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衡阳八中高三下学期适应性练习卷及答案(九科)
2024衡阳八中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衡阳八中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衡阳市2024届雁峰区衡阳市第八中学高考模拟预测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湖南省衡阳市2024届雁峰区衡阳市第八中学高考模拟预测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命题人:谭文岳 审题人:王锡军
请注意:时量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6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沪宁沿江高铁西起南京南站,东至太仓站,并向东接入上海铁路枢纽。图为江苏省南部部分铁路线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沪宁沿江高铁句容——武进段离长江较远,主要考虑( )
A. 选择平坦开阔地形B. 沿江高铁运输需求量小
C. 扩大铁路服务地域D.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络
2. 建设沪宁沿江高铁可以( )
A. 促进长江南北两岸的经济交流B. 大大缓解长江的水路运输压力
C. 节省沿线地区居民的出行时间D. 结束沿线城市不通高铁的历史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沪宁沿江高铁句容—武进段位于长江三角洲西部,地势起伏较小,不必特意选择平坦开阔地形,A错误;京沪高铁南京—镇江—常州段沿江分布,说明该区域人口密集,交通运输需求量并不小,B错误;沪宁沿江高铁句容—武进段与京沪高铁南京—镇江—常州段的服务地域都是长江三角洲西部,沪宁沿江高铁句容—武进段虽然离长江较远,但并没有扩大铁路服务地域,C错误;与沪宁沿江高铁句容—武进段对应的长江沿岸,分布有京沪高铁南京—镇江—常州段,再在长江边修建高铁会造成交通线路重复建设,故主要考虑的是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络,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高铁运行速度快,通行效率高,能够节省沿线居民的出行时间,C正确;由图可知,该线路全部位于长江南岸,对促进长江南北两岸的经济交流影响较小,A错误;水路运输速度慢,运量大,主要承担大宗货物运输,而高铁主要承担客运,所以沪宁沿江高铁的建设不能大大缓解长江的水路运输压力,B错误;该线路修通之前,沿线城市中就已经有京沪高铁通过,D错误。故选C。
【点睛】水运速度慢、运量大,客运业务很少,目前主要承担大宗货物运输;而高铁由于速度快、效率高,主要承担客运。
土壤的冻结和融化过程受气温、积雪、地形、太阳辐射、地表覆盖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某地区冬春固态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30%左右,某研究所对该地区不同海拔区域冻土层的研究发现,土壤冻结日数和土壤最大冻结深度随海拔的升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下图为该地区不同海拔土壤的平均冻结日数和冻结最大深度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土壤冻结最大深度为80cm处的年降水量最接近( )
A. 700mmB. 550mmC. 400mmD. 900mm
4. 当海拔大于1200米时,影响该地区土壤冻结最大深度与海拔相关性的主导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B. 积雪厚度C. 年降水量D. 大气温度
5.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该地区土壤冻结最大深度的变化规律是( )
A. 低海拔地区和高海拔地区均减小B. 低海拔地区增大、高海拔地区减小
C. 低海拔地区和高海拔地区均增大D. 低海拔地区减小、高海拔地区增大
【答案】3. C 4. B 5. D
【解析】
【3题详解】
读图,先找到右边纵坐标80cm处,过该点作与横轴的平行线,确定其与土壤最大深度折线的交点,过此交点作与纵轴的平行线交于年降水量折线确定第二处交点,过第二处交点作与横轴的平行线交于左边年降水量坐标,读值为400mm左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由图可知,海拔大于1200m,土壤冻结最大深度随海拔升高而变浅。由图可知,随着海拔升高,年降水量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高海拔处,降水的形式主要是降雪,地表积雪增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地表获得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温度和大气温度降低,土壤冻结深度应变深,A,C,D错误;随着海拔升高,年降水量增加,且降水的形式主要是降雪,地表积雪增多,减少了地表热量的散失,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使得土壤冻结深度变浅,因此积雪厚度是直接影响因素,B正确。故选B。
