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川省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展开1.(3分)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省悟(xǐng) 慨叹(kăi) 压榨(yā) 停滞(zhì)
B.诓骗(kuāng) 豢养(huàn) 玄虚(xuán) 搽脂粉(chā)
C.脊梁(jǐ) 私塾(shú) 鲁钝(dùn) 灌溉(gài)
D.懦(nuò)夫 虚妄(wàng) 摧残(cuī) 崇拜(chóng)
2.(3分)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说得如何凶险,那也是别人的传说,未必可靠;要知道实际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查。
B.若后之学者都默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人类文化就不再进步了。
C.有人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这样的名人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
D.倘使刀法不合节奏,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对整体和谐的重伤。
3.(3分)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初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到下课,同学们就前仆后继地冲到办公室问问题,老师们也孜孜不倦地解答着同学们的疑问。当然,相比于一味地埋头苦干,更重要的还是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A.不言而喻B.前仆后继C.埋头苦干D.行之有效
4.(3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小张告诉小王,睡前看电视时间太长或玩手机时间太长,都会导致他难以入睡。
B.一个人未来发展的好坏,关键在于生活环境对他的影响,以及他自身努力的程度。
C.在育才很多班级,每个大组都是由四个小组构成的,人人都有自己的合作伙伴。
D.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人口增长速度,保持生态平衡,是当前的重大课题。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5.(12分)阅读回答问题。
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增其旧制(规模)
B.横无际涯(边际)
C.仿佛若有光(好像)
D.寻向所志(先前的)
(2)下列加点的“之”用法均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③⑤⑦
B.③④⑤⑥
C.①②⑥⑧
D.②④⑥⑨
(3)下面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凭借外物和自己的处境变化而喜悲。
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桃花林的尽头是溪水,渔人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一个小洞。
D.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寻找)没有实现,再寻找就病死了,后来再也没有打听桃花源的人了。
(4)下列属于两文共同特点的一项是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三、默写(共6分)
6.(6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倚东风, 。(秦观《行香子》)
②因思杜陵梦,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③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2)请在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和李商隐的《无题》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颈联和尾联。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7.(10分)阅读回答问题。
甲
在成都的街头,你会见到各种精致有趣的小店;在菜市场,葱、白菜、豌豆尖被洗得干净、码得整齐;在公园,朋友之间往往要带上齐全的露营装备去享受草坪和蓝天……不得不说,成都人的生活里充满了仪式。
作家洛蕾利斯曾言:“有仪式感的人生,才使我们切切实实有了存在感。不是为他人留下什么印象,而是自己的心在真切地感知生命,充满热忱地面对生活。”仪式感,给平淡生活增添了情趣,而为了这份情趣和自我满足,成都人也不断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再造、重新编码,创造着具有人文内涵和深层价值的新仪式。
比如在成都过春节,“人日游草堂”就再现了古代祭祀诗圣杜甫的礼仪,因其而衍生出多种文化形式为人们体验、感知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路径。武侯祠大庙会以新表达将游喜神方、摸喜神石等等老民俗与当代文化形式成功地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人人可以共享参与的节日。而从喝坝坝茶到坝坝会、坝坝法庭等新现象,能够看见成都人对“院坝”的依恋——空间上的仪式感贯穿在成都人的社区生活中。
乙
《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和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仪式”一词,本是人类学的重要概念。特定的仪式,有着特定的理念、秩序、规则、过程,是具有象征性的、表演性的、由文化传统所规定的一整套行为方式。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仪式感起到“安慰剂”效果。仪式感满足的是我们的精神需要,给疲惫的生活带来了一丝惬意。它的魅力不在于从物质层面做加法,而在让生活因为仪式变得庄重。当你想要学习,将书桌整理干净,泡个热水澡,点上一只香薰蜡烛,削好一盘水果放在桌上,在空调的微风下,舒适的椅子后背包裹住背颈部的时候,你的学习也因舒适变得高效。
仪式感使得生活不再是简单的生存,而是变成一段段精彩美好的记忆,甚至会修复我们生活中的空白。特别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通过一些特殊的场景和形式,会赋予那些时刻特殊的意义,以此来表达它的重要性。这就好像为什么相爱的恋人结婚,一定要有一场婚礼;两个人在确立关系的时候,为何要有一场告白,因为这些举动是两个人的重要时刻,这些都是我们在为每一个自己重视的瞬间,选择的一个独特的仪式。
仪式感,让每一个普通的日子变得妙趣横生,有了纪念意义;仪式感,是让每一个奔波劳碌的人,都找到了一场心灵的寄托。
仪式感会给人带来向内而生的力量,它是一种对生活认真、尊重、敬畏且热爱的态度。成都人也正是通过自己独有的仪式,体验着成都时时带来的文化惊喜,创造出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生活,琐碎的日常被赋予了郑重之感和精神价值。正是在仪式中,成都人坚定着对自己所生活的城市的归属感,从而构建出一座城市无法被复制的人文气质。
(1)人们讲究生活的仪式感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两文,分点概括。
(2)下面这句话作为结尾,更适合放入甲乙两文中的哪一篇?请作出判断并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在新节日、新民俗、新雅集的仪式中,人们穿越时空,与遥远的祖先对话。在丰富多彩的运动中,成都人用自己的方式找寻和创造着生活的意义。
(3)小卓阅读乙文划线句后并不认同作者的观点,请你运用驳论的相关知识,为他拟写一段反驳的话。
五、诗歌鉴赏(共4分)
8.(4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秋斋独宿和韦苏州①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释:①韦苏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故称其“韦苏州”。
(1)和诗是依据原诗唱和而作。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两首诗体现了和诗哪些特点?
(2)两诗首句写月的手法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六、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2分)
9.(12分)阅读回答问题。
钤辖①厅东园记
杨天惠
山林泉石之胜,闲旷静深,与人迹相绝,常宅乎幽岩绝壑、崎岖险阻之地,非离世遁俗、捐妻子情爱、弃富贵利达、长生而不返者,莫得以享其乐也。
成都素号繁丽。万井云错,百货川委。高车大马决骤乎通逵②,层楼复阁荡摩乎半空。绮縠③昼容,弦索夜声。奇物异产,瑰琦错落,列肆而班市。黄尘涨天,东西冥冥,穷朝极夕,颠迷醉昏,此成都所有也。跂而望山林泉石,不啻楚越之隔,曾得而梦见之哉!
益州路兵马钤辖种侯,治池亭台榭于其后圃,植佳华,种美木。馆宇星陈,栏槛翼翼,于鼎沸之中,而有清流翠防、萧寥傲睨之适。易喧而寂,变剧而闲,易其所难,而致其所不可致,兹不亦异乎!惟旧有池,泉窦堙塞,涸为枯泥。
偶新泉破池而出,从而导之,则故泉继发,觱沸④衍溢,因筑堂其北,挟以二轩。梁池而南为亭,池东为大亭,池南两亭,东西对峙。双泉之北,有老柏数十株,巨干屹立。西因垣而山,曰五峰,下曰五峰洞。前为山馆,水绕环之,宛如山间也。
于是,来游者舍辔而入门,则尘容俗状,如风卷去。俯清泉,弄明月,睇层峦之峨峨,悦鸣禽之嘲喳,风露浩然,烟云满衣。主宾相视,仰天大笑,初不知其身之在锦官城中也。
注释:①钤(qián)辖:节制管辖。②逵:四通八达的道路。③绮縠(hú):绫罗绸缎,丝织品的总称。④觱(bì)沸:形容泉水涌出的样子。
(1)下列文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长生而不返(追求长生不老)
B.跂而望山林泉石(抬起脚后跟)
C.馆宇星陈(星星)
D.从而导之(疏导)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易其所难,而致其所不可致,兹不亦异乎!
