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691500/1-171492756262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691500/1-171492756266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691500/1-171492756268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691500/0-171492756019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691500/0-171492756027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691500/0-171492756031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一、积累运用(29分)
1. 默写古诗文。
(1)______,白露未已。所谓伊人,_____。(《诗经•蒹葭》)
(2)式微,式微,胡不归?_____,胡为乎中露?(《诗经•式微》)
(3)青青子佩,_____。纵我不往,子宁不来?(《诗经•郑风》)
(4)在古诗苑中漫步,我们发现:《关雎》中统摄全诗、表现小伙子喜欢善良美好的姑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笔力千钧,描绘洞庭湖壮观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复行数十步,_______。土地平旷,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答案】 ①. 蒹葭采采 ②. 在水之涘 ③. 微君之故 ④. 悠悠我思 ⑤. 窈窕淑女 ⑥. 君子好逑 ⑦. 气蒸云梦泽 ⑧. 波撼岳阳城 ⑨. 海内存知己 ⑩. 天涯若比邻 ⑪. 豁然开朗 ⑫. 屋舍俨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情景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句;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多字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中要注意“蒹、葭、涘、窈、逑、蒸、撼、涯、俨”等字的书写。
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问题。
城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一句的妙处。
【答案】示例: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桃李凋谢与小草青青对比,突出了青草的茂盛(生机勃勃),表达了对青草旺盛生命力的赞美之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赏析。赏析诗句要理解诗歌的具体内容,把握诗句的含义,明确诗歌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解释,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一番桃李花开尽”的意思是:曾经盛开的桃花和李花已经全部开完了。这里的“一番”表示一次、一遍,强调桃李花盛开的过程已经结束。“惟有青青草色齐”的意思是:只有那茂盛整齐的青青草色依然如故。诗句以桃花、李花的盛开与凋零,来反衬青草的生命力与坚韧。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青草在繁华落尽后的独特存在,表达了诗人对青草顽强生命力的赞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读鲁迅的高洁,面对黑暗中来自四面八方的①jié nàn,他从不屈服,他是“彷徨”在黑暗中忍不住要“呐喊”的勇士;我读鲁迅的( ),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对不公之事,他深恶痛疾;我读鲁迅的奉献,他少年时为( )人民于危难之中,三改志愿,一生笔耕②bù chuò。为了唤醒“铁屋子”里的人们,他一生“俯首甘为孺子牛”,③jū gōng jìn cuì,临终前依然不改“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志向。他不但有作为革命家的才气,更有作为文学家的魄力。
读金庸、琼瑶的小说,或可斜倚床头,信手一翻;读巴金、冰心的文集,则须备上香茗,月下品读;然而读鲁迅,则要( ),宁心静气地细细咀嚼。我愿这样读鲁迅,直到他的所有被我读懂为止。
3. 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jié nàn( ) ②bù chuò( ) ③jū gōng jìn cuì( )
4.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坚强 拯救 诚惶诚恐B. 坚强 解救 诚惶诚恐
C. 坚韧 解救 正襟危坐D. 坚韧 拯救 正襟危坐
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不但有作为文学家的才气,而且有作为革命家的魄力。
B. 他不仅有作为革命家的魄力,更有作为文学家的才气。
C. 他不仅有作为文学家的才气,更有作为革命家的魄力。
D. 他不但有作为革命家的才气,而且有作为文学家的魄力。
【答案】3. ①. 诘难 ②. 不辍 ③. 鞠躬尽瘁 4. D 5. C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诘难,jié nàn,诘问责难。
不辍,bù chuò,意思是不停止,继续不断。
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意思是小心谨慎,竭尽心力,形容做事非常认真,全心全意地投入。
【4题详解】
本题考查选词填空。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词语搭配、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