【5题详解】
低海拔处降雪较少,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海拔温度升高,冻结最大深度受气温影响而变浅,BC错误;高海拔处降雪和积雪较多;且由上题分析可知;影响高海拔处土壤冻结最大深度的主要因素是积雪;全球气候变暖,温度升高,积雪厚度减小,保温作用减弱,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增大,A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纬度越高,冻土层越随着纬度越高,气温越来越低,永久冻土分布范围也更广。上层的活动层也逐渐变成永冻层,所以永冻层的厚度越来越大,深度逐渐变浅,向地表不断“生长”。海拔越高,冻土层越厚,高山、高原地区,多年冻土的厚度主要受海拔控制。一般来说,海拔愈高,地温愈低,冻土层愈厚,永冻层顶面埋藏深度也较浅。
棉花的机械化采收率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新疆棉区将a种植模式改为b种植模式(见下图),提高了机械化采收率,但含杂率高,采收质量较低。长江流域棉区机械化采收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与a模式相比,b模式能够( )
①增强膜内外通风②提高地膜保温效果③增加土壤有机质④改善棉株光照条件⑤增加棉株高度
A. ①③⑤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②④⑤
7. 新疆棉区由于无霜期较短,机采棉花之前需喷施化学药剂催熟脱叶,以方便机采。进一步提高新疆棉区机械化采收质量的主要措施是( )
A. 培育新型品种B. 扩大生产规模C. 大力购置机器D. 增加灌溉水源
8. 长江流域棉区机械化采收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棉区较小B. 粮棉套种C. 河湖众多D. 地形崎岖
【答案】6. D 7. A 8. B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与a模式相比,b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种植密度减小。植株间的间隔变大,且数目减少,棉花叶子对太阳光照遮挡变小,太阳辐射对地膜影响增大,地膜保温效果提高,②正确;植株间隔变大,使单株接受的太阳光照更多,④正确;且有利于棉株生长,高度增加,⑤正确;植株密度变化,对膜内外通风没有影响,①错误;材料指出采用b模式后,含杂率高,所以土壤有机质会减少,③错误。综上,②④⑤正确。故选D。
【7题详解】
新疆棉区由于无霜期较短,机采棉花之前需喷施化学药剂催熟脱叶,以方便机采。所以要进一步提高新疆棉区机械化采收质量,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新型品种,使棉叶在采棉之前自然脱落,方便机采,A正确。扩大生产规模、大力购置机器、增加灌溉水源都不能让叶子提前脱落,B、C、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棉套种,种植区域交错在一起,不利于机械化采棉,B正确。长江流域是我国三大主产棉区之一,种植面积较大,A错误。长江流域,河湖众多,不利于大型机械化作业,但是这不是影响机械化采收率低的主要原因,C错误。 长江流域棉区大部分为平原或者盆地地形,地形比较平坦,D错误。故选B。
【点睛】长江流域棉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5°以北,秦岭、淮河及苏北灌溉总渠以南,川西高原以东地区。包括:浙、沪、赣、湘、鄂,苏皖淮河以南,四川盆地,河南南阳和信阳地区,以及陕南和滇、黔、闽三省北部等地区。本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热量条件较好,4~10月平均温度21~24℃,≥15℃积温4000~5500度,无霜期220~300天,年降水量800~1200mm,年日照时数1200~2400h。春季和秋季多阴雨,常有伏旱。土壤在平原地区以潮土和水稻土为主,肥力较好;丘陵棉田多为酸性的红壤、黄棕壤,肥力较差;沿海有大片盐碱土。适宜栽培中熟陆地棉。实行粮棉套种,一年两熟或多熟。是我国三大主产棉区之一。本区划分为5个亚区,即长江上游亚区、长江中游亚区、长江下游亚区、南襄盆地亚区和江南红壤丘陵亚区。
耕地具有经济生产、生态服务和社会保障等功能。洞庭湖地区是湖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现已进入城乡转型快速发展阶段,城乡作用强度剧烈,耕地利用逐渐多元化。下图示意1998—2018年洞庭湖地区耕地功能的演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早期阶段,洞庭湖地区耕地功能实现主要得益于( )
A. 水热条件好B. 水域面积广阔
C. 政策补贴力度大D. 人均耕地多
10. 与早期阶段相比,中期阶段洞庭湖地区农业生产发生的变化是( )
A. 商品率降低B. 机械化程度提高
