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高考七省联考语文模拟试卷01-2024年新高考七省联考语文模拟试卷(七省联考专用)
展开2、锻炼同学的考试心理,训练学生快速进入考试状态。高考的最佳心理状态是紧张中有乐观,压力下有自信,平静中有兴奋。
3、训练同学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积累考试经验。模拟考试可以训练答题时间和速度。高考不仅是知识和水平的竞争,也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可以说每分每秒都是成绩。
4、帮助同学正确评估自己。高考是一种选拨性考试,目的是排序和择优,起决定作用的是自己在整体中的相对位置。因此,模拟考试以后,同学们要想法了解自己的成绩在整体中的位置。
2024年新高考七省联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七省联考专用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空灵,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崇高境界,也是中国艺术的重要范畴。在西方没有这样相似的美学观念,这是东方民族独特的美学思想。中国艺术追求的境界如高山大川之间的一朵幽兰,它似有若无,无人注意,自在开放。这样的美淡而悠长,空而海涵,小而永恒,其最大的妙处在于:它在“空”中增加人们玩味的空间,在于其空灵中的实有,静穆中的崇高。
中国人认为天地自然都由一气化生,面对气化流荡的世界,他们发现了虚实的奥秘,发现了“有形但为无形造”的哲学原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在虚实二者之间,中国艺术对虚更为重视,唯有虚,才能给欣赏者提供“对物象产生距离”的载体,在赏画、读诗、游园中获得空灵的美的享受。
“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欣赏中国画,不仅要看画在画面上的,而且要看不在画面上的东西,通过画面的有限形式,想象到无形的世界。诗也如此,译要沉着,更要空灵,沉着与空灵并重,才会有悠然的韵味;诗要有言外之意,意外之韵,含不尽之意如在言外。在中国园林艺术中,虚空的世界永远在造园和品园者心中存在着,他们得诗画“空”之精髓,故有灵气往来。
中国园林创造就是引一湾溪水,置几片假山,来引领一个虚空的世界,创造一个灵动的空间。我们目之所见的世界,在虚空的氤氲中显示出意义。如果赏园者只是停留在视觉观察中,就有可能错失小园中所包裹的万般景致。在中国园林中,假山不是山,却有山的巍峨;溪涧不是海,却有大海的渊深。回廊是狭窄的,它却可以引领人走向宇宙纵深;小桥曲折,却将人度向另外一个世界。至于云墙偎依着篱落,由曲地在丛树中逶选,真把人的心牵向更远。
亭在园林中有着独有的地位,园林无水不活,也可以说,因无事不灵。亭子是实用的,它可以供人休憩。亭子又在园林中起到收摄众景的作用,松散的景物,往往通过亭子的收摄成为一个整体。而更重要的是,亭子是为人的心灵所特别设立的景观,古人所说的“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就是就此而言的。因为它“空”,所以它“有":“空”通过我们的心灵变成了一个蕴涵丰富的世界。
(摘编自朱良志《曲院风荷·空山》)
材料二 宗白华先生曾以“太虚片云,寒塘雁迹”形容艺术的空灵境界,这一描述是十分形象而精当的,空是虚,是无,是静穆;而灵则是实(不同于写实之实),是有,是灵气,是生命。这两者正好组成了空灵风格的两个基本点,也是所有中国艺术史上偏于抽象写意的艺术品的两个基本点。然而灵实以空为前提条件,周济说:"空则灵气往 来",可见不先求空,灵气就无法产生。不过反过来说,没有灵,空就成了"顽空""死 空",谈不上美感的力量了。因此,中国古代美学谈空灵往往表现出一种辩证的眼光。 苏轼说得好:"所贵乎枯澹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若 中边皆枯澹,亦何足道。""外枯"乃指外形的简约、空虚;"中膏"是内在的生命力之旺 盛,所以"似澹而实美",并非一片死寂枯竭。刘克庄说过类似的话叫"若近而远,若淡 而深";金圣叹则用"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来表达这种艺术境界。
