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三年级下册语文 同步习作 讲练(课件+教案+导学案)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统编版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设计,共2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拟题思路,写作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华传统节日
目
标
导
航
1.能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增长知识,彰显文化,弘扬传统。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3.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4.会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使语言通顺、意思清楚。
审
题
指
导
题目:中华传统节日
1.审清题材: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习俗。在了解传统节日及其相关习俗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同时还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记叙文)
2.审清内容:这段时间,我们对感兴趣的节日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一定有很多收获。
①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印象深刻的故事。
★习作对象是中国传统节日,有如下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寒食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小年节。不能写此外的其它节日。
②展示活动成果。
我们来写几副春联。
请大家品尝我家做的月饼。
我们小组朗诵和中秋节有关的古诗。
我来讲讲怎么包粽子。
展示成果时,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最后评一评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好。
写完后,同桌互相评一评,看看是否根据需要写出了过节的过程。
3.审清重点:能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思
路
指
引
写作误区
①没有介绍清楚自己要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或者介绍的节日不是中华传统节日,例如儿童节、劳动节。
②只是把收集到的信息记录下来,没有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③没有将自己家过节的过程写具体,只是单纯记录“流水账”。
思维导图
小提示:
你还可以选择冬至、上巳节、泼水节等自己经历过的有意思的传统节日写。在构思时,内容安排要详略得当,如参考“按多天的时间顺序写”的例子,重点写“除夕”这天的内容,其他天的内容略写。
【拟题思路】
本次习作,我们可以直接以节日名称拟题,如“过年”“元宵节”等,可以将节日的特点写入题目,如“红红火火过大年”“欢欢喜喜闹元宵”等,还可以将自己的感受写入题目,如“快乐的春节”“难忘的元宵”等。
我的魅力题目:可以选择下面的题目来写你喜欢的节日,也可以自拟一个有趣的题目。
●快乐元宵节 ●红红火火过大年
●端午节 ●难忘的腊八节 ……
【写作思路】
以习作《端午节》为例来说明:
技
法
点
拨
习作对象是中国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我们首先要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最了解的节日来作本次习作的主题,这样胸有成竹,写出来的作文才会内容丰富、生动有趣。
1.仔细观察教材第36页的插图和“泡泡”,了解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资料,知道收集资料的途径。
看日历,可以了解传统节日的名称和时间。
询问长辈,可以听他们讲述人们如何过传统节日。
查询资料,了解传统节日习俗。
2.我们有哪些途径去查询资料?
可以到图书馆借阅介绍传统节日的图书。
在书店查找介绍传统节日的音像资料。
在网上查询介绍传统节日的文章。
3.小组内讨论确定准备了解的传统节日吧!
小贴士
可以用表格记录了解到的信息。
可以图文结合,记录了解到的信息。
4.展示资料。
(1)请阅读第39页、44页的“泡泡”内容,了解文中介绍的几种展示方式。
(2)读一读教材第44页的习作要求,了解本次习作的任务。
传统节日的相关风俗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我们可以在广泛了解传统节日及其风俗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喜欢、了解最深、感受最丰富的一个来写。
前面我们收集了关于传统节日的资料,同学们可以从中选择本次习作合适的事例哦!用简短的话写出想要选取的事例吧!
春节贴春联 端午节包粽子 中秋节做月饼 重阳节敬老 ……
例:妈妈告诉我:“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到了这一天,天上的月亮会格外圆,每家每户都会买很多的月饼,吃月饼、赏月,开心过节。”晚上,妈妈做了一大桌可口的饭菜,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开开心心地吃着饭,聊着天。
1.多方法写节日
在向大家介绍节日风俗时,可以试着写写自己印象深刻的过节经历,让内容更丰富。你可以用以下三个方法来写出印象深刻的经历:
(1)围绕一个意思写。
怎么写过节过程或节日中印象深刻的事呢?可以先用-句话概括文段意思,再围绕这句话展开描写。注意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把过节过程或事情经过写清楚。如:
到了墓地后,我和爷爷便开始忙碌起来。爷爷先拔去坟墓四周的杂草,然后用清水洗干净手,接着让我拿出水果、酒、包子、鸡肉等祭品,一字排开,摆在太爷的墓碑前。最后,我和爷爷双手合十,朝着墓碑鞠了三次躬。
解析:先一句话概括文段意思,再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展开描写。
(2)加入动作。
写印象深刻的节日活动时,可以用上一连串的动词。用的动词越多、过程描述越清楚具体,越能说明你对活动印象深刻。如:
妈妈先拿起两片粽叶,叠在一起,折成漏斗状,再舀一勺糯米放在“漏斗”中,把粽叶放在左手的掌心上抖动两下,塞进去一块鲜肉和一个咸蛋黄,然后用糯米填满“漏斗”,接着咬住绳子的一头,手拿着绳子的另一头缠绕粽子,最后打了一个结实的结。
解析:作者用一连串动词。注 意动词尽量不要重复使用哟!
