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密卷(三)(河北)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99223/0-171508934763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密卷(三)(河北)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99223/0-17150893476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密卷(三)(河北)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99223/0-171508934773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密卷(三)(河北)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密卷(三)(河北),共15页。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Fe-5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4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雁塔区校级四模)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体现物理性质的是( )
A.生石灰作食品的干燥剂B.小苏打用作糕点的发酵粉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铁粉用作食品保鲜的脱氧剂
2.(2024•胶州市一模)科学家通过“祝融号”火星车探测器测得火星表面大气成分(体积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星大气中N2的含量最高
B.火星大气中CO2含量高于地球空气中
C.火星大气中不含稀有气体
D.火星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2024•岱岳区一模)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如图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B.过滤黄泥水
C.蒸发食盐水D.熄灭酒精灯
4.(2024•胶州市一模)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00
B.磷原子的中子数为15
C.氧元素和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D.磷、硫、氯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5.(2024•荔湾区一模)被称为“快乐因子”的多巴胺(化学式:C8H11O2N)是大脑中含量最丰富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下列关于多巴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多巴胺由四种元素组成
B.一个多巴胺分子由8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
C.相对分子质量是153
D.碳、氧元素质量比为4:1
6.(2024•即墨区一模)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相结合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如表对应内容中,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7.(2024•即墨区一模)春有百花秋有月,此心安处“即”吾乡。即墨府前街因樱花盛开之美成为网红打卡地。樱花随风飞舞,香气四溢。“樱花香气四溢”说明( )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由原子构成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8.(2024•西山区一模)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碘酒溶液B.氯化钠溶液
C.硫酸铜溶液D.蔗糖溶液
9.(2024•西城区一模)下列物质能用作钾肥的是( )
A.NH4NO3B.NH4Cl
C.K2SO4D.Ca(H2PO4)2
10.(2024•西山区一模)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主要分布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人工智能、化学能源等科学领域。“进展4”是农作物耐盐碱机制解析与应用。我国约有3.4亿亩盐碱地具备种植水稻的基本条件,适宜种植耐盐碱水稻土地的土壤pH为8.8﹣9.2,呈碱性。下列溶液也呈碱性的是( )
A.食盐水pH=7B.柠檬酸溶液pH=1.5
C.白醋pH=1.0D.碳酸钠溶液pH=10
11.(2024•长宁区二模)属于氢氧化钠溶液性质的是( )
A.久置后会分层 B.上层溶液腐蚀性更强
C.不饱和的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上下层溶液的浓度一致
12.(2024•岱岳区一模)生活中的下列物品,主要是用合成材料制作的是( )
A.玻璃杯B.铁栅栏
C.塑料保鲜膜D.℃羊毛衫
13.(2024•寻乌县一模)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则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C.分子不带电,因此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
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所以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14.(2024•伊通县二模)实验小组用传感器研究等量水、NaOH溶液和Ca(OH)2溶液分别吸收CO2的效果(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实验装置及部分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①是CO2溶解和CO2与水反应的综合结果
B.对比曲线①和②,可说明CO2能与NaOH反应
C.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
D.选用等量的Ca(OH)2溶液进行实验,其曲线在①上方
二、填空及简答题: 本大题共 4小题。
15.(2024•齐河县一模)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煤、石油和 是常见的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燃烧带来的环境问题有 (说出一种)。
(2)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非常重要。汽车化油器使汽油雾化后进入内燃机气缸,这是通过 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的。
(3)开发利用氢能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如图是利用太阳能制氢的示意图:
H2与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2024•房山区一模)以下是甜甜一家人周末一天的生活。请回答问题。
(1)他们出发去郊游。
①来到山脚下,甜甜发现一些石英石(主要成分为SiO2),SiO2属于 (填序号)。
A.单质B.化合物C.氧化物
②在半山腰,妹妹闻到了花香,利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其原因 。
(2)他们开始野餐。
①野餐时用到的塑料饭盒属于 (填“金属材料”或“有机合成材料”)。
②用餐后,清理物品。矿泉水瓶、易拉罐 (填“能”或“不能”)投入有如图标识的垃圾桶中。
(3)他们回到家,爸爸、妈妈开始做晚餐。
①打开燃气灶,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使用铁锅炒菜,主要利用了铁的性质是 。
③清洗铁锅后,为防止其生锈,可采取的方法是 。
17.(2024•红山区模拟)自来水大多是各地的地表水生产的,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水厂将浑浊的江水或河水净化成自来水,并最终制成蒸馏水。实验流程如图1:
请回答:
(1)操作①的名称是 ,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 ,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填写字母)。
a.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b.未用玻璃棒引流
c.漏斗尖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d.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2)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操作②,利用活性炭的 性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待净化的水应该从 (填字母)端通入。
