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德强学校中考一模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共计30分)
1. “北国好风光,尽在黑龙江”。黑龙江坐拥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黑龙江的人们怀揣着满满的热情,欢迎各地游客的到来!下列相关化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A. 伊春蓝莓富含维生素
B. 防洪纪念塔钢筋混凝土底座属于合成材料
C. 齐齐哈尔烤五花肉富含蛋白质和油脂
D. 大庆寒地温泉水净化可能用到活性炭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所以伊春蓝莓富含维生素,故A正确;
B、钢筋混凝土是由多种材料复合而成,属于复合材料,不属于合成材料,故B错误;
C、烤五花肉富含蛋白质和油脂等多种营养素,故C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色素和异味,所以大庆寒地温泉水净化可能用到活性炭,故D正确。
故选B。
2. 下列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OH溶液的主要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取氢氧化钠固体B. 称量氢氧化钠质量
C. 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D. 溶解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取氢氧化钠固体,瓶塞要倒放,此选项错误;
B. 有腐蚀性的药品要放在玻璃器皿中进行称量,不能放在纸上,氢氧化钠有腐蚀性,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此选项错误;
C. 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视线与47mL处保持水平,再用滴管滴加水至47mL,此选项正确;
D.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不能用温度计搅拌,此选项错误。
故选C。
3. 下图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塑料降解B. 粉尘爆炸实验
C. 酸雨腐蚀大理石雕像D. 活性炭吸附气味
【答案】D
【解析】
【详解】A、塑料降解,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粉尘爆炸实验,包含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酸雨腐蚀大理石雕像,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活性炭吸附气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4. 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 石墨制墨汁绘画B. 用干冰做制冷剂
C. 聚四氟乙烯作不粘锅内衬D. 液氦冷冻机
【答案】A
【解析】
【详解】A、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可用炭黑制作的墨汁来绘画,而不是用石墨,故A不正确;
B、干冰易升华吸热,可用作制冷剂,故B正确;
C、聚四氟乙烯无毒、性质稳定,耐高温,可用聚四氟乙烯不粘锅的内衬,故C正确;
D、液氦汽化吸热,可用于冷冻机,故D正确;
故选:A。
5.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当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或橙色时,可以调大进气口B.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进行灯火实验
C. 用聚氯乙烯塑料袋盛装食物D. 霉变的大米煮熟后可以食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A、当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时,说明燃料不充分燃烧,因此可以将灶具进风口调大,增加氧气的含量,使燃气充分燃烧,故A错误;
B、久未开启的菜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可能过高,所以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先做灯火实验,故B正确;
C、聚氯乙烯塑料较高温度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物质,会危害人体健康,所以不能用聚氯乙烯塑料袋盛装食物,故C错误;
D、霉变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素等对人体有害物质,高温不易分解,洗净,煮熟后也不可食用,故D错误。
故选B。
6. 结合图示并运用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过①可知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gB. ②和③能形成AB型化合物
C. ②和③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不同周期D. ④可知水分子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个数比为2:1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常常省略不写,而不是“g”,故A错误;
B、②质子数=核外电子数=9,表示氟原子;③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2+8=10,表示钠离子,离子和原子不能形成化合物,故B错误;
C、②质子数=核外电子数=9,表示氟原子,氟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则氟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③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2+8=10,表示钠离子,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形成的,钠离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则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因此钠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故C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④可表标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D错误。
故选C。
7.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足量的金属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C. 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
D. 向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减少,装置的压强不断减小,当氧气耗尽,装置内压强不变,故A错误;
