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试卷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
    • 答案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docx
    • 练习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题卡.pdf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1页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第1页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第2页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第3页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题卡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docx、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1.C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小说以多视角的方法揭示了……”错,整篇小说并非多视角叙事,而是通过李秦川的视角来讲述整个故事的,作为故事的叙述者与亲历者,他由最初“没想那么远”到最后“想两年义务兵服役期满,继续留在部队”,走过了复杂而真实的心路历程,小说正是围绕着这个展开的。
    故选C。
    2.D
    【解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句子含义、修辞手法等的鉴赏能力。
    D.“夸张手法”错,句子④“看见了绿芽,再看,真是绿芽”是写实,并非夸张。
    故选D。
    (1)“红柳”寓意“红心”,“留下”,象征忠于祖国的守边军人。
    “红柳”死而复活,象征老兵遇难、精神不死。
    “红柳”长势由慢变好,象征着主人公适应环境、完成蜕变。
    “红柳”作为高原罕有的绿色,象征着高原兵在艰苦中的抗争与希望。
    “红柳”是从山下带到高原上的,象征着高原兵对家乡、对平原的思念。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解析】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词语(标题)的含义的能力。
    作者笔下的“红柳”有着极强的隐喻性与象征性。在汉语拼音中,“柳”与“留”是谐音,红柳则被作者赋予了浓厚的象征意义。“红柳”寓意“红心”,“留下”,象征忠于祖国的守边军人。
    “老兵是在河谷的冰缝中找到的,手里握着一根冻直的缰绳,他好像睡着了,双目紧闭,神态安详。温棚没有塌,蹲下身子看那红柳,看见了绿芽,再看,真是绿芽。”在第24-25段中提到了“红柳”死而复活,象征老兵遇难、精神不死。
    在第26段“红柳”长势由慢变好,象征着主人公适应环境、完成蜕变。
    文中提到“山上没有一棵树一株草,连梦里都没有。蔬菜温棚,能留个念想,战友们寂寞时,想家时,来棚里看一眼,哭几嗓子,就轻松了。”说明“红柳”作为高原罕有的绿色,象征着高原兵在艰苦中的抗争与希望。
    文中17段提到“老兵说:这是红柳,一位复员老兵前年带上山的,没料到大雪把温棚压塌了,树也冻死了。”说明“红柳”是从山下带到高原上的,象征着高原兵对家乡、对平原的思念。
    4.(1)博士嘱托他代己站岗,他在巡逻时又想起博士,表明他继续为博士圆梦。
    (2)巡逻时他发现高原的特别之美,又产生神圣的使命感,表明他喜欢高原兵的身份。
    (3)温棚成了他的高原故土,他惊讶于红柳的死而复活,表明他已适应高原的环境。
    (4)烈士陵园寂寞的烈士、找马时牺牲的老兵,为他带来心灵的震撼与灵魂的升华。
    (5)他在遭遇冰雹过后,看到了彩虹,暗示在历经艰难后,他会成为合格的高原兵。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相关情节的能力。
    李秦川最后的选择是“两年义务兵服役期满,继续留在部队”。
    首先与博士有关,博士想要当两年兵然后报考军校,结果因为高原反应被送下山,文中写“博士说,如果我上不了山,你就替我站岗巡逻吧”,博士嘱托他代己站岗,后文写他在巡逻时又想起博士“如果博士在,会说些什么呢?他的表情庄重严肃起来”,表明他继续为博士圆梦。
    文章写李秦川巡逻时他发现高原的特别之美,“雪线随山势起伏蜿蜒,在百米开外的砾石滩上,一大一小两匹灰狼,悠闲自得,多漂亮的生灵啊”“脚下是几朵冰清玉洁的花,绒毛状的花瓣,有人说,这是雪莲”,还与外国巡逻军人相遇,“李秦川内心的神圣感油然升起”,表明他喜欢高原兵的身份。
    小说中写了一棵红柳,本来以为它已经死了,但李秦川把它“削成斜面,斜插进松软的土里,蔬菜温棚成了他的高原故土”,后来这棵红柳竟然复活了,“蹲下身子看那红柳,看见了绿芽、再看,真是绿芽”,温棚成了他的高原故土,他惊讶于红柳的死而复活,表明他已适应高原的环境。
    文章写他们上高原时遇到烈士陵园,军医说“车辆从这里经过都要鸣笛致意”“李秦川想起一句话:生前孤独,死后寂寞”,还有找马牺牲的老兵,“老兵是在河谷的冰缝中找到的,手里握着一根冻直的缰绳,他好像睡着了,双目紧闭,神态安详”,烈士陵园寂寞的烈士、找马时牺牲的老兵,为他带来心灵的震撼与灵魂的升华。
    文章还有一处具有象征意义的情节,“惊叫声再次响起:彩虹,彩虹!有人掀开帆布向外张望。有人干脆唱起来:美丽的长空搭起彩门,迎接着战鹰凯旋……”,他在遭遇冰雹过后,看到了彩虹,暗示在历经艰难后,他会成为合格的高原兵。
    5.C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就因能够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于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手下任职,非常器重他。
    “于郡中”为“闻”的后置状语;“吴廷尉”是“为河南守”的主语,“吴廷尉”前面断开,排除AD;
    “甚幸爱”,“甚”为副词,修饰“幸爱”,省略主语吴廷尉,单独成句,排除B。
    故选C。
    6.A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长的叫‘敲’,短的叫‘扑’”错误,长的叫“扑”,短的叫“敲”。
    故选A。
    7.B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劝说后世统治者”错误,作者写作该文是劝说汉文帝的,因此“后世”不妥。
    故选B。
    8.(1)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
    (2)(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信”,可靠;“陈”,陈列,这里是“拿着”之意;“何”,盘诘查问。
