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单元测试卷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检测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检测试卷 试卷 1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试卷 1 次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书写水平,基础积累,阅读能力,语言运用,写作能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书写水平(3分)
1.根据作文的汉字书写水平计分。(3分)
二、基础积累(13分)
2.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2分)
放眼水库,在两岸青山衬托之下,水平如镜,绿色晕染,真是我们追求向往的绿色水源,好似 xiān lù qióng jiāng① 一般,给人一种舒心,一种放心,一种开心!水面波光粼粼,金光闪闪……似与阳光 tiǎ dòu② 。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各种颜色的旗帜迎风飘扬,营造出赛场上紧张热烈的气氛。
B.我国政府有坚定的反腐决心,就算追溯到天涯海角,也要将腐败分子缉拿归案。
C.教室里鸦雀无声,没有人嬉戏说闹也没有人随意走动。
D.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虽然离我们甚远,但是其科学民主的精神就在身边。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5分)
(1)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荡胸生曾云, 。(杜甫《望岳》)
(3)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4)葱茏苍翠的树木给人无限生机,随风飘落的花瓣让人感动不已。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触景生情,用“ , ”表达了自己甘于奉献的精神。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
B.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
C.古代立后第日为春日社神(土地神)祈求丰收。
D.陈子昂,唐代文学家。《登函州苔歌》是其代表作。
三、阅读能力(36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下列名著片段中的“他”是( )(2分)
他没有受伤,站起来,走到那个可怜人身边,急忙把缠着的绳索割断,抱起这个可怜人,两脚使劲一蹬,浮出海面来。
我们三人跟着他上来。意外得救的人,转瞬间,都到了可怜人的小艇上。
他首先关心的事是要救活这个可怜人。我不知道他是否可以成功。我希望他可以成功,因为这个可怜人浸在水中的时间并不很久。但鲨鱼尾巴的打击可能是致命的重伤。
A.尼摩船长 B.采珠人 C .阿龙纳斯 D.尼德·兰
7.《海底两万里》蕴含广泛的知识,令人叹为观止。因此,有人说其作者凡尔纳不仅是一个科幻和探险小说家,还是一个精通多门学科的科学家。请你仿照示例,结合原著简要说明理由。(2分)
示例:他还是一名地理学家,书中不仅介绍了红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等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还介绍了岩浆溶洞的形成、火山岩和火山等地理知识。
(二)现代文阅读(17分)
信誉之花
小区的西北角,紧挨供热站的地方,有两间简易平房,每天早晨6点至8点,门口常会有十几个人排着队。干什么呢?买豆腐、豆浆的。
这就有点新鲜了。若说四五十年前城市里买豆制品需要排队,很正常,那时供应不足。可如今,寻常一块豆腐,让人家排队等着买,这豆腐得好成啥样?
别说,还真就有人把这个豆腐坊比喻成了一朵花--信誉之花。
老住户都记得,十九年前,这个小区刚刚建好,就有一对年轻夫妇背着行李拎着提包住了进来,租用了供热站废弃的一个材料仓库,月租一百五十元。偶然一天,小区里出现了一住腰扎围裙,胳膊上戴着套袖,衣着得体、落落大方的年轻媳妇,在小区里响亮地心喝着--卖豆腐!
