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楚雄彝族自治州高三下学期二模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注意事项:
1.本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伊朗铁路线路主要分布在以德黑兰为中心的区域,全国铁路里程仅有13000多千米,且大部分都是未电气化的、单轨的铁路线。目前,中国企业参与承建的德黑兰—马什哈德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正在施工,该铁路全长926千米,项目预计将历时42个月,于2024年竣工,该项目造价的85%由中国提供贷款融资。下图示意伊朗等高线、沙漠、主要城市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我国应邀参与德黑兰一马什哈德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主要得益于我国( )
A. 交通运输缺口大B. 建设成本低
C. 轨道建设水平高D. 消费能力高
2. 德马铁路电气化改造后的主要意义体现在( )
A. 增加石油出口B. 促进区域发展C. 缓解土地沙化D. 扩大服务范围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我国是世界第一基建大国,高铁等轨道交通建设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故我国应邀参与德黑兰一马什哈德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主要得益于轨道建设水平高,C正确。 交通运输缺口大、建设成本低、消费能力高都与伊朗有关系,跟我国无关,排除B、C、D。故选C。
【2题详解】
德马铁路电气化是在原铁路基础上进行改造,改造后能提高运输速度、增加铁路运输量,有利于促进区域的交流和联系,加速区域协调发展,B正确。伊朗铁路线路主要分布在以德黑兰为中心的区域,属国内运输,无法增加石油出口,A错误。铁路的修建无法缓解土地沙化,C错误。德马铁路实在原有的滴露上进行改造,无法扩大服务范围,D错误。故选B。
【点睛】铁路建设的主要意义:促进经济发展: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拉动和支撑作用。加强区域联系:铁路建设有助于打破地理隔阂,加强地区间的联系与沟通。通过铁路网,各地区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人员、物资和信息的交流,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推动国家发展:铁路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铁路网建设,国家可以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促进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
核密度可以反映某地理事物在空间上的集聚程度,核密度越大,地理事物分布越集中。下图示意沈阳市中心城区都市型工业(大都市依托信息流、物流、人才流等资源,发展的高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分布核密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沈阳市中心城区都市型工业( )
A. 在沈河区和大东区形成首位核心B. 呈现“三核”型分布特征
C. 在沈河区和大东区企业数量最多D. 核间形成了点状密集区
4. 对沈阳市中心城区都市型工业空间布局影响较大且呈正相关的因素是( )
A. 距市中心距离B. 集聚效应C. 距火车站距离D. 距公园距离
5. 都市型工业对于沈阳市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意义是( )
①提高城市等级 ②缓解交通拥堵 ③缓解城市空心化 ④优化城区产业结构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3. A 4. B 5. D
【解析】
【3题详解】
由图可以看出,沈阳市中心城区都市型工业呈现出“双核”型分布特征,沈河区、大东区形成首位核心,于洪区西部形成次一级核心,A正确,B错误;双核空间上呈现东西分布,双核间形成条带状密集区,C错误;核密度反映的是企业密集程度,只依据核密度不能判断具体企业数量,C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由图可以看出,沈阳市中心城区都市型工业在沈河区、大东区等有明显的集聚,说明集聚效应对其分布影响较大且呈正相关关系,B正确;距市中心距离越小,都市型工业核密度越大,两者呈负相关,A错误;图示都市型工业多分布在中心城区,与距火车站距离、距公园距离相关性小,C、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都市型工业是大都市依托信息流、物流、人才流等资源,发展的高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故发展都市型工业有利于优化城区产业结构、缓解城市空心化,可能会加剧城区交通拥堵,③④正确,②错误:沈阳为省会城市,发展都市型工业不能提高其城市等级,①错误。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点睛】都市型工业特点:依托大都市资源:都市型工业是以大都市特有的信息流、物流、人才流、资金流和技术流等社会资源为依托的。活动主体与载体:以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加工制造、营销管理和技术服务为主体,同时以工业园区、工业小区、商用楼宇为活动载体。增值快、就业广、适应性强:都市型工业因其高效的生产和灵活的运作方式,实现了快速增值,为大量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并具有很强的市场适应性。