C. 粮食产值减少D. 农业劳动力增多
11. 图示三个阶段洞庭湖地区耕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变化是( )
A. 较弱—增强—增强B. 较强—减弱—减弱
C. 较弱—增强—减弱D. 较强—减弱—增强
【答案】9. A 10. B 11. D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所学区域知识可知洞庭湖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适合种植水稻、蔬菜作物等,A正确;水域面积广阔会影响耕地功能的实现,B错误;材料未提及政策补贴力度,C错误;洞庭湖沿岸地区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中期洞庭湖形成规模化农业,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商品率都会提高,粮食种植比重可能下降,但单产提高,产值不一定减少,B正确,AC错误;中期阶段洞庭湖地区城市化速度加快,农村劳动力逐步向城市转移,农业劳动力减少,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由土地开发强度较低的传统农业到开发强度较高的规模化农业,再到保护耕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使得洞庭湖地区耕地的生态服务功能由较强—减弱—增强,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
在我国乡村发展历程中,介于县城和乡村之间的建制镇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县城和乡村的投资力度增大,县城对乡村地区的服务功能愈发突出,镇逐渐成为城乡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下图示意广东某典型县域“县—镇一村”空间服务结构的演变。完成下面小题。
12. 服务结构模式由阶段Ⅰ向阶段Ⅱ演变直接得益于( )
A. 县城的范围扩大B. 交通条件的改善
C. 农业规模化推广D. 建制镇企业发展
13. 与阶段Ⅰ相比,阶段Ⅱ的建制镇( )
A. 村民就业比例降低B. 服务空间范围缩小
C. 医疗教育水平降低D. 商品交易类型减少
【答案】12. B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加强县-镇-村的空间联系,结合图示内容可知,与阶段Ⅰ相比,阶段Ⅱ县与镇的空间联系增强,村与镇的空间联系渠道由单一向多点多重联系转变,服务结构的变化主要得益于交通条件的改善,B正确;服务结构模式演变与县城的范围变化、农业规模和建制镇企业发展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与阶段Ⅰ相比,阶段Ⅱ以建制镇为局域中心的半封闭式服务网络解体,县城对乡村的服务功能增强,这会使更多村民到县城就业,建制镇吸引村民就业比例降低,A正确;由于交通条件改善,建制镇之间联系增强,建制镇的服务空间范围可能会扩大,B错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建制镇的医疗教育设施水平将有所提高,C错误;各建制镇之间及其与县城联系增强,建制镇的商铺进货渠道更通畅,商品交易类型不会减少,D错误。故选A。
【点睛】在城市体系中,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功能越多,服务范围越大,同级别城市距离越远;等级越低,数量越多,功能越少,服务范围越小,同级别城市距离越近。高一级别城市一般覆盖低一级别城市的功能和服务范围;同一级别的城市功能相似,服务范围相互排斥,但也有可能有重叠现象。
下图为班达群岛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班达海水质清澈,平均水深3064米,是深潜爱好者的乐园,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多彩的珊瑚,还能体验到洋流的流向变换。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 在图示海洋进行深潜的爱好者为避开风浪的侵扰,选择深潜的时间段多为
A. 1~2月B. 5~6月
C. 7~8月D. 10~11月
15. 图示流向的洋流发生时节,甲潜水点附近
A. 观看日落效果最佳B. 近岸鱼群数量增多
C. 大气的能见度降低D. 表层海水水温升高
16. 乙岛是图示区域主要的农耕区,其原因最可能是乙岛
A. 地形更平坦B. 降水更丰富
C. 热量更充足D. 土壤更肥沃
【答案】14. D 15. B 16. D
【解析】
【分析】本组试题以班达群岛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考查洋流和区域的相关知识。
【14题详解】
