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地理湘教版单元测评卷(B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地理湘教版单元测评卷(B卷)(含答案),共13页。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地理湘教版单元测评卷(B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读辽宁省主要矿产和工业城市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辽宁省有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中的( )A.辽中南工业基地 B.京津唐工业基地C.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2.据图分析,辽宁省立足资源条件可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有( )①食品工业②石油工业③煤炭工业④钢铁工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读东北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3.“白山黑水”在图中分别是( )A.丙和① B.乙和② C.甲和③ D.乙和④4.丁地形区的名称为:( )A.松嫩平原 B.三江平原 C.辽河平原 D.东北平原5.下列关于丁地形区的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④两条河流冲积而成 B.①③④三条河流冲积而成C.①②两条河流冲积而成 D.②③④三条河流冲积而成中国人必须端牢中国饭碗,中国饭碗里要装中国粮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东北平原黑土广布,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东北平原盛产小麦、玉米、水稻等,是我国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其人文方面的优势是( )A.农业种植历史悠久 B.精耕细作,粮食产量高C.土地集中连片,便于耕作 D.地广人稀,粮食消费少7.肥沃的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保障东北三省粮食生产的“压舱石”。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黑土地的是( )A.开发优质牧场,发展畜牧业 B.开垦湿地,增加黑土地面积C.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防止黑土退化 D.充分发挥黑土价值,实现一年两熟松嫩平原河流纵横、沼泽广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当前正在积极探索绿色农业发展之路。读松嫩平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8.下列对图中等温线或气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年均温由南向北递减 B.河流冬季有结冰期C.西部等温线较东部密集 D.0℃等温线以南全年气温高于0℃9.下列对松花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流量较大 B.主要流经吉林、黑龙江两省C.河流流域面积较大 D.沼泽湖泊多,易加剧洪涝灾害10.松嫩平原发展绿色农业的优势可能有( )①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农药施用量少②土壤肥沃,化肥施用量少③市场对优质粮食需求增加④政府政策引导、扶持⑤科技水平提升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读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11.东北地区的两个人口稠密区M、N分别是( )A.辽河平原、松嫩平原 B.松嫩平原、辽河平原C.辽河平原、三江平原 D.松嫩平原、三江平原12.图示北部地区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势崎岖②气候严寒③交通不便④水源短缺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即“使用驯鹿的人”和“山岭上的人”。历史上,我国驯鹿主要分布于大、小兴安岭林区。下图示意东北地区赫哲族、回族、鄂伦春族和蒙古族的主要分布区域。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3.图中所在的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山环水绕,沃野千里C.山高谷深,纵列分布 D.干旱少雨,沙漠广布14.鄂伦春族对应图中符号是( )A.①少数民族 B.③少数民族 C.②少数民族 D.④少数民族15.据图可知,东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是( )A.沿交通干线分布 B.沿山脉分布 C.沿海分布 D.沿边境分布16.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的特点是( )A.房顶坡度小、墙体薄、窗户大等特点 B.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C.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大等特点 D.房顶坡度小、墙体厚、窗户大等特点二、综合读图题17.读东北地区略图(下图),回答相关问题。(1)东北地区包括________省、吉林省和________省,位于我国________部;东、北两面与________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__________半岛隔海相望。(2)东北地区属________气候,冬季________,夏季________。(3)该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中国女性特色服饰之一的________就是该少数民族的服装改良而来的。(4)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是________,中部的中心城市是________,该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是________。18.读东北三省图,回答问题。(1)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其中山脉A是___________,河流B是___________。(2)H是被授予“中国石墨之都”的___________。(3)湖泊D是中俄界湖___________。(4)东北三省在___________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5)E是辽宁省的行政中心___________(城市)。19.读图,完成下列任务。(1)说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找出其邻国、邻省(区)和濒临的海洋。(2)东北地区南北大约跨越多少纬度?主要位于哪一个温度带?(3)估算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的最近距离。