(3)融入习俗。
分享你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时,可以补充收集到的资料,如节日的由来、传说、历史、寓意、风俗习惯等;也可以介绍你所在地区特有的习俗,让读者对这个节日产生深刻的印象。如:
我一听有奖品,立马来了精神,高兴地大喊:“我要博饼,我要博饼!”我学着爸爸念念有词的样子,心里暗暗请求老天爷给我带来好运气。“呀!一二三四五六,真顺!哈哈哈!我中了'对堂’!”大家都被我的笑声感染了,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中秋博饼,是图一个开心,是博一个好兆头,大家都相信,博中“状元”的人,一年的运气会特别好。
解析:写自己家乡特有的传统节日习俗。
2.多方式融感受
3.写出特色。动笔之前一定要深入了解本地过传统节日的习俗。搜集好资料后,再具体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最了解的习俗来写。如春节:放鞭炮、贴春联、拜年、拿压岁钱等;元宵节: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耍龙灯、舞狮、踩高跷、扭秧歌;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赏月;重阳节:赏菊、登高望远等。写传统节日可以从这些不同节日的不同习俗入手,抓住其中的一点来写。如:
晚上,我们一家人吃完晚饭,到院子里乘凉。桌子上有切好的月饼、油炸花生、柚子,爸爸也早已烧好水,泡上了茶,等着我们一起品茶、吃月饼、赏月、聊天…月饼一下肚,我便吟起了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来。“人家李白是美酒下肚就写诗,你是月饼下肚就吟诗!”爸爸的话刚说完,全家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4.点面结合。在写传统节日民俗的事情时,一般涉及到的人比较多,因此还应注意场面的描写,既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和气氛,使读者有整体的印象,也要注意刻画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活动,把写事、写景、写情融为一体,使文章形象真实而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5.升华主题。写传统节日,不仅仅是把节日快乐喜庆的气氛写出来,还要把节日的文化内涵写出来,写明这一节日的意义。这样写传统节日,才能真正写出节日的味道来。如:
只听外公说:“我们是黄队的!”我和弟弟不约而同地喊:“黄队,加油!黄队,加油!”一时间“咚锵咚锵”的鼓镲声、“哗哗哗哗”的划水声、“加油”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整个浦头港热闹非凡!“锵锵锵锵!”一阵急促的镲声响起,黄队率先冲过终点,所有人都欢呼起来!紧张的比赛一轮接一轮,从中午持续到傍晚,不管谁输谁赢,大家展现的都是团结一致的龙舟精神。
想
一
想
如何运用“一线串珠法”呢?
冰糖葫芦是用果子和冰糖着色加工成葫芦状,并以小棒穿插成串的一种食品,也是可供观赏的手工艺品。借用这个名称用于作文结构方式很形象,“冰糖葫芦法”又叫“一线串珠法”,即在文章的布局谋篇中,以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将不同类别但有内在联系的材料串连成章。使用这种方法,不仅使文章材料丰富,结构严谨,主题鲜明,而且能快速构思布局,形成完整的文章。那么如何运用“一线串珠法”呢?