太阳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地面辐射再把热量传给大气需要时间,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要晚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该地处于南半球,靠近赤道地区,随着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北半球的夏半年(或4~10月)气压带北移(3~4月赤道低压向北移控制该地),该地盛行偏东风(东南信风),该地风力较大。10~11月赤道低压南移,控制图示地区,风力较小,12~2月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北风(或偏西风),风力较大。对照选项,10~11月风力小,适合深潜。故选D。
【15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图示洋流向东流,说明盛行偏西风,甲潜水点海域吹离岸风,会出现上升流,将海底的盐类物质带到表层,饵料增多,近岸鱼群数量会增多,B对。结合等高线可知,该时节(12~2月)日落为西南方,受山地阻挡,观看日落效果不好,A错。同时表层海水水温会降低,D错。同时,由于甲潜水点处于山地的(偏西风)背风地带,降水相对较少,再加上该地无污染(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大气的能见度不会有明显的变化或降低,C错。故选B。
【16题详解】
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再结合乙岛的等高线(山顶上的示坡线向内,说明为湖泊,可能为火口湖),推测乙岛为火山岛,乙岛成为图示区域主要的农耕区,最可能是乙岛土壤更肥沃(火山灰,肥沃),D对。地形、热量和降水两地相差不大,排除A、B和C。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拦门沙是河口区口门附近泥沙堆积体的总称。常形成于干支流交汇处或水库支流河口附近,它包括河口心滩、水下浅滩、河口沙坝及水下沙坝等微地貌形态。
材料二:三峡水库建成后,常年回水区左右两岸共有55条支流入库,在各支流河口附近泥沙淤积量均大幅度增加,形成了形态、大小各异的拦门沙地貌。据实地考察,泥沙淤积主要分布在口门附近10km范围内,最大淤积厚度可达20m。
材料三:表为三峡库区河口段淤积强度与支流入汇角度统计,图为支流汇入三峡水库的入汇角度示意图。
(1)根据图文信息分析拦门沙的形成过程。
(2)指出淤积强度与入汇角度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3)指出三峡库区左右两岸淤积总量的差异,并推测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答案】(1)支流流经山区,落差大,流速快,侵蚀作用强,携带大量泥沙;水库蓄水后,水位升高,与支流落差减小,流速减慢;且河口处受水库的顶托作用强,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拦门沙。
(2)淤积强度与入汇角度呈正相关。入汇角度小于90°,支流流向与库区流向大致相同,顶托作用弱,淤积强度小;入汇角度大于90°,支流流向与库区流向大致相反,顶托作用强,流速慢,泥沙淤积强度大。
(3)左岸淤积总量大于右岸。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库区左岸流速更慢,淤积作用更强;左岸支流河床更宽,径流量更大,携带泥沙量更大;左岸淤积计算总河长数值更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三峡库区河口段拦门沙为背景材料,涉及了外力作用对地形影响原理的分析应用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据材料可知,拦门沙是河口区口门附近泥沙堆积体的总称,可知拦门沙是河流沉积地貌。形成过程主要从泥沙来源和沉积作用两方面来分析。泥沙来源:支流流经山区,落差大,流速快,河流侵蚀作用强,携带大量泥沙;沉积作用:三峡水库建成后,常年回水区左右两岸共有55条支流入库,在各支流河口附近泥沙淤积量均大幅度增加,说明三峡水库建成后,水位升高,与支流落差减小,流速减慢;且河口处受水库的顶托作用增强,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拦门沙。
【小问2详解】
据材料可知,入汇角度小于90°,淤积强度小,入汇角度大于90°,淤积强度更大,即入汇角度与淤积强度呈正相关。读图可知,三峡水库流向是自西向东,入汇角度小于90°,支流汇入库区时与库区流向基本相同,顶托作用弱,淤积强度小;入汇角度大于90°,支流汇入库区时与库区流向基本相反,受到顶托作用强,流速慢,泥沙沉显著,泥沙淤积强度大。
【小问3详解】
据材料可知,左岸淤积总量大于右岸淤积总量。结合材料三分析,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岸流速更慢,库区左岸泥沙淤积作用更强。左岸支流河床更宽,径流量更大,挟沙能力更强,汇入水库时携带泥沙量更大;淤积计算总河长左岸大于右岸,使得左岸淤积总量更大。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亮布”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传统手工布料,因闪闪发亮而得名,是苗族人眼中最高档的布料。当地人们采摘天然染料蓝靛草将布料染色,晾干后涂蛋清,用木槌反复捶打,经过多次反复晾、涂、锤,可以使布面长久保持光泽。10多米长的“亮布”前后约要两三个月才能制作完成。“亮布”的制作工艺在苗家人生活中曾一度难觅其影,现已被当地政府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融水县亮布生产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亮布生产作坊不断增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下图为融水苗族自治县交通线路分布图和亮布生产场景图。