她的出现,如一缕春风,荡漾在小区各个角落。【甲】
闲聚在楼头的大叔大妈富有生活经验且眼睛最尖,一眼就看出她卖的豆腐跟市面上的不同。那豆腐实而不老、嫩而不囊,上面有一层薄薄的黄色油脂,说明制作加工时。豆所有的营养成分都凝缩在豆腐里,让人看见就有想尝一口的欲望。于是,你买一块,买一块,各自拿回家“火力侦察”去了。一品,果然好,久违的口感,豆腐本真的味道。
豆腐好,卖豆腐的人亦好。爽快,嘴甜,大叔大妈、大哥大姐,凡是买豆腐的人,个个被她叫得心里甜滋滋的。没用多久,人和豆腐在小区都赢得了好声誉。【乙】
有热心善良的大妈给她出主意:闺女,你的豆腐这么好,不放添加剂,不揭豆腐皮,原汁原味,谁吃都觉得可口、放心。可你跟那些没有正味的豆腐卖一个价钱,太亏啊!得涨涨价,哪怕一块豆腐涨两毛钱。别人卖一元钱一块,你卖一元二角,优质优价,公平合理。
她听了嘿嘿一笑,说,谢谢大妈。涨价是要涨的,可现在不行。您想啊,我这豆腐才卖不到仨月。小区这么多人家,没尝过我家豆腐的多得是,若现在卖得比别人的责,谁还肯买我家的。我慢慢来,让越来越多的人不但知道我家豆腐好吃,还得让他们知道我家豆腐是怎样做出来的。
她们家的豆腐可以出来卖,而豆浆只在豆腐坊卖。这样一来,想喝豆浆的人只有到豆腐坊来买,顺便也就把她家制作豆腐的过程看了一遍。两口子要的就是这个参观率。【丙】
让人更看好更放心的还不止这些。聚在楼头休闲的大叔大妈还发现,每天下午三四点钟,总会有一辆农用三轮车停在豆腐坊门口。开车的人从车上吃力卸下几个装满水大塑料桶,然后再从屋里抱出几个装满豆腐渣的塑料袋,装上车,突突突,开走了。有好奇的大叔骑上摩托想看个究竟。出城来到郊区,大约走两三公里,拐进一个山沟,车在一个叫珍珠村的地方停了下来。大叔一看,什么都明白了。
原来小区里做豆腐那对年轻夫妻就是这个村的人。这个开农用车的是男人的表弟。自从表哥表嫂去城里开了豆腐坊,哥俩便有个口头协议:表弟每天负责从村里那口老井装五桶水运到豆腐坊;表哥把每天的豆腐渣无偿送给表弟。表弟用这些豆腐渣喂了几头本地品种的黑毛猪,还未长到百斤重,就被本村开农家宴山庄的老板看好,全部包收。
怪不得这豆腐、豆浆的味道与众不同,如此鲜美,原来用的是山里的井水。大叔大妇个个都是“小广告”,消息口口相传,不胫而走。没多长时间,不用走街串巷吆喝,豆腐功变得门庭若市。
陡然一天,豆腐涨价了。一块从一元钱涨到一元二角,一袋豆浆从五角钱涨到六角。奇怪的是顾客并没有因为涨价而减少,倒是不断增加,连外小区的人也来买。【丁】
豆腐坊火了。周围小区的居民少有不晓。
小两口倒是不温不火,淡定如初。每天一百五十斤豆子,重复着同一样式的劳动。顾客从豆腐坊进进出出,一天天数点着日子。表弟的农用三轮车在城乡之间往往返返运送着岁月,驮载着憧憬和希望。
人们看到的是,夫妻俩的生活渐渐有了变化。他们有了孩子,孩子一天天长大,入托、入学、住上了小区的取暖楼。
伴随着生活变化的还有涨价的豆腐。别人卖一元五角一块时,他家卖一元八角;别人卖二元一块时,他家卖二元五角-比别人卖得稍贵一些。可大家都买账,依旧顾客盈门,供不应求。
有人向夫妻俩建议:豆腐、豆浆在小区内外已经形成了品牌,可以扩大一下加工规模,增加人手,多创造些利润。两个人听了都直摇头。男人说,若往大了整,闹不好会砸饭碗的。女人连忙随着说,可不是咋的。这些年多亏邻居们的支持、帮衬、照顾,成全了这么个生意。让俺在城里买了楼,供孩子上了大学,老人也可以时不时从乡下来城里住几天,享享福,俺心里挺美的。俺两口子不是不想把这豆腐坊做大,是觉得没那本事。一旦大了就难免会走样,一走样就啥也不是了。这豆腐、豆浆若想好吃,不但豆子得好、得好、技术得好,最重要的人心得好。人心若不好,只盯着赚钱,什么坑人的事都干得出来。
近二十年光景,一切都在悄然变化。男人的背略微有些驼了。女人的眼角生出浅浅的皱纹。没变的是:春夏秋冬,凌晨3点,豆腐坊准时点亮的灯光;早餐时,那条排在门的长队;还有那辆往返于城乡来去都不空载的农用三轮车……
8.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3分)
去过豆腐坊的人得出一个共同结论:干净、卫生、传统工艺、货真价实。
A.甲 B.乙 C.丙 D.丁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每天早6点至8点,门口常会有十几个人排着队。干什么呢?买豆腐、豆浆的”运用倒叙的手法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她的出现,如一缕春风,荡漾在小区各个角落”运用比喻的手法,以“春风”作喻·形象地刻画了女摊主的美好形象,表达了对“她”的赞美。
