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19《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专题19《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第1页
    专题19《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第2页
    专题19《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第3页
    还剩4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9《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9《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共4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者作品,解题,问题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本解析
    一、作者作品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元末明初文学家。
    与刘基、高启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雍容典雅,或质朴简洁,各有特色。著有《宋学士文集》。
    二、解题
    “东阳”,地名,今属浙江。“马生”,姓马的后辈,指马君则,是宋濂的同乡。“生”,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序”,文体名。标题意为:写给东阳晚辈马君则的一篇赠序。标题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内容。
    三、问题探究
    1.作者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遇到的苦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抄书之难:手自笔录;
    求师叩问之难:趋百里外,谦虚谨慎;
    从师道路跋涉之苦: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
    生活之苦:日再食,缊袍敝衣。
    克服的方法:
    ①常借书于人,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以此得以遍观群书。
    ②苦无名师引导,长趋百里外,从师叩问。
    ③用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从未动摇求学的意志。
    2.文中先写自己少年求学的艰难与刻苦,目的何在?
    目的:激励马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鼓励马生刻苦、勤奋地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3.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4. 本文采用对比的写法,请举出一例,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将同舍生的豪华衣饰和自己的蕴袍敝衣作对比,更为突出作者求学条件之艰苦,体现他不慕虚荣、不畏艰难、刻苦读书、勤奋求知的精神。
    5.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对读书有浓厚的兴趣,为学有所成,不畏艰难,学习刻苦,有克服困难奔向目标的坚定决心和毅力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6、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①学习要勤奋;②求师要诚心;③学习中需要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④学习要又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等等
    送东阳马生序①
    文 |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②书以观,每假借③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④。录毕,走⑤送之,不敢稍逾约⑥。以是⑦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⑧,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⑨名人与游,尝趋⑩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⑪。先达德隆望尊⑫,门人弟子填⑬其室,未尝稍降辞色⑭。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⑮,俯身倾耳以请⑯;或遇其叱咄⑰,色愈恭,礼愈至⑱,不敢出一言以复⑲;俟⑳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教材注释】
    ①选自《宋濂全集》。东阳,今属浙江。生,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
    ②[致]得到。
    ③[假借]借。
    ④[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指不放松抄录书。
    ⑤[走]跑。
    ⑥[逾约]超过约定期限。
    ⑦[以是]因此。
    ⑧[既加冠(guān)]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⑨[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⑩[趋]快步走。
    ⑪[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叩问,请教。
    ⑫[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⑬[填]挤满。
    ⑭[稍降辞色]把言辞和脸色略变得温和一些。稍,略微。辞色,言辞和脸色。
    ⑮[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⑯[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身耳朵来请教。表示专心和恭敬。
    ⑰[叱咄(duō)]训斥,呵责。
    ⑱[至]周道。
    ⑲[复]回答,答复。这里是辩解的意思。
    ⑳[俟(sì)]等待。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①,行深山巨谷中,穷冬②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③而不知。至舍④,四支僵劲⑤不能动,媵人⑥持汤沃灌⑦,以衾拥覆,久而乃和⑧。寓逆旅,主人日再食⑨,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⑩,戴朱缨⑪宝饰之帽,腰⑫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⑬,烨然⑭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⑮处其间,略无慕艳⑯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⑰。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⑱,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⑲,而承天子之宠光⑳,缀㉑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㉒四海亦谬称其氏名㉓,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教材注释】
    ①[负箧曳屣(xǐ)]背着书籍,拖着鞋子。
    ②[穷冬]深冬、隆冬。穷,极。
    ③[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干裂。
    ④[舍]这里指客舍。
    ⑤[四支僵劲]四肢僵硬。支,同“肢”。
    ⑥[媵(yìng)人]侍婢。这里指旅舍中的仆役。
    ⑦[持汤沃灌]拿了热水来洗濯。汤,热水。沃,浇。
    ⑧[和]暖。
    ⑨[寓逆旅,主人日再食(sì)]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逆旅,旅店。食,供养,给……吃。
    ⑩[被绮绣]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被,同“披”。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绣,绣花的衣服。
    ⑪[缨]系帽的带子。
    ⑫[腰]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⑬[容臭]香袋。臭,香气。
    ⑭[烨(yè)然]光彩鲜明的样子。
    ⑮[缊(yùn)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緼,乱麻。敝,破。
    ⑯[慕艳]羡慕。
    ⑰[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口体之奉,指吃穿的供给。
    ⑱[耄(mà)老]年老。语出《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⑲[预君子之列]意思是做了官。预,参与。君子,这里指有官位的人。
    ⑳[宠光]恩宠光耀。
    ㉑[缀]跟随。
    ㉒[日侍坐备顾问]每天在皇帝座位旁边侍奉,准备接受询问。
    ㉓[谬称其氏名]错误地称说我的姓名。这是自谦的说法。
    今诸生学于太学①,县官②日有廪稍③之供,父母岁有裘葛④之遗⑤,无冻馁⑥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⑦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⑧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教材注释】
    ①[太学]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元、明、清时期不设太学,设国子学或国子监。
    ②[县官]这里指朝廷。
    ③[禀稍]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
    ④[裘葛]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泛指四时衣服。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皮可制葛布。这里指葛衣,即用葛布制成的夏衣。
    ⑤[遗(wèi)]给予,赠送。
    ⑥[馁(něi)]饥饿。
    ⑦[司业、博士]都是古代学官名。
    ⑧[假诸人]即“假之于人”,向别人借。诸,相当于“之于”。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①甚称其贤。余朝京师②,生以乡人子谒③余,撰长书以为贽④,辞甚畅达,与之论辨⑤,言和而色夷⑥。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⑦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⑧者,岂知余者哉!
