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河南省安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二模文综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安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二模文综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甲玛乡在吐蕃王朝时期是王室大臣会盟、征战、兼并的活动中心,在吐蕃王朝之后的西藏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甲玛铜多金属矿是央企在藏最大投资项目,项目采用露天—地下联合开采方式,经多年开采,形成大量水土流失严重的边坡。其中,大量弃土、弃渣集中堆置形成的边坡为堆垫类裸露边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玛铜多金属矿投产对甲玛乡的意义是( )
A.促进文化遗产保护B.推动矿山机械产业快速发展
C.加快运输服务业发展D.改善大型野生动物生存环境
2.与江西的铜矿山相比,甲玛铜多金属矿开发的优势是( )
A.矿区含水率低,岩石较稳定B.对机械自动化要求较低
C.电机等设备工作效率较高D.生态环保压力相对较小
3.甲玛铜多金属矿堆垫类裸露边坡进行生态修复的最适宜措施是( )
A.构建多层挡土墙,阻断水土流失路径
B.覆土后播撒灌草种
C.将边坡弃土、弃渣转运至新的排土场
D.大量栽植攀缘植物
我国某县境内最高海拔2940米,海拔1050~2000米地区是聚落集中分布区,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没有聚落分布。该县的阿者科村和牛倮普村空间距离较近,且牛倮普村是从阿者科村分离后形成的新村落。两村均布局居中,上为林地下为梯田,梯田绵延极广,与其他村落的梯田相接,森林面积一般较小。如图为该县地形图,表为该县部分村落的气候资料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该县最可能位于( )
A.浙闽丘陵B.黄土高原C.云贵地区D.秦巴山地
5.牛倮普村从阿者科村分离的主要原因可能有( )
①躲避战争
②方便耕作
③人口增长
④减少灾害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某探险者穿越撒哈拉沙漠时,在日记中写道:开始晴空万里、骄阳如火,而后天空中传来一种奇怪的声音,高而不连续。响声之后,沙丘的顶峰开始活动,热空气把沙粒卷入高空,形成巨大的黄色沙柱,顶天立地,旋转不已。太阳由暗红到颜色消失。霎时,狂风大作,黄沙漫天。沙粒打在脸上,能刺破皮肤渗出血来,沙暴甚至把鸡蛋大的石头吹得满地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当地这种天气现象最易发生在( )
A.春季气温回升之时B.盛夏的午后
C.秋末草木枯黄之时D.隆冬寒潮来临前
7.探险者描述的气流的旋转方向最可能是( )
A.顺时针辐合B.顺时针辐散C.逆时针辐合D.逆时针辐散
8.沙粒被卷入高空时太阳呈暗红色,这主要是由于沙粒的( )
A.散射、反射作用B.散射、吸收作用C.反射、吸收作用D.保温、削弱作用
水库热分层是指水库内水体温度在垂直方向上分布不均的现象。天雹水库位于广西南宁,面积约73.3万平方米,集雨面积约50.8平方千米,最大水深约15米,春、夏、秋季表层至底层可分为变温层、温跃层及滞温层,冬季分层不明显。因上下层水体交换,天雹水库每年某季节水质较差。如图为天雹水库热分层稳定程度指数(可衡量水库水体上下交换的强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天雹水库热分层稳定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风速小B.气温高C.湿度大D.降水多
10.天雹水库水质较差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1.为提高天雹水库的水质可采取的调控措施有( )
①水厂取水方式由表层取水变为垂向多层取水
②在热分层形成与稳定期对出入库流量进行调整
③控源截污,定期疏浚底泥
④运用遥感技术,精准预测预报水质变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引种是指从别的地区(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品种,在本地区(或本国)进行种植。作物引种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引种地的农业气候条件与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气候条件是否相似。巨型稻原培育于湖南长沙,其身形笔挺,平均高度可达2米,穗长粒多,单穗粒数可达680粒,比普通稻多3倍。为丰富作物品种,重庆市江津区现代农业气象站引种巨型稻,并分期播种进行试验,表示意不同播种期试验品种的生育期,下左图为不同生育期有效积温对比图,下右图为生育期内长沙与江津的降水量对比图。