B、足量的铝和锌分别与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金属是过量的,盐酸完全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所以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铝反应速率快,反应完全所需时间短,故B正确;
C、向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每56份质量的铁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待硝酸银反应之后,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每56份质量的铁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所以整个过程中溶液质量会减小,当反应完全后,溶质质量不变,故C错误;
D、向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所以一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立马有沉淀生成,故D错误。
故选B。
8. 为了减少煤电厂烟气中的CO2排放,可采用喷氨法吸收CO2,同时还能得到NH4HCO3肥料。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氨水箱和烟气吸收塔发生反应的总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料NH3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B. 回收的NH4HCO3可以作为复合肥应用于农业生产
C. 净化气中的CO2含量高于烟气中的CO2含量
D. 经分离器得到的NH4HCO3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原料NH3中,氢元素显+1价,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N元素的化合价为-3,故A说法错误;
B、回收的NH4HCO3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可以作为氮肥应用于农业生产,故B说法错误;
C、烟气中的大部分二氧化碳被吸收生成了碳酸氢铵,故净化气中CO2的含量低于烟气中CO2含量,故C说法错误;
D、经分离器得到的NH4HCO3溶液和NH4HCO3固体,说明NH4HCO3溶液中有NH4HCO3析出,故经分离器得到的NH4HCO3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9. 下列关于能源、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金得到了回收和利用
B. 地球上的金属资源除金、银等有化合物存在外,其余均以单质形式存在
C. 自然界中的氯化钠分布很广,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
D. 海水中含有100多种化学元素,是巨大的资源宝库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目前,世界上已有90%以上的金得到了回收和利用,此选项错误;
B. 地球上的金属资源除金、银等以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均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此选项错误;
C. 自然界中的氯化钠分布很广,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盐湖、盐井、盐矿也是氯化钠的来源,此选项正确;
D.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化学元素,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0. 下列相关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一氧化碳分子有毒性,因此一氧化碳有毒,故A解释正确;
B、冰水混合物都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因此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是因为由同种分子(水分子)构成的,故B解释正确;
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与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与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反应前后分子发生了改变,而原子不发生变化,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故C解释错误;
D、在有机物中,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性质不同,有机物数目种类繁多,故D解释正确;
故选:C。
11. 下列符合题意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其所属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A. 食用含铁酱油补充铁元素: 置换反应
B. 用烧碱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复分解反应
C. 氢氧化镁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复分解反应
D. 钟乳石、石笋的形成: 分解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铁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选项错误;
B、烧碱溶液(即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该反应虽然是两种化合物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但不是通过交换成分实现的,不属于复分解反应,选项错误;
C、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氢氧化镁能治疗胃酸过多时,是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选项错误;
D、钟乳石和石笋的形成的反应是碳酸氢钙分解生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CaCO3↓+CO2↑+H2O,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选项正确;
故选:D。
12.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都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方法1: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涤纶线灼烧有特殊气味,故可以采用点燃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方法2:羊毛线和涤纶线的触感差别不明显,用触摸的方法无法区分;故A不符合题意;
B、方法1:观察颜色,灰白色粉末的是磷矿粉,白色晶体的是碳铵,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方法2: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是碳铵,没有明显气味的是磷矿粉,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符合题意;