    【教材注释】
    ①[流辈]同辈。
    ②[朝京师]这里指退休后进京朝见皇帝。
    ③[谒(yè)]拜见。
    ④[撰长书以为贽(zhì)]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贽,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
    ⑤[论辨]议论辩驳。辨,同“辩”。
    ⑥[言和而色夷]言辞谦和,脸色平易。
    ⑦[诋]诋毁,毁谤。
    ⑧[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夸耀自己的际遇(指得到皇帝的赏识重要)而在同乡面前表示骄傲。
    基础训练
    一、名句名篇默写
    1.《送东阳马生序》
    (1)作者“缊袍敝衣”处在富家子弟之间却“略无慕艳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写幼时抄书之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现作者成年求学时对老师的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要求默写。
    (1)写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或统领全文,为全文奠定了基调的句子:______________。
    (2)写跋涉之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冷冻之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愿意借书给自己,因为自己很守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现作者在寒冬腊月中的勤学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表达作者不羡慕同舍生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默写填空。
    (1)揭示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同舍生“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悲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材料二:
    (董)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朗传》注引《魏略》)
    材料三:
    《书》曰:“好问则裕。”《礼》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江南有一权贵,读误本《蜀都赋》注,解“蹲鸱①,芋也”,乃为②“羊”字;人馈羊肉,答书云:“损惠③蹲鸱。”举朝惊骇不解事义久后寻迹方知如此。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注】①蹲鸱:大芋头,因其外形如鸱乌下蹲而得名。②为:同“伪”,虚假。③损惠:谢人馈礼物的敬辞。
    4.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无冻馁之患 患得患失B.奔走之劳 飞沙走石
    C.其义自见 真知灼见D.孤陋而寡闻 鳏寡孤独
    5.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三处)
    举朝惊骇不解事义久后寻迹方知如此。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序,一种文体。在古代可分为:赠别序,如《送东阳马生序》;诗文序,如《桃花源记》;宴集序,如《兰亭集序》。
    B.“太学”是古代的大学。孔子在鲁国始设太学,隋炀帝改为国子监。书院也是古代官办教育机构,明清时期,德州著名的书院有柳湖书院、繁露书院等。
    C.博士,选文中为学官,古时也指专精某种技艺的人,如茶博士。现指最高一级学位。
    D.古代以中原为中心,长江以南的地区称“江南”,也称“江东”“江左”。现在广义的“江南”比古代范围广。
    7.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的意思。
    8.阅读三则材料,你有哪些学习上的收获?你在学习上有什么独特的体会?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②,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选自葛洪《西京杂记》)
    【丙】
    冬夜读书示子聿③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注释】①不逮:照不到。②文不识:人名。③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门人弟子填其室 (2)援疑质理
    (3)色愈恭,礼愈至 (4)资给以书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A.游人去而禽鸟乐也B.人不知而不愠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12.下列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懂题目对鉴赏古诗歌尤为重要,本诗题目交代了写诗时间、写诗情境和写诗目的。
    B.首句“无遗力”的意思是不遗余力,表现出古人勤奋努力、不知疲倦的学习品质。
    C.本诗与《示儿》都是陆游写给儿子的,两首诗歌旨在叮嘱儿子要重视学习,刻苦学习。
    D.本诗的语言平实质朴,在浅显的语言中彰显深刻的道理和独到的见解,耐人深思。
    13.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说说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哪些。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念自七岁时先妣①殁,遂来依姊氏。屋后小园数丈余,嘉树荫之。树阴有屋二橡,姊携拯居焉。拯十岁后,就塾师学,朝出而暮归。比夜,则姊恒执女红②,篝一灯,使拯读其旁。夏苦热,辍夜课。天黎明,辄呼拯起,持小几就园树下读。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日出,乃遣入塾。故拯幼时每朝入塾,所读书乃熟于他童。或夜读倦,稍逐于嬉游,姊必涕泣曰:“汝今弗勉学,母氏地下戚矣!”呜呼,拯不材年三十矣,念姊氏教不可忘。
    (节选自王拯《媭③砧课诵图序》)
    [注]①先妣:已去世的母亲。②女红:女子纺织、缝纫之事。③媭:古代楚国人对姐姐的称呼。
    14.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流辈甚称其贤 称:______________
    (2)嘉树荫之 嘉:______________
    (3)持小几就园树下读 持:______________
    (4)稍逐于嬉游 稍:______________
    15.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
    16.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故拯幼时每朝入塾,所读书乃熟于他童。
    17.【甲】【乙】文段中,作者都回忆了自己幼时读书的情形,但用意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腰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势,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①
    读书宜勤恳勿懈,看书宜细心有恒。现看《史记》,颇切实用,每日规定看十页,必须自首至尾,逐句看下,有紧要处,摘录读书日记簿。有费解处,另纸摘出,求解于先生。今年若能看完《史记》,明年更换他书。惟无益之小说与弹词②不宜寓目,观之非徒无益,并有害处也。
    (节选自《郑板桥家书·潍县署中谕麟儿》)
    〔注释〕①这是郑板桥在潍县官署中写给儿子的家书。②弹词:一种把故事编成韵语,有白有曲,以弦索乐器伴唱的说唱文学。
    18.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色愈恭,礼愈至 至:周到。
    B.主人日再食 再:第二次。
    C.媵人持汤沃灌 汤:热水。
    D.观之非徒无益 益:好处。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多以书假余 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B.俟其欣悦 其真无马邪(《马说》)
    C.当余之从师也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D.必须自首至尾 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
    20.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叙述了作者的求学经历,强调了只要勤奋向学、虚心好学,即使学习条件艰苦、生活艰难,也能学有所获。
    B.乙文作者讲述了读书的态度与方法。态度上要勤恳且有恒心,方法上要循序渐进、要善抓重点、要有所取舍。
    C.甲文作者告诉马生为学之道,没有直接说理,让道理从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中自然流露出来,显得亲切平易。
    D.乙文作者从家长的角度,直接说理,观点鲜明,论证严密,阐述充分,告诫儿子为学应有的态度和方法。
    2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有费解处,另纸摘出,求解于先生。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乙】陆羽宇鸿渐,不知所生,有僧得于水滨,畜之。幼时,其师教以旁行书①,答曰:“终鲜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师怒,使执粪除朽塓②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潜以竹画牛背为字。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薙③草莽。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苦,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④,作诙谐数千言。
    (选自《击羽弃佛从文》)
    【注释】①旁行书:指佛经;②塓:涂刷;③薙:除草;④优人:古代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
    2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腰白玉之环______________ 因亡去______________
    2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
    24.用“/”给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画两处)
    使执粪除污塓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潜以竹画牛背为字
    25.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作者罗列自己位列公卿、皇帝恩宠、四海称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成就高于别人。
    B.【甲】文中“同舍生”的豪华装束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作者内心的充实和强大。
    C.【乙】文中陆羽的父母对其学习特别严厉,以致他能独立创作数千字的戏谑文字。
    D.【乙】文中陆羽因不愿意在老师旁边写文章不尊重老师,而被老师强迫去牧牛、割草等。
    26.甲乙选文中宋濂和陆羽的求学之难表现在哪些方面?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方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27.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敢/稍逾约B.今齐地/方千里C.已而/夕阳在山D.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穿》B.无从致书以观(连词,因为)
    C.与之论辨(通“辩”,辩论)D.弗之怠(代词,代“自己动手抄书”这件事)
    2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总领全篇,“嗜学”引出求学的种种行动。
    B.“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主要写了老师的严厉。
    C.借书必“计日以还”,抄书遇寒冬“手指不可屈伸”也不放弃,突出了借书学习之艰难。
    D.选文以记叙为主,夹以鲜明生动的情景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抒情、议论蕴含于叙述之中。
    30.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1.有同学认为在物质发达的今天,我们的学习条件变得越来越优越,没必要再学习宋濂这种刻苦的精神,你是如何看待的?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①文不识②,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匡衡凿壁偷光》)
    【注】①大姓:大户。②文不识:姓文,名不识。
    3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负:______________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______________
    (3)邻居有烛而不逮 不逮:______________
    (4)资给以书 资:______________
    3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34.【甲】【乙】两文的主人公同为“勤学”,但又各有不同,请说说它们的异同。
