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鲁教版 (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五章 基本平面图形2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课标解读】:
会比较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掌握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点间的距离。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一节线段、射线和直线数学概念后,回过头进一步认识线段的特性,即通过“叠合法”、“度量法”对线段进行长短的比较,“尺规法”画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或画已知线段的和、差、倍等;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用数形结合的观点加深对线段的认识,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的基础性知识。在今后的几何学习中,“叠合法”、“尺规法”还有较多的应用,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不仅在知识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为今后进行几何的计算和作图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学习目标】:
1、借助具体情境,了解线段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概念。
2、会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3、理解线段的中点的概念,掌握其表示方法,并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
重点: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线段的中点;
难点:叠合法比较线段的长短,线段中点的表示方法及应用。
【教法分析】:
微课助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引导法,类比法。
【学情分析及学法分析】:
学生在小学时已接触过线段的有关知识,但是遗忘的比较大。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几何方法才起步,教学中要始终遵守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则,低起点、多铺垫,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同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初步培养学生的几何语言的规范性。
借鉴杜威的“做中学”的思想(即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的思想),在教学设计时,让学生充分动起来,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做一做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并经历个体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合作化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同时引导学生采用类比分析法,主动从事观察、实验、归纳等各种数学活动。
【评价设计】:
本节课遵循分层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与提高,针对学生回答问题本着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1、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参与小组交流和班级集体展示,教师课堂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教师进行适时的反应评价,同时促进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2、通过设计课堂跟踪练习、拓展练习,检测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同时有利于学生完成对自己的评价。
3.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本课时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又能检测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完成教学反馈评价。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约2分钟)
1、线段、射线、直线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两条线段、两条射线、两条直线,能够比较长短的是 。
教师活动: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为类比新知识做准备。
学生活动:学生主动思考并积极回答,通过相互补充完善了旧知识的复习掌握。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更好完成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迁移。
学习目标:(约1分钟)
1、借助具体情境,了解线段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概念。
2、会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3、理解线段的中点的概念,掌握其表示方法,并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活动: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有了目标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情境设计:(约5分钟)
近几年荣成的高铁事业发展迅速,在修荣成到青岛的铁路时被一座大山拦住了去路,为了省时又省力,作为工程师,你会选择方案几?为什么?
线段的性质: 。
两点之间的距离: 。
教师活动:出示问题情境,贴近我们的生活,吸引学生的兴趣。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问题情境,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总结出线段的性质。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可以感知的的情境,极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道理。让学生感受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所要比较的线段大小的的过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跟踪练习:(约3分钟)
丙
甲
乙
10
8
25
20
从甲村到乙村有3条路,其中一条要经过丙村,小明在纸上画出了示意图,并注明了距离(单位:千米).小亮认为他标注的路程有错误,说说你的看法。
教师活动:出示跟踪练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问题的设计,贴近我们的生活,再次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同时也为后面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打下基础。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活动一】比较线段的长短(约15分钟)
问题情境:怎样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
播放微视频。
教师活动:通过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引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由学生直接参与其中,学生积极性高。播放微视频,吸引学生的兴趣。
学生活动:结合生活经验,思考比较两个同学高矮的方法;观看微视频,了解并掌握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方法。
设计意图:用比较两个同学高矮引导比较线段的长短,让学生体会类比的学习方法;微视频的播放,让学生自主学习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做一做] 如图,在给出的射线l上用叠合法比较下列每组中线段的长短,并把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
A
C
B
C
B
A
C
D
D
B
A
D
l
l
l
记作: 记作: 记作:
教师活动:呈现问题
学生活动:在导学案上独立动手操作完成;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最后全班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做一做,巩固微视频所学,并锻炼孩子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用尺规作图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实现学生思维碰撞,从而突破本节难点。
【活动二】:线段的中点(约2分钟)
1、如果把等宽的纸条看成一条线段,能不能找到一个点,把它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教师活动:教师抛出问题。
学生活动:用课前准备的等宽的纸条,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深刻体会到线段中点的意义,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
四、挑战自我、拓展升华(约12分钟)
变式练习:
变式1、 已知线段AB=10cm,C为AB的中点,D为AC的中点,则CD= cm.
A
B
C
D
变式2、若添加:E是BC的中点,则DE=______cm.
