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西南宁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展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选项标号涂黑)
1.(2分)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B.汽油挥发C.矿石粉碎D.食物腐烂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冰雪融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汽油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矿石粉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食物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2.(2分)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化肥中属于钾肥的是( )
A.(NH4)2SO4B.Ca3(PO4)2C.(NH4)3PO4D.K2SO4
【分析】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据此分析。
【解答】解:A、(NH4)2SO4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B、Ca3(PO4)2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错误。
C、(NH4)3PO4中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错误。
D、K2SO4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2分)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B.石油C.酒精D.天然气
【分析】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分析。
【解答】解: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酒精不属于化石燃料。
故选:C。
4.(2分)合理的膳食有利于人体健康。下列食材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
A.五花肉B.西红柿C.黑糯米D.花生油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五花肉中富含油脂和蛋白质,不合题意;
B、西红柿中富含维生素,符合题意;
C、黑糯米中富含糖类,不合题意;
D、花生油中富含油脂,不合题意。
故选:B。
5.(2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培养实验能力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量取液体体积B.加热液体
C.倾倒液体D.测定溶液pH
【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大拇指不能按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6.(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糖水B.汽水C.矿泉水D.蒸馏水
【分析】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组成。
【解答】解:A、糖水中有糖和水,因此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汽水中有碳酸、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矿泉水中有矿物质、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蒸馏水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
故选:D。
7.(2分)无人机的使用给生活提供了各种便利,其组成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铜丝导线B.塑料外壳C.玻璃镜头D.合金支架
【分析】根据已有的材料的类别解答,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解答】解:A、铜是一种金属,属于金属材料,不合题意;
B、塑料是一种有机合成材料,符合题意;
C、玻璃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合题意;
D、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合题意。
故选:B。
8.(2分)春暖花开的季节,处处鸟语花香。能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子之间有间隔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分子的体积很小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春暖花开的季节,处处鸟语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质量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C、由于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这是造成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体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C。
9.(2分)“中国高铁,世界第一”,高铁列车车体材料使用了含镍不锈钢。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镍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x=8
B.镍原子的质子数为28
C.镍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8.69g
D.镍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
【分析】A、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8=2+x+16+2,x=8,故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则镍原子的质子数为28,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D、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镍元素的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镍元素位于第四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0.(2分)2024年中国环境日的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分类回收处理生活垃圾
B.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C.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D.将煤进行脱硫处理
【分析】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来分析。
【解答】解:A、分类回收处理生活垃圾既能节约资源,又能减少环境污染,做法正确;
B、电池中含有有毒的重金属,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会造成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做法错误;
C、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以防止水体污染,做法正确;
D、将煤进行脱硫处理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缓解酸雨的危害,做法正确。
故选:B。
11.(2分)探究物质性质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丰富的实验现象。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打开浓盐酸的瓶塞,瓶口出现白雾
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
D.打磨过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出现
【分析】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装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瓶口上方有白雾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会观察到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
D、打磨过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出现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2.(2分)归纳总结是有效地促进知识内化的方式。某同学的部分学习笔记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来冶炼金属
