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部编高教版(2023)三 赤壁赋获奖备课ppt课件
展开苏 轼(1037-1101)
提到苏轼,你会想到哪些“标签”?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被判“谤讪朝廷”罪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
苏子瞻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汪洋态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在散文方面与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其诗清新豪健,题材广阔,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在书法方面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与父苏洵、弟苏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历史上罕见的全才。
苏轼一生处于北宋新法与旧党之间的斗争、倾轧激烈时期。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先后被贬官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后谏官弹劾他在诗文中有诽谤朝廷之语,被捕下狱,出狱调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元祐年间,旧党执政,苏轼曾内调任翰林学士等职,又因与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发生一些政见分歧,再次贬谪杭州。后来新党重新上台,苏轼受到更大打击,远调惠州(广东省惠阳县)、儋州(今海南岛),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在遇赦北还途中死于常州(今江苏省武进县)。他在总结自己一生时曾痛苦地自嘲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但也铸就了他宏达旷达的胸怀。著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文中的赤壁,并非三国时孙刘联军与曹军交兵的赤壁古战场(武赤壁),而是今湖北省黄冈市境内赤鼻矶(文赤壁)。是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很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
本文选自《苏轼文集》,属辞赋类的抒情之作。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元丰五年(1082)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两篇赋。本文是第一篇,又称《前赤壁赋》。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排偶和藻饰是赋的一大特征。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有时虚设主客,通过“抑客伸主” 的方式阐述观点。
◎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庾信的《哀江南赋》等。
这节课,我们 就跟着苏轼的步伐,泛游赤壁,品味苏轼的人生哲学,看看苏轼所讲的志趣道理,让苏轼带领我们走向成熟。
壬戌桂棹余音袅袅幽壑 嫠妇
愀然山川相缪舳舻千里旌旗蜉蝣
任务一:大声朗读课文注意:字音!情感!断句! 此刻!你就是苏轼本轼!
壬戌(rén 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yǎ tiǎ)之章。少(shǎ)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qǐng)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 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 兮兰桨,击空明兮溯(sù)流光。渺渺兮予(yú)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hè)之潜蛟(qián jiā),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wèi)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zhú lú)千里,旌 (jīng)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于江渚(zhǔ) 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piān)舟,举匏(pá)樽以相属。寄蜉蝣(fú 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zhòu)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 (zàng) 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ɡèng)酌(zhuó)。肴(yá)核既尽,杯盘狼籍(jí)。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壬戌(rén xū):元丰五年,岁次壬戌。古代以干支纪年,该年为壬戌年。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泛:飘浮。游于赤壁之下: 于赤壁之下游 (状语后置)徐:缓缓地。兴:起。属(zhǔ):倾注,引申为劝酒。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窈窕(yǎtiǎ)之章:《陈风·月出》诗首章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窈纠”同“窈窕”。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少焉:一会儿。白露:白茫茫的水气。横江:横贯江面。横,笼罩。“纵一苇”二句: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纵,任凭。一苇,比喻极小的船。如,往。凌,越过。万顷,极为宽阔的江面。茫然,旷远的样子。冯(píng)虚御风:乘风腾空而遨游。冯虚,凭空,凌空。冯,通“凭”,乘。粤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改为“凭”,但原文应为“冯”。虚,太空。御,驾御。止: 栖息、居住遗世:离开尘世。羽化:传说成仙的人能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升。登仙:登上仙境。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苏先生与友人乘船在赤壁下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江面平静没有波澜。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白茫茫的水气笼罩着江面,波光连着天空。任凭小船漂去,在广阔浩茫的江面上飘荡。多么辽阔啊,像是凌空驾风而行,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啊,好像脱离尘世,升入仙境。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四赋心境:心胸舒畅,无拘无束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二、美景: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三、豪情: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扣舷(xián):敲打着船边,指打节拍。桂棹(zhà)兰桨:桂树做的棹,兰木做的桨。空明:月亮倒映水中的澄明之色。溯:逆流而上。流光:在水波上闪动 的月光。渺渺:悠远的样子。予怀:我的心。美人:比喻自己所思慕的人。常指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倚歌:按照歌曲的声调节拍。和:同声相应,唱和。怨:哀怨。慕:眷恋。余音:尾声。袅袅(niǎ):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幽壑:深谷,这里指深渊。此句意谓: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为之起舞。嫠(lí)妇:寡妇。白居易《琵琶行》写孤居的商人妻云:“去来江口 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 阑干。”这里化用其事。舞、泣:使…起舞,使…哭泣。 (使动用法)
那时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打着拍子唱起来。歌词说:“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儿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多么悠远啊我的情怀,眺望着美人啊,她却在天的另一方。”客人中有吹洞箫的,依照歌曲的曲调和节拍吹箫伴奏。箫声鸣鸣,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细弱而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香草美人”如何理解?
