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智源高级中学有限公司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智源高级中学有限公司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智源高级中学有限公司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智源高级中学有限公司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细胞是由元素和化合物组成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氨基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会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B. 生物大分子的单体也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
C. 葡萄糖转化为脂肪时,元素种类及比例均发生改变
D. 种子萌发时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增大,细胞代谢增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大分子是指生物 体细胞 内存在的蛋白质、 核酸 、多糖等大分子。每个生物大分子内有几千到几十万个原子,分子量从几万到几百万以上。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很复杂,但其基本的结构单元并不复杂。蛋白质分子是由氨基酸分子以一定的顺序排列成的长链。 氨基酸 分子是大部分生命物质的组成材料,不同的氨基酸分子有好几十种。生物体内的绝大多数酶就属于蛋白质,是生物体维持正常代谢功能所不可缺少的。
【详解】A、氨基酸的数量、种类、排列顺序及形成的空间结构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A正确;
B、生物大分子是由单体经过脱水缩合形成的,如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也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B正确;
C、葡萄糖和脂肪的元素组成都是C、H、O,C错误;
D、种子萌发时自由水增多,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增大,细胞代谢增强,D正确。
故选C。
2. 下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含有②的细胞一定为动物细胞
B. 分泌蛋白合成、分泌过程中③的膜面积会发生动态变化
C. ④是含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D. 生物体的有氧呼吸过程一定在①中进行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①是线粒体,②是中心体,③是高尔基体,④是核糖体。
【详解】A、②是中心体,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都有中心体,该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也有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A错误;
B、分泌蛋白分泌过程中,高尔基体与来自内质网的囊泡发生融合,后又产生囊泡向细胞膜转移,因此,故分泌蛋白合成、分泌过程中③的膜面积会发生动态变化,B正确;
C、④是核糖体,没有膜结构,C错误;
D、真核生物的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①线粒体,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某些原核生物可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
故选B。
3. 普洱茶含有脂肪酶,可促进脂肪分解,达到减肥的效果,因此备受人们喜爱。普洱茶的制作工艺流程一般为采摘→萎凋→杀青→揉捻→解块、晾晒→发酵→干燥、筛分、存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萎凋的目的是使脂肪酶活化,发挥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
B. 干燥过程中的高温使酶失活,冷却降温后酶的活性恢复正常
C. 酶的活性受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发酵过程中需控制好发酵温度
D. 喝普洱茶可以减肥,说明酶可以在生物体外起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以及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详解】A、萎凋的目的是减少水分,使脂肪酶活化,发挥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A正确;
B、高温使酶变性失活,活性不能恢复,B错误;
C、温度等因素会影响酶的活性,因此在发酵过程中需控制好发酵温度,C正确;
D、喝普洱茶可以减肥,说明脂肪酶在普洱茶以外发挥了作用,说明酶可以在生物体外起作用,D正确。
故选A。
4. 某植物的部分物质跨液泡膜的转运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Cl-和H2O跨液泡膜的转运方式不相同
B. H+以主动运输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
C. Na+逆浓度进入液泡,借助H+的电化学梯度
D. “H+- Na+ 载体蛋白”对物质的转运具有专一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主动运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大分子或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详解】A、由图,Cl-通过Cl-通道蛋白跨液泡膜进入液泡,H2O通过水通道蛋白跨液泡膜进出液泡,两者的跨液泡膜的转运方式均为协助扩散,转运方式相同,A错误;
B、由图可知,H+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的过程需要消耗ATP中的能量,所以,H+是以主动运输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B正确;
C、由图可知,H+是通过需要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输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的,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的,所以液泡中H+浓度高于细胞质基质中H+浓度,Na+在液泡膜两侧的H+电化学梯度的驱动下,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逆浓度梯度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C正确;
D、“H+- Na+ 载体蛋白”对物质的转运具有专一性,即只能运输H+和Na+,而不能运输其它物质,D正确。
故选A。
5. 下图表示ATP的结构简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比②更易断裂,可为放能反应提供能量
B. ③代表的物质是腺苷
C. ④代表的物质是核糖
D. ATP和ADP转化速度快,使细胞内ATP大量积累
【答案】C
【解析】
