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7 图形的运动(二)平移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7 图形的运动(二)平移巩固练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注意书写整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中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下图中的图形向平移了格,看图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注意书写整洁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平移现象的是( )。
A.在笔直公路上行驶的小车所做的运动。B.开车时,方向盘所做的运动。
C.观光电梯的运动。D.计数器上拨珠子。
2.下面的图案( )是由平移得到的。
A.B.C.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平移后的图形,它的大小和形状都发生了变化
B.轴对称图形中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C.三角形中只有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D.正方形在方格纸上向右平移5格,平移前后两个图形间的格子数就是5格
4.(如图)两个图形的面积关系是( )。
A.图A>图BB.图A=图BC.图A<图BD.不能确定
5.图中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 )。
A.B.C.D.
6.小彩虹在玩“俄罗斯方块”游戏,她要将图中上面的图形平移后,和下面的图形拼成一个正方形,正确的平移方法是( )。
A.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左平移5格B.先向下平移5格,再向左平移5格
C.先向左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3格D.先向左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5格
二、填空题
7.下图中的图形向( )平移了( )格。
8.看图填空。
(1)图形A向( )平移( )格到图形B的位置。
(2)图形C向( )平移( )格到图形B的位置。
9.如图,△ABC沿直线BC向右平移3厘米,得到△EDF。若BC=5厘米,则DF=( )厘米,CF=( )厘米。
10.下图中,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涂色部分面积是( )。
11.房子图向( )平移了( )格;汽车图向( )平移了( )格;蘑菇图向( )平移了( )格。
从3:00到6:00,时针旋转了( )°;从1:30到1:45,分针旋转了( )°。
12.填一填。
(1)图形2先向( )平移( )格,再向( )平移( )格,就可以和图形1组成一个长方形。
(2)如果1格代表1平方厘米,组成的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三、判断题
13.图形在平移过程中,它的大小、形状不能变。( )
14.平移改变图形的大小。( )
15.抽屉的运动是平移现象。( )
16.树上的水果掉在地上是平移现象。( )
17.可以采用平移和轴对称的方法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 )
四、解答题
18.填一填,画一画。
19.你能说说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吗?平移有什么特点?
20.图中三角形三个顶点A、B、C用数对表示分别是(6,7),(2,4),(7,4)。
(1)将这个三角形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4格,得到新的三角形A'B′C′,请在方格图上画出这个新的三角形。
(2)找出点D,并在右边方格上标出来,使这个点与原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并在图上标出D点的数对,这样的点有( )个。
21.用5个小正方体可以搭成如下4种立体图形。根据这些图形解决以下问题:
(1)方格图中的图形A可以是从( )号立体图形的( )面看到的。
(2)以直线m为对称轴,请画出图形A的另一半。
(3)③号图形从上面看是什么样子,请画在虚线方框内。再把所画图形向右平移6格。
22.操作题。
(1)根据对称轴补全下面这个轴对称图形。
(2)画出这个轴对称图形先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3格后的图形。
(3)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运用平移的知识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参考答案:
1.B
【分析】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条直线方向平行移动一定距离的过程,称为平移。
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围绕某一固定点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的过程,称为旋转。
【详解】A.在笔直公路上行驶的小车所做的运动是平移;
B.开车时,方向盘所做的运动是旋转;
C.观光电梯的运动是平移;
D.计数器上拨珠子是平移。
不属于平移现象的是开车时,方向盘所做的运动。
故答案为:B
2.C
【分析】平移: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后图形的位置改变,形状、大小、方向不变。
【详解】A.此图案可通过旋转得到,故不符合题意;
B.此图案是轴对称,可通过翻转得到,故不符合题意;
C.此图形可以通过平移得到,故符合题意;
D.此图案可通过旋转得到,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移的意义,明确平移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B
【分析】(1)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而形状、大小不变。区别在于,平移时物体沿直线运动,本身方向不发生改变;旋转是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运动,本身方向发生了变化。
(2)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据此可知,轴对称图形中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三角形中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4)正方形在方格纸上向右平移5格,则这个正方形的关键点和对应点之间的格子数是5格。若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2格,则平移后两个图形间的格子数是3格。
【详解】A.经过平移后的图形,它的大小和形状都不发生了变化,原说法错误;
B.轴对称图形中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原说法正确;
C.三角形中除了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原说法错误;
D.正方形在方格纸上向右平移5格,平移前后两个图形间的格子数不一定是5格,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平移和旋转均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平移不改变物体的方法,旋转改变物体的方向。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关键是找它的对称轴,要想象沿着这条线翻折能不能重叠。
4.C
【分析】图A和图B在同一平面内,每个方格的大小一样,两个半格合并成一个方格,据此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图A和图B的大小即可。
【详解】据分析可得:
图A有15个方格;
图B有16个方格;
15个方格<16个方格
所以图A<图B
故答案为:C
【点睛】解答此题要仔细看图,数方格的多少即可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每个方格的大小一样是此题的关键。
5.B
【分析】根据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可知,分母表示平均分的总份数,分子表示涂色的份数,依此再通过平移的方法进行选择即可。
【详解】
通过平移可知,整个图形被平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为其中的1份,因此图中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熟练掌握平移物体的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D
【分析】平移时,一要明确图形平移的次数,二要确定每次平移的方向,三要数准每次平移的格数。
【详解】观察题图可知,上面的图形先向左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5格,才能和下面的图形拼成一个正方形。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移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7. 右 4
【分析】找出构成图形的关键点,再确定平移方向和平移距离,由平移的距离确定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点的位置,依次连接各对应点,即可得到平移后的图形;因此找到相对应的两个点的位置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图中的图形向右平移了4格。
【点睛】熟练掌握平移图形的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1) 下 3
(2) 左 7
【分析】平移是指在同一个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直线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那么这样的图形运动就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详解】(1)图形A向下平移3格到图形B的位置。
