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课件
展开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
3.(2023·全国甲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苯甲酸钠可作为食品防腐剂由于其具有酸性B.豆浆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C.SO2可用于丝织品漂白是由于其能氧化丝织品中有色成分D.维生素C可用作水果罐头的抗氧化剂是由于其难以被氧化
解析:苯甲酸钠属于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呈碱性,可作为食品防腐剂是因为苯甲酸能使蛋白质变性,而不是由于其具有酸性,A项不正确;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是因为胶体粒子对光线发生了散射,豆浆属于胶体,因此,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B项正确;SO2可用于丝织品漂白是由于其能与丝织品中有色成分化合为不稳定的无色物质,C项不正确;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因此,其可用作水果罐头的抗氧化剂是由于其容易被氧气氧化,从而防止水果被氧化,D项不正确。故选B。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常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特点和常见物质的分类标准。试题一般选择最新科技成果(最近诺贝尔奖成果、科技新发现、国内或国外科技进展等),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材料(药物、食品、新型材料等),传统文化,绿色化学等作为载体。试题情境的创设紧密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体现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发展的成果,注重真实情境的针对性、启发性、过程性和科学性。形成与测试任务融为一体、具有不同陌生度、丰富而生动的测试载体。通过STSE综合实践活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认识和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发展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胶体的考查通常以工农业生产中的自然现象或生活常识为命题背景,将胶体的性质渗透到某一选项中。
物质的性质、变化主要考查物质性质与变化、用途的关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题型是选择题,命题角度灵活,难度较小。化学用语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注重考查化学用语的正误判断和书写,难度较小。以元素化合物为中心对化学用语进行考查仍将会是今后考查的方向。
请判断下列说法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棉花、麻和蚕丝均为碳水化合物。( )(2)胆矾(CuSO4·5H2O)、明矾[KAl(SO4)2·12H2O]属于混合物。( )(3)CH3COONa、H2O、SiO2、BaSO4均为电解质。( )(4)由NaH2PO2是正盐知H3PO2是一元酸。( )(5)Na2CO3·10H2O的风化属于化学变化,NaOH的潮解属于物理变化。( )(6)“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发生了置换反应。( )(7)曹植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氧化物(1)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CrO3等是金属氧化物,但其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是不成盐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是金属氧化物不一定全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CrO3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2)酸性氧化物一定为对应酸的酸酐。例如CO2是H2CO3的酸酐,SO3是H2SO4的酸酐。酸酐不一定为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CH3CO)2O]不属于氧化物。(3)酸性或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碱,如Fe2O3、SiO2等。
2.胶体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1~100 nm)。胶体的特性之一是丁达尔效应,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电泳可以对胶体进行分离提纯;利用胶体的吸附性可将胶体应用于脱色和净水。3.常见的几个误区(1)纯碱不是碱而是盐;干冰是CO2;盐酸是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等。(2)由同种元素组成、分子式相同或组成元素相同且质量比恒定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2和O3组成的混合物;乙烯和丙烯组成的混合物组成元素相同,且C、H个数比是1∶2;正丁烷和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但是两种物质等。
(3)酸分子中的氢原子在水溶液中不一定都能电离。如H3PO2、CH3COOH都是一元酸,NaH2PO2、CH3COONa都是正盐。(4)胶粒带电而胶体不带电。(5)结晶水合物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如 FeSO4·7H2O、CuSO4·5H2O、CaSO4·2H2O等。(6)高分子由于聚合度不同,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7)基是带有单电子的原子团;官能团一定是基,但基不一定是官能团。
2.理清概念考查物质分类部分的题目都很简单,很多学生出错的原因就是概念不清晰,因此要想此类题目不丢分就必须要理清相关概念。
(2023·广州统考二模)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解析:爆炸时木炭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元素化合价升高,木炭作还原剂,故A项正确;二氧化硅为非金属氧化物,故B项错误;青檀树皮及稻草主要成分为植物纤维,故C项错误;磁石的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故D项错误。故选A。
本题以四大发明为背景,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的良好题材。此类试题往往涉及的物质和知识点均较多,常用的解题方法是排除法,如B选项,确定了SiO2是非金属氧化物即可判断出该选项错误,而不必再去探究胶泥的组成成分是否正确。这样可以大幅提高解题效率。
1.(2023·广东卷)“高山流水觅知音”。下列中国古乐器中,主要由硅酸盐材料制成的是( )
