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01
    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02
    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03
    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04
    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05
    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06
    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07
    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08
    还剩4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24课《唐诗三首》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共56页。

    唐诗三首学习目标1.了解与诗人有关的文学常识,背诵并默写诗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2.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意。3.感受我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提高诵读和欣赏的能力。—杜 甫石壕吏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又被称为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杜草堂。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社会写实著称。杜甫虽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其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石壕吏》写于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骚动起来。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都是出征时的哭声。杜甫将这番经历写成了著名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背景知识知识链接文体知识——叙事诗 叙事诗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它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与小说戏剧相比,它的情节一般较为简单。这种体裁形式,有故事、人物等小说的内容,而且情景交融,兼有抒情诗的特点;情节完整而集中,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既有浓厚的诗意,又有简练的叙事和层次清晰的生活场面。石壕吏 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逾:越过。yú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yè戍:防守。shù老妪:老妇人yù投:投宿。犹得:还能够。偷生:苟且的活着。一何:多么。1、从内容看这是一篇叙事诗,记叙的时间、地点、事件分别是什么?时间:晚上 地点:老妇人家里(百姓) 事件:官吏抓壮丁。 2、文中主要人物是谁?老妇人和官吏。学习活动二整体感知内容1·这是一首叙事诗,结合注释疏通课文大意,看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这个故事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叙述了什么内容?明确答案1·这首诗讲述了诗人投宿到一户人家,半夜官吏来家捉人,老翁吓得翻墙而逃,老妪为了保全家中仅有的三个人(老翁、儿媳、孙子),自请应役的故事。2·这首诗共分4段,第一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段是故事总的概括。第三段是老妇的“致词”,也是故事的主题部分。第四段是故事的尾声,暗示老妇已被官差抓走。学习活动三精读细研为什么是“捉人”还是“夜晚”?为什么用“捉人”而不用“征兵”“招兵”?“有吏夜捉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说明长久以来百姓一直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官府白天抓不到人,就趁夜间人们熟睡之际抓人 用“捉人”而不用“征兵”“招兵”,因为“捉”字暗示当时老百姓都不愿意去当兵,但是官吏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百姓当兵。 夜捉人表现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有吏夜捉人”一句,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它是全篇的提纲,后面的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从侧面更形象的突出了封建官吏凶暴、冷酷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诗题是《石壕吏》,而诗中却重点写了老妇人的致辞,这是为什么?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个“一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一怒一苦,对比鲜明,有力地渲染出官吏如狼似虎的横蛮气势和老妇人的悲愤凄苦。精读细研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几句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反映了“安史之乱”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二男新战死”表现了当时战争的惨烈。学习活动三 思考探究“独”字暗示老妇已被带走。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独”字表现了使人的凄苦、悲愤之情。“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独”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杜 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背景资料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到了四川。次年春,在亲友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但是,这种表面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挂罥(juàn)   突兀(wù) 塘坳(ào)    广厦(shà) 庇(bì) (2)词语释义秋高:秋深。怒号:大声吼叫。挂罥:挂着,挂住。罥,挂结。对面:当面。俄顷: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恶卧:睡相不好。裂:使动用法,使……裂。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雨脚,雨点。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何由彻: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彻,彻晓。大庇:全部遮盖、掩护起来。庇,遮盖,掩护。突兀:高耸的样子。课文朗读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整体感知 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情景--茅草被群童抱去,诗人无奈叹息---大雨中长夜沾湿的苦痛——盼得广厦,直抒感慨,展现诗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 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一、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氛围 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襟蓄势 1.请为每一小节诗歌拟一个标题。内容探究 叹自己命苦,叹周围的人苦,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句使诗的意境有何变化? 由个人遭遇扩展到社会现实,由风雨飘摇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意境扩大了。 1.“归来倚仗自叹息”,诗人叹息什么? 3.诗人为何长夜难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从眼前的处境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联想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然后又回到现实,忧国忧民,加上“长夜沾湿”,怎能入睡呢?“何由彻”与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同时,“长夜沾湿何由彻”还有更深层的含义,诗人从眼前景想到过去事,再想到未来,自己、国家都在风雨飘摇中挣扎。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也要得到“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和忧国忧民的感慨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诗中描写风之猛烈的“卷”字,换成“刮”“吹”等字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卷”字好,因为很形象,有力度,跟后面的动词“飞”“洒”“挂”“飘转”“沉”相对应。 2.第三节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赏析一下。 “雨脚如麻”的“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冷似铁”中的“铁”字说明被子很陈旧,很脏——长期颠沛流离,没有时间洗,或者没有钱买被子,只有一床被子,没法拆洗;很冷,很硬——如果洗得干干净净就不硬了。这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 品味赏析写法探究 语言鲜明,用词生动、准确。 如“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起势迅猛。“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读之如闻秋风咆哮。 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感,而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一个“卷”字,写出了风的力度,很形象。 “飞”“渡”“洒”“挂”“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词不仅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鉴赏评价 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诗人的大声疾呼,正是他炽热的忧国忧民情感的流露。 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拓展延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总 结 伟大的诗人,总是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与之同呼吸,共命运。杜甫在这首诗里不是单纯地写自身之苦,而是通过个人的不幸来反映时代的不幸。在这狂风暴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跃然纸上,深深地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结构图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风破屋、心情苦痛 群童抢茅、无可奈何长夜沾湿、忧思不绝广厦千万间、直抒胸臆推己及人关心民生忧国忧民写景叙事白居易卖炭翁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和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其诗语言通俗易懂,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背景资料 《卖炭翁》出自白居易《新乐府》组诗,自注云:“苦宫市也。”“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但当时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十分了解,对人民又怀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 两鬓(bìn) 辗冰辙(niǎn) 翩翩(piān) 两骑(jì) 口称敕(chì) 叱牛(chì) 一丈绫(líng) 系(jì)(2)词语释义烟火色: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何所营:做什么用。营,谋求、需求。可怜:使人怜悯。辗:同“碾”,压。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翩翩:轻快的样子。骑:骑马的人。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敕:指皇帝的命令。叱:吆喝。牵向北:指牵向宫中。长安城宫廷在北面,集市在南面。课文朗读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整体感知 一位老翁烧炭、运炭、想要卖炭,最终炭被抢夺的事情。 2.开头一句交代了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 地点在长安城附近的终南山上。为下文埋下伏笔,说明路远,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难行。1.文章讲了什么内容?内容探究 烧炭苦: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生活苦: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运炭苦: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心里苦: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1.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卖炭翁的苦?品读揣摩卖炭翁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多角度加以分析。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肖像描写)形象逼真的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老人烧炭艰辛。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生活艰辛、困苦 本应因“衣单”盼天气暖和,却为了炭价高一点而“愿天寒”的矛盾心理,点出卖炭翁的无奈和艰难,表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品读揣摩品读揣摩,作者是怎样描述卖炭翁运炭的艰苦的?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动作描写)运炭辛苦,生活艰难困苦。 天寒——一尺雪。 地冻——辗冰辙。 人苦——人困牛饥、泥中歇。 路遥——晓驾碳车、日已高。 品读揣摩 使者是怎样的人?请从多角度加以分析。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肖像描写)趾高气扬、横冲直撞。 “翩翩”形容轻快洒脱的样子,这里表现了宫使横冲直撞、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品读揣摩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动作描写仗势凌人、蛮不讲理。 一连串的动作刻画出宫使蛮不讲理、横行霸道、仗势欺人的丑恶面目。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说明这桩买卖是强迫的。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表明一车炭的价值很高,而货与款是极不等价的。 3.这首诗揭露了“宫市”是一种极不公平的“交易”,是对劳动人民的残酷掠夺。你可以从哪些诗句感受到这一点?品味赏析 “辗”字既写出了天寒冷,已经结了冰,从而突出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说明卖炭翁的勤劳。 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翩翩”本意是轻快的样子。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字有什么表达作用?写法探究 1. 陪衬 诗中先以“两鬓苍苍”突出卖炭翁的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使得老翁的命运引起了人们的同情。然后以老翁的“衣正单”和夜来的“一尺雪”以及路上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老翁的“可怜”,从而又反衬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天寒炭贵,可以多换些衣和食。 2.反衬 诗中以“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衬托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以“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衬托出“宫市”掠夺的残酷。而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鉴赏评价 “宫使掠炭”前:老翁伐薪烧炭,运炭卖炭,心里是怀着浓浓的希望的。虽然诗中并未提及他的希望,但诗人交代了一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对于卖炭所得钱财如何分配,老翁已经有了计划。他没有其他的谋生的方式,只能靠着卖了这车炭所得的钱来养家糊口,支撑家里的吃穿用度。因此,在木炭被掠之前,老人对于卖炭是充满希望的。 请概括“宫使掠炭”前后卖炭翁不同的心情,体会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宫使掠炭”之后,“半匹红纱一丈绫”彻底地击碎了他的希望。这是远远低于一车炭的价格的掠夺啊!诗歌写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可是读者却不能停下想象的脚步——老翁回到家的路上他会想什么?他之后的生活又该怎样过? “宫使掠炭”前后,从希望到绝望,老人的悲惨遭遇也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极好地表现了卖炭翁的悲惨遭遇与宫使的仗势凌人,也把作者对于卖炭翁的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品读揣摩课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揭露了当时统治阶级剥削、压迫人民的黑暗现实,也表现出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拓展延伸石壕吏[唐]杜甫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此诗在艺术上的一大特点是精练,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中心突出。诗风明白晓畅又悲壮沉郁,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总 结 《卖炭翁》在矛盾冲突的高潮中戛然而止,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深思。学完这首诗,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卖炭翁一人,还有许多种田的、织布的、打渔的人们受到剥削、掠夺。结构图示              卖炭翁外貌——烧炭艰辛(苦)心理——矛盾反常(悲)行动——运炭艰苦(苦)结果——炭被掠夺(无奈)同情谢谢观看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