②于是,来游者舍辔而入门,则尘容俗状,如风卷去。
(3)从标题看本文是记钤辖厅东园,为什么作者却要先写山林和成都?
七、名著阅读(共4分)
10.(4分)《水浒传》中有很多围绕“智勇”展开的情节,请根据提示将图中内容补充完整,并对这些好汉进行评价。
八、现代文阅读(共18分)
11.(18分)阅读回答问题。
鸟和冰山
曹文轩
这一年,寒流提前了,并且来得特别迅猛。一群大鸟,不分日夜,从北方飞向南方的家乡。
海上有座冰山,阳光下,光芒四射,像一颗巨大的钻石。大鸟被迷住了,迅速飞了下去。其他大鸟纷纷向它呼唤,催它赶路,可它还是一个劲地飞向了冰山。
越靠近冰山,大鸟越觉得冰山迷人,它绕着冰山飞了两圈后,落在了冰山上。在冰山的光芒里,它痴迷地呆了好一阵,才突然想起它还要向南方飞去。
可是,它却再也飞不起来了,它的双脚被冻住了。它拼命扇动双翅,挣扎了很久很久,到底也没有再能飞上天空。它耷拉着翅膀,无奈地看向南方,不住地喊叫,听上去像在哭泣。
等大鸟慢慢平静下来后,它发现本来向北漂的冰山,却在向南方漂。它心里满是疑惑:“你为什么向南方漂去?”
冰山与海水相碰,发出声:真对不起,我把你冻住了。我要把你送回南方。
“那可不行,海水越来越暖,你会融化的!”
“可我如果向北漂,你就永远也不能飞向天空了。”
不分白天黑夜,冰山不顾一切地漂向南方,不管大鸟怎样阻止它。
明亮的月光下,一艘大轮船经过。许多人拥到甲板上,观看着美丽的冰山,不住地赞叹着:“真漂亮!”
有人发现了冰山漂去的方向,感到很惋惜:“它在向南漂去,这样,过不了多久,就要化掉的呀!”
大鸟几乎是在恳求冰山了:“停下吧,停下吧!”它又拼命地扇动翅膀,想赶快飞起来,但还是失败了。
冰山以更快的速度向南方漂去。
一群海豹游了过来,对冰山说:“不能向南,你会化掉的,赶紧回头吧!”冰山依旧向南方漂去。
海水越来越暖,冰山的底部在不住地融化。
大鸟哭了起来:“你赶紧往回漂吧,往回漂吧!”“快,快回到我身上来!”冰山一动不动地停在大鸟的身边。“不,不!”大鸟扇了几下翅膀,却根本飞不起来。
冰山在不住地融化,“我一定要送你回到你的家乡!”冰山坚定地说。
大鸟只好爬到冰山上。冰山猛烈撞击海浪,一些小鱼被海浪冲到了冰山上,大鸟有了食物,气力在一点一点地恢复。
大鸟终于又飞上了天。它绕着冰山一边飞,一边焦急地对冰山说:“你快点回去吧,你快点回去吧!”
可是,冰山再也回不去了。两股洋流形成旋涡,困住了它。
海水越来越暖,冰山在不住地融化。
大鸟不肯飞走,日夜守着冰山。
冰山的声音越来越微弱:“你飞走吧,飞走吧!”
“不!”大鸟在空中呼叫着。
冰山还剩花生米那么大,但依然闪着钻石般的光芒。
大鸟绕着它,飞行了数圈之后,向水面一伸脑袋,用嘴巴衔住了它,将它吞进肚里,急速升向高空,向着南方,向着家乡不住地飞去……
(1)情节是由有因果关系的事件组成,请分析本文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补写两例。
示例:大鸟因为被冰山迷住而飞向冰山,导致脚被冻住。
①
②
(2)语文学习小组对“小说中的语句”板块进行了研究,请完成下列小题。
①文中划线句子表意丰富,韵味深沉。请结合全文分析其含义。
冰山还剩花生米那么大,但依然闪着钻石般的光芒。
②重复中有变化是童话作品的特色。请结合文章划线句,概述这篇文章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选文是一个绘本故事改编而来。如果要为下面这段文字绘制一幅插图,该如何设计?请从画面布局,细节呈现等方面进行说明。
明亮的月光下,一艘大轮船经过。许多人拥到甲板上,观看着美丽的冰山,不住地赞叹着:“真漂亮!”
(4)有读者为本文补写了如下结尾,你觉得好不好?试作简要分析。
第二年,大鸟迫不及待地往北飞,往最寒冷的地方飞去。它从口中吐出了一滴水,那滴水在落到海面时,结成了一粒冰。大鸟在空中一直盘旋,一圈又一圈。
海面上的那粒冰也越来越大,终于又形成了一座冰山。
冰山复活了,它惊喜地仰望着在空中盘旋的大鸟。大鸟也在空中盘旋着,欢快地向着冰山鸣叫……
九、语言运用(共12分)
12.(12分)2023年11月28日,新建四川成都至青海西宁铁路青白江东至镇江关段正式通车运营。这一天,川西北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在四川首条高原、高寒铁路线上开动车有多难。阅读下列材料,概括其难在哪里。
材料一:
该路段持续坡度在17.8‰,通俗来说,就是动车要在1公里内向上爬行17.8米,将近6层楼的高度。这一坡度虽然不及成贵高铁30‰的最大坡度,但是难度在于爬坡里程更长,有上百公里。在连续爬坡的线路上开行动车,司机首先要应对的就是防溜和车轮空转滑行。
材料二:
穿山而行,这造就了川青铁路的一大特点,隧道比极高。其中,山区路段隧道比达到96%。换算成具体里程,从安州到镇江关有130公里的连续隧道。虽然有照明,隧道里还是比较暗的,司机瞭望视线不是很好。隧道是相对密闭的空间,又在高原地区,内部气压强,对司机身体、心理都会产生一定影响。
材料三:
川青铁路是客货混跑线路,和只跑客车的线路有一定区别。最明显的区别体现在它的车站和规范站台长度不一,高川站和镇江关站这两个车站的站台长度只有230米,而规范站台长度是450米左右。230米仅能停下一列单组动车组,对司机制动、停靠等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材料四:
马上就要入冬了,线路一开通就要应对冰雪凝冻天气的考验。”不仅如此,路线穿越了龙门山、岷山、西秦岭等众多山脉,跨越涪江、岷江、嘉陵江三大水系,路线路两边有很多滑坡之后的山体,地质环境复杂,会对司机驾驶带来一定的影响。
(2)联系全文,将空缺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九寨沟、黄龙等阿坝州著名旅游景区,正快速进入成都平原两小时旅游圈。坐上高铁,一路向西北,海拔带来的每站风景变换, !这里有什邡站,它与山区茂县毗邻,既有成都平原的一马平川, ;这里有茂县站,这儿悬崖壁立、 ,“有峭峰插汉多阴谷”之称。这里有号称小九寨的松坪沟,三沟九海十四景,春揽山花夏戏水, ,四季都藏着一种令人意外的惊艳。还有松州古城、九顶山、松潘等太多好地方,让人期待!