C.本文用普通市民的视角去观察生活,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小商贩作为对象,故事平常却蕴含着美好,“变”和“不变”的对比彰显了人物的品质。
D.卖豆腐的夫妻一干就是二十年,男人的背“驼了”,女人的眼角也有了“皱纹”,这些细节描写突出了夫妻俩的艰辛,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
10.小说为什么以《信誉之花》为标题?请结合作品要分析。(4分)
父亲和那棵树
寇建斌
①父亲把香椿树锯倒了。
②先剃去枝权,再锯断树干。女儿云到家时,树已躺在地上。院子空出一片,枝叶散
落一地。云大喊:“爸,你怎么把树锯了?”父亲笑笑,不语,兀自打理着那已然不是树的木头。
③树是父亲小时候栽的,与父亲的年龄相仿。一开春,就会冒出一树嫩芽,散发出醇厚浓郁的香气,灌满院子,灌满屋子,溢到村里村外。
④到了谷雨这天,父亲就用绑了铁钩的竹竿摘香椿芽。云想爬到树杈上摘,父亲说树还小呢,撑不住。云想拿竹竿自己摘,父亲说小孩子手上没准呢,会把树弄疼的。云只能巴巴地抬着下巴看父亲摘。
⑤阳光均匀地洒满枝头,香椿树顶着一头灿烂,随风在春日里摇着。父亲很小心,扳住芽头,手腕轻轻一抖,一苗嫩芽就飘落下来。云举着两只小手赶紧去接,嫩芽浮在手掌里,晶莹透亮,比花儿还漂亮。云将嫩芽擎到鼻尖,眯起眼睛,细闻,感觉那香气立时钻进了自己的身体,充盈在心里,肺里,脑袋里。父亲摘,云捡,待那洒满金色阳光的嫩芽都到了箩筐里,云便把一箩筐阳光抱进屋里。
⑥这天的饭食里便有了云最爱吃的菜…-香椿炒鸡蛋。金黄色的鸡蛋,翠绿色的香椿,杂糅在一起,很好看,也很好吃。云便把这一天当作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
⑦香椿树很奇特,被剃光了头,就像理了发,很快又长出一茬嫩芽,接着又被剃一次之后的叶子不香不嫩了,才属于它。许是因为每年要贡献两茬叶子,香椿远比臭椿树长得慢。臭椿的叶子闻着臭,连猪羊都不吃,树千却光滑,不像香椿满身,伤疤般手裂,而正高大挺拔,站在香椿身旁,有种趾高气扬的傲慢。不过,论木质,臭椿松脆,不及香椿细密结实,难以派上用场。香椿站在矮处,并不仰视它,只安静地待在一隅,每年春天都奉出新生命的嫩芽。
⑧父亲剥去树皮,解了板,码好放起。次年开春,把锛、凿、刨、斧、锯全套把式搬出来,开始在木板上打墨线,他在做一件家具。云问做什么,父亲仍笑笑,不语。
⑨父亲早年当木匠,手很巧,帮人打过许多家具。后来村里需要,当了民办教师,就没有时间了,家里至今连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他把全副心思都用在学生身上。云半夜醒来,常看到父亲如雕像般坐在桌前,整理教案,批改作业。父亲的辛劳并未给家里的生活带来多少变化,工资少得可怜,农活耽误得多,庄稼收成也不好,不待别人奚落,他就羞愧不已。只有在面对学生的毕业成绩单时,父亲才会露出开心的笑容。长期劳累加上营养不良,使他很早就患上了肺病,人佝偻成大虾,嗓子咳到嘶哑。云劝父亲去看病,好多人也劝,父亲只笑笑,说没事,依旧坚持上课,他一刻也放不下他的学生。
⑩父亲像雕琢工艺品一样,用他的香椿木做那件家具。按传统工艺,全部榫卯,不用一颗螺丝、铁钉。他做得很痴迷,也很吃力。谷雨这一天,家具终于做成了,是一张方桌。香椿木繁复细密的花纹清晰可见,那桌面美得像一幅画。家里人,邻居,还有村里的许多人都来看,无不赞叹。那天,父亲笑了,也永远地止住了咳嗽,笑容凝固在了他的脸上。
①又是谷雨,云坐在方桌前,看着那繁复细密的花纹,闻着从木纹里渗出的香气,想父亲的一生,想那棵香椿树,若有所悟。
(选自《中国青年作家报》,2021年5月25日,有删改)
11.本文中没有写到的一件事是( )(3分)
A.父亲锯倒了臭椿树 B.父亲用绑了铁钩的竹竿摘香椿芽。C.父亲坐在桌前整理教案,批改作业。 D.父亲做方桌。
12.写云坐在方桌前“想父亲的一生,想那棵香椿树,若有所悟”,她感悟到什么?请去写出两点,并结合选文简要分析。(4分)
(三)古代诗阅读(15分)
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窖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④焉。
