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2023-2024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广西南宁市2023-2024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广西南宁市2023-2024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版docx、广西南宁市2023-2024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1占20%,必修2第1—4章占80%。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第1~12题,每小题2分,第13~16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脂肪、葡萄糖和ATP的共性是( )
A. 均含有C、H、O、N、PB. 均在线粒体中被利用
C. 均可以在细胞中大量储存D. 均为细胞的能源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脂肪具有储藏能量,缓冲压力,减少摩擦,保温作用;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ATP是生物体内直接提供可利用能量的物质,是细胞内能量转换的“中转站“。
【详解】A、脂肪和葡萄糖的元素组成都是C、H、O,ATP的元素组成是C、H、O、N、P,A错误;
B、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的二三阶段,葡萄糖和脂肪等不能在线粒体中被直接利用,B错误;
C、ATP在细胞中含有很少,不能大量储存,但ATP和ADP的转化速度很快,可以满足生物体的能量需求,C错误;
D、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葡萄糖是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D正确。
故选D。
2. 细胞色素C是动植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的化合物;在与能量转换有关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对于肌肉细胞来说,细胞色素C的合成场所及其发挥生理作用的细胞器分别是( )
①线粒体 ②叶绿体 ③内质网 ④高尔基体 ⑤核糖体
A. ④,①B. ④,③C. ⑤,②D. ⑤,①
【答案】D
【解析】
【分析】核糖体是细胞内一种核糖核蛋白颗粒,主要由RNA(rRNA)和蛋白质构成,其功能是按照mRNA的指令将遗传密码转换成氨基酸序列并从氨基酸单体构建蛋白质聚合物。核糖体又被称为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分子机器。组成编辑
【详解】细胞色素C是一种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的化合物,因此细胞色素C的合成场所是⑤核糖体;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叶绿体,肌肉细胞不含有叶绿体,因此在肌肉细胞中,细胞色素C发挥生理作用的细胞器是①线粒体。
故选D。
3. 狗的黑毛(B)对白毛(b)为显性,短毛(D)对长毛(d)为显性。现有两只白色短毛的狗交配,共生出28只白色短毛小狗和9只白色长毛小狗,这对亲本的遗传因子组合分别是( )
A. BbDd和BbDdB. bbDd和bbDd
C. bbDD和bbDDD. bbDD和bbDd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干信息:狗的黑毛(B)对白毛(b)为显性,短毛(D)对长毛(d)为显性,则白色短毛狗遗传因子组成为ddD_;由于杂交之后生出的小狗毛色全为白色,毛的长度为短毛:长毛=3:1,意味着亲本白色短毛狗遗传因子组成为bbDd,故这对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bbDd,bbDd。
【详解】每对相对性状分别分析,亲本白色狗×白色狗杂交,后代全为白色狗,且题干信息白色为隐性用b表示,故亲本白色狗遗传因子组成为bb,后代白色狗遗传因子组成为bb;亲本短毛狗×短毛狗,后代短毛:长毛=3:1,则亲本短毛狗遗传因子组成为Dd×Dd,故亲本遗传因子组合为bbDd×bbDd,B符合题意。
故选B
4. 下列有关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每个四分体包含 4条染色单体
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
③四分体时期可发生互换现象
④只有减数分裂Ⅰ时期形成四分体
⑤有丝分裂前期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A. 两项B. 三项C. 四项D. 五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1、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作同源染色体。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作联会。由于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
【详解】①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因此每个四分体包含4条染色单体,①正确;
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只有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能够配对的染色体才是同源染色体,②错误;
③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发生互换现象,③正确;
④只有减数分裂Ⅰ时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才形成四分体,④正确;
⑤有丝分裂是体细胞的分裂方式,体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⑤错误;
综上所述,有三项正确,即B正确。
故选B。
5. 如图是二倍体生物体内某细胞图,关于此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此图可表示次级卵母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
B. 在此细胞形成过程中曾出现过2个四分体
C. 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
D. 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为4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中细胞含有两条染色体,且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的相同大小不同,为非同源染色体,所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详解】A、图中细胞含有2条染色体,且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的大小不同,为非同源染色体,所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可表示次级卵母细胞,但没有同源染色体,A正确;
B、该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出现2个四分体,B正确;
C、该细胞中有2条染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条染色单体,4条染色单体,C正确;
D、该细胞的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其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最多为8条,D错误。
故选D。
6. 已知红绿色盲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b基因控制。现有基因型分别为XBY和XBXb的夫妇,生育一个孩子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 )
