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教案(52份)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素养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当堂演练,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追求“止于至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教材P27“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1)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由这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
提示:写字的规范、做事的要求等。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言有物而行有格也。”你如何理解这两句话中的“格”?
提示:“格”是正确、形式、规矩的意思。
教师讲述:放飞梦想的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放纵、探险、自由、任性、哭闹,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我们要让青春有风格。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
二、探究新知
目标导学一:行己有耻
问题探究:思考:什么是“行己有耻”?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教师分析:“行己有耻”,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教师总结: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问题探究:阅读教材P28“探究与分享”:思考:(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2)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
教师分析:(1)还有纪律、规章、法律、道德等规则需要遵守。(2):我不赞同这一观点。古今中外的事实证明,弄虚作假的人早晚会被识破,不仅会失去已得到的东西,而且会遭到人们的鄙视。诚实的人也许会一时吃亏,但最终会得到人们的信任和尊重,获得应得的一切。对于个人,说谎欺骗是自欺欺人,会让人失去信誉,遭到良心的自我谴责,背上沉重的精神枷锁。
教师总结:“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材料展示:今天我们实行无人监考的考试方式考数学。老师发完卷子走了,刚开始大家都在认真做题。一会儿,我遇到一道难题怎么算也算不出来,看到邻座的同学已经做出来了,而老师又没在,我就想抄袭他的。我心里还是纠结“这是考试,不管老师在不在,都要遵守考试纪律”“上一次数学测试没有考好,跟妈妈保证过了这次一定考个好成绩,如果这道题写错了,又要让妈妈失望了”。
问题探究:请同学们出谋划策:“我”该怎么办?帮“我”出出主意。
教师分析:不看,不管有没有老师监考,我们都要遵守考试纪律。
教师总结:“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掌握增强自控力的方法和技巧:增强“我不要”的力量;增强“我想要”的力量;加强自我监控。
目标导学二:止于至善
问题探究:论一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选自《大学》 《大学》的主旨是什么?
教师分析:一个人的道德成长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他人,在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于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问题探究:怎样理解止于至善?
教师分析: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问题探究:阅读教材P30“阅读感悟”。思考:这段材料启示我们要做到“止于至善”应该做些什么?
教师分析: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问题探究:阅读教材P30“探究与分享”:思考: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你会怎么做?
教师分析:应看到童小勇同学的优点,鼓励他的行为,并向他学习。我会替童小勇感到高兴,并将童小勇作为我的榜样,向他学习。
教师总结:我们要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为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材料展示: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问题探究:思考并交流:(1)杨震身上体现了哪种优秀品质?(2)走进生活,三省吾身,谈谈你打算怎样做?
教师分析:(1)慎独,独自一人时,仍能严守道德准则。(2)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
教师总结:(“止于至善”的要求)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③通过自省和慎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端正自己的行为。
问题探究:阅读教材P31“探究与分享”。提问: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想一想:“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教师分析:在任何情境下都要做到“止于至善”,这是修身修德的根本。当这些德行具备之后,不但能发出道德的荣光,而且知道人生之路该怎样走,同时起到表率作用,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帮助自己的家人以至天下众人,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应该具备仁德、忠敬、孝恭、慈爱、诚信等品质。
教师总结: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三、课堂小结
踏着青春的节拍,感受青春的力量,带着对青春的探索,我们意气风发地奔向梦想的远方。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青春有格,只有“行己有耻”的青春才能证明并创造着我们的未来;只有知道法律底线,我们才能走得更稳、更远。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也是我们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板书设计】
【当堂演练】
1.孔子说:“行己有耻。”下列古语所表达的思想与“行己有耻”相一致的是( A )
A.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B.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C. 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
D. 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2.语文课堂上,老师在板书。小名同学趁同桌不注意,把他的笔记本拿走了。同桌在拿回自己的笔记本时,正好被老师发现,同桌受到了老师的严厉批评。事后,小名同学很愧疚,主动向老师说明了情况。小名同学的羞耻心表现在( D )
A. 有所为,有所不为B. 行动之中,监督自己
C. 行动之前,审查愿望 D. 行动之后,反思自己
3.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其中,“羞恶之心”告诉我们( A )
A. 闻过即改,知耻后勇B.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C. 仁者爱人,推己及人D. 见贤思齐,止于至善
4.“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有知耻之心,也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下列行为符合“行己有耻”要求的是( C )
①小风经常上课看小说,同桌提醒他也不听
②小卓在参观旅游景点时遵守秩序,排队买票
③小晶明确拒绝同桌考试时“传纸条”的请求
④小刚多次和同班同学一起逃课去网吧打游戏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
5.在一所中学的校园内有一块景观石,上面镌刻着“行己有耻”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时刻告诫同学们要( A )
①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②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③拒绝不良诱惑,增强自控力 ④歧视侮辱他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D. ②③④
6.(2023·云南中考)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这告诉我们( D )
A. 青春美好,没有烦恼B. 青春短暂,及时享乐
C. 青春飞扬,我行我素D. 青春有格,行己有耻
【课后反思】
本节课情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设多种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活跃起来,让他们畅所欲言。这节课设计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些陌生,理解困难。学生课堂上讨论不激烈,对于一些观点不能较好地说出自己的理解。对于国学知识知道得太少,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课程标准
1. 践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思想,能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具备迎接挑战的能力。(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2. 理解中华民族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齐治平的理想追求,锤炼高尚人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政治认同
1.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2.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要求。
道德修养
1.重视修身、自省、慎独,学会明辨是非。
2.学会辩证地看待青春,理性地对待青春。
3.能够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提升自己的个人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
法治观念
树立底线意识,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健全人格
1.明确“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和要求,学会辨别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2.学会“见贤思齐”,追求“至善”。
责任意识
知廉耻,懂荣辱,树立底线意识,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身边小事做起,形成良好的品质,做一个“止于至善”的人。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故事导入,学习目标,教学故事一,教学故事二,小组合作,知识梳理,课堂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教学设计,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