(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实:充实,充满。
13.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竹子像贤人。
B.竹子本来就牢固,凭着牢固可以树立品德。
C.君子看见竹子正直的本性,就会想到处事正直、不偏不倚的人。
D.君子大多都会种上竹子作为他们庭院的观赏物
14.本文运用了 的写法,赞美了君子 的美德。(3分)
15.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则思中立不倚者 屠乃奔倚其下(蒲松龄《狼》)
B.故君子人多树之 水陆草木之花(周敦颐《爱莲说》)
C.夫如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刘禹锡《陋室铭》)
D.为庭实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与诸子登岘山①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②浅,天寒梦泽③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①岘(xiàn)山:在湖北襄阳。西晋名将羊祜曾镇守此地,他去世后,当地百姓建碑纪念他。②鱼梁:襄阳两水中的沙洲。③梦泽:即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16.下列诗歌表达的情感与本诗最接近的一首是( )(2分)
A.曹操《观沧海》 B.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C.王安石《登飞来峰》 D.杜甫《望岳》
17.诗人为何不把“天寒梦泽深”写为“天黑梦泽深”?请简要分析。(4分)
四、语言运用(8分)
18.某校研学小组七月初来贵阳开展研学旅行,住在贵阳某酒店,他们要去黔灵山公园游钟乳洞,去贵州省博物馆了解多彩贵州,夜宿某酒店。请为他们设计一天的合理行程。(4分)
活动内容:
行程安排:
19.下面是研学小组准备的出行锦囊,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携带学生证,可以享受门票优惠。
B.七月初贵阳天气多变,带雨伞防晒防雨。
C.准备相机、笔记本,制定好研学计划。
D.景区有野生动物,带食物喂猕猴。
20活动结束后,研学小组返校后,将于7月10日在学校礼堂二楼举行研学之旅总结报告会,研学小组委派你去邀请学校张校长参加,你将怎样邀请?(2分)
五、写作能力(40分)
21(2022·江苏南通中考)请以《激起心中的那股劲》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及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写出真情实感。
(3)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
(4)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学业水平测试
一、书写水平(3分)
1.根据作文的汉字书写水平计分。(3分)
二、基础积累(13分)
2.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2分)
放眼水库,在两岸青山衬托之下,水平如镜,绿色晕染,真是我们追求向往的绿色水源,好似 xiān lù qióng jiāng①仙露琼浆 一般,给人一种舒心,一种放心,一种开心!水面波光粼粼,金光闪闪……似与阳光 tiǎ dòu② 挑逗 。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 )(3分)
A.各种颜色的旗帜迎风飘扬,营造出赛场上紧张热烈的气氛。
B.我国政府有坚定的反腐决心,就算追溯到天涯海角,也要将腐败分子缉拿归案。
C.教室里鸦雀无声,没有人嬉戏说闹也没有人随意走动。