【分析】ATP是腺苷三磷酸的英文名称缩写。ATP分子的结构可以简写成A-P~P~P,其中A代表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结合而成),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详解】A、ATP中远离A的特殊的化学键①最不稳定,最容易断裂,断裂之后释放大量能量,可以吸能反应提供能量,A错误;
B、③代表的物质是腺嘌呤,B错误;
C、④是核糖,其组成元素是C、H、O,C正确;
D、细胞内ATP的含量很少,但ATP和ADP转化迅速,所以可以作为直接的供能物质,D错误。
故选C。
6. 下图表示某种生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
A. 图中①代表的物质是H2O
B. 人体的肌肉细胞中产生CO2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C. 该种生物可能是乳酸菌
D. 图中②参与的反应所需的酶位于线粒体内膜
【答案】C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详解】A、图中①代表的物质是H2O,和丙酮酸反应生成CO2和[H],A正确;
B、人体的肌肉细胞中只有有氧呼吸产生CO2,其场所在线粒体,B正确;
C、图中所示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而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故该种生物不可能是乳酸菌,C错误;
D、图中②代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反应场所位于线粒体内膜,故图中②参与的反应所需的酶位于线粒体内膜,D正确。
故选C。
7.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一个细胞能合成唾液淀粉酶,说明其已经发生分化
B. 细胞增殖可以增加细胞的种类,细胞分化可以增加细胞的数量
C. 一粒小麦种子发育成完整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D. 细胞死亡包括凋亡和坏死等方式,吸烟引起的肺部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
【详解】A、唾液淀粉酶只能由唾液腺细胞合成分泌,若一个细胞能合成唾液淀粉酶,说明其功能已经专门化,表明了其发生了分化,A正确;
B、真核细胞体细胞的增殖方式主要为有丝分裂,具有遗传物质不变性的特点,能增加细胞的数量,细胞分化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能使细胞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增加细胞种类数,B错误;
C、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由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然具有产生完整生物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的过程,而一粒小麦种子发育成完整植株不能体现该过程,C错误;
D、吸烟引起肺部细胞死亡是由于不利因素导致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坏死,D错误。
故选A。
8. 某植物雌雄同体,异花授粉,群体中仅有Tt和TT两种基因型,数量比为3:2,若后代均可成活,则该群体中自由交配1次所得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
A. 49/100B. 29/50C. 11/20D. 7/10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群体中仅有Tt和TT两种基因型,数量比为3:2,群体自由交配则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3/10t、7/10T。
【详解】群体中仅有Tt和TT两种基因型,数量比为3:2,该群体中自由交配,利用配子法,则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3/10t、7/10T,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能稳定遗传的个体为TT、tt,比例为3/10×3/10=9/100、7/10×7/10=49/100,则该群体中自由交配1次所得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9/100+49/100=29/50,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 某植物的红花和白花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一株开红花的植物自交,所得F1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2: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植物的红花对白花为显性
B. F1红花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
C. F1出现该比例的原因可能是DD纯合致死
D. F1红花测交后代中红花:白花=1:1
【答案】B
【解析】
【分析】某植物的红花和白花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一株开红花的植物自交,所得F1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2:1,说明红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且红花纯合子DD致死。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2:1。
【详解】ABC、一株开红花的植物自交,所得F1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2:1,说明红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亲本的基因型为Dd,且红花纯合子DD致死。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2:1,F1红花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0,AC正确,B错误;
D、F1红花的基因型为Dd,F1红花测交后代中红花:白花=1:1,D正确。
故选B。
10.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及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可能遵循分离定律,也有可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杂合子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
C. 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
D. 分离定律发生在配子产生过程中,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过程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时遵循分离定律,受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亲本表现为同一性状,杂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B正确;