20.“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为了青山常在,东北甲林场积极探索“从伐木取材到生态建设的转型”之路。如图示意甲林场所在省级行政区域的气温、降水和地形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甲林场所在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_________;甲林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_________为主。(2)“青山不墨”是指青翠的山岭不是笔墨丹青画出来的,而是森林为其着墨。从资源可否再生和可否更新角度看,森林属于_________资源;森林具有调节气候、_________等重要的生态环境效益。(3)甲林场所在省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温暖,气候类型为_________,树木生长缓慢,成才时间长:为了“青山不墨千秋画”,甲林场“从伐木取材到生态建设的转型”之路,考虑其气候、地形特点,甲林场冬季最适合发展的_________旅游。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辽宁省有以沈阳、大连等为中心的辽中南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以重工业为主,A正确,BCD错误。故选A。2.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辽宁省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发展重工业的优势突出,可以重点发展诸如石油工业、煤炭工业、钢铁工业等重工业部门,②③④正确;食品工业属于轻工业,排除①。C正确,排除ABD。故选C。3.答案:C解析: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白山黑水”分别指长白山和黑龙江。据图可知,甲是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③是黑龙江,是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河流,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4.答案:B解析:丁地形区的名称为三江平原,该地形区是由乌苏里江、黑龙江和松花江三条河流冲积形成;三江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5.答案:B解析:据上题可知,丁地形区为三江平原,由乌苏里江、黑龙江和松花江三条河流冲积形成:①是松花江,③是黑龙江,④是乌苏里江,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6.答案:D解析:东北平原盛产小麦、玉米、水稻等,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人文方面的优势是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商品率高,故D正确。种植历史悠久不是成为商品粮基地的原因,这里也没有做到精耕细作,土地集中连片是自然条件,故ABC错误,根据题意,故选D。7.答案:C解析:以上四种做法中,“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防止黑土退化”有利于保护黑土、减少污染,而开发优质牧场和开垦湿地都不利于保护黑土,该地区以中温带为主,不适合实现一年两熟,故ABD错误、C正确,根据题意,故选C。8.答案:D解析:D项,0℃等温线以南冬季气温也会降到0℃以下,故D错误; A项,由图中的等温线可以看出,年均温是由南向北递减,故A正确; B项,河流的冬季会有结冰现象,故B正确; C项,西部地形更复杂,等温线较东部更密集,故C正确;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D。9.答案:D解析:松花江流域属于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河流的径流量较大,故A叙述正确。读图可得,松花江流域注要流经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故B叙述正确。松花江流域面积较大,故C叙述正确。松花江流域沼泽湖泊较多,会减轻洪涝灾害的发生,故D叙述错误。故选D。10.答案:A解析:松嫩平原地处我国的东北地区,冬季寒冷,病虫害较少;东北地区有肥沃的土壤(黑土),生产过程中使用化肥少;东北地区工业较少,环境污染较轻,环境质量优良;国家支持、鼓励“绿色农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粮食的需求增加;科技水平的提升为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技术方面的支持。故①②③④⑤都符合题意。故选A。11.答案:B解析:据图可知,图中M是位于东北平原中部,由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N是位于东北平原南部主要是由辽河冲积而成的辽河平原,这两个地形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业比较发达,人口较稠密。故选:B。12.答案:C解析:东北地区北部是小兴安岭,该地区纬度较高,气候严寒、地势崎岖、交通不便等,故人口稀疏。故选:C。13.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图中所示的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雪山连绵,冰小川广布”是指青藏地区,“山高谷深,纵列分布”是指横断山区,“干旱少雨,沙漠广布”是指西北地区,故选B。14.答案:C解析:“鄂伦春”的意思是“使用驯鹿的人”和“山岭上的人”,说明是分布在大小兴安龄,靠游牧为生的少数民族,是图中②表示的少数民族,故选C。15.答案:A解析:据图可知,东北地区城市主要分布在交通干线沿线,如哈大线、滨州线等,A正确;据图可知东北地区的城市并不是沿山脉分布,也不是沿海分布,更不是沿边境分布,BCD错误。故选A。16.答案:B解析:东北三省冬季风力大,寒冷,降雪多,所以的传统民居具有的特点房顶坡度大,利于积雪下滑,墙体厚、窗户小利于防风、保暖,B正确。故选B。17.答案:(1);黑龙江;辽宁;东北;朝鲜;山东(2);温带季风;寒冷漫长;温暖短暂(3);满族;旗袍(4);哈尔滨;长春;沈阳解析:(1)东北地区指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以及内蒙古东五盟构成的区域,其中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被称为东北三省,东北地区因位于我国东北部,简称东北。该地区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东、北两面与朝鲜和俄罗斯为邻,南与山东半岛隔渤海相望。(2)东北地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但由于纬度较高,受纬度因素影响,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3)东北地区分布着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其中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满族。