解析:九霄环佩木古琴主要是由木材、动物筋制得,A项错误;裴李岗文化骨笛由动物骨骼构成,B项错误;商朝后期陶埙属于陶瓷,由硅酸盐制成,C项正确;曾侯乙青铜编钟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D项错误。故选C。
2.(2023·浙江卷)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下列材料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的是( )A.石墨烯 B.不锈钢C.石英光导纤维 D.聚酯纤维
解析: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平面结构新型碳材料,为碳的单质,属于无机物,A项不符合题意;不锈钢是Fe、Cr、Ni等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B项不符合题意;石英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SiO2,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项不符合题意;聚酯纤维俗称“涤纶”,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织所得的合成纤维,属于有机物,D项符合题意。故选D。
3.(2023·湖南卷)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青铜器“四羊方尊”的主要材质为合金B.长沙走马楼出土的竹木简牍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蔡伦采用碱液蒸煮制浆法造纸,该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D.铜官窑彩瓷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
解析:“四羊方尊”由青铜制成,青铜是CuSn合金属合金范畴,A项正确;竹木简牍由竹子、木头等原料制成,竹子、木头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项正确;蔡伦用碱液制浆法造纸,将原料放在碱液中蒸煮,碱性条件下木质素水解,剩下纤维素,是化学变化,C项错误;陶瓷是利用黏土在高温下烧结定型,主要成分是硅酸盐,D项正确。故选C。
4.(2023·山东卷)下列之物具有典型的齐鲁文化特色,据其主要化学成分不能与其他三种归为一类的是( )A.泰山墨玉 B.龙山黑陶C.齐国刀币 D.淄博琉璃
解析:墨玉、黑陶、琉璃均属于硅酸盐制品,主要成分均为硅酸盐,而刀币的主要成分为青铜,故选C。
5.(2023·广州二模)广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如广东剪纸、粤绣、龙舟制作技艺、广彩瓷器烧制技艺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广东剪纸所用纸张的漂白过程涉及化学变化B.粤绣所用蚕丝绣材含有天然有机高分子C.龙舟表面所涂红色颜料的成分是氧化亚铁D.绘有金色花纹的广彩瓷器含有硅酸盐
解析:广东剪纸所用纸张的漂白工艺历史上就是使用Cl2漂白,由于环境保护的原因,现代通常使用ClO2、O2、O3、H2O2等进行漂白,漂白过程涉及化学变化,A项正确;粤绣所用蚕丝绣材主要含有蛋白质,蛋白质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B项正确;氧化亚铁为黑色固体,龙舟表面所涂红色颜料的成分是氧化铁,C项错误;绘有金色花纹的广彩瓷器含有硅酸盐,D项正确。故选C。
6.(2023·广东省六校第二次联考)谈及粤式美食,早茶在其中占有不可估量的地位,在茶楼“叹早茶”更是广东人的一大乐趣。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香甜松软的马拉糕在制作过程中可加入小苏打增加膨松度B.喝茶使用的瓷杯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C.蒜蓉生菜中不含糖类物质D.肠粉中的鸡蛋在蒸制过程中发生了变性
解析:香甜松软的马拉糕在制作过程中可加入小苏打,小苏打受热分解产生CO2气体,可增强物质的膨松度,A项正确;喝茶使用的瓷杯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硅酸盐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B项正确;蒜蓉生菜中的生菜是植物,含有一定量的纤维素,属于糖类物质,C项错误;肠粉中的鸡蛋在蒸制过程中蛋白质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导致失去其生理活性,蛋白质发生了变性,D项正确。故选C。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溶解性、熔点、沸点、导电、导热性、挥发性、吸附性等。(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可燃性、稳定性等。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宏观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反之是物理变化。核反应虽有新元素生成但不属于化学变化。
(2)微观分析:既有化学键的断裂又有化学键的生成的过程是化学变化。但是HCl溶于水,NaCl的溶解和结晶,晶体的熔融等都有化学键的断裂,但都是物理变化。(3)从能量变化分析: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物理变化也可能存在能量变化,如物态的转变。(4)相互关系: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3.正确使用化学用语(1)4种符号: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同位素符号、化合价符号。(2)10种图示:化学式、分子式、最简式、电子式、电子排布式、电子排布图、结构式、结构简式、原子结构示意图、键线式。
(3)3种模型:球棍模型、空间填充模型、晶体模型。(4)6种方程式:①化学方程式:如2FeCl2+Cl2===2FeCl3。②离子方程式:如2Fe2++Cl2===2Fe3++2Cl-。③热化学方程式:如2H2(g)+O2(g)===2H2O(l) ΔH=-571.6 kJ·ml-1。④电离方程式:如CH3COOHCH3COO-+H+。⑤电极反应式:如钢铁的吸氧腐蚀,负极:Fe-2e-===Fe2+,正极:O2+4e-+2H2O===4OH-。
认清物质类别,依据相关原理(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给出正确答案。对于一些陌生的元素、化合物可依据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或是题中所给信息找出与之性质相似的物质作为分析问题的参考。例如Ga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ⅢA族,而Al在Ga的上方,所以可以参照Al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判断Ga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并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
(2023·湛江统考一模)化学工业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撑。亚氯酸钠(NaClO2)具有强氧化性,受热易分解,可作漂白剂、食品消毒剂等,以氯酸钠等为原料制备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母液”中主要成分是Na2SO4B.“反应2”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C.“减压蒸发”可以降低蒸发时的温度,提高产品产率D.以生成Cl-时转移电子数目来衡量,相同质量ClO2的消毒能力是Cl2的2.5倍
