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练习试题(部编版)
专题22 名著-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练习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22 名著-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练习试题,文件包含专题22名著期中专项练习试题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原卷版docx、专题22名著期中专项练习试题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阅读下列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怎样叫做礼治呢?儒家说初有人的时候,各人有各人的欲望,各人都要满足自己的欲望,没有界限,没有分际,大家就争起来了。你争我争,社会就乱起来了。那时君师们看了这种情形,就渐渐给定出礼来,让大家按着贵贱的等级,长幼的次序,各人得着自己该得的一分儿吃的、喝的、穿的、住的,各人也做着自己该做一分儿工作。各等人有各等人的界限和分际;若是只顾自己,不管别人,任性儿贪多务得,偷懒图快活,这种人就得受严厉的制裁,有时候保不住性命。这种礼,教人节制,教人和平,建立起社会的秩序,可以说是政治制度。
……
王道不外乎人情,礼是王道的一部分。按儒家说的是通乎人情的。既通乎人情,自然该诚而不伪了。但儒家所称道的礼,并不全是实际施行的。有许多只是他们的理想,这种就不一定能通乎人情了。就按那些实际施行的说,每一个制度,仪式或规矩,固然都有它的需要和意义。但是社会情形变了,人的生活跟着变;人的喜、怒、爱、恶,虽然还是喜、怒、爱、恶,可是对象变了。那些礼惰性却很大,并不跟着变。这就留下了许许多多遗形物,没有了需要,没有了意义;不近人情的伪礼,只会束缚人。《老子》里攻击礼,说“有了礼,忠信就差了”;后世有些人攻击礼,说“礼不是为我们定的”;近来大家攻击礼教,说“礼教是吃人的”。这都是指着那些个伪礼说的。
1.选段出自先生的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国学入门书。
2.请结合选段简要复述∶礼治社会的作用和局限性?
3.结合本书的阅读体验,说说书中提到的经典书籍,你最喜欢哪一部?并作简要介绍,不少于50字。
4.阅读下面《经典常谈》中《诗经》的节选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一:《左传》襄公二十七年,郑伯宴晋使赵孟于垂陇,赵孟请大家赋诗,他想看看大家的“志”。子太叔赋的是《野有蔓草》。原诗首章云:“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子太叔只取末两句,借以表示郑国欢迎赵孟的意思;上文他就不管。全诗原是男女私情之作,他更不管了。可是这样办正是诗言志。
材料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本来说的是美人,所谓天生丽质。他却拉出末句来比方作画,说先有白底子,才会有画,是一步步进展的;作画还是比方,他说的是文化,人先是朴野的,后来才进展了文化——文化必须修养而得,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材料二中的“他”是谁?结合这两则材料对“断章取义”的解释方法,推测材料二中的“他”对“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解释。
5.经典常伴我们同行,朱目清散文式的语言使得《经典常谈》生动活泼,读之酣畅。请结合阅读,将下面阅读任务单补充完整。
温馨提示:批注时同学们可以从描写方法、语体色彩等方面展开。
班级开展《经典常谈》专题阅读研讨会,请你参与讨论并发表看法。
○专题一“选择性阅读”活运用
6.同学们想通过名著了解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价值,请你从下列《经典常谈》篇目中,推荐最适合的一章( )
A.《辞赋第十一》B.《诗第十二》C.《诗经第四》D.《文第十三》
○专题二 “经典文化理解”我评析
7.读书交流会上,小嘉提出了对“礼”的理解困惑,请你结合名著阅读和《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相关内容,简要阐述对儒家经典作品中“礼”的认识。
8.正如朱自清先生在序言里所言,《经典常谈》是一艘航到经典大海里的宝船,能让航行者窥见中华经典之精髓。请你谈谈这部著作的艺术特色。
9.《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叶圣陶曾说,读《经典常谈》,切不可死记硬背“书籍名,作者名,作者时代,书籍卷数”这类“不能叫学生得到真实的受用”的知识。那应该用怎样的读书方法读这部经典作品呢?请以《经典常谈》为例,介绍这种读书方法。
10.本学期,我们开展了《经典常谈》的整本书阅读。请结合阅读情况,完成题目。
(1)下列有关《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书是朱自清先生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B.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
C.如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可以先读《诗第十二》《文第十三》:如果想了解“游说之士”这一群体,可以读《诸子第十》。
D.《经典常谈》是一本通俗化学术著作,具有口语和学术语言交织而成的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
(2)请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以及语文素养积累,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
