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同步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686190/0-171475882661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同步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686190/0-171475882668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同步教学设计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686190/0-171475882671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精品同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教学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7
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儿童,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的大小,学习小数的加减计算。学生可以看图提出很多小数加减计算的问题,一般学生都能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计算,得出答案。可以说,本单元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而且,教材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同时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过程结合起来,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探索。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
这两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了解小数的含义。
共4课时。
认识小数1课时
小数的大小比较1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1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
第1课时 认识小数
教材第84~85页例1及“做一做”。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会读、写小数。
3.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学会读写小数。
理解小数的意义。
一、情境导入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数学,请说一说。
如:谁能告诉老师你今年几岁了?咱们班有多少人?那么一年又有多少个月?一支铅笔多少钱?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9、65、12、1元。
师总结,像这些数都是整数。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小数。
师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情境图。
师:你从这些画面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板书:3.45、0.85、2.60和36.6这些是什么数?
师:这些数和我们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生:这些数叫小数。
师总结:这个小圆点就叫作小数点,有小数点的数就是小数。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小数。
2.小数的读法。
(1)请大家放声读出这些小数,边读边想小数的读法与整数的读法有什么不同。
生汇报小数的读法:读小数时,小数点左边的数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右边的数按照顺序依次去读。
(2)教师出示小数卡片,让学生依次开火车来读。
(3)想一想,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互相交流,然后指名说一说生活中的小数。
3.小数的意义、写法。
(1)师课件出示教材第85页例1情境图。(师出示米尺)
小华身高1米3分米。只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
师:3分米不足1米,该怎样用“米”来表示呢?
①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长呢?
1分米是10份中的1份,也就是 eq \f(1,10) 米, eq \f(1,10) 米还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10份中的几份,也就是几分之几米,可以怎样写?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分米是 eq \f(3,10) 米,写成0.3米。
②小华身高1米3分米,只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呢?教师强调:整米数写在小数点的前面,1米3分米可以写成1.3米。
③上面这些小数我们写的时候按怎样的顺序写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相互说一说,然后指名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85页“做一做”。
学生先独立填一填,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检查。让学生掌握以元为单位的分数和小数的改写。
2.完成练习十八第1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读一读这些小数,并且了解这些动物的特征,教师对学生进行保护动物的教育。
3.完成练习十八第3题。
先指导学生看图,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检查。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小数
像3.45、0.85、2.60和36.6这样的数叫作小数,“.”叫小数点,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第2课时 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材第86页例2及“做一做”。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探索掌握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
2.通过应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感受获取成功的喜悦。
3.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培养数学情感。
探究并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体验小数大小比较的策略的多样性,小数的大小同小数的位数无关。
一、情景导入
在一次跳远比赛时,小刚的成绩是2.8米,小明的成绩是2.9米,两人都说自己比对方跳的远些,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同学们想知道他们俩到底谁跳得远些吗?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就会知道答案。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2,出示例2课件。
在今年的田径运动会上,有四名男生参加跳高比赛,成绩如下表(单位:米),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给他们排出名次。
(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比较这四名同学的成绩呢?
(2)让学生在讨论中想办法、互相发表意义,相互交流,然后分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0.8米=8分米
1.2米=1米2分米=12分米
1.2米=1米1分米=11分米
0.9米=9分米
(3)教师出示卷尺,并在卷尺上标出四名同学跳高成绩的刻度位置,让学生观察。
(4)根据学生汇报的结果板书: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
(1.2米)>(1.1米)>(0.9米)>(0.8米)
2.师生共同小结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通过刚才的比较过程,请同学们想想:我们在比较小数大小时,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互相发表意见,说一说。
换算单位法:把较大的单位换算成较小的单位,再比较大小;借助卷尺比较;整数比较法:即从最高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86页“做一做”。
首先要使学生弄清一个正方形表示多少,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再结合图形与数字,使学生懂得一个正方形在这里表示1。
2.完成练习十八第6题。
这一题是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给出的成绩进行比较,得出四位同学跑步的名次,这里要注意引导学生懂得,跑步用的时间越多,则成绩越差,名次越向后。
3.完成练习十八第7题。
这道题是比较小数的大小。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相互检查。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的大小比较
例2: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
(1.2米)>(1.1米)>(0.9米)>(0.8米)
先比较小数点前面的部分,小数点前面的部分大的那个数大,如果小数点前面的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后面的部分,小数点后面的部分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名字
小明
小刚
小强
小林
成绩/米
0.8
1.2
1.1
0.9
第3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材第89页例3。
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发展迁移类推能力,体验探究乐趣。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一、复习导入
1.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完成整数加、减法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做题的经验来回答)
2.算一算。
112+16 25+18 138+15 35-12
说一说:(1)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2)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了整数的加、减法,现在,我们又认识了小数,请猜一猜,我们应该怎样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呢?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出示第89页的画面或实物货架。
从文具商店的货架上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交流汇报)
2.出示教材第89页例3。
(1)同学们,有一位同学要买1个卷笔刀和1支铅笔,你能帮他算一算需要多少钱吗?