2023年11月15日,在云贵交界处——乌蒙山出现了典型的云贵准静止锋,乌蒙山的一侧云雾翻滚,另一侧则晴空万里,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形成乌蒙山两侧不同天气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山体海拔较高B. 山体坡度不同
C. 焚风效应显著D. 山体坡向不同
7. 该日之后,云南东部地区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
A. 高温日晒B. 一雨即冬C. 狂风暴雨D. 雪花纷飞
8. 受云贵准静止锋影响,冬季贵州地区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较低,可能是因为( )
A. 暖空气势力减弱,准静止锋东移B. 暖空气势力增强,准静止锋西移
C. 冷空气势力减弱,准静止锋东移D. 冷空气势力增强,准静止锋西移
【答案】6. A 7. B 8. C
【解析】
【6题详解】
蒙山海拔较高,受高大的地形阻滞作用,加上南下至贵州的冷空气经长途跋涉势力严重削弱,与北上的西南暖湿气流在乌蒙山地区相遇,势均力敌,形成准静止锋。贵州一侧的冷气团在爬升到山顶后,受暖气团阻挡,形成云雾。综上所述,形成乌蒙山两侧不同天气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山体海拔较高,而与山体坡度、坡向和焚风效益无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该日,乌蒙山冷空气一侧云雾翻滚,说明冷空气势力较强盛,当其翻过乌蒙山后,云南东部地区处在准静止锋锋面以下,受冷气团影响,气温骤降,出现阴雨天气,可能出现一雨即冬现象,B正确,A错误;准静止锋降水强度小,不会出现狂风暴雨,C错误;云南纬度较低,且该日还处于11月,气温不足以低到出现大雪纷飞,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冷空气势力减弱、暖空气势力增强会导致云贵准静止锋的位置向地势较低的东北方向(贵州地区)移动,贵州省中西部由受单一冷气团控制转为受锋面来回摆动影响,天气复杂多变,难以预报,B错误,C正确;冷空气势力增强、暖空气势力减弱会导致锋面位置向西南方向移动,贵州省中西部仍然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较稳定,AD错误。故选C。
【点睛】昆明准静止锋又称云贵准静止锋,位于云贵高原。冬季侵袭西南地区的冷空气,主要源自蒙古——西伯利亚地区。由于长途跋涉,加上沿途山脉的层层阻挡,势力大为减弱,冷空气就逐渐'静止"下来,即由冷锋转变为准静止锋,这就是著名的昆明准静止锋。进入冬半年后,因气压带、风带南移,西风带也随之南移。由于受青藏高原的阻挡,西风分成南北两支。北支西风气流经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华东等地流向太平洋;南支西风气流沿青藏高原南缘东流,经印度洋北部进入云南,形成西南暖湿气流,沿准静止锋锋面抬升,在贵州上空形成云系和降水。
卡里马塔海峡是南海和爪哇海及印度洋水体和热量交换的通道。科学家在数值诊断实验中用拦水坝关闭卡里马塔海峡,以研究卡里马塔海峡不同季节对爪哇海的影响及对望加锡海峡南下洋流流速的影响。下图示意卡里马塔海峡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卡里马塔海峡表层洋流( )
A. 全年向南流B. 7月向南流,1月向北流
C. 全年向北流D. 7月向北流,1月向南流
10. 若拦水坝关闭卡里马塔海峡,则1月( )
A 爪哇海水温上升,水位下降B. 望加锡海峡南下洋流流速减慢
C 爪哇海水温下降,水位上升D. 望加锡海峡北上洋流流速加快
11. 图示区域受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影响显著。拉尼娜现象发生期间,图示区域( )
A. 海水蒸发减弱B. 生物多样性骤减
C. 洪涝灾害多发D. 涌升补偿流强盛
【答案】9. D 10. A 11. C
【解析】
【9题详解】
由图可知,图示区域受季风影响显著,7月盛行西南风,卡里马塔海峡表层洋流向北流;1月盛行东北风,卡里马塔海峡表层洋流向南流,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0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1月,受偏北季风影响,卡里马塔海峡表层洋流由南海流向爪哇海,卡里马塔海峡关闭后,爪哇海受来自南海的较冷的洋流影响减弱甚至消失,使爪哇海水温上升,水位下降,A正确,C错误;1月,望加锡海峡盛行偏北风,洋流向南流,卡马里塔海峡关闭后,爪哇海及周边海域水位下降,与望加锡海峡水位高差增大,望加锡海峡南下洋流流速加快,B、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拉尼娜现象发生期间,东南信风增强,南赤道暖流增强,图示区域受暖海水堆积影响,表层海水温度升高,海水蒸发加强,上升气流显著,降水增多,洪涝灾害多发,C正确,A错误。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不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骤减,B错误;图示区域涌升补偿流不显著,加上暖海水的堆积,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涌升补偿流,D错误。故选C。