(3)为庆祝在青藏高原上的阿坝州迈入动车时代,阿坝州文化和旅游局特向市民征集宣传语,你觉得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A.熊猫列车,带您一路向西!
B.一方净土,让您一路心动!
C.巴蜀奇观,国之明珠。
2024年四川省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中考语文一诊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知识(共12分)
1.(3分)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省悟(xǐng) 慨叹(kăi) 压榨(yā) 停滞(zhì)
B.诓骗(kuāng) 豢养(huàn) 玄虚(xuán) 搽脂粉(chā)
C.脊梁(jǐ) 私塾(shú) 鲁钝(dùn) 灌溉(gài)
D.懦(nuò)夫 虚妄(wàng) 摧残(cuī) 崇拜(chóng)
【考点】易误读常见字.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ABC.正确;
D.有误,“虚妄”的“虚”应读“xū”。
故选:D。
【点评】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3分)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说得如何凶险,那也是别人的传说,未必可靠;要知道实际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查。
B.若后之学者都默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人类文化就不再进步了。
C.有人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这样的名人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
D.倘使刀法不合节奏,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对整体和谐的重伤。
【考点】易误读常见字.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A.有误,“亲身视查”的“查”应为“察”;
B.有误,“默守”的“默”应为“墨”;
C.正确;
D.有误,“重伤”的“重”应为“中”。
故选:C。
【点评】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3.(3分)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初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到下课,同学们就前仆后继地冲到办公室问问题,老师们也孜孜不倦地解答着同学们的疑问。当然,相比于一味地埋头苦干,更重要的还是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A.不言而喻B.前仆后继C.埋头苦干D.行之有效
【考点】成语和熟语.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CD.正确;
B.不恰当,“前仆后继”的意思是“前边的倒下了,后边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用错对象。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3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小张告诉小王,睡前看电视时间太长或玩手机时间太长,都会导致他难以入睡。
B.一个人未来发展的好坏,关键在于生活环境对他的影响,以及他自身努力的程度。
C.在育才很多班级,每个大组都是由四个小组构成的,人人都有自己的合作伙伴。
D.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人口增长速度,保持生态平衡,是当前的重大课题。
【考点】病句辨析与修改.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有语病,“他”指代不明,不清楚指的是小张,还是小王。
B.没有语病。
C.有语病,滥用介词,去掉“在”。
D.有语病,“减少”与“速度”搭配不当,应用“减缓”。
故选:B。
【点评】做病句辨析题,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5.(12分)阅读回答问题。
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A.增其旧制(规模)
B.横无际涯(边际)
C.仿佛若有光(好像)
D.寻向所志(先前的)
(2)下列加点的“之”用法均不相同的一项是 B
A.①③⑤⑦
B.③④⑤⑥
C.①②⑥⑧
D.②④⑥⑨
(3)下面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B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凭借外物和自己的处境变化而喜悲。
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桃花林的尽头是溪水,渔人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一个小洞。
D.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寻找)没有实现,再寻找就病死了,后来再也没有打听桃花源的人了。
(4)下列属于两文共同特点的一项是 B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考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文言翻译;表达技巧.
【答案】(1)C
(2)B
(3)B
(4)B
【分析】【参考译文】
【甲】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职到岳州做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和当代名人的诗赋刻在上面。他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胜景,全在洞庭湖上。含着小山,吞没了长河,水流浩荡,宽阔无边,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不断的雨,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呼啸,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老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香气馥郁,青葱繁茂。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浮动的波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中做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唉!如果没有这样的人,那我同谁一道呢?
【乙】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装束,完全如同世俗之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竟然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ABD.正确;
C.有误,仿佛: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①代词;②的;③定语后置的标志;④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⑤的;⑥音节助词;⑦代词;⑧的;⑨的。所以,用法均不相同的是:③④⑤⑥。
故选:B。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A.有误,以:因为。句意:是由于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B.正确。
C.有误,源,源头。句意: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
D.有误,寻:不久。句意: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故选:B。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都表达了作者的理想,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句式上都是骈散结合。
故选:B。
答案:
(1)C
(2)B
(3)B
(4)B
【点评】“之”的用法:
①大破之(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水陆草木之花(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定语后置的标志)
三、默写(共6分)
6.(6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倚东风, 豪兴徜徉 。(秦观《行香子》)
②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③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2)请在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和李商隐的《无题》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颈联和尾联。
【考点】直接型默写.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①豪兴徜徉
②凫雁满回塘(注意“凫”的书写)
③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示例: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7.(10分)阅读回答问题。
甲
在成都的街头,你会见到各种精致有趣的小店;在菜市场,葱、白菜、豌豆尖被洗得干净、码得整齐;在公园,朋友之间往往要带上齐全的露营装备去享受草坪和蓝天……不得不说,成都人的生活里充满了仪式。
作家洛蕾利斯曾言:“有仪式感的人生,才使我们切切实实有了存在感。不是为他人留下什么印象,而是自己的心在真切地感知生命,充满热忱地面对生活。”仪式感,给平淡生活增添了情趣,而为了这份情趣和自我满足,成都人也不断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再造、重新编码,创造着具有人文内涵和深层价值的新仪式。
比如在成都过春节,“人日游草堂”就再现了古代祭祀诗圣杜甫的礼仪,因其而衍生出多种文化形式为人们体验、感知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路径。武侯祠大庙会以新表达将游喜神方、摸喜神石等等老民俗与当代文化形式成功地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人人可以共享参与的节日。而从喝坝坝茶到坝坝会、坝坝法庭等新现象,能够看见成都人对“院坝”的依恋——空间上的仪式感贯穿在成都人的社区生活中。
乙
《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和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仪式”一词,本是人类学的重要概念。特定的仪式,有着特定的理念、秩序、规则、过程,是具有象征性的、表演性的、由文化传统所规定的一整套行为方式。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仪式感起到“安慰剂”效果。仪式感满足的是我们的精神需要,给疲惫的生活带来了一丝惬意。它的魅力不在于从物质层面做加法,而在让生活因为仪式变得庄重。当你想要学习,将书桌整理干净,泡个热水澡,点上一只香薰蜡烛,削好一盘水果放在桌上,在空调的微风下,舒适的椅子后背包裹住背颈部的时候,你的学习也因舒适变得高效。
仪式感使得生活不再是简单的生存,而是变成一段段精彩美好的记忆,甚至会修复我们生活中的空白。特别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通过一些特殊的场景和形式,会赋予那些时刻特殊的意义,以此来表达它的重要性。这就好像为什么相爱的恋人结婚,一定要有一场婚礼;两个人在确立关系的时候,为何要有一场告白,因为这些举动是两个人的重要时刻,这些都是我们在为每一个自己重视的瞬间,选择的一个独特的仪式。
仪式感,让每一个普通的日子变得妙趣横生,有了纪念意义;仪式感,是让每一个奔波劳碌的人,都找到了一场心灵的寄托。
仪式感会给人带来向内而生的力量,它是一种对生活认真、尊重、敬畏且热爱的态度。成都人也正是通过自己独有的仪式,体验着成都时时带来的文化惊喜,创造出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生活,琐碎的日常被赋予了郑重之感和精神价值。正是在仪式中,成都人坚定着对自己所生活的城市的归属感,从而构建出一座城市无法被复制的人文气质。
(1)人们讲究生活的仪式感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两文,分点概括。
(2)下面这句话作为结尾,更适合放入甲乙两文中的哪一篇?请作出判断并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在新节日、新民俗、新雅集的仪式中,人们穿越时空,与遥远的祖先对话。在丰富多彩的运动中,成都人用自己的方式找寻和创造着生活的意义。
(3)小卓阅读乙文划线句后并不认同作者的观点,请你运用驳论的相关知识,为他拟写一段反驳的话。
【考点】内容理解概括;情景对话;词句理解赏析.