(1)指出融水县最适宜生产亮布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说明亮布曾是当地苗族人眼中高档布料的原因。
(3)分析亮布在苗家山寨中曾一度难觅其影的原因。
【答案】(1)秋季 理由:秋季降水相对较少,晴天较多且多风,利于亮布晾晒;气温适宜,湿度小,适宜人们在作坊内加工亮布。
(2)布料闪闪发亮,与众不同;手工工艺,工艺复杂,耗时长,产量低;使用天然原料染色,品质优良;加入蛋清捶打,成本较高等。
(3)制作工艺复杂,传承人老龄化严重,传统手艺近乎失传;城市化进程加快,苗家人外出务工经商增多,外来文化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对外通达度增强,外来化纤布料增多,对亮布造成巨大的冲击;制作亮布,经济效益较低;天然原料染色,亮布色彩较为单一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交通线路分布图和亮布生产场景图为背景,并结合相关材料。主要考查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的相关知识,体现学生地理信息的提取与解读能力、运动运用地理知识论证、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注重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的考查。
【小问1详解】
材料中说亮布的生产过程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晾、涂、锤环节,10多米长的“亮布”前后约要两三个月才能制作完成,受天气状况影响大,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秋季降水相对少,晴天较多,光照充足,利于晾晒,所以最适宜秋季;而冬季气温低,春夏季雨水多不利于晾晒。
【小问2详解】
材料中提到亮布因闪闪发亮而得名,说明具有独特之处,而且具有审美价值;当地人们采摘蓝靛草将布料染色,晾干后涂蛋清,用木槌反复捶打,经过多次反复晾、涂、锤,10多米长的“亮布”前后约要两三个月才能制作完成,说明工序复杂,耗费时间长,加入蛋清捶打,成本高。
【小问3详解】
亮布生产经过多次反复晾、涂、锤工序复杂,耗费时间长,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低,传承人老龄化严重,传统手艺近乎失传;“亮布”制作工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苗家人外出务工经商增多,外来文化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对外交流加强,外来化纤布料增多,对亮布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天然原料染色较为单一等原因造成在苗家山寨中曾一度难觅其影。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省道S214呈西北一东南向穿过塔里木金地东部的台特玛湖干涸湖盆,该区域湖盆沉积物疏松干燥,土壤盐渍化程度高,气候干旱,风力强劲,常年盛行偏东北风。该路段经过湖盆的现代湖区、湖底沙质荒漠区、湖底盐渍荒漠区,湖滨荒漠一绿洲过渡区及绿洲区五类下垫面,每年公路积沙严重。后经专家研究设计了阻一固一输结合型防沙体系:阻沙带内设立间距18m的3条芦苇栅栏;固沙带内铺设间距1m的行列式半隐藏芦苇沙障,其间种植具有经济效益的沙生植物;输沙带设计范围内若地形起伏较大,存在较多凸起和下凹地形,地表需先经机械平整,再铺压岩石或设置隐藏式芦苇沙障。下图示意阻一固一输结合型防沙体系。
(1)指出该路段风沙灾害最严重区段的下垫面类型,并说明理由。
(2)调查研究发现尼龙网也可用作输沙带内建设材料,与半隐蔽式芦苇沙障相比,使用尼龙网作为建设材料有何优势?
(3)试分析机械平整地表可有效减少路面积沙原因。
【答案】(1)类型:湖底沙质荒漠区。 理由:湖底沙质荒漠区沉积物疏松干燥,受强劲东北风影响易就地起沙;湖底盐渍荒漠区沉积物含盐量高、沙粒密度大,起沙困难;其他区域含水量高或有植被覆盖,难以起沙。
(2)尼龙网固沙网结构规整统一重量轻,价格相对便宜;便于施工防沙效果较好;可以回收利用。