【点睛】拉尼娜现象是西班牙语“La Niña”的音译,气象学家用以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也称为反厄尔尼诺。具体来说,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这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发展,从而引发拉尼娜现象。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浙江嘉兴平湖市是我国最大的外贸服装加工生产基地和羽绒服装集散中心。20世纪80年代开始,平湖市凭借区位优势,建起我国第一批服装加工厂,出现了“村村办厂、户户生产”的盛况,大部分服装企业以代加工为主,成品出口至世界各地:2008年开始,受多种因素影响,平湖市服装企业的国际订单大量流失,一大批“贴牌”企业倒闭;2014年,在政府和市场的引导下,平湖市服装产业切入附加值较高的羽绒服赛道,逐渐形成以羽绒服装为特色的产业集群。现今,平湖市已形成门类齐全、产业链完备的服装产业体系。下图示意平湖地理位置。
(1)简述早期平湖市发展出口代加工服装产业的优势条件。
(2)指出20世纪80年代平湖市发展服装产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3)推测2008年开始平湖市服装企业的国际订单大量流失的可能原因。
(4)说明平湖市服装产业能成功切入羽绒服赛道的主要原因。
(5)请为平湖市实现新时代羽绒服行业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答案】(1)毗邻上海,承接上海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当地劳动力和土地等数量充足,价格低廉;海陆交通便利,便于原材料和成品运输;政府政策支持。(答对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2)服装加工和印染等产生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废物堆放造成土壤污染;机器运行带来噪声污染。(答对两点即可,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3)生产规模较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国外市场萎缩;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利润空间减小;服装代加工产业附加值低,盈利能力较弱等。(答对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4)服装产业发展历史久,经验丰富;服装产业基础扎实,供应链配套齐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羽绒服销售市场广阔。(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5)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专业化水平;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实施高端个性化创造,满足多种市场需求;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品牌知名度;实行“线上+线下”等多种销售模式,提高市场营销能力;建立专业机构,搭建服装品牌的宣传平台,推进服装品牌建设等。(答对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解析】
【分析】本题以平湖市服装生产为背景,涉及工业的区位条件、工业对区域发展额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平湖市毗邻上海,有利于承接上海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平湖市当地的廉价劳动力充足和土地面积广且价格低廉,发展出口代加工服装产业具有优势;从图中可知,平湖的海陆交通都比较便利,因此便于原材料和成品运输;20世纪80年代开始,考虑有政府政策支持。
【小问2详解】
服装产业涉及服装加工和印染等产生环节,特别是印染环节,对水体的污染较为严重,父皇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大气污染;服装加工中产生的废料、废物堆放可能造成土壤污染;服装加工期间,机器的运行带来噪声污染。
【小问3详解】
由材料“村村办厂、户户生产”可知,该地生产规模较小,无法产生规模效应,生产成本较高,市场竞争力小。由于规模小,因此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无法紧跟时尚;此时国际贸易环境相较以前恶化,贸易摩擦较多,导致国外市场萎缩;平湖市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利润空间减小;服装代加工产业本身附加值较低,因此盈利能力较弱,抵抗风险能力较差等
【小问4详解】
服装产业发展历史久,服装产业经验丰富;服装产业基础扎实,供应链配套齐全,工业基础好;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羽绒服的需求增加,因此羽绒服销售市场广阔。
【小问5详解】
高质量发展可以从提高品质,提高创新能力、建立品牌等角度去思考。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羽绒服的服装质量;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可以增加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实施高端个性化创造,满足多种市场需求,扩大市场;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品牌知名度,可以建立品牌,培养品牌消费;实行“线上+线下”等多种销售模式,可以提高市场营销能力,从而提高市场销量;建立专业机构,搭建服装品牌的宣传平台,推进服装品牌建设,建立品牌意识,促进品牌消费等。