最早出自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兮。” 香草美人:①高洁的品质 ②圣明的君主 ③美好的理想
诗人高歌“望美人兮天一方”,写出了自己忠君的殷切,希望能被重用,为朝廷分忧,然而现在遭受贬谪,理想无法实现,作者的心情于是由对天地自然界浩渺的赞美之乐引出了对人世不如意的“悲情”,并借客人悲凉的箫声反映出来。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愀(qiǎ)然:容色改变的样子。正襟危坐:整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正:整理。危:端正 (形用动)何为其然也:箫声为什么会这么悲凉呢?何为: “为何” (宾语前置)夏口:故城在今湖北武昌。武昌:今湖北鄂城县。缪(liá):通“缭”,盘绕。郁:茂盛的样子。孟德之困于周郎: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吴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击溃曹操号称的八十万大军。周郎,周瑜二十四岁为中郎将,吴中皆呼为周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方其”三句:指建安十三年刘琮率众向曹操投降,曹军不战而占领荆州、江陵。方,当。 破:占领。下:攻下。荆州,辖南阳、江夏、长沙等八郡,今湖南、湖北一带。江陵,当时的荆州首府,今湖北县名。舳舻(zhú lú):战船前后相接,这里指战船。酾(shī)酒:滤酒,这里指斟酒。横槊(shuò):横执长矛。槊,长矛。固:本。固一世之雄也 (判断句)安在: “在安” (宾语前置)侣、友:以……为伴侣,以……为友,这里为意动用法。扁(piān)舟:小舟。匏(pá)尊: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葫芦。尊,同“樽”。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寄:寓托。蜉蝣(fú yóu):一种朝生暮死的昆虫。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渺:小。沧海:大海。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须臾:片刻,形容生命之短。挟:偕同,带。长终:至于永远。乎: 用在句中表停顿。骤:骤然、猛然。骤得:迅速实现。遗响:余音,指箫声。悲风:(悲凉的)秋风。
苏先生不禁改变容色,整理了衣裳端坐着,问客人说: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一片苍翠,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占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首尾相接长达千里,旌旗遮蔽天空,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赋诗,本来是一代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边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举杯互相劝酒。像蜉蝣一样寄居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粒米。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轻易得到的,因而只能把这箫声寄托在悲凉的秋风中。”
这一段实质上是苏子借客人之口表达自己在人生中的失意,思想上的苦闷。
第三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第三段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曹操、周瑜,更加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逝者如斯:流逝的像这江水。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往。斯,指水。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盈虚:盈,指月圆。虚,指月缺。卒:终究。消长:消减和增长。盖:句首副词,表猜测语气。将:表示假设。 曾:简直,竟然, 连……都。以,通“已”停止;一瞬:一眨眼。 则:那么。何羡:“羡何”(宾语前置)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且夫:发语词,表示另起一个话头。 苟:假如。 虽: 即使。 造物者:大自然。 无尽藏(zàng):“无尽藏海”(像海一样包罗万物)。藏(zàng):宝藏 。适:引申为享用。
苏先生说:“你也理解那水和月亮吗?所有一去不复返的事物就像这不断流去的江水,虽流动不止,却如同未曾流去;所有增减盛衰的事物就像那时圆时缺的月亮,虽然变化不止,却终究如同没有增减。如果从变化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如果从不变的一面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色彩,怎样获取它们也无人禁止,怎样使用它们也不会用完,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苏子怎样对客之语作辨驳?
一、是“变”与“不变”是相对的,无论水、月或人自身,都时时在变,又皆可无尽,因此不必为“吾生之须臾”与“长江之无穷”而悲伤。二、是要知足常乐,非我所有者一毫莫取,可取用不竭者 ,如清风明月, 则尽情享用。
如何看待作者的观点?
他提倡的人生哲理——超然独立、不计得失、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有其合理的积极的一面,但他最后为“客人”指出的出路: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也隐含有随遇而安、惟与自然相适应的消极因素。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更:再肴核:菜肴和果品。 既:已经。 狼籍(jí): 纵横凌乱。 枕藉(jiè):互相枕着睡觉。既白:已经发白,即天亮。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杯子,重新斟酒。菜肴和果品已经吃完了,杯盘凌乱地放着。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
这里前后两次出现的“乐”是否相同?