第一空,坚强,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坚韧,坚固有韧性;根据下文提示“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且“对不公之事,他深恶痛绝”的语境可知,这里不仅突出鲁迅的坚强,还突出其韧性,此处应填“坚韧”;
第二空,解救,使脱离危险或困境;拯救,援救,救助;根据上下文提示“我读鲁迅的奉献”“人民于危难之中”的语境可知,结合“危难”可知,程度比较深,此处应填“拯救”;
第三空,诚惶诚恐,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后用来形容十分小心谨慎、极为害怕不安的样子;正襟危坐,整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恭敬或拘谨的样子;根据上下文“读鲁迅”“宁心静气地细细咀嚼”语境可知,突出对鲁迅和其作品的尊重,此处应填“正襟危坐”。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病辨识与修改。原句中“革命家才气”“文学家的魄力”属于搭配不当,应改为“文学家的才气”“革命家的魄力”;另外“文学家的才气”“革命家的魄力”二者属于语义上的递进;故选C。
学校拟举行“走近经典”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在阅读活动开始前,该校针对新入学的初一学生,进行了初中新生“经典阅读”调查,其中的阅读主题偏好数据如图。
6. 请简要概括图表反映出来的信息。
任务二:主题活动下,学校开展国学经典朗诵会,拟将以下对联置于朗诵会现场。
7. 请你将以下6个短语组合成一副符合主题的对联。
人生 正气 涵养 润泽 读经典 品国学
上联:________
下联:_______
8. 语文老师组织了“和朱自清一起'谈’经典——《《经典常谈》阅读座谈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表。
任务三:班级组织了辩论会,反方指出:“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没什么作用,因为发展经济与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关系不大。”
9. 请你结合《经典常谈》的内容,作为正方,有理有据地反驳。
【答案】6. 从主题偏好来看,初中生阅读读物涉及主题广泛,“小说”“文学名著”“科普百科”“动漫卡通”这四类主题的读物最受学生青睐。
7. ①. 示例一:品国学涵养正气 ②. 读经典润泽人生
示例二:读经典涵养正气,品国学润泽人生
示例三:涵养正气读经典,润泽人生品国学
示例三: 润泽人生读经典,涵养正气品国学
8. ①. 说文解字 ②. 孟子
9. 示例: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帮助人们树立理想,懂得担当。国家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有理想有担当的人才。传统文化经典穿越千年而不过时,教会我们许多,如阅读《史记》中“一诺千金”的故事,告诉我们商人应该恪守“言必信”的经商之道。所以,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有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和经济发展也是有密切关系。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图表的能力。条形图列出了初一学生阅读主题偏好的数据。
观察图形及相关文字可知,图表列出了初一学生偏好的14中阅读主题,说明初中生阅读读物涉及主题广泛;
观察整体数据可知,其中偏好阅读小说的学生占比最多,为68.33%,其次是偏好阅读文学名著,占比为63.58%。“小说”“文学名著”“科普百科”“动漫卡通”这四类主题的读物最受学生青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写对联。对联要注意格式一致,字数相同,上下联内容关系密切,并且能反映主题。
短语中“读经典”与“品国学”都是动宾短语,在上下联中应呈对应关系;“涵养”与“正气”搭配,形成动宾短语,意思是培养、积蓄正直、刚正的气质和精神;“润泽”与“人生”搭配,形成动宾短语,意思是滋养、滋润人生,使其变得丰富、美好、有意义。“涵养正气”与“润泽人生”词性相同,关系密切,再上下联中应呈对应关系。
示例1:读经典涵养正气,品国学润泽人生
示例2:品国学涵养正气,读经典润泽人生
示例3:润泽人生读经典,涵养正气品国学
示例4:涵养正气读经典,润泽人生品国学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
在《经典常谈》中,《说文解字》主要介绍其成书背景,它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阐述其重要意义,对文字学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是研究汉字的重要典籍;描述其内容和特点,书中收录了大量汉字,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在《经典常谈》中,《孟子》主要介绍了孟子的思想,包括“仁”“义”等核心概念,以及对道德、伦理的论述;孟子的言论和主张,如“性善论”“民本思想”等;其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强调了《孟子》对儒家学说的重要发展和影响。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根据题干,要作为正方,明确“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有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和经济发展也是有密切关系”的观点。反驳时要注意准确理解反方观点,以事实和证据为基础,可以引用《经典常谈》中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关的历史、现实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增强反驳的说服力。同时要明确指出传统文化经典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避免孤立地看待问题。在反驳过程中保持理性和礼貌,语言表述得体。
