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密卷(三)(广州)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99222/0-171508934384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密卷(三)(广州)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99222/0-171508934388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密卷(三)(广州)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99222/0-171508934391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密卷(三)(广州)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密卷(三)(广州),共18页。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P-31 S-32 Fe-56 Cu-64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2024•双阳区一模)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成分中不能支持燃烧且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2.(2024•市北区模拟)下列各组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H2OB.H2SO4C.O2D.KOH
3.(2024•洪江市二模)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图所示实验,用电热丝点燃红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可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C.待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
D.实验中红磷的量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4.(2024•辽宁模拟)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重要的金属材料,如图是钛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元素的化学符号为Ti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2
C.1个钛原子的质量为47.87D.该原子所含的电子数为22
5.(2024•兴化市一模)下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的系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取用药品B.称取药品
C.读取水量D.加速溶解
6.(2024•增城区一模)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AB.BC.CD.D
7.(2024•增城区一模)亚运会使用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的零碳甲醇(CH3OH)点燃亚运火炬,惊艳世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点燃火炬需要使温度达到甲醇的着火点
B.零碳甲醇燃烧不产生二氧化碳
C.可实现二氧化碳的循环利用
D.可解决氢气高成本储运的难题
8.(2024•怀化一模)目前很多学校安装了直饮水机,如图是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直饮水机上看到的直饮水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活性炭的吸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B.滤膜可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C.紫外光照射的作用是加热
D.电热水器煮沸的过程降低了水的硬度
9.(2024•徐州模拟)下列关于酸和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正常的雨水中因溶有二氧化碳,通常显酸性
B.锰(Mn)比锌活泼,所以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C.37%的盐酸可以加热浓缩为98%的浓盐酸
D.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10.(2024•洪江市二模)在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x、y、z的值分别为2.3、4、0.6
C.化学方程式中乙醇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5
D.该反应中氧气和一氧化碳的质量比为20:7
11.(2024•铜山区模拟)对似是而非的问题要明辨是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铵态氮肥和草木灰都可作肥料,两者混用能提高肥效
B.虽然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但铝的抗腐蚀性却比铁强
C.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可加入适量CaCl2溶液
D.硬水和糖水都是溶液,但硬水能导电,糖水却不导电
12.(2024•潮阳区一模)水和乙醇(酒精)都是工业上重要的溶剂,NaOH在水和乙醇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OH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差别不大
B.20℃时100g水中至少能溶解109gNaOH
C.0℃时NaOH在乙醇中几乎不溶
D.NaOH在水和乙醇中的溶解能力都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13.(2024•海安市一模)《天工开物》记载的“生铁、熟铁连续生成工艺”,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是现代冶金工艺的雏形。其流程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熔炼过程中氧化铁被一氧化碳夺去氧
B.选择足量的硫酸可证明生铁是混合物
C.生铁中通入氧气的主要目的是将铁氧化
D.因表面有油隔绝空气,所以切肉的钢刀不易生锈
14.(2024•东莞市一模)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的。下列“厨房中的劳动”与涉及到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
A.AB.BC.CD.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8分。
15.(7分)(2024•天河区一模)无人机的芯片制造需要用到单晶硅,动力来源有氢氧燃料电池、三元锂电池等。
(1)单晶硅(Si)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则构成单晶硅的微粒是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石英砂(主要成分为SiO2)与焦炭在高温下反应可制得硅单质,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氢氧燃料电池是通过氢气和氧气在电池内部发生反应产生电能。消耗32g氧气,至少有 g氢气参加反应。
(3)石墨作为三元锂电池的电极材料,说明石墨具有 。
(4)硫酸锰(MnSO4,易溶于水)是生产三元锂电池的原料。写出以碳酸锰固体为原料制备硫酸锰的化学方程式: 。
16.(7分)(2024•李沧区一模)我国强调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圆梦”小组同学确立了以“碳中和”为主题的学习内容,力求构建碳中和理念,努力践行低碳行动。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认识“碳中和”。