    35.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段选文的感受。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包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皱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温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乙】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①饼市中,而舍②县之大家③。大家惟吴氏最柔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④,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词。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选自明代方孝孺《逊志斋集》)
    【注释】①鬻(yù):卖,②舍:租房子,寄居。③大家:世家望族,这里指有钱人家。④嬉敖:嬉戏玩耍。
    3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 (2)余则温袍敝衣处其间( )
    (3)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 ) (4)时吴氏家延师儒( )
    3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其父独不肯/其真无马邪
    D.足肤皱裂而不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39.结合两文段中宋濂和詹鼎的求学经历,谈谈你从中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①,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节选自《西京杂记》)
    【注释】①文不识:人名。
    4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无从致书以观( ) (2)益慕圣贤之道( )
    (3)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 (4)主人怪( )
    4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以书映光而读之”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烛而不逮B.择其善者而从之
    C.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43.【甲】【乙】两文都刻画了一个勤奋好学的人物形象,请概括出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相同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王冕①者,诸暨②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踏田者,父怒,挞③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④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⑤细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节选自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①王冕:元末著名画家、诗人。②诸暨:今浙江境内。③挞:用鞭棍等打人。④长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熄的油灯。⑤韩性:元末大学者。
    44.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尝趋百里外 趋:
    (2)礼愈至 至:
    (3)窃入学舍 窃:
    (4)安阳韩性细闻而异之 异:
    45.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46.“不敢”有时并不是懦弱的表现,甲文两次提到“不敢”,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47.【甲】文中的宋濂和【乙】文中的王冕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葛洪贫无童仆,篱落不修,常披榛①出门,排②草入室。屡遭火,典籍尽。乃负笈③徒步,借书抄写卖薪买纸燃火披览。所写皆反覆,人少能读之。吴生曰:读书欲称博,未有不如此而成者。
    (选自《读书止观录》,有删改)
    【注释】①榛:指一种果实,这里指杂草。②排:推开。③笈:书箱。
    48.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A.益慕圣贤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篱落不修 僧募金重修(《河中石兽》)
    C.久而乃和 乃负笈徒步
    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人少能读之
    4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读书欲称博,未有不如此而成者。
    50.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借书抄写卖薪买纸燃火披览
    51.【甲】【乙】两文都使用了描写的方法,【甲】文中“天大寒”“穷冬烈风”“大雪”和【乙】文中“篱落”“披榛”“排草”都从侧面烘托了。
    52.【甲】文中宋濂的求学经历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袁峻家贫,无书,每从人假借,必皆抄焉。自课①,日五十纸,纸数不登则不止。柳仲郢②退公布卷③,不舍昼夜。九经三史,一抄,魏晋南北史,再抄。手书分门三十卷,号“柳氏自备”。小楷精谨,无一字肆笔④。东坡少时,手抄经史,皆一通。每一书成,则变一体,卒之学成。今时读书,有力者必雇倩⑤佣史,其或不得已而抄,又潦草成行;而其贫者,又直诿⑥于无书可抄。手抄之益,今之不解也久矣。读书者当观此。
    (选自《读书止观录》)
    【注释】①课: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这里指自己规定。②柳仲郢:唐朝大臣。③退公:公馀休息,这里指闲暇时间。布卷:读书。④肆笔:纵笔,不端正。⑤雇倩:出钱雇请。⑥诿:推脱。
    53.下列各项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我酌油知之
    B.每一书成,则变一体 人则无法家拂士
    C.卒获有所闻 卒之学成
    D.手抄之益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5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趋百里外 尝:尝试
    B.俟其欣悦 俟:等待
    C.不舍昼夜 舍:停止
    D.其或不得已而抄 或:有时
    5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日五十纸,纸数不登则不止。
    56.请你结合两篇选文,分别分析两文写宋濂与苏轼抄书的目的有何不同。
    古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乙]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中①。(2)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喜怒哀乐,动人必深。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写②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③,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为尉于剑浦④。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进琴以为别。
    [注]①宫声数引:几首乐曲。宫,与下文中的“羽”同为古代五音之一。②写:宣泄。③杨君:即杨寘(zhì)。④剑浦:今福建南平。
    57.下列句中画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穷冬烈风 悲守穷庐(《诫子书》)
    B.无鲜肥滋味之享 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C.予尝有幽忧之疾 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
    D.且少又多疾 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58.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
    B.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
    C.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
    D.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
    5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2)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60.甲、乙两文同为赠序,都是作者通过自身经历劝勉他人,但目的不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鱼我所欲也》(节选)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6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 辟:同“避”,躲避。
    B.贤者能勿丧耳 丧:丧失
    C.穷冬烈风 穷:寒冷
    D.久而乃和 和:暖和
    6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而承天子之宠光
    B.所欲有甚于生者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C.人皆有之 当余之从师也
    D.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以中有足乐者
    6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A.(我)跟随在公卿大人后面,每天在皇帝座位旁边侍奉,准备接受询问,四海之内也荒谬地称说我的姓名,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B.(我)跟随在公卿大人后面,每天坐在皇帝身边等待,准备回答问题,四海之内也错误地称说我的姓名,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C.(我)跟随在公卿大人后面,每天在皇帝座位旁边侍奉,准备接受询问,四海之内也错误地称说我的姓名,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D.(我)跟随在公卿大人后面,每天坐在皇帝身边等待,准备回答问题,四海之内也荒谬地称说我的姓名,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64.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的“本心”,是孟子基于人性本善提出来的重要概念,孟子认为人类的良知是一种本能的心理状态,不学而有,不教而在。
    B.甲文注重推理,逻辑严密,用举例论证的方式,举“一箪食,一豆羹……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的例子,从反面论述了“勿失其本心”。
    C.乙文是一篇劝学之作,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为学之难,意在强调:想要学业有成,必须克服种种困难,抵制各种享乐与物质诱惑,勤勤恳恳,专心致志。
    D.从全文来看,乙文中的细节描写很多,如“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写了严冬时抄书的艰苦,简洁生动,如在眼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乙)
    景公饮酒
    景公饮酒,七日七夜不止。弦章①谏曰:“君饮酒七日七夜,章愿君废酒②也。不然,章赐死。”晏子入见,公曰:“章谏吾曰:愿君之废酒也。不然,章赐死。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③也;不听,又爱④其死。”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令章遇桀、纣者,章死久矣。”于是公遂废酒。
    (取材于《晏子春秋》)
    [注释]①弦章:齐国大夫。②废酒:戒酒。③臣为制:即“制于臣”,受臣子控制。④爱:吝惜,舍不得。
    6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于是公遂废酒
    B.烨然若神人 不然,章赐死
    C.主人日再食 意与日去
    D.七日七夜不止 止有剩骨
    66.下面对《送东阳马生序》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写年少时家境贫寒,无力购书,只好向别人借书抄录来读,天寒手冷也不放松。
    B.“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写出了作者求学态度谦和,有自卑心理,以至于不敢出声。
    C.在艰难的求学生活中,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是因为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
    D.选文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求学艰难:抄书之辛,叩问之难,奔走之艰,住读之苦。
    6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幸矣,章遇君也!