注:03—10表示3月10日
(1)推测与普通水稻相比,巨型稻具有的特点。
(2)简述江津地区Ⅱ生育期比Ⅰ生育期积温高的原因。
(3)说出与长沙相比,江津地区历年降水均值在图示时段的高低差异,并分析原因。
(4)简述推广种植巨型稻的意义。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一般分布在气候严寒、常年积雪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其中分布在气候相对温和、降水丰富地区的冰川称为海洋型冰川。南阿尔卑斯山脉纵贯新西兰南岛(见下左图),多发育现代海洋型冰川,山脉东西两侧植被差异显著。下右图图中甲处为新西兰著名的福克斯冰川,这条冰川全长13千米,从南阿尔卑斯山脉淌下,一直延伸至海岸低地,移动速度约为世界上其他山谷冰川的10倍。
(1)从内力作用角度,简述南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过程。
(2)指出甲处冰川的移动方向,并描述山脉形成后甲处冰川地貌完整地形成过程。
(3)新西兰南岛南部存在众多峡湾景观,请给出合理解释。
(4)分析福克斯冰川移动速度快的原因。
(5)比较南阿尔卑斯山脉东、西两侧植被盖度的大小,并说明判断理由。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矿产开发破坏环境,会直接或间接破坏文化遗产和野生动物生存环境,AD错;西藏经济相对落后,甲玛乡作为乡镇,没有发展矿山机械产业的能力,B错;开发矿产对运输需求大,可以促进当地车辆参与其中,发展运输服务业,C对;故选C。
2.答案:A
解析:江西省降水丰富,地势较低,矿区含水量高,甲玛铜多金属矿位于高原地区,降水少,含水量低,比较稳定,A对;采用露天—地下联合开采方式,对机械自动化要求较高,B错;气候较寒冷,输电线路长,电力供应不足,电机等设备工作效率较低,C错;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环保压力更大,D错。故选A。
3.答案:B
解析:堆垫类裸露边坡主要构成为弃土、弃渣,比较松散,构建土墙成本高,且能控制范围有限,不能限制其继续发展,A错;在弃土、弃渣上覆土后播撒灌草种,绿化同时防止水土流失,实现生态修复,B对;转运弃土耗费资金,还造成其他地区的环境问题,C错;攀援植物多生长在水热资源丰富地区,不适合青藏高原环境,D错。故选B。
4.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该县低海拔地区年均温达到25℃,说明其纬度较低:该县降水丰富,但山地北侧降水较南侧少,因此可判断其为季风气候;该县聚落集中分布于海拔1050-2000米处,且多梯田,故其最可能位于云贵地区,C正确。浙闽丘陵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降水丰富,但浙闽丘陵海拔较低,A错误;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小,且海拔一般在1000-2000米之间,不符合题干描述的海拔2940米,B错误;秦巴山地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区,没有集中分布于海拔1050-2000米的高度,D错误。故选C。
5.答案:D
解析:牛倮普村与阿者科村的空间距离较近,从阿者科村分离无法起到减少灾害的作用,也不是为了躲避战争,①④错误;农业的精耕细作带来粮食的稳产高产,会促使人口不断增长、村落规模扩大,梯田不断扩展,从而造成耕作不便,村落分离可以控制原有村落规模,同时也方便耕作,②③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答案:B
解析:当地这种天气现象始于晴空万里、骄阳如火之时,而春季气温回升之时,气温并不是很高,难以使热空气把沙粒卷入高空,A错误;盛夏的午后气温高,空气热对流运动强烈,热低压强烈发展,导致局部地区狂风大作,B正确;秋末草木枯黄之时地表植被稀少,地表植被少是沙尘暴扩展的条件,而非形成条件,C错误;撒哈拉沙漠不存在隆冬,D错误。故选B。
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响声之后,沙丘的顶峰开始活动,热空气把沙粒卷入高空可知此时存在较强的上升气流,故在近地面形成低压,近地面空气从四周向中心区域辐合。撒哈拉沙漠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气旋逆时针辐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答案:A