18.(2024•河北区一模)现有A~F六种物质的稀溶液,分别是硫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稀盐酸、氯化钠溶液、酚酞溶液中的一种,把他们两两混合,其部分现象如表所示。(已知:硫酸钠溶液显中性)
(1)B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E为 溶液。
(2)A与C混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对还没有确定的稀溶液,下列鉴别方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分别滴加AgNO3溶液,观察现象
B.分别滴加Na2CO3溶液,观察现象
(4)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相混合后,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 色。
三、实验探究题: 本大题共 1小题。
19.(2024•市北区模拟)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仪器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初中化学实验。请完成下列问题:
Ⅰ.如图所示,在左侧发生装置中连接压强传感器制备CO2,右侧为装置内气体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反应时,关闭导管上的活塞,试管中液面逐渐 (选填“上升”或“下降”)。
(2)随后,再打开导管上的活塞,压强传感器的读数变化如图中 段(选填序号)。
A.abB.bcC.cd
Ⅱ.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如图A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数据的变化情况,得到图B和图C。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A是向盐酸溶液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
B.图B中c→d所示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加
C.图C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四、计算应用题: 本大题共 1小题。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计算步骤等。
20.(2024•西安二模)生铁和钢是应用广泛的铁合金,工业上用赤铁矿冶炼生铁的主要反应原理为Fe2O3+3CO高温¯2Fe+3CO2。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生铁的含碳量比钢的含碳量 (填“高”或“低”)。
(2)某炼铁厂用含Fe2O380%的赤铁矿冶炼出含铁1120t的生铁,计算炼铁所用赤铁矿的质量。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答】解:A、生石灰作食品的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和水生成熟石灰,属于生石灰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小苏打用作糕点的发酵粉,是利用小苏打的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D、铁粉用作食品保鲜的脱氧剂是利用铁粉生锈,属于铁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答案】B
【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火星大气中CO2的含量最高,说法错误;
B、火星大气中CO2的体积分数约为95.3%,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约为0.03%,因此火星大气中CO2的含量高于空气,说法正确;
C、由图示可知,火星大气中含有氩气,氩气属于稀有气体,说法错误;
D、由图示可知,火星大气中几乎不含氧气,因此火星大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法错误。
故选:B。
3.【答案】A
【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标签没有向着手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A。
4.【答案】B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31;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5;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5;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中子数=31﹣15=16,故选项说法错误;
C、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氧原子和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故选项说法正确;
D、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磷、硫、氯原子的质子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5.【答案】D
【解答】解:A、多巴胺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个多巴胺分子由8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相对分子质量是12×8+1×11+16×2+14=153,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8):(16×2)≠4: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6.【答案】B
【解答】解:A、氢氧化钠能和醋酸反应,是因为两种溶液中的氢氧根和氢离子结合成水,故选项解释正确。
B、无色氧气加压后变成淡蓝色液氧,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C、金属铝和金属镁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不同种金属的原子的结构不同,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是因为碳原子在等体积空间内接触碰撞的氧分子数目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7.【答案】C
【解答】解:“樱花香气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故选:C。
8.【答案】A
【解答】解:A、碘酒溶液是碘的酒精溶液,溶剂是酒精,符合题意;
B、氯化钠溶液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溶剂是水,不符合题意;
C、硫酸铜溶液是硫酸铜的水溶液,溶剂是水,不符合题意;
D、蔗糖溶液是蔗糖的水溶液,溶剂是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答案】C
【解答】解:A、NH4NO3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错误;
B、NH4Cl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B错误;
C、K2SO4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故C正确;
D、Ca(H2PO4)2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故D错误;
故选:C。
10.【答案】D
【解答】解: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碳酸钠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
故选:D。
11.【答案】D
【解答】解:A、溶液具有稳定性,久置后不会分层,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液具有均一性,上层、下层的溶液腐蚀性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不饱和的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也可能是浓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下层溶液的浓度一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2.【答案】C
【解答】解:A、玻璃是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不正确。
B、铁栅栏是金属材料,故选项不正确。
C、塑料是有机合成材料,故选项正确。
D、羊毛是天然材料,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C。
13.【答案】D
【解答】解:A、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不是置换反应,该选项不正确。