示例: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与发展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经典常谈》中涵盖了诸多传统文化经典,这些经典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理。比如《论语》中的思想,能培养我们的道德观念和为人处世的原则,让我们在经济活动中更加诚信、守德,这对于建立良好的商业环境和经济秩序是至关重要的。深入学习传统文化经典,能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这对于推动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技术的产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对发展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不能简单地认为两者关系不大。
二、阅读(41分)
(一)(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0.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水尤清洌( ) (2)影布石上( ) (3)不可久居( )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乙】
记游白水岩(苏轼)
绍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山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以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②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下,畏。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③中流,掬弄珠壁。到家,二鼓矣。
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④煮菜顾影颓然,不复能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①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②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③击汰:拍击水波。亦指划船。④馀甘:即橄榄。
12.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循山而东 任意东西
B. 少北,有悬水百仞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 不复能寐 一狼假寐
D. 热甚 世人甚爱牡丹
13. 用“/”为画波浪线句子断句。
复 与 过 饮 酒 食 馀 甘 煮 菜 顾 影 颓 然
14. 【乙】文中作者流露出来的情感与【甲】文相似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
【答案】10. ①. 清凉 ②. 映照 ③. 待,停留
11. (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2)溪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12. B
13. 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
14. 苏轼年近六十,却仍要被贬偏远之地,虽能借游览当地名胜暂时排遣心中的抑郁,但到夜深人静之时,仍不免“顾影颓然,不复能寐”。这种借奇山异水也排遣不了自己内心的郁闷悲凉之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颇为相似。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①句意:水格外清凉。清冽:清凉。
②句意: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布:照映。
③句意:不能长时间停留。居:待、停留。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重点词语有: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皆,全,都;空,在空中。
②重点词语有: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互相交错。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相同,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B.不同,同“稍”,稍微,略微/缺少;
C.相同,动词,睡觉/动词,睡觉;
D.相同,副词,很/副词,很;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有种萧索感。“饮酒”“食馀甘”“煮菜”同属谓语,应从中间断开,故断为: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作答时,需正确理解文意,然后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具体分析。乙文写于作者被贬之后,联系“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以及景物的特点可知,作者之所以“不复能寐”,是因为景色的凄清触发了作者的身世之感,想到自己被贬的经历,于是心中悲苦,再也无法入睡,奇山异水也排遣不了自己内心的郁闷悲凉之情。甲文通过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据此可知,两文都是作者各自在被贬之后写就,流露出来的情感相似,都含蓄地表达内心郁闷孤寂的感情。
【点睛】参考译文:
(甲) 我从小山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就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水流)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面都被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