【答案】(1)①仪式感给平淡生活增添了情趣。②仪式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③仪式感让普通的日子有了纪念意义,修复我们生活中的空白。④仪式感会给人带来向内而生的力量。
(2)更适合放在甲文,甲文通过列举“人日游草堂”、武侯祠大庙会、喝坝坝茶、开坝坝会、坝坝法庭等新节日、新民俗、新雅集,论证了成都人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创造生活的仪式感的观点,放在甲文结尾起到总结全文、点明论点的作用。
(3)示例:学习不需要仪式感。我认同“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的说法。真正用功之人学习是不分场合的,随时随地抄起书、拿起笔,兴之所至而已。在进入学习状态之前“泡个热水澡,点上一只香薰蜡烛,削好一盘水果放在桌上”,我觉得这是在逃避学习。读书学习需要郑重其事,一个真正热爱学习,喜欢读书的人,能利用的不过是碎片时间,哪有时间容你慢悠悠地营造一个“仪式感”呢?
【分析】甲乙两文记叙了人们讲究生活的仪式感原因:仪式感给平淡生活增添了情趣;仪式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仪式感让普通的日子有了纪念意义,修复我们生活中的空白;仪式感会给人带来向内而生的力量。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甲文“仪式感,给平淡生活增添了情趣,而为了这份情趣和自我满足,成都人也不断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再造、重新编码,创造着具有人文内涵和深层价值的新仪式”,概括为:仪式感给平淡生活增添了情趣。结合乙文“仪式感满足的是我们的精神需要,给疲惫的生活带来了一丝惬意”,概括为:仪式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结合乙文“仪式感,让每一个普通的日子变得妙趣横生,有了纪念意义;仪式感,是让每一个奔波劳碌的人,都找到了一场心灵的寄托”,概括为:仪式感让普通的日子有了纪念意义,修复我们生活中的空白。结合乙文“仪式感会给人带来向内而生的力量,它是一种对生活认真、尊重、敬畏且热爱的态度”,概括为:仪式感会给人带来向内而生的力量。
(2)本题考查句子位置分析。首先回答:更适合放在甲文,然后分析原因。结合甲文“比如在成都过春节,‘人日游草堂’就再现了古代祭祀诗圣杜甫的礼仪,因其而衍生出多种文化形式为人们体验、感知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路径。武侯祠大庙会以新表达将游喜神方、摸喜神石等等老民俗与当代文化形式成功地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人人可以共享参与的节日。而从喝坝坝茶到坝坝会、坝坝法庭等新现象,能够看见成都人对‘院坝’的依恋——空间上的仪式感贯穿在成都人的社区生活中”分析,甲文列举了“人日游草堂”、武侯祠大庙会、喝坝坝茶、开坝坝会、坝坝法庭等新节日、新民俗、新雅集,结合“成都人也不断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再造、重新编码,创造着具有人文内涵和深层价值的新仪式”分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成都人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创造生活的仪式感的观点,放在甲文结尾起到总结全文、点明论点的作用。
(3)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观点:学习不需要仪式感,论据充分,能证明观点即可。
答案:
(1)①仪式感给平淡生活增添了情趣。②仪式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③仪式感让普通的日子有了纪念意义,修复我们生活中的空白。④仪式感会给人带来向内而生的力量。
(2)更适合放在甲文,甲文通过列举“人日游草堂”、武侯祠大庙会、喝坝坝茶、开坝坝会、坝坝法庭等新节日、新民俗、新雅集,论证了成都人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创造生活的仪式感的观点,放在甲文结尾起到总结全文、点明论点的作用。
(3)示例:学习不需要仪式感。我认同“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的说法。真正用功之人学习是不分场合的,随时随地抄起书、拿起笔,兴之所至而已。在进入学习状态之前“泡个热水澡,点上一只香薰蜡烛,削好一盘水果放在桌上”,我觉得这是在逃避学习。读书学习需要郑重其事,一个真正热爱学习,喜欢读书的人,能利用的不过是碎片时间,哪有时间容你慢悠悠地营造一个“仪式感”呢?
【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五、诗歌鉴赏(共4分)
8.(4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秋斋独宿和韦苏州①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释:①韦苏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故称其“韦苏州”。
(1)和诗是依据原诗唱和而作。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两首诗体现了和诗哪些特点?
(2)两诗首句写月的手法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考点】表达技巧;内容理解.
【答案】(1)角度一:两诗所写内容大致相同,选用月、竹、鸟等相同之景。
角度二:两诗所选韵脚除第三句外,其余三句的韵脚都相同。
角度三:写作思路和结构大致相同:开篇从月光入笔,然后写风或雨,再写鸟,再到人。
角度四:两诗所表达的情感及手法同中有异。均写出寒夜孤独情感表达,一首明白如话,一首含蓄蕴藉。
(2)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
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袭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文。
【分析】《秋斋独宿》紧扣秋和独宿展开诗意。开篇即从写月光入笔,山月皎洁,本可以和亲友饮酒唱和,尽享快乐时光,但此时独自栖居山中的诗人,只能听屋外秋风动竹、山鸟惊栖之声,凸显秋夜的寂静。这些气氛的渲染,让人倍感孤独无依,最后,结出窗间人独宿的意旨,卒章显志。