运用一线串珠法,先要准备好串珠的“线”,就是说先要确定好文章的线索。文章的线索可以是一个具有意义的实物,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一种情感,还可以是一个细节,如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等。写传统节日时,我们选定的“节日”就是这条“线”。
有了“线”,然后就要准备“珠”,这就是文章的材料。选用材料时,往往不选完整的事件、人物的经历。而是选取片段、场景、画面。这些片段、场景、画面彼此独立,各不相干,但又要有联系;同时,这些片段、场景、画面之间要有层次性,不能处于同一梯度。在写传统节日时,我们可以选取相关习俗、传说、诗句、我们怎么过节的片段等来作为文章的材料。
有了“线”,有了“珠”,还需按顺序“串珠”。就是用线索把这些分散独立、彼此联系着的一个个材料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写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来组织的材料,让材料与材料之间层层递进,使节日的文化内涵逐步深化。
动笔之前应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对感兴趣的传统节日进行了解,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了解和节日相关的习俗、传说故事、节日文化等,然后好好构思,编写好写作提纲。如: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选择你印象深刻的一个,写一写吧。
示例:
快乐过端午
今天,阴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早上,我一边吃粽子,一边看电视。正巧,我看到有一个节目是赛龙舟。这时,妈妈对我说:“你知道赛龙舟、吃粽子的来历吗?”我说:“知道呀!相传龙舟竞赛是为了捞救投进汨罗江而死的爱国大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妈妈听了高兴地说:“我儿子懂得真多。”
奶奶见我们谈得这么开心,凑上来说:“你们知道吗?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这倒是蛮好玩的。”我和妈妈一起说道。
吃过晚饭,爸爸、妈妈和我去散步。一路上,我都念着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念着念着,爸爸、妈妈也加入其中了。
啊!端午节的学问可真多。这一天,我过得真是快乐呀!
解析:作者按时间顺序记述了自己与家人度过端午的情景,在与妈妈、奶奶的对话中,将端午节的相关习俗介绍出来,文章重点突出,内容丰富,特别是端午节的儿歌,为文章增色不少。作者以第一人称形式讲述了一家人过端午的快乐的一天,通过三代人对端午习俗的传承,在其乐融融中突现出中国普通百姓人家对端午节的文化传承,营造了节日祥和快乐的氛围。
示例:下面是评改前的段落,读一读,看看有什么问题吗?
每年的这个节日,我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这一天,我们会来到墓前,放置一束鲜花,烧上一些纸钱,借以表达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祝福他们在天堂的那一边也能够和我们一样,幸福和快乐地生活着。
解析:“每年的这个节日”显得很突兀,前面应该加上描写《清明》的诗句;第二自然段后面应该写上自己的感受。
下面是修改后的段落,和原段落对比一下,说说为什么这么修改。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这个节日,我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这一天,我们会来到墓前,放置一束鲜花,烧上一些纸钱,借以表达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祝福他们在天堂的那一边也能够和我们一样,幸福和快乐地生活着。此时,我们不禁会想起他们曾经和我们共同度过的那些岁月,那些画面仿佛还历历在目,想到这些,我不禁潸然泪下。
解析:文章开篇引用诗句,表达了小作者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接着运用简洁的语言描写了到墓前烧纸钱和放鲜花。
佳
作
赏
析
【佳作一】
【佳作二】
【佳作三】
病
文
升
格
好
词
佳
句
【好词】
◆描写节日气氛的词语:
欢声笑语 歌声如潮 热闹非凡 欢声雷动 人声鼎沸
欢天喜地 普天同庆 喜气洋洋 人喧马嘶 锣鼓喧天
◆描写节日场景的词语:
人山人海 人如潮涌 车水马龙 川流不息 张灯结彩
高朋满座 载歌载舞 欢聚一堂 摩肩接踵 接踵而至
◆描写节日祝福的词语:
马到成功 心想事成 一帆风顺 吉祥如意 五福临门
万事顺意 蒸蒸日上 财源滚滚 喜气盈门 吉庆有余
◆描写节日美食的词语:
珍馐美馔 肥而不腻 色味俱佳 口齿留香 八珍玉食
回味悠长 山珍海味 齿颊留香 五味俱全 别有风味
【佳句】
★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到年底,蒜就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
★那绽开的烟花,像是一朵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绽开了笑脸,又像无数明亮而璀璨的流星,把天空点缀得格外美丽。
★每年五月初五,人们总要包粽子,做米糕。老人们对这一节日,是一定不会马虎的。孩子们早就开始念叨:什么时候过端午节呢?几时才能吃粽子、米糕呢?那份感情,那份期盼,是那样真切。
★我们全家人都认真地欣赏着节目:歌手唱起了好听的歌曲,舞者跳起了欢乐的舞蹈;小品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杂技演员们个个都身怀绝技,大显身手,让人难以忘怀。
★外婆拿出三片粽叶,一片挨着一片排列好,用两根手指压住,旋转一圈,一个圆锥形的壳就形成了。先往里舀一勺米,放一颗蜜枣,再往里面舀一勺米,然后放入红豆和花生,最后用手捏紧,将剩余的叶子覆盖上去,再用事先准备好的麻线扎紧。一个可爱的小粽子就诞生了。
★那铺开的烟花,像是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展开了笑脸,又像无数的明亮而璀璨的流星,各式各样,五光十色,把天空点缀得格外美丽。
★每逢中秋节,我就约上几位好朋友或是跟爸爸妈妈一起上阳台,一边看洁白无暇的月亮,一边吃着香香甜甜的月饼,那感觉真不错! 我喜欢中秋节!