C、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如猫的长尾和短尾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
D、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均发生在配子产生过程中,D错误。
故选D。
11. 控制某植物花色的基因B/b和控制叶形的基因D/d独立遗传。 若基因型为 Bbdd的植株与植株X 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3:1:1,则植株X 的基因型可能为( )
A. BBDDB. bbDdC. BbddD. BbDd
【答案】D
【解析】
【分析】控制某植物花色的基因B/b和控制叶形的基因D/d独立遗传,故B/b和D/d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控制某植物花色的基因B/b和控制叶形的基因D/d独立遗传,故B/b和D/d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 Bbdd的植株与植株X 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3:1:1,3:3:1:1可以拆成(3:1)×(1:1)的形式,即一对符合双杂合自交,一对符合双杂合测交,故植株X 的基因型可能为BbDd,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 杂交育种是常用的一种育种方法,其优点是操作简便,缺点为育种时间长,已知有芒对无芒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为培育无芒抗病小麦,将纯合有芒抗病小麦和无芒不抗病小麦杂交得F1,F1自交得F2,从F2中选无芒抗病植株进行自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使纯合亲本杂交的目的是将控制无芒和抗病的优良基因集中到子代个体中
B. F2出现4种表型,比例为9:3:3:1
C. F2中能稳定遗传的无芒抗病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3
D. 在F2中选出无芒抗病植株自交的目的是为了筛选出无芒抗病的纯合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或连锁交换,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详解】A、使纯合亲本杂交的目的是将控制无芒和抗病的基因集中到子一代中,从而使后代中出现目标类型,A正确;
B、已知有芒对无芒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将纯合有芒抗病小麦和无芒不抗病小麦杂交得F1,F1为双杂合,F1自交得F2,F2出现4种表型,比例为9:3:3:1,B正确;
C、在F2中无芒抗病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能稳定遗传的无芒抗病植株(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6,C错误;
D、子二代中无芒抗病植株自交的目的是筛选子二代中的纯合子,同时也能提高纯合子的比例,D正确。
故选C
13. 下列有关某生物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①细胞内有4条染色单体
B. 图②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
C. 图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
D. 四个图按分裂顺序可排序为①③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②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不含姐妹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详解】A、图①处于减数分裂Ⅰ中期,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四条染色体,八条姐妹染色体单体,A错误;
B、图②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
C、图③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C错误;
D、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故四个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D正确。
故选D。
14. 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加入含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培养基中只会出现S型细菌
B. S型菌的致病性与其多糖荚膜可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有关
C.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若35S标记组的沉淀物中放射性较高,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
D. T2噬菌体可在肺炎链球菌中增殖,以DNA作为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35S标记组放射性主要在上清液,说明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大肠杆菌,32P标记组放射性主要在沉淀中,说明DNA进入了大肠杆菌。
【详解】A、将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加入含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培养基中会出现S型细菌菌落和R型细菌菌落,A错误;
B、R型细菌无毒,菌体无多糖荚膜,S型细菌的致病性可能与其菌体的多糖荚膜可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有关,B正确;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不充分,则35S标记组的沉淀物中放射性较高,保温时间过长不会影响35S标记组的沉淀物中放射性的高低,C错误;
D、T2噬菌体可在肺炎链球菌中增殖,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B。
15. 下图是果蝇X染色体上的一些基因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萨顿提出并证明了以“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为主要内容的学说
B. 控制果蝇红宝石眼和褐色眼的基因属于等位基因
C. 雌果蝇的某个细胞中可能会含有4个残眼基因
D. 基因均位于染色体上,且这些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答案】C
【解析】
【分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存在于细胞核中,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A、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A错误;
B、等位基因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果蝇红宝石眼和褐色眼的基因属于非等位基因,B错误;
C、雌果蝇性染色体组成为XX,当两条X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均为残眼基因时,在细胞分裂之前经DNA复制,两个残眼基因变为四个残眼基因,C正确;