那么,这种空而灵、虚而实的境界是怎么产生的?这就涉及"简"的问题。简者简 约,美学上的简约不同于科学论文或其他实用文体中的省略,而是说寥寥数笔而意趣 盎然,也就是说,以极其简化的线条传达极其丰富的意蕴,从而使人想象于无穷。如果 一首诗、一幅画中的意象或线条简约而又有无穷的美感发生之力,那么这首诗或画就 达到了简约和空灵。李东阳认为王维的"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二句诗"淡而有味, 近而愈远",恐怕正是因为它们以简约洁净的意象深深地透衬出宁静、闲适、恬淡的心 境和意蕴的缘故。王维这首小诗名为《鹿柴》,全诗共四句: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的首二句以空山之空旷、无人、静寂、幽深,作为背景,而活跃跳荡于这个背景之 中的则是生命的声音,无人而生机盎然。后二句似一个特写镜头,诗人捕捉了一束晶 莹透亮的光束,它像金色的线一样穿透深邃茂密的森林,最后栖息于青青的苔藓之上。 深邃空幽的绿色丛林中透下这一束光芒四溢的阳光,这是多么空寂而又灵动的境界! "空山""深林"是空;而"人语""返景"则是灵了,这两者一旦被天衣无缝地接合起来,就 是绝妙的空灵境界。
总之,从美感经验的角度说:空灵和简约是指简化的外形中包蕴着丰盛的美感发 生之力,每一意象、每一线条、色彩、音响都凝聚着旺盛的、生生不息的美感张力。如宗 白华先生说的:"中国山水画趋向简淡,然而简淡中包具无穷境界。倪云林画一树一 石,千岩万壑不能过之。"而这,不正是抽象艺术超过写实艺术的地方吗?
形简而旨丰,以高度抽象、饱蕴张力的形式传达丰富的情感内涵,这种艺术理想在 我国古代艺术创作实践中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中国的古诗一向以意象简洁称著,而简 洁中包含无穷的情感意味。
(摘编自陶东风《空灵论》,文章有删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艺术"有形但为无形造"的哲学观中特别注重"虚"的创造,"虚"是使欣赏者 获得空灵的美的享受的途径之一。
B.中国艺术推崇的"虚"在绘画、诗词、造园等各种艺术中都有所表现,其中造园艺术 的"虚"最能体现"空"的精髓。
C.中国古代美学谈空灵往往表现出一种辩证的眼光,灵实和虚空构成了空灵风格的 两个基本点,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D.以极其简约的意象或线条传达丰富意蕴,给人以无穷想象,空灵的境界由此达成, 因此可以说抽象艺术超过写实艺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材料二采用了不同的论证结构,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空灵"这一话题。
B.中国园林中假山、回廊等不可替代在于它们引领的虚空世界饱含着灵动性和 深意。
C.材料二将诗画放在一起论证,可表现出在中国艺术中"空灵"存在共通性的特点。
D.中国戏曲中"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体现了"空"的艺术特点。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材料二的论据的是(3分)
A.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王维《酌酒与裴迪》)
B.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温庭筠《菩萨蛮》)
C.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晏几道《临江仙》)
D.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4.结合两则材料,给"空灵"下一个定义。(4分)
《红楼梦》中对于林黛玉所住的"潇湘馆"的景致作了如下描写:
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 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 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 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 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这座"潇湘馆"具有空灵的特点。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对此加以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变形记
