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使至塞上》ppt 课件 0 次下载
- 13《野望》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13课《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第13课《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13《使至塞上》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黄鹤楼课文ppt课件
展开位于湖南岳阳,以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而名闻天下。
位于江西南昌,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著名。
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毁;1985 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昔日的黄鹤楼有“天下绝景”之称,今日的黄鹤楼更雄伟、壮丽。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1700多年来, 屡建屡毁,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
《黄鹤楼》 崔颢
1.了解诗歌中的神话传说。2.学习通过神话传说和景物描绘,抒发内心情感的表达手法。3.正确理解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崔颢(hà)(?—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诗集》。现存诗仅《全唐诗》收录的四十二首。
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发,创作了这首诗。
黄鹤楼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听朗读,并有感情地自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晴天从黄鹤楼遥望对岸的原野,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木茂盛。太阳将要落山,故乡在何处?眼前只见雾霭笼罩江面,使人发愁。
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去,这里只剩下了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再返回,千百年来只有白云在此飘荡。
1.诗人登上黄鹤楼,极目远望,看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诗人描绘这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已驾鹤远去,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铺垫。
2.本诗的5、6句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变化,这两句诗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五、六句描写登楼所见实景,意思是:晴天从黄鹤楼遥望对岸的原野,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木茂盛。汉阳与黄鹤楼隔江相望,所以景物历历在目,鹦鹉洲在汉阳西南长江之中,因此这两句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为下文抒发思乡之情做铺垫。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愁”字,请说说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然的忧思之情。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描写了在黄鹤楼俯视长江两岸所见景色。通过泛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于是抚今追昔,抒发了孤寂的思乡之情。
1.崔颢在《黄鹤楼》中,驰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景色的诗句是: 。2.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感慨的诗句是: 。 3.《黄鹤楼》中能够表达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之情的诗句是: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黄鹤楼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黄鹤楼授课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美丽的传说,诗词中的黄鹤楼,学习目标,再读理解内容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黄鹤楼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黄鹤楼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黄鹤楼,唐崔颢,七言律诗,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的地理位置,黄鹤楼故事,崔颢与黄鹤楼,李白搁笔,李白的黄鹤楼情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黄鹤楼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黄鹤楼教学ppt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黄鹤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