B.小苏打能与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放热,可用作自热米饭的加热包
D.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电光源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金属,故选项说法错误。
B、小苏打能与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生石灰能与水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热,可用作自热米饭的加热包,故选项说法正确。
D、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电光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3.(2分)建立宏观和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想之一。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发生变化
B.中N、H元素的质量比为1:3
C.参加反应的和的粒子数之比为3:1
D.生成物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
【分析】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氨气,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发生变化,选项说法正确;
B、中N、H元素的质量比为14:(1×3)=14:3≠1:3,选项说法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和的粒子数之比为1:3,选项说法错误;
D、生成物是氨气,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一个氨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4.(2分)某同学欲选用下列几组试剂探究 Al、Fe、Cu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Fe、Cu、Al2(SO4)3 溶液
B.Al、Cu、FeSO4 溶液
C.Fe、Al2(SO4)3溶液、CuSO4 溶液
D.Al、Fe、Cu、稀 H2SO4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解答】解:A、铁、铜与Al2(SO4)3溶液均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铝>铁,铝>铜,但无法确定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B、铝与Fe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铁,说明了活动性铝>铁;铜与Fe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铝>铁>铜;故该方案能达到目的。
C、铁与Al2(SO4)3 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铝>铁;铁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铁>铜;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铝>铁>铜;故该方案能达到目的。
D、铝与稀H2SO4反应置换出氢气,说明了活动性铝>氢;铁与稀H2SO4反应置换出氢气,说明了活动性铁>氢;但根据铝与稀硫酸的反应比铁与稀硫酸的反应更剧烈,则可得铝>铁;铜与稀硫酸不反应,说明氢>铜;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镁铝>铁>铜;故该方案合理。
故选:A。
15.(2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①可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B.实验②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实验③可证明MnO2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D.实验④可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分析】A、实验①不能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因为温度不同。
B、红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实验③中,左边试管中的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右边试管中的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可证明MnO2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D、氧气支持燃烧。
【解答】解:A、实验①不能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因为温度不同,故选项不正确。
B、红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正确。
C、实验③中,左边试管中的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右边试管中的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可证明MnO2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故选项正确。
D、实验④中,左瓶中的木条正常燃烧,右瓶中的木条燃烧变缓慢,可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正确。
故选:A。
16.(2分)科学的方案设计是达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AB.BC.CD.D
【分析】A、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
B、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C、泥沙难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
D、硝酸镁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硝酸钾。
【解答】解:A、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氯化钾不能和氢氧化钙反应,无明显现象,故选项正确。
B、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
C、泥沙难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故选项正确。
D、硝酸镁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硝酸钾,除去硝酸镁带入氢氧化钾,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D。
17.(2分)推理和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碱溶液的pH都大于7,所以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所以盐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D.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分析】A、根据pH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盐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pH大于7的溶液是碱性溶液,pH大于7溶液一定呈碱性,但不一定是碱溶液,故错误。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故错误。
C、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例如硝酸铵,故错误。
D、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故正确。
故选:D。
18.(2分)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若它们都属于盐,则X可能是碳酸钠
B.若它们都属于碱,则Z一定难溶于水
C.若它们都属于氧化物,则转化③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若它们都属于酸,则实现①②③的转化一定都需要加入盐
【分析】根据酸、碱、盐的性质及转化规律进行分析。
【解答】解:A.若它们都属于盐,则X可能是碳酸钠,碳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可以实现上述转化,故正确;
B.碱和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这个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产物中一定要有沉淀生成,所以Z一定难溶于水;若X、Y、Z为三种碱,X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钙与氯化铁反应得到氢氧化铁沉淀,因此Z一定难溶于水,故正确;
C.若X、Y、Z为三种氧化物,甲可以是氧化铜,乙是二氧化碳,丙是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则转化③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故错误;