【点睛】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涉及到地理位置、土地和水源。经济因素包括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基础和技术等。社会因素涵盖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以及历史条件等。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鲁藏布江(简称雅江)横贯青藏高原南部,平均海拔约4000米以上,塑造出了世界上最深的大峡谷,流域内广泛发育着现代风沙沉积地貌,尤以雅江中游的日喀则宽谷段最为典型。下图示意雅江中游日喀则宽谷段位置及其风沙沉积地貌的空间分布情况。
(1)指出雅江从上游到下游气温、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2)简述雅江中游日喀则宽谷段的主要水文特征。
(3)据图描述雅江中游日喀则宽谷段风沙沉积的空间分布特点。
(4)分析雅江中游日喀则宽谷段发育大量风沙沉积地貌的有利条件。
(5)调查发现近年来雅江中游日喀则宽谷段沙化土地面积增加,请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1)变化趋势: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原因:雅江从上游到下游,地势逐渐降低,气温升高;从上游至下游,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愈加显著,降水量增加。
(2)年径流量较大;径流季节变化大;水流平缓;含沙量较大。
(3)空间分布不均;分布十分零散;多呈(斑)块状分布;主要分布在河流北岸。
(4)宽谷段河流流速缓慢,河流沉积物较为丰富;气流自峡谷进入宽谷后风速降低,所携带的沉积物开始大量堆积;宽谷附近两侧较大坡度的山体受风化侵蚀、搬运等作用影响,为其提供丰富的物质来源;河谷宽阔,流水侵蚀作用减弱,河流两岸阶地保存较好,为风沙沉积提供良好的堆积场所。
(5)从上游及支流带来大量泥沙在中游河段沉积,沙滩面积扩大;冬春干旱季节,风力堆积作用扩大沙化面积;中游河段人口密集,农业发达,过度开垦进一步加剧土地沙化。
【解析】
【分析】本题以雅江中游日喀则宽谷段比为材料,设置5道小题,涉及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因素、河流的水文特征、风沙堆积地貌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约下降0.6°C,雅江从上游到下游,地势逐渐降低,因此气温逐渐升高;雅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注入印度洋,从上游至下游,距离印度洋越来越近,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愈加显著,因此降水量逐渐增加。
【小问2详解】
雅江流域深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丰富,年径流量较大;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因此径流季节变化大;河谷宽阔,地势较为平坦,水流平缓;雅江中游日喀则宽谷段植被较少,河流含沙量较大。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雅江中游日喀则宽谷段风沙沉积的空间分布不均匀;不同风沙沉积地相隔较远,分布十分零散,多呈(斑)块状分布;从与河岸的关系上看,风沙沉积主要分布在河流北岸。
【小问4详解】
宽谷段地势变得更加平坦开阔,河流流速缓慢,利于泥沙堆积,因此河流沉积物较为丰富;该河段以上河流流经高山峡谷,风力较大,携带泥沙。当气流自峡谷进入宽谷后风速降低,所携带的沉积物开始大量堆积;宽谷附近两侧有高大山地分布,较大坡度的山体受风化侵蚀作用显著,多松散碎屑物,这些碎屑物质在河流的侵蚀和搬运等作用下被搬运至宽谷中,为风沙沉积提供丰富的物质来源;河谷宽阔,流速减慢,流水侵蚀作用减弱,河流两岸阶地保存较好,阶地地势较为平坦,堆积的风沙不易滑落,为风沙沉积提供良好的堆积场所。
【小问5详解】
雅江流量大,且支流众多,河流从上游及支流带来大量泥沙,在中游河段因宽谷河段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的河漫滩和沙洲等沙滩面积扩大;冬春干旱季节,风力强盛,风力挟带风沙在宽谷段因风速减慢,风沙堆积,进一步扩大沙化面积。读图可知,中游河段城镇较多,说明人口密集,农业发达,过度开垦进一步加剧土地沙化。
2024合肥高三下学期二模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合肥高三下学期二模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合肥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安徽省合肥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宁波高三下学期二模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宁波高三下学期二模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宁波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浙江省宁波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台州高三下学期二模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台州高三下学期二模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台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浙江省台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