(1)结合图1所示“碳中和”公益图,“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与 相抵消,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
任务二:揭秘“碳循环”。
(2)从图2中可以看出,自然界中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主要有微生物分解作用、呼吸作用和 。请你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径有 、岩石吸收和水体吸收等。岩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请你写出这一过程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
17.(7分)(2024•朝阳区一模)人类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一,某同学利用自制简易净水器对污浊的河水进行净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净化过程可降低河水的硬度
B.石英砂主要作用是吸附可溶性杂质
C.活性炭可除去河水中的异味
D.该净化过程可除去河水中所有杂质
(2)图二是电解水实验。
①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b的尖嘴处,打开活塞,观察到的现象为 ;
②水通电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该实验可以得到的一个结论是 ;
③为验证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小雪记录了两极产生气体高度变化如下:
通常状况下,氧气的溶解度为0.03,氢气的溶解度为0.018。通过分析表中数据,能否得出水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的结论。结合资料和数据说明你的观点及理由 。
18.(8分)(2024•恩施市一模)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提纯并配制NaCl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②、③依次为下图中的 (填字母)。
(2)若实验最终所得NaCl晶体偏少,则可能的实验原因是 (填字母)。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3)在操作③中,当出现 时,就要停止加热。
(4)若用以上操作得到的氯化钠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①计算: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
②称量:称量时如果用质量为33.1g的烧杯盛放固体,在托盘天平上已放40g的砝码,则天平上的游码位置应是下图的 (填字母)。
③量取: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④溶解:将氯化钠和水混合进行溶解。
(5)若量水时俯视读数,则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10%(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19.(9分)(2024•闵行区二模)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
(1)我国劳动人民早在1837年开始尝试取井水煮卤,获得的氯化钠中仍含有氯化镁等杂质,古人采用“淋盐沥水”(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粗盐)的方法除去氯化镁,是因为 。
(2)兴趣小组同学想利用所学知识从粗盐中提纯氯化钠固体。查阅资料获知,粗盐除去泥沙后还含有少量CaCl2、Mg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
【试剂选择】
大家一致认为,除杂所选择的试剂一定要满足以下条件:只能与杂质反应、 、且易分离。经讨论选用的试剂是NaOH溶液、Na2CO3溶液和BaCl2溶液。
【实验探究】
①滴加甲、乙、丙三种试剂的顺序最多有 种,请写出其中一种 。
②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
③本实验蒸发是为了除去 (填化学式)。
④小组同学经过认真思考,认为可以用过量的 溶液(填一种物质)代替NaOH和BaCl2两种溶液,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20.(10分)(2024•山亭区一模)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其进行下列化学实验。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且不含HCl的二氧化碳气体,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进行实验。(提示:盐酸中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从左到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上述方法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同时放入一张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和一张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观察到干燥的试纸不变色,而湿润的试纸变红。请叙述出现上述两种不同现象的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叙述)。
(2)化学小组的同学用一氧化碳气体(含少量水蒸气),测定某氧化铁样品(杂质为铁粉)中Fe2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实验方案,所选仪器按“CO(含少量水蒸气)→C→A→D1→D2”的顺序连接(D1、D2为氢氧化钠洗气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进行实验。(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
①该装置中,洗气瓶C的作用为 。
②进行实验时,检查完装置的气密性,在仪器A硬质玻璃管中放入12g该氧化铁样品后,进行以下操作,其中应该先进行的是 (填选项序号之一)。
a.用酒精灯加热
b.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含少量水蒸气)
③反应充分进行后冷却,测得此时洗气瓶C增重1.8g,洗气瓶D1增重6.6g,则12g该氧化铁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至0.1%)。
④从环保角度考虑,该套实验装置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你的具体改进建议是 。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答】解: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是:氮(N2)约占78%,氧(O2)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氡Rn),二氧化碳(CO2)约占0.03%,还有其他气体和杂质 约占0.03%,如臭氧(O3)、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水蒸气(H2O)等,故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氮气不支持燃烧。
故选:A。
2.【答案】A
【解答】解:A、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选项符合题意;
B、H2SO4是由氢、氧、硫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O2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KOH是由氢、氧、钾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A