C、方法1: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点燃后,聚乙烯没有刺激性的气味,聚氯乙烯会产生刺激性的气体,该方法可以鉴别;方法2: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都是白色的颗粒状物质,加热都能熔化,无法鉴别;故C不符合题意;
D、方法1: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方法2: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碳酸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银白色沉淀,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3℃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将t3℃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只有a溶液会析出晶体
C. t2℃时,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比a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
D. t3℃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答案】C
【解析】
【详解】A.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t3℃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选项正确;
B.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与t3℃时b的溶解度相等,而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将t3℃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只有a溶液会析出晶体,此选项正确;
C.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则t2℃时,b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比a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此选项错误;
D.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3℃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b的溶解度增大,b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a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由于t3℃时b的溶解度大于t2℃时a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故选C。
14.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的杂质,所用除杂的试剂和提纯方法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C在氧气流中加强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但CO2能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选用氢氧化钠固体不但能把水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石灰石中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硫酸铜能与过量的铁粉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过量的铁粉,还需要过滤才能得到硫酸亚铁溶液,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15. 德强化学小组的同学取一定量CuO、Fe2O3的混合物样品进行了一系列的定量研究,实验过程如下图所述(实验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恰好完全反应)。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该混合物样品的质量为5.6gB. 该混合物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6g
C. 实验过程②中生成沉淀的总质量为5.7gD. 该混合物样品中CuO与Fe2O3的质量比为1:6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化铁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铁和水,氧化铜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铜和水,所以溶液增加的质量即是混合物的质量:55.6g-50g=5.6g,故A说法正确;
B、根据A的分析,混合物样品的质量为5.6g,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3NaOH+FeCl3=Fe(OH)3↓+3NaCl,则有Fe2O3~6NaCl;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O+2HCl=CuCl2+H2O,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Cl2=Cu(OH)2↓+2NaCl,则有CuO~2NaCl;设有氧化铜的质量为x,氧化铁的质量为(5.6g-x),则有关系:,,即,解得x=0.8g,则氧化铁质量是5.6g-0.8g=4.8g,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为,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为:,则混合物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为0.16g+1.44g=1.6g,故B说法正确;
C、由B中的化学方程式,则有Fe2O3~2Fe(OH)3,CuO~Cu(OH)2;氧化铜的质量为0.8g,氧化铁质量为4.8g,设氢氧化铜的质量为m,则有,,解得m=0.98g;设氢氧化铁的质量为n,则有,,解得n=6.42g;故实验过程②中生成沉淀的总质量为0.98g+6.42g=7.4g,故C说法不正确;
D、根据B分析可知,氧化铜的质量为0.8g,氧化铁质量为4.8g,则该混合物样品中CuO与Fe2O3的质量比为0.8g:4.8g=1:6,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二、选择题(共8道题,共计40分)
16. 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融合,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在资源、能源、粮食、交通和医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化学研究和应用更加重视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化学已成为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1)资源和能源:石油化工可以制成衣服的面料—有机合成材料,下列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涤纶B. 棉花C. 羊皮D. 天然橡胶
