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生物(上海卷03)(考试版)
展开生物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填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单选题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题有两个及以上正确答案,编号选填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
4.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班级、学校和准考证号。
一.解答题(共5小题)
1.(16分)为研究河流中石块上微生物群落的演替,将灭菌后的裸石置于河流中,统计裸石上不同时间新增物种数目(图1)、自养类群和异养类群的个体数量(A和H分别代表自养和异养类群的优势种)(图2)。
(1)(2分)裸石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 。
(2)(2分)由图1可知,演替的前120天,生长在裸石上的物种总数 (增加∕减少),之后,演替趋于稳定。
(3)(2分)由图2可知,演替稳定后,优势种A的环境容纳量与演替初期相比 (变大∕变小)。
(4)(6分)已知自养类群为异养类群提供有机碳,演替达到稳定后,两者的数量金字塔是 (正∕倒)金字塔形,能量金字塔是 (正∕倒)金字塔形。
(5)(4分)当试验裸石上的演替稳定后,其群落结构应与周围类似石块上已稳定存在的群落结构相似,原因是两者所处的 相似。
2.(24分)回答问题:
Ⅰ.短指症是显性遗传病。据文献资料,已知的致病基因(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基因BMPR)定位于第4号染色体上。图1为某短指症家族的家系图。
(1)(2分)根据题意,BMPR基因变异导致的短指症属于 (常/性)染色体遗传病。
(2)(6分)据图1所示系谱图分析,Ⅱ﹣2的基因型为 (用H/h表示),Ⅱ﹣4和Ⅱ﹣5再生一个孩子患短指症的概率是 。
Ⅱ.正常情况下,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BMPR)结合后,激活SMAD信号转导通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为骨细胞(图2)。研究发现,若BMPR蛋白的第486位氨基酸由精氨酸转变为谷氨酰胺,可抑制SMAD信号转导通路激活,导致短指症的发生。
(3)(2分)根据题意,若正常的BMPR基因发生 ,可导致短指症的发生。
A.碱基对重复 B.碱基对替换 C.碱基对插入 D.碱基对缺失
(4)(2分)图3为精氨酸的结构式。据题干及图3分析,精氨酸转变为谷氨酰胺,发生改变的基团是 。
A.①B.②C.③D.④
(5)(4分)根据图2所示信息,分析“BMPR基因异常导致短指”的可能机制 。
Ⅲ.小李家族患有短指症,基因测序显示:该家族中所有个体BMPR基因均正常,但在患者第20号染色体的STR内部均存在着如“5′﹣ATAT……ATAT﹣3′”的异常核苷酸重复序列,且不同个体内中“ATAT”等的重复次数不同。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STR均位于BMP2基因(推测该基因可能为短指症新的致病基因)的周边。图4示该家族部分系谱。
(6)(2分)据图4分析,可能携带异常重复序列的第20号染色体编号是 。
(7)(2分)据题意分析,不同个体第20号染色体STR的差异属于 。
A.缺失 B.重复 C.碱基种类变化 D.碱基数目变化
(8)(2分)科研人员通过测定不同个体STR的重复次数,可以 。
A.为生物进化提供证据 B.确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作为物种鉴定的依据 D.研究生物个体的亲缘关系
(9)(2分)医生对小李家族的BMP2基因进行了测序,结果也没有发现异常。为进一步寻找致病原因,有必要对该基因表达状态进一步检测,检测项目应包括: 。
①测定BMP2基因是否转录相应的mRNA
②测定体内是否存在BMP2蛋白
③测定BMP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
3.(20分)骨骼肌的收缩受运动神经元支配(如图1所示)。神经激活后,信号通过T小管向下深入肌肉。位于肌纤维膜上的DHPR受体蛋白感应去极化信号,并开启肌浆网(Ca2+存储点)终端处的Ca2+通道蛋白RYR1。Ca2+从肌浆网内被释放进肌纤维浆,进而刺激肌原纤维节收缩。研究发现,MTM1蛋白能维持DHPR与RYR1的接触和功能;DNM2蛋白能抑制T﹣小管的形成。编码上述蛋白的基因(同名,用斜体表示)在染色体上的定位以及导致肌肉收缩缺损综合征的性质列在表中。
(1)(3分)图1中肌膜的物质组成包括 。(填写下列编号)
①磷脂②脂肪③固醇④蛋白质⑤多糖
(2)(3分)DHPR受体蛋白接受信息后结构变化,从而开启Ca2+通道蛋白RYR1。机体内驱动DHPR受体蛋白结构变化的直接能源是 。
A.蛋白质B.脂肪C.葡萄糖D.腺苷三磷酸
(3)(4分)根据表及图2中各基因的致病条件,填充表中空白部分。(已知8号无致病基因)