金代赵秉文的《和韦苏州秋斋独宿》作为唱和之作,除第三句外,其余三句的韵脚都和韦应物的诗作相同。开篇仍然从月光入笔,但这月光已经着上了“冷”的色调,一“冷”一“侵”一“残”字,道出了冷月残烛的凄凉止境。而“雨声深竹”的点染,更加浓了凄清的氛围。那在雨夜惊飞的山鸟,“寒枝不成宿”的形象,何尝不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此诗和韦应物的诗作所表达的情感及手法同中有异。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了天气变化,引出下句。情感表达,一明白如话,一含蓄蕴藉。各得其所,各尽其妙。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和诗的特点。《秋斋独宿》紧扣秋和独宿展开诗意。开篇即从写月光入笔,山月皎洁,本可以和亲友饮酒唱和,尽享快乐时光,但此时独自栖居山中的诗人,只能听屋外秋风动竹、山鸟惊栖之声,凸显秋夜的寂静。这些气氛的渲染,让人倍感孤独无依,最后,结出窗间人独宿的意旨,卒章显志。金代赵秉文的《和韦苏州秋斋独宿》作为唱和之作,除第三句外,其余三句的韵脚都和韦应物的诗作相同。开篇仍然从月光入笔,但这月光已经着上了“冷”的色调,一“冷”一“侵”一“残”字,道出了冷月残烛的凄凉止境。而“雨声深竹”的点染,更加浓了凄清的氛围。那在雨夜惊飞的山鸟,“寒枝不成宿”的形象,何尝不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此诗和韦应物的诗作所表达的情感及手法同中有异。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了天气变化,引出下句。情感表达,一明白如话,一含蓄蕴藉。各得其所,各尽其妙。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理解写作手法。韦应物的“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意思是远山的月光皎洁宛如夜烛般照人,秋风窸窣偶尔吹动着窗外的竹林。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照人无眠。赵秉文的“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意思是清冷的月亮浸没在快要燃尽的蜡烛,绵绵的秋雨敲打在竹林深处。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袭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文“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据此分析提炼概括即可。
答案:
(1)角度一:两诗所写内容大致相同,选用月、竹、鸟等相同之景。
角度二:两诗所选韵脚除第三句外,其余三句的韵脚都相同。
角度三:写作思路和结构大致相同:开篇从月光入笔,然后写风或雨,再写鸟,再到人。
角度四:两诗所表达的情感及手法同中有异。均写出寒夜孤独情感表达,一首明白如话,一首含蓄蕴藉。
(2)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
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袭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文。
译文:
秋斋独宿和韦苏州
远山的月光皎洁宛如夜烛般照人,秋风窸窣偶尔吹动着窗外的竹林。深夜中栖息的鸟儿,时常被惊醒。窗内我孤身一人难以宿眠。
秋斋独宿
清冷的烛火浸没在快要燃尽的蜡烛,绵绵的秋雨敲打在竹林深处。夜雨阵阵鸟儿难耐不时惨声叫,枝头湿寒身体打颤鸟儿难安宿。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六、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2分)
9.(12分)阅读回答问题。
钤辖①厅东园记
杨天惠
山林泉石之胜,闲旷静深,与人迹相绝,常宅乎幽岩绝壑、崎岖险阻之地,非离世遁俗、捐妻子情爱、弃富贵利达、长生而不返者,莫得以享其乐也。
成都素号繁丽。万井云错,百货川委。高车大马决骤乎通逵②,层楼复阁荡摩乎半空。绮縠③昼容,弦索夜声。奇物异产,瑰琦错落,列肆而班市。黄尘涨天,东西冥冥,穷朝极夕,颠迷醉昏,此成都所有也。跂而望山林泉石,不啻楚越之隔,曾得而梦见之哉!
益州路兵马钤辖种侯,治池亭台榭于其后圃,植佳华,种美木。馆宇星陈,栏槛翼翼,于鼎沸之中,而有清流翠防、萧寥傲睨之适。易喧而寂,变剧而闲,易其所难,而致其所不可致,兹不亦异乎!惟旧有池,泉窦堙塞,涸为枯泥。
偶新泉破池而出,从而导之,则故泉继发,觱沸④衍溢,因筑堂其北,挟以二轩。梁池而南为亭,池东为大亭,池南两亭,东西对峙。双泉之北,有老柏数十株,巨干屹立。西因垣而山,曰五峰,下曰五峰洞。前为山馆,水绕环之,宛如山间也。
于是,来游者舍辔而入门,则尘容俗状,如风卷去。俯清泉,弄明月,睇层峦之峨峨,悦鸣禽之嘲喳,风露浩然,烟云满衣。主宾相视,仰天大笑,初不知其身之在锦官城中也。
注释:①钤(qián)辖:节制管辖。②逵:四通八达的道路。③绮縠(hú):绫罗绸缎,丝织品的总称。④觱(bì)沸:形容泉水涌出的样子。
(1)下列文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A.长生而不返(追求长生不老)
B.跂而望山林泉石(抬起脚后跟)
C.馆宇星陈(星星)
D.从而导之(疏导)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易其所难,而致其所不可致,兹不亦异乎!
②于是,来游者舍辔而入门,则尘容俗状,如风卷去。
(3)从标题看本文是记钤辖厅东园,为什么作者却要先写山林和成都?
【考点】文言实词;文言翻译;内容理解.
【答案】(1)C
(2)①改变它原本难以做到的事情,从而达到了原来无法达到的地步,这难道不令人感到诧异吗?
②在这时,来这里游览的人,舍弃车马走入门口,那尘俗的面容就好像被风卷去了一样。
(3)①写山林是为了表明真正的自然乐趣在人迹罕至的地方;②写成都是为了表明成都的热闹繁华(与自然之乐无关);③写山林为写东园形成正面烘托,写成都为写东园形成对比;④作者意在表现种侯能在繁华之地开辟出一方真正有自然乐趣的地方,衬托出种侯大隐隐于市的情操。
【分析】参考译文:
山林泉石的美好,美在安静空阔、寂寥幽深,与人迹相隔绝,经常处在幽深的山岩、极陡峭的山崖以及山路不平、险要阻塞的地方,不是远逃世俗、抛弃与妻子和孩子的恩爱、放弃富贵名利显达以及想要追求长生不老的人,是难以享受到真正的山林泉石的乐趣的。
成都一向被称为繁华富丽之地。千家万户像云彩一样交错,货物像川流一样汇聚。高大的车马在四通八达的道路上飞奔,多层的楼阁几乎是在半空互相切磋。白天有身着绫罗绸缎的美女,夜晚则有美妙的音乐。奇异的物产繁多,瑰丽奇异,参差错杂,都陈列在店铺和市场上。(等到)尘土满天(的时候),四处都是一片昏暗,从早上一直到傍晚都消散不去,(使人)颠倒迷乱、沉醉昏沉,这些都是成都才有的景象。踮起脚来想要望一望山林泉石 (的美景),无异于楚地与越地相隔一样,只是曾经在梦中才能见到的景象!
益州路的兵马铃辖种侯,在他的后花园修建了池塘、凉亭和台榭,种植了美丽的花朵,栽种了秀美的树木。馆阁像星星一样陈列,栏杆排列十分整齐有序,在喧哗热闹的街市之中,却有着这样清澈的水流和翠绿的树木,冷落寂寥而又傲视世俗的舒适之地。把喧闹变成寂静,把繁忙变成悠闲,改变他原本难以做到的事情,从而达到了原来无法达到的地步,这难道不令人感到诧异吗?一个陈旧的池塘,(因为)泉眼堵塞,(池塘)干涸成了干枯的泥巴地。
偶然有一个新的泉眼破池出来,随泉水流出的方向疏导它,于是原来的泉水也继续流出,泉水涌出流散几乎要溢出岸边,顺着池塘在北边筑造了一个厅堂,在厅堂两边又盖了小屋把厅堂夹在中间。池塘的南边 是一个小亭子,池塘的东边是一个大亭子,池塘的南 边还是两个亭子,分别在东面和西面相望。在两个泉水的北边,有数十株老柏树,巨大的树干屹立(在那里)。西边顺着墙造了一座假山,名为五峰,假山下的洞名为五峰洞。山前是一个楼阁,水环绕着楼阁,好像在真正的山间一样。
于是,来这里游览的人,舍弃车马走入门口,那尘俗的面容就好像被风卷去了一样。俯视清澈的泉水,玩弄水中的明月,看着高高的层层山峦,禽鸟杂乱的叫声使人感到愉快,仿佛清风和露水充满着这个世界,烟霞和云彩布满了衣裳。主人和宾客互相对视,仰天大笑,(仿佛)不知道自己身处繁华的成都城中。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BD.正确。
C.有误,句意:馆阁像星星一样陈列。星,名词作状语,像星星一样。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易,改变;兹,这。句意为:改变它原本难以做到的事情,从而达到了原来无法达到的地步,这难道不令人感到诧异吗?
