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部编版台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台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合作讨论,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把握课文叙述角度,体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
2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3理解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学方法:置疑问答 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父亲》。
注音:
啃kěn 蹦bèng 撬qià 磕kē 门槛kǎn 槛jiàn车 糟zā糕gā 醒xǐng悟wù 晌shǎng午 烦躁zà 头颅lú 凹凼dàng
涎xián水 烟瘾yǐn 蹿cuān 窜cuàn 瞬shùn间 黏nián性 胯kuà骨 尴gān尬gà 膝xī盖 砌qì台阶 掺chān合 熬á
庄稼茬chá 后脑勺shá
二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看课后《阅读提示》,了解本文大致内容。
2 用第一人称简单地讲述这个故事。
提示:人+事(起因+经过+结果)
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渴望建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为了这个目标,他长年累月的辛苦劳作,一砖一瓦的准备,终于一栋有九级台阶的新屋落成了,而父亲也老了。
3 由故事简述,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台阶低——想建高台阶——准备建高台阶—— 建高台阶——高台阶建成
文章的每一步都是围绕台阶展开的,由此可见台阶是本文的行文线索。
4 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1)(p61、62旁批)
这句话统领全文。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父亲对高台阶新屋的追求,深层地说是对社会地位的追求,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突出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人家高的有十几级,自家台阶只有三级,被人小看,“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想有地位而没有地位,所以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
5 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
6 为什么父亲想拥有高台阶的新屋?
①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 ②按家乡风俗的说法: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8)
我们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所以父亲渴望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希望通过台阶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获得村民的尊重。所以获得尊重是父亲奋斗的动力和源泉。“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句话也是本文的文眼。
台阶承载着父亲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理想,也象征着人生的使命。
7 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三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
请按照写作顺序勾画出文中对父亲进行细节描写父亲的语句,思考这些文字刻画出父亲怎样的精神品质和内心情感?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社会环境中,某些具有特征的细微之处的生动细致的描绘。
细节描写的作用:主要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通过细节描写来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表现人物性格的多样性;使人物形象更更富生动。)
(一)父亲的精神品质:
1 好强:
① 第2段,“那个石匠笑着为父亲托在肩膀上,说是能一口气背到家,不收石料钱。结果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身强力壮、能干。
②第22段,“泥水匠说大约有三百五十斤吧,父亲说不到三百斤。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好强。
2艰辛:
①第5段,“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
②第5段,“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来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我为他倒水,倒出的是一盆泥浆,木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
(详写父亲,表现父亲终年辛劳的情景,也说明了家庭的贫困。)
③ 第15段,“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从侧面表现出父亲在冬天的劳动量,用父亲穿破的草鞋的高度来说明父亲的千辛万苦,说明建造新房的不易。)
④第19段,“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对汗珠的细节描写,写出父亲的用力、专注,表现我对父亲无比热爱的心情。)
3 不甘人后,执着追求:
① 第6、7段,“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的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好强。有自尊心。)
“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改为“这句话他说了好多遍”好不好?为什么?
原句更能突出父亲重复这句话的次数多,更能表明这是父亲的一块心病。
②第9段,“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③ 第10段,“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从建房需要的经济与物质即建材上准备了大半辈子)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④第13段,“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暗示目标遥远,反衬父亲的专注)”
4 吃苦耐劳:
① 第11段,“于是,一年中他有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②第15段,“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出发时间早)父亲出发,黄昏(归来时间晚)贴近家门口时归来(劳作时间长),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走路远),垒在门墙边,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垒”:生动地表现出父亲穿坏的草鞋之多,他为了建房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5 谦卑=谦虚+卑微、质朴:
第21段,“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动作描写,表现父亲由于喜悦而手足无措的样子)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驮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6 倔强,不服老:
① 第22段,“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与前文的力壮如牛形成对比。父亲老了。)
②第28段,“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离去。”
(“我和母亲都惊了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我”和母亲为了照顾父亲的自尊心,尽量不扩大父亲闪腰的影响。)
毛竹扁担“惨叫”:用了拟人,表面写扁担的“惨叫”,其实是在写父亲,通过扁担的“惨叫”写出父亲的身体已经被累垮了。
(二)父亲的心情:
1 惬意:
①第3段,“天若放晴,穿堂风一吹,青石板比泥地干得快,父亲又用竹丝扫把扫了,石板上青幽幽的,宽敞阴凉,由不得人不去做一做,躺一躺。”——惬意。