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百丈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就有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在半山腰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
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像碧玉般的水。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
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有种萧索感,就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苏过,东坡记。
(二)(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访一代宗师 寻千年文脉
由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组成的“唐宋八大家”,堪称中华文脉中的“最强文化天团”之一。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央视综合频道打造的大型文化综艺节目《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于2023年11月10日开播。
【材料一】
节目播出后,《韩愈篇》两期首播观众规模在全天各频道综艺节目中排名第一,比第二名高45%。节目在新媒体端引发热烈关注。
——公众号“中国农业银行”
【材料二】
节目中,撒贝宁组建“文脉探访团”以“今人”身份穿越千年以前,开启第一视角,走入千年前宗师生活的现场,访宗师传奇人生,揭示名篇佳作诞生历程。宗师又将以“古人”之姿,跟随主持人撒贝宁一起穿越千年之后,来到现代城市故地重游,再访河清海晏,一睹国泰民安。古今“双向穿越”的巧思,为观众营造了“文心相通、古今共鸣”的文化磁场,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
——“新浪新闻”
【材料三】
节目通过电影级高质感的拍摄制作,“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让观众在高吟浅唱中捕捉大唐的心跳,于亭台楼阁间触摸大宋的指纹,以力求真实生动地还原八位宗师的生活场景,再现宗师的传奇人生故事。
在文史知识的把控上,为了保障史实的权威性,亦最大限度还原历史细节,《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邀请到国家文物局、中国历史研究院、北京大学等院校机构近百位专家学者组成强大“后援团”,在台本创作、脚本撰写等方面进行指导,从文学、史学、服装、美术、礼仪等不同领域层层把关,小到街角摊位,大到亭台楼阁,确保节目每个环节有据可考、有理可依。
——“新浪新闻”
【材料四】
《中国青年报》:节目立足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从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词句入手,再现了千古名篇背后的故事。
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副主任吕帆:除了文学造诣,《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还特别呈现出宗师们的情怀与趣味。正是这样丰富、深邃、洒脱的灵魂,令人由衷感慨,这是值得当代青年学习的榜样。
慕醉藕花深处(网友):何冰演的太好了,台词功底也强,很有代入感!古代场景的每一帧画面都好美啊!
辰露:原来和撒贝宁一起出演的有很多都是专家呢,有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韩愈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谷曙光。
——公众号“中国农业银行”
15. 以下说法不符合上述材料意思的一项是( )
A. 大型文化综艺节目《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之《韩愈篇》,两期首播观众规模在全天各频道综艺节目中排名第一。
B. 古今“双向穿越”的巧思,为观众营造了“文心相通、古今共鸣”的文化磁场,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
C. 为保障史实的权威性,最大限度还原历史细节,节目组邀请了专家学者组成强大“后援团”,在台本创作、脚本撰写等方面进行指导,确保各环节有据可考。
D. 《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宗师的扮演者都是专业的演员,咖位十足。
16. 《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首播就被催更(催促更新),网友更是留言:坐等下期!结合材料,你能说说网友急切催更背后的原因吗?
17. 此节目一经播出,深受学生喜欢。小陈同学更是表示:“既然这么好看,我们语文课多看看这样的视频就行了,不必再去学习和读背唐宋八大家的诗文!”你同意他的观点吗?结合材料和学习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5. D 16. ①节目古今“双向穿越”的巧思,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②拍摄制作有电影级高质感的水准,画面美,独具匠心;③最大限度还原历史细节,文史知识把控到位:④节目呈现出宗师们的文学造诣和家国情怀与趣味;⑤节目立足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体现和另类呈现;⑥演员阵容强大,演技扎实深厚,画面呈现引发观众共情。
17. 我不同意小陈的看法。节目虽然精彩,可以丰富我们对唐宋八大家的认识,提升我们的文化修养,确实值得多看。但是学习语文的方法有很多,观看节目只是其中一种。对于古诗文的学习,我们需要朗读,熟读成诵,了解每篇古文背后的故事,了解他们的创作经历等等,这些都需要在语文课上系统的学习。此外,大量的诗文比较阅读,还可以增强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获得文化刺激的情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辨析。