A. 0B. 1/2C. 1/4D. 1/8
【答案】C
【解析】
【分析】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①隔代遗传或交叉遗传;②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③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详解】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基因型分别为XBY和XBXb的夫妇产生的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XBXb∶XBY∶XbY=1∶1∶1∶1,则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4,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7. 某同学对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进行了分析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结论相同:DNA是遗传物质
B. 两个实验在控制自变量时应用了加法原理
C. 先进行了体外转化实验,后进行了体内转化实验
D. 实验设计思路不同,但都遵循了对照原则
【答案】D
【解析】
【分析】肺炎双(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1)研究者: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2)实验材料:S型和R型肺炎双(链)球菌、小鼠。(3)实验原理:S型肺炎双(链)球菌使小鼠患败血病死亡;R型肺炎双(链)球菌是无毒性的。
【详解】A、两个实验的结论不相同: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
B、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用到了减法原理,B错误;
C、先进行了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后进行了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C错误;
D、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设计思路不同,但都遵循了对照原则,D正确。
故选D。
8. 若某种生物细胞中遗传物质碱基组成如图所示,则此生物最可能是
A. 酵母菌B. 螺旋杆菌C. T2噬菌体D. 烟草花叶病毒
【答案】C
【解析】
【详解】双链DNA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数相等,酵母菌和螺旋杆菌含有双链DNA和RNA,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数不相等;生物中核酸的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数相等,该生物最可能只含有双链DNA,最可能是T2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只含有RNA,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数不相等,C符合题意。
故选C。
9. 部分基因在果蝇X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基因I和基因Ⅱ不同的原因是核糖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
B. 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基因I和基因Ⅱ发生互换
C. 基因I和基因Ⅱ可能等位基因
D. 雄性X染色体上的基因来自其雌性亲本
【答案】D
【解析】
【分析】1、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一对相对性状可以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等位基因也可能与多对相对性状有关;
2、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合成进控制细胞代谢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3、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精细地调控着生物的性状。
【详解】A、基因Ⅰ和基因Ⅱ不同的原因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A错误;
B、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以发生互换,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Ⅰ和基因Ⅱ之间不可能发生互换,B错误;
C、基因Ⅰ和基因Ⅱ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属于非等位基因,C错误;
D、雄性X染色体上的基因来自其雌性亲本,Y染色体来自雄性亲本,D正确。
故选D。
10. 下列关于表观遗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表观遗传包括DNA的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
B. 表观遗传现象中,生物表型发生变化是由于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
C. 表观遗传现象与外界环境关系密切
D. DNA甲基化的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
【答案】B
【解析】
【分析】表观遗传机制在特定的时间通过调控特定基因的表达而影响细胞分裂、分化以及代谢等生命活动。研究发现,组成染色体的DNA发生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修饰,可使相关基因处于“关闭”或“打开”的状态,从而影响其对性状的控制。
【详解】A、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DNA的甲基化、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基化等修饰,A正确,
B、表观遗传现象中,生物表型发生变化是由于DNA的甲基化、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基化等修饰引起的,相关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
C、外界环境会引起细胞中DNA甲基化水平变化,从而导致表观遗传现象的出现,C正确;
D、DNA甲基化的修饰可以通过配子传递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这属于表观遗传,D正确。
故选B。
11. 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表现出了两种不同形态。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性状只由基因型控制B. 裸露与浸在水中的叶的基因型不同
C. 性状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D. 性状只由环境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水毛茛叶的遗传物质相同,而表达的性状不同,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
【详解】A、性状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A错误;
B、水上部分与水下部分基因型是相同的,B错误;
C、性状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
D、性状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D错误。
故选 C。
12.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转录过程需要解旋酶将双链打开
B. 转录时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在RNA上