变式3、如图,若 AC=6cm, BC=4cm. D、E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则DE=_____cm.
A
D
C
B
E
变式4、若 AC=a cm, BC=b cm. D、E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则DE=_____cm.
变式5:如上图若:AB=m 厘米. D、E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则DE=_____cm.
设计意图:几道变式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练习,加深对线段中点的理解,灵活使用线段中点的性质,反馈教学,内化知识,实现目标。
回顾小结,反思提高(约4分钟)
请对照学习目标,完成思维导图,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线段
性质
方法
中点
尺规作图
谈谈你的收获和体会。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归纳、总结,把零碎的知识点和认知过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启发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激励小组代表总结发言.感受自己的点滴进步。
课后作业,拓展延伸(约1分钟)
必做题:课本P7.习题1、2、3
选做题:社会调查——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延伸,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并能通过选做题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七、板书设计:
5、2比较线段的长短
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度量法
方法:
叠合法
尺规作图:
中点:AC=CB=AB
AB=2AC=2CB
5.2《比较线段的长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借助具体情境,了解线段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概念。
2、会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3、理解线段的中点的概念,掌握其表示方法,并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 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线段的中点。
难点: 叠合法比较线段的长短,线段中点的表示方法及应用。
工具准备: 刻度尺、直尺、圆规、一张等宽的纸条。
学习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线段、射线、直线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两条线段、两条射线、两条直线,能够比较长短的是 。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线段的性质: 。
两点之间的距离: 。
小试牛刀:
1、从甲村到乙村有3条路,其中一条要经过丙村,小明在纸上画出了示意图,并注明了距离(单位:千米).小亮认为他标注的路程有错误,说说你的看法。
丙
甲
乙
10
8
25
20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活动一 :比较线段的长短
问题情境:怎样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
D
l
A
B
A
B
C
A
D
[做一做] 如图,在给出的射线l上用叠合法比较下列每组中线段的长短,并把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
C
B
C
D
l
l
记作: 记作: 记作:
活动二:线段的中点
动手操作:如果把等宽的纸条看成一条线段,能不能找到一个点,把它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四、挑战自我、拓展升华
A
B
C
D
变式1: 已知线段AB=10cm,C为AB的中点,D为AC的中点,则CD= cm.
变式2:若添加:E是BC的中点,则DE=______cm.
变式3:如下图,若 AC=6cm, BC=4cm. D、E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则DE=_____cm.
A
D
C
B
E
变式4:如上图若: AC=a 厘米, BC=b 厘米. D、E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则DE=_____cm.
变式5:如上图若:AB=m 厘米. D、E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则DE=_____cm.
回顾小结,反思提高
对照学习目标,完成思维导图,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的收获和体会。
尺规作图
性质
比较线段长
短的方法
线段
中点
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必做题:课本P7.习题1、2、3
选做题:社会调查——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结论?
备用题库:
B
A
C
D
M
1、已知:如图,直线l上顺次三个点A、B、C,已知AB=10cm,BC=4cm。
(1)如果D是AC的中点,那么AD= cm.
(2)在(1)的条件下,如果再加上M是AB的中点,那么MD= cm.
(3)如图,AB=AC―( ),AM+MB=AD+( )
2、已知:如上图,直线l上顺次三个点A、B、C,若AB=m厘米,BC=n厘米。D是AC的中点,M是AB的中点,则MD=_____厘米。
《比较线段的长短》课堂实录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线段、射线、直线》,它们的本质区别是?
生1: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
师:回答得非常流利。那两条线段、两条射线、两条直线中,能够比较长短的是?
生2:两条线段。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比较线段的长短》(板书)
师:这几年,我们荣成的高铁事业发展迅速。去年在修荣成到青岛的铁路时,被一座大山拦住了去路,需要在山下挖一条隧道。为了省时又省力,做为工程师,你会方案几?为什么?
生3:方案二,因为路程最短。
师:你将来一定是一名优秀的工程师。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板书),这就是线段的性质。其中,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我们叫做两点间的距离。比如,线段EF的长度是1.5千米,我们就是EF两点间的距离是1.5千米,记作:EF=1.5千米。
丙
甲
乙
10
8
25
20
师:学了知识就是为了应用,请同学们“小试牛刀”。
师:小莹的标注有问题吗?为什么?