1.(2023·广东卷)科教兴国,“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舟六号”为中国空间站送去推进剂Xe气,Xe是第ⅠA族元素B.火星全球影像彩图显示了火星表土颜色,表土中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OC.创造了可控核聚变运行纪录的“人造太阳”,其原料中的2H与3H互为同位素D.“深地一号”为进军万米深度提供核心装备,制造钻头用的金刚石为金属晶体
解析:Xe原子序数为54,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第五周期0族,故A项错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不是FeO,故B项错误;2H与3H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互为同位素,故C项正确;金刚石是共价晶体,故D项错误。故选C。
4.(2023·浙江卷)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两者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铝有强还原性,可用于制作门窗框架B.氧化钙易吸水,可用作干燥剂C.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D.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作潜水艇中的供氧剂
解析:铝用于制作门窗框架,利用了铝的硬度大、密度小、抗腐蚀等性质,而不是利用它的强还原性,A项不正确;氧化钙易吸水,并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吸收气体中或密闭环境中的水分,所以可用作干燥剂,B项正确;食品中含有的Fe2+等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且对人体无害,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C项正确;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同时可吸收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可作潜水艇中的供氧剂,D项正确。故选A。
5.(2023·广州实验中学校考模拟)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热的碳酸钠溶液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B.明矾和二氧化氯均可作净水剂,且净水原理相同C.硫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采用的是牺牲阳极保护法
解析: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加热促进碳酸钠水解,溶液碱性增强,去油污效果更好,A项正确;明矾净水原理是硫酸铝钾溶液中含有铝离子,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并使之沉降而净水;二氧化氯因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
消毒,故在进行水处理时,二者的原理不同,B项错误;硫酸钡不溶于酸,故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C项正确;镁比铁活泼作负极,铁作正极被保护,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采用的是牺牲阳极保护法,D项正确。故选B。
考点三 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一、化学与STSE近几年高考化学试卷的第一题大多是考查化学与STSE或者物质的组成、性质与用途,但是每年的侧重点不同。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生活中常用材料的组成与性能,认识化学在日用材料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居室装修材料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生活中的金属材料和新型合金;水泥、玻璃和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生活中常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了解各类材料的利弊,探索其可能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STSE试题一般不会简单地考察类似“科普”知识的内容,更多地体现化学与STSE[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lgy)、社会(Sciety)、环境(Envirnment)]的关系,以及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用途等基础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必备基础知识,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以及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并考查考生的科学思维和人文思维。要解决好这类问题,就必须在牢固掌握双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关键在于知识的积累和化学原理的应用。选材热点如下:
4.食品添加剂(1)干燥剂:CaSO4、CaCl2、硅胶、活性氧化铝、纤维干燥剂等。(2)抗氧化剂:铁粉、维生素C等。(3)防腐剂:苯甲酸、苯甲酸盐、山梨酸、山梨酸盐等。(4)其他:甜味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着色剂、发色剂、疏松剂、调味剂等。科学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仅是安全的,还能极大程度地改善食品的品质和保存时间;但是过量添加或者是使用未经允许的添加剂无疑是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
5.常见的消毒剂(1)含氯消毒剂:氯气、二氧化氯、漂白粉、次氯酸钠(“84”消毒液)、次氯酸钙(漂粉精)。(2)过氧化物:过氧化氢(H2O2)、过氧乙酸(CH3COOOH)等。(3)其他:臭氧、SO2、KMnO4、75%的酒精、苯酚等。
二、化学与传统文化1.传统文化涉及的“物质”判断依据对物质性质的描述判断物质。例如某有关“强水”的叙述:“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硝酸。
2.传统工艺涉及的“变化”判断用化学语言解读传统文化对工艺流程的描述。例如“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是描述石灰石的焚烧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3.传统文化中的实验操作如《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的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明代《本草纲目》记载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馏;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操作中“渍”表示浸取。
