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生物学期中试题(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生物学期中试题(附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读图理解题,资料分析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 )
A.会用火B.两足直立行走
C.制造和使用工具D.创造原始艺术
2.下图是未被破坏的地层示意图,图中表示两个地层中曾发掘出物种A和物种B(A与B是各自地层中最高等的生物)的化石。下列关于物种A和物种B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 ②物种A比物种B结构简单 ③在Ⅰ地层中能找到物种A的化石 ④在Ⅱ地层中能找到物种B的化石 ⑤物种B的出现早于A ⑥物种B的出现晚于A
A.①③⑥B.①②⑥C.②④⑤D.①④⑤
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从生物学人类进化的角度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类和猿都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森林古猿
B.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能否直立行走
C.从化石可以看出,少女露西可能采用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
D.部分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与森林大量消失没有直接关系
4.人类进化发展的大致历程是( )
A.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B.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
C.南方古猿→能人→智人→直立人
D.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能人
5.下图表示四种动物的足印,请根据足印来判断哪种动物与狗的亲缘关系最远( )。
A.狐B.鹿C.猫D.无法判断
6.据科学家测定: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这个事例可以说明( )。
A.黑猩猩和人类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B.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
C.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远的亲缘关系
D.人类是由黑猩猩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
7.在人类进化的历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 )
A.直立行走B.使用工具C.产生语言D.形成社会
8.下图表示几类哺乳动物的起源情况,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原始哺乳动物为适应不同的环境而发生进化
B.生物通过定向的变异适应变化的环境
C.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在现存条件下,原始哺乳动物也可以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
9.下列动物属于营自由生活的扁形动物的是( )
A.血吸虫B.涡虫C.水母D.猪肉绦虫
10.如图是某些生物结构或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除③外,其他都有细胞结构,都属于真核细胞
B.①进行的是分裂生殖,③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C.④对污水净化有一定作用
D.①②④是由细胞直接构成的
11.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
B.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亲缘关系越近
C.动物和植物的分类都是以生理功能为主要依据
D.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科、目、属、种
12.下列属于晚成鸟的是( )
A.鸡B.鸭C.啄木鸟D.大雁
13.学习了动物的知识后,你会惊讶地发现有些动物“名不符实”,例如“蜗牛不是牛”“海马不是马”“鳄鱼不是鱼”“鲸鱼不是鱼”,它们分别属于( )
A.软体动物 鱼类 爬行动物 哺乳动物
B.甲壳动物 哺乳动物 爬行动物 鱼类
C.软体动物 哺乳动物 两栖动物 鱼类
D.爬行动物 鱼类 两栖动物 哺乳动物
14.蛔虫是常见的人体寄生虫,与其在肠道中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不包括( )
A.体表有角质层B.消化管结构简单
C.生殖能力强D.感觉器官发达
15.昆虫适应陆地生活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是( )
A.外骨骼B.皮肤C.角质层D.鳞片或甲
16.对两栖动物中的“两栖”含义的理解最正确的是( )
A.幼体成体均可生活在水中和陆地
B.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也可生活在水中
C.主要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
D.有时生活在水中,有时生活在陆地
17.下面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t)推移而发生的数量(n)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A.共生、捕食、竞争B.竞争、捕食、共生
C.竞争、共生、捕食D.捕食、竞争、共生
1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中“水暖”描述的是哪一环境因素对鸭生活的影响( )
A.竹子B.温度C.土壤D.阳光
19.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阳光→草→牛→虎B.鼠→蛇→鹰
C.鹰→蛇→青蛙→昆虫D.草→兔→鹰
20.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甲、乙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B.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21.下列微生物中,属于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是( )
A.蓝藻B.肺炎双球菌C.枯草杆菌D.蘑菇
22.以下诗文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对应的是( )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的变异现象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影响植物开花
23.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草盛豆苗稀
24.下列能够表示一条完整食物链的是( )
A.大鱼吃小鱼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虫子吃草,蛙吃虫子D.牛吃秸秆,鸭吃稻谷
25. 2020年初非洲暴发了特大蝗灾并向南亚蔓延,我国派出的“鸭子军团”参与灭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此处的食物链可以表示为蝗虫→鸭子
B.农田生态系统的成分较简单,其自动调节能力较差
C.如果农民在农田中喷洒农药DDT,那么鸭子体内积累的DDT比蝗虫多
D.非洲蝗灾向南亚蔓延的事实说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6.从生物进化的历程来看,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生物结构上是由简单到复杂,从生物生活环境上是由 到 ,从生物进化水平上是由 到 。