D.结合【材料四】第四段“原来和撒贝宁一起出演的有很多都是专家呢,有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韩愈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谷曙光”可知“宗师的扮演者都是专业的演员”表述有误,扮演者有很多专家;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的提取和概括。
结合【材料二】“古今‘双向穿越’的巧思,为观众营造了‘文心相通、古今共鸣’的文化磁场,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可知节目古今“双向穿越”的巧思,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
结合【材料三】第一段“节目通过电影级高质感的拍摄制作,‘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让观众在高吟浅唱中捕捉大唐的心跳,于亭台楼阁间触摸大宋的指纹,以力求真实生动地还原八位宗师的生活场景,再现宗师的传奇人生故事”可知拍摄制作有电影级高质感的水准,画面美,独具匠心;
结合【材料三】第二段“在文史知识的把控上,为了保障史实的权威性,亦最大限度还原历史细节,《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邀请到国家文物局、中国历史研究院、北京大学等院校机构近百位专家学者组成强大‘后援团’,在台本创作、脚本撰写等方面进行指导,从文学、史学、服装、美术、礼仪等不同领域层层把关,小到街角摊位,大到亭台楼阁,确保节目每个环节有据可考、有理可依”可知最大限度还原历史细节,文史知识把控到位;
结合【材料四】第二段“除了文学造诣,《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还特别呈现出宗师们的情怀与趣味。正是这样丰富、深邃、洒脱的灵魂,令人由衷感慨,这是值得当代青年学习的榜样”可知节目呈现出宗师们的文学造诣和家国情怀与趣味;
结合【材料四】第一段“节目立足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从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词句入手,再现了千古名篇背后的故事”可知目立足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体现和另类呈现;
结合【材料四】第三段“慕醉藕花深处(网友):何冰演的太好了,台词功底也强,很有代入感!古代场景的每一帧画面都好美啊!”,第四段“辰露:原来和撒贝宁一起出演的有很多都是专家呢,有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韩愈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谷曙光”可知演员阵容强大,演技扎实深厚,画面呈现引发观众共情。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观点看法。
不同意。《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节目非常精彩,可以让我们对这些文化更感兴趣,丰富我们的知识,提升我们的文化修养,使我们爱上文学。但是光看不能深入的学习,那么我们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就只是皮毛,我们必须系统的深入的学习,才能把这些知识真的刻进大脑,融入血液。学习语文的方法有很多,观看节目只是其中一种。对于古诗文的学习,我们需要朗读,熟读成诵,了解每篇古文背后的故事,了解他们的创作经历等等,这些都需要在语文课上系统的学习。此外,大量的诗文比较阅读,还可以增强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获得文化始激的情感自豪感归属感。
(三)(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喜鹊在枝头
①寒冬腊月走在北京的山路上,一颗野果,带我进入一个鸟的世界。
②这次来北京出差的目的地,是一个颇为偏僻的地方。下车后还有约两公里的路程,我为了欣赏沿途风光,回绝了接待单位的接车,原地小跳热身后,趁热赶路。
③空气很冷,山间静幽幽的,只有行李箱在路面上滑出闷声闷气的隆隆响。突然不知从哪飞来一只黑白相间的喜鹊,它落在我前面不远处,轻巧地跳跃着往前走,时不时回头看我一下,喳喳叫两声。“花喜鹊,喳喳喳,知道你娘在哪嗒。”这是小时候村子里流行的歌谣,我不知是在心里想着还是已经念出了声儿,喜鹊跳得更欢了。有这样一个可爱的伙伴,我一时忘记了疲惫和寒冷。
④这是一只极有分寸的可爱生灵,它不紧不慢,始终和我隔着一段距离,但又保持互动。我下意识地放慢脚步,让行李箱的动静尽可能轻缓,生怕把它吓走。但喜鹊似乎并不领情,转过身别着小脑袋不解地看我一眼,然后扯开翅膀倏地飞走了。我心头顿时一阵失落。回望来路,不知不觉间,已经将下车的站台落在了另一座山头。
⑤“喳,喳喳,喳,喳喳喳……”一连串喜鹊叫声从不远处的树林里传来,像是在空寂的山林里点燃一挂炮仗。这叫声不依不饶,我停,它也停,我走,它又起。刹那间,一道黑影从我眼前划过,又一只喜鹊落在三五步开外的柏油公路上,也是黑白相间,但我不确定它是不是刚才的那只。这次它动作轻灵且友善,很快我便明白了它的心思,是想带我去一个地方。
⑥在那里,矗立着一棵我所见过的最大的柿子树。枝头几乎不见树叶,沉甸甸的果实将树枝压得很低。深冬时节,柿子已经熟透,在阳光下像一只只点亮的红灯笼,明媚,生动。这里是鸟雀的天堂,有喜鹊,白头鹎,还有一些鸟儿我叫不上名。它们的歌声此起彼伏,交织一片。
⑦那只花喜鹊不再理我,而是全神贯注于枝头的一颗红柿子上。它的动作不慌不忙,很有章法。先是站在旁边的树枝上观察一阵儿,挑个满意处,一口啄进去,又啄一口。连啄四五下,再把喙埋进果肉深处,美美地吸食一通。然后抽身出来跳到另一根枝上,瞅准柿子的另外一面,如法炮制。渐渐地,它便有些忘我了,脑袋已经顺着柿子转了半个圈儿,仍不肯松口。直到整颗果子吃得只剩下小半个壳儿,它才像打完一场胜仗似的,酣畅地歇口气儿,果断转移了阵地。如是观察几次,我才明白鸟雀们对一颗野果的良苦用心。它们之所以分两头入手,又四面夹攻,是为了让果子在被啄食的过程中保持平衡,防止掉落。嗬,多么聪明的小家伙!