(2)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计算呢?并动手算一算,相互交流。
(3)教师进行巡视,再根据学生计算的情况指名汇报。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0.8+0.6=1.4(元)
eq \a\vs4\al(,(小数点对齐))
教师强调: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5)想一想1个卷笔刀比1支铅笔贵多少钱?
让学生独立算一算,教师指导并板书。
0.8-0.6=0.2(元)
(6)我要知道带橡皮的铅笔比普通铅笔贵多少元,该怎样算呢?
(7)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2-0.6=
(8)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算一算,并相互交流计算的方法。然后指名汇报。
什么要把2同6对齐呢?
(9)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2-0.6=0.6(元)
eq \a\vs4\al(,(小数点对齐))
总结:计算小数减法时,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上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1。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同桌相互交流,指名汇报,教师强调方法。
2.完成练习十九第2题。
这道题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解决,相互议一议,说一说。第(2)小题思考方法有两种:一是把两本书的价钱加起来10.8+8.4=19.2(元),19.2<20,钱够; 二是先买其中一本,算剩下的钱:20-10.8=9.2(元),再比较余下的钱与另一本书的钱,9.2>8.4,钱够。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1)0.8+0.6=1.4(元) 0.8-0.6=0.2(元)
(2)1.2-0.6=0.6(元)
0
.
8
+
0
.
6
1
.
4
0.
8
-
0.
6
0.
2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教材第90页例4及“做一做”。
1.结合“购物”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2.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更加熟练地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理,会利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一、复习导入
1.笔算下列各题。
4.6+3.5= 6.3+2.9= 8.4-7.5=
组织学生独立笔算,算完后在小组中交流计算的结果和计算的方法。
2.说一说:在进行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89页情景图和教材第90页例4第1个问题。
2.让学生独立收集数学信息。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①小丽有10元钱。②1个文具盒6.8元。③1本笔记本2.5元,1支普通铅笔0.6元。
3.整理数学信息,小组讨论,可以怎样解决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
4.小组展示。
第一组 先算买了文具盒后小丽还剩多少钱?
10-6.8=3.2(元)
再算笔记本和普通铅笔一共多少钱?
2.5+0.6=3.1(元)
3.10.6,小丽的钱够了。
第三组 先算买文具盒,笔记本和铅笔一共要多少钱?
6.8+2.5+0.6=9.9(元)
10>9.9,小丽的钱够了。
5.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丽还有一个问题需要你们帮忙,你能帮帮她吗?
(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4第2个问题。如果把普通铅笔换成带橡皮的铅笔,钱够吗?
①学生思考,独立完成。
②师总结,并指出不同的方法可以互相检验。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90页“做一做”。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算一算,说一说。注意2元钱能买什么东西?可以不用完,那么应找回多少钱?要让学生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完成练习十九第4题。
首先让同学们理清思路,载货时共重8.7吨 ,是指车和货物一共重8.7吨。
3.完成练习十九第7题。
同学们先明确题意,再确定解题方法,集体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教案设计,共2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备课情况,个人备课情况,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联系实际,探究新知,实践应用,巩固新知,全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教案设计,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唤醒学生经验,从生活情境导入, 探索推理,理解小数的含义, 巩固练习,视频欣赏,全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