27.原生动物虽然结构简单,但都能完成全部的 功能;藻类都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能进行 ,是大气中 的重要来源。
2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生物与 之间,生物与 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
29.牛的胃中有一些细菌,它们帮助牛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牛为这些细菌提供了生存场所和食物,它们彼此依赖,共同生活在一起,这种现象叫 。
30.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 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
三、读图理解题(共10分)
31.读图理解:
如图是动、植物进化系统树中的一部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进化系统树”中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是 。动物界中的动物,鲸所属类群是其中 (填序号)代表的生物类群。
(2)蝗虫体表有坚韧的 ,不仅有保护作用,还能起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适于陆地生活。但它不能随虫体的生长而长大,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蝴蝶在“进化系统树”中属于 类型的生物。
(3)④类动物对水生环境的依赖性很强,其 过程必须在水中完成,其发育过程为 。
(4)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 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最常用的研究法是 。
四、资料分析题(共10分)
32.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 罗红霉素(ROX)是一种抗生素,其结构稳定不易被分解,在治疗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系统疾病中有广泛应用。有研究发现,水体中的ROX能刺激藻类生长,影响浮游动物水蚤的存活率。ROX及其代谢物能在以水蚤等为食的杂食性鱼类体内累积,导致鱼类生化功能紊乱,进而危害人类健康。
资料2 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多孔和空心结构,因其体积小、总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而且碳质材料性能稳定,不易与被吸附物发生反应而产生新的污染物,可用于清除水体中的抗生素。
(1)资料1涉及到的生物构成 条食物链,写出一条含水蚤的食物链 。
(2)ROX能治疗 引起的疾病。水体中若长期存在ROX,会对环境中微生物的进化方向起选择作用,导致微生物中 (选填“抗药性”或“无抗药性”)的个体所占比例增多。因此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 原则,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自然界中,很多生物结构具有和碳纳米管相似的某些特点,以适应其功能,请举出一个例子: 。
五、实验探究题(共10分)
33.为深入了解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对提高作物品质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某科研团队进行了如下研究。
(1)玉米和大豆的种子外都有果皮包被,属于 植物。玉米大豆间作应避免玉米对大豆过分遮蔽,使玉米和大豆都能充分进行 作用,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2)将玉米单作与间作模式各取120粒玉米籽粒,测定这些籽粒中淀粉、蛋白质、脂肪和赖氨酸的含量,取 值进行对比。结果如图2所示。据图2可知,间作玉米中淀粉、蛋白质、脂肪和赖氨酸的含量均 (填“高于”或“低于”)单作玉米中淀粉、蛋白质、脂肪和赖氨酸的含量。结果表明玉米大豆间作模式 (填“利于”或“不利于”)提升玉米品质。
(3)科研人员继续进行实验。将大豆单作与间作模式各取120粒大豆种子,测定这些种子中蛋白质、可溶性糖、粗脂肪和淀粉的含量。结果显示两种模式下大豆中以上物质的含量变化不大,优劣相抵。结果如图3所示。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4)锈病是玉米叶部的主要病害,这种病原菌对大豆不侵染。而大豆灰斑病的病原菌对玉米不致病,两者间作,可有效减轻或阻断这些病原菌的传播。由此可以看出两种作物间作可在增加产量的同时减少 用量,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六、综合应用题(共10分)
34.综合应用。
稻田养殖是一种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在稻田生态系统进行良性循环的生态养殖模式,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如图为稻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请分析回答:
(1)图中所表示的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 ,理由是: 。
(2)若稻田被有毒物质“汞”污染,图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原因 。
(3)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是 ,最长的食物链是 。
(4)图中小龙虾和青蛙的关系是 。鱼、虾游动、觅食有助于稻田活水、通气,促进水稻根系的 作用,从而利于水稻根系的生长发育。
(5)稻田养殖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减少农药使用量,原因是稻田养殖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进而提高了生态系统的 能力,利于抵抗外界干扰,保持自身相对稳定。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A
5.【答案】B
6.【答案】A
7.【答案】A
8.【答案】C
9.【答案】B
10.【答案】A
11.【答案】A
12.【答案】C
13.【答案】A
14.【答案】D
15.【答案】A
16.【答案】B
17.【答案】A
18.【答案】B
19.【答案】D
20.【答案】B
21.【答案】A
22.【答案】A
23.【答案】D
24.【答案】C
25.【答案】A
26.【答案】水生;陆生;低等;高等
27.【答案】生理(生命活动);光合作用;氧
28.【答案】生物;非生物物质、能量
29.【答案】共生
30.【答案】吃与被吃
31.【答案】(1)苔藓植物;②
(2)外骨骼;节肢动物
(3)生殖和发育;变态发育
(4)化石;比较法
32.【答案】(1)2;藻类→水蚤→杂食性鱼→人
(2)细菌;抗药性;合理用药或不滥用抗生素等
(3)植物根尖成熟区长有大量的根毛,增加吸水的表面积等
33.【答案】(1)被子;光合
(2)平均;高于;利于
(3)玉米大豆间作对提升大豆的品质效果不明显
(4)农药
34.【答案】(1)不是;缺少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2)青蛙;有害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3)食物链和食物网;水稻(或杂草)→稻螟虫→小龙虾→青蛙
(4)捕食和竞争;呼吸
(5)自动调节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深圳八年级下学期生物学期中试题(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贵州省八年级下学期生物学期中试题(附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广西八年级下学期生物学期中试题(附答案),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