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03《爱莲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专题03《爱莲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第1页
    专题03《爱莲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第2页
    专题03《爱莲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第3页
    还剩3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3《爱莲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3《爱莲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者作品,了解体裁,内容概说,归纳主题,莲之爱,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本解析
    一、作者作品
    《爱莲说》选自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哲学家、理学家。谥号“元公”,著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他被公认为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他提出的“太极”和“无极”等哲学范畴和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了解体裁。
    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古代的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还可以叙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内容概说。
    《爱莲说》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 富贵者 君子。文章共两个段落:第一段,写“我”爱莲的原因和莲的美好的品格。第二段,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四、归纳主题。
    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
    五、莲之爱(君子形象)。
    (1)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前句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后句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2)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体态,象征君子通达正直、豁达大度、行为端正;“香远益清”是香气,志洁行廉,美名远扬。
    (3)气质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六、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的哪些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七、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
    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
    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
    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德名远播的君子。
    八、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写菊、写牡丹是为了衬莲,写菊为旁衬,写牡丹为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爱莲说⑴
    唐 |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⑵。晋陶渊明⑶独⑷爱菊。自李唐⑸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⑹而不染⑺,濯清涟而不妖⑻,中通外直⑼,不蔓不枝⑽,香远益清⑾,亭亭净植⑿,可远观而不可亵玩⒀焉⒁。
    予谓菊,花之隐逸⒂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⒃!菊之爱,陶后鲜⒄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⒅?牡丹之爱,宜乎众矣⒆!
    【教材注释】
    ⑴选自《周敦颐集》。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⑵[蕃(fān)]多。
    ⑶[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xún)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东晋诗人。
    ⑷[独]只。
    ⑸[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⑹[淤(yū)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⑺[染]沾染(污秽)。
    ⑻[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濯,洗。涟,水波。妖,艳丽。
    ⑼[中通外直](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
    ⑽[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⑾[香远益清]香气远闻更加清芬。
    ⑿[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亭亭,耸立的样子。植,坚立。。
    ⒀[亵(xiè)玩]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
    ⒁[焉]语气词。
    ⒂[隐逸]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⒃[噫(yī)]叹词,表示感慨。
    ⒄[鲜(xiǎn)]少。
    ⒅[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⒆[宜乎众矣]应当人很多了。宜,应当。
    基础训练
    一、名句名篇默写
    1.用课文中的语句填空。
    (1)《陋室铭》一文中暗示陋室不陋,点明全文主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陋室铭》一文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莲说》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爱莲说》总括莲的品格的句子:___________。
    (5)《爱莲说》作者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爱莲说》文中表现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爱莲说》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爱莲说》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爱莲说》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爱莲说》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要求默写。
    (1)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比,集中表现莲的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借莲表达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借莲表现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
    (2)《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周敦颐《爱莲说》一文中表意与之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最能体现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品格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2)《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甲文】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文】
    君子亭记
    (明)王守仁
    阳明子①既为何陋轩,复因轩之前营,架楹为亭,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间,有君子之德。外坚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应蛰②而出,遇伏③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明。清风时至,玉声珊然,中采齐而协肆夏,揖逊俯仰,若洙、泗④群贤之交集;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若虞廷群后端冕正笏⑤,而列于堂隆之侧,有君子之容。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吾受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节选自《王阳明散文选译》)
    【注】①阳明子:即王守仁,明代哲学家,被贬至贵州龙场,自建居所,命名为何陋轩。②蛰:二十四节气之“惊蛰”。③伏:暑天。④洙、泗:二水名,流经山东曲阜,孔子与弟子习礼之地。⑤正笏:恭敬地拿着上朝的笏板。
    5.用“/”给乙文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6.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濯清涟而不妖(洗)B.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四季)
    C.陶后鲜有闻(新鲜)D.无所不宜(合适)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2)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
    8.甲乙两文都提到了君子,请用自己的语言谈一谈你心目中的君子应该具备哪些美好品质。(至少提出三点)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吴中梅花,玄墓、光复二山为最胜:入春则游人杂沓①,舆②马相望。洞庭梅花不减二山,而僻远在大湖之中,游屐③罕至,故余年来多舍玄墓,光复,而至洞庭。园中梅百余株,一望如雪,芳气在襟袖。
    (节选自归庄④《洞庭山看梅花记》
    【注释】①杂沓:聚集的样子 ②舆:车 ③游屐:指游人。 ④归庄:明末清初文学家,明代学者归有光曾孙,明亡后抗清。事败逃亡隐居江苏昆山一带。
    9.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人甚爱牡丹”中的“甚”是很、非常的意思,写出了牡丹的受欢迎程度。
    B.“不蔓不枝”中的“蔓”“枝”指生藤蔓,长枝节,写出了莲挺拔秀丽的姿态。
    C.“陶后鲜有闻”中的“鲜”指少,感叹爱菊花的人少,实则叹息真正的隐士大少。
    D.“玄墓、光复二山为最胜”中的“胜”在这里有盛开的意思,表现了玄墓、光复二山梅花盛开的美景。
    10.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1.根据甲文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君子”应具有的美好品质。
    12.两文段都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请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甲文段用陶渊明“独爱菊”、唐朝以来世人“甚爱牡丹”来衬托作者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乙文段用玄墓、光复二山游人如织的场景衬托作者______,表现了作者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周敦颐传((节选)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节选自《宋史》)
    [注]①任:被任用。②手版: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1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晋陶渊明独爱菊 故人不独亲其亲
    B.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敦颐独与之辩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且焉置土石
    14.下面对《爱莲说》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题中的“说”明确了此文为议论性文章,作者借说爱莲的缘由来表明人生志趣。
    B.文章以花“可爱者甚蕃”开篇,为下文要说到的对三种花的爱张本,做入题准备。
    C.作者从自然环境、色彩形态、风度气质等多个角度层层展开,由此塑造莲的形象。
    D.本文句式骈散结合,以散句为主,长句、短句相间,读起来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1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2)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
    16.【甲】文篇首强调“可爱者甚蕃”,文末分评三花。既然可爱之花甚多,为什么作者特别选中“菊花”和“牡丹”来作衬托呢?