满族男子多穿两侧开衩的袍褂,少妇多穿宽大的直筒旗袍,中国女性特色服饰之一的旗袍就是该少数民族的旗装改良而来的。(4)东北地区自北向南分布着哈尔滨、长春、沈阳三大城市,其中哈尔滨是该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长春是该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沈阳是该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18.答案:(1)大兴安岭;松花江(2)鸡西(3)兴凯湖(4)冷湿(5)沈阳解析:(1)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其中山脉A是大兴安岭,大兴安岭是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的分界线。B河流是松花江。(2)2014年,H鸡西被中国矿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石墨之都”称号,是我国第11个,黑龙江省首家国家级矿业名城。(3)兴凯湖是黑龙江流域最大的湖泊,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和俄罗斯远东滨海边区,为中俄界湖。(4)东北地区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5)辽宁省的行政中心是沈阳。19.答案:(1)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东北部,与俄罗斯、朝鲜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濒临渤海和黄海。(2)南北纬度约跨越15°,中温带。(3)约100千米。解析:(1)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东北部,主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濒临渤海和黄海,有俄罗斯、朝鲜两个陆上邻国,东北地区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2)东北地区大体位于38°N~53°N之间,跨越15个纬度,主要位于中温带。(3)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的图上直线距离约0.48厘米,根据比例尺计算可知,两地之间最近直线距离约100千米。20.答案:(1)黑;林地(2)可再生;涵养水源(3)温带季风气候;冰雪解析:(1)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的行政中心,该省级行政区是黑龙江省,简称黑,位于我国最北部,甲林场是小兴安岭,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2)可再生资源是指可以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继续利用的资源或者在短时期内可以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不可再生资源要是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从资源可否再生和可否更新角度看,森林属于可再生资源;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环境效益。(3)甲林场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温暖,年降水量较丰富,有利于森林生长;由图可知,甲小兴安岭林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冰雪资源丰富,冰期长,积雪多,气候条件适合冰雪旅游;小兴安岭是山地,山地为滑雪场的建设提供理想的地形条件。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地理湘教版单元测评卷(B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读辽宁省主要矿产和工业城市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辽宁省有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中的( )A.辽中南工业基地 B.京津唐工业基地C.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2.据图分析,辽宁省立足资源条件可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有( )①食品工业②石油工业③煤炭工业④钢铁工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读东北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3.“白山黑水”在图中分别是( )A.丙和① B.乙和② C.甲和③ D.乙和④4.丁地形区的名称为:( )A.松嫩平原 B.三江平原 C.辽河平原 D.东北平原5.下列关于丁地形区的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④两条河流冲积而成 B.①③④三条河流冲积而成C.①②两条河流冲积而成 D.②③④三条河流冲积而成中国人必须端牢中国饭碗,中国饭碗里要装中国粮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东北平原黑土广布,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东北平原盛产小麦、玉米、水稻等,是我国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其人文方面的优势是( )A.农业种植历史悠久 B.精耕细作,粮食产量高C.土地集中连片,便于耕作 D.地广人稀,粮食消费少7.肥沃的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保障东北三省粮食生产的“压舱石”。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黑土地的是( )A.开发优质牧场,发展畜牧业 B.开垦湿地,增加黑土地面积C.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防止黑土退化 D.充分发挥黑土价值,实现一年两熟松嫩平原河流纵横、沼泽广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当前正在积极探索绿色农业发展之路。读松嫩平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8.下列对图中等温线或气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年均温由南向北递减 B.河流冬季有结冰期C.西部等温线较东部密集 D.0℃等温线以南全年气温高于0℃9.下列对松花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流量较大 B.主要流经吉林、黑龙江两省C.河流流域面积较大 D.沼泽湖泊多,易加剧洪涝灾害10.松嫩平原发展绿色农业的优势可能有( )①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农药施用量少②土壤肥沃,化肥施用量少③市场对优质粮食需求增加④政府政策引导、扶持⑤科技水平提升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读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11.