②中重点词语有:是,这;舍,舍弃。句意为:在这时,来这里游览的人,舍弃车马走入门口,那尘俗的面容就好像被风卷去了一样。
(3)本题考查写法分析。这篇文章,先说明山林之美的本质特点,再写成都的繁华富丽,才引出描写对象——钤辖厅东园记。作者运用烘托和对比来彰显钤辖厅东园记的自然之美,表现了园子的主人在繁华都是中憩于自然的隐士情怀。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
(1)C
(2)①改变它原本难以做到的事情,从而达到了原来无法达到的地步,这难道不令人感到诧异吗?
②在这时,来这里游览的人,舍弃车马走入门口,那尘俗的面容就好像被风卷去了一样。
(3)①写山林是为了表明真正的自然乐趣在人迹罕至的地方;②写成都是为了表明成都的热闹繁华(与自然之乐无关);③写山林为写东园形成正面烘托,写成都为写东园形成对比;④作者意在表现种侯能在繁华之地开辟出一方真正有自然乐趣的地方,衬托出种侯大隐隐于市的情操。
【点评】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
七、名著阅读(共4分)
10.(4分)《水浒传》中有很多围绕“智勇”展开的情节,请根据提示将图中内容补充完整,并对这些好汉进行评价。
【考点】《水浒传》;名著人物;名著情节;名著评价.
【答案】①醉打蒋门神
②燕青
③智稳插翅虎
④有勇有谋、智勇双全、侠肝义胆、爱憎分明。
【分析】《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108条梁山好汉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描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揭露了封建朝廷的腐败和官吏豪绅的罪恶,热情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为,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解答】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和情节。联系《水浒传》相关内容可知,和武松相关的情节:景阳冈打虎、血溅鸳鸯楼、醉打蒋门神等;“智扑擎天柱”的是燕青;和朱仝相关的情节:智稳插翅虎、私放晁盖。这些好汉都体现了有勇有谋、智勇双全、侠肝义胆、爱憎分明的特点。
答案:
①醉打蒋门神
②燕青
③智稳插翅虎
④有勇有谋、智勇双全、侠肝义胆、爱憎分明。
【点评】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八、现代文阅读(共18分)
11.(18分)阅读回答问题。
鸟和冰山
曹文轩
这一年,寒流提前了,并且来得特别迅猛。一群大鸟,不分日夜,从北方飞向南方的家乡。
海上有座冰山,阳光下,光芒四射,像一颗巨大的钻石。大鸟被迷住了,迅速飞了下去。其他大鸟纷纷向它呼唤,催它赶路,可它还是一个劲地飞向了冰山。
越靠近冰山,大鸟越觉得冰山迷人,它绕着冰山飞了两圈后,落在了冰山上。在冰山的光芒里,它痴迷地呆了好一阵,才突然想起它还要向南方飞去。
可是,它却再也飞不起来了,它的双脚被冻住了。它拼命扇动双翅,挣扎了很久很久,到底也没有再能飞上天空。它耷拉着翅膀,无奈地看向南方,不住地喊叫,听上去像在哭泣。
等大鸟慢慢平静下来后,它发现本来向北漂的冰山,却在向南方漂。它心里满是疑惑:“你为什么向南方漂去?”
冰山与海水相碰,发出声:真对不起,我把你冻住了。我要把你送回南方。
“那可不行,海水越来越暖,你会融化的!”
“可我如果向北漂,你就永远也不能飞向天空了。”
不分白天黑夜,冰山不顾一切地漂向南方,不管大鸟怎样阻止它。
明亮的月光下,一艘大轮船经过。许多人拥到甲板上,观看着美丽的冰山,不住地赞叹着:“真漂亮!”
有人发现了冰山漂去的方向,感到很惋惜:“它在向南漂去,这样,过不了多久,就要化掉的呀!”
大鸟几乎是在恳求冰山了:“停下吧,停下吧!”它又拼命地扇动翅膀,想赶快飞起来,但还是失败了。
冰山以更快的速度向南方漂去。
一群海豹游了过来,对冰山说:“不能向南,你会化掉的,赶紧回头吧!”冰山依旧向南方漂去。
海水越来越暖,冰山的底部在不住地融化。
大鸟哭了起来:“你赶紧往回漂吧,往回漂吧!”“快,快回到我身上来!”冰山一动不动地停在大鸟的身边。“不,不!”大鸟扇了几下翅膀,却根本飞不起来。
冰山在不住地融化,“我一定要送你回到你的家乡!”冰山坚定地说。
大鸟只好爬到冰山上。冰山猛烈撞击海浪,一些小鱼被海浪冲到了冰山上,大鸟有了食物,气力在一点一点地恢复。
大鸟终于又飞上了天。它绕着冰山一边飞,一边焦急地对冰山说:“你快点回去吧,你快点回去吧!”
可是,冰山再也回不去了。两股洋流形成旋涡,困住了它。
海水越来越暖,冰山在不住地融化。
大鸟不肯飞走,日夜守着冰山。
冰山的声音越来越微弱:“你飞走吧,飞走吧!”
“不!”大鸟在空中呼叫着。
冰山还剩花生米那么大,但依然闪着钻石般的光芒。
大鸟绕着它,飞行了数圈之后,向水面一伸脑袋,用嘴巴衔住了它,将它吞进肚里,急速升向高空,向着南方,向着家乡不住地飞去……
(1)情节是由有因果关系的事件组成,请分析本文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补写两例。
示例:大鸟因为被冰山迷住而飞向冰山,导致脚被冻住。
① 冰山因为自己冻住了大鸟,所以执意要送大鸟回南方。
② 冰山因为执意要送大鸟回南方,所以融化了。
(2)语文学习小组对“小说中的语句”板块进行了研究,请完成下列小题。
①文中划线句子表意丰富,韵味深沉。请结合全文分析其含义。
冰山还剩花生米那么大,但依然闪着钻石般的光芒。
②重复中有变化是童话作品的特色。请结合文章划线句,概述这篇文章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选文是一个绘本故事改编而来。如果要为下面这段文字绘制一幅插图,该如何设计?请从画面布局,细节呈现等方面进行说明。
明亮的月光下,一艘大轮船经过。许多人拥到甲板上,观看着美丽的冰山,不住地赞叹着:“真漂亮!”
(4)有读者为本文补写了如下结尾,你觉得好不好?试作简要分析。
第二年,大鸟迫不及待地往北飞,往最寒冷的地方飞去。它从口中吐出了一滴水,那滴水在落到海面时,结成了一粒冰。大鸟在空中一直盘旋,一圈又一圈。
海面上的那粒冰也越来越大,终于又形成了一座冰山。
冰山复活了,它惊喜地仰望着在空中盘旋的大鸟。大鸟也在空中盘旋着,欢快地向着冰山鸣叫……
【考点】内容理解概括;开放探究;图(表)文转换;词句理解赏析.
