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G5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G5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2023学年第二学期浙江G5联盟期中联考试题卷docx、2023学年第二学期浙江G5联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1.C 【解析】方苞“义法说”的“义”是指文章的思想内容春秋之义,作品中表现的人物、事物和事件,而“《春秋》之义”是指孔子所提倡的正统思想、道德价值观。故选C。
2.D 【解析】“班固《汉书·艺文志》”应该是例证,并非引证。故选D。
3.B 【解析】对《望海潮》的解读只涉及知人论世,有“意”无“形”。
4.①“意法论”既是创作论,也是文学批评理论;而“义法说”是创作论。
②“意法论”是针对诗歌创作和批评而言的;而“义法说”是针对古文(即散文)创作而言的。
③“义法说”在内容上主要为彰显儒家之道,尤其是程朱理学之道,在形式上则特别强调对散文语言的要求,即“气清词洁”;而“意法论”则只是强调内容和形式同等重要。
(每点2分,任意两点得4分。)
5.①体裁上,李白借相对自由的乐府旧题(写“杂言古体诗”“古体诗”也给对)抒己怀,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②语言上,冲破五言格局,采用长短句式,参差有致,使全诗显得此起彼伏,荡气回肠,表现了诗人炽热奔放的感情。
③手法上,多用夸张、想象的手法,写出蜀道的雄奇险峻,形成了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
(每点2分,共6分。)
6.C 【解析】小姨在“我”的情感流变中始终占据支配地位,是她让“我”在少年时代远离孤独、获得信任、体会依恋;也使“我”领略了情感的复杂。
7.B 【解析】“情节跌宕起伏”表述错误,从叙事形态上看,《月光下》细节隐约含混、心绪的弥漫升腾,弱化甚至打乱情节顺序。
8.①前者被赋予理想化的完美,有着超凡脱俗的诗意;后者根植于现实的残缺,是蝇营狗苟的世俗。
②前者以梦境的完美演绎着对现实的自由超越;后者以真实的苦痛揭示着生活的沉重。
③前者曾经的记忆构成姨妈和外甥女对抗现实的精神支撑;当下的现实则构成二人认同客观世界的客观力量。
(每点2分,任意两点得4分。)
9.①环境充满诗意,重视意境烘托。月光下的景物描写充满诗意;杏烟河畔四季景色,静谧安详,充满浓郁的抒情气息,凝聚丰蕴的哲理意味。
②诗意的环境使人物充满诗意,月光象征着小姨的美丽,见证着小姨的成熟。
③诗意的环境使情节充满诗意,不注重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是追求整体诗意上的一种富有美感的气质。
④诗意的环境使主题充满诗意,表达一种崭新的都市观和人文观,忧伤而温暖的情感弥漫其间,饱含韵味。
(每点2分,任意三点得6分。)
10.CEF 【解析】意思是:世人只懂得如何救生避死的方法,而把礼看成是没用的多余的东西。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看认为人活着是不必讲究什么礼节的。
11.C 【解析】本文的“所以”,指“用来……的(方式、方法)”。
12.D 【解析】第一篇是列传,后面两篇是论。
13.(1)诸侯都出身于平民,因为利益而聚集在一起,名义上说是为了消灭秦朝,但实际上只是贪图好处罢了。(“匹夫”“以”“会”各1分,句意1分)
(2)如果后世的统治者想要治理好天下,却只图便捷有利,那么就是引导百姓一天天地走向欺诈。 (“治”,“便利之求”宾前,“日”名作状各1分,句意1分)
14.材料一:子婴没有利用秦地险要的地势。(学生找到“救败非也”,能准确翻译出“用来挽救秦朝败亡的策略是错误的”也给对,“子婴”判断不对不扣分)
材料二:秦始皇穷兵黩武,南北同时用兵,加重了老百姓徭役的负担。
材料三:秦始皇只图便利而废除圣人制定的礼节制度,开诈伪之端。 (1点1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秦地把背靠大山、外有大河环绕作为防固,这是个四面都有关塞的国度。从秦穆公以来一直到秦始皇的二十几代君主,经常能成为诸侯中的霸主,这哪里是因为他们的君主世代都很贤能呢?那是(因为)当时的形势安稳。再说天下曾经齐心合力一起攻打秦国,但是受困于险阻的地形而无法进军,哪里是他们的勇气力量、智慧计谋不够呢?是因为形势不利,地形不便。秦国虽然是个小国,但是攻打吞并了诸侯的大城,攻下险要之地就牢牢守卫住它。诸侯都出身于平民,因为利益而聚集在一起,名义上说是为了消灭秦国,但实际上只是贪图好处罢了。子婴贵为天子,拥有全天下的财富,却让自己被他人擒获,这是因为他用来挽救秦朝败亡的策略是错误的啊。