解析:沙粒被卷人高空时,沙粒密度较大,反射太阳光,天空变暗,红光波长较长,不易被散射,因而太阳呈暗红色,A正确;沙粒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并不会改变太阳的颜色,BC错误;沙粒的保温作用对太阳呈现的颜色影响不大,沙粒的削弱作用可降低太阳辐射强度,但对太阳呈现的颜色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A。
9.答案:B
解析:风速小确实可能导致水体混合减少,有利于热分层的形成。但题目中并未直接提及风速的变化情况,因此不能确定风速小是热分层稳定期形成的主要原因,A错误;气温高时,表层水体受到强烈的大阳辐射加热,温度迅速上升,而深层水体由于太阳辐射难以到达,温度上升较慢,从而形成了明显的温度梯度,导致热分层现象的出现。这与题目中描述的“春、夏、秋季表层至底层可分为变温层、温跃层及滞温层'的现象相吻合。因此,气温高是热分层稳定期形成的主要原因,B正确;湿度大通常与降水多、蒸发弱等条件相关,而这些条件可能导致水体混合增加,不利于热分层的形成,C错误;降水多会增加水库的水量,同时也可能带来冷水,这会增加水体的混合,不利于热分层的形成,D错误。故选B。
10.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冬季为分层消亡期,水体热分层消亡,上下层水体混合,由水温上高下低的状态向垂向均匀混合状态转变,底部沉积物受到较大扰动,底部沉积物中的污染物向上层水体释放,导致水质恶化。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答案:A
解析:水厂取水方式由表层单一取水变为垂向多层取水,可降低热分层带来的影响,①正确;在热分层形成与稳定期对出入库流量进行调整,调控水位并辅以底部曝气,缩短水库热分层时间并减小分层覆盖范围,可减少外源污染物输入及内源污染物释放,②正确;在控源截污的基础上定期疏浚底泥,可减轻由底泥内源污染物释放造成的水质恶化,③正确;目前难以做到通过遥感技术精准预测预报水质变化,并及时进行调控,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答案:(1)高产、高株、根系发达、抗倒伏等特征。
(2)3月中旬到4月上旬太阳直射点纬度较低,江津地区太阳高度较低,地面获得的热量少;且昼长较短,日照时间短,因此日积温较低。(或答:8月中旬到9月初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江津地区地面获得的热量多;且昼长较长,日照时间长,因此日积温较高。)
(3)差异:与长沙相比,江津地区历年降水均值在3月至7月中旬较低;在7月下旬至8月较高。
原因:长沙距海近,受地形阻挡作用影响小,水汽易到达,江津地区距海远,受地形阻挡作用影响大,水汽难以到达,因此3月至7月中旬长沙降水较多;7、8月雨带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江津地区和长沙均降水少,但江津地区多山地,此时多地形雨和对流雨,所以降水比长沙多。
(4)提高水稻单产;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民增收。
解析:(1)由材料可知,巨型稻原培育于湖南长沙,其身形笔挺,平均高度可达2米,穗长粒多,单穗粒数可达680粒,比普通稻多3倍可以推断出巨型稻具有高产、高株的特点。植株的高度和根的长度成正相关,可以推断出根系发达,且平均高度可达2米,可以推断植株的出抗倒伏能力强。
(2)本题可以从播种期或者成熟期的角度来分析。若从播种期的角度,3月中旬到4月上句太阳直射点纬度较低,江津地区太阳高度较低,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小,地面获得的热量少:且昼长较短,日照时间短,因此日积温较低。若从成熟期的角度,8月中句到9月初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大,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大,江津地区地面获得的热量多;且昼长较长,日照时间长,因此日积温较高。
(3)由图示数据分析,可得出差异:与长沙相比,江津地区历年降水均值在3月至7月中旬较低:在7月下旬至8月较高。原因:长沙距海近,受地形阻挡作用影响小,来自太平洋的水汽易到达,江津地区距海远,受地形阻挡作用影响大,东南季风携带的水汽难以到达,因此3月至7月中句长沙降水较多:7、8月雨带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江津地区和长沙均降水少,但江津地区多山地,受地形抬升多地形裲和对流雨,所以降水比长沙多。
(4)由材料可知巨型稻单穗粒数可达680粒,比普通稻多3倍,推广种植巨型稻可以提高水稻单产;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升;提高农民种植收益,促进农民增收。