    68.文中“穷冬”“烈风”“大雪”属于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69.无论劝学还是劝谏,都需要采用恰切的方式。阅读以上两文,简要说明宋濂、晏子分别是如何“劝”的。
    参考答案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不敢出一言以复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和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弗、怠、援、疑”等字的写法。
    2.余幼时即嗜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箧、曳、屣、皲、弗、怠”等字词容易写错。
    3.(1)余幼时即嗜学(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3)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嗜”“砚”“慕”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多音字的辨析。
    4.A 5.举朝惊骇/不解事义/久后寻迹/方知如此 6.B 7.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人:因为闭门读书、自以为是,所以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错误言论(被人耻笑)。 8.收获:读书要专心;文章要读熟读透;合理利用空闲时间学习;与他人相互交流切磋,弥补疏漏。体会:建立学习记录本,记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做到“温故而知新”。
    【解析】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都是“忧虑”的意思;B.跑,疾行/滚动;C.同“现”,显现,出现/见识,见解;D.少,缺少/指妇人丧夫;故选A。
    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
    句意:满朝官员都(对此)感到惊讶,不明白他写的是什么意思,很久以后追寻事情的来龙去脉,才知道是这么一回事。“不解事义”是“举朝惊骇”的原因;“久后寻迹”和“方知如此”为承接关系;
    故断句为:举朝惊骇/不解事义/久后寻迹/方知如此。
    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B.有误,太学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期,“孔子在鲁国始设太学”表述有误。书院是我国古代私人或官府所立讲学研习的场所,“古代官办教育机构”表述有误;
    故选B。
    7.本题考查句子翻译。作答本题,要理解其中关键词语的意思。
    “师心自是”本指以己心为师,后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稠人广坐”的意思是大庭广众之下。
    8.本题考查谈阅读收获与体会。根据三则材料的具体内容,结合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谈收获即可。谈学习上的体会时,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分享独特的学习方法或心得,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即可。示例:
    收获:结合材料一“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可知,读书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结合材料二“必当先读百遍”“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可知,文章要读熟读透,合理利用空闲时间学习;结合材料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盖须切磋相起明也”可知,学习过程中要学会与他人交流沟通,合作式学习能更好促进我们进步。
    体会:我在学习上的体会是今日是今日毕,遇到难以理解或不明白的知识,第一时间请教老师或同学,决不能把问题留给明天。
    【点睛】参考译文:
    材料一: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材料二: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为它作了解说注释。(他)对《左传》也有很深的见解,(根据研究心得,)写作了《朱墨别异》这本书。有读书人想向他求学,他不肯教,却说:“一定要把书先读上一百遍。”(又)说:“把书读上一百遍,自然就明白其中的意思了。”向他求学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来读书)。”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中的空闲时间,夜晚是一天中的空闲时间,雨天是四季里的空闲时间。”
    材料三:《尚书》中说:“喜欢提问,便知识充足。”《礼记》中说:“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相互切磋),就会学识浅陋,见闻不广。”学习必须要互相切磋,互相启发,这是很明白的。(我时常)见到有人(只知道)闭门读书,自以为是,好为人师,(而在)大庭广众之下,(又)口出诸多谬误。江南有一位权贵,读了错误百出的《蜀都赋》的注本,其中注解“蹲鸱,芋也”的“芋”字错作为“羊”字;(因此,)有人馈赠他羊肉时,(他)回信说:“谢谢您惠赐蹲鸱。”满朝官员都(对此)感到惊讶,不明白他写的是什么意思,很久以后追寻事情的来龙去脉,才知道是这么一回事。
    9.(1)充满(2)询问(3)周到(4)借 10.B
    11.(1)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2)匡衡就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
    12.C 13.获取知识要勤奋苦学,要善于发问。
    【解析】9.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句意: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填,充满。
    ②句意:提出疑难,询问道理。质,询问。
    ③句意: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至,周到。
    ④句意:就把书借给他。资,借。
    1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例句句意: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而:连词表转折,但、却。
    A.连词表顺承,就;
    B.连词表转折,但、却;
    C.连词表修饰,不译;
    D.连词表并列,并且;
    故选B。
    11.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从,跟随;乡之先达,当地在道德学问上有名望的前辈;执,拿着;叩,问。
    (2)引,引来;以,把。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C.有误,本诗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示儿》告诫儿子要心怀爱国之情;
    故选C。
    1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由甲文“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由乙文“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和丙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可知,获取知识要勤奋苦学,不怕艰辛;此外还要善于发问,恳切求学。
    【点睛】参考译文:
    【甲】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脸色从未稍变得缓和。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乙】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做文不识,家中富裕,有很多书。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主人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最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
    14.称道美好拿着略微 15.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 16.(1)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2)所以我小时候每天早晨进入书塾,(对)读过的书就比其他小孩子更熟悉。 17.甲文作者是为了强调自己读书时的艰难与勤奋,以此勉励马生勤苦学习。乙文作者是为了强调姐姐对自己的敦促与勉励,表达对姐姐的想念与感激。
    【解析】14.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1)句意:同辈人十分称赞他的贤能。称:称赞,称道。
    (2)句意:美好的树木覆盖着它。嘉:美好。
    (3)句意:我拿着一个小凳子坐在花园树下读书。持:拿着。
    (4)句意:略微贪图玩耍。稍:略微。
    15.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意:树根下有两块巨大的石头:一个姐姐用来作为捣衣服的石砧,一个让我用来坐在上面读书。“树根安二巨石”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应在“石”后断开;“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说明这两块巨石的功用,所以应在“砧”字后断开;故断句为: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
    16.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手,亲手;笔,用笔;录,抄写;计,计算。
    (2)故,所以;朝,早上;塾,书塾;乃,就;熟,熟悉;于,比。
    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甲文作者写自己幼时借书经历,“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等内容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之难,意在强调当时学习之艰苦,读书之刻苦,从“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可知,是为了勉励马生要刻苦学习。