材料二:严安上书说:“到秦王的时候,他蚕食天下,并吞战国,号称皇帝,统一国内的政治,毁坏诸侯的都城,销毁他们的兵器,熔铸成钟虡,以显示不再用兵动武。善良的百姓能够免于战争的灾害,碰上圣明的天子,人人都觉得自己获得了重生。假如秦朝宽缓其刑罚,少征赋税,减轻徭役,尊重仁义,轻视权势利益,崇尚忠厚,鄙视机谋与巧诈,改变风俗,教化国内百姓,那么世世代代都会安宁。但是秦朝不推行这种的政策……在当时,秦朝在北方同匈奴结怨,在南方同越人结仇,在无用的地方驻扎军队,只能进而不能退。经过十多年,成年男子穿上铠甲上战场,成年女子转运粮食,痛苦得无法活下去,吊死在路旁的树上,死的人一个接着一个。等到秦始皇驾崩,天下人多半反叛。……秦贵为天子,享有全国的财富,却亡国亡家,这是穷兵黩武的结果。”
材料三:从五帝到夏商周三代,这些礼节传承不绝,不敢废弃,到了秦统一天下,始皇帝认为自己智慧权术有余。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不懂得使用这些方法。于是废弃分封制,破坏井田制,用来治理天下的手段,都采用最便捷最有效的,而不把没有礼节视为耻辱,破坏圣人制定的礼仪规矩,向全天下公然炫耀武力。所以从秦开始,世人只懂得如何救生避死的方法,而把礼看成是没用的多余的东西。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看认为人活着是不必讲究什么礼节的。如果人活着不讲究仁义礼节,那么只要能活下去就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唉!这就是秦留下的祸患,直到今天也没有停止啊!
从前刚刚出现文字的时候,用蝌蚪文字书写,而后才有标准的描摹的字迹,就是现在所说的大篆和小篆。到了秦代改用隶书,之后又一改再改,只求快速便捷,采用简便容易的。又创造了纸张,来取代竹制的简策。所以世上的公文,繁多累积,而官吏们无法详细查究,坏人就有了做坏事的机会。如果今天仍用古时候的篆字和竹制的简策,那么即使想要文书繁多累积,也是做不到的。由此来看,凡是可以给天下人带来便利的事物,都是欺诈伪造的开端啊。唉,改变秦的做法已来不及了。如果后世的统治者想要治理好天下,却只图便捷有利,那么就是引导百姓一天天走向欺诈。真是太可悲了。
15.B 【解析】 “宝瑟清音因无知音而绝弦不再弹奏”错。“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意思是宝瑟清音,弹得弦断也无人会意,表达自己知音稀少,不管自己如何大声疾呼,似乎也没有人能够理解和赞助自己的政治理想与抗战主张,而不是说因无知音而绝弦不再弹奏。
16.①以兰佩芳菲比喻自己高尚的品质和国人的才干。
②以蛾眉空好比喻自己虽有高洁操守但横遭嫉妒排挤。
③以宝瑟弦断比喻自己知音寥寥,无人理解自己。
④以芳洲水涨,芳草难觅比喻年华老去,理想难以实现。
⑤以“唤起湘累歌未了”诉说在人世难寻知音的苦恼。
(每点2分,任意三点6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7.(1)《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书名号不写不扣分)
(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3)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4)隔叶黄鹂空好音 塞上长城空自许
A.却还是要与同类共享养分;
B.许多树木则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C.维持完整的共同体。
19.①去掉“的结果是”,或者去掉“会使”(病句类型:句式杂糅)
③将“关于”改为“对于”(病句类型:搭配不当)
20.C 【解析】均为强调作用。A为直接引用;B为特殊含义;D为直接引用。
21.“堡寨”本指坚固如堡垒的村寨,这里喻指书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书斋给予吴老太爷的安全感,展现其闭塞封建的形象特点。
“打”本指拍打,这里采用比拟的手法,既写出了投射在飞驰的汽车上的光影变化,又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现代文明对吴老太爷的冲击与刺激。
(每小题2分,其中手法、意义各1分。)
22.