不同前阶段的乐是一种偏重于感官愉悦,既是月下赤壁的美景使作者暂时忘忧,也是作者主观上力图避开内心烦扰而获得的暂时陶醉;而后阶段的乐,则是一种达观之乐,是对生命真谛、宇宙真谛大彻大悟之后的至乐,是一种勇于直面现实而经过深刻体悟之后的乐。后一种乐(审美体验)远比前一种更稳定,更持久,也更深刻。
梳理本文情感变化的脉络
三、通读全文,整体感知2、你认为当时真有这样一场主客问答吗?他们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
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①主——作为道者的苏轼 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②客——作为儒者的苏轼 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三、通读全文,整体感知3、作者思路怎样,全文以什么为线索?
感情线索:乐-悲-乐时间线索:月初出——东方既白叙事线索:夜游—听曲—主问客答—主辩—客喜
4、本文突出的意象是什么?该意象又是如何运用于文中的?
现实中的“水月”——柔和之美——欣赏风月(实)历史中的“水月”——苍凉之意——凭吊古人(虚)哲理中的“水月”——人生须臾——体悟人生(虚)
本文情感起伏变化的脉络非常清晰。先写清风明月之美,表现出玩赏之乐;再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写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中的苦闷与悲伤;继而对“变与不变”的辩证哲理进行阐释,以此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最后归于旷达乐观,展示出作者的胸襟豁达,境界超迈。其中,主客对话所表现的忧伤与喜乐,都是作者内心矛盾和复杂感情的真实反映。作者在“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中流露了“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但他并不沉沦于个人愁怀,而是主动丢开思想包袱,以江水明月作比,从庄子的哲学中寻找人生之路,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的气度,使文章具有了积极进取、达观超然的感情色彩。
1、写景、抒情、说理有机结合;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2、体现了“以文为赋”的特点。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形式,又吸收了散文的笔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韵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
3.形象优美,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1.通假字(1)举酒属客 (通“嘱”,劝人饮酒)(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通“凭”,乘)(3)山川相缪 (通“缭”,盘绕)(4)杯盘狼籍 (通“藉”,狼藉)
2.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气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越过 今义:欺辱,侮辱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2、古今异义(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 今义:美貌的人 (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今义:儿子3、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2)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动词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
3、词类活用(3)歌窈窕之章(4)扣弦而歌之(5)下江陵(6)顺流而东也(7)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8)侣鱼虾而友麋鹿(9)渺沧海之一粟
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3、词类活用(10)哀吾生之须臾 (11)不知东方之既白4、一词多义(1)歌 扣舷而歌之 歌曰 倚歌而和之
4、一词多义(2)望七月既望望美人兮天一方(3)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泛舟游于赤壁之下(4)如纵一苇之所如 如泣如诉
农历十五动词,眺望,向远处看动词,攻占,打下方位名词,下面动词,往动词,像
4、一词多义(5)之 哀吾生之须臾 惟江上之清风 耳得之而为声 月出于东山之上(6)于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月出于东山之上
助词,主谓之间,不译助词,的代词,它结构助词,不译 介词,在 介词,被 介词,从
4、一词多义(7)然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何为其然也不以为然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8)长抱明月而长终而卒莫消长也
形容词尾,…… 的样子代词,这样动词,对连词,但是,然而形容词,永远动词,增长
5、文言句式(1)倒装句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而今安在哉?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何为其然也? 客有吹洞箫者。(有吹洞箫者客)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
状语后置状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定语后置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三 赤壁赋一等奖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a href="/yw/tb_c4037215_t3/?tag_id=26" target="_blank">三 赤壁赋一等奖备课ppt课件</a>,共58页。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三 赤壁赋一等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a href="/yw/tb_c4037215_t3/?tag_id=26" target="_blank">三 赤壁赋一等奖课件ppt</a>,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香草美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高教版(2023)三 赤壁赋一等奖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a href="/yw/tb_c4037215_t3/?tag_id=26" target="_blank">三 赤壁赋一等奖教学ppt课件</a>,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青黛壹,主问客答,古人事迹,安在哉,平凡渺小人生苦短,悲之缘由,第三段,乐悲喜,月初出东方既白,挖掘本文线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