13.答案:(1)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地壳强烈隆升,形成南阿尔卑斯山脉。
(2)方向:西南方向。形成过程:地处较高纬度的山地地区,气温较低;地处西风带,降雪量大,积雪逐年累积、压实形成冰川;冰川在压力和重力作用下向低处移动,不断刨蚀地表,形成“U”形冰川谷。
(3)南阿尔卑斯山山体高大,山顶冰川众多,冰川向下运动侵蚀海岸,形成槽谷;冰退以后,槽谷被海水侵入,在南岛南部形成众多峡湾。
(4)地处温带较低海拔地区,气温相对较高,大量冰面融水进入冰川底部,加快冰川移动速度;地处西风带,降雪丰富,大量积雪在冰川顶部累积,增大下滑压力;所在地区地势陡峭,落差大。
(5)东侧植被盖度小于西侧。理由:南阿尔卑斯山脉地处西风带,山脉西侧为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植被茂密;山脉东侧为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相对偏少,植被较稀疏。
解析:(1)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这种板块碰撞是一种强大的内力作用,它导致了地壳的强烈变形和构造活动。随着这两个板块的持续碰撞,地壳在碰撞点附近开始隆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地壳隆升和构造活动不断加剧,最终形成了南阿尔卑斯山脉。
(2)冰川在形成后,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会沿着地势较低的方向移动,冰川会沿着相对平缓且海拔降低的方向流动,因此甲处冰川向西南方向移动。甲处位于较高纬度的山地地区,这里的气温相对较低,尤其是在冬季,长时间的低温为积雪的累积提供了条件。同时,该地区还位于西风带,西风带来了丰富的水汽,当这些水汽遇到山地地形时,会形成降雪。这些降雪逐年累积,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压实,最终形成了冰川。随着冰川的形成和扩大,冰川在内部压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开始沿着地势较低的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冰川的前端不断与地表接触,通过刨蚀作用,将地表物质剥离并带走。冰川的这种刨蚀作用非常强烈,它可以形成深邃的谷地,这些谷地通常呈现出“U形,这是因为冰川在移动过程中,其底部和两侧都对地表进行了创蚀,使得谷地形状变得宽阔而平缓。
(3)南阿尔卑斯山作为一座高大的山脉,其山顶覆盖着大量的冰川。这些冰川在自身重力和其他内力作用的影响下,不断地向下运动。在冰川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它们以巨大的力量侵蚀着所经过的海岸地区。由于冰川的侵蚀作用,海岸线逐渐被塑造出深深的槽谷。当气候变暖或发生其他地质变化时,冰川开始融化并退缩。随着冰川的退去,原本被冰川覆盖的槽谷逐渐暴露出来。此时,海洋的力量开始发挥作用。海水逐渐侵入这些槽谷,将它们淹没,从而在南岛南部形成了众多的峡湾。
(4)福克斯冰川位于温带较低海拔地区,这使得该地区的气温相对较高。相对较高的气温导致大量冰面融水进入冰川底部.。
融水不仅润滑了冰川底部的接触面,减少了摩擦力,还为冰川的移动提供了动力。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冰川能够更快速地移动:福克斯冰地处西风带,这里的气候条件有利于降雪。西风带来的丰富水汽在冰川顶部凝结成积雪,这些积雪不断累积,增加了冰川的重量和体积。大量的积雪在冰川顶部累积,增大了下滑的压力,从而推动了冰川的移动:福克斯冰川所在地区的地势陡峭,落差大。这种地形特点使得冰川在重力和压力的作用下更容易发生移动。陡峭的山坡和大的落差为冰川提供了足够的动力,使其能够更快速地向下移动。
(⑤)南阿尔卑斯山脉位于西风带,这使得山脉两侧的气候条件存在显著的差异。西风带带来的气流在山脉西侧形成迎风坡,导致这一侧降水丰富。丰富的降水为植被提供了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植被的生长和繁衍,因此西侧的植被茂密,盖度较高:山脉的东侧处于西风的背风坡。在这里,气流下沉,降水相对较少。由于水分供应不足,植被的生长受到限制,导致东侧的植被较为稀疏,盖度较低。
a
b
c
d
e
f
降水量/mm
760
1200
900
1720
1880
1970
年均温/℃
25.7
22
18
15
14
14
播种期
三叶期
移栽期
返青期
分蘖初期
分蘖末期
拔节期
孕穗期
抽穗期
成熟期
全生育期/d
Ⅰ
03—10
03—25
04—22
04—26
05—09
05—21
06—12