D.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虽然离我们甚远,但是其科学民主的精神就在身边。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5分)
(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3)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4)葱茏苍翠的树木给人无限生机,随风飘落的花瓣让人感动不已。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触景生情,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自己甘于奉献的精神。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3分)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
B.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
C.古代立后第日为春日社神(土地神)祈求丰收。
D.陈子昂,唐代文学家。《登函州苔歌》是其代表作。
三、阅读能力(36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下列名著片段中的“他”是( A )(2分)
他没有受伤,站起来,走到那个可怜人身边,急忙把缠着的绳索割断,抱起这个可怜人,两脚使劲一蹬,浮出海面来。
我们三人跟着他上来。意外得救的人,转瞬间,都到了可怜人的小艇上。
他首先关心的事是要救活这个可怜人。我不知道他是否可以成功。我希望他可以成功,因为这个可怜人浸在水中的时间并不很久。但鲨鱼尾巴的打击可能是致命的重伤。
A.尼摩船长 B.采珠人 C .阿龙纳斯 D.尼德·兰
7.《海底两万里》蕴含广泛的知识,令人叹为观止。因此,有人说其作者凡尔纳不仅是一个科幻和探险小说家,还是一个精通多门学科的科学家。请你仿照示例,结合原著简要说明理由。(2分)
示例:他还是一名地理学家,书中不仅介绍了红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等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还介绍了岩浆溶洞的形成、火山岩和火山等地理知识。
示例一:他还是一名动物学家。作者在书中介绍了哺乳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爬行动物等各种各样的动物以及他们的分类、习性、分布等知识。 示例二:他还是一名植物学家。在介绍海底世界的景物时,作者介绍了海底的墨角藻、球形藻、孔雀团扇藻等各种各样的海洋植物。
(二)现代文阅读(17分)
信誉之花
小区的西北角,紧挨供热站的地方,有两间简易平房,每天早晨6点至8点,门口常会有十几个人排着队。干什么呢?买豆腐、豆浆的。
这就有点新鲜了。若说四五十年前城市里买豆制品需要排队,很正常,那时供应不足。可如今,寻常一块豆腐,让人家排队等着买,这豆腐得好成啥样?
别说,还真就有人把这个豆腐坊比喻成了一朵花--信誉之花。
老住户都记得,十九年前,这个小区刚刚建好,就有一对年轻夫妇背着行李拎着提包住了进来,租用了供热站废弃的一个材料仓库,月租一百五十元。偶然一天,小区里出现了一住腰扎围裙,胳膊上戴着套袖,衣着得体、落落大方的年轻媳妇,在小区里响亮地心喝着--卖豆腐!
她的出现,如一缕春风,荡漾在小区各个角落。【甲】
闲聚在楼头的大叔大妈富有生活经验且眼睛最尖,一眼就看出她卖的豆腐跟市面上的不同。那豆腐实而不老、嫩而不囊,上面有一层薄薄的黄色油脂,说明制作加工时。豆所有的营养成分都凝缩在豆腐里,让人看见就有想尝一口的欲望。于是,你买一块,买一块,各自拿回家“火力侦察”去了。一品,果然好,久违的口感,豆腐本真的味道。
豆腐好,卖豆腐的人亦好。爽快,嘴甜,大叔大妈、大哥大姐,凡是买豆腐的人,个个被她叫得心里甜滋滋的。没用多久,人和豆腐在小区都赢得了好声誉。【乙】
有热心善良的大妈给她出主意:闺女,你的豆腐这么好,不放添加剂,不揭豆腐皮,原汁原味,谁吃都觉得可口、放心。可你跟那些没有正味的豆腐卖一个价钱,太亏啊!得涨涨价,哪怕一块豆腐涨两毛钱。别人卖一元钱一块,你卖一元二角,优质优价,公平合理。