【解答】解: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止装置漏气造成测定结果不准确,故选项说法正确。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了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红磷熄灭后不能立即打开弹簧夹,因为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使测定结果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实验中红磷的量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必须足量,以完全消耗装置装置的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4.【答案】C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则该元素的化学符号为Ti,故选项说法正确。
B、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2,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而不是1个钛原子的质量为47.87,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2,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原子的电子数为2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5.【答案】B
【解答】解:A、取用氯化钠固体时用药匙取用,瓶塞倒放在实验桌上,故A正确;
B、用托盘天平称取药品时,应左物右码,B中砝码和氯化钠固体放反了,故B错误;
C、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正确;
D、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速氯化钠的溶解速率,故D正确;
故选:B。
6.【答案】A
【解答】解:A、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是由于冰水混合物中只含一种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B、二氧化碳制成干冰,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C、蔗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更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选项解释错误。
D、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离子,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A。
7.【答案】B
【解答】解:A、由燃烧的条件可知,点燃火炬需要使温度达到甲醇的着火点,故A正确;
B、由化学式可知,甲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零碳甲醇燃烧可产生二氧化碳,故B错误;
C、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的零碳甲醇,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即该过程可实现二氧化碳的循环利用,故C正确;
D、该过程将氢气转化为液态的甲醇,可解决氢气高成本储运的难题,故D正确;
故选:B。
8.【答案】D
【解答】解:A、活性炭的吸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该选项不正确。
B、滤膜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该选项不正确。
C、紫外光照射的作用是杀菌消毒,该选项不正确。
D、电热水器煮沸的过程降低了水的硬度,是因为能够除去溶于水的钙、镁化合物,该选项正确。
故选:D。
9.【答案】C
【解答】解:A、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该选项正确。
B、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锌排在氢前,锰(Mn)比锌活泼,所以锰排在氢前,能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该选项正确。
C、氯化氢在水中的质量分数达不到98%,该选项不正确。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该选项正确。
故选:C。
10.【答案】B
【解答】解:A、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正确。
B、如果x、y、z的值分别为2.3、4、0.6,则2.3+4≠2.2+2.7+0.6,即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不正确。
C、乙醇质量是2.7g×218÷646=2.3g,乙醇中碳元素质量是2.3g×2446=1.2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是2.2g×1244=0.6g,一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是1.2g﹣0.6g=0.6g,一氧化碳质量是0.6g÷1228=1.4g,z=1.4,y=2.2+2.7+1.4﹣2.3=4,设化学方程式中乙醇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x:y,根据题意有46x:32y=2.3g:4g,x:y=2:5,该选项正确。
D、该反应中氧气和一氧化碳的质量比为4g:1.4g=20:7,该选项正确。
故选:B。
11.【答案】A
【解答】解:A、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混合使用,二者混合会产生氨气,降低肥效,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钾,水溶液显碱性,故A符合题意;
B、虽然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但铝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故铝的抗腐蚀性却比铁强,故B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钙可以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除去 NaCl 溶液中混有的少量 Na2CO3,可加入适量 CaCl2 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
D、硬水和糖水都是溶液,但硬水中有很多钙镁离子,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粒子:镁离子、钙离子,故硬水能导电,而糖水的溶质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无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粒子,故糖水不导电,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答案】C
【解答】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NaOH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差别较大,故A错;
B、20℃时,氢氧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09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109gNaOH,故B错;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0℃时NaOH在乙醇中几乎不溶,故C正确;