示例一:
《树木的秘密生命》:①通俗生动,多用比喻、类比的方法,用读者熟悉的生活现象将树木的合作关系这一科学现象呈现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②科学严谨,多用逻辑演绎的方式呈现现象背后的原因。
示例二:
《子夜》:①形象生动,在环境、人物的描写中运用比喻、夸张、反复等手法,使得环境典型,人物鲜活;②个性鲜明,巧用文言,自然细腻地写出吴老太爷的心理活动,突出了一个封建闭锁的老人面对现代文明的排斥恐惧的心理。
(写对一点给1分,写对两点给3分。)
23.作文
这道题目呼应选择性必修中第三单元“选择大于努力、观念决定命运”。从屈原、司马迁、苏武的生死选择,从秦朝、后唐治国策略的选择,都可以看到“选择大于努力,观念决定命运”的影子。此处只不过,具体化到职业的选择上了。
这道题目材料由三句话构成,三句话之间关系较为松散,需要写作者对三句话建立联系,形成逻辑链条或逻辑框架。
第一句话,是泛泛的谈论——选择大于努力。核心就是选择很重要,选择有决定性影响。关乎事务成败,关乎事业兴衰,关乎命运好坏。但不宜泛泛而论,须落到职业的选择上,才能前后一贯。
第二句话,是著名学者关于工作创造性的论断。“一流的汤”要比“二流的画”更有创造性和价值。这里隐含着一个关于职业的论断:最能发挥出自己才情的职业才是最好的,不要被金钱、社会地位等衡量标准束缚。
第三句话,是马克思关于职业的指导,两个要素:“人类的幸福”和“完善自己”。也就是职业要能为人类服务,这是大方向;其次要兼顾“完善自己”——应该是符合自己的身体特点、兴趣爱好、才能特长,不要被世俗的观念束缚。
这三句话,如何建立联系?首先要求同,找到三句话的共性,它们都围绕“职业”“选择”“价值观”三个关键词。其次要存异,发现三句话各有侧重,第一句侧重“选择”,第二句侧重“价值观”,第三句则提出了更高层次的“价值观”。第三步要建立逻辑关系,作出合理的排列组合。三者兼顾,才能写出层次分明、逻辑严密,主旨积极健康的好文章。
由此,我们大致给作文分层:
基准分44分。
一类文(55-60)
内容: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表达: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
发展等级的特征要求: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
二类文(50-54)
内容: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实;
表达: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迹清楚;
发展等级的特征要求:较深刻、较丰富、较有文采、较有创意;
三类文(44-49)
内容: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思想基本健康、感情基本真实;
表达: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基本清楚;
发展等级的特征要求:略显深刻、略显丰富、略有文采、略有创意;
四类文(39-43)
内容: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思想不健康、感情虚假;
表达: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的特征要求:个别语句有深意、个别例子较好、个别语句较精彩、个别地方有新意;
五类文(≤38)
内容:偏离或背离题意,内容单薄,重复啰嗦,缺乏深度;
表达:结构不完整,有较多语病和错别字,字迹潦草不清晰;
发展等级的特征要求:无创新,少有文采,缺乏亮点。
3.特殊情况说明
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所选文体的要求。
②发展等级评分,依据四个评分点,不求全面,只需一点突出,即可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③判抄袭的文章,“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④判偏题的,只能评四等,但“发展等级”不给分。
4.其他项评定
(1)扣分项评定
①出现错别字,1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不计,扣完 5 分为止。
②标点符号出现 3 处以上错误的,酌情扣分。
③不足字数者,每少 50 字扣 1 分。
④未拟题目扣 2 分。
(2)残篇评定①400字以上不足 800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
②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③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④只写一两句话的,给2分,不评0分。
⑤只写标题的,给2分,不评0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浙江省G5联盟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G5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无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赏析文中两处划线句,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北斗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