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95份)
专题二 远离违法犯罪 善用法律维权 课件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二 远离违法犯罪 善用法律维权 课件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考点一规则与秩序,考点二违法与犯罪,考点三善用法律,社会热点链接,PARTTHREE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社会秩序(1)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2)内容: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3)重要性: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2.社会规则(1)含义: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2)种类: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3)重要性: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3.规则与自由的关系(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4.自觉遵守规则的要求。(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3)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5.积极改进规则。(1)原因: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②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2)做法: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2.规则都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都具有强制性( )
1.“规则限制自由”( )
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也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因为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很多,如纪律、道德、法律等。其中,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1.(2023·吉林省)暑期将至,很多同学想外出旅游,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老师要求同学们遵守不同旅游景区的规则,这是因为( )A.遵守规则旨在限制人们的自由 B.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C.遵守规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D.社会秩序明确社会规则的内容
2. (2023·苏州市)右下图漫画《红灯亮了以后》告诉我们( )①守护生命,首先需要养护我们的精神 ②生命至上,要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③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随时调整 ④遵守规则,既需要他律,也需要自律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3.(2023·威海市)观察右图漫画,它带给我们的警示有( )①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同样需要遵守法律的规定 ②法律的目的就是限制自由,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③在网络世界,我们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 ④言论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和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别(1)含义: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2)违法行为根据其违法的性质和社会危害性,可以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2.一般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殴打他人重伤或死亡,拦路抢劫
4.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P54
3.犯罪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1)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2)基本特征:①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 ②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 ③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
5.刑罚的含义与种类。
探究活动:以下是一些案例,请你判断是哪种违法行为,并说明原因。
6.犯罪有何危害?(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2)犯罪会危害社会,侵害他人利益,破坏家庭幸福,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7.青少年如何加强自身防范,预防违法犯罪?(1)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1.违法行为必然会受到刑罚处罚。( )
犯罪才会受到刑罚处罚。“违法行为都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说法也是错误的。
2.违法行为就是犯罪。( )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行为如不及时改正,有可能发展成犯罪行为。但不能因此认为“一般违法行为都会发展成为犯罪行为”。
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只有触犯了刑法的行为才是犯罪。
3.一般违法行为都会发展成为犯罪行为。( )
未成年人犯罪同样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4.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会受到任何处罚。( )
刑事责任年龄:是否承担刑事责任?①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②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③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1.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3.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1. (2023·广东省)下列图示中“?”处应该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A.赵某在电影院里接听电话 B.李某借钱但到期不还C.王某多次拨打110电话谎报警情 D.张某醉酒驾驶机动车
2.(2021·广东省)下列示意图中,正确描述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是( )
3.(2021·广东省)王某到一家餐馆就餐,吃完后未结账就快速离开,老板发现后边喝止边追赶。王某在逃跑过程中摔倒受伤,住院花了4万多元。出院后,王某向法院起诉,要求餐馆老板赔偿其医药费。法院认为,餐馆老板没有过错,不承担赔偿责任,驳回了王某的诉讼请求。下面对本案的评析,错误的是( )A.王某吃饭不付款,既违背诚信原则,也是一种违法行为B.王某因老板的追赶而受伤,老板的行为已构成民事违法行为C.法院驳回诉讼请求,发挥了法律维护公平与正义的积极作用D.老板作为经营者,他的行为是维护自身财产权的合法行为
4.(2023·扬州市)某足球比赛中,甲队部分球迷因不满本队比分落后,对乙队球员破口大骂,投掷杂物,造成现场混乱。公安机关迅速出动,以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对肇事者作出处罚。据此推断,肇事者的行为属于(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 D.违法犯罪行为
5.(2023·云南省)下面是15岁中学生刘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这启示我们( )①网络有弊无利,应该拒绝使用网络 ②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③避免沾染不良习气,杜绝不良行为 ④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自觉遵纪守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青少年获得法律帮助的途径有哪些?