她听了嘿嘿一笑,说,谢谢大妈。涨价是要涨的,可现在不行。您想啊,我这豆腐才
卖不到仨月。小区这么多人家,没尝过我家豆腐的多得是,若现在卖得比别人的责,谁还
肯买我家的。我慢慢来,让越来越多的人不但知道我家豆腐好吃,还得让他们知道我家
豆腐是怎样做出来的。
她们家的豆腐可以出来卖,而豆浆只在豆腐坊卖。这样一来,想喝豆浆的人只有到豆腐坊来买,顺便也就把她家制作豆腐的过程看了一遍。两口子要的就是这个参观率。【丙】
让人更看好更放心的还不止这些。聚在楼头休闲的大叔大妈还发现,每天下午三四点钟,总会有一辆农用三轮车停在豆腐坊门口。开车的人从车上吃力卸下几个装满水大塑料桶,然后再从屋里抱出几个装满豆腐渣的塑料袋,装上车,突突突,开走了。有好奇的大叔骑上摩托想看个究竟。出城来到郊区,大约走两三公里,拐进一个山沟,车在一个叫珍珠村的地方停了下来。大叔一看,什么都明白了。
原来小区里做豆腐那对年轻夫妻就是这个村的人。这个开农用车的是男人的表弟。自从表哥表嫂去城里开了豆腐坊,哥俩便有个口头协议:表弟每天负责从村里那口老井装五桶水运到豆腐坊;表哥把每天的豆腐渣无偿送给表弟。表弟用这些豆腐渣喂了几头本地品种的黑毛猪,还未长到百斤重,就被本村开农家宴山庄的老板看好,全部包收。
怪不得这豆腐、豆浆的味道与众不同,如此鲜美,原来用的是山里的井水。大叔大妇个个都是“小广告”,消息口口相传,不胫而走。没多长时间,不用走街串巷吆喝,豆腐功变得门庭若市。
陡然一天,豆腐涨价了。一块从一元钱涨到一元二角,一袋豆浆从五角钱涨到六角。奇怪的是顾客并没有因为涨价而减少,倒是不断增加,连外小区的人也来买。【丁】
豆腐坊火了。周围小区的居民少有不晓。
小两口倒是不温不火,淡定如初。每天一百五十斤豆子,重复着同一样式的劳动。顾客从豆腐坊进进出出,一天天数点着日子。表弟的农用三轮车在城乡之间往往返返运送着岁月,驮载着憧憬和希望。
人们看到的是,夫妻俩的生活渐渐有了变化。他们有了孩子,孩子一天天长大,入托、入学、住上了小区的取暖楼。
伴随着生活变化的还有涨价的豆腐。别人卖一元五角一块时,他家卖一元八角;别人卖二元一块时,他家卖二元五角-比别人卖得稍贵一些。可大家都买账,依旧顾客盈门,供不应求。
有人向夫妻俩建议:豆腐、豆浆在小区内外已经形成了品牌,可以扩大一下加工规模,增加人手,多创造些利润。两个人听了都直摇头。男人说,若往大了整,闹不好会砸饭碗的。女人连忙随着说,可不是咋的。这些年多亏邻居们的支持、帮衬、照顾,成全了这么个生意。让俺在城里买了楼,供孩子上了大学,老人也可以时不时从乡下来城里住几天,享享福,俺心里挺美的。俺两口子不是不想把这豆腐坊做大,是觉得没那本事。一旦大了就难免会走样,一走样就啥也不是了。这豆腐、豆浆若想好吃,不但豆子得好、得好、技术得好,最重要的人心得好。人心若不好,只盯着赚钱,什么坑人的事都干得出来。
近二十年光景,一切都在悄然变化。男人的背略微有些驼了。女人的眼角生出浅浅的皱纹。没变的是:春夏秋冬,凌晨3点,豆腐坊准时点亮的灯光;早餐时,那条排在门的长队;还有那辆往返于城乡来去都不空载的农用三轮车……
8.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C (3分)
去过豆腐坊的人得出一个共同结论:干净、卫生、传统工艺、货真价实。
A.甲 B.乙 C.丙 D.丁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文章开每天早6点至8点,门口常会有十几个人排着队。干什么呢?买豆腐、豆浆的”运用倒叙的手法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她的出现,如一缕春风,荡漾在小区各个角落”运用比喻的手法,以“春风”作喻·形象地刻画了女摊主的美好形象,表达了对“她”的赞美。
C.本文用普通市民的视角去观察生活,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小商贩作为对象,故事平常却蕴含着美好,“变”和“不变”的对比彰显了人物的品质。
D.卖豆腐的夫妻一干就是二十年,男人的背“驼了”,女人的眼角也有了“皱纹”,这些细节描写突出了夫妻俩的艰辛,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
10.小说为什么以《信誉之花》为标题?请结合作品要分析。(4分)