(4)(4分)若仅考虑表1中基因DNM2和RYR1,假设某女性个体是针对这两对基因的杂合体,那么在其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中,含有的致病基因的个数可能是 。(填写下列编号)
①0个②1个③2个④3个⑤4个
(3分)测序研究发现,DHPR基因内编码精氨酸的第1239位密码子编码序列(即非模板链序列)5’﹣CGT﹣3’中G突变为A(变成组氨酸密码子编码序列),是致病的主要因素。由此判断在患者体内,当DHPR﹣mRNA翻译至第1239位密码子时,运载相应氨基酸的tRNA反密码子序列是5’﹣
﹣3’。
(6)(3分)为了针对性治疗因上述基因突变所致的肌肉收缩缺损综合征,科研人员开发了能特异性抑制某些突变基因高水平表达的所谓单链反义核酸药物。该药物能与目标致病性(突变性)mRNA发生碱基互补的单链RNA。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此类核酸药物的工作原理是 。
A.阻止核糖体与mRNA结合 B.促进DNA聚合酶合成DNA
C.抑制RNA聚合酶生成mRNA D.阻隔氨酰tRNA与mRNA结合
4.(20分)酵母的蛋白质含量可达自身干重的一半,可作为饲料蛋白的来源。有些酵母可以利用工业废甲醇作为碳源进行培养,这样既可减少污染又可降低生产成本。研究人员拟从土壤样品中分离该类酵母,并进行大量培养。如图所示为操作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2分)配制培养基时,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组分,将其溶解、定容后,及时对培养基进行分装,并进行 灭菌。
(2)(6分)取步骤②中不同梯度的稀释液加入在培养皿的 上做好标记的无菌培养皿中,在步骤③中将温度约为 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混匀,冷凝后 培养。
(3)(6分)挑取分离平板中长出的单菌落,按步骤④所示进行划线。操作时,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 。下列关于相关操作叙述合理的有 。
a.为保证无菌操作,接种针、接种环使用前都必须灭菌
b.划线时应避免划破培养基表面,以免不能形成正常菌落
c.挑取菌落时,应挑取多个菌落,分别测定酵母细胞中甲醇的含量
d.可以通过逐步提高培养基中甲醇的浓度,获得甲醇高耐受株供应。
(4)(6分)步骤⑤中,为使酵母数量迅速增加,培养过程中需保证充足的营养和 供应。为监测酵母的活细胞密度,将发酵液稀释1000倍后,经等体积台盼蓝染液染色,用25×16型血细胞的计数板计数5个中格中的细胞数,理论上 色细胞的个数应不少于 才能达到每毫升5×109个活细胞的预期密度。
5.(20分)面对新冠疫情,最常见的检测方法是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原理为实时荧光定量 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PCR)检测法,技术流程如图1所示,①②③④⑤表示相关步骤。
根据上述材料答下列问题:
(1)(6分)步骤④需要的酶是 ,引物A和引物B是根据 序列合成的 。
(2)(4分)步骤③中引物A、引物B、基因探针与病毒DNA 片段之间形成了 。
(3)(3分)若检测结果为阴性,则该同学RT﹣PCR是否能检测到荧光 (是/否)。
日前新冠病毒抗原自测盒被批准使用,原理如图 2 所示,其中抗体1、抗体2均能与新冠病毒表明特异性蛋白结合,抗体3可与抗体1特异性结合,胶体金聚集后呈红色,T为检测线(Test),C 为控制线(Cntr l)。待检样品(鼻烟拭子浸泡液)加到试纸条一端 的加样处,通过毛细作用沿箭头所示向前移动,若样本中含有病毒表面特异性蛋白,则二者相互作用形成胶体金标记抗体Ⅰ﹣抗原复合物,然后继续向前移动,直到超过 C 线,全程约15min。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4)(3分)若待测样品中含有新冠病毒,即阳性,结果应为 。
(5)(4分)请对比上述两种检测方法 。(多选)
A.核酸检测成本高,检测时间长 B.抗原检测速度快
C.两种检测方法原理不同 D.抗原检测精准度较高
基因名称
定位染色体
致病条件
致病基因
DHPR
1号
显性
DNM2
19号
患者个体的等位基因序列不一致
②
MTMI
①
参见图2
RYRI
19号
患者个体的等位基因均发生突变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生物(上海卷03)(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生物(上海卷03)(全解全析),共11页。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生物(上海卷03)(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生物(上海卷03)(参考答案),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生物(上海卷02)(考试版):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生物(上海卷02)(考试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