②第5 段,“父亲的个子高,他觉得坐在台阶上很舒服。父亲把屁股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两只脚板就搁在最低的一级。”
2 羡慕向往:
①第13段,“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②第17段,“造屋的那些日子,父亲很兴奋。白天,他陪请来的匠人一起干,晚上他一个人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睡下三四个钟头,他又起床安排第二天的活。我担心父亲有一天会垮下来。然而,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在屋场上从这头走到那头,给这个递一支烟,又为那个送一杯茶。终于,屋顶的最后一片瓦也盖上了。”
3 珍惜爱护:
第24段,“新台阶砌好了,九级,正好比老台阶高出两倍。新台阶很气派,全部用水泥抹的面,泥瓦匠也很用心,面抹得很光。父亲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浇一遍水。隔天,父亲就用手去按一按台阶,说硬了硬了。再隔几天,他又用细木棍去敲了敲,说实了实了。又隔了几天,他整个人走到台阶上去,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说全冻牢了。”(动作描写,突出父亲对新房的谨慎与细致。)
4 失落:
①第26段,“而父亲自己却熬不住,(迫不及待)当天就坐在台阶上抽烟。她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他抽了一筒,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他忽然醒悟,台阶是水泥抹得面,不禁磕。于是,他就憋住了不磕。”
熬不住:折射出父亲内心的激动与兴奋,甚至到了难以自控的地步。
不对劲:水泥台阶不禁磕,保护台阶就是保护地位。
②第27段,“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心思在台阶上,没反应过来。)
③第29段,“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幅若有所失的样子。”(父亲不再劳动后的烦躁和若有所失。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一旦不能劳动,就失去了一切。)
④第30段,“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表现出父亲的自卑并没有消除,变得更失落和沮丧,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同情和怜悯,蕴含着一种伤感。
⑤第31段,“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啦?”(矛盾心理)
小结:
文中的父亲是一位吃苦耐劳、倔强能干、不甘人后、执着追求、谦卑质朴的农民父亲。
(三)思考讨论: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农民父亲,却到老都没有实现受人尊重的愿望,只能坐在门槛上黯然失落。你是如何看待他的理想和追求的?你认为是什么让他的追梦之旅变得这么艰难?
从人类需要(理想和追求)层次论的角度:人都有获得社会和他人尊重的需要,提高地位,赢得尊重,是父亲最大的心愿。
造新屋,当然首先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但是,建筑物,无论大小,都具有人文性。“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篇小说着眼在台阶,写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地位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
人的需要总是在自己视野的范围里,由比较而产生的。父亲看别人家高高的台阶,目光那么专注,他羡慕那个气派,他感叹“我们家的台阶低!”尊重的需要使他产生希望和理想。
人的需要是建立在现实可能性的基础上的。父亲以他的力量,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谓理想远大。他的血管里有民族特质中拼命硬干、坚韧不拔的精神。
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角度:父亲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根源在于生产力水平低下。
这篇小说固然讴歌了父亲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种凄楚、辛酸的情感笼罩全篇。表现出作者对艰苦生活的农民的同情。
父亲造的新屋,规格并不很高,不过是屋基高些,台阶从三级增至九级。但是他为此付出了大半辈子的辛劳。年轻时,三百来斤的石板一下子能背三趟,也没觉得花了太大的气力。新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
小说告诉我们,父亲创业的艰难困苦,根源在于农村经济极端落后,农村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让他的人生变得艰难凄苦。落后而又根深蒂固的地域文化心理摧残了他的身心。
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对先进的生产力的呼唤。但愿文中父亲悲苦的命运,已经成为过去,不会在新时代的中国农村再出现。
四 合作讨论:
1“新台阶砌好了”,为什么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 “不自在”了?(p66旁批)
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也说明父亲心里不愿抬高自己而放低别人。想和别人一样平等。反映了中国传统农民的谦卑。
2作者开篇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的台阶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来跳去,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之低。写父亲在台阶的坐姿,又是写台阶之低。
第四,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贫困。
3“父亲拍拍我后脑勺说,这样是会吃苦头的!”怎样理解
父亲 的这句话?(4)
父亲对我的疼爱、教育,告诫“我”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从而可以看出父亲做人脚踏实地,一步步来,也为后面写父亲为盖新楼一点点的积累做铺垫。
4“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13)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 (p63旁批)
这篇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神态描写)。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他向往,他在谋画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5 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父亲放鞭炮时的神情有什么特色?
文章的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父亲的神情很有特色。他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他一辈子老实厚道低眉顺眼,高兴起来也自有他高兴的样子。
作者微妙地写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异乎平日而又与众不同的样子,他手足无措,想挺胸挺不直,笑也尴尬的笑。这副喜悦的样子是非常个性化的。
6 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29)?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7从父亲苦干大半辈子盖起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生活经历,你受到怎样的启示?你如何看待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九级台阶砌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五 板书设计:
台阶低——准备建高台阶——高台阶建成 地域文化心理摧残了他的身心
身强体壮——多年艰辛——年老体衰 生产力落后让他的人生变得艰难
惬意、舒服——————尴尬、若有所失
赞美——————————————————同情和怜悯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台阶教案设计,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台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小讨论,拓展延伸,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台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