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NaOH在水和乙醇中的溶解能力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D错。
故选:C。
13.【答案】C
【解答】解:A.CO具有还原性,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夺取氧化铁中的氧,生成铁,故A正确;
B.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铁能和硫酸反应,而碳不能,取少许熔炼后的生铁,加入足量硫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硫酸亚铁的水溶液呈浅绿色,溶液变为浅绿色,剩余的黑色物质是碳,证明生铁是混合物,故B正确;
C.生铁和熟铁的区别是含碳量,熟铁的含碳量更低,生铁中通入氧气的主要目的是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降低含碳量,故C不正确;
D.铁生锈的条件是同时和氧气、水接触,油可将铁制品和氧气、水隔离开,故不易生锈,故D正确。
故选:C。
14.【答案】B
【解答】解:A、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能用于除油污,该选项正确。
B、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柠檬酸为酸,碳酸钙为盐,柠檬酸和碳酸钙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该选项不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该选项正确。
D、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则铝耐腐蚀,而钢丝球会破坏氧化铝薄膜,则不能用钢丝球洗刷铝制厨具,该选项正确。
故选:B。
15.【答案】(1)原子;SiO2+2C高温¯Si+2CO↑。(2)4;
(3)导电性;(4)MnCO3+H2SO4=MnSO4+CO2↑+H2O。
【解答】解:(1)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晶硅(Si)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则构成单晶硅的微粒是原子。石英砂(主要成分为SiO2)与焦炭在高温下反应可制得硅单质,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高温¯Si+2CO↑;故答案为:原子;SiO2+2C高温¯Si+2CO↑。
(2)设至少需要氢气的质量为x,则:
2H2+O2点燃¯2H2O
4 32
x 32g
432=x32g
x=4g
故答案为:4;
(3)石墨作为三元锂电池的电极材料,说明石墨具有导电性;故答案为:导电性;
(4)碳酸锰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锰、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MnCO3+H2SO4=MnSO4+CO2↑+H2O;故答案为:MnCO3+H2SO4=MnSO4+CO2↑+H2O。
16.【答案】(1)吸收总量;
(2)化石燃料的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
(3)光合作用;CaCO3+H2O+CO2=Ca(HCO3)2。
【解答】解:(1)“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与吸收总量相抵消,即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总量不增加,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故填消耗总量;
(2)从图2中可以看出,自然界中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主要有微生物分解作用、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故填化石燃料的燃烧;
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H4+2O2点燃¯CO2+2H2O;
(3)由图可知,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径有光合作用、岩石吸收和水体吸收等,故填光合作用;
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CO3+H2O+CO2=Ca(HCO3)2。
17.【答案】(1)C;
(2)①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
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合理即可);
③能,氧气比氢气溶解度大,5min之前氧气溶解量比氢气溶解量大,5min时,氢气和氧气在水中达到饱和状态,5min后两极产生的气体高度变化量为2:1。
【解答】解:(1)A.该净化过程不能除出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即不能降低河水的硬度,选项说法错误;
B.石英砂主要作用是过滤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不能吸附可溶性杂质,选项说法错误;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去河水中的异味,选项说法正确;
D.该净化过程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以及微生物,即不能除去河水中所有杂质,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2)①b管连接电源的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
故答案为: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
②水通电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该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化学变化是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等;
故答案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合理即可);
③氧气比氢气溶解度大,5min之前氧气溶解量比氢气溶解量大,5min时,氢气和氧气在水中达到饱和状态,5min后两极产生的气体高度变化量为2:1,因此能得到水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的结论;
故答案为:能,氧气比氢气溶解度大,5min之前氧气溶解量比氢气溶解量大,5min时,氢气和氧气在水中达到饱和状态,5min后两极产生的气体高度变化量为2:1。
18.【答案】(1)BCA。(2)BC。(3)较多固体。(4)B。(5)大于。
【解答】解:(1)操作①为粗盐溶解;操作②为含有泥沙的混合液经过过滤,得较纯净的氯化钠溶液;操作③为蒸发滤液,得氯化钠晶体;图中A为蒸发操作,B为溶解操作,C为过滤操作,操作①与B对应,操作②与C对应,操作③与A对应。
故填:BCA;
(2)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有杂质进入最后的精盐,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大,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会导致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故选项符合题意;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没有将氯化钠充分溶解,会导致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故选项符合题意;
(3)在操作③中,当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将滤液蒸干,故填:较多固体;
(4)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时,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10%=10g,则左盘上的质量为33.1g+10g=43.1g,砝码质量为40g,则游码质量为43.1g﹣40g=3.1g;