(2)交通:现在很多交通工具利用了新能源。下面不属于新能源的有___________(填字母)。
A. 氢能B. 汽油C. 酒精D. 生物质能
(3)粮食: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水稻为人类提供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稻米在人体内先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两种氧化物,其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
(4)医药:中国的中医博大精深,其中“蒲地蓝”就是以我们常见的蒲公英为原料的。人工培育蒲公英需要适当施加氮肥,以促进其茎叶___________,叶色浓绿,也能提高其蛋白质含量。
(5)绿色化学:现在,碳中和、碳达峰以及低碳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所谓低碳就是________。
【答案】(1)A (2)B
(3) ①. 糖类 ②. C6H12O6+6O26CO2+6H2O
(4)生长茂盛 (5)较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解析】
【小问1详解】
A、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涤纶是一种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棉花属于天然材料;
C、羊皮属于天然材料;
D、天然橡胶属于天然材料;
故选A;
【小问2详解】
氢能、酒精、生物质能都是新能源,汽油是石油炼制产品,不属于新能源,故选B;
【小问3详解】
水稻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则水稻为人类提供的营养素是糖类;
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两种氧化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两种氧化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6O26CO2+6H2O,故填:糖类;C6H12O6+6O26CO2+6H2O;
【小问4详解】
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也能提高其蛋白质含量,故填:生长茂盛;
小问5详解】
低碳就是较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故填:较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1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葡萄的果肉和果皮中都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生食、酿酒等。葡萄酒以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经酿酒酵母菌株将葡萄汁中丰富的糖份转化为酒精。为防止葡萄酒陈酿和贮藏过程中被氧化,抑制葡萄汁中微生物的活动,葡萄酒酿制中还会适量添加二氧化硫。葡萄在栽种过程中容易产生病虫害,可通过定期施肥、中和酸性土壤、喷洒农药等方法来增加葡萄抗病能力,若发病可用硫酸铜配制农药波尔多液进行喷洒。
(1)葡萄酿酒属于物质变化中的___________变化。
(2)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不宜采用铁制容器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葡萄酿酒过程中添加SO2原因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为防止葡萄酒陈酿和贮藏过程中被氧化B. 抑制葡萄汁中微生物的活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清洗干净后,建议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B 由于葡萄糖份含量较高,糖尿病人不宜多食
C. 可通过施加烧碱来中和酸性土壤
【答案】(1)化学 (2)Fe+CuSO4=FeSO4=Cu (3)AB (4)C
【解析】
【小问1详解】
葡萄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小问2详解】
可用硫酸铜配制农药波尔多液,铁可以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因此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不宜采用铁制容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小问3详解】
由题干信息可知,为防止葡萄酒陈酿和贮藏过程中被氧化,抑制葡萄汁中微生物的活动,葡萄酒酿制中还会适量添加二氧化硫。
故选AB。
【小问4详解】
A、因为葡萄的果皮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所以清洗干净后,建议吃葡萄不吐葡萄皮,故A正确;
B、葡萄富含糖类物质,糖尿病人不宜多食,故B正确;
C、可通过施加熟石灰来中和酸性土壤,烧碱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不能用来中和酸性土壤,故C错误。
故选C。
18. 氢能是绿色能源。储氢、释氢、用氢过程中涉及的部分物质转化关系如图一,图一的过程①可用微观模拟图表示为图二,请从微观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中乙→丙过程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
(2)补全图一中过程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图一③中,H2可通过燃烧提供能量,并生成水,此过程的反应物均属于单质是因为:___________。
【答案】(1)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2)N2+3H2 (3)均由一种分子构成,且该分子只含一种原子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图二中乙→丙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过程的微观实质是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小问2详解】
图一中过程②中,氨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图一③中,H2可通过燃烧提供能量,并生成水,此过程的反应物氧气和氢气均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从微观角度分析,氧气和氢气均由一种分子构成,且该分子只含一种原子,属于单质。
19. 分类、类比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学习方法。
(1)实验室中的化学药品需要妥善保存,如保存不当,药品就会发生“变化”,影响实验。下列药品敞口放置在实验室中,都会发生“变化”,依据药品发生的“变化”可以将下表中A与___________(填字母)归为一类,分类依据是:都发生___________变化。
(2)酸和碱能反应生成盐和水。盐酸、硫酸都能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发生反应,氢硫酸(H2S)也是一种酸,像氢硫酸这样不含氧元素的酸通常被命名为“氢某酸”,则盐酸可命名为___________,请写出氢硫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 ①. D ②. 物理