生4:有。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从甲到乙是最短的,可是她标注的从甲到丙再到乙却是最短的。
师:这位同学非常的善于观察和思考,由此可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刚才老师在进教室之前,发现两位同学在争论,(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来,其中一人站在讲台上)原来他们都说自己的个头比较高,同学们有什么方法能帮他们比较高矮?
生5:用尺量一量。
生6:请讲台上的同学先下来,再靠在一起比较。
师:测量高度的方法我们一般称为度量法,放在一起比较的方法一般称为叠合法(板书),其中度量法是从“数值”的角度来比较,叠合法是从“形”的角度来比较。那如果我把这两位同学看成是两条线段,能不能用刚才这两种方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
生:能。
师:其中度量法在小学时我们已接触过,那如何用叠合法来比较这两条线段的长短呢?
生6:把线段平移下来。
师:怎么平移呢?
生7:先用尺量一量再挪下来和另一条线段靠在一起比较
师:把线段转移到刻度尺上,老师也用刻度尺量这条线段的长短,发现它的长度在9.42和9.43之间,其实这条线段的长度是3,也就是说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短会产生误差。这就需要一种新的工具,能够比较精确地把线段叠合在一起,这个工具就是——圆规!下面我们就根据视频,来学习如何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师:像视频中介绍的,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的方法称为尺规作图。有了尺规作图法,我们就能轻松地用叠合法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首先要用直尺画一条射线,再用圆规把两条线段移到射线上来比较,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演示一下?(一生板演)
师:哪位同学还有补充?
师:可见这位同学刚才学得很认真。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方法,在导学案上完成“做一做”。
设计意图:通过做一做,巩固微视频所学,并锻炼孩子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用尺规作图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实现学生思维碰撞,从而突破本节难点。
师:做完的同学请举手。有个别同学看来有困难,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师:哪位同学愿意交流一下你们组讨论的结果。
生:AB>CD;AB=CD;AB
师:这位同学的作法很清楚,全对的同学举手。
师:那如果我要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两条线段的和,该怎么做呢?哪位同学试着说一下做法?
生:
师:哪位同学还有补充?
师:学了知识,就要活学活用。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那个纸条。如果把一条等宽的纸条看成是一条线段,能不能在上面找到一个点,把这条线段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请同学们动手操作一下。这位同学给大家展示一下(抽一生)
师:能把一条线段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的这个点叫做线段的中点。结合图形,你能找到哪些相等的量?
生8:AC=BC
师:哪位同学还有补充?
生9:AC=BC=AB,AB=2AC=2BC.
师:很好。我们都知道孙悟空有七十二变,其实呀,我们的数学也能变!变!!变!!!下面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在导学案上完成变式1、2、3。(生做,师巡视)
师:哪位同学愿意交流一下你的结果?
生:
师:全对的同学请举手?有疑问的同学请举手。看来同学们掌握得不错。下面请同学们继续完成变式4、5。(师巡视,发现问题)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有的同学有困难,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师:哪位同学到前面来交流一下解题思路。
生:板演
师:哪位同学还有补充?
师:这位同学的思路很清晰,请同学们在导学案上完善一下你的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几道变式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练习,加深对线段中点的理解,灵活使用线段中点的性质,反馈教学,内化知识,实现目标。
师:从这组题我们可以发现,数学是思维性很强的学科,从数字到字母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我们同学们在解题的过程中只要把握住问题的本质,以不变应万变,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下面,请同学们对照学习目标,在导学案上完成思维导图,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
师:哪位同学愿意交流你的收获和体会?
生9:
师:哪位同学还有补充?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这节课,我们从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引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运用了类比的学习方法;在线段比较的两种方法中,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整节课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同时,我们第一次接触了尺规作图,同学们课后要多加巩固,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活学活用。
师:这是今天的课后作业,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完成的非常好。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数学名言。好,下课。
数学六年级下册8 整式的除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六年级下册<a href="/sx/tb_c2688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8 整式的除法教学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第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鲁教版 (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六章 整式的乘除7 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鲁教版 (五四制)六年级下册<a href="/sx/tb_c2688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六章 整式的乘除7 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六年级下册6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a href="/sx/tb_c2688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6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a>,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