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新教材(广西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任务突破练含答案
新教材(广西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任务突破练19理解、评价题——理解到位,掌握基本题型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广西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任务突破练19理解、评价题——理解到位,掌握基本题型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 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①,岂能愁见轮台②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①祁连城:在今甘肃张掖西南。②轮台:在今新疆轮台县东南,李副使赴碛西经过此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即点明时令,以“火山”“赤亭”起笔,又以“岂能”反问,带出未至的“轮台”,暗含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
B.诗人劝说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惜别之景跃然纸上,悲情切切,感人至深。
C.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功名只向马上取”语气坚决,这是诗人对李副使的勉励,也显示出诗人的英雄豪气,将本诗的情感推向高潮。
D.作为一首送别诗,本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不落窠臼,令人耳目一新。
2.(对点题)诗歌从哪些方面塑造了李副使“英雄一丈夫”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重题(其一)
白居易
喜入山林初息影,厌趋朝市久劳生。
早年薄有烟霞志,岁晚深谙世俗情。
已许虎溪①云里卧,不争龙尾道②前行。
从兹耳界应清净,免见啾啾毁誉声。
注①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此溪。②龙尾道:唐代长安大明宫含元殿前的甬道。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交代了诗人因疲于世务而息影山林的人生选择,感情的喜恶对比鲜明。
B.颔联追溯归隐缘由:年轻时就有强烈的归隐之志,上了年纪后,此志更加坚定。
C.尾联是展望未来生活,认为从此就耳根清净,不会再听到对自己的赞扬或诋毁。
D.全诗格律谨严,用词精当,情感的表达比较直白,语言呈现出较为平易的风格。
4.(对点题)诗的颈联写到虎溪和龙尾道两个地名,这对表达感情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2023·江苏南通二模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水调歌头·对月有感①
朱敦儒
天宇著垂象,日月共回旋。因何明月,偏被指点古来传。浪语修成七宝,漫说霓裳九奏,阿姊最婵娟。愤激书青奏,伏愿听臣言。 诏六丁②,驱狡兔,屏痴蟾。移根老桂,种在历历白榆边。深锁广寒宫殿,不许姮娥歌舞,按次守星躔③。永使无亏缺,长对日团圆。
注①此词作于靖康之变后。②六丁:传说中的阴神,为天帝所役使。③星躔:星宿的序次。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天宇垂象、日月回旋,气象恢弘,境界阔大,富有感染力,体现出豪放派的词风。
B.上片想象月宫中绚丽的七宝楼台、袅袅的仙乐以及美丽的嫦娥,寄托作者对明月的神往。
C.下片运用传说,词人希望“诏六丁,驱狡兔,屏痴蟾”,暗讽当时朝廷官员不能尽忠职守。
D.整首词深沉清峻,气势磅礴,充溢着慷慨悲凉之气,但又不失浪漫主义的色彩。
6.(对点题)本词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结句都表达了祝愿之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四、(2023·山东潍坊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画 松
元 稹
张璪①画古松,往往得神骨。
翠帚扫春风,枯龙戛②寒月。
流传③画师辈,奇态尽埋没。
纤枝无潇洒,顽干空突兀。
乃悟埃尘心,难状烟霄质④。
我去淅阳山,深山看真物。
注①张璪:唐代画家,工画树石山水。②戛:敲击。③流传:流俗,平庸。④烟霄质:指松树高凌云霄烟霞的气质。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描述了画中松树的形象,翠绿的松枝和盘曲的枯干虽然形态各异,但都颇具神韵。
B.中间四句诗人由张璪的松联想到世俗画师,并将其与张璪对比,继而引出下文的感慨。