(2) ①. 氢氯酸 ②. Ca(OH)2+H2S=2H2O+CaS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室中的化学药品需要妥善保存,如保存不当,药品就会发生“变化”,影响实验。氧化钙、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酒精具有挥发性,无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所以依据药品发生的“变化”可以将下表中A与D归为一类,分类依据是:都发生物理变化。
【小问2详解】
依据酸的命名规则,则盐酸可命名为氢氯酸,氢硫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化钙、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H2S=2H2O+CaS。
20. 实验室现有大理石、氯酸钾、高锰酸钾、二氧化锰、水、升降台和下列仪器:
(1)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使用c仪器的注意事项是___________。
(2)若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你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___(填字母),还需再补充一种药品,所补充药品的溶质的名称是___________。
(3)写出实验室用上述两种药品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制取氧气停止加热时,若先熄灭酒精灯,后把导管移出水面,会导致试管炸裂。其原因是停止加热,试管中的药品不再产生氧气试管内的温度降低,压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界压强,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___________而炸裂。
(4)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并收集一瓶一氧化碳的装置图(瓶内为氢氧化钠溶液),其中最合理的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答案】(1) ①. 铁架台 ②. 不能加热
(2) ①. cegj或abcej ②. 氯化氢
(3) ①. ②. 减小 ③. 小于 ④. 骤冷 (4)D
【解析】
【小问1详解】
a仪器的名称是铁架台,c仪器为集气瓶,使用c仪器(集气瓶)的不能加热;
【小问2详解】
若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不能选择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可选择的仪器为cegj或abcej;还需再补充一种药品稀盐酸,稀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其溶质的名称是氯化氢;
【小问3详解】
根据提供药品,实验室用上述两种药品制取氧气,即为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制取氧气停止加热时,若先熄灭酒精灯,后把导管移出水面,会导致试管炸裂。其原因是停止加热,试管中的药品不再产生氧气试管内的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压强,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冷而炸裂;
【小问4详解】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不反应,利用洗气瓶来除去二氧化碳并收集一氧化碳气体时,应长管进气,同时需要收集CO,所以还是储气瓶,所以液体还应该是从长管出,所以两个管都应该通到底部,故选:D。
21. A-G是初中常见的化学物质,A和C组成元素相同,E和F组成元素相同,G是黑色粉末且组成元素质量比为4:1。(“一”表示反应关系,“→”表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反应②______热量(填“放出”或“吸收”),③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B的用途______(请写出一条)。
【答案】(1)H2O2
(2) ①. ②. 吸收 ③. 化合
(3)改良酸性土壤
【解析】
【分析】A和C组成元素相同,则A和C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或过氧化氢、水其中的两种;E和F组成元素相同,则E和F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或过氧化氢、水其中的两种;G是黑色粉末且组成元素质量比为4:1,则G是氧化铜;F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则F是一氧化碳,故E是二氧化碳;C和二氧化碳可以发生反应,则C是水,故A是过氧化氢;D可以与氧化铜发生反应,且能生成二氧化碳,能生成水,则D是一种酸,可以是盐酸,B可以和水相互转化,且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则B是氢氧化钙。带入验证正确,据此答题。
【小问1详解】
A是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
【小问2详解】
反应①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②是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反应条件是高温,即在吸收热量的条件下方可发生反应,故该反应吸收热量;
③是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反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是化合反应。
【小问3详解】
B是氢氧化钙,能与酸性物质反应,用途为改良酸性土壤。
22. 航母舰体需要定期除锈维护,为实现对除锈废液(溶质主要成分为HCl、FeCl3,其他杂质忽略)的综合利用,需测定废液HCl的质量分数,取200g废液样品,依次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NaOH溶液,过滤,称重,相关数据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所取废液中参加反应的氯化铁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____。
(3)所用NaOH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4)第②次过滤后,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为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5)废液样品中HC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结果精确至0.1%)。
(6)如果将废液中的氯化氢和氯化铁全部转化为氯化钠,则处理1t该除锈废液需加入上述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t。
【答案】(1)
(2)
(3)24% (4)NaCl、FeCl3
(5)5.5% (6)1.25t
【解析】
【小问1详解】
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生成氯化铁沉淀的质量为10.7g+21.4g+10.7g=42.8g,根据方程式的计算,可得
因此所取废液中参加反应的氯化铁质量(X)的比例式为。
【小问3详解】
根据题意,100g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完全反应能生成21.4g氢氧化铁沉淀。