⑧“姑娘,您这是干什么呢?”
⑨“看鸟。”我回话时,一位臂上戴着的袖标的护林老人出现在我身旁。他向我讲述这片山上有很多柿子树,每年结了果子几乎无人采摘,就任由其自然生长、掉落。即便是沿公路边的树,有人来打柿子的时候,也会特地在枝头留下一部分。
⑩“为啥?”
⑪“留给鸟儿们过冬。”
⑫说这话的时候,老人的眼神慈祥而温柔。我的心为之一动,进而联想到一树枇杷。
⑬我以前工作的地方,在上海康平路上的一幢老洋房内。跨进黑色铁栅栏门,院角有一棵不小的枇杷树。每年五、六月份,一串串鹅黄的枇杷果攀墙而出,令人垂涎。眼看着果子日渐成熟,院主人却从不急于采摘,而是悠然地坐在二楼的阳台上,静看鸟儿们你来我往争相分食。原来,这才是一颗果子在大自然中,自得其所的方式。
⑭老人伸手摘下一颗柿子递给我:“尝一个。不然你咋知道鸟儿们吃的是什么滋味儿!”
⑮从柿子树上落下来的阳光,斑斑驳驳照在老人的脸上,他笑得那么爽朗。在那张热情的笑脸里,我恍然感受到了鸟儿的心情。
18. 小小的喜鹊牵动了“我”的情思。请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表。
19. 请按要求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深冬时节,柿子已经熟透,在阳光下像一只只点亮的红灯笼,明媚,生动。(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②先是站在旁边的树枝上观察一阵儿,挑个满意处,一口啄进去,又啄一口。(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0. 第③段引用“花喜鹊,喳喳喳,知道你娘在哪嗒”的歌谣有什么作用?