    (2)“短”,陷害,诽谤,说坏话;“擅权”,独揽大权;“纷乱”,扰乱,弄乱,使复杂。
    参考译文:
    (甲)
    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西周、东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司法官吏。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刃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凭借华山为城墙,依据黄河为城池,凭借着高耸的华山,往下看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认为这是险固的地方。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
    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用破瓮做窗户、用草绳系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普通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许多人都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
    况且那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是保持原来的样子。陈涉的地位,没有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加尊贵;锄头木棍也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士兵也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方法,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假使东方诸侯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这之后把天下作为家业,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乙)
    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就因能够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于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手下任职,非常器重他。汉孝文帝刚即位,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以前和李斯同乡,又曾经向李斯学习,就征召他担任廷尉。廷尉就提到贾谊年轻有才,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汉文帝就征召他,让他担任博士之职。当时贾谊二十多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但贾谊却能一一应对,人人都觉得他说出了自己的意思。博士们从此就认为自己比不上他。汉文帝很高兴,对他破格提拔,他一年之内就升到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汉朝兴起直到汉文帝,已有二十多年,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实行。但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都是贾谊的主张。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但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因此,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不再采纳他的意见,就任命贾谊为长沙王太傅。
    B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的能力。
    B.“上句向时间开拓视野,下句就空间驰骋遐思”错误,“天地”为空间,“古今”为时间,应该是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
    故选B。
    10.①客居他乡。诗人登楼观景,近看繁花,满眼繁花反衬满腹愁思,抒发客居的漂泊与伤感;
    ②万方多难。吐蕃入侵,战乱频仍,诗人为国家灾难而伤心;
    ③壮志难酬。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之痛,为自身怀才不遇而伤心;
    ④君主无道。刘禅宠信宦官导致亡国的结局。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花近高楼伤客心”,诗人此时客居他乡,登上高楼看见满眼的春花,这美景恰恰反衬出诗人远离家乡的漂泊之愁苦之感。
    “万方多难此登临”,万方多难,强调当时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当时吐蕃入侵,时局艰危,诗人为国忧心。
    “可怜后主还祠庙”,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刘禅宠信宦官导致亡国的结局,这句暗写君主无道。
    “日暮聊为梁甫吟”,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梁甫吟》。诗人借诸葛亮来抒发自身怀才不遇,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壮志难酬的伤痛。
    11.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12.①我们可以不必出去 ②表示享受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句子简明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根据“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需再到外面去找”的语境可知,有了窗我们无需再到外面,结合“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的句式特点,此处可填:我们可以不必出去。
    ②“只要窗子透风,小屋子亦可成极乐世界;他虽然是柴桑人,就近有庐山,也用不着上去避暑”的语境可知,窗子可以极乐世界,让人享受,结合“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的句式特点,此处可填:表示享受。
