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生物(黑龙江、吉林卷01)(考试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生物(黑龙江、吉林卷01)(考试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是某个二倍体动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肺炎链球菌细胞中有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后由内质网加工
B.蓝细菌细胞叶绿体产生的能量可用于高尔基体加工蛋白质
C.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都具有特异性
D.细胞核中的核仁参与核糖体的形成
2.下列有关谚语原理解释错误的是( )
A.“锅底无柴难烧饭,田里无粪难增产”,有机肥可为农作物提供CO2和无机盐,增加产量
B.“麦种深,谷种浅,荞麦芝麻盖半脸”,不同种子萌发需要不同的光照条件
C.“农家两大宝,猪粪、红花草(豆科植物)”,豆科植物根系上的根瘤菌起到固氮肥田的效果
D.“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特指谷物)历来一半收”,立秋时节谷物生长需要较多水分
3.生物学的发展与实验密不可分。下列关于生物学研究方法、技术与相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位素标记:研究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B.模型构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模型和研究种群的增长模型
C.差速离心:分离细胞器和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
D.模拟实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和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4.下图是某个二倍体动物(基因型为AaBb)细胞分裂部分时期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形成细胞①的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②的交换
B.细胞②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中显示有4对同源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
C.通过细胞③判断该动物为雌性个体
D.与细胞③来自于同一卵原细胞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分别为AB、ab、ab
5.人们可以利用可遗传变异来改良农作物的性状或对生物进化机制进行科学解释。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利用重离子辐射诱变育种技术,选育了多种粮食作物的优良突变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工设置诱变条件可让农作物朝人们需要的方向进行突变
B.诱变育种过程可能会导致处理材料细胞中发生染色体变异
C.经诱变育种获得的优良突变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D.人为耕种管理的某种农作物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6.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及科学探究方法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模型建构——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
B.常用的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C.林德曼将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
D.高斯通过草履虫培养实验建立了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模型
7.大酱是东北的传统美食,可以生食、或做烹饪的调料。在附唐时期就有记载,制作流程如下: 黄豆煮熟→搅碎→做酱块→酱块晚上放到荫凉的地方, 白天放到阳光下面晒→盐水煮开凉透→酱块弄碎装入酱缸→用细纱布盖上放在阳光下发酵→每天用酱粑子打粑, 每天早晚各一次,直到酱发透。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家庭制作大酱需要接种特定微生物才能进行发酵
B.制作过程中加盐不仅能调味, 还能杀灭杂菌
C.黄豆富含蛋白质,制酱时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可以平衡饮食结构
D.对大酱中某微生物进行纯培养,可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
8.数据统计和分析是许多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中获取数据的方法合理的有几项( )
A.1项 B.2项 C.3项D.4项
9.川西地区的中华鬣羚和中华斑羚的种群数量大、分布面积广,是重要的有蹄类动物。研究人员调查了两者在不同坡度崖壁、不同植被类型生境中出现的频率,结果如下图。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与中华鬣羚相比,中华斑羚更偏向于在陡峭的崖壁间取食和休息
B.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这两种动物提供的食物和栖息环境较优越
C.阔叶林和灌丛中这两种动物的生态位产生分化,降低两者竞争强度
D.加强保护湿地植被和高山植被可明显增加中华斑羚的种群数量
10.下图表示A、B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B.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C.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能养活10000人,则B至少能养活1000人
D.与食用玉米相比,食用牛肉产生的生态足迹更大,消耗资源更多
11.CADASIL是一种遗传性脑部血管疾病,是由于NOTCH3基因发生显性突变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偏头痛、认知障碍及癫痫等。某患者家系的该病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OTCH3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B.图中所有患病个体均为NOTCH3基因的杂合子
C.给患者导入NOTCH3基因可有效治疗该疾病
D.Ⅲ—1和Ⅲ—2再生一个健康儿子的概率为1/8
12.某同学晚上看悬疑电影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压升高且有尿意产生,但直到电影结束后,该同学才去排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看悬疑电影时,自主神经系统的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B.看悬疑电影时,心跳加快仅是神经调节的结果
C.看悬疑电影时,该同学可以“憋尿”的原因是大脑皮层可对脊髓进行调控
D.膀胱储尿到一定程度时,相关传入神经分泌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使后膜兴奋