C. 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
D. 转录时DNA的两条链可同时作为模板
【答案】C
【解析】
【分析】转录是在细胞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详解】A、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可将双链DNA解开,使碱基暴露,因而不需要解旋酶,A错误;
B、转录时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在DNA上,B错误;
C、目前认为,细胞中的RNA(mRNA、rRNA和tRNA)均通过转录形成,C正确;
D、转录时只能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D错误。
故选C。
13. 全球气候变暖危及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研究发现,平均气温每升高1℃,水稻、小麦等作物减产约3% -8%。关于高温下作物减产的可能原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导致呼吸作用变强,消耗大量有机物
B. 高温使植物叶片变黄、变褐,植物叶片捕获光的能力降低
C. 高温主要抑制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对暗反应没有影响
D. 高温下蒸腾作用增强,植物易失水发生萎蔫
【答案】C
【解析】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光质、CO2浓度、温度、水分、无机盐等;内部因素有光合色素的含量、酶的浓度和活性等。
【详解】A、高温使呼吸酶的活性增强,呼吸作用变强,消耗大量养分,A正确;
B、高温往往使植物叶片变黄、变褐,使气孔导度变小,高温使作物叶绿素降解,光合色素减少,植物叶片捕获光的能力降低,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有机物合成减少,B正确;
C、高温也可以通过降低酶的活性抑制暗反应过程,进而减弱光合作用,C错误;
D、高温使作物蒸腾作用增强,植物易失水发生萎蔫,不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C。
14. 如图是某基因型为TtRr的动物睾丸内细胞进行分裂时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已知Tt、Rr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染色体互换等特殊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F段所对应的细胞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B. 处于AF段的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处于FI段的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
C. 同一精原细胞分裂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基因型不同,分别是TR和tr
D. 若该动物产生基因组成为Ttr的配子,则分裂异常发生在FG段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由于有丝分裂过程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图中ABCDEF属于有丝分裂;而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FGHI属于减数分裂。
【详解】A、由于有丝分裂过程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图中ABCDEF属于有丝分裂;而减数分裂I结束后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分裂Ⅱ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FGHI属于减数分裂。AF段发生的是有丝分裂,其对应的细胞不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A错误;
B、处于AF段的细胞是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处于FG段的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处于HI段的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
C、同一精原细胞分裂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在HI段基因型不同,分别是TTRR和ttrr或TTrr和ttRR,C错误;
D、T/t为等位基因,若该动物产生基因组成为Ttr的配子,则分裂异常发生在FG段,即含有Tt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D正确。
故选D。
15. 氨酰-tRNA合成酶是催化tRNA和特定的氨基酸结合的酶,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该酶首先活化氨基酸,然后再将活化的氨基酸转移到tRNA3'端氨基酸臂上,从而完成tRNA对氨基酸的识别和结合,研究发现一种氨酰-tRNA合成酶只能识别一种氨基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不同细胞内含有的氨酰-tRNA合成酶种类不同
B. 每一种氨酰-tRNA合成酶只能结合一种特定的tRNA
C. 氨酰-tRNA合成酶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识别tRNA上的反密码子
D. 氨酰-tRNA合成酶抑制剂可抵抗细菌的增殖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氨酰-tRNA合成酶能催化tRNA和特定的氨基酸结合,由于每种氨基酸有一种或多种密码子,故氨酰-tRNA合成酶能催化一种或多种tRNA和氨基酸结合。
【详解】A、氨酰-tRNA合成酶是催化tRNA和特定的氨基酸结合的酶,人体不同细胞内氨基酸的种类是相同,因此氨酰-tRNA合成酶种类也相同,A错误;
B、每种氨基酸可以对应一种或多种tRNA,故每一种氨酰-tRNA合成酶能结合一种或多种tRNA,B错误;
C、氨酰-tRNA合成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tRNA属于核酸,他们之间不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C错误;
D、氨酰-tRNA合成酶抑制剂可抑制tRNA和特定的氨基酸结合,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细菌增殖过程需要合成蛋白质,因此氨酰-tRNA合成酶抑制剂可抵抗细菌的增殖,D正确。
故选D。
16. 如图为人体内苯丙氨酸代谢途径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图可确定人体的基因都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
B. 某健康人的不同体细胞中都有基因①和②,但不一定都有酶①和②
C. 白化病和老人生白发都是由于基因②异常,人体缺乏酶②导致的
D. 苯丙酮尿症患儿要严格控制含苯丙氨酸和酪氨酸食物的摄入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还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详解】A、基因①和②能控制合成酶①和②的合成,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但除此之外,人体基因也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性状,A错误;
B、某健康人的不同体细胞都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都有基因①和②,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不一定都有酶①和②,B正确;
C、人体衰老,细胞内酶②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头发变白,不是缺乏酶②导致的,C错误;