【答案】(1)示例一:冰山因为自己冻住了大鸟,所以执意要送大鸟回南方。
示例二:冰山因为执意要送大鸟回南方,所以融化了。
示例三:冰山因为想送大鸟回家,不断向南,所以融化了。
示例四:冰山因为想要大鸟有食物吃,所以猛烈地撞击海浪。
示例五:大鸟因为不想冰山被彻底融化,所以将它吞进肚里,飞向南方。
示例六:大鸟因为担心冰山融化,所以不断恳求它停下。
(2)①表层含义:冰山尽管被融得很小了,但依然反射出光芒;深层含义:冰山为了他人甘于自我牺牲,其精神品质像钻石般纯洁、可爱。
②这四句话都是在重复大鸟劝返冰山,但其中大鸟的感情是有变化的,从恳求到伤心到焦急,越发强烈;这样写更能体现冰山的舍己为人/执着/大鸟的感恩之情/大鸟和冰山的情感在不断加深,使情节更为清晰且富有变化。
(3)画面布局:画面主体是美丽高大的冰山,陪衬是轮船甲板一角及观看赞赏的人们;细节呈现:冰山一角细节描绘冻住的大鸟及它焦急担忧的表情,与甲板上人们惊喜赞叹表情形成对比。
(4)示例一:我觉得补写的结尾好。这一结尾写了大鸟帮助冰山复活,与上文它吞下冰山的情节形成呼应;升华主旨,突出了大鸟的感恩图报/爱的付出与回馈等主题,想象丰富/结局圆满(体现温馨美)。
示例二:我觉得补写的结尾不好。原结尾停留在大鸟吞下冰山,飞向家乡。表现了大鸟对冰山的不舍、感恩。有悲剧色彩,突出了冰山舍己为人的美好形象(或:突出主旨,赞美了冰山的舍 己为人。)更震撼人心,使读者回味无穷。而增补的结局写第二年冰山复活了,淡化了冰山 牺牲自己的悲剧感,使故事的震撼感大打折扣。
【分析】本文记叙了大鸟因被冰山而飞向冰山,导致脚被冻住;冰山因为自己冻住了大鸟,所以执意要送大鸟回南方;冰山因为执意要送大鸟回南方,所以融化了等内容。文章赞美了冰山舍己为人、有责任感、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分析。能分析本文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补写两例,内容合理即可。示例:结合“冰山与海水相碰,发出声音:‘真的对不起,我把你冻住了。我要把你送回南方’”可以看出,因为冰山冻住了大鸟,想送它回南方,所以向南漂去。结合“可是,大鸟很快掉进了海水里。它好几天没吃东西,已经没有一丝力气”“大鸟只好爬到冰山上。冰山猛烈撞击海浪,一些小鱼被海浪冲到了冰山上,大鸟有了食物,气动在一点一点地恢复”可以看出,大鸟被冻住的时间太久,没有力气起飞,所以还需要停留在冰山上,补充能量。结合“大鸟不肯飞走,日夜守着冰山”“大鸟绕着它,飞行了数圈之后,向水面一伸脑袋,用嘴巴衔住了它,将吞进肚里,急速升向高空,向着南方,向着家乡不住地飞去……”可以看出,大鸟不肯飞走,所以才能够等到冰山只有花生米那样大,可以吞下去。
(2)①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理解。结合“海上有一座冰山,阳光下,光芒四射,像一颗巨大的钻石”可以看出,冰山虽然很小了,但表面依然光芒四射,像钻石一样美丽;结合“可我如果向北漂,你就永远也不能飞向天空了”“不分白天黑夜,冰山不顾一切地漂向南方,不管大鸟怎样阻止它”“钻石”的特点可以看出,冰山为了他人而甘于牺牲自我,它的精神放射着耀眼的光芒,像钻石一样夺目。
②本题考查文章写作手法分析。结合“冰山与海水相碰,发出声音:‘真的对不起,我把你冻住了。我要把你送回南方’”“那可不行,海水越来越近,你会融化的”可以看出,第一次相劝是因为大鸟感动于冰山的自我牺牲,不想看见它融化,直言相劝;结合“大鸟几乎是在恳求冰山了”可以看出,第二次相劝是恳求着劝,让冰山停止南漂;结合“大鸟哭了起来”可以看出,第三次相劝是哭着劝的,因为大鸟看到了冰山的自我牺牲;结合“大鸟终于又飞上了天。它绕着冰山一边飞,一边焦急地对冰山说”可以看出,第四次相劝是焦急地劝,因为它看到了冰山已经牺牲得太多了。四次相劝,语气一次比一次强烈,情绪变化越来越大,对冰山的担忧也越来越重,更能体现出冰山送大鸟回家的执着与坚定;语言上富有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情节更曲折有致,更有吸引力。
(3)本题考查画面设计与语言表达。结合句中“月光”“大轮船”“许多人”“冰山”等可以确定画面中要有冰山、轮船、游客、月亮;结合题目“鸟和冰山”可知,故事的主人公是鸟和冰山,因此,在图画中应突出冰山的主体地位,是近景;结合“海上有一座冰山,阳光下,光芒四射,像一颗巨大的钻石”可以确定,冰山要画得晶莹璀璨;背景是高挂空中的月亮;一侧是大轮船,甲板上的游客指着冰山,说出“真漂亮”的赞叹之语。
(4)本题考查结尾分析。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结合“大鸟迫不及待地往北飞”“大鸟在空中一直盘旋,一圈又一圈”和“冰山复活了,它惊喜地仰望着在空中盘旋的大鸟。鸠也在空中盘旋着,欢快地向着冰山鸣叫”可以看出,这个结尾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大鸟重新制造冰山,表现了大鸟的知恩图报,给人以思想上的教育;结局圆满,满足了读者尤其是小朋友的阅读期望,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引导。但也正是喜悦性的直白结尾,缺少了思想上的震撼力,不能给人留下广阔的遐想空间。
答案:
(1)示例一:冰山因为自己冻住了大鸟,所以执意要送大鸟回南方。
示例二:冰山因为执意要送大鸟回南方,所以融化了。
示例三:冰山因为想送大鸟回家,不断向南,所以融化了。
示例四:冰山因为想要大鸟有食物吃,所以猛烈地撞击海浪。
示例五:大鸟因为不想冰山被彻底融化,所以将它吞进肚里,飞向南方。
示例六:大鸟因为担心冰山融化,所以不断恳求它停下。
(2)①表层含义:冰山尽管被融得很小了,但依然反射出光芒;深层含义:冰山为了他人甘于自我牺牲,其精神品质像钻石般纯洁、可爱。
②这四句话都是在重复大鸟劝返冰山,但其中大鸟的感情是有变化的,从恳求到伤心到焦急,越发强烈;这样写更能体现冰山的舍己为人/执着/大鸟的感恩之情/大鸟和冰山的情感在不断加深,使情节更为清晰且富有变化。
(3)画面布局:画面主体是美丽高大的冰山,陪衬是轮船甲板一角及观看赞赏的人们;细节呈现:冰山一角细节描绘冻住的大鸟及它焦急担忧的表情,与甲板上人们惊喜赞叹表情形成对比。
(4)示例一:我觉得补写的结尾好。这一结尾写了大鸟帮助冰山复活,与上文它吞下冰山的情节形成呼应;升华主旨,突出了大鸟的感恩图报/爱的付出与回馈等主题,想象丰富/结局圆满(体现温馨美)。
示例二:我觉得补写的结尾不好。原结尾停留在大鸟吞下冰山,飞向家乡。表现了大鸟对冰山的不舍、感恩。有悲剧色彩,突出了冰山舍己为人的美好形象(或:突出主旨,赞美了冰山的舍 己为人。)更震撼人心,使读者回味无穷。而增补的结局写第二年冰山复活了,淡化了冰山 牺牲自己的悲剧感,使故事的震撼感大打折扣。
【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九、语言运用(共12分)
12.(12分)2023年11月28日,新建四川成都至青海西宁铁路青白江东至镇江关段正式通车运营。这一天,川西北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在四川首条高原、高寒铁路线上开动车有多难。阅读下列材料,概括其难在哪里。
材料一:
该路段持续坡度在17.8‰,通俗来说,就是动车要在1公里内向上爬行17.8米,将近6层楼的高度。这一坡度虽然不及成贵高铁30‰的最大坡度,但是难度在于爬坡里程更长,有上百公里。在连续爬坡的线路上开行动车,司机首先要应对的就是防溜和车轮空转滑行。