13.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安全性与伦理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标识制度,必须在标签上警示性注明可能危害
B.生殖性克隆人能丰富人类基因的多样性,可在特定人群中进行相关实验
C.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基因进行敲除、插入等,来设计完美试管婴儿
D.针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我国的方针是研究上要大胆,推广上要慎重
14.血容量是血液中全部血细胞容量和血浆容量的总和。下图分别是血浆渗透压和血容量的变化对血浆中抗利尿激素(ADH)水平影响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血容量变化对血浆ADH水平的影响时,血浆渗透压应该恒定
B.机体有感受血容量变化的感受器,大量失血后机体分泌ADH减少
C.ADH通过肾保留水分降低尿液的渗透压,维持血浆渗透压平衡
D.ADH的分泌对血容量变化的反应比对血浆渗透压变化的反应更敏感
15.人工瘤胃可用来发酵处理秸秆。研究人员从牛胃中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并对其降解纤维素能力进行了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降解产物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反应形成红色复合物
B.相较于J1菌株,J4菌株在较高温度和酸性环境下酶的活性更高,更适合用于人工瘤胃发酵
C.刚果红培养基上的透明降解圈大小只与纤维素酶的活性有关
D.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过多不会影响分离效果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科学家用超声波震碎了线粒体之后,内膜自然卷成了颗粒朝外的小囊泡。这些小囊泡具有氧化[H]的功能。当用尿素处理后,小囊泡不再具有氧化[H]的功能。当把F1小颗粒装上去之后,小囊泡重新具有了氧化[H]的功能(如图1)。F0-F1粒后来被证实是线粒体内膜上催化ATP合成的蛋白质(如图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证明F0-F1颗粒是线粒体基质内的酶
B.F0-F1颗粒中F0具有疏水性、F1具有亲水性
C.实验中[H]指的是NADPH
D.图2中H+跨膜运输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17.科学家对南美洲某岛屿上的地雀进行连续多年观察,在研究期间该岛遭遇过多次严重干旱。干旱使岛上的浆果减少,地雀只能取食更大、更硬的坚果。干旱发生前后地雀种群喙平均深度有较大变化(如图),但是每只地雀在经历干旱时,喙的深度并未发生改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地雀种群中喙的深度存在个体差异
B.干旱导致地雀喙的深度发生定向变异
C.干旱年份喙大而厚的地雀能获得更多食物
D.该岛上地雀喙的深度的进化是以种群为单位而非个体
18.某少年意外被锈钉扎出一较深伤口,经查体内无抗破伤风的抗体。医生建议使用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和破伤风抗毒素(抗体)以预防破伤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伤口清理后,须尽快密闭包扎,以防止感染
B.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防御
C.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后激活的记忆细胞能产生抗体
D.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的保护时间长于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19.某突变型水稻与野生型水稻杂交,F1全为野生型,F1自交,F2中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为61:3,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突变性状是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B.将F1与野生型亲本进行回交则后代均为野生型
C.F2野生型植株中纯合子占7/61
D.F2突变型个体随机交配后代中突变型占1/9
20.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对胚胎工程技术进行讨论时发表了以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甲同学:通过胚胎分割和胚胎移植技术可实现跨物种的基因交流
B.乙同学:使用显微操作可将桑葚胚中的内细胞团均分,以防止影响胚胎发育
C.丙同学:将不同的三个胚胎移植入同一代孕母体可获得性状不同的三胞胎
D.丁同学:将精子和卵母细胞在体外受精后转移至试管中培养直至获得试管婴儿
三、非选择题:共 5 题, 共 55 分。
21.(12分)下图1为银杏光反应过程的电子传递示意图,I~IV表示结构,X表示代谢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色素存在于 (填序号)等结构上,其所吸收的光能将一些光合色素中的高能电子激发出来。这些高能电子经过一系列传递后,进行代谢过程X,这个过程是电子与 结合在酶的催化下形成NADPH。
(2)为探究大气CO2浓度上升对银杏叶片光反应的影响,研究人员将银杏分别置于CO2浓度为700μml.ml-1(实验组)和370μml.ml-1(对照组)的气室中培养。在第1生长季(0~100天)和第2生长季(360~450天),测定银杏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分别如图2、图3所示。
在第1生长季的前20天,银杏叶片净光合速率增加的原因是 。叶绿素含量不是限制第2生长季银杏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理由是 。
(3)若以番茄为实验材料,要提高温室番茄产量,科研人员研究温室补光情况对番茄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注:本实验红蓝复合光与蓝光的比例为7:3
①根据上图实验结果分析,与对照组对比,补红蓝复合光、补蓝光和补红光均能提高番茄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其原因为 ,补红蓝复合光、补蓝光和补红光均能提高吸收的光的总量,从而提高净光合速率。
②为提高温室番茄产量,某研究者据上图分析,认为“每日补照4h红蓝复合光”为最佳补光方案,写出该方案的合理与局限之处: 。
22.(11分)果蝇的眼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让一只纯合粉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F1全为红眼果蝇,让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性状表现及比例是红眼:粉红眼:白眼=9:3:4。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 (填“是”或“否”)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判断依据是: 。
(2)科研员统计了F2中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2:1,且又分析出B/b这对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亲本纯合粉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
