他人利益,破坏家庭幸福,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7.青少年如何加强自身防范,预防违法犯罪?(1)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1.违法行为必然会受到刑罚处罚。( )
    犯罪才会受到刑罚处罚。“违法行为都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说法也是错误的。
    2.违法行为就是犯罪。( )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行为如不及时改正,有可能发展成犯罪行为。但不能因此认为“一般违法行为都会发展成为犯罪行为”。
    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只有触犯了刑法的行为才是犯罪。
    3.一般违法行为都会发展成为犯罪行为。( )
    未成年人犯罪同样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4.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会受到任何处罚。( )
    刑事责任年龄:是否承担刑事责任?①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②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③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1.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3.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1. (2023·广东省)下列图示中“?”处应该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A.赵某在电影院里接听电话       B.李某借钱但到期不还C.王某多次拨打110电话谎报警情      D.张某醉酒驾驶机动车
    2.(2021·广东省)下列示意图中,正确描述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是(  )
    3.(2021·广东省)王某到一家餐馆就餐,吃完后未结账就快速离开,老板发现后边喝止边追赶。王某在逃跑过程中摔倒受伤,住院花了4万多元。出院后,王某向法院起诉,要求餐馆老板赔偿其医药费。法院认为,餐馆老板没有过错,不承担赔偿责任,驳回了王某的诉讼请求。下面对本案的评析,错误的是(  )A.王某吃饭不付款,既违背诚信原则,也是一种违法行为B.王某因老板的追赶而受伤,老板的行为已构成民事违法行为C.法院驳回诉讼请求,发挥了法律维护公平与正义的积极作用D.老板作为经营者,他的行为是维护自身财产权的合法行为
    4.(2023·扬州市)某足球比赛中,甲队部分球迷因不满本队比分落后,对乙队球员破口大骂,投掷杂物,造成现场混乱。公安机关迅速出动,以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对肇事者作出处罚。据此推断,肇事者的行为属于(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 D.违法犯罪行为
    5.(2023·云南省)下面是15岁中学生刘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这启示我们(  )①网络有弊无利,应该拒绝使用网络 ②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③避免沾染不良习气,杜绝不良行为 ④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自觉遵纪守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青少年获得法律帮助的途径有哪些?
    (1)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2)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2.诉讼的含义、特点和类型。(见下表)
    (在此之前可以进行和解、调解、仲裁)
    3.青少年为什么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2)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3)青少年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能够维护法律尊严,捍卫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
    4.青少年要如何应对违法犯罪?(1)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2)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1.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起诉。( )
    提起诉讼只能到人民法院
    2.面对违法犯罪,青少年要善于斗争,不顾一切地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
    面对违法犯罪,青少年要善于斗争,要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机智灵活地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而不是“不顾一切”“鱼死网破”“你死我活”地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1.(2023·武汉市)某网站未经李某同意擅自将其作品发表,并拒绝支付稿酬。李某与该网站多次沟通无果,遂将该网站告上法庭。某班准备根据此案件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同学们提出以下建议,其中正确的是(  )A.模拟刑事法庭审理此案 B.模拟民事法庭审理此案C.拟设该网站为原告,李某为被告 D.拟判处该网站法定代表人行政拘留
    2.(2023·苏州市)网络盲盒诱导消费套路多(如右下图):有人花费上万元只抽到口罩;有人抽中商品后商家不发货……不少用户点击后权益受损。面对网络盲盒套路,权益受损的消费者(  )
    ①有权要求盲盒经营者退换货 ②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起诉讼 ③要增强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 ④树立法治观念,善用法律维权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3·威海市)针对下列漫画中的侵权现象,以下建议,你不赞同的是(  )A.要敢于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B.向所在的居民委员会起诉C.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D.要有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行动
    4.(2020·广东省)杨先生外出时忘了关好水龙头,导致房间积水并渗入楼下小静家,使得小静家的墙皮发霉,客厅沙发、电器浸水毁坏。小静要求杨先生恢复原状并赔偿损失,遭到拒绝。对此,小静可以(  )A.提起民事诉讼来维权   B.提起行政诉讼来维权C.提起刑事诉讼来维权   D.曝光其个人信息来维权
    完成课后提升训练 24页2. 完成“违法行为”的思维导图。涉及“违法行为的分类、犯罪行为的特征、刑罚的分类”。
    【增强法治观念 预防违法犯罪】2023年 6月 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 (2022)》(以下简称“白皮书”),首次披露检察机关强化 “四大检察”融合履职,深化未成年人全面综合司法保护有关情况。白皮书显示,从 2020年至 2022年检察机关受理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情况看,未成年人犯罪总体呈上升趋势,低龄未成年人犯罪占比上升,未成年人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明显上升,未成年人毒品犯罪占比继续下降,校园欺凌和暴力犯罪数量持续下降,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率持续下降。
    每个孩子走上犯罪歧途,都让家庭痛苦、社会痛心。检察机关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最大限度挽救涉罪未成年人。对于主观恶性深、犯罪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未成年人,坚决依法惩治,绝不一味纵容,一体落实 “保护、教育、管束”措施,既让涉罪未成年人感受法治威严,也警示教育社会。
    【善用法律,依法求助】《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 (2022)》还显示,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量有所下降,但性侵案件仍呈上升趋势,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犯罪数量上升,侵害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犯罪有所上升。坚持以“零容忍”态度,从严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2020年至2022年,检察机关起诉侵害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分别为 27 234人、31 213人、34 066人,2022年较 2021年同比升 91%。最高检对性侵、拐卖等严重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犯罪从严批捕、起诉,从重提出量刑建议。
    深入推动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一站式”办案机制建设,全国共建成未成年被害人 “一站式”询问救助办案区 2 053个。加强未成年被害人多元综合救助,全年共救助未成年人17万人,发放救助金 22亿元,开展心理疏导、心理测评1万人次,协助开展生活安置 3 593人次,帮助重返学校2 858人次。
    (1)生活在法治社会里,我们未成年人应如何预防违法犯罪?
    (1)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需要杜绝不良行为。③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相关课件

    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二 友谊的天空(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二 友谊的天空(含答案),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框架,考点梳理,易混易错知识,真题演练,友谊的天空,网络交友,思维导图,考点一友谊,考点二交友,考点三网上交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广东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总复习课件 专题八 远离犯罪 依法维权:

    这是一份2024年广东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总复习课件 专题八 远离犯罪 依法维权,共1页。

    2023中考解读 道德与法治 第十一课时 远离违法犯罪 善用法律维权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3中考解读 道德与法治 第十一课时 远离违法犯罪 善用法律维权课件PPT,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考考情分析,必备知识梳理,考点规则与秩序,考点违法与犯罪,考点善用法律,关键能力训练,司法保护,社会保护,核心素养提升,社会秩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