材料二:
穿山而行,这造就了川青铁路的一大特点,隧道比极高。其中,山区路段隧道比达到96%。换算成具体里程,从安州到镇江关有130公里的连续隧道。虽然有照明,隧道里还是比较暗的,司机瞭望视线不是很好。隧道是相对密闭的空间,又在高原地区,内部气压强,对司机身体、心理都会产生一定影响。
材料三:
川青铁路是客货混跑线路,和只跑客车的线路有一定区别。最明显的区别体现在它的车站和规范站台长度不一,高川站和镇江关站这两个车站的站台长度只有230米,而规范站台长度是450米左右。230米仅能停下一列单组动车组,对司机制动、停靠等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材料四:
马上就要入冬了,线路一开通就要应对冰雪凝冻天气的考验。”不仅如此,路线穿越了龙门山、岷山、西秦岭等众多山脉,跨越涪江、岷江、嘉陵江三大水系,路线路两边有很多滑坡之后的山体,地质环境复杂,会对司机驾驶带来一定的影响。
(2)联系全文,将空缺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九寨沟、黄龙等阿坝州著名旅游景区,正快速进入成都平原两小时旅游圈。坐上高铁,一路向西北,海拔带来的每站风景变换, 真是一站一幅画 !这里有什邡站,它与山区茂县毗邻,既有成都平原的一马平川, 又有龙门山的参差巍峨 ;这里有茂县站,这儿悬崖壁立、 河谷深邃/苍绿 ,“有峭峰插汉多阴谷”之称。这里有号称小九寨的松坪沟,三沟九海十四景,春揽山花夏戏水, 秋舞红叶冬赏雪 ,四季都藏着一种令人意外的惊艳。还有松州古城、九顶山、松潘等太多好地方,让人期待!
(3)为庆祝在青藏高原上的阿坝州迈入动车时代,阿坝州文化和旅游局特向市民征集宣传语,你觉得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A.熊猫列车,带您一路向西!
B.一方净土,让您一路心动!
C.巴蜀奇观,国之明珠。
【考点】内容理解概括;情境补写;综合性学习.
【答案】见解答。
【分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材料一“该路段持续坡度在17.8‰,通俗来说,就是动车要在1公里内向上爬行17.8米,将近6层楼的高度。这一坡度虽然不及成贵高铁30‰的最大坡度,但是难度在于爬坡里程更长,有上百公里。在连续爬坡的线路上开行动车,司机首先要应对的就是防溜和车轮空转滑行”,可概括为:百公里连续爬坡。
根据材料二“穿山而行,这造就了川青铁路的一大特点——隧道比极高。其中,山区路段隧道比达到96%。换算成具体里程,从安州到镇江关有约130公里的连续隧道。虽然有照明,隧道里还是比较暗的,司机瞭望视线不是很好。隧道是相对密闭的空间,又在高原地区,内部气压比较强,对司机身体、心理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可概括为:连续百公里穿行隧道。
根据材料三“川青铁路是客货混跑线路,和只跑客车的线路有一定区别。最明显的区别体现在它的车站和规范站台长度不一,高川站和镇江关站这两个车站的站台长度只有230米,而规范站台长度是450米左右。230米仅能停下一列单组动车组,对司机制动、停靠等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概括为:230米超短站台造成的控车风险。
材料4:马上就要入冬了,线路一开通就要应对冰雪凝冻天气的考验。”不仅如此,路线穿越了龙门山、岷山、西秦岭等众多山脉,跨越涪江、岷江、嘉陵江三大水系,路线路两边有很多滑坡之后的山体,地质环境复杂,会对司机驾驶带来一定的影响”,可概括为:气候和地质环境复杂。
(2)本题考查情景补写。
根据“九寨沟、黄龙等阿坝州著名旅游景区,正快速进入成都平原两小时旅游圈。坐上高铁,一路向西北,海拔带来的每站风景变换”,可补写为:真是一站一幅画!
根据“这里有什邡站,它与山区茂县毗邻,既有成都平原的一马平川”,结合什邡站龙门山势特点,可补写为:又有龙门山的参差巍峨;
根据“这里有茂县站,这儿悬崖壁立”和茂县站的特点,可补写为:河谷深邃/苍绿;
根据“‘有峭峰插汉多阴谷’之称。这里有号称小九寨的松坪沟,三沟九海十四景,春揽山花夏戏水”,可补写为:秋舞红叶冬赏雪;
(3)本题考查宣传标语。
根据“在青藏高原上的阿坝州迈入动车时代”的特点可知,“一方净土,让您一路心动”最合适,该句既写出阿坝州的特点净土,一路写出这条动车线路,心动是这一路的众多旅游区都具特色。“熊猫列车,带您一路向西”和“巴蜀奇观,国之明珠”都只突出了开通动车这一点,没有突出阿坝州的独特景观。
故选:B。
【解答】答案:
(1)百公里连续爬坡;连续百公里穿行隧道;230米超短站台造成的控车风险;气候和地质环境复杂。
(2)真是一站一幅画 又有龙门山的参差巍峨 河谷深邃/苍绿 秋舞红叶冬赏雪
(3)B
【点评】解答综合性学习问题,关键在于平时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养成从生活中随时随地学习语文的习惯,在语言的运用中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③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
⑤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⑥处处志之
⑦闻之,欣然规往
⑧前人之述备矣
⑨或异二者之为
①表现手法多样
②句式骈散结合
③叙述议论并重
④表达作者理想
⑤语言素雅冲淡
⑥后世影响深远
人物
情节
评价
武松
由此可见,这些好汉都体现了 的特点。
鲁达
拳打镇关西
智扑擎天柱
朱仝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③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
⑤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⑥处处志之
⑦闻之,欣然规往
⑧前人之述备矣
⑨或异二者之为
①表现手法多样
②句式骈散结合
③叙述议论并重
④表达作者理想
⑤语言素雅冲淡
⑥后世影响深远
人物
情节
评价
武松
醉打蒋门神
由此可见,这些好汉都体现了 有勇有谋、智勇双全、侠肝义胆、爱憎分明 的特点。
鲁达
拳打镇关西
燕青
智扑擎天柱
朱仝
智稳插翅虎
2024年四川省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中考语文一诊试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4年四川省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中考语文一诊试卷全解全析,共32页。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8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半期质量监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七中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半期质量监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