06—22
07—03
08—13
156
Ⅱ
04—10
04—20
05—15
05—18
05—31
06—15
07—06
07—19
07—27
09—05
149
一、单选题
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甲玛乡在吐蕃王朝时期是王室大臣会盟、征战、兼并的活动中心,在吐蕃王朝之后的西藏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甲玛铜多金属矿是央企在藏最大投资项目,项目采用露天—地下联合开采方式,经多年开采,形成大量水土流失严重的边坡。其中,大量弃土、弃渣集中堆置形成的边坡为堆垫类裸露边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玛铜多金属矿投产对甲玛乡的意义是( )
A.促进文化遗产保护B.推动矿山机械产业快速发展
C.加快运输服务业发展D.改善大型野生动物生存环境
2.与江西的铜矿山相比,甲玛铜多金属矿开发的优势是( )
A.矿区含水率低,岩石较稳定B.对机械自动化要求较低
C.电机等设备工作效率较高D.生态环保压力相对较小
3.甲玛铜多金属矿堆垫类裸露边坡进行生态修复的最适宜措施是( )
A.构建多层挡土墙,阻断水土流失路径
B.覆土后播撒灌草种
C.将边坡弃土、弃渣转运至新的排土场
D.大量栽植攀缘植物
我国某县境内最高海拔2940米,海拔1050~2000米地区是聚落集中分布区,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没有聚落分布。该县的阿者科村和牛倮普村空间距离较近,且牛倮普村是从阿者科村分离后形成的新村落。两村均布局居中,上为林地下为梯田,梯田绵延极广,与其他村落的梯田相接,森林面积一般较小。如图为该县地形图,表为该县部分村落的气候资料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该县最可能位于( )
A.浙闽丘陵B.黄土高原C.云贵地区D.秦巴山地
5.牛倮普村从阿者科村分离的主要原因可能有( )
①躲避战争
②方便耕作
③人口增长
④减少灾害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某探险者穿越撒哈拉沙漠时,在日记中写道:开始晴空万里、骄阳如火,而后天空中传来一种奇怪的声音,高而不连续。响声之后,沙丘的顶峰开始活动,热空气把沙粒卷入高空,形成巨大的黄色沙柱,顶天立地,旋转不已。太阳由暗红到颜色消失。霎时,狂风大作,黄沙漫天。沙粒打在脸上,能刺破皮肤渗出血来,沙暴甚至把鸡蛋大的石头吹得满地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当地这种天气现象最易发生在( )
A.春季气温回升之时B.盛夏的午后
C.秋末草木枯黄之时D.隆冬寒潮来临前
7.探险者描述的气流的旋转方向最可能是( )
A.顺时针辐合B.顺时针辐散C.逆时针辐合D.逆时针辐散
8.沙粒被卷入高空时太阳呈暗红色,这主要是由于沙粒的( )
A.散射、反射作用B.散射、吸收作用C.反射、吸收作用D.保温、削弱作用
水库热分层是指水库内水体温度在垂直方向上分布不均的现象。天雹水库位于广西南宁,面积约73.3万平方米,集雨面积约50.8平方千米,最大水深约15米,春、夏、秋季表层至底层可分为变温层、温跃层及滞温层,冬季分层不明显。因上下层水体交换,天雹水库每年某季节水质较差。如图为天雹水库热分层稳定程度指数(可衡量水库水体上下交换的强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天雹水库热分层稳定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风速小B.气温高C.湿度大D.降水多
10.天雹水库水质较差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1.为提高天雹水库的水质可采取的调控措施有( )
①水厂取水方式由表层取水变为垂向多层取水
②在热分层形成与稳定期对出入库流量进行调整
③控源截污,定期疏浚底泥
④运用遥感技术,精准预测预报水质变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引种是指从别的地区(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品种,在本地区(或本国)进行种植。作物引种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引种地的农业气候条件与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气候条件是否相似。巨型稻原培育于湖南长沙,其身形笔挺,平均高度可达2米,穗长粒多,单穗粒数可达680粒,比普通稻多3倍。为丰富作物品种,重庆市江津区现代农业气象站引种巨型稻,并分期播种进行试验,表示意不同播种期试验品种的生育期,下左图为不同生育期有效积温对比图,下右图为生育期内长沙与江津的降水量对比图。