(2)图形C向左平移7格到图形B的位置。
9. 5 3
【分析】已知△ABC沿直线BC向右平移3厘米,得到△EDF,所以DF=BC,BD=CF=平移距离,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DF=BC=5厘米,CF=3厘米。
【点睛】本题考查平面图形的平移,理解平移的概念及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150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长方形被平均分成4份,通过平移可知,阴影部分为长方形面积的3份,
因此先用20乘10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再用长方形的面积除以4计算出一个小长方形的面积,最后用一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乘3即可。
【详解】长方形被平均分成4份,阴影部分为长方形面积的3份,即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 。
20×10=200()
200÷4=50()
50×3=150()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分数的意义以及通过平移计算图形的面积,要熟练掌握。
11. 上 5 左 8 下 5 90 90
【详解】略
12.(1) 上 5 左 6
(2)6
【分析】(1)图形1在图形2的左上方,因此图形2要想移到图形1那里,需要先向左移再向上移,或者先向上移再向左移;
(2)1格代表1平方厘米,看组成的图形有几个格就是几平方厘米。
【详解】(1)图形2先向(上)平移(5)格,再向(左)平移(6)格,就可以和图形1组成一个长方形。(答案不唯一)
(2)如果1格代表1平方厘米,组成的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
【点睛】组成的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数格的方法求得,也可以通过长乘宽的方法求得。
13.√
【详解】略
14.×
【分析】平移现象:将一个图形或物体按照某个直线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平移后图形的位置改变,形状、大小、方向不变。
【详解】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可以改变图形的大小,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移的特点。
15.√
【分析】根据平移的定义可得,平移是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做直线运动,由此判断即可。
【详解】抽屉的推拉运动是平移现象;
故此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移的应用,关键是明确平移的定义即可。
16.√
【分析】平移时物体沿直线运动,本身方向不发生改变;旋转是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运动,本身方向发生了变化;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树上的水果掉在地上是平移现象,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7.√
【分析】许多图案都是由一些规则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得到的。据此判断。
【详解】利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可以设计出许多美丽的图案。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理解平移、旋转、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是解答的关键。
18.
【分析】平移就是将图形平行移动,按一定的方向和距离,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对应点的距离相等,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根据数方格的方法,可以得出图形向右平移了8格,画出向平移6格的图形,在作图时,可以先画出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对应点,然后根据图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作出其余各点再连线。(也可以把所有的线与线的交点对应的点找到,然后连线。)
【详解】可以数出图形的最右面的点到平移后最右面的点的距离是8格,所以图形向右平移了8格;
作图如下:注意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
【点睛】本题考查图形的平移知识,用找出一组对应点数方格的方法可以知道图形平移了几格,作图时注意,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
19.见详解
【分析】平移是指在同一个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直线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那么这样的图形运动就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依此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有:电梯的运动、拉抽屉、列车和火车车身的移动、升国旗等等。
平移的特点: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点睛】熟练掌握平移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1)(2)图见详解
(3)3
【分析】(1)根据图形平移的性质,图形平移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只是图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据此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2)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据此可知,D点的位置可能与A点在同一行,AD的长等于BC的长,D的位置也可能在第3列,第1行,CD的长等于A B的长,据此在图找到这个点,并画出这个平行四边形。
(3)根据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列数在前,行数在后。这样的点有3个,据此解答。
【详解】(1)(2)作图如下:
(3)D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1,7)或(3,1)或(11,7),这样的点有3个。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图形平移的性质及应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及应用,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及应用。
21.(1)④;前;
(2)、(3)均见详解
【分析】(1)图形A为2层,第一层为3个小正方形,第二层为1个小正方形,左齐;②号立体图形,从前面看可看到2层,第一层为4个小正方形,第二层为1个小正方形,左齐;③号立体图形从前面看可看到2层,第一层为3个小正方形,第二层为1个小正方形,居中对齐;④号立体图形,从前面看可看到2层,第一层为3个小正方形,第二层为1个小正方形,左齐;依此根据对三视图的认识进行填空即可。
(2)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叠的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依此画图;
(3)③号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可看到2排,第2排可看到3个小正方形,第1排可看到1个小正方形,居中对齐;物体平移的方法是点对点平移,然后将所有点依次连接起来;依此画图;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方格图中的图形A可以是从④号立体图形的前面看到的。
(2)、(3)画图如下: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对三视图的认识,三视图的画法,补全轴对称图形,以及作平移后的图形,应熟练掌握。
22.(1)见详解
(2)见详解
(3)图见详解;面积是
【分析】(1)因为轴对称图形中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所以可以先找出所给的一半图形的各个顶点,数出每个顶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再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各个顶点的对称点,最后顺次把这些对称点连接起来。
(2)根据平移的方法,把每个关键点先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3格,最后把每个关键点按平移前的形状依次连接起来即可。
(3)先任意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再通过平移数出所画的平行四边形占几个小方格,因为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所以所画的平行四边形占几个小方格,它的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
【详解】(1)(2)见下图
(3)平行四边形见上图
答: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画法和平移知识的掌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数学四年级下册平移课时训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移课堂检测,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四年级下册7 图形的运动(二)平移课堂检测,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