    17.请联系以上两个文段内容,说说周敦颐是个怎样的人。
    18.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君子比德于玉①
    孔子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②,知也;廉③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④,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⑤,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⑥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⑦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注:①选自《礼记•聘义》,有删改。题目是临时加上的。②栗:坚硬。③廉:有棱角。④队:同“坠”。⑤诎(qū)然:指声音戛然而止。⑥孚尹:指玉的光彩。⑦圭璋(guī zhāng):一种用做凭信的玉器。
    (1)请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完成“文言字词积累卡”。
    (2)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比较甲乙两文,周敦颐笔下的“君子”和孔子所说的“君子”有哪些相同点?用相关语句加以印证。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及睹《事物纪原》,谓武后冬月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因大悟曰:“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韩诗“夕贬潮阳路八千”。物生有候,葭动①以时,苟非其时,虽十尧②不能冬生一穗;后系人主,可强鸡人使昼呜乎?
    正面宜向阳,此种花通义也。然他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处以南面即生,俾③之他向则死,此其肮脏⑤不回之本性,人主不能屈之,谁能屈之?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
    【注释】①动:萌发。②尧:传说中上古帝王名。③俾:使。⑤肮脏:读音kǎng zǎng,意为不屈不厄。
    19.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濯清涟而不妖”中的“妖”妖艳的意思,象征了君子的庄重、质朴。
    B.“不蔓不枝”中的“蔓”是藤蔓的意思,象征了君子的正直不苟。
    C.“亭亭净植”中的“植”是树立的意思,象征了君子美好的姿态和气质。
    D.“可强鸡人使昼鸣乎”中的“强”是强迫、强令的意思,表达出作者对武则天贬牡丹到洛阳一事的不满。
    20.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1.甲文对莲进行形象和品质的具体描写,有何用意?
    22.甲乙两文都提到了牡丹,但写作目的有所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①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予谓养心不止于寡焉而存耳,盖寡焉以至于无。无则诚立、明通②。诚立,贤也;明通,圣也。是圣贤非性生,必养心而至之。养心之善,有大焉如此,存乎其人而已。
    张子宗范有行、有文,其居,背山而面水。山之麓构亭,甚清静。予偶至而爱之,因题曰“养心”。
    (节选自周敦颐《养心亭说》)
    【注释】①不存:存不住,有所失去。②诚立、明通:立真诚,明事理。
    23.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人甚爱牡丹”中的“甚”是“很”的意思,说明世人很喜爱牡丹。
    B.“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不染”是指莲花从淤泥中不沾染任何污秽,表现莲花的洁身自好。
    C.“不蔓不枝”中的“蔓”是名词,意思是“藤蔓”。
    D.“养心莫善于寡欲”中的“莫”是“没有”的意思,表现了作者坚定地认为节制欲望才能修心养性。
    24.把文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5.文段甲中多处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请你结合内容简要说明。
    26.“说”作为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是为了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与看法。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的内容,谈谈你对“说”这种文体的认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爱莲说》)
    【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⑥,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取⑨斯。
    ——李绅《寒松赋》
    【注释】①芊眠:茂密状。②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③盘簿:牢固状。④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⑤叶:相合。⑥隆:高。⑦谅:确实。⑧固:鄙视。⑨取:取法。
    27.下列加点字意思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宜乎众矣 事不宜迟 权宜之计
    B.乱曰 丝竹乱耳 猿鸟乱鸣
    C.可远观 远走高飞 深谋远虑
    D.徒观其贞枝肃矗 徒劳无益 家徒四壁
    28.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断3处)
    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
    29.翻译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彼众尽于玄黄,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
    30.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相同之处,请指出并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唐时有书生旅宋州①。时李勉少年贫苦,与此书生同店②。不旬日书生疾作遂至不治,临绝语勉曰:“某家住洪州③,将于北都④求官,于此得疾且死,其⑤命也。”因出囊⑥金⑦百两遗勉,曰:“足下为余毕死事,余金奉之。”勉许为办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数年,勉任开封尉⑧,书生兄弟寻问至,诘勉金之所,勉携之至墓所,出金付焉。
    (选自《尚书谈录》)
    【注释】①宋州:古州名,今河南商丘。②店:客店。③洪州:古州名,在今江西境内。④北都:指开封。⑤其:大概。⑥囊:袋子。⑦金:黄金。⑧尉:官名。
    3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1)濯清涟而不妖 濯:______(2)陶后鲜有闻 鲜:______
    (3)临绝语勉曰 语:______(4)因出囊金百两遗勉 遗:______
    3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B.出淤泥而不染 人不知而不愠(《

    相关试卷

    专题08《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这是一份专题08《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共4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7《〈富贵不能淫》-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这是一份专题07《〈富贵不能淫》-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共4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者作品,内容概括,内容理解,文章主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6《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这是一份专题06《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共4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者作品,文章主旨,内容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