D、若X、Y、Z为三种酸,则甲是硫酸,乙是盐酸,丙是硝酸,酸和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所以①②③的转化一定都需要加入盐,故正确。
故选:C。
19.(2分)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锌、铜和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向盛有ag该固体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搅拌。某同学记录反应过程中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剩余固体的质量部分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固体中铜的质量是(a﹣b)g
B.原固体成分可能的组合有4种
C.P点时,溶液中最多含有3种阳离子
D.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含有HCl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去作答,由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因此稀盐酸优先和锌反应,其次和氧化铜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A、铜不参与反应或锌和氯化铜反应生成的铜,因此固体中铜的质量为bg,故A错误;
B、最后有固体剩余,由于滴加的是足量稀盐酸,故剩余固体一定是铜,由于固体减少说明一定有能与盐酸反应的锌或氧化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故固体X中至少有两种固体,可能的组合有铜,应该是两种组合,故B错误;
C、P点时,稀盐酸过量,因此溶质有氯化锌、氯化铜和氯化氢,故最多含有锌离子、铜离子和氢离子三种阳离子,故C正确;
D、N点时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不可能含有HCl,故D错误。
故选:C。
20.(2分)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生成CO和CO2,测得反应后所得CO、CO2、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反应后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
A.12%B.36%C.44%D.72%
【分析】可采用极值法分析:即设该混合气体的质量为100g,则混合气体中含碳24g,则原来木炭就为24g,假设木炭燃烧完全生成二氧化碳,求出此时氮气的质量,假设木炭燃烧完全生成一氧化碳,求出此时氮气的质量,氮气的质量应在这两个值之间。
【解答】解:设该混合气体的质量为100g.则混合气体中含碳24g,则原来木炭就为g,假设木炭燃烧完全生成二氧化碳,由化学式求出此时氧元素的质量为:
24g÷()×()=64g,求出此时氮气的质量为100g﹣24g﹣64g=12g;假设木炭燃烧完全生成一氧化碳,求出此时氧元素的质量为:24g÷()×()=32g,求出此时氮气的质量为100g﹣24g﹣32g=44g,氮气的质量应在这两个值之间。故氮气的质量分数也是在12%到44%之间。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
21.(5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氩元素 Ar ;
(2)2个磷原子 2P ;
(3)3个二氧化硫分子 3SO2 ;
(4)2个钙离子 2Ca2+ ;
(5)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
【分析】根据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化学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该微粒中所含该原子的数目,化学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化学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在该化合物里该元素或原子团所显的化合价,进行分析。
【解答】解:(1)氩元素可表示为Ar;
(2)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2个磷原子可表示为2P;
(3)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3个二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3SO2;
(4)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2个钙离子可表示为2Ca2+;
(5)在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镁(MgO)中镁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故答案为:
(1)Ar;
(2)2P;
(3)3SO2;
(4)2Ca2+;
(5)。
22.(5分)化学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
(1)洗涤剂可以去除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 乳化 作用。
(2)生活中用 煮沸 的方法既能软化硬水又能杀菌消毒。
(3)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这说明金刚石具有的性质是 硬度大 。
(4)活性炭可除去异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良好的 吸附 性。
(5)在野外烧烤结束时,用沙土把炭火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隔绝氧气 。
【分析】(1)根据除油污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净化水的方法来分析;
(3)根据金刚石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4)根据活性炭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5)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1)洗涤剂可以去除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故答案为:乳化。
(2)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既能软化硬水又能杀菌消毒;故答案为:煮沸。
(3)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这说明金刚石具有硬度大的性质;故答案为:硬度大。
(4)活性炭可除去异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故答案为:吸附。
(5)在野外烧烤结束时,用沙土把炭火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故答案为:隔绝氧气。
23.(5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1)《开工天物》中记载“淘洗铁砂”。用孔径小于铁砂的容器在水中淘取铁砂,该原理类似于实验室中的 过滤 (填操作名称)。
(2)《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舶上铁丝……日久起销(锈)……所刮下之销末,名铁线粉”。铁丝“日久起销”的原因是铁与 水和氧气 共同作用的结果。
(3)《汉书•地理志》记载“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这里的“石”就是煤。工厂燃煤常将煤块粉碎,这样做的化学原理是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反应更快、更充分 。
(4)《尚书》记载“若作酒醴,尔惟曲”。“作酒醴”即酿酒,以高粱、大麦等粮食为原料,经蒸熟、发酵可得到酒精。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C2H5OH+3O22CO2+3H2O 。
(5)《丹经》记载用硝石、硫黄、炭化的皂角经“伏火法”制成火药,其爆炸原理为2KNO3+S+3CK2S+a↑+3CO2↑,a的化学式为 N2 。
【分析】(1)过滤能够分离混合物。
(2)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
(3)工厂燃煤常将煤块粉碎,这样做的化学原理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反应更快、更充分。
(4)酒精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
【解答】解:(1)《开工天物》中记载“淘洗铁砂”。用孔径小于铁砂的容器在水中淘取铁砂,该原理类似于实验室中的过滤,即根据颗粒大小不同把混合物分离。
故答案为:过滤。
(2)铁丝“日久起销”的原因是铁与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故答案为:水和氧气。
(3)工厂燃煤常将煤块粉碎,这样做的化学原理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反应更快、更充分。
故答案为: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反应更快、更充分。
(4)酒精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H5OH+3O22CO2+3H2O。
故答案为:C2H5OH+3O22CO2+3H2O。