东北地区的两个人口稠密区M、N分别是( )A.辽河平原、松嫩平原 B.松嫩平原、辽河平原C.辽河平原、三江平原 D.松嫩平原、三江平原12.图示北部地区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势崎岖②气候严寒③交通不便④水源短缺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即“使用驯鹿的人”和“山岭上的人”。历史上,我国驯鹿主要分布于大、小兴安岭林区。下图示意东北地区赫哲族、回族、鄂伦春族和蒙古族的主要分布区域。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3.图中所在的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山环水绕,沃野千里C.山高谷深,纵列分布 D.干旱少雨,沙漠广布14.鄂伦春族对应图中符号是( )A.①少数民族 B.③少数民族 C.②少数民族 D.④少数民族15.据图可知,东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是( )A.沿交通干线分布 B.沿山脉分布 C.沿海分布 D.沿边境分布16.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的特点是( )A.房顶坡度小、墙体薄、窗户大等特点 B.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C.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大等特点 D.房顶坡度小、墙体厚、窗户大等特点二、综合读图题17.读东北地区略图(下图),回答相关问题。(1)东北地区包括________省、吉林省和________省,位于我国________部;东、北两面与________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__________半岛隔海相望。(2)东北地区属________气候,冬季________,夏季________。(3)该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中国女性特色服饰之一的________就是该少数民族的服装改良而来的。(4)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是________,中部的中心城市是________,该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是________。18.读东北三省图,回答问题。(1)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其中山脉A是___________,河流B是___________。(2)H是被授予“中国石墨之都”的___________。(3)湖泊D是中俄界湖___________。(4)东北三省在___________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5)E是辽宁省的行政中心___________(城市)。19.读图,完成下列任务。(1)说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找出其邻国、邻省(区)和濒临的海洋。(2)东北地区南北大约跨越多少纬度?主要位于哪一个温度带?(3)估算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的最近距离。20.“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为了青山常在,东北甲林场积极探索“从伐木取材到生态建设的转型”之路。如图示意甲林场所在省级行政区域的气温、降水和地形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甲林场所在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_________;甲林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_________为主。(2)“青山不墨”是指青翠的山岭不是笔墨丹青画出来的,而是森林为其着墨。从资源可否再生和可否更新角度看,森林属于_________资源;森林具有调节气候、_________等重要的生态环境效益。(3)甲林场所在省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温暖,气候类型为_________,树木生长缓慢,成才时间长:为了“青山不墨千秋画”,甲林场“从伐木取材到生态建设的转型”之路,考虑其气候、地形特点,甲林场冬季最适合发展的_________旅游。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辽宁省有以沈阳、大连等为中心的辽中南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以重工业为主,A正确,BCD错误。故选A。2.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辽宁省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发展重工业的优势突出,可以重点发展诸如石油工业、煤炭工业、钢铁工业等重工业部门,②③④正确;食品工业属于轻工业,排除①。C正确,排除ABD。故选C。3.答案:C解析: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白山黑水”分别指长白山和黑龙江。据图可知,甲是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③是黑龙江,是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河流,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4.答案:B解析:丁地形区的名称为三江平原,该地形区是由乌苏里江、黑龙江和松花江三条河流冲积形成;三江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5.答案:B解析:据上题可知,丁地形区为三江平原,由乌苏里江、黑龙江和松花江三条河流冲积形成:①是松花江,③是黑龙江,④是乌苏里江,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6.答案:D解析:东北平原盛产小麦、玉米、水稻等,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人文方面的优势是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商品率高,故D正确。种植历史悠久不是成为商品粮基地的原因,这里也没有做到精耕细作,土地集中连片是自然条件,故ABC错误,根据题意,故选D。7.答案:C解析:以上四种做法中,“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防止黑土退化”有利于保护黑土、减少污染,而开发优质牧场和开垦湿地都不利于保护黑土,该地区以中温带为主,不适合实现一年两熟,故ABD错误、C正确,根据题意,故选C。8.答案:D解析:D项,0℃等温线以南冬季气温也会降到0℃以下,故D错误; A项,由图中的等温线可以看出,年均温是由南向北递减,故A正确; B项,河流的冬季会有结冰现象,故B正确; C项,西部地形更复杂,等温线较东部更密集,故C正确;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D。