    13.示例:“打通”“逗引”“关”等动词将窗子拟人化,赋予窗子人的情态与动作,形象地写出窗子沟通了人与自然,带来了和风习习、温暖如春的景象。这样写形象生动而又富于情趣。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这句话中,“打通”“逗引”“关”等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窗子拟人化,赋予窗子人的情态与动作,结合“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遮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的语境可知,形象地写出窗子沟通了人与自然,带来了和风习习、温暖如春的景象。这样写形象生动而又富于情趣。
    ①情有独钟 ②回味无穷(垂涎欲滴)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语境是指我对香椿芽的味道特别有感情,非常喜爱,应用“情有独钟”。情有独钟:指对某人或某件事特别有感情,把自己的心思和感情都集中到他(她/它)上面。
    第二空,语境是指两种食材的新鲜本味交织着让人越想越觉得意味深长,应用“回味无穷”,或者“垂涎欲滴”。回味无穷:比喻事后越想越觉得意味深长。垂涎欲滴:馋得连口水都要滴下来了,形容非常馋想吃的样子,也比喻看到好的东西,十分羡慕,极想得到。
    15.母亲将香椿芽择好、洗净、焯水放到盆中,然后用她“秘制”的调料拌匀,可达到咸甜相济、五味调和的效果。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语病有:
    一是语序不当,“洗净、焯水、择好”语序不当,改为“择好、洗净、焯水”;
    二是成分残缺,“达到”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句子最后加上“的效果”。
    修改为:母亲将香椿芽择好、洗净、焯水放到盆中,然后用她“秘制”的调料拌匀,可达到咸甜相济、五味调和的效果。
    16.例文:
    自由与收敛
    当下成长中的青年人,一方面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另一方面又随时要去面对来自社会的种种规范和约束,遵守规则。因此如何正确地对待“任性”和“收敛”的话题尤为重要。只有自身收敛,严守规则,才能享有人生的自由和自在。
    收敛是前提,自由是需要。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自由,才是收敛和自由之间的最本质的关系和联系。
    “自由”是什么?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是自由,却仍有一个“不逾矩”的限制。所以,庄子眼中的“自由”意味着不依赖于任何内在或外在的条件、不受一切内在或外在因素的限制;而孔子的这种自由却是有“限制”、有“束缚”的,他眼中的“自由”是一种秩序伦理下的自由,即只有收敛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约束才是真正符合内心要求的,才是真正自由的。
    可是,很多人提起自由就喜不自胜,提起规则想到收敛、束缚便觉苦不堪言。其实不然,事实上,收敛即自由。一个有序的社会,始于规则,终于收敛。林肯说:“规则是显露的道德。”收敛本身旨在引导美德回归。你看,红灯停、绿灯行,斑马线礼让、先来后到要排队……一切井然有序。在遵守规则懂得收敛的同时,在害怕处罚、曝光的戒惧心理下,人们知耻明理,学会谦让,尊重生命,敬畏公平与正义……公序的背后,其实是人民良俗、善念、美德的外化。而这,也让我们每一个公民由一个普通的人成长为一个高尚的人。
    人生是一场修行,经历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痛苦,才会有“还来就菊花”的欢喜。人生的美丽风景并不是那些快乐玩耍的时光,而是那些富有意义的瞬间。而遵守规则,收敛言行,可以帮助我们走出消沉与自我怀疑的阴影、种下一丛丛美丽的花草,蓦然回首,那段时光,自己才感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每个人生来便是一颗自由的灵魂。束缚我们的,从来不是规则,而是自己那不应起的欲念。尼采曾说过:“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当你真正做到言行上的收敛,遵守社会规则,甚至能因此形成无意识的自律时,你就达到了更高的一层境界——自由,在这层境界中,你几乎能看清自己内心真正渴望什么,真正控制自己,与内心那份纯粹走向统一,做到自我实现,这才是最大的自由,你也就得到了人生真正的大自在。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段引用了贾平凹作品封底的一句话,其中“不虚此行”传达出明显的情感倾向。贾平凹认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的“任性”,这样的“任性”让人坚持自己的目标,让生命更有意义。第二段提到“任性”的孙悟空脱离了绝对自由,收敛个性,遵守规则后,却最终得以立地成佛。这个过程是他逐渐摆脱兽性,遵守人类社会的种种规则,磨炼自身,不断获得人性的过程。
    综合两段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个人的“任性”和“收敛”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青年要有创新能力和突破自我的勇气;同时青年要严守规则,懂得收敛,才能真正成长。“任性”和“收敛”二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行文时,开篇可提出观点,在遵守规则懂得收敛的基础上才可有享有充分的自由。然后可以明确提出,我们身为人类在社会公共生活中遵守规则行为收敛的重要性。接着也可辩证分析我们在遵守必要的规则秩序的基础上,也不能因规则而束缚手脚,丧失创新能力和突破自我的勇气。最后重申论点,回归话题,强调个人的“任性””和“收敛”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青年的成长要注意在严守规则懂得收敛的基础上才能尽享人生的自在。
    立意:
    1.热爱诚可贵,担当价更高。
    2.将热爱融入担当,实现人生价值。
    3.均衡“任性”与“收敛”的“天平”。
    4.自由不是脱轨,规则不是牢笼。
    5.让个性在边界的沃土中绽放。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新疆喀什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新疆喀什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中考一模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中考一模语文试题(无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未知,选择题,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