(3)对喜欢诗词歌赋的同学,有人建议可选择其中的《<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进行组合阅读。你同意吗?结合阅读此名著的方法和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古代朝廷大事,多在春秋二季举行,所以记事的书用这个名字。各国有各国的春秋,但是后世都不传了。传下的只有一部《鲁春秋》,《春秋》成了它的专名,便是《春秋经》了。传说这部《春秋》是孔子作的,至少是他编的。鲁哀公十四年,鲁西有猎户打死了一只从没有见过的独角怪兽,想着定是个不祥的东西,还将它扔了。这个新闻传到孔子那里,他便去看,他一看,就说:“这是麟啊!为谁来的呢?干什么来的呢?唉唉,我的道不行了!”孔子这时已经年老,常常觉着生的不是时候,不能行道。看了这只死麟,一面同情它,一面也引起自己的无限感慨。他觉着生平说了许多教,当世的人君总不信他,可见空话不能打动人。他发愿修一部《春秋》,要让人从具体的事例里,得到善恶的教训,他相信这样得来的教训比抽象的议论深切著明得多。他觉得修成了这部《春秋》,虽然不能行道,也算不白活一辈子。这便动起手来,九个月书就成功了。
11.以上文字选自《经典常谈》,作者是,文字通俗易懂,令人兴趣盎然。
12.仔细阅读上面的文字,谈谈孔子编写《春秋》的目的是什么?
13.班级开展以“《经典常谈》阅读经典”的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某同学读了《经典常谈》后,围绕整本书做了下面的选项,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本书介绍了众多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B.书中《诗第十二》论述了从汉武帝时期至宋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展现不同时期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C.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论语》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
D.这本书对知识的讲解精辟,且通俗流畅,深入浅出,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
(2)班级开展“读经典的意义”主题探究活动,你刚读完《经典常谈》一书,请你结合本书的内容,说说中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经典的意义。
14.为了提高阅读效率,老师推荐大家采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阅读《经典常谈》,请你完成下表。
内容呈现
我的批注
《说文解字》篇,作者先从民间流传的仓颉造字的神话故事入手写起:“这仓颉据说有四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
示例:开篇引入的语言融入传说、习俗、历史背景等,富有吸引力和生活气息。
《战国策》篇写苏秦游说秦惠王而遭冷落,“他恨极了用心读书,用心揣摩; 夜里倦了要睡,用锥子扎大腿,血流到脚上。”
①
《诗经》篇写诗的源头:“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得叫别人回肠荡气……”
②
孔子在《论语》中有言:不学礼,无以立。鲁迅先生却说:“礼教是吃人的”,对儒家经典中的“礼”,我们该如何认识?
原句
释义
教育意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指治玉好像切制、锉平、雕琢、磨光,将玉比人。
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你送我木桃,我就用美玉回报你。
①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的山上的石头坚硬,可用来琢磨玉器。
②
方法提要
阅读任务
目的性较强,每次阅读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可以是需要阅读的内容,也可以是感兴趣的内容。
小明想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那么他应该选择阅读的内容是
A.《说文解字》第一
B.四书第七
C.《周易》第二
D.辞赋第十一
并请说明原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24 作文-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练习试题,文件包含专题24作文期中专项练习试题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原卷版docx、专题24作文期中专项练习试题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0 默写-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练习试题,文件包含专题10默写期中专项练习试题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原卷版docx、专题10默写期中专项练习试题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4 病句-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练习试题,文件包含专题04病句期中专项练习试题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原卷版docx、专题04病句期中专项练习试题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