D、果蝇属于真核生物,基因可分布于细胞核与线粒体,细胞核中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线粒体中的基因不位于染色体上,D错误。
故选C。
16. 左图为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示意图,右图为果蝇XY性染色体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控制白眼的基因可能位于非同源区段Ⅱ2
B. 若基因位于非同源区段Ⅱ1,则正常情况下只有雄性才会有该基因
C. 并非性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D. 果蝇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只有生殖细胞中才会有性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亲代红眼与白眼杂交,子一代均为红眼,说明红眼为显性性状,子一代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子二代中红眼有雌果蝇也有雄果蝇,而白眼只有雄果蝇,说明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由于子二代中果蝇红眼∶白眼=3∶1,推测红眼与白眼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详解】A、若控制白眼的基因在同源区段Ⅱ2,白眼基因用b表示,红眼基因用B表示,则亲代红眼雌(XBXB)与白眼雄(XbY)杂交,子一代均为红眼(雌XBXb,雄XBY),子一代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子二代中红眼有雌果蝇也有雄果蝇(XBXB、XBXb和XBY),而白眼只有雄果蝇(XbY),与题图信息相符合,A正确;
B、若基因位于非同源区段Ⅱ1,该区段为Y的非同源区,则正常情况下只有雄性才会有该基因,B正确;
C、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往往与性别相关联,但并非性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控制眼色的基因与性别决定无关,C正确;
D、果蝇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含有两条X染色体的个体表现为雌性,而含有一条X和一条Y染色体的个体表现为雄性,且体细胞核生殖细胞中均会有性染色体,D错误。
故选D。
17. 研究人员利用大肠杆菌探究了DNA的复制方式,实验的培养条件与方法是:①在含15N的培养基中培养若干代,使DNA均被15N标记,离心结果如图甲;②转至只含14N的培养基培养,每20分钟繁殖1代;③取出每代大肠杆菌的DNA样本,离心。图乙、丙、丁是某同学生画的结果预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14NH4Cl培养液中的氮可被大肠杆菌吸收后用来合成脱氧核苷酸
B. 图乙可代表转入14N培养基中繁殖1代的离心结果
C. DNA复制过程中,DNA两条链都作为模板
D. 若实验进行了40分钟后取出大肠杆菌的DNA样本,可用图丁表示其离心结果
【答案】B
【解析】
【分析】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即以亲代DNA分子的每条链为模板,合成相应的子链,子链与对应的母链形成新的DNA分子,这样一个DNA分子经复制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且每个子代DNA分子都含有一条母链。将DNA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移到14N培养基中培养,因合成DNA的原料中含14N,所以新合成的DNA链均含14N。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一代的DNA分子应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
【详解】A、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元素是C、H、O、N、P,14NH4Cl培养液的氮可被大肠杆菌用来合成四种脱氧核苷酸,A正确;
B、转入14N培养基中繁殖1代,会得到2个相同的15N/14N的DNA分子,离心后应为中带,即图丙可代表转入14N培养基中繁殖1代的离心结果,B错误;
C、DNA复制过程中,DNA解螺旋后的两条单链都作为复制的模板,C正确;
D、若实验进行40分钟后,大肠杆菌繁殖两代,取出大肠杆菌的DNA样本,其中两个DNA分子为15N/14N,另两个DNA分子为14N/14N,可用图丁表示其离心结果,D正确。
故选B。
18.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鸡羽毛的芦花和非芦花受Z染色体上的B/b基因控制,且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在生产上常常根据鸡羽毛的这种性状区分性别,以实现高产的目的。下列能根据子代表型区分性别的杂交组合是( )
A. ZBZB×ZbWB. ZbZb×ZBW
C. ZBZb×ZbWD. ZBZB×ZBW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即母鸡为ZW,公鸡为ZZ。
【详解】A、亲本基因型为ZBZB×ZbW,子代的基因型为ZBZb、ZBW,子代的母鸡和公鸡均为芦花,不能根据鸡羽毛的性状区分性别,A错误;
B、 亲本的基因型为ZbZb×ZBW,子代的基因型为ZBZb、ZbW,子代的公鸡为芦花,母鸡为非芦花,能根据鸡羽毛的性状区分性别,B正确;
C、亲本的基因型为ZBZb×ZbW,子代的基因型为ZBZb、ZbZb、ZBW、ZbW,子代的母鸡和公鸡均会出现芦花和非芦花,不能根据鸡羽毛的性状区分性别,C错误;
D、亲本的基因型为ZBZB×ZBW,子代的基因型为ZBZB、ZBW,子代的母鸡和公鸡均为芦花,不能根据鸡羽毛的性状区分性别,D错误。
故选B。
19. 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组成DNA分子的两条单链是反向平行的
B. 磷酸与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C. 在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总数等于嘧啶总数
D. 某环状DNA含有0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答案】B
【解析】
【分析】DNA分子呈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其含有4种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之间满足A=T,G=C,A+G=T+C。
【详解】A、DNA分子呈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组成DNA分子的两条单链是反向平行的,A正确;
B、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错误;
C、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G=C,即嘌呤总数等于嘧啶总数,C正确;
D、双链DNA分子中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环状DNA含有0个游离的磷酸基团,D正确。
故选B。
20. 科学家们运用不同的科学方法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1、加法原理是给研究对象施加自变量进行干预。也就是说,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求某一变量会产生什么结果,即知道自变量,不知道因变量。