21. 标题“喜鹊在枝头”意蕴丰富,请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
【答案】18. ①. A. 失落 ②. B.恍然大悟 ③. C.喜鹊啄食柿子
19.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阳光下的柿子”比喻成“点亮的红灯笼”,写出了柿子的明媚、生动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柿子的喜爱之情,同时为下文写花喜鹊吸食红柿子作铺垫。
(2)加点词语是描写喜鹊啄食时的动词:“观察”"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喜鹊人格化,写出喜鹊的聪明可爱:三个动词详细写出喜鹊啄食柿子的动作,生动、具体,蕴含着柞者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20. ①衬托了"我"步行山路,遇到喜鹊的高兴心情;②与下文描写喜鹊叫声的语句形成呼应,文气贯通;③使文章增添生动活泼之感。
21. 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文章主要表现喜鹊在枝头的活动细节,展示了喜鹊的活力与聪明。②富有情感,暗示主题。喜鹊给单调的出差生活带来了自信,同时也暗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联系第②段“但喜鹊似乎并不领情,转过身别着小脑袋不解地看我一眼,然后扯开翅膀倏地飞走了。我心头顿时一阵失落”可知,喜鹊扯开翅膀飞走了,我感到失落;
联系第④段“这叫声不依不饶,我停,它也停,它又起。刹那间,一道黑影从我眼前划过,也是黑白相间,但我不确定它是不是刚才的那只。这次它动作轻灵且友善,是想带我去一个地方”可知,喜鹊跟“我”走走停停,“我”恍然大悟;
联系第⑥段“几只喜鹊停在枝头的几颗红柿子上。它们的动作不慌不忙,很有章法。先是站在旁边的树枝上观察一阵儿,挑个满意处,一口啄进去,又啄一口。连啄四五下,再把喙埋进果肉深处,美美地吸食一通。然后抽身出来跳到另一根枝上,瞅准柿子的另外一面,如法炮制,直到把整颗果子吃得只剩下小半个壳儿。看那酣畅淋漓的样子,我猜这柿子一定很甜吧!”可知,观喜鹊啄食柿子,“我”赞叹柿子很甜。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词句。
①句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柿子已经熟透,在阳光下像一只只点亮的红灯笼”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阳光下的柿子”比喻成“点亮的红灯笼”,写出了柿子的明媚、生动的特点,“明媚,生动”表达了作者对柿子的喜爱之情,同时为下文第⑦段写花喜鹊吸食红柿子作铺垫。
②句要求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这个句子是对喜鹊啄食柿子动作的描写,“观察”“挑”把喜鹊人格化,运用了拟人手法,具有生动、形象、幽默的表达效果。这三个加点词语都是动词,详细地写出喜鹊啄食柿子的动作,先是“观察”,再是“挑”,然后“啄”,有序的动作写出喜鹊的聪明可爱,蕴含着作者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引用歌谣的作用。
引用歌谣通常有增强文章语言生动性的效果。结合第③段中“它落在我前面不远处,轻巧地跳跃着往前走,时不时回头看我一下,喳喳叫两声”“我不知是在心里想着还是已经念出了声儿,喜鹊跳得更欢了”等语句可知,“花喜鹊,喳喳喳,知道你娘在哪嗒”的童年歌谣衬托了“我”步行山路,遇到喜鹊的高兴心情;
结构上,这句歌谣与下文第⑤段中“‘喳,喳喳,喳,喳喳喳……’一连串喜鹊叫声从不远处的树林里传来”等内容形成前后呼应,使得文章所及连续通畅;
“花喜鹊,喳喳喳,知道你娘在哪嗒”富有童趣,使文章具有了生活活泼的童真之感。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此题可从标题的含义、作用等角度分析作答。
本文主要描写了“我”步行山路时,遇到喜鹊啄食柿子和老人攀谈等内容,喜鹊是文章的“主角”,因此“喜鹊在枝头”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喜鹊是吉祥鸟,“喜鹊在枝头”与我们日常所说的“喜鹊登枝”异曲同工,是温馨、喜庆的象征,题目与全文喜庆、温馨、愉悦、赞美的情感基调一致,含蓄地点明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世界才会更加美好的主旨。
三、作文(50分)
22. 阅读下面文字,请按要求作文。
流年似水,唯有快乐不曾改变;时光易逝,唯有初心不曾改变。在迷茫疑惑时推动你前进,在暴风雨来临之时为你遮蔽,亲情不曾改变;在最艰难困苦时坚持不懈地努力,在人生的旅途上风吹雨淋,友谊不曾改变……
请以《 不曾改变》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联系生活,有真情实感;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字迹工整,不少于500 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例文:
读书不曾改变
阅览室是书的归宿,而书是我心灵的归宿。所以,每当我心灵空虚时,就会在阅览室的图书中尽情遨游。
独坐一隅,品一杯香茗,感受“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淡淡忧伤,感受他对梦想的渴望与追求,但却又可望而不可即。朦胧中的女郎,就象征着作者所追求的梦想,但是却又像梦一般地似真非真。雨巷是他追求梦想的道路,是那么幽长深远而又幽暗。联系到我们自己,目标是很明确的,但是我们却少了追求梦想的那份热情,那份渴望。戴望舒知道他的梦想是很难实现的,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心头就算有淡淡的忧伤,也绝不会出现绝望他激励着我,向自己的梦想奔去。
看着阅览室窗外岩石下的小草,我想到了夏洛蒂•勃朗特。她出生在英国的一个穷牧师家中,家庭十分贫困。她喜欢写作,希望能借此改变家庭状况。但是,事情并非想象之中那么顺畅,她所写的诗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她失望了,但她继续不断地寻找出路。就算整片森林没有一条可以走的路,她也要凭着自己的执着踩出一条道来。终于,她开始写小说,并且以她的处女作《简•爱》著名。在阅读《简•爱》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主人公与作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在艰苦的环境下磨炼出一颗执着、不服输的心。这同样在影响着我,告诉我,不要轻言放弃。
在冬日的暖阳下,我不仅感受到了太阳的温暖,冰心的诗也同样给我传递着温暖。在母亲的怀抱中,我感受到人间的真情:在童年的幻想中,我感受到孩子那天真,善良的童心:在大自然的关怀下,我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母爱、童真、自然,是冰心诗集的三大主题,诗句短小而情真。她的诗,在我的心中遗留下的只有爱。诗中精美的语句体现出的真实情感陶冶着我的情操。在受伤的时候抚平伤口,在失望的时候给予信心,在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冰心奶奶的诗就像妈妈一样呵护着我。
一纸清香,记录着我与书籍相伴的日子。不管我走到哪里,书总会一直陪伴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要求以“_______不曾改变”为题写一篇作文。要准确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不曾改变”,这意味着你需要找到一个在时间流逝、环境变迁或其他变化中仍然保持原状的主题或对象。横线上填充内容可以是具体的人、物、观念、情感等。例如:“古老的城墙不曾改变”、“爷爷的笑容不曾改变”、“心中的信念不曾改变”。总之,作文一定要体现出“不曾改变”的深层含义,立意一定要深刻,不可只简单地停留在“不变”的表层含义上。
第二,思路点拨。要说“不曾改变”的是什么,可先想想“变”的是什么,可用对比衬托的写法。时间在变化,一年过去,不会再有这一年,四季轮回,似无变化,其实此生命已非彼生命。总之,变化的是环境,是物质。相对而言,“不曾改变”的应该是人的精神情感方面的东西,比如亲情,比如友情,想深一些,比如生命规律,从生到死。可以选生活中的人,包括自己,写一些事例,表现“时光如逝”中人们在情感上、思想上的一种“坚持”。如听爸爸妈妈说他们小时候他们的爸爸妈妈是如何“爱”他们的,而“我”现在又深深感受到爸爸妈妈是如何爱“我”的,由此想到“我”的将来,“爸爸妈妈”们都会老去,而这种“爱”是不曾改变的,这是从家庭生活方面来写;如果从社会方面来写,有人说“雷锋精神”过时了,那么就用一些事例来说明,“雷锋精神”的本质在新时代并没有改变,只是表现的方式更丰富了。可从一个相对较小的素材写起,以小见大,从中表现较为深刻的道理,更能打动人。
经典
“谈”经典
《春秋》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们第一部通史。
①《_____》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都搜罗在这部书里,所以有九千字。这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②《_____》
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辨“义”“利”甚严。
全国热搜
98个
首期当天全国上星频道综艺观众规模
TOP1
全端累计触达人次
破10亿
首期当天央视频总观看量
破120万
主话题及相关话题总阅读量
破2.7亿
微博综艺影响力榜热播榜
TOP1
情节
“我”的情感
喜鹊的出现
忘记了疲惫和寒冷
喜鹊扯开翅膀飞走了
A______
喜鹊跟“我”走走停停
B_____
C______
明白良苦用心,赞叹
2024年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