    从乙文“比夜,则姊恒执女红,篝一灯,使拯读其旁”“天黎明,辄呼拯起,持小几就园树下读”“日出,乃遣入塾”“或夜读倦,稍逐于嬉游,姊必涕泣曰:‘汝今弗勉学,母氏地下戚矣!’”“念姊氏教不可忘”可知,母亲去世来投奔姐姐,姐姐夜陪苦读,晨伴诵读,泣告母亲劳累病死的状况,敦促作者勤奋学习,现在回忆起那时读书的情形,是感念姐姐的教育之恩,表达对姐姐的感激之情。
    【点睛】参考译文:
    【甲】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东阳县的书生马君则,在太学里读书已经两年了,同辈人十分称赞他的贤能。我到京师朝见皇帝,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见我。他将要回去探望他的父母,我把过去求学的艰苦告诉了他。说我勉励乡人学习,是我的本意啊
    【乙】回想起我从七岁时,母亲去世了,于是来投靠姐姐。屋后有个小花园,有几丈平方,美好的树木覆盖着它。树阴低下有两间屋子,姐姐带着我住在这里。我十岁以后,到私塾跟着老师学习,早晨出来傍晚回家。到了晚上,我姐姐常常手持女红,点一盏灯,让我在她的身旁读书。夏天很热,就停止了晚上上课。天刚一黎明,姐姐就叫我起床,我拿着一个小凳子坐在花园树下读书。树根下有两块巨大的石头:一个姐姐用来作为捣衣服的石砧,一个让我用来坐在上面读书。太阳出来,姐姐就催我去私塾。所以我小时候每天早晨进入书塾,(对)读过的书就比其他小孩子更熟悉。有时晚上读累了,稍微贪图玩耍,姐姐一定会哭泣,告诉我母亲劳累憔悴而死的情形;并且说:“你现在不勤奋读书,母亲在地下就会伤心!”唉!我很不争气,都三十岁了,想到姐姐的教诲不能忘记。
    18.B 19.C 20.D 21.(1)(我)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送还书籍,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2)有不好理解的地方,另外用纸摘录出来,向先生寻求解答。
    【解析】18.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B.“主人日再食”的意思是:店主人每天供应两顿饭。再:两次,两顿。不是“第二次”。
    故选B。
    19.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
    A.以:介词,把/连词,因为;B.其:代词,他/加强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C.之: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D.自:介词,从/介词,在;故选C。
    20.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D. [乙]文郑板桥以自己的读书的经历和体会,采用的是间接说理的方法,告诫儿子为学应有的态度和方法。另外,[乙]第一句是提出观点,从第二句起开始讲述自己的读书的经历和体会,故[乙]文“论证严密,阐述充分”说法与原文也不符。故选D。
    2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1)句中的“毕(完毕)、走(跑)、逾约(超过约定的时间)”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费解(不容易理解)、摘出(摘录出来)、求(求)、于(向)”几个词是重点词语。“求解于先生”是介词结构后置句,应该译为:向先生寻求解答。
    【点睛】参考译文:
    [甲]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用笔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脸色从未稍变得缓和。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
    东阳马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际遇之好而在同乡面前表示骄傲,难道是了解我的人吗?
    [乙]读书应当勤恳,不要懈怠,看书应当仔细,有恒心。现在看《史记》特别契合实际,每天规定自己看十页,必须从头至尾逐句去看,看到特别关键的地方,摘录到读书笔记本上,有不好理解的地方,另外拿纸摘录出来,向先生求解。今年如果能看完史记,明年再换别的书。只是没有什么益处的小说和弹词,不应当过目,看这些东西,非但徒劳没有什么益处,而且还有害处啊。
    22.腰佩逃 23.(1)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2)端正地坐着而效仿学童们窃窃私语,好像在背诵的样子。 24.使执粪除污塓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潜以竹画牛背为字。 25.B 26.宋濂:远徙从事学习的艰辛;住、吃、穿条件之差。
    陆羽:禅师的责难;得书却无师指点不会读。
    【解析】2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
    (1)“腰白玉之环”的意思是:腰间挂着白玉环。腰:腰间挂着。
    (2)“因亡去”的意思是:于是他就逃跑了。亡:逃跑。
    2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1)以:因为;足:足够;之:的;不若:不如,比不上;
    (2)危:端正;效:效仿;嗫嚅:念念有词;若:像。
    2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
    句意:惩罚他做清扫涂刷墙壁的工作,又让他放牧三十头牛,陆羽暗中用竹竿在牛背上练习写字。根据“使”和“又使”可知,后文承接的内容都是师父罚陆羽做的事,中间应该断开一处,“羽潜以竹画牛背为字”是一处完整的句子,在其前也应断开一处,故断句为:使执粪除污塓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潜以竹画牛背为字。
    2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
    A.有误,根据文中“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可知,作者位列公卿、皇帝恩宠,却说“未有所成”,表现出一代文宗谦虚、低调的品格,并没有炫耀自己的成就,而是为了说明只有勤学才会做出一番成就,实现人生的价值;
    B.“父母对其学习特别严厉,以致他能独立创作数千字的戏谑文字”说法有误,根据文中“陆羽宇鸿渐,不知所生”和“因亡去,匿为优人,作诙谐数千言”可知,文中写到陆羽不知道亲生父母是谁,他是从寺庙逃走后,自己做了一名艺人后,创作出戏谑文字;
    D.“陆羽因不愿意在老师旁边写文章不尊重老师,而被老师强迫去牧牛、割草等”有误,根据文中“幼时,其师教以旁行书,答曰:‘终鲜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师怒,使执粪除朽塓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潜以竹画牛背为字”可知,因为陆羽不愿意学习佛经,惹怒了师父,才被老师强迫去牧牛、割草;
    故选B。
    2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
    宋濂:结合甲文“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可知,写自然环境恶劣,侧面烘托了求学之旅的艰辛;再结合甲文“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又写出了物质条件的匮乏,求学期间的食宿和穿衣条件差。
    陆羽:结合乙文“师怒,使执粪除圬塓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师拘之,令薙草莽”“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可知,陆羽求学之难表现在:禅师的责难;得书却无师指点不会读。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乙文:陆羽字鸿渐,不知道父母是谁,有一个僧人在水边捡到并将他收养。陆羽小时候,师傅教佛经,陆羽说:“我少兄弟,陆家将要绝后,我能够尽孝吗?"师傅大怒,惩罚他做清扫涂刷墙壁的工作,又让他放牧三十头牛,陆羽暗中用竹枝在牛背上练习写字。他得到张衡的《南都赋》,不会阅读,就端正地坐着而效仿学童们念念有词,好像在背诵的样子。师傅抓住了他。让他去除草。当时他记诵文字,心中有点模糊,好像有所遗漏,但隔一天不去干活,师傅就会鞭打而不堪忍受,陆羽于是叹息说:“时光一天天地过去,而我却不能读书!”竟忍不住哭了起来。于是他就逃跑了,隐藏身份做了个扮演杂戏的人,并且创作了数千字的戏谑文字。
    27.D 28.B 29.B 30.(1)前辈道德高、声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也从不把言辞和脸色略变得温和一些。
    (2)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31.不管生活环境多么优越,我们都要刻苦读书。因为读书从小概念来说,目的是为了完成人生的任务,按时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求学之路。从大概念来说,读书是为了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是为了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面找到自我,是为了在繁华复杂的世界里面了解自我,是为了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的时候,能看清自我。所以,说到底,我们读书,是因为想成为更好的自己。(答案不唯一)
    【解析】27.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D.句意: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以是”连词,因此;“人多以书假余”句意完整。因此断句为: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故选D。
    2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B.句意:无法得到书来看。以: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故选B。
    2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B.有误,写自己“色愈恭,礼愈至”是突出不怕艰苦,以学习为乐的精神;
    故选B。
    30.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望,声望,名望。隆,高;填,充。这里是拥挤的意思;辞色,言语和脸色。
    (2)中,内心;口体之奉,指吃的穿的。
    3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本文用较多的笔墨记叙了自己求学时的借书之难和求教之难,目的是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可据此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不是天赋、资质低下,而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
    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际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的人吗?