★“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大人忙着放鞭炮,响声震耳欲聋;我们小孩子忙着放花炮,把夜空打扮得五彩缤纷、千姿百态。
特
色
开
头
★对比式: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可多了,有喜气洋洋的春节,有团团圆圆的中秋节,有热热闹闹的元宵节…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端午节,因为端午节不仅有我喜欢观看的赛龙舟,还有我最喜欢吃的美味的粽子。
★比喻式:
世界的东方,有一条腾飞的巨龙,那就是我们的祖国—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许多有特色的节日,如果把它们比作一朵朵盛开的鲜花,那么,春节便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开门见山式: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九”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称“重阳”。在我的家乡,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要登高。今天一大早,爸爸、妈妈和我就陪同外婆起早出门去登高了。
★故事引入式:“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我国是一个古老又浪漫的传说,与之相关的还有一个美丽的节日呢!那就是七夕。
★引用歌谣式:“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蘸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屋外传来了熟悉的童谣,又是一年端午节呀!好结尾到来。
★开门见山介绍法: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为什么呢?奶奶告诉我:“春节是个辞旧迎新的节日,意味着生机勃勃的春天又要来了,是一个让人充满希望的节日!所以要高高兴兴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引用儿歌开头法:每年的端午节,我都会想起小时候学过的儿歌:“桃儿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粽子香,包五粮,剥个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
★列举开头法: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可多了,有喜气洋洋的春节,有团团圆圆的中秋节,有祭祀亲人的清明节……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热热闹闹的端午节,因为端午节不但有我喜欢观看的赛龙舟,还有我最最喜欢吃的美味的粽子。
绝
妙
结
尾
★总结式结尾:我之所以最喜欢春节,是因为春节是新年中第一个节日,也是最隆重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走亲访友,吃大餐,还可以有压岁钱,所以我很喜欢。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节日呢?
★期望式结尾:欢声辞旧岁,笑语迎新年。新的一年我们播种新的希望,新的一年承载我们新的梦想!
★点题式:春节真是一个热闹、喜气洋洋的节日,我期待着下一个春节赶快到来。
★期望式:欢声辞旧岁,笑语迎新年。新的一年我们播种新的希望,新的一年我们放飞新的梦想!
★排比式:那年粑,散发着爱的芬芳,凝聚着家的温馨,是新年的味道,是勤劳的味道,是丰收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
★总结式:我之所以最喜欢春节,是因为春节是新年中的第一个节日,也是最隆重的节日。在这个节目里,人们走亲访友,吃大餐,我还可以拿到压岁钱。相信没有人会不喜欢春节。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什么节日呢?