2、减法原理是排除自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干扰,同时尽量保持被研究对象的稳定。具体而言,结果已知,但不知道此结果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求确切的原因变量。
【详解】A、梅塞尔森、斯塔尔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得出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A错误;
B、希尔用实验方法证明离体的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水的光解,并未使用同位素标记法,B错误;
C、沃森和克里克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成功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C错误;
D、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利用减法原理设计实验,证明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D正确。
故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第II卷必须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二、非选择题:包括5个小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1. 为研究盐胁迫下不同浓度的物质M对某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科研人员利用无土栽培技术,用营养液代替土壤进行了5组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注: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开放程度;表中M前的数字代表浓度,单位省略
(1)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NADPH的场所是________,植物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过程中产生NADH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
(2)第①组与第③④⑤组不能构成对照实验,理由是__________。
(3)若实验过程中,光照强度突然减弱,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的含量会_______。
(4)该实验结果表明物质M在盐胁迫中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_____。
(5)科研人员发现干旱会使叶绿素含量下降,为验证这一结论,可利用__________(填溶液名称)提取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绿叶中的色素,并用层析液分离色素,比较滤纸条从上往下数的第_______条色素带的___________,即可验证。
【答案】(1) ①. 类囊体薄膜 ②.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2)不遵循单一变量 (3)下降
(4)可缓解盐胁迫对植物体内叶绿素合成的抑制,提高光合色素含量,使气孔导度增大,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5) ①. 无水乙醇 ②. 3、4 ③. 宽度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①光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发生水的光解、ATP和NADPH的生成;②碳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的基质,发生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消耗ATP和NADPH。
2、光反应产物NADPH是碳反应中CO2的还原剂,NADPH和ATP为碳反应的进行提供了能量,碳反应产生的ADP、Pi、NADP+为光反应形成ATP和NADPH提供了原料。
【小问1详解】
在光合作用中,NADPH是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即产生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线粒体中进行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均可产生NADH,因此产生NAD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小问2详解】
第①组无NaCl和M处理,而第③④⑤组均有物质NaCl和M处理,存在多个自变量,不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故第①组与第③④⑤组不能构成对照实验。
【小问3详解】
若光照强度突然减弱,光反应减弱,光反应的产物NADPH和ATP减少,C3还原减少,CO2固定不变,即C5来源生成减少,去路减少,因此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含量下降。
【小问4详解】
①②对比可知,盐胁迫使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均下降,而②与③④⑤对比可知,加了物质M后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均有所升高,该实验结果表明物质M在盐胁迫中的作用可能是一定浓度的物质M可缓解盐胁迫对植物体内叶绿素合成的抑制,提高光合色素含量,使气孔导度增大,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小问5详解】
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乙醇等提取色素。色素分离时滤纸条上自上而下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用层析液分离色素,比较滤纸条从上往下数的第3、4条色素带的宽度,若第3、4条色素带的宽度变窄,即可说明干旱会使叶绿素含量下降。
22. 已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再用F1与玉米丙杂交(如图1),结果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丙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F1与丙杂交,后代中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
(2)丙个体自交,产生子代中矮杆抗病个体占_______。
(3)除豌豆外,玉米也是一种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其优点有__________。(答出2点)
(4)现欲验证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采用如下方法: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的玉米与基因型为________的玉米进行测交,若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即可验证。
【答案】(1) ①. ddRr ②. 1/4
