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红河谷教学设计
展开课题:《红河谷》
课型:歌唱综合课
版本:人音版七年级(下册)
课时:1课时
一、课前教学思考与架构
(一)理论依据
1.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发展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节课让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领会合唱中团结协作、相互依靠、相互成就的精神。
2.2022 年《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以及突出课程综合的课程理念。坚持以美育人的理念中提到,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活动,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丰富审美体验,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开阔艺术视野;重视艺术体验的理念主要体现为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欣赏、表现、创造、联系/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丰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力;突出课程综合主要体现为,以各艺术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注重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本节课通过声势、律动、图形谱、道具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和学习加拿大民歌《红河谷》,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用戏剧化的情境贯穿整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教学中融了入戏剧、地理、美术等学科的知识,让音乐的学习与自然、生活、社会紧密相连,让音乐课不只有音乐知识的传授,更指向培养“完整的人”。
3.我校一直践行“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教育方针,重视“教与学”理念、过程、途径、方法的探索,坚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的办学理念,始终关注“教与学”的研究,秉承“真实的课堂、开放的心态”的教学观。在这样的方针和理念下,执教者在教学手段上不断创新,在教学模式上不断突破,让歌唱课的设计突破传统模式,做了学科融合的尝试。
(二)教材分析
(一)单元分析
第四单元“美洲乐声”的主题是美洲音乐文化,《红河谷》作为本单元的歌唱曲目,是一首北美洲加拿大民歌,它以二声部合唱的形式呈现,除了要学习耳熟能详的加拿大民歌旋律之外还要达成二声部的合唱教学目标;欣赏曲目中有墨西哥民歌《拉库卡拉查》,以及根据其音乐主题创作的电子音乐《拉库卡拉查》,结构上它是一首变奏曲;管弦乐《凯皮拉的小火车》主要让学生了解南美洲巴西音乐文化;管弦乐《化装舞会》是一首阿根廷探戈舞曲,也是对初一上册第二单元缤纷舞曲中的知识点的一次巩固复习。从这些音乐作品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多方位的了解丰富多彩的美洲民族文化。
从合唱大单元的角度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首二声部作品,在初一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过《彩色的中国》、《桑塔·露琪亚》等二声部作品,对于演唱三度和声音程有一定的基础,这首《红河谷》的和声大多数是以三度音程为主,所以本节课可以此为切入点来衔接和巩固之前所学的知识;另外,《红河谷》的4个乐句都是从弱起小节开始,在演唱上需要把握好节拍和呼吸的气口,而在初二下册的二声部作品《摇篮曲》中也会再次出现这个知识点,本节课也是对后面学习《摇篮曲》的铺垫。
(二)课时分析
歌曲《红河谷》选自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美洲乐声”,是一首加拿大民歌,节拍,节奏舒缓,4个乐句的一段体,结构上带有起承转合的关系,乐句均为第4拍弱起,旋律为明朗的大调式。演唱这样的作品追求音的“准确”多过民族的“味道”,正好适合用柯达伊教学法来教唱,且教材版本是二声部合唱。高声部为歌曲的主旋律声部,旋律自然流畅,朗朗上口;低声部是伴奏声部,旋律性不强,但是音域较窄,适合作为变声期学生的音准训练素材,并且与高声部多数时候构成三度音程关系,是初中生多声部歌唱训练入门之佳品。
二、【课中]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目标
素养目标:在戏剧化情境中展开合唱学习,充分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1.通过多声部的歌唱训练,建立声部配合与相互聆听的意识。
2.用轻声、直声、高位置的发声状态和准确的音准完成二声部歌曲《红河谷》。
3.通过科尔文手势、声势、律动等方法参与歌唱,逐步培养多声部听觉。
4.通过课堂中戏剧化情境的贯穿了解北美洲文化,通过合唱的形式感受人类社会团结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完成歌曲《红河谷》的二声部合唱。[教学难点]
演唱中各声部旋律的稳定,和声的准确以及音色的融合。
(三)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加拿大民歌《红河谷》,歌词表现了移居北美红河一带的人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乡,终于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人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它回顾了人民艰苦创业的经历,并展望了美好幸福的生活前景。在“美洲乐声”这一单元中,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作为美洲音乐学习的开篇,这首作品在歌词中很自然的陈述了美洲文化历史,学生在学唱歌曲时能够潜移默化的了解美洲文化历史,为本单元的学习做了很好的文化理解的铺垫。
(四)学情研判
初中学段的很多男孩已经进入变声期阶段,嗓音发声变化之后许多男孩子不知道如何寻找自己正确的音区,本节课将帮助他们用假声来寻找高位置的声音,力求让所有同学轻松而准确的歌唱。而男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会因为音域低
于女老师而低八度示范,导致女生和变声未完成的男孩子找不到自己的音区。本
节课的歌曲音域不宽只有一个八度,老师将用真声的低八度和假声高位置的原调音高分别示范,并训练学生明确高低八度音程关系,从而让学生在变声期时学会找到自己合适的音区,在合适的调高上歌唱。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中山市东区松苑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学校以班级合唱为特色,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使用柯达伊教学法中的一些方法训练学生的音准。因为学生在多声部歌唱上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更多的方法的探索和能力的拔高。除了形式上要突破常规的合唱课,融入戏剧化的情境,同时,在演唱上可更多的关注声部的协调以及音色的自然和发声位置的统一。
(五)资源准备
黑板、卡纸板书贴、多媒体课件、希沃白板、钢琴、音叉、卡洪鼓等
(六)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课程设置:_1_课时(40_分钟)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人物设定:我(老师)1.击打稳定拍,并1.做 4拍子稳定
一、情境是来自北美洲大陆的印用指定节奏与印第拍的训练。熟悉
导入第安人“乌代”,我们印安人乌代打招呼。歌曲中的主要节
第安人是北美洲最早的|xxx xxx xx.奏型。(解决弱
三、[课后]总结反思与提炼
设计本节课的初衷是想在原有的传统合唱教学的基础上做更多的尝试和突破,以此来达到同课异构的目的,在班级合唱教学上做更多的探索。随着2022年《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推出,戏剧、舞蹈等姊妹艺术都加入到我们的中小学课堂,音乐老师们开始探索课程中如何更好的与姊妹艺术进行融合。以往我只尝试过在音乐欣赏课融入戏剧情境,学生对于戏剧化的音乐欣赏课堂总是意犹未尽,印象深刻。这次在合唱课中中融入戏剧情境,可以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本节课尝试用沉浸式的剧情和任务驱动式的学习方式带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人物和情境的设定下,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丰富审美体验。这样的融合到底会给合唱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还是会本末倒置,让基本的教学任务都无法完成呢?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设计这节课,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让我有惊喜也有思考。惊喜之处在于,这样的融合使得学生更加兴奋,在情境中他们愿意接受一个个挑战,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合唱,课堂不会沉闷。思考之处在于,老师要驾驭这样的课堂需要有很强的创造力和课堂把控力,首先在情境的设定上就要能够把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设计成情节或关卡串联起来,还要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能够沉浸在情境中有信念感,能够有参与的欲望,在这一点上我还需要再多揣摩学生的心理;其次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演唱的同时还要串联情境,真正做到两者兼顾老师本身还需要做很多的训练和学习,才能在融合式的课堂中做到面面俱到。
花城版九年级上册舞曲 《红河谷》优质课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花城版九年级上册舞曲 《红河谷》优质课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拓展阶段,作品简介 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欣赏 红河谷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欣赏 红河谷教学设计,共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欣赏 红河谷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欣赏 红河谷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 走楼梯游戏,新课教学,学唱歌曲,二声部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