注:03—10表示3月10日
(1)推测与普通水稻相比,巨型稻具有的特点。
(2)简述江津地区Ⅱ生育期比Ⅰ生育期积温高的原因。
(3)说出与长沙相比,江津地区历年降水均值在图示时段的高低差异,并分析原因。
(4)简述推广种植巨型稻的意义。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一般分布在气候严寒、常年积雪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其中分布在气候相对温和、降水丰富地区的冰川称为海洋型冰川。南阿尔卑斯山脉纵贯新西兰南岛(见下左图),多发育现代海洋型冰川,山脉东西两侧植被差异显著。下右图图中甲处为新西兰著名的福克斯冰川,这条冰川全长13千米,从南阿尔卑斯山脉淌下,一直延伸至海岸低地,移动速度约为世界上其他山谷冰川的10倍。
(1)从内力作用角度,简述南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过程。
(2)指出甲处冰川的移动方向,并描述山脉形成后甲处冰川地貌完整地形成过程。
(3)新西兰南岛南部存在众多峡湾景观,请给出合理解释。
(4)分析福克斯冰川移动速度快的原因。
(5)比较南阿尔卑斯山脉东、西两侧植被盖度的大小,并说明判断理由。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矿产开发破坏环境,会直接或间接破坏文化遗产和野生动物生存环境,AD错;西藏经济相对落后,甲玛乡作为乡镇,没有发展矿山机械产业的能力,B错;开发矿产对运输需求大,可以促进当地车辆参与其中,发展运输服务业,C对;故选C。
2.答案:A
解析:江西省降水丰富,地势较低,矿区含水量高,甲玛铜多金属矿位于高原地区,降水少,含水量低,比较稳定,A对;采用露天—地下联合开采方式,对机械自动化要求较高,B错;气候较寒冷,输电线路长,电力供应不足,电机等设备工作效率较低,C错;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环保压力更大,D错。故选A。
3.答案:B
解析:堆垫类裸露边坡主要构成为弃土、弃渣,比较松散,构建土墙成本高,且能控制范围有限,不能限制其继续发展,A错;在弃土、弃渣上覆土后播撒灌草种,绿化同时防止水土流失,实现生态修复,B对;转运弃土耗费资金,还造成其他地区的环境问题,C错;攀援植物多生长在水热资源丰富地区,不适合青藏高原环境,D错。故选B。
4.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该县低海拔地区年均温达到25℃,说明其纬度较低:该县降水丰富,但山地北侧降水较南侧少,因此可判断其为季风气候;该县聚落集中分布于海拔1050-2000米处,且多梯田,故其最可能位于云贵地区,C正确。浙闽丘陵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降水丰富,但浙闽丘陵海拔较低,A错误;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小,且海拔一般在1000-2000米之间,不符合题干描述的海拔2940米,B错误;秦巴山地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区,没有集中分布于海拔1050-2000米的高度,D错误。故选C。
5.答案:D
解析:牛倮普村与阿者科村的空间距离较近,从阿者科村分离无法起到减少灾害的作用,也不是为了躲避战争,①④错误;农业的精耕细作带来粮食的稳产高产,会促使人口不断增长、村落规模扩大,梯田不断扩展,从而造成耕作不便,村落分离可以控制原有村落规模,同时也方便耕作,②③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答案:B
解析:当地这种天气现象始于晴空万里、骄阳如火之时,而春季气温回升之时,气温并不是很高,难以使热空气把沙粒卷入高空,A错误;盛夏的午后气温高,空气热对流运动强烈,热低压强烈发展,导致局部地区狂风大作,B正确;秋末草木枯黄之时地表植被稀少,地表植被少是沙尘暴扩展的条件,而非形成条件,C错误;撒哈拉沙漠不存在隆冬,D错误。故选B。
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响声之后,沙丘的顶峰开始活动,热空气把沙粒卷入高空可知此时存在较强的上升气流,故在近地面形成低压,近地面空气从四周向中心区域辐合。撒哈拉沙漠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气旋逆时针辐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答案:A