(2)3/4 (3)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玉米为雌雄同株且为单性花,便于人工授粉;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后代数量多,统计更准确
(4) ①. DdRr ②. ddrr ③. 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1:1:1:1
【解析】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D/d、R/r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可按基因分离规律分别分析两对等位基因,再将所需基因型、表型以及相关系数相乘。F1DdRr与丙杂交后,F2中高杆:矮杆=1:1,则丙基因型为dd,抗病:易感病=3:1,则丙基因型为Rr,即丙植株基因型为ddRr;F1与丙杂交,即DdRr✖ddRr,后代纯合子概率为1/2dd✖(1/4RR+1/4rr)=1/4。
【小问2详解】
丙基因型为ddRr,自交后代矮杆抗病(ddR-)=1✖3/4R-=3/4。
【小问3详解】
玉米位于遗传学常用的实验材料,从交配传粉的角度来说,具有雌雄同株且为单性花,便于人工授粉的优点;从性状的角度来说,具有相对性状稳定且易于区分的优点;从繁殖的角度来说,具有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和产生的后代数量多,统计更准确的优点。
【小问4详解】
用玉米作为实验材料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方法有双杂合子(DdRr)自交或双杂合子(DdRr)与隐性纯合子(ddrr)测交,若选择测交的方法,则测交子代基因型、表型及比值为DdRr(高杆抗病):Ddrr(高杆易感病):ddRr(矮杆抗病):ddrr(矮杆易感病)=1:1:1:1。
23. 下列是有关生物的细胞分裂图示,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2所示D2E2段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与图1中的_____段变化相同,产生原因均为___。
(2)图3所示细胞内有染色体_______条,有_____条染色单体,有_____个四分体。
(3)图4所示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表示的分裂时期可用图1_____段表示,用图2______段表示。
(4)图5所示细胞表示的分裂方式和时期是________,图_____(填“3”、“4”或“5”)所示细胞是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细胞学基础。
【答案】(1) ①. C1D1 ②.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
(2) ①. 8 ②. 0 ③. 0
(3) ①. 初级精母细胞 ②. B1C1 ③. A2B2
(4) ①.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②. 4
【解析】
【分析】分析图1:A1B1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1C1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1D1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D1E1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分析图2:图2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其中A2B2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C2D2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E2F2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分析图3:图3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应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图4:图4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分析图5:图5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小问1详解】
图2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D2E2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移向细胞,与图1中C1D1段形成的原因相同。
【小问2详解】
图3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应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8条染色体,由于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不含染色体单体,也不含四分体。
【小问3详解】
图4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该动物为雄性,图4所示细胞的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可用图1中B1C1段(B1C1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表示,用图2中A2B2段(A2B2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表示。
【小问4详解】
图5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孟德尔遗传定律产生的基础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4细胞。
24. 下图为某家族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控制甲、乙两病的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1)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染色体上,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
(2)12号个体的X染色体来自于第 Ⅰ 代的____号个体。12号个体是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
(3)9号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 若12号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则9号和12号婚配,后代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1) ①. 常 ②.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 ①. 2 ②. 1/3
(3) ①. aaXBXB或aaXBXb ②. 1/16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5号6号表现正常,却生出了患甲病的女儿,同时也有患乙病的儿子,因而说明为甲病和乙病均为隐性遗传病,且可判断控制甲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题中显示甲、乙两病中有一种为伴性遗传病,因此可判断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小问1详解】