    32.(1)背着 (2)同“披”,穿着 (3)指烛光透不过来 (4)借给 33.(1)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
    (2)匡衡自愿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求报酬。 34.相同处:两个人都是克服了生活困难,专心致志地学习。不同处:宋濂不羡慕别人吃穿奢华,一心学习;匡衡凿壁偷光,作佣借书。 35.示例一:我们今天的学习条件和宋濂、匡衡相比要优越得多,他们都能克服一切困难去读书,我们更应该珍惜自己的学习条件,多读书,读好书,追求丰富的知识。
    示例二:一个人要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就应该刻苦勤奋、博览群书、虚心请教。(意对即可)
    【解析】3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负:背着;
    (2)句意: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被:同“披”,穿着;
    (3)句意:邻居家有灯烛,但光照不到他家。不逮:指烛光透不过来;
    (4)句意:就把书借给他读。资:借给。
    3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缊袍:粗麻絮制作的袍子,在这里指旧棉袍;敝衣:破衣服;略无:毫无;
    (2)佣:做雇工;偿:报酬。
    34.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结合甲文中句子“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可知,“我”当时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事务多;结合乙文中句子“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可知,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年纪大。
    两文的主人公同为“勤学”,但又各有不同,请说说它们的异同。
    相同处:两个人都是克服了生活困难,专心致志地学习。不同处:宋濂不羡慕别人吃穿奢华,一心学习;匡衡凿壁偷光,作佣借书。
    35.【【小题2详解】【小题3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结合甲文中句子“蒙辞以军中多务”可知,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事务多;结合乙文中句子“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可知,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年纪大;据此回答注意字数。【小题4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甲文中“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一语破的,孙权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劝学有的放矢,注重实效;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再忙也要读书);乙文“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师旷将不同年龄阶段读书的情况比作不同时间段的太阳,将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比作夜晚点火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告诉晋文公只要想学习就有意义,什么时候都不晚;据此可知相同点:两个人劝说时都很委婉,非常巧妙,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易于让人接受。
    【点睛】【甲】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
    【乙】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钱买蜡烛照明。邻居家有灯烛,但光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居家的光,映着(借来的)烛光读书。同乡的文不识,家里是大户人家,富有且家中有很多书。匡衡于是给他家做佣人,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匡衡为什么这样,匡衡说:“我想读遍你家所有的书。”主人听了,赞叹不已,就把书借给他读,最终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36.周到破旧改变邀请 37.D 38.(1)抄完后,马上跑去还书,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2)老师离开,詹鼎于是就成为吴氏诸子的老师。 39.在贫困家境等艰苦条件下,不畏艰难,刻苦勤奋;尊敬老师,谦虚好学;不慕富贵,刻苦学习。能结合文本,谈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3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至:周到;
    (2)句意: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敝:破旧;
    (3)句意:他的父亲见他的志向不能改变,就让他读书。夺:改变;
    (4)句意:当时吴氏聘请了儒学老师教授他的孩子。延:邀请。
    3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助词,的/代词,代指詹鼎;B.介词,把/连词,因为;C.代词,他的/副词,难道;D.都是连词表转折,但;故选D。
    38.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关键词和句式。本题中的关键词:
    (1)录,抄写;毕,完毕,结束;走,跑;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2)去:离开;遂:于是、就。
    39.本题考查阅读启示。
    结合【甲】“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皱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和【乙】“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等内容可知,宋濂和詹鼎家境都很贫寒,但二人均能克服困难努力学习,最终有所成就。这启示我们:学习生活中无论外在条件有多匮乏,只要我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坚持不懈、用心去学、勤奋好学,最终都会取得不俗的成绩。
    【点睛】参考译文:
    【甲】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乙】詹鼎,字国器。台湾宁海人。他的家族向来贫穷,父亲在街市卖饼为业,租本县有钱人家的屋子居住。有钱人家中只有吴氏最富裕显贵,租住在吴氏家中时,生了詹鼎。詹鼎六七岁时,不喜欢与街市儿童嬉戏游玩,唯独喜爱上学馆听人读书,回家后就能说出学生们所诵的内容。吴氏爱其聪敏,劝詹鼎的父亲让詹鼎读书,詹鼎非常高兴,但他的父亲不答应,说:“我们本来就是做小生意的人,生了儿子就能够从事这行职业,我的职业不会后继无人就足够了,为什么要跟着读书人呢?”然而詹鼎每节课都认真学习,夜晚常在饼灶之下捧书诵读不止。他的父亲见他的志向不能改变,就让他读书。一年之后,詹鼎把他的老师所能教的都学会了,老师告辞离开了。当时吴氏聘请了儒学老师教授他的孩子,詹鼎就从学于吴家,吴氏也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让他学习。没过几年,吴氏子弟没有人能和詹鼎交谈,他们的老师离开了,于是詹鼎被聘请为吴氏子弟的老师。
    40.得到更加报酬认为……奇怪 41.B 42.(1)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2)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43.刻苦学习、博览群书(得到他人的帮助)。
    【解析】4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无法得到书来看。致:得到;
    (2)句意为: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益:更加;
    (3)句意为: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偿:报酬;
    (4)句意为:主人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怪:认为……奇怪。
    4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以书映光而读之”,意思是让烛光照在书上来读。而,连词,表示顺承。
    A.连词,表示转折;B.连词,表示顺承;C.连词,表示转折;D.连词,表示转折;故选B。
    4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以是,因此;以,以为;是,这样;假,借;余,我。
    (2)句重点词语:乃,于是,就;穿壁,在墙上凿洞;映,照着;而,表示顺承。
    4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
    甲文从“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中可看出主人公借书、抄书,环境艰苦,但依然坚持不懈;从“俯身倾耳以请”“色愈恭,礼愈至”等可以看出请教老师时态度恭敬,因此得到了帮助;最终“获有所闻”,成就学业。乙文中匡衡家庭贫困,没有蜡烛照明,为了学习凿壁偷光,还给人作佣工,不要报酬,只求读书,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感动了主人,匡衡因此得到帮助,终成学业。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两个主人公均因家贫,致使读书条件不好,但刻苦学习,仍旧通过各种努力,创造读书求学的机会,最终都成就了学业。