陈巨飞
王太贵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醒来后变成了公众人物。
他努力地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躺在病床上,一群人笑盈盈地、用他从未享受过的表情看着他。吴老三走了过来,他是王太贵的老板,一个包工头。平时一向比较张狂,这时,他拿着锦旗走到王太贵身边,蹲在病床前,把锦旗的另一端放在王太贵虚弱的手上。长枪短炮又咔嚓咔嚓地闪了一通。王太贵感到头晕目眩,闭上眼睛睡一觉再说。
等王太贵再次醒来时,已经是深更半夜了。他终于看清“见义勇为”四个烫金的大字。锦旗压着几份报纸,王太贵从报纸的大标题上骤然看到了自己的名字,这吓了他一跳。他抽出报纸一看,标题写着:农民工制服绑匪,王太贵大义灭亲。王太贵就大概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躺在这里了。
故事要从之前说起。
王太贵因吃苦耐劳而成为钢筋工带班班长。张勇是王太贵大舅的儿子,一直娇生惯养。为了给表弟盖房子,大舅还欠王太贵三万块钱呢。张勇心里也急,他在村里当个小电工,赚不了什么钱。在王太贵的说情下,张勇很快就成了吴老三手下的水电工。
现在是商品经济时代,是买方市场。张勇接了这个差事后,身边就围满了各种推销建材的业务员。王太贵对张勇说,不能被别人的好处冲昏了头脑,工程验收不掉,自己就要吃大亏了。
张勇的活还真没验收掉。张勇越想越气,心想自己出来干了半年活,一开始信了业务员的哄骗,没通过验收也就算了,后来整改得很认真,凭什么吴老三不验收?就是想赖账!我看他就是黑心包工头……
张勇气不过,三杯酒下肚,各种委屈涌上心头。正当吴老三向客人介绍工程进展情况时,张勇一把揪住吴老三,腾地从背后抽出菜刀将他绑架了。就在警察多项营救方案失败、大家一筹莫展之际,一个人却突然从天而降,重重地落在张勇的身上。巨大的惯性撞开了吴老三,直接把张勇扑倒在地上。等大家缓过神,发现张勇在这个人身下一动不动,汩汩地流着鲜血。
报道后面,王太贵看到记者的名字,他叫胡文。他决定天亮联系胡文,说明真实情况,再按事实报道。
事实是:王太贵正在高高的脚手架上扎钢筋,叫张勇不要冲动,放下菜刀,他就朝脚手架的边缘挪了挪,没想到一时不慎,从五层楼上摔下,落到张勇的头上,出于偶然救下了吴老三,压死了张勇,这才捡了自己一条命。当然不是见义勇为,更不是什么大义灭亲。这个报道要是被家人或是大舅看见了,还指不定会发生什么误会。
第二天上午十点多的时候,王太贵醒了。病房里多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壳顶男人,他说他叫胡文,报道是他写的,应上级要求,想再作深入报道……王太贵心想,怎么就送上门来了。
王太贵向胡文说明了真实情况。他说,我害死表弟,还成了英雄,家里人怎么看我?胡文说,你说了谁会信?如果说出事实,你大舅一家仍然要找你麻烦,社会上反而会笑话你。一旦知道你是因为看热闹摔下去的,这些鲜花、水果就会变成唾沫,直接把你淹死。你把挣来的钱孝敬你大舅一家,我再帮你证明。这样于你、于我、于大家,都很有好处。
他也想了想,胡文说的好像真有些道理。可是这样“顺其自然”,心里又很不安。老婆说自己都回娘家了,大舅和大舅妈吵得受不了……
胡文建议王太贵继续“装英雄”,一方面可能是“装”比“不装”好,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胡文马上要评定高级记者的职称。胡文前一段时间一直努力,就是想制造一些响动,给自己加分。
胡文从医院出来,长长地嘘了一口气。他突然觉得,自己好像也被谁绑架了。胡文的稿子发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引起了新安县的文明办主任刘义民的注意。他已经干了十五年正科了,这么多年来,提拔的机会总是与他擦肩而过。
王太贵的出现让刘主任看到了这种运气。他叫来胡文,问起王太贵的情况。胡文说,如果想上报他为亮点人物,还是要慎重。
紧接着,王太贵就作为亮点人物候选人报上去了。今年的评选和以往稍有不同,增加了微信投票的环节。
王太贵的伤幸亏无大碍。住院期间,家人来了几次,听家人说,大舅妈之前几乎是每天来哭一次,现在偶尔还会来家里哭一场,但成为一种习惯,都见怪不怪了。
有一天,有个医生对他说,王太贵,我们都在给你投票呢!你现在全省有名了。王太贵了解了怎么回事后,就让胡文联系刘主任。胡文说,你忘了我们当初约定的事吗?再说,你不说别人怎么知道呢?王太贵说,不行,我要找刘主任。见到了刘主任,王太贵说明了情况,表示要退出评选。
刘主任生气地说,你为什么现在才说这些?马上评选结果都要下来了,你在这里搞什么飞机?