5号和6号均表现正常,却生出了患甲病的女儿和患乙病的儿子,且二者中有有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病,因此可判断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病。
【小问2详解】
12号个体表现正常,说明其X染色体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且其中的X染色体来自其母亲7号,7号的X染色体来自1号和2号,其中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2号,即12号的X染色体来自于第 Ⅰ 代的2号个体。12号个体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XBY或AaXBY,二者的比例为1∶2,因此12号个体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3。
【小问3详解】
9号患有甲病,不患乙病,而双亲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因此,9号个体的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若12号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即其基因型为AaXBY,则9号和12号婚配,后代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2×1/2×1/4=1/16。
25. 图1中原 DNA 分子有 a 和 d 两条链,Ⅰ 和 Ⅱ 均是 DNA 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将图1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图2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Ⅰ和Ⅱ均是 DNA 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Ⅱ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则 Ⅰ 是____________酶,Ⅱ 是____________酶。复制过程中子链延伸的方向是___________(填“5'→3'”或 “3'→5'”)。DNA复制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2)在绿色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进行图1过程的场所有__________。图1中 DNA 完成复制后,b、c 两条链的碱基序列_________(填“相同”或“互补”)。
(3)DNA 分子中________碱基对比例越高,DNA 分子越稳定。图2中序号④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
(4)若亲代DNA分子含有100个碱基对,其中有胞嘧啶60个,连续复制3次,共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______个。
【答案】(1) ①. 解旋 ②. DNA聚合 ③. 5'→3' ④. 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
(2) ①. 细胞核、线粒体 ②. 互补
(3) ①. C -G ②.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4)280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1是DNA分子复制过程,Ⅰ的作用是使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解开,形成单链DNA,因此Ⅰ是解旋酶,Ⅱ是催化以DNA单链d为模板形成DNA分子的子链c,因此Ⅱ是DNA聚合酶,由图可以看出形成的新DNA分子中都含有一条模板链和一条子链,因此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图2是DNA分子的平面结构,①是碱基T,②是脱氧核糖,③是磷酸,④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⑤是腺嘌呤。
【小问1详解】
图1中,Ⅰ可使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解开,形成单链DNA,代表解旋酶。Ⅱ可催化以DNA单链d为模板形成DNA分子的子链c,因此Ⅱ是DNA聚合酶。复制过程中子链延伸的方向是“5'→3'”。由于经过复制产生的子代DNA分子中均含有亲代DNA分子的一条链,且解旋尚未完成,子链的合成已经开始,因此,DNA复制过程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
【小问2详解】
在绿色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含有DNA的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因此在这两处会发生DNA复制。图1中 DNA 完成复制后,b、c两条链分别是以DNA的两条单链复制而成的,因此两条链的碱基互补配对。
【小问3详解】
DNA分子中G-C碱基对之间含有3个氢键,A-T碱基对含有2个氢键,所以DNA分子中G-C碱基对,比例越高,DNA分子越稳定。图2中序号④的中文名称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小问4详解】
若亲代DNA分子含有100个碱基对,其中有胞嘧啶60个,鸟嘌呤也是60个,在DNA分子中嘌呤数和嘧啶数目相等且为DNA含有碱基总数的一半,则腺嘌呤的数目为100-60=40个,连续复制3次,共合成23=8个DNA分子,则相当于新合成7个DNA分子,因此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40×7=280个。选项
科学家
科学方法
结论
A
梅塞尔森、斯塔尔
差速离心法
DNA的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
B
希尔
同位素标记法
离体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水的光解
C
查哥夫
模型构建法
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D
艾弗里
减法原理
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组别
处理
叶绿素含量(mml·g-1)
净光合速率(uml·g-1)
气孔导度(mml·m-2·s-1)
①
CK(对照组)
22.3
9.51
0.17
②
NaCl
12.1
1.8
0.07
③
NaCl +100M
16.8
4.25
0.08
④
NaCl+200M
19.6
7.03
0.16
⑤
NaCl+300M
17.2
4.55
0.1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选修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选修试题原卷版docx、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选修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必修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必修试题原卷版docx、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必修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