解:设所用NaOH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则所用NaOH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第一次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反应完,再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第一次加入100g氢氧化钠溶液,产生10.7g氢氧化铁沉淀;第二次加入100g氢氧化钠溶液,产生21.4g氢氧化铁沉淀;第三次加入100g氢氧化钠溶液,产生10.7g氢氧化铁沉淀;说明第②次过滤后,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为生成氯化钠和还没有反应完的氯化铁,故填NaCl、FeCl3。
【小问5详解】
第一次加入100g氢氧化钠溶液,产生10.7g氢氧化铁沉淀;第二次加入100g氢氧化钠溶液,产生21.4g氢氧化铁沉淀;;说明与稀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50g,溶质的质量为。
设参加反应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
废液样品中HCl的质量分数为。
【小问6详解】
由图可知,第一次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反应完,再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第一次加入100g氢氧化钠溶液,产生10.7g氢氧化铁沉淀;第二次加入100g氢氧化钠溶液,产生21.4g氢氧化铁沉淀;第三次加入100g氢氧化钠溶液,产生10.7g氢氧化铁沉淀;说明第二次加入100g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反应可以生成21.4g氢氧化铁沉淀,第三次反应中氯化铁已经完全反应,氢氧化钠有剩余,此时反应了50g氢氧化钠溶液,由此可知处理200g废液样品需要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00g+100g+50g=250g,则处理1t该除锈废液需加入上述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23.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NaHCO3、NaCl中的一种或两种。德强化学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定性探究】
(1)样品成分验证。
【定量探究】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设计实验】装置图如下:
【进行实验】
已知:装置B、C、D中药品均足量。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加入ag样品于锥形瓶中。
②打开K1,通一段时间N2后,称量装置B、C的质量分别是a1g和a2g,记录数据。
③关闭K1,打开K2,向锥形瓶中缓慢注入足量稀硫酸,关闭K2。
④待锥形瓶中无气泡产生时,打开K1……。,一段时间后关闭K1.第二次称量装置B、C的质量分别是a3g和a4g,记录数据。
【分析讨论】
(2)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装置D的作用为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___________进入C装置中。
(4)将④中省略号处的操作补充完整___________。
(5)如果没有步骤②中通一段时间N2的操作,会使测得NaH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得出结论】
(6)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填字母)。
A. B.
【答案】(1) ①. 气泡 ②. AgNO3##硝酸银 ③. 白色沉淀
(2)
(3)二氧化碳##CO2
(4)再通一段时间N2
(5)偏大 (6)A
【解析】
【小问1详解】
步骤一:取适量样品完全溶解在水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HNO3,样品中含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有气泡生成;
步骤二:取步骤一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某种溶液,实验结论样品中含有氯化钠,某种溶液与氯化钠反生化学反应且有明显现象,某种溶液是硝酸银,硝酸银与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小问2详解】
A中反应是稀硫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装置D盛放碱石灰,碱石灰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中;
【小问4详解】
④的操作应该为待锥形瓶中无气泡产生时,打开K1,再通一段时间N2,使生成的气体被充分吸收;
【小问5详解】
步骤②的作用是排除装置内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如果没有步骤②中通一段时间N2的操作,装置内的二氧化碳会被装置C吸收,导致被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大,会使测得NaHCO3的质量分数偏大;
【小问6详解】
设ag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NaHCO3的质量分数=。
故选A。选项
相关说法
解释
A
一氧化碳有毒性
一氧化碳分子有毒
B
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
由同种分子构成
C
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
D
有机物的种类繁多
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1
方法2
A
羊毛线和涤纶线
点燃,闻气味
触摸
B
磷矿粉和碳铵
观察颜色
闻气味
C
聚乙烯和聚氯乙烯
点燃,闻气味
加热,观察是否熔化
D
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加入硝酸银溶液
待提纯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及方法
A
CuO
C
在氧气流中加强热
B
CO2
H2O
通过装有NaOH固体的干燥管
C
生石灰
石灰石
高温煅烧
D
硫酸亚铁溶液
硫酸铜
加入过量铁粉
A.浓硫酸
B.氧化钙
C.澄清石灰水
D.酒精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适量样品完全溶解在水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硝酸
有___产生
样品中含有NaHCO3
步骤二:取步骤一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溶液
有___产生
样品中含有NaCl
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共8页。
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初中毕业学年综合测试二化学试题原卷版doc、精品解析202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初中毕业学年综合测试二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