既然误会已经形成,就不可挽回了。再说,这已经不是你个人的事了,这是全县的大事。
你骗了人,也就是胡记者和我骗了人,也就是我们全县骗了人,你难道让别人喊我们县是骗子县吗?刘主任说。
王太贵说,我不想当骗子。
刘主任说,那不就成了,你一个人用善意的谎言化解全县的诚信危机,也是一种见义勇为。
你现在不就是担心对不起你大舅一家?到时候我和胡记者一起去你大舅家说明情况,化解误会。
王太贵小鸡啄米似的点点头,刘主任和胡文相视一笑。
王太贵也就顺利评上了亮点人物,也因为这一因素,新安县被评为先进县。当然王太贵不知道,胡文已经获得高级记者职称。刘主任也得到了重用,任政府办主任。
他每天早晨起来都要看一看镜子,一看就是半天。有一天,他想他得回家看看了。一回到家,大舅和大舅妈就来了,大舅妈突然号啕大哭,紧接着,大舅也泣不成声……王太贵看见夕阳渐渐地熄灭,掉入山那边的深渊去了。
他摸清了刘主任的生活轨迹。当刘主任迎上去接女儿的时候,王太贵挡住了刘主任和女儿的去路。
刘主任说,不是我不帮你,你用脚趾头想想,木已成舟的事,我说了又有什么用?
王太贵拉住刘主任说,不行,你要帮我证明,我们到电视台去……
神经病!刘主任挣脱王太贵,把他推倒在地。
王太贵起来后,扑上前去抓住了刘主任的女儿,从背后抽出水果刀,用命令的语气对惊魂未定的刘主任说,快报警!快叫记者来,我有话要说!
不一会儿,警察和媒体都来了,劫持着人质的王太贵被包围在中间。看到刘主任紧锁的眉头,王太贵一阵释然。
(选自 2021 年第 5 期《小说林》,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善于运用对比来刻画人物,既有不同人物之间的对比,也有同一人物前后不同表现的对比,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B.“笑盈盈地、用他从未享受过的表情看着他”,既表现了人们对王太贵敬仰的心情,也表现了王太贵身份变化后难以适应的心理。
C.“刘主任和胡文相视一笑”,这一细节不仅写出了刘主任和胡文说服王太贵后的开心,而且写出了他们对王太贵盲目顺从的轻蔑。
D.“夕阳渐渐地熄灭,掉入山那边的深渊去了”,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王太贵所看到的眼前之景,虚写王太贵绝望又无助的心境。
7.关于本文“人物设置”的解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勇是进城农民工,他“缺少经验”“贪图小利”又“性格冲动”,是故事发生的“人物引子”。
B.大舅妈是典型的母亲形象,丧子让她痛不欲生,正是她的一次次哭诉,使得王太贵回归了自我。
C.胡文是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他的一篇主观臆断报道,改变了主人公的命运,推动了情节发展。
D.刘主任是基层官员,他的所作所为是为了“抓住提拔的机会”,他的出现使小说主题得以提升。
8.小说围绕“绑架”展开,在本文中“绑架”含义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卡夫卡的《变形记》和蒲松龄的《促织》也讲述了“变形”的故事。请从这两篇课文中任选一篇,结合本文从变形结果及主题意义的角度分析其不同。(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观听不参则诚不闻,听有门户则臣壅塞。鲁哀公问于孔子曰:"鄙谚曰; '莫众而迷。今寡人举事与群臣虑之,而国愈乱,其故何也?"孔子对曰:"明主之问臣, 一人知之,一人不知也。如是者,明主在上,群臣直议于下。今群臣无不一辞同轨乎季 孙者,举鲁国尽化为一,君虽问境内之人,犹不免于乱也。"
张仪欲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荆,而惠施欲以齐、荆偃兵。二人争之。群臣左右 皆为张子言,而以攻齐、荆为利,而莫为惠子言。王果听张子,而以惠子言为不可。攻 齐、荆事已定,惠子入见。王言曰:"先生毋言矣。攻齐、荆之事果利矣,一国尽以为 然。"惠子因说:"不可不察也。夫齐、荆之事也诚利,一国尽以为利,是何智者之众也? 攻齐、荆之事诚不可利,一国尽以为利,何愚者之众也?凡谋者,疑也。疑也者诚疑以为可者半以为不可者半今一国尽以为可,是王亡半也。劫主者,固亡其半者一也。"
(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有删改)
材料二
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宰予之 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 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实之声。今之新辩滥乎宰予,而世主 之听眩乎仲尼;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是以魏任孟卯之辩,而有华下之 患;赵任马服①之辩,而有长平之祸。此二者,任辩之失也。夫视锻锡而察青黄,区 冶不能以必剑;水击鹄雁,陆断驹马,则臧获不疑钝利。发齿吻形容,伯乐不能以必 马;授车就驾,而观其末涂,则臧获不疑驽良。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 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 之道也。 (节选自《韩非子·显学篇》,有删改)