    【点睛】参考译文:
    【甲】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乙】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烛光,让烛光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不识字,家中却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把主人的书都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资助给他读,最终他成了大学问家。
    44.(1)快步走(2)周到(3)偷偷地(4)对……感到诧异 45.(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2)他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亮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46.前一个“不敢”,表现了作者讲诚信、守信用的好品质,这也是对借给他书的人的尊重;后一个“不敢”,表现了作者谦虚好学、求教诚恳的态度以及尊敬老师的品质。 47.甲文中宋濂求学时遇到了无书、无师的困难。乙文中的王冕求学时遇到了生活贫困,不能到学堂学习;学习环境差的困难。
    【解析】4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
    (1)句意: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趋:快步走。
    (2)句意:礼节更加周到。至:周到
    (3)句意:他偷偷地跑进学堂。窃:偷偷地。
    (4)句意: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异:对……感到诧异。
    45.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
    (1)以是:因此;以:把;假:借;
    (2)执策:拿着书;达:到;旦:天亮。
    46.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第一个“不敢”出现在文章中“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跟别人借书的时候,不敢超过还书的期限。表现了作者诚实守信的好品质,这也是对借书人的尊重;
    第二个“不敢”出现在文章中“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老师批评的时候,作者不敢说一句话。可见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谦虚好学、诚恳求学的态度。
    4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根据甲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可知,宋濂幼时家境贫寒,没有书来读,于是向藏书的人家借书,亲手抄录,据此可知,困难是无书;
    根据甲文第①段“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可知,宋濂成年以后担心没有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于是跑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在老师生气时,态度愈加恭敬,等老师“欣悦”之时再去请教,据此可知,困难是没有老师。
    根据乙文“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和“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踏田者,父怒,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可知,王冕幼时因为家里穷,只能去放牛,可他偷偷去学堂听书,就算是因为读书而没有看好牛被父亲责骂,他也还是要去学堂偷偷听课,据此可概括为:生活贫困,不能到学堂学习;
    根据乙文“冕因去,依僧寺而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④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可知,王冕到寺庙居住,只能趁晚上的长明灯读书,周围的佛像很恐怖,也丝毫不受影响。据此可概括为:学习环境差。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乙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地里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就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践踏了他家的田地,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竹简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王冕最终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
    48.B 49.(1)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2)读书要称得起广博,没有不这样努力而取得成功的。
    50.借书抄写/卖薪买纸/燃火披览 51.环境主人公学习的刻苦
    52.学习要勤奋刻苦,要尊敬师长、虚心求教,要以读书为乐
    【解析】48.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意思。
    A.益:更加/增加;B.修:修理/修理,修建;C.乃:才/于是,就;D.之:结构助词,的/代词,纸张的内容;故选B。
    49.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以:因为;足:值得;乐:快乐;知:觉得;口体之奉:吃穿的供给;若:比得上。
    (2)欲:想要;博:广博;未有:没有;如此:像这样;成:成功。
    5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借书抄写卖薪买纸燃火披览”意思是他借书抄写,他卖木柴买纸,燃火翻阅。“借书抄写”“卖薪买纸”“燃火披览”同为两个动宾短语组成的四字短语,故断句为:借书抄写/卖薪买纸/燃火披览。
    51.本题考查环境描写。
    【甲】文“天大寒”“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描绘出“我”学习环境的艰苦;【乙】文“篱落不修”“常披榛出门,排草入室”,描会出“我”居住环境的贫穷、简陋;两篇文章都运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了主人公学习的刻苦。
    52.本题考查文言文阅读的感悟。围绕人物表现出学习的态度和精神,组织语言,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我们学习宋濂克服个人困难,不管家中贫穷,天寒地冻;不羡慕同学的吃穿住行,依然保持初心,勤奋刻苦的学习。
    【点睛】参考译文:
    【甲】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乙】葛洪家中贫穷请不起仆人,篱笆不修理,他常常用手分开杂乱的草木出门,推开杂草野树回家。家中数次失火,收藏的经典著作都被焚毁了,他就背着书箱步行,借书抄写。他卖木柴买纸,燃火翻阅。他所用的一张纸都要使用多次,旁人难以阅读它。吴生说:读书想要称得起广博,没有一个不像这样努力而成功的。
    53.C 54.A 55.(1)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2)每天(抄写)五十页的纸张,纸张的数量没有完成就不停止。 56.【甲】文宋濂通过写自己抄书,表现了自身一心向学,不怕艰苦,以此勉励马生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勤奋学习。【乙】文通过写苏轼抄写书籍,熟练掌握了不同字体,最后学业有所成就,以此表明了抄书的好处,进而启发现在的读书人。
    【解析】5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与“是”连用,因此/介词,凭借;B.副词,就/连词表假设,如果;C.都是副词,最终、终于;
    D.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C。
    5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A.句意: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尝:曾;故选A。
    5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1)走:跑,这里意为“赶快”。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2)日:每天(抄写);登:完成;止:停止。
    5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结合【甲】“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可知,宋濂年幼时家境贫寒,为了读书选择抄书,宋濂写抄书的情节意在勉励马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结合【乙】“东坡少时,手抄经史,皆一通。每一书成,则变一体,卒之学成。今时读书,有力者必雇倩佣史,其或不得已而抄,又潦草成行;而其贫者,又直诿于无书可抄。手抄之益,今之不解也久矣。读书者当观此”可知,苏轼通过抄写书籍,熟练掌握了不同字体,最后学有所成。作者写这一情节意在表明了抄书的好处,进而启发现在的读书人要勤奋刻苦。
    【点睛】参考译文:
    【甲】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乙】袁峻家里贫困,没有书,每次向别人借书(来读),一定都抄录。(他给)自己规定进度,每天要抄写五十页,页数没有达到规定就不停止。柳仲郢利用不办公的时间读书,日夜不停。九经三史等书各抄一遍,魏晋南北朝史书,则抄两遍。抄录下的书分门别类有三十卷,号称“柳氏自备”。(他抄书的)小楷认真精细,没有一个字的笔画是不端正的。苏东坡年轻时,经史书籍,都手抄一遍。每抄完一部书,就更换一种字体,终于学有所成。现在的读书人,有钱的人就花钱雇人代抄,或不得已而自己抄时,又是潦草地写完,而没钱的人,则索性推托没有书可抄。今天的人对亲自抄书的益处,已经很久不了解了。读书的人应当从这里得到启迪。
    57.C 58.B 59.(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
    (2)长时间之后,我感受到了弹琴的快乐,不觉得身体有疾病。 60.(1)勤奋刻苦、专心学习(2)通过弹琴平和心态、调养身体。
    【解析】5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副词,极/形容词,穷困;B.形容词,新鲜/形容词,少;C.副词,都译为“曾经”;
    D.连词,表递进,并且/副词,将近;故选C。
    5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句意:按着琴弦迅急弹奏,声调便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很凄惨;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
    “忽然”是副词,用于修饰“变之”,故“忽然”前面断开。“急者……以促”与“缓者……以和”句式相同,故二者之间应该断开。故选B。
    59.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1)余:我。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句意: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
    (2)乐:快乐。疾:疾病。句意:长时间之后,我感受到了弹琴的快乐,不觉得身体有疾病。
    60.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
    结合甲文中“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可知,劝勉马生勤奋刻苦、专心学习;结合乙文中“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可知,劝勉杨君通过弹琴平和心态、调养身体。
    【点睛】参考译文
    [甲]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
    [乙]我曾经得了忧劳的病症,退下来闲居,没有医治好。不久向朋友孙道滋学习弹琴,学习了几首乐曲。长时间之后,我感受到了弹琴的快乐,不觉得身体有疾病。弹琴作为一种技艺,是很小的。等这种技艺到了极点,大的是宫调的声音,小的是羽调的声音。按着琴弦迅急弹奏,声调便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很凄惨;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喜、怒、哀、乐的情绪,一定会深深地打动听者的心弦。它能够凭耳朵听出来,能够随手弹出来。如果宣泄忧郁的情思,那么感动人心,也是极为深切的。
    我的朋友杨君,喜欢研究学问,很会写文章,屡次参加进士考试,都不得志。(后来)在剑浦担任县尉。小小的剑浦在东南方几千里以外,这样,他心里确实有不平之处。并且(他)从小(身体)又多疾病,可是南方又缺少名医良药,风俗与家乡不同。以他多病的身体,抱着不平的心态,生活在风俗不同的地方,哪里能够长久地沉闷下去呢?但是要平和他的心态,调养他的疾病,那么弹琴也能够有一点好处吧。因此我写了这篇谈琴的文章来给他送行,把琴赠给他当作临别的纪念。
    61.C 62.B 63.C 64.B
    【解析】6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C.句意: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穷:极;故选C。
    6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B.都是“引进比较的对象”;C.代词,本心/助词,用于主谓之间;D.介词,用来/介词,因为;故选B。
    6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缀:跟随;顾问:接受询问;谬称:错误地称说。句意:(我)跟随在公卿大人后面,每天在皇帝座位旁边侍奉,准备接受询问,四海之内也错误地称说我的姓名,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故选C。
    6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甲文注重推理,逻辑严密,用举例论证的方式,举“一箪食,一豆羹……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的例子,从正面论述了“勿失其本心”;“从反面论述了”理解错误;故选B。
    【点睛】参考译文:
    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乙: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65.A 66.B 67.(1)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2)弦章遇到您这样的国君,真是幸运! 68.环境描写。通过描写恶劣的环境,从侧面烘托了作者从师求学的旅途之艰。(侧面表现了作者不怕吃苦的精神。) 69.宋濂现身说法,以自己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专心治学。晏子抓住君王的心理,通过正面褒扬、反面假设,使景公无路可退。
    【解析】6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句中含义。
    A.代词,都是“这样”的意思;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C.名词,每天/名词,时间;
    D.动词,停止/副词,仅,只;故选A。
    6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B.“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意为: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之情,并无自卑心理,选项中“有自卑心理,以至于不敢出声”理解有误;
    故选B。
    67.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
    (1)句重点词:以:因为;足:足以;若:及,比得上。
    (2)句重点词:幸:幸运;遇:遇到;君:国君。
    68.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意为: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这句话属于对作者跟随老师求学时的环境描写,写出了深冬时节,寒风猛烈,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中踩着几尺深的积雪求学,既烘托了作者从师求学时旅途的艰辛,也从侧面表现作者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6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对比理解。
    阅读甲文可知,宋濂之劝学,结合“余幼时即嗜学”“当余之从师也”分析,作者讲述自己幼年因家庭贫困而艰难,求学、拜师学习时条件的艰苦,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勉励马生要刻苦努力学习。晏子之劝谏,结合“幸矣,章遇君也”“令章遇桀、纣者,章死久矣”分析,晏子通过对景公的褒扬,并提出假设若弦章遇到昏庸的国君肯定已经被处死了,隐晦地对景公做出提醒,让景公毫无退路,从而接受弦章的建议。
    【点睛】参考译文:
    (甲)
    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乙)
    齐景公好酒贪杯,一连喝了七天七夜。大夫弦章进谏说:“您喝了七天七夜的酒,我希望您停止!不然的话,就赐我死。”之后晏婴朝见,景公对他说:“弦章劝诫我说:‘希望您停止饮酒!不然的话,就赐我死。’如果听他的劝告,那我就被臣下控制了;假如不听,我又舍不得处死他。”晏婴回答说:“弦章遇到您这样的国君,真是幸运!假使遇到夏桀王、殷纣王那样的暴君,弦章早就被处死了。”于是齐景公就停止了饮酒。

    相关试卷

    专题20《曹刿论战》-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这是一份专题20《曹刿论战》-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共4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者作品,问题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6《醉翁亭记》-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这是一份专题16《醉翁亭记》-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共4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常积累,问题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4《马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

    这是一份专题14《马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共4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学常识,文章结构,内容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