9.答案:D解析:松花江流域属于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河流的径流量较大,故A叙述正确。读图可得,松花江流域注要流经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故B叙述正确。松花江流域面积较大,故C叙述正确。松花江流域沼泽湖泊较多,会减轻洪涝灾害的发生,故D叙述错误。故选D。10.答案:A解析:松嫩平原地处我国的东北地区,冬季寒冷,病虫害较少;东北地区有肥沃的土壤(黑土),生产过程中使用化肥少;东北地区工业较少,环境污染较轻,环境质量优良;国家支持、鼓励“绿色农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粮食的需求增加;科技水平的提升为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技术方面的支持。故①②③④⑤都符合题意。故选A。11.答案:B解析:据图可知,图中M是位于东北平原中部,由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N是位于东北平原南部主要是由辽河冲积而成的辽河平原,这两个地形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业比较发达,人口较稠密。故选:B。12.答案:C解析:东北地区北部是小兴安岭,该地区纬度较高,气候严寒、地势崎岖、交通不便等,故人口稀疏。故选:C。13.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图中所示的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雪山连绵,冰小川广布”是指青藏地区,“山高谷深,纵列分布”是指横断山区,“干旱少雨,沙漠广布”是指西北地区,故选B。14.答案:C解析:“鄂伦春”的意思是“使用驯鹿的人”和“山岭上的人”,说明是分布在大小兴安龄,靠游牧为生的少数民族,是图中②表示的少数民族,故选C。15.答案:A解析:据图可知,东北地区城市主要分布在交通干线沿线,如哈大线、滨州线等,A正确;据图可知东北地区的城市并不是沿山脉分布,也不是沿海分布,更不是沿边境分布,BCD错误。故选A。16.答案:B解析:东北三省冬季风力大,寒冷,降雪多,所以的传统民居具有的特点房顶坡度大,利于积雪下滑,墙体厚、窗户小利于防风、保暖,B正确。故选B。17.答案:(1);黑龙江;辽宁;东北;朝鲜;山东(2);温带季风;寒冷漫长;温暖短暂(3);满族;旗袍(4);哈尔滨;长春;沈阳解析:(1)东北地区指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以及内蒙古东五盟构成的区域,其中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被称为东北三省,东北地区因位于我国东北部,简称东北。该地区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东、北两面与朝鲜和俄罗斯为邻,南与山东半岛隔渤海相望。(2)东北地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但由于纬度较高,受纬度因素影响,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3)东北地区分布着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其中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满族。满族男子多穿两侧开衩的袍褂,少妇多穿宽大的直筒旗袍,中国女性特色服饰之一的旗袍就是该少数民族的旗装改良而来的。(4)东北地区自北向南分布着哈尔滨、长春、沈阳三大城市,其中哈尔滨是该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长春是该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沈阳是该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18.答案:(1)大兴安岭;松花江(2)鸡西(3)兴凯湖(4)冷湿(5)沈阳解析:(1)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其中山脉A是大兴安岭,大兴安岭是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的分界线。B河流是松花江。(2)2014年,H鸡西被中国矿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石墨之都”称号,是我国第11个,黑龙江省首家国家级矿业名城。(3)兴凯湖是黑龙江流域最大的湖泊,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和俄罗斯远东滨海边区,为中俄界湖。(4)东北地区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5)辽宁省的行政中心是沈阳。19.答案:(1)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东北部,与俄罗斯、朝鲜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濒临渤海和黄海。(2)南北纬度约跨越15°,中温带。(3)约100千米。解析:(1)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东北部,主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濒临渤海和黄海,有俄罗斯、朝鲜两个陆上邻国,东北地区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2)东北地区大体位于38°N~53°N之间,跨越15个纬度,主要位于中温带。(3)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的图上直线距离约0.48厘米,根据比例尺计算可知,两地之间最近直线距离约100千米。20.答案:(1)黑;林地(2)可再生;涵养水源(3)温带季风气候;冰雪解析:(1)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的行政中心,该省级行政区是黑龙江省,简称黑,位于我国最北部,甲林场是小兴安岭,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2)可再生资源是指可以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继续利用的资源或者在短时期内可以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不可再生资源要是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从资源可否再生和可否更新角度看,森林属于可再生资源;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环境效益。(3)甲林场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温暖,年降水量较丰富,有利于森林生长;由图可知,甲小兴安岭林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冰雪资源丰富,冰期长,积雪多,气候条件适合冰雪旅游;小兴安岭是山地,山地为滑雪场的建设提供理想的地形条件。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