(3)起伏不平的地表对近地表风场扰动极大,风沙流挟沙极易在这些地物的背风侧持续堆积,形成更大的积沙体,风力作用下移动到公路上,形成路面积沙;地表平整,对风的阻力小,且沙源供给少,可使风速微增、增强风沙搬运能力,将剩余未被拦截的流沙输移至公路下风向堆积,减轻公路积沙。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塔里木盆地某湖泊自然演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环境整体性,土地荒漠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评价能力,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湖底沙质荒漠区,植被稀疏,沉积物疏松干燥,受强劲东北风影响易就地起沙;湖底盐渍荒漠区沉积物含盐量高、沙粒密度大,起沙困;现代湖区、湖滨荒漠一绿洲过渡区及绿洲区含水量高或有植被覆盖,难以起沙。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与半隐蔽式芦苇沙障相比,尼龙网固沙网结构规整统一重量轻,价格相对便宜,降低成本;便于施工防沙效果较好;可以回收利用。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输沙带设计范围内若地形起伏较大,存在较多凸起和下凹地形,地表需先经机械平整,再铺压岩石或设置隐藏式芦苇沙障。原因在于起伏不平的地表对近地表风场扰动极大,风沙流挟沙极易在这些地物的背风侧持续堆积,形成更大的积沙体,并在风力作用下移动到公路上,形成路面积沙,影响行车安全;地表平整,对风的阻力小,且沙源供给少,可使风速微增、增强风沙搬运能力,将剩余未被拦截的流沙输移至公路下风向堆积,减轻公路积沙。
20. 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树木伐倒后,树墩上有许多同心圆环,植物学上称为树轮(年轮)(如下左图)。树轮一年产生一环,最靠近树皮的圆环是最新形成的。科研团队可借助树轮推测树木当年生长的气候条件.确定冰川进退发生的时间;借助同一树种上树线和下树线树轮研究判定冰川进退状况。调查发现,冰川前进会对沿线树木造成伤害,冰川退缩迹地上过了一段时期后会有新的树种生长。
上世纪,我国某科研团队对祁连山地区圆柏分别开展了上树线和下树线树轮研究。上树线数据来自祁连山南坡林带,下树线数据来自祁连山北坡林带。他们利用调查的上树线和下树线数据,截取相同时段的年轮指数序列作成距平曲线(如下右图)。距平数据正负值可反映气候的冷暖干湿状况。
(1)分析科研人员利用祁连山区树轮可推测冰川前进或退缩时间的原因。
(2)分别指出祁连山地区上树线和下树线高度的最大制约性因素,并分析20世纪初祁连山区冰川快速退缩的原因。
【答案】(1)冰川前进时,当年的树木表皮易受到伤害,树轮中就会留下伤疤,可借助树轮中伤疤来推断冰川前进时间;冰川融化一段时间后,冰川河床上沉积物(或冰碛物)就会有新的树木生长,可通过冰川退缩迹地上树木的更新情况,来推断冰川退缩的时间。
(2)制约上树线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制约下树线的主导因素是水分。原因:上树线年轮距平值主要为正值,下树线年轮距平值主要为负值,说明气候处于暖干时期;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冰川快速退缩。
【解析】
【分析】本题以借助树轮推测树木生长地的气候条件、判定冰川进退状况等相关信息为材料,涉及树轮可推测冰川前进或退缩时间的原因、分析20世纪初祁连山区冰川快速退缩的原因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气候寒冷的时候年轮长得比较窄,气候温暖的时候则比较宽,这可以反应当时气候的冷暖变化。冰川前进时,如果有石头砸中一棵树,树就会留下一个伤疤,而通过树轮就知道伤疤是何时形成的,可借助树轮中伤疤来推断冰川前进时间。通过知道冰川退缩后,树木需要经过多少年可以生长,有了这样的时间数据,研究人员可以采样相同的物种来计算冰川消退的时间。随着气温上升,冰川融化,冰河床上沉积物逐渐暴露,就在这片陆地上新树种开始生长。科学家可以通过冰川退缩迹地上树木的更新,向前推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冰川退缩的时间。
【小问2详解】
由右图可知,上树线在暖干时期年轮距平值主要为正值, 而在冷干和冷湿时期年轮距平值主要为负值,由此可推断制约上树线的主导因素是热量。由右图同样可看出,下树线在暖干和冷干时期年轮距平值主要为负值,而在冷湿时期年轮距平值主要为正值,由此可推断制约下树线的主导因素是水分。由右图可观察出,20世纪初上树线年轮距平值主要为正值,下树线年轮距平值主要为负值,说明气候处于暖干时期;在温暖、干旱的年份,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降水少,冰雪补给量小,因此冰川处于快速退缩的阶段。入汇岸别
淤积计算总河长
(km)
入汇角度(°)
淤积总量
(万m³)
淤积强度
(万m³/km)
左岸
195.7
>90
8800
45.0
220.6
90
2420
41.3
152.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衡阳八中高三下学期适应性练习卷地理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衡阳市2024届雁峰区衡阳市第八中学高考模拟预测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湖南省衡阳市2024届雁峰区衡阳市第八中学高考模拟预测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衡阳衡阳县三校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①海域位于④海域的,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特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