4.传统文化中的物质性质与用途如《考工记》中载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来洗涤丝帛,这种液体能洗涤丝帛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氢氧化钾。
(2023·河北模拟预测)劳动成就梦想。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相符的是( )
解析:燃煤脱硫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可减少酸雨污染,但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与“碳达峰、碳中和”无关,选项A错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时铝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在溶液中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碳气体,选项B错误;硫酸铜为重金属盐,可以使蛋白质变性,选项C正确;添加料酒和食醋,使菜变得味香可口的原因是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产生具有特殊香味的乙酸乙酯,选项D错误。故选C。
此类试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与传统文化、化学与环保和健康、化学航空航天、化学与新材料和新能源等。
1.(2023·广东卷)劳动有利于“知行合一”。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
解析:鸡蛋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帮食堂师傅煎鸡蛋准备午餐,加热使蛋白质变性,有关联,故A项不符合题意;聚乳酸在自然界可生物降解,为了减小污染,宣传使用聚乳酸制造的包装材料,两者有关联,故B项不符合题意;擦干已洗净的铁锅,以防生锈,防止生成氧化铁,铁丝在O2中燃烧生成Fe3O4,两者没有关联,故C项符合题意;利用秸秆、厨余垃圾等生产沼气,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用作燃料,两者有关系,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023·惠州统考三模)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首创以复合碳纤维为外壳材料,以氢气为燃料,并添加显色剂(如钠盐)调节火焰颜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化产品碳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B.不选丙烷选氢气,主要是后者的燃点低、易压缩C.工业上可以通过甲烷的裂解生产氢气D.添加显色剂调节火焰颜色是利用焰色试验的原理
解析:碳纤维属于碳单质,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属于有机物,A项错误;燃料选用氢气,主要利用氢气燃烧生成水,水对环境无影响,B项错误;甲烷在隔绝空气下分解成碳单质和氢气,而裂解指的是石油中长链烃断裂成含碳原子少的烃,C项错误;碱金属燃烧火焰带有颜色,因此添加碱金属目的是利用焰色试验让火焰可视化,D项正确。故选D。
3.(2022·全国甲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漂白粉与盐酸可混合使用以提高消毒效果B.温室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C.棉花、麻和蚕丝均为碳水化合物D.干冰可用在舞台上制造“云雾”
解析: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钙与盐酸混合,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有毒的氯气,两者不能混合使用,A项错误;温室气体主要是指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B项错误;棉花、麻来源于植物,主要成分均是纤维素,为碳水化合物,但蚕丝来源于动物,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是碳水化合物,C项错误;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液滴,形成“云雾”效果,D项正确。故选D。
4.(2023·广东统考一模)在中国灿烂的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关农业生产与生活的化学智慧。对下列史料记载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将大豆煮熟后与面粉混合加醋曲酿醋:该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用糯米石灰浆修筑长城:糯米石灰浆属于复合材料C.用高粱制作饴糖(主要成分为麦芽糖):麦芽糖与蔗糖互为同分异构体D.胡桐树的树脂可作金银焊药:胡桐树脂的主要成分属于天然高分子
解析:加醋曲酿醋过程涉及淀粉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分解为乙醇,乙醇氧化为乙酸,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项错误;糯米石灰浆是由糯米、氢氧化钙做的材料,属于复合材料,B项正确;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麦芽糖与蔗糖互为同分异构体,C项正确;高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为几万、几十万甚至更大,胡桐树脂的主要成分属于天然高分子,D项正确。故选A。
5.(2023·惠州一中模拟预测)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考古时,可以用14C来测定文物年代,13C与14C都是碳元素的核素B.废弃的聚乙烯料属于白色垃圾,不可降解,能使溴水褪色C.歼20战斗机采用大量先进复合材料、铝锂合金等,铝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D.2022年冬奥会中,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CO2超临界制冰,比氟利昂制冰更加环保
解析: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可以用14C来测定文物年代,13C与14C都是碳元素的核素,A项正确;废弃的聚乙烯料属于白色垃圾,不可降解,不含不饱和键,不能使溴水褪色,B项错误;合金、纯金属都属于金属材料,铝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C项正确;采用CO2超临界制冰,不产生污染,比氟利昂制冰更加环保,D项正确。故选B。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命题分析,易错辨析,答案D,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能源,化学与人体健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调研明晰考向,答案D,答案B,核心整合热点突破,准确分类,答案A,答案C,化学与环境,续上表,化学与资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