(5)反应前后钾原子都是2个,氧原子都是6个,硫原子都是1个,碳原子都是3个,反应前氮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a的化学式为N2。
故答案为:N2。
24.(5分)我国85%以上的食盐产自盐湖。盐湖水提取的粗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有硫酸钠、泥沙等杂质。下表是氯化钠和硫酸钠的部分溶解度。
(1)10℃时,Na2SO4的溶解度是 9.1 g。
(2)15℃时,NaCl的溶解度 大于 Na2SO4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20℃时,将10g硫酸钠放入50g水中,得到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若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的硫酸钠,提纯氯化钠常采用的方法是 蒸发结晶 。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C 。
A.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Na2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30℃时,将等质量NaCl和Na2SO4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溶剂质量较多的是NaCl
C.将40℃时等质量NaCl和Na2SO4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1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Na2SO4
D.50℃时,往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钠溶液中加入25g硫酸钠固体,溶质质量分数变为36%
【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来分析;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来分析;
(3)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来分析;
(4)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来分析;
(5)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10℃时,Na2SO4的溶解度是9.1g;故答案为:9.1;
(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硫酸钠的溶解度,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也大于硫酸钠的溶解度,因此15℃时,NaCl的溶解度大于Na2SO4的溶解度;故答案为:大于;
(3)2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为19.5g,则20℃时,将10g硫酸钠放入50g水中,硫酸钠不能完全溶解,得到饱和溶液;故答案为:饱和;
(4)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硫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因此若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的硫酸钠,提纯氯化钠常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故答案为:蒸发结晶;
(5)A.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Na2SO4的溶解度先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后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选项说法错误;
B.3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因此该温度下,将等质量NaCl和Na2SO4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溶剂质量较多的是NaCl,选项说法正确;
C.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硫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将40℃时等质量NaCl和Na2SO4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1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Na2SO4,选项说法正确;
D.50℃时,硫酸钠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1.6%<36%,因此该温度下,得不到溶质质量分数为36%的硫酸钠溶液,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C。
25.(6分)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同学们利用已学知识,对稀硫酸与下表中四种化合物的溶液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作出判断,并进行实验验证:
(1)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实验①中反应能发生的依据是有 水 生成。
(2)实验③中不发生变化的离子是 K+、 (填离子符号)。
(3)实验④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白色沉淀 。
(4)向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先滴加少量酚酞溶液,然后滴入1﹣2滴氢氧化钠溶液,若观察到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的现象,说明实验①的反应确实发生。
(5)为证明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不发生反应,取实验②中混合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根离子,过滤,取滤液,滴加足量的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离子,证明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不发生反应 (将方案补充完整,要求写出具体的方法、现象和结论)。
【分析】(1)根据实验①中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和硫酸钠分析;
(2)根据实验③中稀硫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3)根据实验④中硝酸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硝酸分析;
(4)根据向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先滴加少量酚酞溶液,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然后滴入1﹣2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分析;
(5)根据取实验②中混合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根离子,过滤,取滤液,滴加足量的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离子分析。
【解答】解:(1)实验①中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和硫酸钠,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能发生的依据是有水生成;
(2)实验③中稀硫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不发生变化的离子是K+、;
(3)实验④中硝酸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硝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4)向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先滴加少量酚酞溶液,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然后滴入1﹣2滴氢氧化钠溶液,若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说明实验①的反应确实发生;
(5)取实验②中混合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根离子,过滤,取滤液,滴加足量的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离子,证明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不发生反应。
故答案为:
(1)水;
(2)K+、;
(3)产生白色沉淀;
