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_孟子_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676335/0-171446334534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3课《_孟子_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676335/0-171446334541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3课《_孟子_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676335/0-171446334542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3课《_孟子_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676335/0-1714463345444/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3课《_孟子_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676335/0-1714463345472/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3课《_孟子_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676335/0-171446334550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3课《_孟子_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676335/0-1714463345515/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3课《_孟子_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676335/0-1714463345532/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 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课件 课件 2 次下载
- 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第23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第23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第23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课堂教学ppt课件
展开“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从古至今,关于大丈夫,有很多不同的言论。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呢?
今天让我们继续与孟子“交谈”看一看他认为什么样的人是大丈夫
1.疏通文意,积累常用的文学常识以及文言现象。(重点)2.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重点)3.反复诵读,积累名句,体会孟子的说理特点。(难点)
在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是指一个独特的谋士群体,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张仪、公孙衍、苏秦、甘茂、司马错、乐毅、范雎、募泽、邹忌、毛遂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张仪,魏国安邑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早年入于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出山之后,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得到秦惠文王赏识,封为相国,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受封为武信君。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死后,秦武王继位。张仪失去宠信,出逃魏国,担任相国。公元前309年,张仪去世。
公孙衍,战国时期魏国阴晋人,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最初出仕魏国,后为秦惠文王所用为秦将,因替秦国收复河西,而受封大良造。后离秦,再仕魏国,首倡联合山东诸国共同抗秦。曾佩五国相印,名盛一时。后因合纵失败,加之不断卷入列国政争,而被魏国、韩国弃用。晚年,一说死于魏国政争,一说被秦武王尊为相邦,死于秦。
在和孟子交谈之前请你首先要读懂孟子的主张和内容才能和他有话可谈
1.诵读文章,揣摩文意。2.请小组相互合作,借助工具书、课内注释、上下文推断,疏通文意。直译意译相结合,注意特殊词语、重点句式。3.将不能解决的字词圈点勾画出来。 限制时长5分钟。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生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便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以教导;女儿出嫁时,母亲给以教导,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从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1)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丈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怒而诸侯惧 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安居而天下熄 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丈夫之冠也 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父命之 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往之女家 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道 真正,确实 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 的男子害怕停息 行冠礼 教导、训诲 去,到
(7)无违夫子 夫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以顺为正者 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居天下之广居 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与民由之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独行其道 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丈夫顺从 常法 住进(居住) 住宅,这里“广居”喻指“仁” 遵从 独自 走
(1)一怒而诸侯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顺为正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词,表顺承,就 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介词,把 动词,作为
往之女家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古义:有作为的人或男子。 今义:结婚后女子的配偶。
居天下之广居 ( )居天下之广居 ( )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得志,与民由之 ( )
行天下之大道 ( )妾妇之道也 ( )
名词,原则、行为准则。
动词的使动用法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使动用法,使……迷惑。
使动用法,使……改变。
使动用法,使……屈服。
5.特殊句式此之谓大丈夫。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细读课文,想一想: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丈夫?
1.景春心目中大丈夫的形象是怎样的?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
在孟子心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
面对景春的观点,孟子是如何反驳的?表现了他怎样的态度?
孟子用一个反问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也表现了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
2.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样做了以后,再抱着“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处世态度,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大丈夫。
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要求大丈夫也要具备仁、义、礼等方面的要求。
你如何理解“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孟子在说理时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孟子在说理时,用“妾妇之道”作比,运用类比论证,以出嫁女子顺从丈夫意志来类比公孙衍、张仪之流对君王意志的顺从、迎合,其实是在讽刺公孙衍、张仪在君王面前像妇人一样,没有任何原则。
理解了不同人的情感和态度,在朗读的时候你应该注意哪些点呢?
和同桌朗诵一遍试试看!
第一段:以一种肯定、赞叹并试图得到听话人认可的语气来读。第二段:反驳景春的观点,读出不屑、轻蔑和鄙视。提出何谓大丈夫,读得慷慨激昂、掷地有声。
我的“大丈夫”之道,对你们今天有怎样的启示呢?
畅所欲言:谈一谈孟子的“大丈夫”之道的现实意义。
例: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我们不能迷惑乱心;在危及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时候,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大家都说孟子以雄辩著称请你自读文章以小组为单位在3分钟之内反复朗读课文并举例
例:“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三句,采取排比的形式,气势磅礴、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三个“天下之”的反复,也将大丈夫精神的崇高性推到极致。
你总结的真不错,那你能否用你的气势读一遍文章呢?也可以尝试背诵。
孟子和你进行了讨论之后越发觉得你天资聪颖并再次邀请你明天和他讨论另一篇文章……
文章探讨了“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不被富贵、贫贱、威武等外部因素迷乱、动摇、屈服。
提出观点:大丈夫的标准
景春(问) → 大丈夫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反驳: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讽刺)
个人修养:讲仁德、守礼法、合道义责任担当:穷达有道处事原则:不迷乱、不动摇、不屈服
大抵松之为物,极地气不能移,历岁寒不为改,大类有道君子。顾当其始生,困蓬蒿,阨①牛羊,摧折于斧斤者,往往而是。惟托根深山大壑,苏之以风雨,照之以日月,笼之以轻烟薄雾而又饱饫雪霜,延历岁时,然后翠蕤②摩空,铁干拂汉,虬③掀鳞射,夭矫扶疏④,为故国伟观,良亦不易矣。爱松者,当何如珍护耶?(节选自《爱松说》,有删改)【注释】①阨(è):同“厄”,困苦,灾难,这里指受牛羊践踏。②蕤(ruí):草木茂盛的样子。③虬:古代传说中有角的小龙。④夭矫扶疏:夭矫,屈曲而有气势。扶疏,枝叶茂盛的样子。
(1)极地气不能移 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历岁寒不为改 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动用法,使……动摇 使动用法,使……改变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 《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 《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图文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作品简介,富贵不能淫,类比说理,个人修养,责任担当,处事原则,提出观点,分析论述,得出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教学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孟子像,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此之谓大丈夫,初识“大丈夫”,景春曰,孟子曰,品读“大丈夫”,体会下面句子的语气,追本探义,补充资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富贵不能淫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富贵不能淫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能够可以,听读翻译课文,梳理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感知课文要点,资料链接,分析文章主旨,分析论证手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12a1cfd0bb10cada2e3d82e093d90a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