★表达情感式:夜晚,姥姥带着我来到河边放河灯。一盏盏河灯,带着人们许下的心愿,随河水默默地漂向远方,一直到达思念的尽头……
★升华主旨式:听了爷爷的话,我想:过端午节,不能只是贪吃粽子,还要记住屈原,要像他那样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习作巩固练习
1.下面的每幅图都代表着一个传统节日。你知道它们代表着什么节日吗?请你仔细看图,请给每幅图按“时间+谁在干什么”的模式写一句话。
①
②
③
2.思路我清楚。
把《中秋节》这篇习作的提纲补充完整。
3.两个自然段之间巧用连接句。
例句:别看做馒头的程序简单,其实这里面可有讲究了。
仿写:
4.写法训练
写出与文章开头照应的结尾。
每年的端午节,我都会想起小时候学过的儿歌:“桃儿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粽子香,包五粮,剥个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
结尾:
5.考题精选。(北京附小实验小学期末测试题)
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美食的制作过程。
例句:开始包食饼筒了。我先拿起一张面皮,摊在案板上;接着把土豆、香菇、虾仁等食材摊放在面皮上,一层一层叠上去;将面皮和馅一起卷起来,卷到一半的时候把旁边多余的面皮往里折,以防里面的馅掉出来;最后,把剩余的部分包好。这样,一个食饼筒就做好了。
仿写:
6.习作练习。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其中一个。想一想,端午节有哪些习俗?你家里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在端午节的时候,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人或者事情?请围绕端午节写一篇作文,要求语句通顺,300字左右。
温馨提示
写作时,先确定你要介绍的家乡美食是什么,再从美食的做法、样子、味道等方面来介绍,最后表达对家乡美食的情感。
拿起笔,把你家乡的美食介绍给大家吧!
答案
1.①除夕到了,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吃着团年饭。
②今天是端午节,奶奶正在教我包粽子呢!
③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一边吃着月饼,一边欣赏着圆圆的月亮。
2.①中秋节想到了《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
②去买月饼。
③一家人在院子里吃月饼赏月。
3.晚饭后,爷爷给我讲起了端午节的由来。
4.“桃儿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这首儿歌再次飞进了我的脑海里,飞进了甜甜的粽子里,飞进了幸福的生活里。
5.鱼香肉丝的做法很简单。把肉、胡萝卜、青椒等切成丝备用。在锅里倒入少许油,放入肉丝煸炒,然后盛起来装在盘子里;再往锅里放入葱段、姜片、辣椒丝、番茄酱和料酒等调料爆炒片刻;然后,放入胡萝卜、青椒翻炒;最后,倒入煸炒过的肉丝继续翻炒。几分钟后起锅,一盘色香味俱全的鱼香肉丝就做好了。
6.快乐的端午节
我喜欢的节日有很多,但我最喜欢的是端午节。
端午节是五月初五,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我们可以看赛龙舟、吃粽子。
妈妈带着我去看赛龙舟,还没有到江边,远远就听见喧天的锣鼓声。走近一看,江边插着许多彩旗,岸上人山人海,五条龙舟在江面一字排开,划船手摩拳擦掌准备着。正式比赛开始了,只听见一声炮响,五条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向前驶去,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加油声、锣鼓声、欢呼声……异常热闹。这时,天空下起了绵绵细雨,但是人们一点也不在乎,有的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有的正在疯了似的喊“加油”,还有的激动地跳起舞来……人们完全沉浸在这欢乐的海洋里。
回到家,我们开始包粽子。我先把两张粽叶叠在一起,然后加入糯米、花生,接着小心地包成三角体,最后用细绳紧紧地缠好。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
端午节既能看精彩的龙舟比赛,又学会了包粽子,真是乐趣无穷!一、选择材料。
二、紧扣“传统”,确定写作对象。
三、学习方法。
四、列提纲。
九、会练笔,会表达。
十、会分享,会修改。
习作完成了,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想一想:是否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并在评改中找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再进行修改。
范文展示
春节的压岁钱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在人们的期盼中悄然而至,到处弥漫着过年的气息:买年货、穿新衣贴春联、得压岁钱………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气。
傍晚时分,美味的食物摆满桌子。大人们会围坐在饭桌前,互相敬酒,说着祝福的话,如祝年年有余,岁岁平安等;而我们几个小朋友最期待的当然不是吃年夜饭,而是饭桌上长辈们从口袋里掏出的红包。
爷爷奶奶一边把红包递给我们,一边笑盈盈地说着祝福的话“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个有用的人!”“学习好,身体好,快快乐乐,平平安安……”我们开心地接过来,小心翼翼地装进口袋里,再轻轻拍一拍口袋,仿佛是在确认自己的“丰收”。在我们连声的“谢谢”中,爷爷奶奶笑得合不拢嘴。接着,爸爸妈妈又从口袋里掏出红包给我们几个小朋友,我们双手接过红包,连忙对他们说:“谢谢爸爸妈妈,祝你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拆红包”是每年除夕最有意思的活动。吃过饭,我们兄妹几个便急匆匆地跑到院子里拆红包,每个人都睁着大大的眼睛,数着红包里的钱有多少,摸摸鼓鼓的口袋,感觉自己就是个“百万富翁”,那种感觉,甭提多神气了!我们还会和隔壁的几个小伙伴凑在一起,商量着等会儿去哪里买糖果、饮料,再找一个空旷的地方,尽情地撒欢呢!
