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练习试题(部编版)
专题21 诗歌对比鉴赏-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练习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21 诗歌对比鉴赏-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练习试题,文件包含专题21诗歌对比鉴赏期中专项练习试题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原卷版docx、专题21诗歌对比鉴赏期中专项练习试题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江亭夜月送别(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选出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
A.甲诗:首联一“望”字,即把目光从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移向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充满深情厚意。
B.甲诗: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乙诗:仅“离亭掩”三字写送行,其余皆写送别时和送别后的景致。
D.乙诗:此诗运用的融情入景、借景抒情的写法是中国诗歌抒写情怀独特而高明的表现方式。
2.甲乙两诗都用借景抒情的写法,但运用却有差别,试结合内容比较其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蒹葭》文字简单,内容单纯,但给予人们的美感却非常丰富。请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蒹葭》之美,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本诗与《无衣》同收录在《诗经·秦风》之中,但风格迥异。请从主题方面分析两诗风格迥异的原因。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阅读《蒹葭》和《出其东门》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乙】
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①,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②,有女如荼③。
虽则如荼,匪我思且。
缟衣茹藘④,聊可与娱。
【注】①綦(qí)巾:青灰色佩巾。②闉阇( yīn dū):外城门。③荼:茅、苇一类植物所开的白花,花开时一片皆白。此亦形容女子众多。④茹藘(rúlû):绛红色。
5.《蒹葭》和《出其东门》大量运用的形式,一唱三叹,反复吟咏,显得婉转缠绵,滋味隽永。
6.《蒹葭》和《出其东门》都出自《诗经》,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甲】
蒹葭(节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乙】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①,不知其期。曷至②哉?
鸡栖于埘③,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④。曷其有任⑤?
鸡栖于桀⑥,日之夕矣,羊牛下括⑦。
君子于役,苟⑧无饥渴!
【注释】①役:服劳役。②曷至:何时归家。③埘(shí):鸡舍。④不日不月:没法用日月来计算时间。⑤估(huó):相会,聚会。⑥桀:供鸡栖息的小木桩。⑦括:来到。⑧苟:表推测的语气词,大概、也许。
7.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诗主要叙写一位追求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
B.【乙】诗开头两句点明全篇主旨,陈述了所咏之事。用“不知”来说明丈夫役期之长。
C.【甲】诗中的“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与【乙】诗中的“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都直接而热烈地诉说了主人公绵远悠长的思念之情。
D.【甲】【乙】两首诗都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使诗句具有回环往复的美感,增强了情感的抒发。
8.【甲】【乙】两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欣赏王勃的两首送别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别薛华①
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追②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注释】①本诗作于王勃入蜀之后,诗人因触怒唐高宗,不得重用。薛华是王勃的同乡密友。②遑:同“惶”,匆忙惊惶状。
9.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烟望五津”的“望”字将送别的地点与友人“之任”的“蜀州”相联。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颈联的内容和《别薛华》颈联的内容相比,其境界更宏大,
C.“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诗人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D.“俱是梦中人”中的“俱”字,是说双方对等,都是彼此梦中之人,但由诗人这方面写出,便占得了双倍的思念。
1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首联气势恢宏,请对其中的“辅”字进行赏析。
11.这两首都是王勃送别友人的诗,请结合诗句内容比较两首诗思想感情上的不同。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甲】
《蒹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乙】
风雨
《诗经·郑风》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①。既见君子,云胡不夷②?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③。既见君子,云胡不瘳④?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注释】①喈喈(jiē):鸡呼伴的叫声。②夷:平,此指心情从焦虑到平静。③胶胶:鸡呼伴的叫声。④瘳(chōu):病愈。
12.下列选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蒹葭》中“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三句皆出现“宛”字,给人以恍惚迷离,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写出了伊人的飘忽难寻。
B.《蒹葭》中“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表现了主人公对追寻道路艰难曲折的抱怨和不满。
C.《风雨》中“云胡不夷”“云胡不瘳”“云胡不喜”以反问句式,三章叠咏,强化感情,表现了女主人公见到心爱之人的喜悦、欢欣之情。
D.《风雨》中多次使用叠词,如“凄凄”“喈喈”“潇潇”“胶胶”,增添了诗歌的音韵美。
13.《诗经》常采用起兴的手法,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吟咏之对象。甲、乙两诗均使用了这种写作手法,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桃夭
桃之夭夭①,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②,宜③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④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⑤。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②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于:去,往。③宜:和顺、亲善。④蕡(fén):草木果实累累的样子。⑤蓁(zhēn)蓁:叶子茂盛的样子。
14.依据你对以上两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关雎》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引出“①,”,由雎鸠和鸣联想到②;《桃夭》用盛开的桃花,比喻③。
15.《诗经》前六篇中,五篇是围绕婚姻和家庭生活的,说明古人非常重视它。请你从两首诗中任选一篇,结合内容说一说在古人眼中什么样的女子是理想的伴侣。
1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杨少府贬郴州
王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①,恶说南风五两②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③,白头浪里出湓城④。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⑤。
【注释】①北渚:北面的水涯。三湘:指沅湘、潇湘、资湘。②五两:古代候风的用具。③青草瘴:春夏之交时所生的瘴气。夏口:古地名,位于汉水下游入长江处。④湓(pén)城:历史古县名,在今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境内。⑤吊屈平:屈平,字原,即楚国诗人屈原。汉文帝四年,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及渡湘水,历屈原放逐所经之地,对前代这位竭诚尽忠以事其君的诗人的不幸遭遇深致伤悼,作《吊屈原赋》。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描画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颔联点明离别的必然性;颈联概括“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B.《送杨少府贬郴州》写朋友旅途中的见闻、感受和遭遇,全诗融情于景,意味深长。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尾联承上作结;同为宦游,分别实属自然,不必有儿女之态;《送杨少府贬郴州》尾联用典,劝慰友人不必像贾谊悼念屈原那样伤感。
D.两首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立意不在惜别,而是在劝勉友人,自始至终都洋溢着一种乐观积极的情感。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甲: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乙:
岁暮归南山①
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永怀④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 ①大约公元 728 年,四十岁的孟浩然到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他大为懊丧,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南山,唐人诗歌中常以南山代指隐居。这里指作者家乡的岘山。一说指终南山。②北阙:皇官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用作朝廷的别称。③青阳:指春天。④永怀:悠悠的思怀.
17.选出对两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甲]诗是一首投赠诗,意在求仕,作者希望得到举荐,却不直接告白,大方得体。
B.[甲]诗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景象和恢宏气势,后四句借此抒发政治热情和希望。
C.[乙]诗是归隐之作,发泄怨恨之情:表面上是自怨自艾,实际上却是怨天尤人。
D.[乙]诗颈联中,诗人借“白发”“青阳”恰切地表现自己想要归隐的迫切心情。
18.[甲][乙]两诗共同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请结合[乙]诗具体诗句对这一艺术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19.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选出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心胸和旷达的胸怀。
B.“城阙辅三秦”中的“城阙”是指长安,“风烟望五津”中的“五津”代指蜀州。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友谊不会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已经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亲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D.《送李端》“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两句诗的意思是:回望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世事纷繁,再相见不知何时,表达了与友人的惜别之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诗歌鉴赏期中专项练习试题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选出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9:诗歌鉴赏-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热点题型,文件包含专题09诗歌鉴赏-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热点必刷100题原卷版docx、专题09诗歌鉴赏-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热点必刷100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诗歌鉴赏-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句表述有误的一项是,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阅读古诗,完成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