解析:沙粒被卷人高空时,沙粒密度较大,反射太阳光,天空变暗,红光波长较长,不易被散射,因而太阳呈暗红色,A正确;沙粒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并不会改变太阳的颜色,BC错误;沙粒的保温作用对太阳呈现的颜色影响不大,沙粒的削弱作用可降低太阳辐射强度,但对太阳呈现的颜色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A。
9.答案:B
解析:风速小确实可能导致水体混合减少,有利于热分层的形成。但题目中并未直接提及风速的变化情况,因此不能确定风速小是热分层稳定期形成的主要原因,A错误;气温高时,表层水体受到强烈的大阳辐射加热,温度迅速上升,而深层水体由于太阳辐射难以到达,温度上升较慢,从而形成了明显的温度梯度,导致热分层现象的出现。这与题目中描述的“春、夏、秋季表层至底层可分为变温层、温跃层及滞温层'的现象相吻合。因此,气温高是热分层稳定期形成的主要原因,B正确;湿度大通常与降水多、蒸发弱等条件相关,而这些条件可能导致水体混合增加,不利于热分层的形成,C错误;降水多会增加水库的水量,同时也可能带来冷水,这会增加水体的混合,不利于热分层的形成,D错误。故选B。
10.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冬季为分层消亡期,水体热分层消亡,上下层水体混合,由水温上高下低的状态向垂向均匀混合状态转变,底部沉积物受到较大扰动,底部沉积物中的污染物向上层水体释放,导致水质恶化。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答案:A
解析:水厂取水方式由表层单一取水变为垂向多层取水,可降低热分层带来的影响,①正确;在热分层形成与稳定期对出入库流量进行调整,调控水位并辅以底部曝气,缩短水库热分层时间并减小分层覆盖范围,可减少外源污染物输入及内源污染物释放,②正确;在控源截污的基础上定期疏浚底泥,可减轻由底泥内源污染物释放造成的水质恶化,③正确;目前难以做到通过遥感技术精准预测预报水质变化,并及时进行调控,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答案:(1)高产、高株、根系发达、抗倒伏等特征。
(2)3月中旬到4月上旬太阳直射点纬度较低,江津地区太阳高度较低,地面获得的热量少;且昼长较短,日照时间短,因此日积温较低。(或答:8月中旬到9月初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江津地区地面获得的热量多;且昼长较长,日照时间长,因此日积温较高。)
(3)差异:与长沙相比,江津地区历年降水均值在3月至7月中旬较低;在7月下旬至8月较高。
原因:长沙距海近,受地形阻挡作用影响小,水汽易到达,江津地区距海远,受地形阻挡作用影响大,水汽难以到达,因此3月至7月中旬长沙降水较多;7、8月雨带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江津地区和长沙均降水少,但江津地区多山地,此时多地形雨和对流雨,所以降水比长沙多。
(4)提高水稻单产;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民增收。
解析:(1)由材料可知,巨型稻原培育于湖南长沙,其身形笔挺,平均高度可达2米,穗长粒多,单穗粒数可达680粒,比普通稻多3倍可以推断出巨型稻具有高产、高株的特点。植株的高度和根的长度成正相关,可以推断出根系发达,且平均高度可达2米,可以推断植株的出抗倒伏能力强。
(2)本题可以从播种期或者成熟期的角度来分析。若从播种期的角度,3月中旬到4月上句太阳直射点纬度较低,江津地区太阳高度较低,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小,地面获得的热量少:且昼长较短,日照时间短,因此日积温较低。若从成熟期的角度,8月中句到9月初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大,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大,江津地区地面获得的热量多;且昼长较长,日照时间长,因此日积温较高。
(3)由图示数据分析,可得出差异:与长沙相比,江津地区历年降水均值在3月至7月中旬较低:在7月下旬至8月较高。原因:长沙距海近,受地形阻挡作用影响小,来自太平洋的水汽易到达,江津地区距海远,受地形阻挡作用影响大,东南季风携带的水汽难以到达,因此3月至7月中句长沙降水较多:7、8月雨带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江津地区和长沙均降水少,但江津地区多山地,受地形抬升多地形裲和对流雨,所以降水比长沙多。
(4)由材料可知巨型稻单穗粒数可达680粒,比普通稻多3倍,推广种植巨型稻可以提高水稻单产;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升;提高农民种植收益,促进农民增收。
13.答案:(1)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地壳强烈隆升,形成南阿尔卑斯山脉。