D、苯丙酮尿症是由于体内苯丙氨酸代谢异常引起的,因此苯丙酮尿症患儿要严格控制含苯丙氨酸食物的摄入,苯丙氨酸的摄入量受到限制,会导致体内酪氨酸缺乏,因此需要补充酪氨酸,增加酪氨酸食物的摄入,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 如图甲表示发生在番茄细胞内的生理反应过程,图乙表示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曲线。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乙
(1)图甲中Y物质是__________;⑤过程是在_________中进行的。
(2)图乙中曲线B→C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经过一昼夜后,番茄植株体内有机物含量________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
(3)图乙中,若在B点突然停止光照,则图甲中的过程_________(填标号)将首先受到影响,叶绿体内C3含量将_________。
【答案】(1) ①. 丙酮酸 ②. 叶绿体基质
(2) ①. 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大量吸收CO2 ②. 增多
(3) ①. ① ②. 增加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甲图中①表示光反应过程,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②表示暗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需要消耗ATP和NADPH;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能产生少量ATP;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能产生少量ATP;⑤表示暗反应过程中CO2的固定,既不消耗ATP,也不产生ATP;物质X是三碳化合物(C3)、物质Y表示丙酮酸。图乙中AB段,CO2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只有呼吸作用或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BD段,CO2含量逐渐减少,说明呼吸作用弱于光合作用;DE段,CO2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其中B点和D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小问1详解】
图甲中Y物质是丙酮酸,是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物质X代表的是C3化合物,图中⑤表示暗反应过程中CO2的固定,该过程中既不消耗ATP,也不产生ATP,发生在叶绿体的叶绿体基质中。
【小问2详解】
图乙AB段,CO2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BD段,CO2含量逐渐减少,说明呼吸作用弱于光合作用;DE段,CO2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其中B点和D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可见图乙中曲线B→C段变化的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大量吸收CO2,图中E点对应的二氧化碳浓度低于A点,说明经过一昼夜后,容器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表明经过一昼夜后,番茄植株体内有机物含量增多。
【小问3详解】
图乙中, 光照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因此在B点时停止光照,①光反应过程首先受到影响,则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减少,使C3的还原反应减慢,而二氧化碳的固定生成C3在短时间内不受影响,因此叶绿体内C3含量将增加。
18. 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_,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遵循_________定律。
(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 。
(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_________________。
(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
【答案】(1) ①. 有毛 ②. 黄肉 ③. 自由组合
(2)DDff、ddFf、ddFF
(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
(5)ddFf和ddFF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由实验1:有毛A与无毛B杂交,子一代均为有毛,可判断有毛为显性性状,双亲关于果皮无毛的遗传因子均为纯合子;由实验3:白肉A与黄肉C杂交,子一代均为黄肉,可判断黄肉为显性性状,双亲关于果肉白色的遗传因子均为纯合子;结合题意可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故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2详解】
通过实验1有毛A与无毛B杂交后代全为有毛可知:A为DD,B为dd。同理通过实验3可知C为dd;通过实验3白肉A和黄肉C杂交后代全为黄肉可知,A为ff,C为FF;通过实验1白肉A和黄肉B杂交后代黄肉∶白肉=1∶1,可知B为Ff,所以A的基因型为DDff,B的基因型为ddFf,C的基因型为ddFF。
【小问3详解】
C的基因型为ddFF,实验2的后代均为无毛黄肉(ddF-),且三种植物的基因型不同,因此无毛黄肉B的基因型为ddFf,自交后代根据分离定律可得无毛黄肉(ddF-)∶无毛白肉(ddff)=3∶1。
【小问4详解】
A的基因型为DDff,C的基因型为ddFF,实验3中的子代的基因型均为DdFf,理论上其自交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毛黄肉(D_F_):有毛白肉(D_ff):无毛黄肉(ddF_):无毛白肉(ddff)=9:3:3:1。
【小问5详解】
实验2中的无毛黄肉(ddFf)和无毛黄肉(ddFF)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ddFf和ddFF两种,均表现为无毛黄肉。
19. 如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Ⅱ﹣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遗传;理论上,乙病在人群中男性的发病率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女性。
(2)Ⅱ﹣2的基因型为_____,Ⅱ﹣6的基因型为_____。
(3)若Ⅱ﹣5和Ⅱ﹣6再生一个男孩,则这个男孩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概率是_____。
(4)若Ⅲ﹣6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女孩的概率是_____。
【答案】(1) 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②. 高于
(2) ①. aaXBXb ②. AaXBY (3)1/8
(4)0
【解析】
【分析】Ⅰ-1和Ⅰ-2都不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和Ⅱ-2都不患乙病,但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已知Ⅱ﹣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所以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小问1详解】