(4)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5)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根离子,过滤,取滤液,滴加足量的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离子,证明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不发生反应。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26.(6分)氢能作为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正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以太阳能为热源的高效、无污染制氢方法。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1)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二氧化硫分子 。
(2)从环保的角度来看,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 对环境无污染 。
(3)反应Ⅰ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 硫、碘 。
(4)反应Ⅱ的生成物至少有 3 种。
(5)反应Ⅲ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分解反应 。
(6)若反应过程中各物质均能充分利用,理论上可以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 1:2 。
【分析】(1)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
(2)根据氢气燃烧的产物来分析;
(3)根据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5)根据化学反应的特点来分析;
(6)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1)二氧化硫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因此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硫分子;故答案为:二氧化硫分子。
(2)氢气燃烧只生成水,对环境污染物,因此从环保的角度来看,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对环境无污染;故答案为:对环境无污染。
(3)反应Ⅰ是由二氧化硫、水和碘反应生成硫酸和碘化氢,此反应中,硫元素由+4价变成+6价,碘元素的化合价由0变成﹣1价,故答案为:硫、碘;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Ⅱ的生成物至少有二氧化硫、氧气以及含氢元素的物质三种;故答案为:3;
(5)反应Ⅲ是由碘化氢生成碘和氢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故答案为:分解反应;
(6)最终生成的氢气中的氢元素、氧气中的氧元素来自于水,因此若反应过程中各物质均能充分利用,理论上可以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故答案为:1:2。
27.(6分)2023年12月研究人员在新疆地区发现了一处世界级的铍矿床,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和国防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机遇。镀有“超级金属”之称,其化学性质和铝相似,在空气中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制备金属铍的原料是绿柱石,其要主成分有BeO、Al2O3、SiO2、Fe2O3和FeO,制备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①流程中所加物质均足量
②“氧化”时发生反应:2FeSO4+H2SO4+H2O2═Fe2(SO4)3+2H2O
(1)在空气中铍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的原因是 金属铍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金属与氧气的进一步反应 。
(2)“酸浸”后的滤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Be2+和 Al3+、Fe2+、Fe3+ 。
(3)滤渣2的成分是Al(OH)3和 Fe(OH)3 (填化学式)。
(4)(NH4)2BeF4高温灼烧分解生成HF气体、BeF2和另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H4)2BeF42HF↑+BeF2+2NH3↑ 。
(5)用Mg置换Be需要真空环境的原因是 防止金属被氧气氧化 。
【分析】绿柱石,其要主成分有BeO、Al2O3、SiO2、Fe2O3和FeO,,“酸浸”后,氧化铍、氧化铝、氧化铁、氧化亚铁均与酸反应,得到硫酸铍、硫酸铝、硫酸铁、硫酸亚铁溶液,滤液中加入过氧化氢,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用一水合氨调整pH,得到氢氧化铁、氢氧化铝沉淀;再加入一水合氨,得到氢氧化铍固体,再加入氨气、氟化氢得到(NH4)2BeF4,据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解:(1)在空气中铍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的原因是金属铍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金属与氧气的进一步反应;
(2)绿柱石,其要主成分有BeO、Al2O3、SiO2、Fe2O3和FeO,“酸浸”后,氧化铍、氧化铝、氧化铁、氧化亚铁均与酸反应,二氧化硅不反应,因此滤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Be2+和Al3+、Fe2+、Fe3+;
(3)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滤渣2的成分是Al(OH)3和Fe(OH)3;
(4)(NH4)2BeF4高温灼烧分解生成HF气体、BeF2和氨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BeF42HF↑+BeF2+2NH3↑;
(5)用Mg置换Be需要真空环境的原因是防止金属被氧气氧化。
故答案为:
(1)金属铍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金属与氧气的进一步反应;
(2)Al3+、Fe2+、Fe3+;
(3)Fe(OH)3;
(4)(NH4)2BeF42HF↑+BeF2+2NH3↑;
(5)防止金属被氧气氧化。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28.(8分)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制取常见的气体。
(1)仪器a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
(2)在实验室里选择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K2MnO4+MnO2+O2↑ ,若想获得相对纯净的氧气可用 G 装置(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
(3)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 ①② (填数字序号)。
①反应物的状态
②反应条件
③气体的密度
④气体的溶解性
(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若想得到平稳气流,应选择 C 装置作为发生装置,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用F装置来收集,理由是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成分反应 。
(5)用H装置收集氢气时,气体应从 c (填“b”或“c”)口进入。
【分析】(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根据装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品制取气体,并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择收集装置;
(3)根据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进行分析;
(4)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及特殊要求选择装置;
(5)根据气体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装置A属于固、固加热型,试管口有棉花,适合用作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氧气不易溶于水,若想获得相对纯净的氧气可用G装置收集;
(3)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故选①②;
(4)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若想得到平稳气流,应选择C装置(通过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成分反应,一般用F收集;
(5)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H装置收集氢气时,气体应从c口进入。
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
(2)2KMnO4K2MnO4+MnO2+O2↑;G;
(3)①②;
(4)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成分反应。
29.(8分)2024年3月5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以“助力碳中和”为主题,设计并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究二氧化碳的来源