(3)选出F2中粉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进行自由交配,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
(4)果蝇的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不位于A/a的另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E/e控制。现有各种表现型的果蝇可供选择,请设计一个简易的杂交实验以检测一只灰身粉眼雌果蝇的基因型。
①实验思路: ;
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
23.(12分)植物激素不仅参与调控生长发育,也在响应环境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科研人员以拟南芥为实验材料,对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在低温环境中的耐受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1)独脚金内酯作为一种 分子,调节植物体生命活动。
(2)科研人员筛选到两种独脚金内酯相关基因突变体m1和m2,检测了它们与野生型在低温处理后的存活率,结果如下表。
①据表分析,突变体m2为独角金内酯 缺陷突变体(选填“合成”或“受体”),其理由是 。
②综上分析可知,独脚金内酯 。
(3)已有研究表明,独脚金内酯会诱导细胞内X蛋白表达。科研人员推测X蛋白能引起W蛋白与泛素(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段特殊肽段)结合,使W蛋白泛素化,进而诱导W蛋白被蛋白酶体降解,最终影响植株耐低温能力。为验证上述推测,科研人员在体外进行如下实验,实验各组加入物质及检测结果如下图。
①据图可知,X蛋白能诱导W蛋白结合泛素,其理由是 。
②该实验结果不足以证明推测,请说明原因并完善实验设计思路 。
24.(10分)加拿大一枝黄花是一种入侵植物,严重影响农林生产以及荒地植被的自然恢复,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研究人员在加拿大一枝黄花不同程度的入侵地研究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土壤动植物群落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地,影响其种群数量增长的非生物因素有土壤的 (答出两点)及光照强度和 等,这些非生物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 。
(2)分别在每个样地就近相同的生境取样作为对照样地,每个样地均随机选取多个样方采集土样,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 、 。
(3)结合研究结果,在加拿大一枝黄花轻度入侵区域中,土壤动物生物量增加的原因可能是 。随着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程度加剧,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 ,判断依据是 。
25.(10分) 磷脂酸(PA)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的重要信使物质。为了解植物细胞中PA的动态变化,研究人员用无缝克隆技术将高度专一的PA结合蛋白(PABD)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融合,构建有效监测细胞PA变化的荧光探针,并测定拟南芥细胞内PA含量。无缝克隆技术连接DNA片段的机理和构建荧光探针表达载体的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bar为草胺膦抗性基因;Kanr为卡那霉素抗性基因。
(1)无缝克隆时,T5核酸外切酶沿 (填“5´→3´或“3´→5´”)的方向水解DNA,其目的是形成 。T5核酸外切酶催化的最适温度为37℃,而过程①选择的温度为50℃,目的是降低酶活性, 。
(2)过程②两个片段复性后存在“缺口”的原因是 ,过程③所需的酶有 。
(3)与传统的酶切再连法相比无缝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质粒的优点有________。
A.不受限制酶切位点的限制
B.不会引入多余碱基,不会出现移码突变
C.操作相对简单,成功率高
D.不需要使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4)PCR扩增PABD基因时需依据 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R1。据图分析扩增目的片段的所用的引物F1和R2可对应下表中的 (填序号)。
(5)利用农杆菌花序侵染法转化拟南芥,将获得的种子进行表面消毒,均匀铺在含有 的MS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和鉴定,将筛选得到的种子种植可得到转基因拟南芥,通过观测转基因拟南芥根尖细胞中 ,了解PA的分布和含量。
编号
实验内容
获取数据的方法
①
调查某草地上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使用样方法,每一个样方统计样方内部的蒲公英株数,即为蒲公英种群密度
②
调查长白山山脉分布的东北豹种群密度
使用标记重捕法,在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带上标记后放回原环境,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比例来估算种群密度
③
调查王朗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种群数量
科学家采集了大量大熊猫粪便,通过分析其中微卫星DNA分子标记,查明一年间这一地区大熊猫个体数
④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摇匀后抽取少量培养物,适当稀释,用台盼蓝染液染色,借助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⑤
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用黑光灯诱捕土壤小动物,每日在相同时间捕获小动物并统计丰富度
植株处理
低温处理
低温处理并加入GR24(独脚金内酯类似物)
野生型
0.71
0.92
m1
0.45
0.87
m2
0.41
0.42
采样区
轻度入侵区
中度入侵区
重度入侵区
试验样地
对照样地
试验样地
对照样地
试验样地
对照样地
土壤含水量/%
30.25
32.65
30.65
31.06
29.78
32.65
土壤pH
5.53
5.69
5.13
5.52
5.04
5.48
有机质/(g·kg-1)
44.01
40.54
38.91
42.88
34.36
42.25
植物类群数
38
36
28
35
18
33
动物类群数
11
11
9
12
7
10
动物个体数
2078
1879
1670
1761
1201
1692
①
5´-TCCGGACTCAGATCTCGAGC-3´
②
5´-AGCTATAGTTCTAGATCTAGATTAACTAGTCTTAGTGGCGTC-3´
③
5´-TATCGATGGCGCCAGCTGAGGATGGTGAGCAAGGGCGA-3´
④
5´-GCTCGAGATCTGAGTCCGGACTTGTACAGCTCGTCCA-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生物(广东卷01)(考试版),共9页。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生物(福建卷01)(考试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博来霉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生物(安徽卷01)(考试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