Ⅰ-1和Ⅰ-2都不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和Ⅱ-2都不患乙病,但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已知Ⅱ﹣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所以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小问2详解】
Ⅱ﹣2患甲病,所以基因型为aaXBX-,而Ⅱ-1和Ⅱ-2不患乙病,但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XbY),所以Ⅱ﹣2的基因型为aaXBXb;Ⅱ﹣6的基因型表型正常,所以基因型为A-XBY,又因为Ⅱ-5和Ⅱ-6不患甲病,却生下一个甲病儿子Ⅲ-5,所以Ⅱ﹣6的基因型为AaXBY。
【小问3详解】
Ⅱ﹣6的基因型表型正常,所以基因型为A-XBY,又因为Ⅱ-5和Ⅱ-6不患甲病,却生下一个甲病儿子Ⅲ-5,所以Ⅱ﹣6的基因型为AaXBY,Ⅱ-5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Ⅱ-5的基因型为AaXBX-,其父亲患乙病(XbY),Xb配子一定传给女儿,所以Ⅱ-5的基因型为AaXBXb,则Ⅱ-5和Ⅱ﹣6再生一个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1/4,男孩患乙病的概率为1/2,所以这个男孩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概率是1/4×1/2=1/8。
【小问4详解】
Ⅱ-5的基因型为AaXBXb,Ⅱ﹣6的基因型为AaXBY,则Ⅲ﹣6表型正常,基因型为A-XBX-(甲病基因型为1/3AA,2/3Aa;乙病基因型为1/2XBXB,1/2XBXb),与一个正常男性(XBY)结婚,生一个乙病女孩的概率为:父亲一定给女儿提供XB配子,所以后代不会出现患乙病的女儿。
20. 在真核生物中,DNA分子的复制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完成。下图是DNA分子复制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①是______,它的主要成分是DNA和______。
(2)DNA分子具有独特的______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DNA分子进行复制时,首先在______(填编号)的作用下,使DNA分子的双链解开,然后以解开的双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细胞中游离的原料合成子链,进而形成新的DNA分子。
(3)细胞中DNA在复制完成后,两个子代DNA分子彼此分离的时期为______。
(4)若一个卵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的β-珠蛋白基因在复制时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一个A替换成T,则由该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携带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______。
(5)若上述DNA分子有2000个脱氧核苷酸,已知它的一条单链上A∶G∶T∶C=1∶2∶3∶4,则该DNA分子复制一次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 )
A. 200个B. 300个C. 400个D. 800个
【答案】(1) ①. 染色体 ②. 蛋白质
(2) ①. 双螺旋 ②. ②
(3)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4)1/4 (5)C
【解析】
【分析】图中表示DNA复制的过程,解旋酶②使可以打开双链,DNA聚合酶③会催化子链的延伸。
【小问1详解】
图中①是是染色体,它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小问2详解】
DNA分子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DNA分子进行复制时,首先在解旋酶②的作用下,使DNA分子的双链解开,然后以解开的双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细胞中游离的原料合成子链,进而形成新的DNA分子。
【小问3详解】
复制后,2个自带DNA存在于姐妹染色单体上,故二者分开的时间为有丝分裂的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小问4详解】
若一个卵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的β-珠蛋白基因在复制时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一个A替换成T,则这对同源染色体上2个模板DNA复制后产生的4个DNA分子中,有一个DNA分子异常,故该DNA分子进入卵细胞中的概率为1/4。
【小问5详解】
根据它的一条单链上A∶G∶T∶C=1∶2∶3∶4可知,该DNA分子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1000×4/10=400,故该DNA分子复制一次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2-1)×400=400个,C正确,故选C。
21.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侵染大肠杆菌过程中的功能。下图甲表示T2噬菌体某些基因表达的部分过程,图乙为图甲中④部分的放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是______,其过程中新形成的化学键有______。通常情况下①、②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2)图乙所示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与图甲中①形成过程______(填“完全相同”或“不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图中苏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
【答案】(1) ①. DNAmRNA蛋白质(多肽) ②. 磷酸二酯键、肽键、氢键 ③. 不相同
(2) ①. 不完全相同 ②. ACU
【解析】
【分析】分析甲图:甲图表示转录过程,其中①②是转录形成的RNA,③④为核糖体。分析乙图:乙图表示翻译过程。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图甲中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可表示为DNA 转 mRNA 蛋白质(多肽);
图甲所示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①②是转录形成的RNA,③④为核糖体,其中转录过程中有磷酸二酯键和氢键形成,翻译过程中有肽键形成;
图甲中①②是以DNA不同的单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RNA,因此通常不相同。
【小问2详解】
图甲中①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其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T-A、C-G、G-C,而图乙所示为翻译过程,该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U-A、C-G、G-C,因此这两个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据图可知,图中苏氨酸的反密码子是UG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图中苏氨酸的密码子是ACU。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西南宁市2023-2024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物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版docx、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版docx、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