C.诗中“烟霄质”遥承开头四句,诗人借此间接交代了张璪画作的格调,抒发对其赞美之情。
D.最后两句收束全篇诗意,以去淅阳山看松结尾,传达出观再好的画作也不如看真松的感受。
8.(对点题)本诗通过谈画松,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绘画主张?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B 解析 B项,“悲情切切”赏析有误。“击胡”即点明此次西行的使命,这首诗与一般送别诗不同,无凄凄惨惨的离别之情,而是化惆怅为豪放,在送别的诗题下开拓了新的意境。
2.①李副使出塞旅程艰苦。以李副使行程中必经的火山、赤亭写旅程艰苦,来烘托李副使不畏艰辛、毅然前行的豪迈气概。②李副使经历非凡。他经常出入边地,长期驰骋沙场,早已置乡愁于脑后。③李副使志向远大。他远赴万里击胡,希望在边塞立功扬名。
3.B 解析 B项,“年轻时就有强烈的归隐之志”理解有误。原句是“薄有”,也就是年轻时虽有归隐之志,但并不强烈。
4.①虎溪是东林寺前的小溪,象征着隐居生活;龙尾道是京城的甬道,代指朝堂或宫禁。②诗人用“已许”表明心迹,表示已经决定归隐山林;用“不争”表达远离官场的选择。③虎溪和龙尾道十分形象地突出了两种生活状态,凸显了诗人的人生追求。
5.B 解析 B项,“寄托作者对明月的神往”错误。“因何明月,偏被指点古来传。浪语修成七宝,漫说霓裳九奏,阿姊最婵娟”意思是,为什么自古偏偏只有明月被人指指点点来颂传?有的夸月宫修得像七宝楼台,更有夸月中仙乐袅袅、嫦娥最娇妍,表达了作者心中难抑的激愤之情。
6.参考答案 ①苏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侧重于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②本词“永使无亏缺,长对日团圆”侧重于表达对收复失地、国君回归和百姓团圆的渴望。
解析 苏词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侧重于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本词“永使无亏缺,长对日团圆”意思是,不再让月亮有亏缺的变化,长对太阳欢欣团圆。结合注释“作于靖康之变后”可知,永使圆月无阴缺,世世代代总团圆,这浪漫的想象不过是人间社会的折光,作者借月长圆的美好祈盼,表达对收复失地、国君回归和百姓团圆的渴望。
7.D 解析 D项,“传达出观再好的画作也不如看真松的感受”错误。最后两句是说,诗人因为仰慕画家的传神之笔,要亲自去深山欣赏一下真物。
8.参考答案 ①抓住事物特征,绘出事物神骨。第三、四句写出张璪抓住了松枝的“奇态”,凸显出松树的神韵。②提高思想境界,加强艺术素养。第九、十句指出平庸的画师格调不高,修养不够,难以画出松树的气质。③深入生活,善于观察体悟。最后两句传达出画师应善于观察体悟,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灵感的主张。
解析 第三、四句“翠帚扫春风,枯龙戛寒月”意思是:(张璪画古松画得很好)枝叶茂盛看起来就像是翠色的笤帚在春风中扫动(或者是翠色的笤帚扫起了一阵春风),苍松的枝干盘曲如龙,仿佛在轻轻地敲打天上那轮寒月。其中,“翠帚”形容松树枝叶之颜色与形状。“枯龙”形容松树枝干如龙之躯干,松树之皮如龙之鳞。这两句写出张璪抓住了松枝的“奇态”,凸显出松树的神韵。第九、十句“乃悟埃尘心,难状烟霄质”,“埃尘心”指“流传画师辈”的平庸低下的思想品格、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烟霄质”,指张璪画松“得神骨”,具有奇姿的画艺。有着“埃尘心”的画师,自然难以画出“烟霄质”的松画来。即画家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平庸低下,就难以画出烟霞凌霄的自然美景。元稹诗的言外之意便是主张提高思想境界,加强艺术素养。“我去淅阳山,深山看真物”中“深山看真物”,传达出画师应善于观察体悟,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灵感的主张。即诗人主张绘画要深入生活,善于观察体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教材(广西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任务突破练23情境化的语言表达题含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广西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任务突破练22情境化的语言基础题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广西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任务突破练20赏析题——明确角度,注重分析效果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7~8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