【注】①马服: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因战功被赵惠文王赐号为马服君。后代文章 多以"马服"指代赵奢,也有文章指代赵奢之子赵括。②锻锡:古人锻炼金属时掺的锡。 青黄:蓝黄色,冶炼金属时的火色。③区冶区冶子,春秋时善于铸剑的人。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的答案标 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疑也者A诚疑B以为可者C半D以为E不可者F半G今一国尽H以为可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门户,指派别、门派,文中指一个派别之言,即"门户之见"的意思。
偃,指停止,与"偃仰啸歌"(《项脊轩志》)中的"偃"意思不同。
形容,指形体容貌,与现代汉语"喜悦难以形容"中的"形容"意思不同。
D."迁官袭级"与"不韦迁蜀"(《报任安书》)中的"迁"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认为,君主观察和听取臣下的言行,如果不加验证,就不会知道实情;如果群臣的说辞都一致,国家就有可能会混乱。
B.材料一中惠子指出,如果攻打齐、楚确实有利且整个国家都因此获利,那就肯定 有问题,因为聪明人大多不这样认为。
C.材料二认为华阳之战的惨败、长平之战的大祸,是由魏、赵两国任用花言巧语的 孟卯与纸上谈兵的赵括造成的。
D.材料二运用类比论证,通过讨论如何识别剑器的钝锈与锋利、马匹的低劣与优良 进行比较类推,阐释了识人之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寡人举事与群臣虑之,而国愈乱,其故何也?
译文:
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
译文:
14.请综合两则材料分析,在韩非子看来,君主应如何观察和评判臣下的言行?(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兰陵王.赋一丘一壑
辛弃疾
一丘壑。老子风流占却。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寻思前事错。恼杀晨猿夜鹤。终须是、邓禹①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②。
长歌自深酌。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西风黄菊芗③喷薄。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入江海曾约。
遇合。事难托。莫击磬门前,荷簧人过,仰天大笑冠簪落。待说与穷达,不须疑著。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
【注】①邓禹:东汉中兴名将,佐刘秀称帝,二十四岁即官拜大司徒。②黄阁:借指 宰相官署。③芗:同"香"。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脉脉"句用一"逗"字,写出山泉灵动活泼的情态
B.本词引用邓禹少年得志的典故,表达自己复杂的人生感慨。
C."西风"一句,写菊花香气"喷薄"而出,足见作者的豪情。
D.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相同。
16.本词结尾句说"进亦乐,退亦乐",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进亦忧,退亦忧"。请 结合本词和《岳阳楼记》结尾段内容,分别谈谈你对辛弃疾之"乐"与范仲淹之"忧"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过秦论》中最直接反应秦始皇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以扬威天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在唐诗中,作者常借“飞鸟”传情达意,读来意趣横生。诸如:《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____”一句中,它是只有在梦境才能看到的神奇之鸟;《登高》“____________”一句中,它低回盘旋,仿佛作者漂泊无助的身影。