(1)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2)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2.诉讼的含义、特点和类型。(见下表)
(在此之前可以进行和解、调解、仲裁)
3.青少年为什么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2)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3)青少年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能够维护法律尊严,捍卫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
4.青少年要如何应对违法犯罪?(1)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2)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1.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起诉。( )
提起诉讼只能到人民法院
2.面对违法犯罪,青少年要善于斗争,不顾一切地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
面对违法犯罪,青少年要善于斗争,要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机智灵活地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而不是“不顾一切”“鱼死网破”“你死我活”地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1.(2023·武汉市)某网站未经李某同意擅自将其作品发表,并拒绝支付稿酬。李某与该网站多次沟通无果,遂将该网站告上法庭。某班准备根据此案件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同学们提出以下建议,其中正确的是( )A.模拟刑事法庭审理此案 B.模拟民事法庭审理此案C.拟设该网站为原告,李某为被告 D.拟判处该网站法定代表人行政拘留
2.(2023·苏州市)网络盲盒诱导消费套路多(如右下图):有人花费上万元只抽到口罩;有人抽中商品后商家不发货……不少用户点击后权益受损。面对网络盲盒套路,权益受损的消费者( )
①有权要求盲盒经营者退换货 ②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起诉讼 ③要增强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 ④树立法治观念,善用法律维权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3·威海市)针对下列漫画中的侵权现象,以下建议,你不赞同的是( )A.要敢于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B.向所在的居民委员会起诉C.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D.要有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行动
4.(2020·广东省)杨先生外出时忘了关好水龙头,导致房间积水并渗入楼下小静家,使得小静家的墙皮发霉,客厅沙发、电器浸水毁坏。小静要求杨先生恢复原状并赔偿损失,遭到拒绝。对此,小静可以( )A.提起民事诉讼来维权 B.提起行政诉讼来维权C.提起刑事诉讼来维权 D.曝光其个人信息来维权
完成课后提升训练 24页2. 完成“违法行为”的思维导图。涉及“违法行为的分类、犯罪行为的特征、刑罚的分类”。
【增强法治观念 预防违法犯罪】2023年 6月 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 (2022)》(以下简称“白皮书”),首次披露检察机关强化 “四大检察”融合履职,深化未成年人全面综合司法保护有关情况。白皮书显示,从 2020年至 2022年检察机关受理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情况看,未成年人犯罪总体呈上升趋势,低龄未成年人犯罪占比上升,未成年人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明显上升,未成年人毒品犯罪占比继续下降,校园欺凌和暴力犯罪数量持续下降,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率持续下降。
每个孩子走上犯罪歧途,都让家庭痛苦、社会痛心。检察机关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最大限度挽救涉罪未成年人。对于主观恶性深、犯罪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未成年人,坚决依法惩治,绝不一味纵容,一体落实 “保护、教育、管束”措施,既让涉罪未成年人感受法治威严,也警示教育社会。
【善用法律,依法求助】《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 (2022)》还显示,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量有所下降,但性侵案件仍呈上升趋势,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犯罪数量上升,侵害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犯罪有所上升。坚持以“零容忍”态度,从严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2020年至2022年,检察机关起诉侵害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分别为 27 234人、31 213人、34 066人,2022年较 2021年同比升 91%。最高检对性侵、拐卖等严重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犯罪从严批捕、起诉,从重提出量刑建议。
深入推动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一站式”办案机制建设,全国共建成未成年被害人 “一站式”询问救助办案区 2 053个。加强未成年被害人多元综合救助,全年共救助未成年人17万人,发放救助金 22亿元,开展心理疏导、心理测评1万人次,协助开展生活安置 3 593人次,帮助重返学校2 858人次。
(1)生活在法治社会里,我们未成年人应如何预防违法犯罪?
(1)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需要杜绝不良行为。③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二 友谊的天空(含答案),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框架,考点梳理,易混易错知识,真题演练,友谊的天空,网络交友,思维导图,考点一友谊,考点二交友,考点三网上交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广东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总复习课件 专题八 远离犯罪 依法维权,共1页。
这是一份2023中考解读 道德与法治 第十一课时 远离违法犯罪 善用法律维权课件PPT,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考考情分析,必备知识梳理,考点规则与秩序,考点违法与犯罪,考点善用法律,关键能力训练,司法保护,社会保护,核心素养提升,社会秩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