B、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例如碳酸盐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该选项不正确。
C、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例如中子不带电,该选项不正确。
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所以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该选项正确。
故选:D。
14.【答案】D
【解答】解:A、曲线①是CO2溶解和CO2与水反应的综合结果,该选项说法正确;
B、对比曲线①和②,可说明CO2能与NaOH反应,这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的吸收效果更好,该选项说法正确;
C、对比曲线①和②,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该选项说法正确;
D、若选用等量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其曲线在①下方,在②上方,这是因为氢氧化钙溶液吸收效果比水好,比氢氧化钠溶液差,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5.【答案】(1)天然气;酸雨。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3H2+CO2一定条件¯CH3OH+H2O。
【解答】解:(1)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化石燃料的燃烧带来的环境问题有酸雨、雾霾、光化学烟雾等。
(2)汽车化油器使汽油雾化后进入内燃机气缸,这是通过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的。
(3)由示意图可知,氢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2+CO2一定条件¯CH3OH+H2O。
16.【答案】(1)①BC。②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①有机合成材料。②能。
(3)①CH4+2O2点燃¯CO2+2H2O。②导热性。③擦干置于干燥处。
【解答】解:(1)①SiO2属于化合物、氧化物。
故答案为:BC。
②在半山腰,妹妹闻到了花香,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故答案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①野餐时用到的塑料饭盒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故答案为:有机合成材料。
②矿泉水瓶、易拉罐属于可回收垃圾,能投入有如图标识的垃圾桶中。
故答案为:能。
(3)①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
故答案为:CH4+2O2点燃¯CO2+2H2O。
②使用铁锅炒菜,主要利用了铁的性质是导热性。
故答案为:导热性。
③清洗铁锅后,为防止其生锈,可采取的方法是擦干置于干燥处。
故答案为:擦干置于干燥处。
17.【答案】(1)过滤;玻璃棒;a、d;(2)吸附;b。
【解答】解:(1)操作①可以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液体,所以①是过滤;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a、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可能导致未过滤液体从缝隙流下,滤液仍然混浊,选项说法正确;
b、未用玻璃棒引流会造成过滤时液体溅出,不会使滤液浑浊,选项说法错误;
c、漏斗尖端管口未紧靠烧杯内壁,会使液体溅出,不会使滤液浑浊,选项说法错误;
d、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会使未过滤液体从破损处流下,滤液仍然混浊,选项说法正确;
(2)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一些色素和异味,待净化的水最好从b端进入,原因是水从下向上,水能与活性炭充分接触,净化效果好。
18.【答案】(1)NaOH;酚酞;
(2)Ba(OH)2+Na2SO4═BaSO4↓+2NaOH;
(3)B;
(4)红。
【解答】解:(1)盐酸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钡会发生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会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钡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将适量的A滴入E中,溶液变红色,将适量的A滴入C中,产生白色沉淀,所以A是氢氧化钡,E是酚酞,C是硫酸钠,将适量的B滴入E中,溶液变红色,所以B是氢氧化钠;
(2)所以A 与 C 中的反应是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会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Ba(OH)2+Na2SO4═BaSO4↓+2NaOH;
(3)通过以上的鉴别可知没有确定的固体是氯化钠和稀盐酸,
A、分别滴加AgNO3溶液后,都会出现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错误;
B、分别滴加Na2CO3溶液,碳酸钠和盐酸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氯化钠不会与Na2CO3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正确;
故选:B;
(4)NaOH+HCl═NaCl+H2O
40 36.5
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质量关系可以看出,相同质量分数、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溶液相混合,盐酸有剩余,故溶液呈酸性,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19.【答案】(1)下降。
(2)C。
(3)HCl+NaOH=NaCl+H2O。
(4)AB。
【解答】解:(1)反应时,关闭导管上的活塞,试管内气体增多,压强增大,试管内液体会被压进长颈漏斗中,故试管中液面逐渐下降;
(2)随反应的进行,当液体被压进长颈漏斗直至试管中液体与固体分离后,反应停止,试管中压强不变,当再打开导管上的活塞,试管与外界相通,液体再次进入试管,反应继续,生成的气体排出试管,试管中的压强减小,压强传感器的读数变化为cd,故选C;
(3)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4)A、由图可知,起始溶液的pH>7,显碱性,随着另一溶液的加入,溶液的pH逐渐减小至小于7,说明烧杯中的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故图A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稀盐酸,故A说法错误;
B、图B中c点溶液的pH=7,显中性,说明此时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c→d继续加入稀盐酸,盐酸过量,故c→d所示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变,故B说法错误;
C、图C中e→f溶液温度升高,则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说法正确。
20.【答案】(1)高;(2)2000t。
【解答】解:(1)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即生铁的含碳量比钢的含碳量高;故答案为:高;
(2)设冶炼时参加反应的氧化铁的质量为x。
Fe2O3+3CO高温¯2Fe+3CO2
160 112
x 1120t
160112=x1120t
x=1600t
炼铁所用赤铁矿的质量为1600t÷80%=2000t
答:炼铁所用赤铁矿的质量为2000t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氢氧化钠能和醋酸反应
两种溶液中的氢氧根和氢离子结合成水
B
无色氧气加压后变成淡蓝色液氧
氧分子的体积变小了
C
金属铝和金属镁的化学性质不同
不同种金属的原子的结构不同
D
木炭在O2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碳原子在等体积空间内接触碰撞的氧分子数目不同
B
C
D
E
A
无明显变化
白色沉淀
无明显变化
液体变红色
B
……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液体变红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密卷(二)(安徽),共13页。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押题密卷03,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推断题,流程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押题密卷02,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流程题,推断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