(3)古诗词中常用衣服颜色或材质来表明人物身份,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绿茶的制造,采用高温杀青, A ,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性氧化,保持了绿叶清汤的品质特征;黑茶的制造,在破坏酶活性的基础上,经过渥堆过程,缓慢进行自动氧化,形成色泽黑褐、汤色黄褐的品质特征;乌龙茶的制造,先利用、后控制多酚氧化酶,形成色青褐、汤金黄、绿叶红镶边的品质特征;红茶的制造,经过发酵过程,使多酚类化合物充分氧化,形成红叶红汤的品质特征。因此,多酚类化合物在不同制法基础上的不同氧化程度,是 B 的物质基础。由此也可以看出,各种茶类主要是从制造方法的演变而发展起来的。
各茶类的制造,①从通过鲜叶各种制茶程序到最后干燥,②虽各有特点,③但不论是制法还是品质,在各个工艺阶段都是互相联系的,④而这些联系是通过一定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规律为基础的。⑤在整个过程中,⑥所采取的每个技术措施,都与茶叶生化密切相联。⑦因此,必须研究化学、生物化学与制茶技术的关系,⑧充分利用茶叶的生化变化规律,⑨使技术措施具有科学根据,⑩因而不断改进制茶技术,生产出为人们喜爱的优质茶叶。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贾淑珍坐在炕边,像叙家常一样,追忆着往事。话里并没有多么崇高的理想,也没有多么宏伟的计划,更没有什么壮烈的举动。一切都顺乎自然,村里的娃娃没人管,自己就当看娃的;办起学校无教室,野惯了的孩子,撕了窗户,扯了炕席。地下,雨天、雪天两脚泥;冬天,还要出去打柴搂草烧炕。同一盘炕上四个年级,有的上算术,有的上语文,有的爱打爱闹,有的胆小不敢说话。她都靠自己无私的心,靠慈母式的情,把这批野孩子带大一茬又一茬。从一九六二年开始办学,到现在已经二十五年了。只在那花烛洞房中的土炕上,就送走了十二茬学生。到一九七四年他们两口子盖了五间窑,又专门给学生留了两间。学生娃多了,一间窑已经放不下。直到一九八三年,村里富了,才专为学校盖了三孔窑。全村三十五岁以下的无不是她的学生。她教的第一批学生,他们的孩子又在她的炕头上毕业升到了初中。
土炕,我下意识地摸摸身下这盘热烘烘的土炕。这就是憨厚的北方农民一个生存的基本支撑点,在这盘土炕上,人们睡觉、吃饭、纺线、织布;雨雪天男人们就坐在这里编篮、织席,晚间又常挤到谁家炕头上拉家常。这九尺炕头便是他们的生活舞台,世世代代他们就这样繁衍、生存、进步,而贾淑珍又在舞台上加进新的内容——教育,人呱呱落地,来到这炕上,不该光吃、睡和为生存而干活,还应该有文化、有精神文明。这个普通的女教师,给炕赋予了新的含义。
(选自梁衡《热炕》,有删改)
请将文中划波浪线的三个句子改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文中加点词“一茬又一茬”比“一批又一批”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22.下列句子中的人和文中划线处“人呱呱坠地”的“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短工。
B. 这是人所共知的事,你不要再狡辩了。
C. 我们这里正缺人,你们不能把他调走。
D. 他人很好,大家都喜欢和他交朋友。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陌生阻止你认识陌生的事物,熟悉妨碍你理解熟悉的事物。”
以上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600字
800字
2024高考语文九省联考模式模拟试题07(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2024高考语文九省联考模式模拟试题07(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2024届高三九省联考模式模拟试题七全解全析docx、2024届高三九省联考模式模拟试题七试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高考语文九省联考模式模拟试题05(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2024高考语文九省联考模式模拟试题05(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2024届高三九省联考模式模拟试题五全解全析docx、2024届高三九省联考模式模拟试题五试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高考语文九省联考模式模拟试题04(新高考专用): 这是一份2024高考语文九省联考模式模拟试题04(新高考专用),文件包含2024届高三九省联考模式模拟试题四全解全析docx、2024届高三九省联考模式模拟试题四试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