据说长辈们发的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同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地度过一岁。压岁钱代表着长辈对孩子的关爱。
童年的春节是喜庆的、有趣的,充满着亲人之间浓浓的爱!
名师点评
引用诗句,写出过年的习俗。
选取吃年夜饭时的情景,把长辈发压岁钱的过程描写得十分清楚。
围绕“拆红包”这个情节,抓住兄妹几个的动作、神态和内心感受进行描写,流畅自然。
篇末点题,表达情感。
整体赏析
小作者把过节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流畅:先写吃年夜饭时长辈们发红包的情景、再鸿县写拆红包的有趣场面,对人物动作和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形象,把孩子的天真可爱描写得十分细腻。
范文展示
元宵节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是我最期盼的元宵节。
元宵节是甜蜜的。晚上,妈妈拿出了准备好的汤圆有常见的芝麻馅和花生馅的,还有金灿灿的大黄米汤圆,让人见了就心生喜欢。我跟在妈妈身旁,只见她先用汤锅装水,然后放到炉子上烧,等到水烧开了才把汤圆下锅并用勺子轻轻搅动。不一会儿,汤圆陆陆续续浮起来,一个个圆圆胖胖的,非常可爱。餐桌前,全家人围在一起,每人盛上一碗,津津有未地吃起来,屋子里弥漫着汤圆浓浓的香味。我舀了一个芝麻馅的汤圆,小心地咬一口,香甜的滋味在唇齿间漫开,真好吃!很快,一大锅汤圆就被我们吃光了。汤圆甜蜜的滋味、家人甜蜜的笑容让我永远难忘。
元宵节是热闹的。吃过汤圆,我们去逛灯会。灯会上早已人山人海,到处张灯结彩,璀璨夺目。五彩缤纷的各种花灯美丽极了:“孔雀开屏”“金牛贺岁”“萌娃闹春”…每一种造型都精巧别致,让人惊叹。我举着相机,在人潮中缓缓前行,大型花灯、小巧官灯、绚丽组灯……哪个都不想错过,都想收罗进我手中的相机里。“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在一盏又一盏、一组又一组花灯的辉映下,夜空仿佛也变得流光溢彩,人们欢笑着,嬉闹着,呈现出一片红红火火的景象。
这一夜,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到处充满着幸福和美我爱元宵节!
名师点评
引用古诗,表明自己最期盼元宵节。
围绕关键句“元宵节是甜蜜的”,从汤圆的颜色、形状、味道等方面,把“吃汤圆”这一传统习俗写得十分具体。
用灯会的场景来表现元宵节的热闹。
整体赏析
小作者先点明自己最喜欢的传统节日--元宵节,然后围绕“元宵节是甜蜜的”“元宵节是热闹的”这两个关键句加以详细描写。小作者把吃汤圆的幸福甜蜜与赏花灯的热闹非凡描写得具体生动,展现了不凡的写作能力。
范文展示
中秋节
秋高气爽,凉风习习,转眼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
妈妈告诉我:“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到了这一天,天上的月亮会格外圆,每家每户都会买很多的月饼,吃月饼、赏月,开心过节。”晚上,妈妈做了一大桌可口的饭菜,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开开心心地吃着饭,聊着天。·
晚饭后,我和姐姐各拿了一块月饼到阳台上赏月,又大又圆的月亮,真像一个又香又甜的月饼呀!看着月亮,我想起了“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一首词,不禁念了出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大家听见了,都笑了起来。这时,姐姐说:“我来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吧。很久很久以前,羿得了一颗仙丹,吃了以后能长生不老,但他不愿离开妻子嫦娥,就让嫦娥把仙丹藏了起来,谁知有个坏人知道了这件事,来抢仙丹,嫦娥没有办法,只好吃下仙丹,飞上了月亮,成了神仙。”大家听了纷纷鼓掌,这时候,爸爸妈妈跟我们说起一些我和姐姐不知道的故事。就这样聊着聊着,不知不觉已经很晚了,我和姐姐也恋恋不舍地走回房间,准备睡觉。梦中,我变成了神仙,飞向月亮。
中秋节是快乐的节日,不仅月圆,而且“人圆”,我特别喜欢中秋节!