【查阅资料】相同条件下,阳光照射时,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含量越高环境升温越快。
【进行实验】如图1所示,甲同学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分别收集了厨房中炒菜前后天然气灶台旁的气体,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红墨水水柱向 左 (填“左”或“右”)边移动。
【得出结论】炒菜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说明天然气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
【交流讨论】部分同学认为一定是燃烧产生的CO2增强了厨房中的温室效应,有同学认为该说法不严谨,理由是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也能增强厨房中的温室效应 。
活动二:探究二氧化碳的“捕捉”
(1)乙同学利用家中常见物品设计实验来“捕捉”二氧化碳:如图2所示,空气自右向左吸进简易吸风机,二氧化碳在纱布上被吸碳剂——石灰乳“捕获”,其反应原理是 CO2+Ca(OH)2=Ca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丙同学发现一段时间后纱布会变硬,认为石灰乳吸收效果差,应换用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吸碳剂。丁同学在资料中发现氢氧化钾溶液在许多实验室和工业生产过程中常被用作二氧化碳气体的吸收剂。
(3)同学们据此讨论后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方案:分别向等质量等浓度的两种碱溶液中等速度等体积通入二氧化碳,若观察到 用氢氧化钾吸收时澄清石灰水后变浑浊 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钾比氢氧化钠的吸收效果更好。该实验方案主要采用的科学方法是对比法和 转化 法。
活动三:探究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
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发现利用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不仅可以解决固碳问题还可以生成可做燃料的甲醇。结合如图4可知,温度为 520 K时甲醇产率最高。
【思维拓展】为助力碳中和,以下做法可行的是 ABC 。
A.植树造林
B.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氢能、风能等新能源
C.及时关闭电器电源
D.为满足社会用电需求,大力发展燃煤火力发电
【分析】活动一:【进行实验】根据相同条件下,阳光照射时,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含量越高环境升温越快来分析解答;
【交流讨论】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也能增强厨房中的温室效应来分析解答;
活动二:(1)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来分析解答;
(3)根据用氢氧化钾吸收时澄清石灰水后变浑浊来分析解答;根据该实验方案主要采用的科学方法是对比法和转化法来分析解答;
活动三:根据图4的信息来分析解答;
【思维拓展】根据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活动一:【进行实验】甲同学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分别收集了厨房中炒菜前后天然气灶台旁的气体,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瓶内温度升高,相同条件下,阳光照射时,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含量越高环境升温越快,所以炒菜后收集气体的塑料瓶的温度高,压强大,炒菜前收集气体的塑料瓶温度低,压强小,所以观察到红墨水水柱向左边移动;
【交流讨论】部分同学认为一定是燃烧产生的CO2增强了厨房中的温室效应,由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也能增强厨房中的温室效应,所以该说法不严谨;
活动二:(1)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用动态吸收法比较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作为吸碳剂的吸收效果,观察到用氢氧化钾吸收时澄清石灰水后变浑浊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钾比氢氧化钠的吸收效果更好,该实验方案主要采用的科学方法是对比法和转化法;
活动三:结合如图4可知,温度为520K时甲醇产率最高;
【思维拓展】A、植树造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能助力碳中和,故A符合题意;
B、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氢能、风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能助力碳中和,故B符合题意;
C、及时关闭电器电源,可以节约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能助力碳中和,故C符合题意;
D、大力发展燃煤火力发电,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能助力碳中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故答案为:活动一:【进行实验】左;
【交流讨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也能增强厨房中的温室效应;
活动二:(1)CO2+Ca(OH)2=CaCO3↓+H2O;
(3)用氢氧化钾吸收时澄清石灰水后变浑浊;转化;
活动三:520;
【思维拓展】ABC。
五、计算题(6分)
30.(6分)向10.0g大理石样品中分两次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烧杯内物质总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计算:
(1)第二次加入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1.1 g;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物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稀盐酸溶质的质量,进而计算出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1)该反应第二次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57.8g+50g﹣106.7g=1.1g,故答案为:1.1;
(2)第一次加入50g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g+50g﹣57.8g=2.2g,即50g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
设稀盐酸溶质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x 2.2g
=
x=3.65g
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7.3%。
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
加入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气味
B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生成
C
提纯混有少量泥沙的氯化钠固体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除去硝酸钾溶液中的硝酸镁
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钾溶液,过滤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39.0
39.8
Na2SO4
4.9
9.1
19.5
40.8
48.8
46.2
45.3
44.3
43.7
42.7
42.5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物质
氢氧化钠溶液
氯化钠溶液
碳酸钾溶液
硝酸钡溶液
能否反应
能
不能
能
能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
产生白色沉淀
2023年广西南宁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广西南宁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普阅读题,流程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广西南宁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广西南宁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K-39 Ca-40, 下列化肥中,属于磷肥的是,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 下列物质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