(5)若量水时俯视读数,所取水的实际体积要小于90mL,所以则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于10%。
19.【答案】(1)饱和氯化钠溶液不能溶解氯化钠,能够溶解氯化镁。
(2)不带入新的杂质。
①3;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或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或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②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③HCl。
④氢氧化钡。
【解答】解:(1)我国劳动人民早在1837年开始尝试取井水煮卤,获得的氯化钠中仍含有氯化镁等杂质,古人采用“淋盐沥水”(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粗盐)的方法除去氯化镁,是因为饱和氯化钠溶液不能溶解氯化钠,能够溶解氯化镁。
故答案为:饱和氯化钠溶液不能溶解氯化钠,能够溶解氯化镁。
(2)大家一致认为,除杂所选择的试剂一定要满足以下条件:只能与杂质反应、不带入新的杂质、且易分离。经讨论选用的试剂是NaOH溶液、Na2CO3溶液和BaCl2溶液。
故答案为:不带入新的杂质。
①滴加甲、乙、丙三种试剂的顺序是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或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或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最多有3种,其中一种是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或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或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故答案为:3;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或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或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②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故答案为: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③本实验蒸发是为了除去HCl。
故答案为:HCl。
④小组同学经过认真思考,认为可以用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代替NaOH和BaCl2两种溶液,也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因为氢氧化钡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氢氧化钡。
20.【答案】(1)①BECF;②CaCO3+2HCl=CaCl2+H2O+CO2↑;③二氧化碳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有酸性,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2)①除去CO气体中的水蒸气;②b;③66.7%;④在装置的末端加一个燃着的酒精灯。
【解答】解:(1)①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且不含HCl的二氧化碳气体,需要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先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HCl气体,再用浓硫酸进行干燥,最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二氧化碳,则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BECF;
②上述方法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③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同时放入一张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和一张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观察到干燥的试纸不变色,而湿润的试纸变红。出现上述两种不同现象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有酸性,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2)①一氧化碳气体中含少量水蒸气,则该装置中,洗气瓶C的作用为除去CO气体中的水蒸气。
②进行实验时,检查完装置的气密性,在仪器A硬质玻璃管中放入12g该氧化铁样品后,进行以下操作,其中应该先进行的是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含少量水蒸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再用酒精灯加热;故选:b。
③反应充分进行后冷却,测得此时洗气瓶C增重1.8g,这是水蒸气的质量,洗气瓶D1增重6.6g,这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设该氧化铁样品中Fe2O3的质量为x,
3CO+Fe2O3高温¯2Fe+3CO2
160 132
x 6.6g
160132=x6.6g
x=8g
则12g该氧化铁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8g12g×100%≈66.7%;
④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所以从环保角度考虑,该套实验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具体改进建议是:在装置的末端加一个燃着的酒精灯。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
只由一种分子构成
B
二氧化碳制成干冰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更快
分子间存在间隔
D
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溶液中存在大量的Cl﹣
物质(纯净物)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一氧化碳
反应前质量/g
x
y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2.2
2.7
z
选项
厨房中的劳动
化学知识
A
用洗洁精清洗碗筷上的油污
洗洁精能乳化油污
B
用柠檬酸除垢剂去除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
柠檬酸与 CaCO3发生中和反应
C
用活性炭去除冰箱异味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D
不宜用钢丝球洗刷铝制厨具
钢丝球会破坏铝制品表面致密的、具有抗腐蚀性的氧化铝薄膜
时间(min)
5
6
7
8
9
a(mm)
8.0
12.0
16.0
20.0
24.0
b(mm)
3.5
5.5
7.5
9.5
11.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密卷(二)(安徽),共13页。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押题密卷03,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推断题,流程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押题密卷02,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流程题,推断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