①文章的标题“信誉之花”是卖豆腐的夫妻优秀品质的象征,以此为题,表达了对他们的赞美之情;②全文围绕诚信卖豆腐展开,“信誉之花”是文章的线索;③“信誉”是社会一个永恒的话题,以“信誉之花”为题,表达了作者对“信誉之花”开满大地的期盼。
父亲和那棵树
寇建斌
①父亲把香椿树锯倒了。
②先剃去枝权,再锯断树干。女儿云到家时,树已躺在地上。院子空出一片,枝叶散
落一地。云大喊:“爸,你怎么把树锯了?”父亲笑笑,不语,兀自打理着那已然不是树的木头。
③树是父亲小时候栽的,与父亲的年龄相仿。一开春,就会冒出一树嫩芽,散发出醇厚浓郁的香气,灌满院子,灌满屋子,溢到村里村外。
④到了谷雨这天,父亲就用绑了铁钩的竹竿摘香椿芽。云想爬到树杈上摘,父亲说树还小呢,撑不住。云想拿竹竿自己摘,父亲说小孩子手上没准呢,会把树弄疼的。云只能巴巴地抬着下巴看父亲摘。
⑤阳光均匀地洒满枝头,香椿树顶着一头灿烂,随风在春日里摇着。父亲很小心,扳住芽头,手腕轻轻一抖,一苗嫩芽就飘落下来。云举着两只小手赶紧去接,嫩芽浮在手掌里,晶莹透亮,比花儿还漂亮。云将嫩芽擎到鼻尖,眯起眼睛,细闻,感觉那香气立时钻进了自己的身体,充盈在心里,肺里,脑袋里。父亲摘,云捡,待那洒满金色阳光的嫩芽都到了箩筐里,云便把一箩筐阳光抱进屋里。
⑥这天的饭食里便有了云最爱吃的菜…-香椿炒鸡蛋。金黄色的鸡蛋,翠绿色的香椿,杂糅在一起,很好看,也很好吃。云便把这一天当作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
⑦香椿树很奇特,被剃光了头,就像理了发,很快又长出一茬嫩芽,接着又被剃一次之后的叶子不香不嫩了,才属于它。许是因为每年要贡献两茬叶子,香椿远比臭椿树长得慢。臭椿的叶子闻着臭,连猪羊都不吃,树千却光滑,不像香椿满身,伤疤般手裂,而正高大挺拔,站在香椿身旁,有种趾高气扬的傲慢。不过,论木质,臭椿松脆,不及香椿细密结实,难以派上用场。香椿站在矮处,并不仰视它,只安静地待在一隅,每年春天都奉出新生命的嫩芽。
⑧父亲剥去树皮,解了板,码好放起。次年开春,把锛、凿、刨、斧、锯全套把式搬出来,开始在木板上打墨线,他在做一件家具。云问做什么,父亲仍笑笑,不语。
⑨父亲早年当木匠,手很巧,帮人打过许多家具。后来村里需要,当了民办教师,就没有时间了,家里至今连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他把全副心思都用在学生身上。云半夜醒来,常看到父亲如雕像般坐在桌前,整理教案,批改作业。父亲的辛劳并未给家里的生活带来多少变化,工资少得可怜,农活耽误得多,庄稼收成也不好,不待别人奚落,他就羞愧不已。只有在面对学生的毕业成绩单时,父亲才会露出开心的笑容。长期劳累加上营养不良,使他很早就患上了肺病,人佝偻成大虾,嗓子咳到嘶哑。云劝父亲去看病,好多人也劝,父亲只笑笑,说没事,依旧坚持上课,他一刻也放不下他的学生。
⑩父亲像雕琢工艺品一样,用他的香椿木做那件家具。按传统工艺,全部榫卯,不用一颗螺丝、铁钉。他做得很痴迷,也很吃力。谷雨这一天,家具终于做成了,是一张方桌。香椿木繁复细密的花纹清晰可见,那桌面美得像一幅画。家里人,邻居,还有村里的许多人都来看,无不赞叹。那天,父亲笑了,也永远地止住了咳嗽,笑容凝固在了他的脸上。
①又是谷雨,云坐在方桌前,看着那繁复细密的花纹,闻着从木纹里渗出的香气,想父亲的一生,想那棵香椿树,若有所悟。
(选自《中国青年作家报》,2021年5月25日,有删改)
11.本文中没有写到的一件事是( A )(3分)
A.父亲锯倒了臭椿树 B.父亲用绑了铁钩的竹竿摘香椿芽。
C.父亲坐在桌前整理教案,批改作业。 D.父亲做方桌。
12.写云坐在方桌前“想父亲的一生,想那棵香椿树,若有所悟”,她感悟到什么?请去写出两点,并结合选文简要分析。(4分)
①感悟到要像香椿树那样为后人留下芬芳;②感悟到要像父亲那样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有“香气”。香椿树一年两茬献出叶子,最后即使做成桌子,仍有“繁复细密的花纹”“渗出的香气”,由此感悟到做人要奉献,要为后人留下芬芳;父亲虽然是一个手巧的木匠,但因为放不下他的学生,他放弃了自己的职业,甘愿受贫,人生活得有价值,有意义。①
(三)古代诗阅读(15分)
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窖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④焉。