(2)方向:西南方向。形成过程:地处较高纬度的山地地区,气温较低;地处西风带,降雪量大,积雪逐年累积、压实形成冰川;冰川在压力和重力作用下向低处移动,不断刨蚀地表,形成“U”形冰川谷。
(3)南阿尔卑斯山山体高大,山顶冰川众多,冰川向下运动侵蚀海岸,形成槽谷;冰退以后,槽谷被海水侵入,在南岛南部形成众多峡湾。
(4)地处温带较低海拔地区,气温相对较高,大量冰面融水进入冰川底部,加快冰川移动速度;地处西风带,降雪丰富,大量积雪在冰川顶部累积,增大下滑压力;所在地区地势陡峭,落差大。
(5)东侧植被盖度小于西侧。理由:南阿尔卑斯山脉地处西风带,山脉西侧为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植被茂密;山脉东侧为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相对偏少,植被较稀疏。
解析:(1)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这种板块碰撞是一种强大的内力作用,它导致了地壳的强烈变形和构造活动。随着这两个板块的持续碰撞,地壳在碰撞点附近开始隆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地壳隆升和构造活动不断加剧,最终形成了南阿尔卑斯山脉。
(2)冰川在形成后,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会沿着地势较低的方向移动,冰川会沿着相对平缓且海拔降低的方向流动,因此甲处冰川向西南方向移动。甲处位于较高纬度的山地地区,这里的气温相对较低,尤其是在冬季,长时间的低温为积雪的累积提供了条件。同时,该地区还位于西风带,西风带来了丰富的水汽,当这些水汽遇到山地地形时,会形成降雪。这些降雪逐年累积,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压实,最终形成了冰川。随着冰川的形成和扩大,冰川在内部压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开始沿着地势较低的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冰川的前端不断与地表接触,通过刨蚀作用,将地表物质剥离并带走。冰川的这种刨蚀作用非常强烈,它可以形成深邃的谷地,这些谷地通常呈现出“U形,这是因为冰川在移动过程中,其底部和两侧都对地表进行了创蚀,使得谷地形状变得宽阔而平缓。
(3)南阿尔卑斯山作为一座高大的山脉,其山顶覆盖着大量的冰川。这些冰川在自身重力和其他内力作用的影响下,不断地向下运动。在冰川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它们以巨大的力量侵蚀着所经过的海岸地区。由于冰川的侵蚀作用,海岸线逐渐被塑造出深深的槽谷。当气候变暖或发生其他地质变化时,冰川开始融化并退缩。随着冰川的退去,原本被冰川覆盖的槽谷逐渐暴露出来。此时,海洋的力量开始发挥作用。海水逐渐侵入这些槽谷,将它们淹没,从而在南岛南部形成了众多的峡湾。
(4)福克斯冰川位于温带较低海拔地区,这使得该地区的气温相对较高。相对较高的气温导致大量冰面融水进入冰川底部.。
融水不仅润滑了冰川底部的接触面,减少了摩擦力,还为冰川的移动提供了动力。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冰川能够更快速地移动:福克斯冰地处西风带,这里的气候条件有利于降雪。西风带来的丰富水汽在冰川顶部凝结成积雪,这些积雪不断累积,增加了冰川的重量和体积。大量的积雪在冰川顶部累积,增大了下滑的压力,从而推动了冰川的移动:福克斯冰川所在地区的地势陡峭,落差大。这种地形特点使得冰川在重力和压力的作用下更容易发生移动。陡峭的山坡和大的落差为冰川提供了足够的动力,使其能够更快速地向下移动。
(⑤)南阿尔卑斯山脉位于西风带,这使得山脉两侧的气候条件存在显著的差异。西风带带来的气流在山脉西侧形成迎风坡,导致这一侧降水丰富。丰富的降水为植被提供了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植被的生长和繁衍,因此西侧的植被茂密,盖度较高:山脉的东侧处于西风的背风坡。在这里,气流下沉,降水相对较少。由于水分供应不足,植被的生长受到限制,导致东侧的植被较为稀疏,盖度较低。
a
b
c
d
e
f
降水量/mm
760
1200
900
1720
1880
1970
年均温/℃
25.7
22
18
15
14
14
播种期
三叶期
移栽期
返青期
分蘖初期
分蘖末期
拔节期
孕穗期
抽穗期
成熟期
全生育期/d
Ⅰ
03—10
03—25
04—22
04—26
05—09
05—21
06—12
06—22
07—03
08—13
156
Ⅱ
04—10
04—20
05—15
05—18
05—31
06—15
07—06
07—19
07—27
09—05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