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陋室铭教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陋室铭教课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音律美,重点积累,研读课文,细读识陋室,识主人,细读知主人,探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在高,有仙则 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形容词作动词,显得神异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 之 乱耳,无案牍 之 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即“有何陋之”。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词类活用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苔痕上阶绿: 无丝竹之 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2.特殊句式何陋之有
再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间怎样的陋室呢?
从 (原句),我认为这是一间 的陋室。
从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我认为这是一间环境清幽 的陋室。
从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我认为这是一间高雅 的陋室。
从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我认为这是一间简朴安静的陋室。
由陋室及“诸葛庐”“子云亭”,为什么这样写?
诸葛庐:诸葛庐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子云亭:杨子云(西汉哲学家、文学家)在西蜀的屋舍。
运用类比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作者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子罕》,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的省略。
作者在文章结尾引用此句,有力地点明了主题,表明了“陋室不陋”的观点态度。用反问句回击权贵的压迫,表达一种绝不低头的志向。同时,也巧妙地照应了开头所说的“惟吾德馨”。
【资料一】刘禹锡参加“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被贬为安徽和州一名小小的通判。但是和州县太爷是个“势利眼”,故意刁难他,短短半年时间,就让他搬了三次家,最后一次将他的住所搬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屋,看他还怎么接待鸿儒们来此聚会。果然因室内无立足之地,门前逐渐寂寥。但是逆境使刘禹锡的灵魂更加高洁,于是他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竖于门外。 【资料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陋室不陋”的原因。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文章开头,作者由山水仙龙入题。山水喻指陋室,仙龙喻指德馨。这是“比兴”手法。这种写法不但不落俗套、引人入胜,还暗含了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态度,深化主题。
作者借陋室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怀?本文运用了什么写法?
(安贫乐道、高洁傲岸)
托物言志: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陋室铭课前预习ppt课件,共15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课堂教学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陋室铭,作者简介,阿房宫,滕王阁,刘禹锡与陋室,写作缘由,背景链接,文体知识,整体感知,清幽宁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陋室铭精品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陋室铭,学习目标,朗读指导,第二课时,爱莲说,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