(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实:充实,充满。
13.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 )(3分)
A.竹子像贤人。
B.竹子本来就牢固,凭着牢固可以树立品德。
C.君子看见竹子正直的本性,就会想到处事正直、不偏不倚的人。
D.君子大多都会种上竹子作为他们庭院的观赏物
14.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法,赞美了君子 处事正直,为人虚心,有气节意志坚定(答出两点即可)的美德。(3分)
15.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D )(3分)
A.则思中立不倚者 屠乃奔倚其下(蒲松龄《狼》)
B.故君子人多树之 水陆草木之花(周敦颐《爱莲说》)
C.夫如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刘禹锡《陋室铭》)
D.为庭实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与诸子登岘山①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②浅,天寒梦泽③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①岘(xiàn)山:在湖北襄阳。西晋名将羊祜曾镇守此地,他去世后,当地百姓建碑纪念他。②鱼梁:襄阳两水中的沙洲。③梦泽:即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16.下列诗歌表达的情感与本诗最接近的一首是( B )(2分)
A.曹操《观沧海》 B.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C.王安石《登飞来峰》 D.杜甫《望岳》
17.诗人为何不把“天寒梦泽深”写为“天黑梦泽深”?请简要分析。(4分)
“天寒梦泽深”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诗人心情的伤感。
四、语言运用(8分)
18.某校研学小组七月初来贵阳开展研学旅行,住在贵阳某酒店,他们要去黔灵山公园游
钟乳洞,去贵州省博物馆了解多彩贵州,夜宿某酒店。请为他们设计一天的合理行程。(4分)
活动内容:去黔灵山公园游钟乳洞,去贵州省博物馆了解多彩贵州。
行程安排:早晨从酒店出发至黔灵山公园游钟乳洞,下午去贵州省博物馆了解多彩贵州结束后回到酒店。
19.下面是研学小组准备的出行锦囊,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D )(2分)
A.携带学生证,可以享受门票优惠。
B.七月初贵阳天气多变,带雨伞防晒防雨。
C.准备相机、笔记本,制定好研学计划。
D.景区有野生动物,带食物喂猕猴。
20活动结束后,研学小组返校后,将于7月10日在学校礼堂二楼举行研学之旅总结报
告会,研学小组委派你去邀请学校张校长参加,你将怎样邀请?(2分)
张校长,您好!我是研学小组的XXX,研学小组将于7月10日在学校礼堂二楼举行研学之旅总结报告会,想邀请您来参加,请问您有时间吗?
五、写作能力(40分)
21(2022·江苏南通中考)请以《激起心中的那股劲》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及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写出真情实感。
(3)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
(4)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暑假作业测试第五单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五单元过关检测卷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9页。
这是一份第五单元检测卷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