名师点评
通过妈妈的话,介绍了中秋节及中秋节的习俗。
通过写“我”和姐姐赏月时念宋词、讲故事的事情来表现中秋节的习俗,描写具体、生动。
写出了“我”喜欢中秋节的原因。
整体赏析
小作者先借妈妈之口把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概括出来,然后选取晚饭后“我”和姐拍县姐边赏月边念词、讲故事的事件,具体描绘出过节的情景,最后写出自己的感受,表达喜欢中秋节的原因,结构完整、紧凑。
病文展示
升格作文
端午节
今天是端午节,我们一家人五点起床,按照习俗上山去“趟露水”。(“趟露水”的习俗没有说清楚。“趟露水”的习俗要具体介绍,不能一笔带过。)
上午放学后,我撒开腿就往家里跑。刚到门口就闻到粽子香,一进门就看见爸爸做了一桌子好菜专门等我回家吃。我解了一个漂亮的三角粽子,撒上白糖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吃粽子的过程没有说清楚。要写得具体点,要体现出一家人过节的快乐氛围。)
吃完饭,妈妈给我耳朵上抹了雄黄酒,给我嘴唇上涂了唇膏,给我手腕上戴了红线绳。(叙事简略,给人印象不深刻。)
晚饭后,爷爷给我讲起了端午节的由来。原来吃粽子是纪念屈原。(端午节的由来都没有说清楚。人们为什么要纪念屈原,这是重点,不能忽略。)
端午节,不但能吃粽子,还有故事听,真好啊!(结尾主题立意不高,可以升华到爱国的主题。)
端午节
今天是端午节,我们一家人五点就起床,按照习俗上山去趟露水。一路上我用双手捧起晶莹的露珠往眼睛上抹,一时间我觉得眼睛好像亮了好多。(讲明当地特有的端午节习俗内容。)
上午,坐在教室读书时还觉得眼睛特别亮。放学后,我撒开腿就往家里跑。刚到门口就闻到粽子香,一进门就看见爸爸做了一桌子好菜专门等我回家吃。我洗过手来到饭桌前,解了一个漂亮的三角粽子,撒上白糖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我们一家人边吃边聊,屋子里充满了端午节的快乐气氛,弥漫着香喷喷的粽子味和浓浓的艾香。(过端午节,吃粽子是家家户户的习俗,小作者把自己吃粽子的过程写得生动传神。)
吃完饭,妈妈给我耳朵上抹了雄黄酒,给我嘴唇上涂了唇膏,给我手腕上戴了红线绳,把我打扮得和粽子一样香,就让我到学校去学习了。
晚饭后,爷爷给我讲起了端午节的由来。“战国时间,楚国大夫屈原是个忠臣,因为奸臣的陷害,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屈原就跳进大江里以死来抗争。楚国的老百姓害怕江里的大鱼吃掉屈原,就包了好多粽子给鱼吃。后来,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端午节,并以吃粽子的形式来纪念屈原。”(借爷爷的话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听了爷爷的话,我想:过端午节,不能只是贪吃粽子,还要记住屈原,像他那样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结尾由吃粽子想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上升到爱国主题。)
整体赏析
修改后的习作有两大亮点:一是内容充实,文章对“趟露水”“吃粽子”这些过节习俗描写得生动形象,体现出作者一家人端午节的欢乐;对屈原投江的描写,让读者明白了端午节的由来;二是主题突出,结尾处小作者由过去过端午只是贪吃粽子,现在认识到吃粽子是为了“记住屈原,像他那样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从而升华了文章的主旨,突显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过节的真正意义。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案,共3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拟题思路,写作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奇妙的想象教学设计,共3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拟题思路,写作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教案,共2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拟题思路,写作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